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关于桃花源记的中考题

时间:2019-05-13 12:1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1.关于桃花源记的中考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1.关于桃花源记的中考题》。

第一篇:111.关于桃花源记的中考题

关于桃花源记的中考题

2006年长春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1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1分)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③便扶向路()④寻病终()1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2分)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1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参考答案:

11.晋代(东晋).陶渊明

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13.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1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2006年黔东南课改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1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1)屋舍俨然:(2)便要还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答案:

1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⑵同‚邀‛邀请(1分)

12、(6分)(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②‚妻子‛‚绝境‛ 能正确译出给2分。)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2006年苏州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6.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案:

6.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7.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8.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2006年安徽非课改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答案: 16.(3分)(1)‚全‛或 ‚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17.(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18.(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19.(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2008甘肃省金昌市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答案: 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

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2008吉林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答案: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2009年广东省汕头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答案:

9.(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10.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

11.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

一、环境方面(优美);

二、物质方面(富足)

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

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2009年眉山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

【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

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②[畜]同‚蓄‛。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

C.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答案:6.C 7.A 8.B 9.①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仍然安然自若。2009年湖南娄底

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⑴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⑵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13.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答案: 9.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

10.B(交通:交错相通)(2分)

11.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2分)12.⑴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⑵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13.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2010年甘肃兰州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B.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橘生淮南则为橘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3分)

12.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4分)【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⑴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⑵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答案: 9.(3分)C 10.(3分)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11.(3分)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12.(4分)⑴(2分)世外桃源 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2)⑵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2010年黑龙江哈尔滨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l0题(10分)

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阡陌: ⑵向:

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填序号)①其中往来种作 ②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既出,得其船 ④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初极狭,才通人。

⑵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答案: 7.(2分)⑴阡陌:田间小路 ⑵向:从前的、旧的 8.(2分)④

9.(共4分)⑴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⑵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10.(2分)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2010年吉林长春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③便要还家()④怡然自乐()11.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2分)

12.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2分)

13.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案: 9.陶渊明 东晋或‚晋‛或‚晋代‛

10.①类 ②交错相通 ③通‚邀‛,邀请 ④愉快的样子 1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2.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与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

2010年湖北襄樊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欣然规往(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参考答案:

12.(1)交错相通(2)计划(2分,每小题1分)13.B(2分)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

15.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

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2010年四川成都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

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

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D(志:做标记)

5、B(都解释为‚于是‛‚就‛;A项前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

为‚为了‛;D项前句‚其‛解释为‚他‛,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

6、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7、(4分)(1)(2分)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异‛‚穷‛的意思各计0.5分)(2)(2分)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妻子‛‚绝境‛的意思各计0.5分)2010年山东青岛

8.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口技》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8.B 9.(1)原来的,从前的;(2)计划,打算。解析:要结合全文理解这些重点词的意思。

l0.(1)捕鱼的人对此感到很诧异。(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010年湖南邵阳(甲)《桃花源记》(乙)《饮酒》

19、解释下列词。(4分)

俨然()交通()悉()要还家()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1、用‚╱‛线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22、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

23、你认为作者在《桃花源记》和《饮酒》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2分)

24、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展示主题为‚都市桃花源‛,即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意境。请结合文意和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答案:

19(1)齐整有序的样子(2)交错相通(3)全(4)邀请 20有良田、美池和桑林竹林这类(东西)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21、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22、例: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印入眼帘.23、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和谐美好的社会

24、例:城市可以为生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问题提供创意性的解决途径

《桃花源记》专题训练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语意思。

1.缘溪行()2.芳草鲜美()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5.林尽水源()6.仿佛若有光()

7.豁然开朗()8.屋舍俨然()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阡陌交通()11.悉如外人()12.黄

发垂髫()13.并怡然自乐()()二.反复诵读。充分感受第1、2 段中作者所描写的美好境界。

1.作者极力表现渔人怎样的感觉? 借用文中词语回答。2.默写表现桃花林美异的文字。

3.默写表现世外桃源中环境美异的文字。三.默读并探讨第3-5段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1.乃大惊()2.具答之()3.便要还家()

4.咸来问讯()5.妻子邑人()6.来此绝境()

7.不复出焉()8.无论魏晋()9.具言所闻()()

10.延至其家()11.不足为外人道也()12.既出()

13.便扶向路()14.处处志之()15.及郡下()

16.诣太守()17.说如此()18.寻向所志()()

19.欣然规往()20.未果()21.寻病终()

