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染坊观后感之一
《大染坊》观后感随笔
文 / 左香烟右绿茶
——影视漫谈之三
五一长假,妻儿远在千里之外,回不了家,只好关起门来看电影,电视剧,于是把《大染坊》有完整的、持续不停的看了一遍。感触颇多,我是一向喜欢做生意的,没想到鬼使神差作了特殊职业的人。但是还是放不下对商业的爱好。
这部电视剧主要是介绍了在抗日战争前的民族工业的前辈们创业的故事。主人公陈寿亭,也就是陈六子,的确是个商界奇才。典型的传奇人物,传奇故事,以至于让人怀疑故事的真实性。针砭电视,我们还是从有利于我们的角度来看吧,首先里面借主人公的嘴道出了做生意的原则,一是善,而是狠。电视里对陈寿亭的描述让人感触最深的还是第二个字,第一个字在很多方面也有体现,比如对锁子叔,对工人。但是还是狠更能说明陈寿亭的过人之处,特别是逼着日本商人藤井以35的价格出售的那一万五千匹布匹,装的的确是滴水不漏,不动声色,火候把握的也是恰到好处。聊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卢老爷子,虽然戏不多,但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关键是他那些经典的语言,比如关于啥叫走运,他说:“遇见明白人就是人生最大的走运”,再如关于办事情要谨慎,严密,他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几事不密则成害。”这句话和言多必失一个道理,但是这句话从陈六子嘴里说出来时让我浑身一颤,因为一般人都有的毛病就是心里存不住话,常以知道某事为能,岂不知这样一来常常即为君子所轻,亦为小人所妒。
这部电视剧给人最大的启迪我认为是我们要认识到人的心智是没有止境的,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事情的转机往往就在于一念之际。关键是我们要用心去考虑,正像陈寿亭说的: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心智的事情要靠个人的悟性,要多琢磨。
说到这里向插一句,其实说到底陈寿亭之所以商场上春风得意是因为他按规律办事了,记得高中时对我感触最大的两本课外书是威尔逊写的《周恩来传》和《曹操新传》,《周恩来传》让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注重个人修养的人,而曹操的人生信条更是让我把它当作了人生的座右铭,即“御之以道,无所不可”,意思是用规律办事,就没有办不到的。那时在贫困的农村,残酷的竞争让不少同学因为神经性头疼退学了,而我通过每天一个十公里长跑让大脑放松,通过鸡蛋加白糖的营养梯队让精力保持充沛,让高尚的理想让精神保持斗志昂扬,最后成功走过独木桥。“御之以道,无所不可”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道理很简单,但是生活中我们有时候还是会犯“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或者“拔苗助长”错误的。
电视里还讲了人和人相处的三种境界,第一是相互信任,信任是相处的基础,第二是相互理解,只有相互理解才能交往的持久而不掉颜色,第三,也是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如果两个人交往是相互欣赏的,那交往的过程就是欢悦,舒心,轻松,甚至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述的快乐感觉。现在山东电视台又在放《大染坊》,虽然已经看了很多遍,可是今天再看的时候又给了一些感悟!
在看到他赡养帮助他的老人的时候,也让我觉得他的成功和的道德是分不开的!而从他的知恩图报还有他在商业竞争中来看,都是可以看出的!而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最大的启示就是在合作的大背景下的竞争是以后商业的趋势,如果按照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双赢、共赢!而从陈寿亭在和他竞争对手都成为了合作伙伴来看,作者是洞察了这个趋势的!
而对于以后的商人来说,遵守道德尤其是遵守商业道德更是对一个商人的基本要求,这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会更加明显!也可以这么说,等中国的社会发展从转型期社会步入到发展期社会的时候,也就是社会信用体制建设成熟的时候,在这里面商业道德也是很主要的一个方面!
讲到商业道德,让我想到电视剧里的林家为了减少陈寿亭他们的损失,又想办法把发出去的货物运了回来,可以说这就是商业道德的具体体现!而在这不电视剧里有很多这样的点,也可以说正是这些体现商业道德的点构成了这部电视剧的精彩!我们更可以从这些构成中看到作者的商业思想!而从电视剧里陈六子的对手后来都成为朋友和合作伙伴上更可以看出,正是陈寿亭的人品打动了他们!
这也让我想起了南北两地的胡庆余堂和同仁堂的店训对联,这也是他们商业道德的体现啊!也正是他们的商业道德,让他们有了长久旺盛的生命力!也可以说,他们的商业道德构成了他们的企业文化,支撑了企业的健康长久的发展!其实,这不是在以前,在今天更是这样,一个注重自己商业道德的企业,注重把道德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企业,那它的发展将会和这些百年老店一样,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而今天的我们在这方面是应该和我们的商人前辈好好学习的时候了!不管以前的商人是什么晋商、徽商、浙商、鲁商,他们都是遵守了一个共同的规则,就是商业道德!可以说,在商业道德的方面我们今天的商人在有些方面是不如我们这些商人前辈的!向他们学习,我想会让今天的商业社会向更为健康的方面发展!
我想今天的中国商人在学国际的同时是不是也和我们的商人前辈多学习,这样会对我们的商业发展更有好处!
简略分析《大染坊》
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 3 班 3190903 刘玉嫔 2009214717 《大染坊》是一部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血泪史,通过胶东半岛的染织业 在抗日战争前夕的昙花一现,展示出中国近代商人的精神面貌,令人深思和感触。其中主人公陈寿亭,虽然从小要饭,不是几个大字,但是以其聪睿的的经营,体 现出中国人之:仁、义、礼、智、信;善、勇、情、忠、孝。可以说:给现代商 人上了很好的一课。小六子之仁厚侠义 在青岛开染厂,厂里两个员工因工伤残废,要是其它厂子,一次性补偿,而小六子一直把其留在身边,月月发薪。到济南开厂,把两个伤残的员工也带过 去。和三元染厂竞争,几次手下留情,并和三元染厂老板孙明祖成为至交。逢年 过节,都给员工“喜面儿”。和上海“林家”从竞争到做好朋友等等无不看出小 六子之仁义。这恰恰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家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人在经营企业中: 重利轻义,为富不仁。这种修为,是无法做成百年老店的。想成就伟业,就应该 有:儒商的最高境界。小六子之智勇双全 其勇可以用上海林家李老爷子的“巡河炮”来形容;其智就更让人拍案叫 绝。在青岛期间,和藤井的恩怨缠斗,不无展示出近代民族工业巨匠的风采。几 进几出,几个回合下来,让藤井偃旗息鼓,高挂“免战牌”不敢与其争锋芒。尤 其是把“柴家父子”赶出纺织业,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实为上乘之佳作。其 智勇双全,让朋友叫绝,让敌人叹服。反观现代的企业,很多时候为了拔得头筹,违背商业道德,可谓愚蠢至极!竞争是市场规律,但是很多经营者无勇无谋,贻 笑大方。想要智勇双全并不容易,需要现代很多企业家不断加持修炼!小六子之忠诚孝道 从小要饭,得到“锁子叔”格外关照,知恩图报,发迹之后为“锁子叔” 老两口养老送终。其孝感天动地,让世人敬仰。小六子受传统文化影响,其骨子 里忠烈刚强。其感言:要不是遇到战乱年代,我可以把大华染厂干到像青岛城这 么大。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爆发后,小六子命下属炸毁其一生奋斗来的“宏巨 染厂”,为的就是不留给“倭寇”。这种对祖国、对民族的赤诚之情溢于言表。而 看看现代很多企业者,发迹之后要么移居海外,要么让下一代入别国户籍,真另 国人心寒,尔等又何以为续? 小六子之善良痴情 小六子从小被周掌柜的收留之后,就和其女儿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有情 人终成眷属。之后膝下有一子,稍嫌单薄,六嫂劝其纳小妾,其一口回绝。在青 岛开厂之时,救了沈远怡,并结下兄妹之情被传为佳话。期间体现和展现出小六 子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操。作为一个目不识丁的要饭者,成长为一个腰缠万贯而 有情有义之人。没有因为财富而泯灭良知,也没有因为商场的得意而忘形。看看 今天的商者,一夜暴富,就忘乎所以,不要说为一方百姓做点善事,就连自己的 父母、亲朋好友也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小六子之礼仪诚信 为了赢得市场,小六子的宏巨染厂和上海林家进行了短兵相接,结果林家 败下阵来,但是小六子自觉过分、失礼,随在之后的和谈中以跪拜的方式向行业
老前辈行礼,并因此结为忘年之交。小六子做生意精明但不失诚信,说道做到,在染印届有口皆碑,这种讲礼仪之团队,诚信经营之企业自然受到各级商家大力 拥护。这种才情、智商、情商实为现代商人的楷模。虽然是影视作品,虽然不免 夸大,但是这的确是一种境界和格局。这正是现代企业家应该大力修炼的环节: 礼贤下士、有礼有节;诚信经营,以人为本。事实上道理大家都懂,但在实际工 作中,太多不规范的行为扰乱着市场,值得深思。陈寿亭引用卢老爷的话——“什么叫走运,碰到了明白人就叫走运” ; 这话一点儿不错,陈寿亭就是个明白人,周村通和染坊的周掌柜一家、张店 的没落大户卢老爷一家、济南三元染织厂的赵氏兄弟、青岛元亨染织厂的孙明祖、上海六合染织厂世代从商的林家,哪一个不是因为碰到了陈寿亭这个明白人,才 能屡次在事业、家庭险象环生的危机关头化险为夷、发展壮大、安享富贵。这也 符合中国历来“一人兴邦”的个人崇拜情结。还是陈寿亭,牢牢记住卢老爷说的一句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自打陈寿亭进到周家的通和染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偏不倚的暗含着这 句至理名言,忍辱负重偷学染坊师傅的染料配方;当机立断建议周掌柜辞退缺德 的师傅; 将计就计使青岛元亨染织厂的孙明祖俯首称臣;调虎离山吃下日本奸商 藤井的一万五千件坯布; 顺水推舟诱使藤井高价收购大华这个廉价的空厂;出其 不意骗走上海六合染厂八千件花布;势如破竹抢占六合染厂的战略重地;暗度陈 仓化解奸商藤井收购宏巨染厂,进而打击染织行业、蚕食民族工业的阴谋。所有 这一切,正是遵循了“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这 句警世恒言,否则,哪一件也不会成功。陈寿亭还道出了人与人相处的三种境界——第一是相互信任,信任是相处的 基础;第二是相互理解,只有相互理解才能使交往持久而不褪色;第三,也是最 高境界,就是相互欣赏,如果相处是相互欣赏的,那么交往的过程就会轻松、舒 心、愉悦,甚至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快乐感觉。书中讲到一个江湖艺人评价朱元璋——“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就帝业,就 是靠两个字:善、狠”。陈寿亭对家人、朋友、同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表现出人性“善”的 一面,即使同行是冤家,他也能和他们最终成为朋友; 他对地痞土匪、奸佞小人、日本奸商、外国买办表现出“狠”的一面,从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最终使其不 轨阴谋破产。陈寿亭的个人魅力是令人敬佩的,是那种让人几天不见心里就会想 念的人,做人做到这种境界,想不成功也难啊!读到一本好书,就象在黑夜里点亮了一盏明灯,在明灯的指引下,相信每 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至少可以少走弯路、少跌跟头。这本书使我领悟 到主人公面对社会的方法和态度,并从中汲取他那永不言败的精神!学到了这一 点,我们就能在广阔的群体和更广阔的社会中秀出风采、彰显自我、体现人生价 值。商人有很多种。最值得尊重的商人就是陈寿亭这样:明大义、做事实、守 诚信、重感情的人。虽说陈寿亭是被文学化了的人物,但是我们不能不说:除过 学识以外,陈寿亭是商人中的楷模。作为企业之主,领航人,你的格局就决定了 企业的格局。所以不断加强修炼,升华,坚持这样,也许你成就的不仅是一份伟 大的事业。
