第一篇:《师恩难忘》教学案例
《师恩难忘》教学案例
洛南县西街小学 刘秋霞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全文依循行叙事后抒情的顺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课文共9人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3段。【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语境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 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从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古诗的关系中体会田老师教学有方。
2、理解“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含义。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准备】
范读音乐、教学光盘。【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读文章。自己解决生字,把课文读通顺。(出示读书金钥匙)
2.检查生字。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仔细,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一定难不倒大家。现在,谁能想个办法替老师检查一下生字?
学生众说纷纭,教师相机采纳。
(点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师:会读书的孩子每次读书都有自己的收获,现在,老师想请你再把课文快速读一遍,看有什么收获?
学生读书,交流读书感悟。
生1:从文章可以看出,田老师是一位非常认真的老师,而且很有方法。
生2:这篇文章讲了作者上小学时候的事情,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他的老师!
生3:这么长时间作者还没有忘记他的老师,说明田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到现在也忘不了他的老师。„„
(点评:交流学生读书的发现,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品读感悟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文中的田老师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到现在也没有忘记那位小学教师?
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文章,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做好批注笔记。
1、学生读书作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互相交流批注笔记。
3、汇报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不但对课文作了细致的研究,而且还做了认真的讨论学习,这对我们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他们读书的果实吧。
生1:我对文章第9自然段的印象最深。通过这一段可以看出,田老师教学有方。为了帮大家学好课文,他编了许多故事。特别是“每„„都”这几个词语,说明了田老师对每篇课文都如此,而编“上千个故事”该需要多少时间呀!由此更体现了他的认真和对学生的的负责。
师:的确如此!你很会读书!这正是田老师为什么给作者留下如此深的印象的原因之一。文中田老师的认真负责让你——
生1:让我十分敬佩!
师:那好!请你带着对他的这种感受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也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的喜悦!
生有感情地读书。师生评价。
(点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该珍视学生特有的读书感受,不要机械的讲解。)生2:我觉得文中的故事十分好听。我在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着田老师给他的学生讲解这个故事的情景。我想同学们一定听得非常入迷。如果我也能听听该多好呀!
师:我想也是。你看,田老师是一位多么有心的老师啊!一首首枯燥的古诗在他的口中变成了一个个美妙动听的故事。也许,作者到现在也不会忘记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今天,大家还想听吗?
师:谁能有声有色的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呢?看谁有胆量和咱们的田老师比一比!
生3:有感情地读课文第6自然段。(配音乐)(点评: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师:真好!在你动听的声音中,我仿佛走进了这个故事里,来到了那座小亭子旁,看到了一束束的美丽的花朵„„这种感觉用课文中的词语就叫:——
生齐:身临其境!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也能说明这个故事对作者的吸引力,谁知道?
生4:引人入胜!
生5:老师,我觉得还有一个词语也体现了田老师的故事好听——娓娓动听!
师:你读书真仔细!能用它说句话吗? 生5:上课了,李老师读课文的声音娓娓动听。(点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积累词语,鼓励学生爱好写作,体现了学以致用。)学生品读其他段落。
师:通过刚才的读书,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写田老师的?
生5:敬佩。
生6:我想,除了敬佩之外,还有深深的感激。
师:感激什么呢?
生6:感激是田老师引导他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从事文学创作。可以说,是田老师影响了他一生。
师:谈得好!你能不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你的理由?读给大家听好吗?生读书。
师:如果你就是作者,当你再一次面对你的恩师的时候,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生6:敬爱的老师,谢谢您!没有您的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没有您的教导,就没有我的现在。谢谢恩师!(深深的鞠躬)
师:好!一个“恩”字深深道出了你的感激之情。深深的一鞠躬更让我们为之感动。相信,这一定是作者的心里话。所以课题才叫做——师恩难忘!
师:我想,如果让你再次把课文读一遍的话,你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生读书。(配乐)
(点评: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三)质疑求知
师:仔细读书,用心品悟,的确有不少收获。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你再仔细把课文读一遍,看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疑惑。找出来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看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班上来。
生读书,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1:我有个问题,田老师这样的方法在今天还行得通吗?
生2:古代的私塾为什么要供孔子的像,而且还称作大成至圣呢?„„ 师生讨论共同解决。
(四)作业超市:(任选一项)
1.回忆以前自己的老师,把他们的相关资料整理一下。2.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点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才能学有效果。)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的学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1:田老师那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和有趣的教学方法让我最难忘。
生2:田老师创编的故事最令我难忘„„
生3:田老师很有想像力,每节课都能让同学们听到故事,我非常想做他的学生。„„
(点评:经过试验,知识再现是一个有效的巩固学习的方法。因此,必须在课堂上让知识重现。)(二)再读感悟
师:这节课,我们自己读读文章的剩余部分,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产生同样的感受或有新的想法。
生读书并发言。
评读交流。(以学生的发言为资源,着重品读。)(三)迁移表达
1.学生介绍自己的老师。2.师生点评。
3.师:刚才,有几位同学也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心目中的老师,但总觉不够,你能像作者一样,通过一个典型事例具体表达你对老师的情感吗?