22.后遂无问津者()

四.反复诵读,感受桃花源内外世界的不同,体会陶渊明虚构理想社会的时代根源。

1.桃源中人为何来此?先世避秦时乱 2.桃源中人为何皆叹惋?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大而惊讶,为其动荡不休而叹息。

3.桃源中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担心外面世界的侵扰。

4.作者为什么又写后人无法寻找到世外桃源?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答案

二.1.沿着2.鲜艳美丽3.对此景感到惊诧4.走完没有5.隐隐约约6.开阔的样子7.整齐的样子8.之类9.交错相通10.都11.老人小孩12.都13.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三.略

四.1.竟然2.详细3.通‚邀‛4.都5.妻子和儿女6.与世隔绝的地方7.这里8.更不必说9.详细 所听说的事情10.邀请11.值得12.已经13.沿着14.做标记15.到 16.到,拜见17.像这样18.原来的 所做的标记19.计划20.实现21.不久22.访求

五.1.渔人2.村中人 渔人3.村中人 村中人4.于

第二部分:综合探究 五.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1.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不用说、更不用说 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古义: ‚看到‛,今义,用为助词

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

7.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六、选择与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

1.屋舍俨然(B)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2.欲穷其林(B)A.彻底

B.穷尽,尽 C.没有钱,与富相对

3.芳草鲜美(A)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这里指味道好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A.妻子一人;没有出路的地方 B.妻子一人:与世隔绝的地方C.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A)A.竟 B.就 C.才

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C)A.标记 B.志向 C.做标记

七、选择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

A.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

B.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于是不知道有汉朝,无论是魏还是晋了。

C.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D.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八.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八.《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他是东晋时人,名潜,是著名诗人。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桃花源记》是一篇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九.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B)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十.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中:晋太元中

中无杂树 B、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C、皆:皆叹惋

皆出酒食 D、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十一.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D、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十二.解释下列多义字: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复前行,欲穷其林(这,那)

为 其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他(指渔人))

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寻向所志(寻找)

乃 寻

乃不知有汉(竟然)寻病终(不久)

便舍船(舍弃)便扶向路(旧)舍 向

屋舍俨然(房屋)寻向所志(原先的)

便得一山(:看到)处处志之(做标记)

得 志

既出,得其船(找到)寻向所志(做的标记)

桃花源记〃自学评估

1.根据文学常识填空。(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2)根据原文填空。

a.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造句。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7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加粗的词语。

(1)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__(2)无论魏晋__________(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 悉、并、咸、皆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思是什么?

借代 借指老人小孩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

不愿与外界交往(怕外人来打扰这么平静的生活)。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沿着

②俨然:整齐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②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①豁然开朗②鸡犬相闻 ③怡然自乐 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C)A 比喻B 夸张C 借代D 对比

5.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活动、穿戴、心情 6.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7.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桃花源记》考查重点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豁然()⑵俨然()⑶垂髫()⑷阡陌()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缘溪行 ⑵渔人甚异之 ⑶欲穷其林 ⑷才通人 ⑸俨然 ⑹桑竹之属 ⑺交通 ⑻悉如外人 ⑼便要还家 ⑽咸来问讯 ⑾妻子 ⑿绝境 ⒀无论 ⒁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⒂辞去 ⒃此中人语云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⑷不足为外人道

也。

四、填空。

⑴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⑵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

⑶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生活情况)的句子。‚其中…自乐‛

⑷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的语句:‚便邀….问讯‛,‚余人…食‛

五、掌握内容。

⑴作者、朝代及课文出处。⑵出自本文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等)⑶从文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源人为什么叹惋?(桃源人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⑸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世外桃源‛。(作者虚构一个与黑暗的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

《桃花源记》考查

1.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名(),字(),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是我国(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2.填入省略的成分 A:(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此人一一为(村中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渔人)停数日,辞去。

3.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第二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

B: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D:文中没有具体写出渔人说的话,只用‚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带过,这显示了作者行文的简洁凝炼。

4.第2段中‚土地平旷……怡然自乐‛写出了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桃花源中的生活环境,着力描写和平安乐的景象,为下文‚绝境‛照应,表现社会生活的平静)

5.第3段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中人民热情好客、淳朴民风?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写出‚具答之‛中的‚具‛字意思相同的几个字。(悉、咸、具、皆)

7.你认为向桃花源这样的‚绝境‛真的有吗?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没有,表达作者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感。)8.第2段文字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不抄原文,简要回答)