从陈六子的形象谈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个人素质2008-08-15 10:35
——《大染坊》观感
二十四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随着日本人打到济南,韩复榘弃城逃跑,陈寿亭(陈六子)最终在自己的寿宴上吐血身亡而落下了帷幕。
一切都结束了。当我有些不情愿的从电脑中取出最后一张影碟时,伴随而来的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想当初,因为听朋友多次举荐这部电视剧,说它是一部现代企业的教科书,每个下海经商的人都不能不看时,我对这种说法还将信将疑。我不相信一部电视剧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肯定又是媒体和商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在不惜余力的大肆炒作。难道过去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可谁知,当我把这部电视剧的影碟买回家放入电脑中刚刚看完第一集时,就被电视剧中陈六子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不由的在以后的每一天里都会或多或少的抽出点时间,陆续的把这部片子看完了。看完之后,我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在我看来,这的确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反映商战的电视剧。这里先不说它的主题是怎样的深刻,也不说它的情节是如何的曲折跌宕。单就这部电视剧塑造的陈六子这个“乱世奇商”的个人形象,就有许多值得现代管理者和企业家效仿和借鉴的地方。
陈六子出身贫寒,从小就失去了亲生父母,靠讨饭为生,是个不折不扣的叫花子且目不识丁。但他却心存善良,天资聪明,胸怀大志,胆识过人。他在要饭之余,喜欢到书棚听书,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浸染。这为他日后逐步从染纺的一个小伙计一路奋斗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工业巨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部片子中,陈六子的雄才大略和商业智慧让人为之倾倒。商战中,他灵活运用“三十六计”、“三国演义”等民间智慧,在商场的尔虞我诈中,游刃有余、出奇制胜。他的一些战略战术,即使在现代商战中也堪称高招。比如:“五四”运动时,他拿出四十匹窄幅布让学生做成游行的横幅,给产品做了一回活广告。又比如:商战对手为偷取商业机密使出美人计,他将计就计提供作了手脚的配方令对方偷鸡不成蚀把米。再比如:对手林祥荣在报纸上公开诋毁他,而他却从谩骂中得到启发,登报声明将自己购进的上海六合染厂的虞美人花布低价抛出,并且免费赠给乞丐,一夜之间,虞美人品牌遭到严重破坏等等„„在这部二十四集的电视剧中,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商战场面比比皆是,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不吃不喝不睡一口气全部把它看完。
不仅如此,陈六子还是个为人宽厚仗义的人物,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以“仁义”为代表的浓厚的道德意识,这里面包括了他对救命恩人锁子叔的知恩图报,对众多工人的呵护,对妻子采琴始终不渝的爱情,对曾经的敌人和对手孙明祖、林祥荣等人的宽容。可以这样说,在为人处世方面,陈六子也是现代企业家和我们普通人学习的榜样。
另外,他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并不排斥各种新思想的渗入,他传统但却不保守,他对己严,对朋友却很宽容。他言语犀利诙谐,言简意赅,擅长比拟讽喻,对北方民间俗语和谚语的灵活运用,就连从德国留学回来专攻印染的搭档卢家驹等人也对他敬佩三分。他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也是这个形象能够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具备几条最基本的个人素质,那就是:
1.要胸怀大志,要有长远的个人发展目标和打算,不能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鼠目寸光。
这一点也是现代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现在社会,给每个人提供的机会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时相比,多了许多,但随着机会的增加,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人大多都比较浮躁,容易犯急功近利的毛病,其结果反而是欲速而不达。就拿我们公司一个同事的叔叔为例,他在九三年下海,个人承包了一家化工商店。那一年他只有三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大展宏图的时候。本来化工商店的经济效益很不错,他个人也很能干,不出三年,他家里不仅脱了贫,买了车,还在郊区购置了一套价值七十万元的别墅。如果他一直这样稳稳当当的一路做下去,应该说,不论是他个人的发展,还是商店里跟他一起奋斗的员工们的前途都应该是不错的。谁知,为了求快,九六年的时候,他听从一个朋友的劝告,购买了一本假发票,逃税十万元。结果不久之后东窗事发,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商店也被街道收回。五年后,他出狱时,已经四十三岁,再想从头做起,不知比当初创业要难上多少陪。毕竟五年的时间投资环境与各方面的条件与过去相比已大不相同。这个例子现在已成为我们教育员工的典型事例。
2.要思想解放,不墨守成规,知人善任,对已严,对人宽。
这一点集中体现了作为一个管理者和企业家的人格魅力所在。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作为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所起的作用都不容忽视。我们在看三国时,经常为刘备的善于用人而感叹不已。一个现代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凝聚力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而作为一个管理者,企业发展的带头人来说,他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成败与否,这一点不容忽视。记得,九六年我刚刚下海时,到一家规模很大的民营企业打工。而那家企业的老板刘总在这方面就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至今还时时想起,难以忘怀。九六年,我到那家企业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经营了十年,固定资产号称一个亿人民币,有上千平米的厂房和一座五层高的办公楼,公司人员两百多名。即使这样,刘总仍然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公司,亲自安排这种大小事务,除了出差外,从不间断。下班后他总是最后一个走。在上班时间,所有公司的大小事情一律公事公办,毫不姑息。而下班后,他却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牌、吃饭、喝酒、聊天,就像好朋友一样。那时,公司里聚集了社会上各方面的许多人才,他们都是因为敬佩刘总的为人而甘愿为企业默默奉献着。我想这就是一个企业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的形成,与老板的为人处世与个人魅力息息相关,不可分隔。
3.要具备敢于承担风险的创业精神和顽强的忍耐力和高度的承受力,还应有像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
在现代企业中,勇于开拓,立志改革,不断创新是这个时代对企业家个人素质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永不满足,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实,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于承担风险,才能不断的开创新局面。还以上面提到的刘总为例,他在这方面也做的非常好。记得在九六年的时候,他就认识到将来国内在环保工程和果品保鲜这两个大的项目上一定会加大力度,迅速发展。于是当时他不惜投巨资,在这两个项目上进行尝试,结果证明他的推断都是非常正确的。就是到了今天,公司里的许多人也就非常佩服他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
另外,作为一个企业家,还要有顽强的忍耐力和高度的承受力。因为人生无坦途。做任何事情,都不可避免的会遭受挫折、打击和失败。如果没有高度忍耐各种打击和挫折的能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功。我在看《大染坊》的时候,经常会为陈六子提着一颗心,看他怎样化解种种在常人看来根本无法解决的困难。我常常为他的忍耐力和承受力感叹不已。这也是我喜欢看这部电视剧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点,也是作为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那就是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如果作为企业家,没有一定的气度,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在《大染坊》中,陈六子不仅能容从德国留学回来的搭档卢家驹,也能容一直对他抱有成见的三元染厂的老板赵东俊,更能容曾经的对手孙明祖、林祥荣。这一切都缘于他把企业的利益和发展看的比个人的得失更重要。容人之短不易,容人之长更难。只有做到两方面都容,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所为,而这样的企业家想不成功都难。
以上几点,只是我看完《大染坊》后从陈六子这个形象身上得到的一点启示。在这里,我也只是粗略的谈一下个人对现代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的看法。当然还很不全面,我希望自己只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人都能参与进来,共同讨论这个问题。我也希望每个想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人都能抽空看看这部电视剧,从陈六子身上感受到比我更多、更深的东西。
第二篇:《大染坊》观后感
《大染坊》观后感
两周的课余时间,观看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颇有感触。剧中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自清朝末年到七七事变、从沿街要饭的乞丐成长为工业巨头的奋斗经历。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叶发生、发展、成长、壮大,以及在当时的国情下一代人兴业报国之梦诞生与毁灭的过程。下面我从市场营销方面谈谈陈寿亭的经商故事。