4.小组准备。要求:语句通顺,有具体事例,表达清晰、明确、完整。
5.由小组推荐组员发言。(注意声音响亮、仪态自然。)6.要求把学生的发言情况组织大家评议。
7.谁还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继续指名说,评议。)8.教师点评。
(点评: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四)活动延伸
师生共同交流对“师恩”的体会,结合“语文天地”中做贺卡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实物展示出来。
师: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诚心,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们。我提议课后每人做一张贺卡,来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自己敬爱的老师„„
五、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情真意切而又语言朴实无华的记叙文,由于我们的学生大都有与作者近似的经历,因此在感情沟通方面应该没有问题,经过试讲果真如此,学生对于文中作者所流露的情感能产生共鸣,表现在读上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但是文中的场景与今天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虽然经过老
师的创设情景,学生要想真正体会到作者那时候老师的良苦用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彼情彼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收获。另外,我还建议把本文作为本主题单元的习作教学的一个范例,以此来进行习作教学,作储备的。
还是需要足够的写作知识当然,
第二篇:师恩难忘 教学案例
《师恩难忘》教学案例
一、引言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天籁是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全文依循先叙事后抒情的顺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教学时要紧扣课题体会刘绍棠对田老师的感恩和怀念之情,并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二、案例分析 教学片断:
1、过渡:这件事发生在作者不满6岁的时候,而且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了,但它在作者的脑海里却一直那么清晰,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3.四人小组交流自学所得。4.全班交流,质疑:
(1)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小诗有什么关系?可铺垫: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意思吗?从哪儿看出“我”听得入了迷?这些说明了什么?
(2)田老师的故事对“我”有怎样的影响呢?可铺垫:“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请问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呢? 生:把田老师讲的故事比作“春雨”。
师笑:为什么不把田老师的故事比作“冬雨”、“夏雨”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冬天的雨是冷的,春天的雨是温暖的。师:就是说老师的故事像春天的雨一样怎样? 生齐:温暖。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夏天的雨是狂风暴雨,没有春天的雨舒服。生:春天的雨能够让万木迅速地生长。生:春天的雨是绵绵的。
师:田老师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生: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
师:春天的雨是绵绵的,田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它们给人的感觉是相似的,所以,作者才会由田老师的故事想到“春雨”。师:如果用“冬雨”或“夏雨”来比喻田老师的故事,那会是怎样的结果?
生:那别人就会觉得田老师的故事不好了。生:那田老师的故事很可能会把学生教坏的。
师:是啊,春雨让花草树木快乐地生长,老师的故事则让作者健康成长,这是多么美妙的比喻啊!(3)这件事为什么让我到今难忘?
师:田老师的故事能教育我,所以我终生难忘。田老师的故事让我终生难忘,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生: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师:你们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 生:从老师的故事中,作者学到了知识。
师:从课文田老师的故事中,作者学到了什么知识? 生:田老师的故事讲的是古诗的意思。生:作者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懂得了古诗的意思。师:田老师的故事让我终生难忘,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田老师的故事引人入胜。生:田老师的故事能让作者身临其境。„„
师:是啊,田老师的故事是那样的引人入胜,还能教育人,让我学到知识,我怎么能忘记呢? 5.指导朗读。
(1)从这几个自然段的阅读中,你们觉得田老师教课有什么特点?(2)我们应该怎样读?
(3)指名试读,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三、案例反思:
1、课堂上,问题的提出是循着课题提出来的,所以这一问题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感悟“扣住课题质疑,抓住关键语句读懂课文”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预设加生成是学生思维解放的保证,是课堂精彩的源泉。问题的设计、两个关键语句的品读是预设的,但学生在感悟和理解“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时的发言及由此展开的讨论是没有想到的,也是无法去设想的。这一生成的精彩、学生思维的激活全靠“为什么不把田老师的故事比作‘冬雨’、‘夏雨’呢?”这一问题的出现,而这个问题是在师生交流中突然产生的。
3、课堂生成不是无规律可循,应该是在师生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自然产生的,就好像两个人在闲聊,顺着一个话题能够生发开去。教师课堂生成的能力应该是可以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觉培养的,但是如果课堂预设得过细,或课堂上过于强调执行教案,那课堂生成则很难出现。课堂生成强调师生交流的自由平等,但同样强调教师的“心中有数”,不能“偏题”、“跑题”,这就需要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第三篇:《师恩难忘》教学案例
《师恩难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自学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认字,学词,练句,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过程:
一、设境引入
1、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第四至七段)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感知课文。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师生进行交流,加深感知。
五、作业
完成字词练习,写成多音字和形近字。
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
在语文品味中感知作者对教师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板书课题:
①、让学生深情地把课题读好。
②、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在作者小时候田老师给作者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事,你们仔细把课文读一下,看看到底哪些事令作者难忘?