A: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B: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C:人们生活:(自由、快乐)

9.第2段的中心意思是(C)A:写渔人意外来到桃花源。B:写桃花源中人与外人并无差异。C: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10.根据第2段文字,可概括出一个成语:(世外桃源)11.用‚~~‛在第2段中标出最能表达作者理想的句子。(土地平旷……怡然自乐)

12.根据第2、3两段文字理出‚渔人‛和行踪,用简洁文字填入括号中。

(发现桃林/发现桃花源)--(进入桃林/访问桃花源)--(出而复寻/离开桃花源)

13.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4.谈谈你的理解,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

(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15.‚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或:文中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的主旨是什么?)请用简短的文字回答。

(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16.作者所要追求的是一个怎样的理想世界?(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17.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见课文第一段)

18.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的?(见课文第二段)

19.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处与世隔绝的地方。‚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处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为下文再寻桃花源不得埋下伏笔。

20.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21.请你谈谈文章结尾的艺术效果:

A:增加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B:给人留下许多悬念和回忆

22.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活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一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能是一种空想。23.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

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24.桃花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

五、成语

1、世外桃源

2、豁然开朗

3、怡然自乐

4、无人问津

5、落英缤纷

6、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练习题

一、默写(30分)

1、《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林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2、《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3、写老人小孩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4、写武陵人忽逢桃花林原因的句子是。

5、‚与世隔绝‛在《桃花源记》中的原句是。

6、出自《桃花源记》中的成语是、、、、。

7、写桃花源社会风情的句子是。

8、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豁然开朗‛一词,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与之意境相似的一句诗是。

9、桃源人看到渔人后的表情是、。10桃花源人自叙经历的句子是。

11、写桃花源的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18分)

1、缘()溪行

2、忽逢()桃花林

3、落英缤纷()

4、欲穷()其林

5、林尽()水源

6、才()通人

7、屋舍俨然()

8、阡陌交通

()

9、设()酒杀鸡作食

10、便要()还家

11、为具()言所闻

12、此中人语()云

13、便扶()向()路

14、及()郡下

15、诣()太守

16、欣然规()往

17、寻()病终18后遂无问津()者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5分)

1、缘溪行()

2、便舍()船

3、豁()然开朗

4、屋舍()俨()然

6、阡陌()

7、黄发垂髫()

8、便要()还家

9、遂与外人间()隔10、不足为()外人道也11、及郡()下12、诣()太守

13、此中人语()云

四、理解

1、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

2、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桃源人‚不复出‛的原因?

4.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5、‚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6、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7、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这个情节? 答案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4、为桃花源外现实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而叹惋。

5、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6、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这个社会理想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小孩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美好。

7、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

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第二篇:《桃花源记》《三峡》中考题[小编推荐]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二、用原文填空

1.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2.文中表现桃花源优美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3.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4.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5.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①

,;②,;③。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三、简答题

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2、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什么?

6.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7、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3分)

三峡中考试题汇编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①沿溯阻绝 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 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2.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甲] [乙]

三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哀转久绝

2.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2分)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下句:。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10分)

[甲]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明景和,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记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 B.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至若春和景明 地利不如人和 D.把酒临风 临溪而渔

2、甲选文第2段和乙选文第2段中的景物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甲选文第2段:

乙选文第2段: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间千二百里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而往,暮而归 C、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2分)

3、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4.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4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晴初霜旦(秋天早上结的霜)

C、林寒涧肃(严肃)D、或王命急宣(或者)

2、本文150余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语言非常简练、生动,如作者用了“ ”仅仅四个字,不但概括了三峡丰富的景物,而且描绘出四种不同景物的特点。(2分)

3、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印证了本文中那些句子?(2分)

4.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分)

5.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2分)

6.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5

7、“清荣峻茂”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分)

8、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9、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第三篇:精选2013中考题133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不断改革和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细化学校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规范,确保教学过程、教学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优质化;全面落实德育首位原则,健全队伍、优化机制、全员参加、全程管理;要特别关注学业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家庭有变故的学生的进步;要研究制定关于教学、实验、综合实践、学习管理的过程规范和评价方案,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6.完善教研、科研机制,提高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村中小学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科研机制。一是各中小学校要突出校本教研,因校制宜制定严格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研室、教研组、年级组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二是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全力支持教师进行课程研究和教育创新行为,引导教师为教学而“研”,为提高而“究”。三是各级教研部门要做好组织、指导、管理、培训教师的工作,增强教研人员的服务意识,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教研人员能够经常深入农村教学第一线,开展专题研究。

7.强化教师队伍培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继续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开展“一所村小一名大学生计划”、“万名乡镇初中骨干教师本科学历提升计划”、“农村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专科接本科对接培训计划”,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继续实施“1123”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及开展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和农村实用技术培养,并开展专业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8.加强督导评估,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进步各地要建立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跟踪督导机制,强化对学校工作过程管理,及时解决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29、卤素的无氧酸一定都是强酸?不一定,氢氟酸却为弱酸?