要想营销做得好,产品就得质量好;要产品质量好,就要员工积极卖力去做;要员工积极卖力,领导就要好的管理能力,有自己的人格魅力,那是一种不能用语言刻画的吸引力。看过片子后,我们会感到陈寿亭在其整个管理过程中,一直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如他在青岛,企业发展壮大时给工人长工钱;到济南开染厂后给技术好、能干的工人长工钱,同时给予员工关心和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本管理的思想。在青岛,大华染厂刚起步时,他天天泡在车间,与工人一起下料;工作中身先士卒,显示了与员工的亲近;为使企业能够快速发展,他思考企业发展大计,以至于累得睡在工作岗位上;他演示了用鱿鱼试验水温的绝活,使员工极为佩服,显示了其独有的技术技能。这些都合理地展现了他的领导和技术能力,进而树立了权威。每一种产品都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开始在周村时,染坊里的刘师傅心术不正,总以自己的手艺要挟周掌柜。陈寿亭假意讨好刘师傅,乘机偷学会了染布的手艺之后,说服周掌柜辞退了刘师傅。于是陈寿亭掌握了染布的核心技术,有了一种独家的染料配方,他深知温度对染布颜色的重要影响,并总是用上好的德国染料,打造了染色好、不掉色的“飞虎牌”。后来到青岛开了大华染厂,由于飞虎牌的质量比元亨染厂的栈桥牌的质量好,为后来大华染厂的市场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后来抗日战争,帮八路军印染“八爷灰”衣服时,为了避免日军的发现,他利用适当的温度把“八爷灰”染成其他颜色,等安全运到目的地后,再把衣服放在大锅里用合适的温度煮,衣服就变成了所需的灰色。此举大大地增强了八路军的后勤支援力量。
产品质量好,要销量好,那还得抓住机遇,进行宣传。比如大华刚成立不久时,由于元亨的栈桥牌已经是享誉青岛的老牌子了,飞虎牌即使质量再好,老百姓也不愿轻易尝试,所以很难扩大市场。这时,“五四”运动爆发,陈寿亭灵机一动,就把飞虎牌的布匹送给学生做横幅,前面写五四运动的口号,后面写着“飞虎牌不掉色”。随着学生们到大街上游行,该品牌得到迅速宣传,再加上陈寿亭让工人们给学生烧开水解渴,表现出一种正义感。接着也适当利用媒体,请记者吃饭,跟着学生喊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企业的行动与国家利益相联系,飞虎牌很快就深入老百姓心中。
熟悉市场,头脑灵活。陈寿亭熟悉中国印染业的产业环境,具备相当的市场运做经验,虽目不识丁,但由于更熟悉一线市场,所以备受卢家重视而一飞冲天,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他每天都叫特定的人给他念报纸,关注时势。他也经常亲自到街市的各布铺察看行情,看看布匹的质量、颜色、售价等,包括自家的和别家的销售情况,然后分析市场形势,做出相应的营销对策。例如,后来由于染坊
业的发展,他知道染布已经渐渐落后了,而花布在济南则成了潮流,他就把青岛的大华染厂卖给了藤井,到济南开印染厂,先用染布稳定局面,再加上印花的,慢慢地提高印花布的市场占有率,飞虎牌又享誉了济南甚至山东。
在合作与竞争方面,陈寿亭做得很好。陈寿亭为人诚恳,并具备很强的人际技能。在与家驹合作办厂以来,他与家驹、老吴各显神通,合作得很好。在外寇入侵、外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他对中国商人,无论是对手还是朋友,都真诚对待。离开青岛时,为了让原来的对手明祖能有所发展、不输给日本人,留下了染布配方和自己的汽车;在与林祥荣竞争时,尽管后者采取了种种极端的手段,他在反击时总是手下留情,不想让百年的“虞美人”牌子倒掉,最终使双方成为朋友,为以后合作打败汉奸染厂奠定了基础。救了沈远宜后,沈为报恩,给了他一个30万军服的大生意,他把20万军服转给了东俊的厂子。寿亭的真诚也得到了回报:后来明祖卖了厂子,专门给他做代理,巩固了青岛市场。
在商务谈判方面,陈寿亭也是高手,是个又善又狠的人。他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事先分析形势,了解对手的性格,洞察对手的心理,想出对策。比如,他向藤井买坯布的事,九一八事变后,他聚集众商商量好不再进日本货,他深知藤井会找到他,就打算暗中把货藏在东俊的三元厂,他知道藤井当时的价格降到了每匹五十五块,他就给东俊说了这个价格并故意把布说多了五千匹(因为他知道东俊会抻着他降价)。与藤井谈判时,由于他知道藤井的那一万五坯布在中国没了市场,藤井的船又必须急着要给日军送军粮,他最终把价钱从五十五块讲到了三十五块,接着给东俊发电报说有五千件已经卖给了孙明祖,并把价格升到了五十六块。东俊一听急了,就以这个价格买回了他的一万五件坯布。虽然他狠,当时对东俊撒了谎,但他是把日本人的钱赚到了中国人手里,他是爱国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
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决策与发展也会起很重要的作用。可惜陈寿亭生不逢时,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寿亭担心周涛飞及丁文东的人身安全,数次去电催促他们弃厂来济.但二人感到寿亭既是东家,也是自己的人生知己,总想多少卖一点钱,以回报平生知遇。涛飞把工厂以低价卖给德国人,准备离开天津时,惨遭日本人枪杀。消息传到济南,寿亭急火攻心,大口吐血,人事不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寿亭的病情已有好转后决定,誓不把工厂留给日本人。此时济南各界把韩复矩看成了济南的救星,希望他能凭借黄河天险,挡住日本人。寿亭生日宴会时,韩复矩弃城逃跑.寿亭对这个国家彻底失望,吐血而亡。这位乱世奇商,要是赶在太平盛世,带来多大的效益是可想而知的!
我觉得我们现代的企业家应该像陈寿亭那样有胆识、有谋略,熟悉产业环境,具备相当的市场运做经验,就有可能在行业中叱咤风云!
第三篇:大染坊观后感
班级:0340901学号:2009211363姓名:江再飞
《大染坊》观后感
看完了《大染坊》,我觉得《大染坊》塑造了陈寿亭这样一个商业奇才,让人感到可佩可敬。
《大染坊》突出了陈寿亭的奇商和为人处事的能力,但是陈寿亭却又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剧情中很多都有戏剧化的陈分,和刻意抬高陈寿亭的地方,最令人不可信的地方就是叫花子讹布的那一段,六合印染厂在上海有权有势,光是凭装叫花子骗一个小店员说出的一块钱一件布就能让六合打掉牙齿和血吞,就发货八千件?陈寿亭说登报就能登报,六合在上海有权有势怎么能是他是想登就能登的?无凭无据,不过是一个小店员说的戏言,就能让六合损失几十万大洋?信誉对商人来说绝对重要,但不至于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明显是为了抬高陈寿亭设计的桥段,不可信,还有“抛售尿布”虞美人的花布虽说质量不好,但不至于说送给了叫花子,在市面上宣传只能做尿布别人就真的做尿布了,虞美人也是买了这么多年的老牌子,在花布市场也早已是深入人心,送得越多,别人也只当天上掉了馅饼,全部笑纳了而已,同样人们也应该会怀疑陈寿亭贱卖的虞美人是不是真正的虞美人。而六合有权有势,只要登报向公众说明这个只是陈寿亭的一个商业倾销行为,请消费者笑纳之。**自然化解。我都能想到的不至于六合那么多人才的大公司想不到,这些都是故意神话陈寿亭之智。贱买藤井坯布一折戏更是难圆其说,不过是没有囤积的地方嘛,那么火车可以运,租船可以运,利用日本人的势力租仓库也是可以的,而只要到了25日合同日期,陈寿亭就不得不按照合同购买坯布,老藤井至于吗,像个傻子一样被宰,还有很多不合理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剧情都是要渲染出陈寿亭这个目不识丁的商人的神机妙算,超人智慧。不可信,不可学。“不读书照样可以有文化”这句话也许是平衡了很多读者的心理,人人都可以成为陈寿亭那样的人,因为目不识丁照样可以有文化,照样可以当上工业家,照样可以比识字的,读书多的人强,这个世界上也许是有这样的奇人,但是不可以学,应该这样说,这样的人不会是我,也不会是你。就像中彩票的人总是存在,但是不会是我,也不回是你。这些是陈寿亭的不可学,不可信。智慧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面,所以在那么多的商战中无往不胜,那是因为这是戏剧化的电视剧。而电视剧不是教科书,别人的成功路也不可能复制。
众星捧月衬托陈寿亭一个人,三国演义也把全天下人的智慧写得在诸葛亮之下,而诸葛亮的最终失败只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陈寿亭的整个刻画思路就是要塑造成商界小诸葛,读报先生卢家驹、传令大使赵东初、窝囊老板孙明祖、上海小丑林祥荣、提线木偶老藤井、神仙牌位苗瀚东、花色佐料沈远宜、军中护卫霍长鹤、汉奸替身訾文海……所以毕竟是戏剧人物,缺少真实性,缺少人性弱点,而人们往往是崇拜强者,模仿偶像,相信很多看过大染坊的人都把陈寿亭当作了偶像来崇拜,而这只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因为缺少人性的美,多少显得不真实。但是抛开真实性,本人从内心来说,对陈六子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不想在挑刺了,来说说陈六子可圈可点可学可敬之处吧。我觉得以一个商人的眼光,可以分析陈寿亭以下几点:
经营理念,营销策略,管理之方。陈寿亭被周家收养后,就开始了学染布,卖布,开始为周家到处的招揽买卖。就他当时创新的一点“送货上门”,使得周家的买卖慢慢好转。以后他又学习染布,进行革新,使自家的布有自己的特色,从而创建自己的地位,使通和成为当时周村最大的染坊。这就是,做售后服务,走技术创新的道路。
陈寿亭新开的工厂里有一台新式的印花机,有现成的设备为基础,陈寿亭大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新产品。但是他并未这样做。而是断然将这台机器卖给了元亨厂,因为他明白,工厂的实力现在还不具备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只有稳住了当前的市场才能求得发展。大华厂初期,厂里生产的布固然质量好,但是没有销路。这时候陈寿亭用三招使大华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一,让商家有利可图,给经销商让利。多卖一匹布多给商家二毛钱,给销售的伙计红包,把自己的利益转化从经销商到伙计的共有利益。二,借学生反对割占胶州湾游行,主动提出赠送40匹布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让他们做成幡,正面是游行口号,反面打上大华染厂的广告。一举两得,既表达了爱国热情,也达到了当时还并不为人所知的广告效应。三,助学生游行之事传开,记者们主动找上门采访他们,陈寿亭给记者们每人送一丈二的布,这样一来,记者们在报纸上可给他们大肆宣扬了一番,打出了“飞虎牌“的招牌。要说陈寿亭的管理,确实是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电视剧中多出提到他给伙计的工资是很丰厚的,而且过年还会给额外的“奖金”,他从来没有吧工人当做下人看,总是处处为工人着想,从衣食住行到养老送终,事无巨细,总是周到的为工人着想。得人心者得天下,陈寿亭的为人,性格魅力使得他能把周围的人牢牢团结起来,同心协力,为着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去奋斗。《大染坊》剧中的一想的都是咱们工厂那就会玩命地干活,在同样的时间里就能多生产出很多产品,同个小插曲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说是陈寿亭一天看到伙房师傅买菜回来,看到买的菜后立马生气了,说买了那么多青菜就买了一片猪肉,做的菜是清汤寡水没滋没味的,工人们嘴上不说,心里都在埋怨,工人们吃不好就不可能有心思干活。话在表面上只能这样说,细细分析就能体现出很高的商业心理技巧。就是说如果工人们碗里端的都是肉,工人们如果心里时劣质产品的数量也会大大减少,这样在花费同等工资的情况下就能赚取更多的钱,那些生活上的开销也就几倍的赚回来了。这在资本主义工厂里就叫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细细分析,办企业就是要从这里发现其秘诀!还有时不时的给工作发他口中所谓的“喜面”。另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是宏巨染厂门口的“哼哈二将”,这二人是因为做工时不小心让机器给弄断了胳膊!在一般人看来,多给一点钱打发了算了,但陈寿亭却没有这样做,原因很简单:人性化管理。在他认为,两个人为其劳动毁了自己,不能因为别人没有劳动能力而弃之不管。再说,在外界看来留下两个残废在厂里正是说明我们厂里有股子人味儿„„没有别的,从做人的角度看这是善良,但从经商的角度就是化较少的钱给自己企业做广告!在一次事故中陈寿亭狠狠的打了一个工人,原因就是一个工人在抬硫酸的时候因为没有按照安全规则办事结果硫酸在抬运中翻落在地,事后让帐房代他给工人道歉,原因很简单就是他自己的的理论:我打他是他错了,我道歉是因为我错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人事管理的关键就是公私分明,赏罚分明!