二、自读自悟,独立感知
1、学生自由读,寻找哪儿是难忘的。
2、在学生读的时候要注意渗入读书习惯。
3、小组合作,当自己读好了,也可以读给他同学听。
三、师生交流,深入感受
1、田老师教诗的部分
这个部分让学生感知田老师是怎样教的。
2、田老师讲的故事
这儿要重点引导学生读好,让学生用讲的方式读。
3、如果学生没有选后几节可以激问:
那么最令作者难忘的应是什么?
进一步提问:老师的哪些教诲呢?
(引出“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部分,并引导学生读好这部分。)
四、指导实践,加深感知
1、(由上引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一听田老师给作者上的第一课?
2、引导学生讲
首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讲?(讲是娓娓动听,听是身临其境。)
3、先讲学生自由练习,再引导学生上台讲。
◆注意引入学生进入角色。
如开始时可让学生扮田老师进行问好,然后再再现田老师是如何讲“一去二三里”的课的。
(在这其中还得渗入些习惯培养。)
4、田老师讲得这个故事作者能听懂吗?从哪儿可以看出呢?
五、迁移积累,升华感知
1、由上引入
2、出示《登鹳雀楼》引导学生再讲。
先让学生自主练习,再指名上台讲,在上台讲的时候要注意按田老师讲的方式进行。
3、总结引入
田老师通过故事来教学,体现出田老师的教学水平之高,这样怎能不让我难忘呢?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节。
5、通过有感情地再读最后一节结束课文。
六、布置作业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1.遇见好老师 →口才文笔佳
师恩难忘2.授业田老师 →启蒙之恩→师恩重如山
3.感念田老师 →插柳润心田
第四篇:师恩难忘[推荐]
师恩难忘
期末考试快到了,许多老师的教诲令我难以忘怀。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年级教我们数学的吴老师。
吴老师30岁左右,中等个子,衣着朴素,红彤彤的脸蛋上嵌着一对明亮的眼睛。
上吴老师的第一节课时,老师经常讲一些课外知识、笑话给我们听,这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每次,我们背书或读书时,吴老师都会叫我们大声读背,这样脑子才会记得牢。
每当我们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吴老师都会鼓励我们:考得不好怕什么,只要尽力了就行。
从吴老师教我们数学开始,我期中、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差不多都得一百分,这得要感谢吴老师每节课对我的教育,虽然吴老师发现我们欠作业、上课讲话时会用木棍很重地打我们的手板,可这样也是为了教育我们,如果挨打能换来一百分,我情愿挨打。吴老师,谢谢您!
第五篇: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
“好笑”的黄老师
一双不大不小却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个高挺的鼻子,一副雄厚的嗓子,还有一个嘟嘟响的哨子,凑成了我们新的体育老师——黄正威老师。他虽然不是正课老师,但对我们却如正课老师一般亲切。因为他是新的体育老师,所以一上课就闹了许多笑话„„
“嗯,大家好!我叫黄正威!你们可以叫我黄老师!早闻你们班有个姓黄的学生。”我们便大叫:“黄威。”还有几个调皮地叫:“黄负威”黄老师半天找到了黄威,“你就是黄威,好威武!”我们顿时大笑„„
更有趣的是一次上课,黄老师大喊几声安静,说:“你们班长是谁?”因为最近大家十分喜欢取外号,原本可怜的金星语,被喊得五花八门:“金枪鱼”“金香鱼”“金金鱼”黄老师很是奇怪,想哪有这么怪的名字,算了先不管了,便大喊:“金香鱼哦是班长,你管一下纪律,坏„„”没等黄老师说完,我们的笑声便盖过他的声音黄老师像丈二的和尚,全是疑问:是你们报给我的名字呀?笑什么啊?一个好同学笑得气喘吁吁说:“班长是金„„金星语。”黄老师大笑起来。
就是他那一个个可笑的举动,让我们的体育课充满了孩子银铃般的笑声,让我们度过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我想对黄老师说:“我喜欢你” 反思
光阴似箭,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望着试卷上那一个个大红叉叉,我只能傻傻的看着,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
积累与运用是我最懊悔的地方,可能是我太盲目自信了吧,单单是课本上的只是就被扣掉了6﹑7分,而且还都是那些最简单的题目。这让我不得不得怀疑自己的IQ。这积累与运用出错的原因就是应为我对课本上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还得再继续努力,加把劲儿。
阅读题是我丢分最多的地方。改卷老师把我的每小题都扣掉个1、2分。本来少少的1、2分却越积越多,把我的分数在无意间蒸发掉了。我恨自己为什么那么不小心,为什么不再认真一点;恨改卷老师太小气了,为什么每题都从我这儿抢走一点分儿呢!
作文是我最生气的地方。明明在我的面前就有一个很好的题材让我写,可是我却偏偏要报道孤山老林去写个破东西。唉,可怜的我脑袋怎么就那么不开窍?
妈妈知道我的成绩以后,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害我无地自容,巴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她怕我不长记性,结合我平日的学习情况,送给了我句诗:平日不努力,考试徒伤悲。
经过了这次考试,我一定会谨遵老师和老妈的教诲,好好学习。下次我将看着试卷上那鲜亮的大红勾勾感到兴奋、哈哈大笑。把老妈送我的那句诗改为:平日肯努力,考试突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