30、卤素单质和铁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FeX3?不一定:I2与铁反应只生成FeI2?

31、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不一定:NaHS、NaHCO3是酸式盐,但它的水溶液显碱性,NaH2PO4、NaHSO4溶液显酸性?

32、一般地说,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前面的金属一定能从酸中置换出氢?不一定:这是指稀酸和非氧化性的酸,否则不能置换出氢,如Mg与HNO3或浓H2SO4反应都不放出氢气,因为氢很快被氧化成水?另外,冷的浓硫酸或浓HNO3能使铁?铝钝化?

33、酸与酸一定不发生反应?不一定:强氧化性的酸(如浓H2SO4)与强还原性的酸(如氢硫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H2S+H2SO4(浓)=SO2↑+S↓+2H2O

34、碱与碱一定不发生反应?不一定:具有两性的Al(OH)3与NaOH溶液可以发生反应?

35、H++OH-=H2O能表示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一定: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酸式盐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可以写成以上离子反应方程式,例NaHSO4+NaOH=Na2SO4+H2O的反应。

36、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一定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不一定:如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钠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

37、阴离子一定只具有还原性?不一定:Na2O2中的过氧根离子、Cl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NO3-,MnO4-,ClO4-等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具有氧化性?

38、阳离子不一定只具有氧化性?Fe2+就具有还原性。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较稀的H2SO4。

39、盐与碱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不一定:酸式盐与碱反应一般生成正盐和水?如:NaHCO3+NaOH=Na2CO3↓+H2O 40、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分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分子?Ne与HF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并不是同一种分子?

41、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不一定:铁跟三氯化铁溶液,铜跟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为: 2FeCl3+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l2

42、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都一定要写成离子的形式?不一定:CaCO3,BaSO3为难溶强电解质,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仍写成分子的形式

4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不一定:要看离子浓度大小?

44、N2(气)+3H2(气)=2NH3(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此气体不参加反应),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必然增大,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不一定:体积不变时,平衡不移动,体积可变时,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大的方向(逆)移动?

45、单质气体一定都是由双原子组成的分子?不一定: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O3)为三原子分子?

46、醇类经缓慢氧化一定生成醛?不一定:醛还可以继续被氧化成酸?

47、醇一定能氧化成醛?不一定:羟基不在碳链端点的醇,则不能氧化成醛,更不能氧化成酸?

48、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乙烯?乙炔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但不是同系物?

49、凡是叫“酸”的都一定是酸类物质?不一定:石炭酸叫“酸”,但它不属于有机酸类,而属于酚类?

50、一般弱酸盐,除它们的钾?钠?铵盐外都一定不溶于水?不一定:有机物醋酸盐一般都溶于水?

51、如果烃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一定是同一种烃?不一定:乙炔和苯不是同一种烃?

52、凡是具有固定组成的有机物都一定是分子晶体?非电解质?不一定:比如乙酸钠是离子晶体?

53、电离时只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指示剂变色?不一定:水?苯酚都符合上述要求,但它们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54、离子的核外都一定有电子?不一定:H+的核外没有电子?

55、在电化腐蚀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定先遭受到腐蚀?不一定:也有例外,如铝铁合金,往往是铁先遭受腐蚀,这是因为铝表面有Al2O3簿膜起了保护作用的结果。

56、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与一般酸溶液(SiO2能溶于氢氟酸),但能与碱反应。

57、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或足量盐酸反应,均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58、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1:3)、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基。酸、酯中的碳氧双键不与氢气加成。

59、能与NaOH反应的:—COOH、、、-X。60、能与NaHCO3反应的:—COOH 61、能与Na反应的:—COOH、、-OH 62、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6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64、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②.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③.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④.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⑤.含醛基的化合物

(二)无机

①.-2价硫(H2S及硫化物);

②.+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③.+2价铁: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6FeCl2+3Br2=4FeCl3+2FeBr3 变色 2FeI2+3Br2=2FeBr3+2I2 ④.Zn、Mg等单质 如Mg+Br2H2O===MgBr2(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⑤.-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⑥.NaOH等强碱:Br2+2OH?==Br?+BrO?+H2O ⑦.AgNO3 6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②苯的同系物;