陈寿亭的人格魅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人要成功,至少是要具备两点。很多年前看过 一个故事,一个欧洲的巨富时候,留下大笔遗产,无人继承。他临死前向世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正确答出这儿问题将得到部分遗产。他的问题是要怎样才能够赚到很多钱,成为一个巨富的人。于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人纷纷写信回答这个问题,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答案,可是一直没有一个是和死去的巨富给的标准答案类似的,直到几个月后,一个小女孩的来信,信上只有两个字野心。就因为这两个字,她得到了上千万的遗产。是啊,一个人要成功,必然要有一颗上进的心,必须要有强烈的愿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陈寿亭当初还是乞丐的时候就很有志气,他要饭到锁子叔那儿,当锁子叔给了他半块饼的时候说。“我也是堂堂男子汉,我就不信我要一辈子饭”“等我有了钱,我给你老人家一座金山”。
或许我们会以为那只不过是很平常的的一句话,我们偶尔也会说两句的。可是,他不是偶尔,他不认命,他不相信别人生来就该吃好的,穿好的,而他陈六子注定一出生就是要饭的。那天夜里,他在大街上冻得要死,手舞足蹈得喊着天下皇帝轮流坐。那是他的狂气,是由于寒冷,饥饿,不公让他喊出了要争霸天下的决心。以后进入周家,因为自己要饭出身,所以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积极的学习染布技术,努力的做好染布买卖,终于一步步的走向强大,成就了周家也成就了自己。第二,是要能吃苦中苦的去实干,去实现自己的报复。光想不干,是空想家。空想家到处都是,往往实干的确少之又少。我们常常是有山靠山,在家靠
父母,出门靠朋友,其实,靠谁也不能靠一辈子,靠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自尊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别人施舍的。历史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尊严来自于实力,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己给自己面子,别人才会给你面子。“厚德载物”,对于陈寿亭来说,通俗一点讲就是知恩图报。陈寿亭发达以后,将对自己有活命恩情的锁子叔老两口供养起来,还让房东太太给他们当保姆,数十年如一日。同时,对于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周家也忠心耿耿,先替他们打发走了心术不正的染布技术工程师,又引导周家“通和”染坊,由小到大的成长起来。一直到自己英年早逝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周家的事。其实,人就应该这样,爱就是爱,恨就是恨,就像陈寿亭说服他干爹辞退染布工程师的时候说的“这善和恶得分对谁”“咱这不叫卸磨杀驴,这是提前除害”。这就是陈寿亭最大的人格魅力之一,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现在的人有多少回记得别人的滴水之恩,往往是记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你说周家这么多年 就没让年少的陈寿亭受过一点委屈,说实话那不可能,但是陈寿亭就是能记得别人的好,就是能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陈寿亭的路子比较野,走的虽然是正道,讲究诚实守信,但也不是本分、足金足赤的人。他大是大非还拿捏得住。这一点与工商巨子上海林家相似。林老爷对他儿子林祥荣说,林家搞过投机钻营,囤积居奇,发过不义之财,可没进口过一钱鸦片,没出口过一件国宝,也不能当汉奸!只有这样,旁人才可能敬佩你的人品。他也是奸商,他坑商会的人说买藤井布的就是卖国贼,坑孙明祖自己不会买藤井的布,却让卢家驹把孙明祖带出去玩,让藤井找不到买家,最后只能把布贱卖给他,他甚至六亲不认,和赵东初兄弟是亲戚关系,任然是狠狠的赚了他两一笔。但是他对孙明祖又是很仁义的,和孙明祖的交战之初,他给孙明祖假染方,让孙明祖亏大发了,又在关键时刻告诉他布要褪色,并告诉他怎么挽救。陈寿亭从不逼人到绝路,好几次藤井都被他算计,甚至在藤井倾销布那一次可以吧藤井弄死了。但是他又把全盘计划告诉了藤井,让他知难而退,而且是全身而退,藤井老泪纵横的感慨,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啊!还有赵家兄弟后来也受到陈寿亭很多恩惠,单是给军队印布分给两兄弟的订单早就弥补了当初赚他们的钱。充分说明陈寿亭是一个能守住大原则的人。在我们看来,卢家驹也许一无是处,陈寿亭却认为卢家驹贵在不争,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一个让字成就了他陈寿亭。所以后来在鸿聚染厂他坚持分给卢家驹一成份子钱,他知道他的成功卢家驹功不可没。我们一般的人往往容易夸大自己的本事,认为一切都是自己争取的,在出了错,失败了以后往往又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古往今来英雄概莫能外,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过后,逃跑还几次大笑,表示胸襟广阔和内心的镇定。等安全回到家后,却大哭“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就是在埋怨现在身边的谋士不力,然后事实是荀彧,程昱早就提醒过他连环船要当心敌人火攻。陈寿亭14岁的时候提出辞掉那位周家的老师傅,他虽然知恩图报,但是又说出他做人的一个重要原则“知恩图报那也要看是对什么人”。
主人公陈寿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形象代言者,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发掘与充分肯定。他的血液里融入了传统文化的亲情伦理观、处世理念以及人生哲学。他身上浓郁的仁、义、礼、智、信、孝气息,集中了对传统美德的个性化弘扬,讴歌了隐忍、顽强、勇敢等高贵品质,强调人的经济素质和道德素质相结合的行为准则,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也必将发挥现实作用。
第四篇:大染坊 观后感 读后感
《大染坊》这本书以20年代初中华民族工业初生、发展的艰难路程为背景,讲述了一代民族企业家实业救国、强国梦的萌生和覆灭,整篇故事情节曲折紧凑,扣人心玄,主人公陈寿亭(陈六子)从一个垂死街头的叫花子历尽艰辛成长为中国名震一方的实业家,其传奇经历和勇敢精神更是另人敬佩、发人深省。
书中有很多话说的很好,而且在整个故事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事实一一得到验证,对于正处在人生徘徊阶段的我们,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陈寿亭引用卢老爷的话——“什么叫走运,碰到了明白人就叫走运”;
这 话一点儿不错,陈寿亭就是个明白人,周村通和染坊的周掌柜一家、张店的没落大户卢老爷一家、济南三元染织厂的赵氏兄弟、青岛元亨染织厂的孙明祖、上海六合 染织厂世代从商的林家,哪一个不是因为碰到了陈寿亭这个明白人,才能屡次在事业、家庭险象环生的危机关头化险为夷、发展壮大、安享富贵。这也符合中国历来“一人兴邦”的个人崇拜情结。
还是陈寿亭,牢牢记住卢老爷说的一句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自 打陈寿亭进到周家的通和染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偏不倚的暗含着这句至理名言,忍辱负重偷学染坊师傅的染料配方;当机立断建议周掌柜辞退缺德的师傅;将计 就计使青岛元亨染织厂的孙明祖俯首称臣;调虎离山吃下日本奸商藤井的一万五千件坯布;顺水推舟诱使藤井高价收购大华这个廉价的空厂;出其不意骗走上海六合 染厂八千件花布;势如破竹抢占六合染厂的战略重地;暗度陈仓化解奸商藤井收购宏巨染厂,进而打击染织行业、蚕食民族工业的阴谋。所有这一切,正是遵循了“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这句警世恒言,否则,哪一件也不会成功。
陈寿亭还道出了人与人相处的三种境界——第一是相互信任,信任是相处的基础;第二是相互理解,只有相互理解才能使交往持久而不褪色;第三,也是最高境界,就是相互欣赏,如果相处是相互欣赏的,那么交往的过程就会轻松、舒心、愉悦,甚至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快乐感觉。
书中讲到一个江湖艺人评价朱元璋——“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就帝业,就是靠两个字:善、狠”。
陈寿亭对家人、朋友、同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表现出人性“善”的一面,即使同行是冤家,他也能和他们最终成为朋友;他对地痞土匪、奸佞小人、日本奸商、外国买办表现出“狠”的一面,从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最终使其不轨阴谋破产。陈寿亭的个人魅力是令人敬佩的,是那种让人几天不见心里就会想念的人,做人做到这种境界,想不成功也难啊!