③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④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⑤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⑥煤产品(煤焦油);

⑦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①-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②+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③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66、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①.CH:C2H2和C6H6 ②.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67、n+1个碳原子的一元醇与n个碳原子的一元酸相对分子量相同。

68、有机推断题中常用的反应条件:①光照,烷烃卤代,产物可能有多种;②浓硝酸浓硫酸加热,芳烃硝化;③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或酯水解;④NaOH醇溶液,卤代烃消去成烯;⑤NaHCO3有气体,一定含羧基;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酸;⑦铜或银/O2加热,一定是醇氧化;⑧浓硫酸加热,可能是醇消去成烯或酸醇酯化反应;⑨稀硫酸,可能是强酸制弱酸或酯水解反应;⑩浓溴水,可能含有酚羟基。

69、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70、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71、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72、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5种 73、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74、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75、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76、有机物不一定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77、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78、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 9.5℃,气体。

79、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80、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81、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82、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83、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84、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85、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86、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8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8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乙醇和甲酸。

8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乙烯与环丙烷。

六、化学实验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

第四篇:中考题

《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

《陋室铭中对陋室环境描写的语句是:“__________”

《陋室铭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莲花以“_____________”的特点,被人们看做是“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象征。

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杜甫的“___________”都是表达了他们的雄心壮志,常被今人用来激励自己。

“__________”在官吏凶恶与老妪悲苦的鲜明对比中,流露出作者对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同情。(《石壕吏》)《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

在战争年代里,人们往往企盼着一封来自远方亲人的书信,借以得知亲人平安的信息。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呀!(《春望》)郦道元概括三峡春冬之景,抒发喜爱之情的句子是:

古诗之中精彩的比喻句很多,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是如何描写月下之景的?

“_______”表达了刘禹锡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陋室铭》)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大同社会中提倡的“”都是博爱精神的体现,可谓异曲同工。

《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奇观的名句。

《渡荆门送别》中表现游子对故乡思念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要按照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三峡》中引用渔人的民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壕吏》中揭示老妇人内心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中与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在《春望》中因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而忧愁并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传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美好资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渡荆门送别》中描写平原广阔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中用以比喻表现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中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景色的句子是:“。”

《记承天寺夜游》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哲理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渡荆门送别》中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即:

“________________”

《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仪态端正令人敬重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陶渊明是这样描写桃花源的自然风光的:“。”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句子是:“______”

《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高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诗人陈与义登上岳阳楼,美景并未给他带来喜悦,反而惹恨添仇,勾起来了他满腹的家国之恨,诗中最能表现这一情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在《大道之行也》中具体陈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

《三峡》中直接写山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三峡》侧面(间接)写上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间接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

《大道之行也》中最能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中古代最高的政治理想就是:“___________”

《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________.”

《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的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中郦道元概括三峡春冬之景,抒发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中语意双关,表现诗人无限悲恨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西游记中考题

《西游记》中考训练

一、填空。

1、《西游记》,长篇()小说,是()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2、《西游记》作者是(),字是(),号是(),()朝人。

3、全书()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由1至7回,写的是孙悟空出世至(),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回总写唐僧师徒经历()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的人生真谛。

4、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它的兵器原始大禹治水的(),又换()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基础上(),后归一佛门,唐僧为他取名(),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

5、猪八戒又叫(),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护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6、沙僧也叫(),原为天宫中的(),被贬下界,在()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7、白龙马原是()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禁,后化作白马驮唐僧取经,被封为()。

8、《西游记》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大闹()、真假()、三借()。

9、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既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10、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是:()、()、()。

11、西游记》主要有(),(),()等三大部分组成。

1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

;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

,法名是

;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二、列举简述

1、列举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2、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

3、《西游记》中的人物刻画得各有特点,请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情节。

4、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

三、中考片段

1、.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4分)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①这段文字节选自(人名)创作的《 》(作品)。(2分)②文中的“裙钗”指的是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2分)

2、《西游记》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唐僧四人遇阻【甲】夜宿陈家村,巧遇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乙】变成的妖怪(灵感大王)祭祀,孙悟空与其斗法。救得童男童女,后得菩萨和老鼋相助,师徒四人渡过此河。

上文中的甲指(河名),乙指(动物名)。

3、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1分)

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搀住一个,叫道:“二哥,你也搀住一个。”果然搀住,落下云头,径至草舍门外。

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二人一齐叫苦道:“我们这等苦斗,你还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长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却也不认得真假。假行者最终被谁识破?

4、.阅读《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4分)

二魔拿入里面道:“哥哥,拿来了。”老魔道:“拿了谁?”二魔道:“者行孙,是我装在葫芦里也。”老魔欢喜道:“贤弟请坐。不要动,只等摇得响再揭帖儿。”行者听得道:“我这般一个身子,怎么便摇得响?只除化成稀汁,才摇得响。等我撒泡溺罢,他若摇得

响时,一定揭帖起盖。我乘空走他娘罢!”又思道,“不好不好!溺虽可响,只是污了这直裰。等他摇时,我但聚些唾津漱口,稀漓呼喇的,哄他揭开,老孙再走罢。”大圣作了准备,那怪贪酒不摇。大圣作个法,意思只是哄他来摇,忽然叫道:“天呀!孤拐都化了!”

那魔也不摇。大圣又叫道:“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老魔道:“化至腰时,都化尽矣,揭起帖儿看着。”

(1)联系相关情节,写出孙悟空是怎样从紫金葫芦里出来的。

(2)孙悟空的形象具有神性、人性、猴性,请结合选文或上下文相关情节,分析其人性方面的特点。(说出一点即可)(2分)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1)选文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4分)

(2)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

1、参考答案:

①《吴承恩西游记》

②“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1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标准:① 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②2分,每点1分。

答案:

2、答案:(1)通天河 金鱼 共2分

3、此题比较简单。此选段出自《真假美猴王》,孙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从观音处找来悟空,真假猴王大战,观音、玉帝、唐僧、阎王等无法分辨,最后如来佛识破了六耳猕猴,悟空一棍将他打死,师徒团聚

4、(1)孙悟空拔了一根毫毛变作半截身子,在葫芦底,真身却变做个蠛蠊虫儿,钉在那葫芦口边,乘二魔揭起帖子看时飞出去了。(2)示例一:孙悟空拥有人的聪明才智,选文中写他连说“天呀!孤拐都化了!”“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哄骗二魔开葫芦。示例二:孙悟空具有人爱清洁(怕脏)的特点,开始想撒尿使葫芦摇得响来哄骗妖怪,但因为怕“污”到衣服而没做。示例三:孙悟空虽然聪明但也有粗心大意的一面,他明知喊了名字要是答应,就会被收进葫芦,但仍然心存侥幸,以为不是真名就没事,结果被装进去了。解析:此题考查名著的内容及理解。考查的名著是《西游记》,相关内容见《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第(1)题考查具体的情节,要写出孙悟空从紫金葫芦里出来的经过;第(2)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所谓的“人性”是指孙悟空具有人的情感和性格,解答时要联系相关的情节。

示例:1.《西游记》中有很多逗乐、好玩、戏弄、戏谑成分(1分)。如:唐僧路遇强盗被吊在树上却被八戒笑说成“扯着藤儿打秋千耍子”。孙行者见着强盗竟很高兴,认为是来了买卖,变着戏法、故意耍弄了他们一番,让人读来忍俊不禁。(2分)

5、(1)(4分)孙悟空大闹天宫(2分),如来佛制服悟空并压他在五行山(两界山)下(2分)。

(2)(4分)“哭”反映了悟空的自尊高傲(1分),“跪”又表现他忍辱负重(或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能曲能伸、重情重义等任一点)的性格(3分)

下载111.关于桃花源记的中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1.关于桃花源记的中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9信息中考题

    2009年山东省信息考试 1. ASCII码是指( A )。 A. 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代码B. 国际信息交换标准代码C. 中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代码D. 汉字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2. 信息技术的发展......

    西游记中考题

    西游记中考题 1.《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全书共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

    苏州园林中考题

    苏州园林 (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2007大连中考题

    2007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英语 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90分) Ⅰ.单项填空(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20分)......

    议论文中考题[范文模版]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4—28题。(15分) 何故怨芭蕉 ①不久前,一篇回忆1999年跨年夜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发。引发了一大批网友对穿越回1999年的狂想和对自己的吐槽:如果......

    2012岳阳楼记中考题

    2012岳阳楼记中考题汇编 (广东省卷)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考题范文

    老阮教你这样复习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练习及答案1、在__________ 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2、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

    饮酒中考题

    饮酒中考题 2007扬州市(一)诗歌赏析。(4分)11.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