读 到一本好书,就象在黑夜里点亮了一盏明灯,在明灯的指引下,相信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至少可以少走弯路、少跌跟头。这本书使我领悟到主人公面对 社会的方法和态度,并从中汲取他那永不言败的精神!学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在广阔的群体和更广阔的社会中秀出风采、彰显自我、体现人生价值。
一次偶然,看到了电视上播放的《大染坊》,很是吸引我。于是,跑到好友家里,把她那书架上《大染坊》那本书,硬给借了回来。
虽说是个生意人,但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现在的公司如果不是大股东撑门面,我想就凭我这个傻丫头,还不早喝西北风去了。
陈寿亭(小名陈六子),从小没有父母,靠讨饭维持生计,没有读过书,但最后成就了一般人成就不了的事业,咋一看上去以为是一篇励志小说,实则不然。里面充满了创业的艰辛、商业的计谋、浓浓的人情味、做人做事的道理,等等等等,值得每个人读后回味。
1、自信谦虚、知恩图报:六哥虽然出身贫苦,但并不以此自卑,反而相当得自信,他相信人都是靠自己闯出成绩的,谁都不是一出生就有了一切;而从乞丐到巨商 一路走来,他平等地对待身边每个人,礼贤下士,就是碰到蛮横的日本人,他也不卑不亢,誓死不当亡国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要帮过他的人,他都记在心 里,相办法尽自己的能力去报答,不求任何回报。
2、头脑清晰、是非分明:这跟他丰富的阅历是分不开的,虽然不认识字,但不代表他没文化,他从身边接触到的事情中悟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所谓的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
3、善恶得体、宽宏大度:六哥做事是走一步看三步,每走一步都充分分析出各方面的利弊,不把有善念但做错事的人往绝路上逼,予以改过的机会,但对那些滋衅挑事、卖国求荣的人却决不放过,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君子之所为。
4、豪爽义气、幽默风趣:他能让见过他的人都对他念念不忘,一直想着他。可见人格魅力非同一般。
5、勤俭节约、善于投资:虽然最后有所成就,但六哥没有忘本,该花的钱不皱一下眉头,不该花的钱,决不会铺张浪费,这个尤其值得我学习,我现在没有攒下什么钱,都被浪费掉了。
6、城府很深、攻于心计:我记得于姐(我现在公司的大股东,也是我佩服的人之一)跟我说过一句话,城府深有心计并不代表这个人坏,这是生意上必须要具备 的,没有这点底子,那做生意就成了过家家了。我以前一直找不到生意上的榜样,六哥虽然是个文学作品里的人物,但给我树立了榜样,那才是真正的生意人。
说了很多很多,其实要总结的不止这些,人的一生能利用来做事的也就那么几千天,这辈子该怎么活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不说为了别人,就单单为自己也该好好合计一下吧。
花了一周的时间,看完了陈杰著的《大染坊》,很有感触。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孝的气息,值得学习。
翻开书的第一页,陈杰写的序不同与其他小说,他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描述此书,给人一种悬念,让人有一种很想继续读下去的感觉。
序
没有趣味,也就无谓文学。买书要花钱,读又搭上一些时间,如果枯燥无味,那么这本是不合格的——文艺作品首先应当有趣,然后才是它的社会功能。这是我对文学的全部理解。我自己读书也是如此,不管名著与否,如果不能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会把它扔出很远。
第一:做人要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主人公陈六子,从小是一个叫花子,无吃无穿无住所。在寒冷的冬天得到过锁子叔半碗残羹剩饭,在饥饿时得到过 苗瀚东的一个白面馍馍。待他有了能力以后,为锁子叔老两口购置房屋,雇佣人照顾,按月供钱粮财物,养老送终。与苗瀚东成为生意的伙伴,感情上成为亲兄弟。
第二:做人要勤学习,常上进。陈 六子虽说小时候是个叫花子,但他并不是天天吃了睡,睡了吃。他经常去听说书的讲评书,刘邦、朱元璋、关云长等人物的故事,都成为他学习的楷模。再就是看人 家下棋,在看下棋的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的为人之道。人常说读史书使人明智,陈六子虽不认识一个字,但他把听过的每一句有用的话,都记在脑子里,变成自己的 东西。他年纪虽小却早早的学会了生存的道理和智慧,这是其他同龄人所学不到的,为他今后在生意场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对家人忠贞,对朋友真诚。在抗日战争之前,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还很严重,有点财力的男人三妻四妾很常有。而陈六子却是“糟糠妻子”不下堂。书中有一 段陈六子夫妻的对话,虽然有些不雅,却道出他对妻子的忠贞。“„„我在那边搂个小媳妇,刚想鼓捣点小事儿,可一想起你在这边揽着福庆落泪,我什么事也办不 了,就剩下难过了。可话又说回来,我要是在这边陪着你,一想那边还有个程明瓦亮的大闺女,也是挂牵着。不行,不行,这是没事添乱,这事万万不行!„„”
与朋友相处,有三种境界,第一是相互信任,信任是相处的基础;第二是相互理解,只有相互理解才能交往的持久而不掉颜色;第三,也是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如果两个人交往是相互欣赏的,那交往的过程就是欢悦,舒心,轻松,甚至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述的快乐感觉。
第四:做事要分清敌我,该善则善,该狠则狠。对待可怜的人要善,对待善待自己的人更要善,作为领导对待自己的员工要善,让员工感受到被人关怀,解决了后顾 之忧,员工能不拼命去干吗?虽然陈掌柜对待员工也不错,但是时代决定了他的思想是努力赚钱,最终受益最大的还是他自己。小说中的“狠”更能说明陈寿亭的过 人之处,对青岛的明祖,对上海的林祥荣等,特别是逼着日本商人藤井以35的价格出售的那一万五千匹布匹,做得滴水不漏,不动声色,火候把握的也是恰到好 处。对于狠,就是要抓住机会,对待“敌人”要狠。
第五:做事不能太绝。陈六子说是狠,但是他做事的火候把握的非常准,决不把事情做绝,俗话说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咬人,给别人留后路就是给自己留后路啊。对付上海的林家,他没有把那些破布卖到上海,给林家留了条后路,换来了一段珍贵的友谊。对藤井也留了后路,间接的保护了自己。孙子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 生,所以对于对手要尽量给他们留条退路,这才是大智慧啊!
第六:做人要学会“悟”。人常说“只有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很多事情的处理方法往往就在于一念之际,关键是要用心去考虑,多去“悟”其中的道理。陈六子说: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所以心智的事情是要靠个人去“悟”的,要多琢磨。
读书最好是在午后,缱绻的阳光照着藤椅,一杯幽香的茉莉,满是幽怨美的张爱玲散发着诱人的芬芳。
而这些都只发生在想象中,当世又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无上享受呢? 我住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摸不到阳光,只是偶尔的傍晚,夕阳的余晖会短暂的在窗前掠过。而我所读 的,也不再是张爱玲,三毛,毕淑敏,因为在我们的世界,她们已经变成了矫情的代名词。我吃西红柿,唐家三少,天下霸唱们正大行其道,红得发紫。而我也只不 过是个随波逐流的普通人。大多数的时候,我在读历史,读传奇。
我是因为侯勇,因为这部电视剧而转而遇见这本书的。那是在一个周末的午后,人人网上的一段视 频,视频里的陈寿亭挥舞着胳膊大声的喊着“要是咱中国跟日本一样强大,我能把飞虎牌卖遍全世界”。在那一瞬间,我被这个雄心勃勃的男人感动。一分钟后,我 把《大染坊》这本书下载到了手机上。
小说以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青岛和济南作为背景,以纺织和印染行业为例,生动的刻画了以陈寿亭为 首的一批优秀的民族资本家的商海挣扎,反映了那一时期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短暂繁荣。小说以陈寿亭的商海奋斗为线索,详细的描述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的 发展,兴盛以及衰亡。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其中的最亮点是对于主人公陈寿亭的刻画。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陈寿亭正应了这句话。从周村的一个小乞丐,再到青岛大华的合资掌柜,再 到济南宏巨的独资股东。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衣不蔽体,四处流浪的乞丐变成中国商界鼎鼎大名,叱咤风云的陈六子。他的奋斗与成长的轨迹对于我们当代大 学生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当他作为一个弱者,四处乞讨为生。这种生活锻炼了他的察言观色的能力。“智士不饮盗泉之 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即使是三九寒冬,脚快要冻掉了,也不拿别人放在窗台的棉鞋,坚守他作为一个人的道德操守。而且,他善于从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中学习,听评书,他懂得了朱元璋的“狠”与“善”,并在以后的奋斗中始终践行这一“真理”。还有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苗翰东给了他一个大白馍,他每年 的初一都会早早的去磕头拜年。锁子叔只是个小饭店的杂役,时不时的会给他点剩饭剩菜,而最终,即使是在他腰缠万贯的时候,他仍然把锁子叔看做自己的亲人。这与如今这街头上缠着行人要钱,不给就不让走,给的少了也不让走,甚至是装作残疾的“乞丐”们有着本质的不同。当一群人利用另一群人的怜悯与同情去发家致 富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人心不古,这反应了当今社会道德观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与沦落。
其次,就是当他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的时候。他的领导才能与领导魅力。作为企业的主舵手,是他屡出妙计,是飞虎牌扬名天下,站稳脚跟,是他以三十五块钱一件的价格吃下了日本人的整整一船坯布,(有人说他不爱国,可是我们抵制日货为的是减少他的 收入,那么以实际行动让他亏损一把岂不是更好),也是他击败了与日本人合资办厂,妄图扰乱商界秩序的訾家父子,也是他在大寿之日,一口吐出了一辈子的鲜 血,烧了一辈子的希望。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展示出的个人魅力令所有人佩服,无论是小说里的赵东初,赵东俊,卢家驹还是小说外的我。他的厂子里工人的“喜 面”(旧时过年过节的时候,厂子给工人们发的喜钱,就是如今的奖金)是别人厂的十倍。他跟工人干的事一样的活,吃的是一样的饭,伙房少买了肉,替他省了 钱,他却暴跳如雷。当别的厂发两个钱把残废了的工人赶走的时候,他留下了“哼哈二将”(他厂子里两个因为事故残废的工人,一个没有了左胳膊,一个没有了右 胳膊)来守大门,壮门面。他知人善任,一语中的的评价了整天无所事事却最是精明的卢家驹,他慧眼识人,把吕登标从把头,弄成了外铺的掌柜,他有仁有义,收 留了一床的难民,还发现了一个“与厂共存亡”的白金彪。是他让嚣张跋扈的“富二代”林祥荣懂得了什么叫做与人为善。
他心狠,所以在他十六岁的时候辞了他的第一个师傅,所以把一把燃的正旺的香扎在自己的肚子上,让土匪与他结为兄弟,所以把成本六十一件的坯布压成三十五块一件,所以一一件一块钱的价格买了林祥荣八千件布,所以把几千匹的布上某了桃胶。
他心善,所以救起素不相识的沈远宜,所以在厂子明明不缺人的情况下收留了几百口的难民,所以在与林家闹的最僵的时候,一分钱一尺的“虞美人”也没过长江冲到上海。
而他却也仅仅是个凡人,是个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当日本人的铁蹄踏上中国的土地,留守济南的韩复渠一枪未放便扛着各大商号的抗日捐仓皇出逃时,宏巨印染厂陷入一片火海。飞虎牌非但没有卖遍全世界,反而在一片枪炮声中灰飞烟灭。
仁者无敌,欲立事,先立人。强于国,方强于世。
悲哉,大染坊。壮哉,陈寿亭。
就只是这些还不值得我们放下手中的一切,静静的反思吗?也许这就是书的魅力。一本书能引起我们的反思,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这就足够了。从《乔家大院》《大染坊》看管理 读后感2010-12-06 02:38
从《乔家大院》《大染坊》看管理
看了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不禁让我想起前两年也是在央视热播的《大染坊》。两剧的男主角虽然出身不同、受教育不同,却都在当时的工商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一个没有经验、不愿做买卖、一心考取功名的读书人,进入商界后却实现了自己“汇通天下”的理想,成为富可敌国的晋商,这已属 传奇;而《大染坊》中的陈寿亭,一个要饭的出身、大字不识一个的人,面对如林高手却频出奇招,节节胜利,“染出一片蓝蓝的天”,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但这 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确有原形,他们的成就也都有案可查,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发人深省了。
如果说乔致庸成功是因为他读的书多,但陈寿亭却不识一字;如果说陈寿亭成功是凭他的专业知识,可乔致庸却是商界的门外汉;如果说他们靠的是经济实力,那么乔致庸比不过邱、水、元家,陈寿亭也赶不上孙明祖、林祥荣,更不如日本人藤井。
当我们静下心来往深层次思考这个问题时就会发现,宽广的心胸和远大的志向才是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没有这两点,就是读再多的书,专业知识再丰富,经济 实力再强,也想不出高妙的招数和谋略,即使想出来,也用不出来;有了这两点,不识字可以请人读报,不懂专业知识可以聘请行业高手,没有经济实力可以借助别 人的实力。这才是当今企业界人士应该深思的问题,也是两剧现实意义所在。
心胸决定经营的质量
乔致庸千里迢迢冒死贩来茶砖,为了避免因路途损耗致使合作商和消费者吃亏,硬是将每一块茶砖的分量增加一两乃至一两半。陈寿亭把布送给学生做横幅,给 布店老板和伙计发回扣和奖金,高薪聘请技术工人,等等等等。两人以上这些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影响利润的做法,心胸狭窄的人打死也想不出来,而乔致庸和陈寿 亭却非常自然的做出来了。
乔致庸把一斤一两的茶砖当一斤卖,损失了一两茶叶,却顺利的开辟了俄罗斯的茶叶市场。陈寿亭送布给学生做横幅,实际上是用死的积压产品做活了广告,既 宣传了产品又拉近了与消费者的关系,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并打开了青岛市场;他给布店老板和伙计回扣,其实是用很少的投入建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点。可见两人 关注的焦点不是眼前的利润,而是市场的开拓。
经营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根本。经营质量主要体现在企业利润和效益上。经营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资本的最大增值,办企业就是为了挣钱,这是天 经地义的。但是,如果两眼只盯在利润上就一定不能使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来自于市场,靠市场份额来获得,而扩大市场份额,势必增加成本,影响当期利润。如 果只顾当期利润,不顾市场份额,利润怎能最大化?只有心胸宽阔,目光长远,舍得眼前利益,抓住了市场这一利润的源泉,才能获得最大利润,企业才能发展,才 能做大做强。
目前有些企业却总也转不过这个弯来。有的企业绩效考核时,将利润列为第一考核指标,致使生产上偷工减料、硬拼设备,造成产品质量下降,设备损耗加速;销售上不是放水养鱼,开拓市场,而是竭泽而渔,多挣一分是一分,造成市场萎缩。
有的企业经营者不懂得“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没有满意的客户,就没有满意的收入”这个道理,为了眼前利益,克扣工人工资、奖金,不给工 人办理养老保险,致使员工不满,人才流失,劳动生产率上不去,各项成本下不来,何谈利润最大化。这都是因为过于重视利润,而忽视了获得利润的市场,舍本逐 末的结果。
心胸决定管理的层次
乔致庸聘请潘为严做票号大掌柜,承诺只是四年算一次帐,对潘为严如何经营管理都不干涉。后来,乔致庸到票号去时,伙计们还以为它是来谈生意的“相与”。但是,正因如此,潘为严的才华才得以无拘无束的施展,最终帮助乔致庸圆了汇通天下的梦。
陈寿亭买下天津开埠染厂后聘请两个留学生做厂长,与他们倒四六分利,连账房先生都不派。为了在工人中树立厂长的威信,像给工人们涨工资、发福利这些应该以东家的名义办的事,陈寿亭都以厂长的名义做,感动得两位厂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管理的目的是调动员工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老子在《道德经》里从被管理者对管理者态度的角度,把管理分为四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层次是“不知有之”。这里所说的“不知有之”,不是说被管理者真的就不知道有个管理者,而是说因为管理者 管理得非常艺术,使被管理者感觉不到管理的痕迹,特别是感觉不到管理者的“羁绊”,可以放开手脚干自己的工作。
企业管理只有达到“不知有之”这个层次,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获得最大利润。达到这个层次有两条渠道:一是管理者深刻了解被 管理者,制定好目标后(有时不制定目标比制定目标效果还好)放手让被管理者干,像乔致庸管理潘为严、陈寿亭管理天津开埠染厂那样;二是企业经过制度管理、机制管理,达到了文化管理的层次,大庆人“四个一样”中的“领导在和不在一样”就是这种境界。企业无论通过哪种渠道来达到管理的最高层次,都要求管理者心 胸宽广且心底无私。
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达不到最高层次的原因有二:一是管理者心胸狭窄,“用人而疑”,像潘为严原来的东家和开埠染厂原来的股东那样,自己不懂行,又对懂 行的不放心,对被管理者干涉过多。这种情况在企业高管中常见。二是“心底有私”,故意干涉。这种人从主观愿望上就不愿意让管理达到最高境界,因为那就没人 拍他的马屁,给他送礼了。这种情况在企业的中、低层管理者中较多。
解决的办法也有两条:一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向乔致庸和陈寿亭学习,做一个心胸开阔,品德高尚的人。二是坚决不用心胸狭窄,私心严重的管理人员,并且从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机制入手,认真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时代,智力型劳动者所占比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智力型劳动者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与智力型劳动者和外部的变化相 适应,企业组织结构日趋扁平化,企业管理方式日趋软化,管理者的强制影响力和控制力也日趋削弱。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要提高管理效果,就必须懂得社会文化 心理,善于进行文化经营。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整体素质,它以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道德规范为核心和基础,以企业环境、企业组织机构、企业制度为主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管理者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性和行为取向等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管理者通过积极地倡导、示范和实践,创造符合时代特点的、有个性和 特色的企业文化,并通过企业文化强烈的感召力,来引导员工实行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企业的绝大多数员工都能下意识的遵守各 项制度、机制时,企业管理就达到最高层次了。
心胸决定是否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源泉,更是企业不断发展、取得成功的动力源泉。现代企业管理者要在纷繁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寻找发展和获利的机会,没有强烈创新意识是不可能成功的。
统计数字表明,目前中国约有70%的“老字号”企业已寿终正寝,还有一些这样的企业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只有那些勇于创新的“老字号”,才能获得“新 生”,如:全聚德大搞中西合璧,生产烤鸭汉堡;同仁堂开展符合时代消费主流的营销活动,均使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同为“中华老字号”的“王麻子剪刀”已 于2003年初申请破产。分析“王麻子”身陷困境的直接原因就是,一味死守“老招牌”,不思进取,产品开发迟缓,技术创新不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说 明了一个问题,创新是企业生命能否延续的关键所在。
《大染坊》与其说是陈寿亭及其印染业的兴衰史,不如说是20世纪初中华民族工商业的兴衰史,更不如说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兴衰史。宏巨之败,不在宏巨,而在国家。国家太穷,国家太弱,既穷又弱,就有国无防,所以常常挨打。东北失守,山东失守,大半个中国落于日寇之手。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
日军侵华的事不能说不能完,但必须说不能忘。陈寿亭无论是在青岛大华,还是在济南宏巨,面对的不仅是商海**,不仅是商界争斗,面对的最大最可怕的敌人是日本。从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开始至1945年抗战结束的71年的时间里,日军肆意破坏,造成我城乡损失惨重,生产停顿,残杀我无辜平民三千多万,还消耗我财力于军费开支。不仅如此,日本通过武装侵略从我国掠夺了巨额财富。光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国赔付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支付威海卫驻军费150万两,缴纳赎辽费3000万两——这只是有据可查的,还有日本总吨位一千多万吨的庞大船队,连续不停地穿梭于中日之间,那拉走的都是掠夺中国的粮食、资源等宝贝啊!
日本侵华,不仅仅是民族工业问题,不仅仅是钱财的经济问题,也不仅仅是残杀我同胞的问题,而是一个民族存亡兴衰的问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留下了深层的、至今都能感觉到的问题——使中国不仅太穷太弱,而且扼杀了中国萌发的民族工业。可以说,日本等国的侵略,导致中国半个世纪都喘不过气来,迫使中国用上百年的时间恢复元气,艰苦奋斗。
我们不防从几个角度来观察这个问题。日本等列强利用索取赔款的担保品,如海关税、常关税、盐税等,截留了中国财源,基本上控制了中国财政,左右了中国政局。
由于日本无休止的大肆侵略和掠夺,使本来就已经在封建社会的黑暗中跋涉了数千年的中国,完全丧失了自我拯救、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迅速由一个外强中干的大国变成了一个积贫积弱的穷光蛋而任人宰割。“幢幢华裔,将即为奴;寂寂江山,日变其色”。坚韧、顽强、机智、勇敢的陈寿亭抱恨地说:要是在太平盛世,我能让飞虎牌遍布山东、遍布全国!可是有才有志有什么用呢?帝国太强,祖国太弱。所以,“四万万人齐下泪”,我辈今日犹痛恨!
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国力虚亏,无以为继。康有为对此感叹:“吾民精华已竭,膏血俱尽,坐而垂毙。”1949年10月诞生的共和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仅仅700亿元,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所以毛泽东主席当年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日本则恰恰相反,他靠侵略中国而发了横财。
《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就使日本获得了相当于其四年多财政的纯收入,将日本经济一下子向前推进了数十年。有关研究者因此指出“当时日本国民个个感到一下子变得很富裕了。这就好比一家年收入两万,几乎是入不敷出,无力投资,突然一下抢劫净得十万,岂不是一笔相当于原来要靠几十年的积蓄才能得到的资金?”
日本在中国尝到了甜头。中国是块肥肉。日本靠抢掠中国壮大了自己的综合国力后,加紧了对华侵略。
现在有人看到日本富,中国穷,用青睐对日本,用不屑对祖国。岂不知日本今天每年两万多亿的生产总值一直靠的是从中国掠夺的财富,他们所做的不过是保持增长率而已。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积贫积弱,日本暴敛暴富。《大染坊》中日本商人藤井说:日本的坏布其所以成本低,是因为有政府补贴。中国的坏布及印染等,其所以成本高,是因为政府不仅不给补贴,而且征收重税。
日本凭什么富?凭当时侵略中国!所以日本军国主义者念念不忘侵华战犯的“功德”,所以参拜“靖国神社”!
中国为什么穷?缘于当年列强特别是日本的侵略。1840年而后的100年,中国失去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相当于3个法国!还为挨打支付战争赔款9亿5千多万两白银,赔款额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财政收入的11倍!我以为,由于列强特别是日本的侵略,把中国社会向后拉了一两百年!
9亿5千万两白银!这仅仅是战争赔款,还不算被列强掠夺走的比这数目庞大的多的财富,还不算为了应付战争而支付的军费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
9亿5千万两白银,不要说在百年前,就是在时下,每个中国人都平均0.73两。一个“袁大头”,也只不过七钱(0.7两)。也就是说,9亿5千万两对于今天13亿的中国人,每人都得一块银元还有余头!倘若这笔钱在当时投入中华民族工业,中国在百年前可能就有今天的财力物力;倘若这笔钱不流入日本以及英、美、法、俄等列国,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综合国力;倘若这笔钱在今天能回归中国,也当为祖国的强盛增添不小力量;倘若……历史没有倘若,历史就是历史。日本侵华是历史,也是事实。《大染坊》;就是日本侵华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工业被日军扼杀的历史,就是中国在日本的铁蹄下丧失生产生活能力的历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有良知的中国人,有良知的日本人,有良知的全世界各族人民,都不能忘记日本对中国长达71年的侵略!
看了《大染坊》,了解了中国近代史,谁都会由衷地说:还是毛泽东伟大,还是共产党好,还是新中国好!
《大染坊》,“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声。” 背景资料:本剧讲的是清末至民国年间,以染布行业为例来讲述一个成功企业家的经营理念、营销策略等有关经济方面的策略。在剧中出现的 主人公陈寿亭,生于清末年间,自小父母双亡,以乞讨为生。15岁时被山东周村周记布坊的老板收留。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从事染布行业的买卖。以低价销售,优 质的服务,以及产品质量。在其方圆百里,是家喻户晓。同时也得到很多人的赏识。也就是由于他的出现,使原本周家经营不好的布坊生意是越来越红火,而且买卖 是越做越大。最后有了青岛的大华染厂和济南的宏巨染厂。
文章摘要:通过观看本剧,以一个商人的眼光,分析主人公干实业的经营理念、营销策略、管理之方、做人之道、以及施计之谋。本文以分析剧情为手段,从八个方面阐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不同状况下所实施的策略方式和市场眼光。
一、产品决策
产品不但要看质量,还要看服务。陈寿亭被周家收养后,就开始了学染布,卖布,开始为周家到处的招揽买卖。就他当时创新的一点“送货上门”,使得周家的买卖慢慢好转。以后他又学习染布,进行革新,使自家的布有自己的特色,从而创建自己的地位,使通和成为当时周村最大的染坊。
在离开周村去青岛发展时,陈寿亭采用了先确保现有的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之后,然后再开发新产品的策略。
1.以“染布“行业起家的陈寿亭,在山东周村的生意逐渐上了轨道,生意可谓是红红火火啊,于是他又和张店的卢家合伙在青岛开染厂,将生意扩大。虽然 说,以前有过成功的经验,以前毕竟小打小闹,而现在在青岛等于说是从头开始,在这里仍然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所以他在这里依然选择了染布,只不过他改变了以 前的”手工染“,换成了”机器染“。按常理来说在刚新开的工厂里有一台新式的印花机,有现成的设备为基础,陈寿亭大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新产品。但是他并未这 样做。而是断然将这台机器卖给了元亨厂。做为一个企业,开发新产品,故然是好,但是做为企业的领导者更要考虑到现实的时代的环境,以及技术的成熟度,还有 自身所处的环境等等这些因素。一个有远见的企业领导者,他有着对市场尖锐的洞察力,以及对于自身有个正解的定位。B,以“质量“取得市场
一个产品是否能占领市场,影响的因素很多,各各环节的都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产品的质量却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在大华与元亨竞争市场之时,产品都以同样的价格销售,消费者为何要买大华的飞虎牌,而不买元亨的呢,就是由于大华产品不褪色,质量好,色彩鲜亮。2.开发新产品
在大华染厂成功开启,一炮打响山东一带之后,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此时的他已积攒了相当的实力。而后在济南开始了印花布的里程。凡万事开头难,起初的时候,挫折是难免的,可是对于一个有创造力的企业领导来说:
A。调查市场,分析状况。分析花布市场的饱和度,以及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度。来到了济南后,他对赵东俊说过:“染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就是企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B。引进新技术。对于企业来说,开发新的产品,那么引进新技术那也是刻不容缓的。因此它需要领导者要敏捷的思想,来得到有技术的工人。
C.新产品上再创新。在此的新产品针对本厂是新产品,而在市场已有了,那么如何要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呢,所谓花布,就是要看的是花样。所以陈寿亭断然采取以多种的花样上市,来羸得消费者。
二、价格决策:
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定价决策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分析修订决策的宏观环境,充分考虑环境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和制约力。在此的环境各个方面的社会环境(社会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科技,以及市场环境)。
影视中叙述了这样一段故事:訾文海与腾井合办的汉奸染厂开业后以低价倾销,市场大乱,宏巨三元被迫停机,上海林氏六合也暂时无法向山东销货,三家决 定联合开展消灭汉奸染厂的商战。汉奸染厂冲击了山东的市场,訾文海和滕井很得意,试图逼着陈寿亭与其合作。陈寿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低价自己买下 了大批滕井的货后,发给青岛的孙明祖,低价布大举进入了胶东,冲击了滕井自己的染厂,使其自食其低价倾销的苦果……
《大染坊》中颇耐人寻味的一个主题就是价格战。在日军侵华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价格战成为帝国主义摧毁民族产业的匕首;而对价格战的遏制和反击,则体 现出本土商人的商业谋略。其实,无论在何种市场条件下,发动恶性价格战都可能对整个产业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但深陷高烈度竞争环境的商家,往往缺乏 “跳出来”的眼光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实现在有些领域也不例外。但国内印染行业的开山鼻祖又是怎样做的呢?
行业领头羊应该在建立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避免出现价格战中常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日本人藤井的幕后指使下,模范染厂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市场批量甩货,企图冲垮本土企业。面对恶意挑衅,作为华东地区印染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宏巨染厂掌门人陈寿亭没有进行正面回击,而是在第一时间联合当地主要的印染厂,共同制定“以退为进”的应对策略。
因为他深知价格战一旦打响,只要有跟进者,就可能形成一发而不可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对行业长远发展来说不啻是一场灾难。市场领头羊此时必 须借助同仇敌忾的势能和累积多年的号召力,将昔日的主要竞争对手变成“连横”对象,建立阶段性的统一战线。当然,这对领头羊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现代家电 业中能扮演“宏巨染厂”角色的公司似乎并不多见。厂商与核心代理商联手,打乱竞争对手的战略部署。
三、促销决策:
1.经销商激励与营业推广
在大华刚开业初期,厂里生产的布质量虽好,但在业界并未树立好品牌,因此产品不是很畅销。陈寿亭就想到了,让商家有利可图,给销售商让利(和其他布 的价格一样,多卖一匹,给商家二毛钱,多卖多得),给销售的伙计红包,拉拢人心,替自己推销。所谓人人爱钱,每个做生意的人也都是为了赚钱,只要能赚到 钱,只要你给的好处多,他就可以替你促销。这就里抓住人的心理。以经济鼓励来进行促销。2 抓住一切机遇,适时而论 在生意还没起色之时,刚好碰上了学生游行反对割让胶洲湾。陈寿亭看到了学生手里拿的幡,于是突发其想,主动拿出四十匹布赠送给学生,支持他们的活动,并让正面打旗号,反面打上自己的品牌。这也是做广告的一种手段啊。同时也起到事功倍的效果。3 媒体——报纸
援助学生旅行之事很快的传开,记者们主动找上门采访他们,这下可是个好机会哦,陈寿亭当然不肯放过哦,而且还给记者们每人送一丈二的布,这样一来,记者们在报纸上可给他们大肆宣扬了一番,打出了“飞虎牌“的招牌。
四、渠道决策
对于搞实业产品的企业来说,拥有良好的销售渠道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华未上轨道之前,大华布差不多全都是销售给乡下的小商小贩,在当地销售商的店铺里,由于促销方面的做的不够,卖得也不是很好。基本上也就没有几个大的批发商客户。
在此,陈寿亭有句话说得好啊,“在做买卖这一行里,商人都是为了赚钱,谁给商家给得利多。谁就是谁的老主顾。“一言击中要害。在商业竞争中,的确是 这样的,商场无父子。为了求得发展,羸得客商,陈寿亭委派卢家驹蹲点守候元亨的老主顾,从而拉拢客源。这样”飞虎牌“一下子走进了东北市场。从小商贩,到 营销商,再到批发商,一步一步的,大华的生意是越做越大。尽管如此,所谓的来日方长啊,要让客商们长期青睐于自己的品牌,还是得懂人的心理想法。因此为了 羸得客户,他们也有自己的客商聚焦点(临海大酒店),且免费提供吃住。在销售与经营方面,陈寿亭一直都不忘记抓住一个”人的心理“。这也是他成功的一个主 要因素啊。
五、环境对于企业营销的影响
环境对于企业的影响,在这部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国家太弱,个人太强,会吃亏的“。听后真的是令人感慨呐。正是这样一句话,影响着陈寿亭的后半生,也影响了我对市场营销中外界因素看法。
在当时看来,我们不得不佩服陈寿亭是个精明又能干的企业家,不管是哪方面夸他,都不为过。可是后来还是抵不住了日本人枪炮,挡不住国家动荡 的局面,免不了弃厂逃难。试想要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强大一点,我们的国民团结一点,历史也不会一夜之间丢失三个省的事迹。当时也就不会有日本人逼迫我们自己 国家的企业家卖厂,也不会有日本人我国的领土上兴风作浪。要是没有这些,那大华染厂可能会继续经营,而且发展可能会越来越好。所以说。环境对于一个企业的 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点在本剧中体现的也是尤为突出。一直以来,陈寿亭都是与日本人打交道,购买日本进口的坯布。日本之所以在我国的国土上如此的猖狂,是因为在这 些日本人的身后,有他们帝国给他们撑腰,所以他们敢如此的肆无忌惮。而对于我们国家的商人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不孤军备战,没有国家作后盾,因为国家当时 对国内企业根本就不重视,而且国家太弱,根本无力与其对抗。要是我们国家的境况好点,国家强大点,那陈寿亭经营的如此好的宏巨染厂也不用在一片火海中销声匿迹,陈寿亭也不会因为济南沦陷而吐血而亡。
六、人性化的经营理念
1.经营以“人”为本,公私与赏罚分明 在人事管理方面,《大染坊》中陈寿亭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工人把头吕登彪在掌柜的不在时经常抽烟不干活而且时常收受工人礼物,在一次殴打工人狗子时 被训斥,并没有因为是东家的亲戚而留什么情面,在陈寿亭看来,工人狗子虽然有错但不是必须用体罚解决,完全可以用说服教育,不仅更有效果而且还能给其他工 人留下较好印象,更用心为之服务。在处理吕登彪时除了表现出的无奈外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所用,没有坚持把其开除,这正是陈寿亭的远见之处,不管什么人,只要 其本质不坏总有可用之处!事实证明,吕登彪的留下为以后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一次事故中陈寿亭狠狠的打了一个工人,原因就是一个工人在抬硫酸的时候 因为没有按照安全规则办事结果硫酸在抬运中翻落在地,事后让帐房代他给工人道歉,原因很简单就是他自己的的理论:我打他是他错了,我道歉是因为我错了,根 本就不是一回事!人事管理的关键就是公私分明,赏罚分明!
另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是宏巨染厂门口的“哼哈二将”,这二人是因为做工时不小心让机器给弄断了胳膊!在一般人看来,多给一点钱打发了算了,但陈寿亭 却没有这样做,原因很简单:人性化管理。在他认为,两个人为其劳动毁了自己,不能因为别人没有劳动能力而弃之不管。再说,在外界看来留下两个残废在厂里正 是说明我们厂里有股子人味儿……没有别的,从做人的角度看这是善良,但从经商的角度就是化较少的钱给自己企业做广告!陈寿亭严格管理工人,认为“慈不带兵”。他严于律己,要求厂里的小汽车是为拉客人的,而不能私用;他关心工人,有一回过 年时,染厂工人每人二十块大洋,这在当时许多工厂只管饭,没有工钱的厂家来讲是难能可贵的;他还不顾危险地救过两个抬硫酸的工人,管理过程中,有时骂工人 过头时,也会向工人道歉;在竞争激烈,形势不妙的情况下,有人建议他把从上海请来的师傅的工资降下来,或者辞掉,他有从长计议的眼光,停产期间工资仍然照 发,保住了师傅,也就保住了东山再起的资本;他总是在生产第一线,与工人同吃一锅饭,看过该剧的人都知道,至今人们还记得那个光着膀子在车间干活的掌柜; 这就是陈六子与其同行中的老板不一样的地方。不同的管理方式,造就了他在社会的关系,名望与声誉啊。
2.注重用人
在陈寿亭与上海的林祥荣进行利用价格竞争争夺花布市场之时,天津开埠不免当了个陪葬品,由于厂里效益本来就不好,经受不起这样大的价格 冲击。不得不面临破产,而此时的陈寿亭说过要帮助开埠,趁此时机陈寿亭就买下了开埠染厂,并雇用了原来的厂长周涛飞英国留学回来的博士生,还有他的助手文 东,是一个日本留学生。还有一点出人意料的是:表面上这个厂是陈寿亭买下了,周涛飞和文东是他雇用的厂长和助理,但是对于公司的股份来讲,他们却是**分 成,也就是说在公司的分红中陈寿亭只拿40%,而剩下的都他的两个厂长拿。更重要的是他给予了他所雇用的员工的完全的信任,自从接手开埠以来,一切工作照 旧,但不同的是工人工资涨了,他是所有事情执行权全都交给了周涛飞和文东,而且亲口对他们所有事情都由他们做主,涨工资也是以“周涛飞”名义。这是一个成 功企业家用人之道。
七、如何调动和激励人的积极性:
关于如何调动和激励人的积极性在这里就不做深入分析,《大染坊》剧中的一个小插曲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说是陈寿亭一天看到伙房师傅买菜回来,看到 买的菜后立马生气了,说买了那么多青菜就买了一片猪肉,做的菜是清汤寡水没滋没味的,工人们嘴上不说,心里都在埋怨,工人们吃不好就不可能有心思干活。话 在表面上只能这样说,细细分析就能体现出很高的商业心理技巧。就是说如果工人们碗里端的都是肉,工人们如果心里想的都是咱们工厂那就会玩命地干活,在同样 的时间里就能多生产出很多产品,同时劣质产品的数量也会大大减少,这样在花费同等工资的情况下就能赚取更多的钱,那些生活上的开销也就几倍的赚回来了。这 在资本主义工厂里就叫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细细分析,办企业就是要从这里发现其秘诀!还有时不时的给工作发他口中所谓的“喜面”。
八、商务谈判
商务谈判是经济谈判的一种,是指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就双方的商务往来关系而进行的谈判。
(-)商务谈判是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
由商务谈判的含义我们就可以明确知道在商务谈判中,谈判者以获取经济利益为基本目的,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才涉及其他非经济利益。《大染坊》中开始就有一个看似称不上谈判的剧情,就是陈寿亭养父和其染坊师傅关于工钱的谈判,在其养父看来生意好是因为 小六子的服务态度好,勤快没早没晚的里外忙活,另一个就是价钱低所以才生意好,说得就是生意好筹码在我而非你;但在染坊师傅看来是因为他的手艺好才导致如 此。当然最后以染坊师傅的要求而终,可是从谈判本身来看,赢家并非是师傅一人,而是两家!这就叫双赢,谈判的最好结果!话又说回来这场谈判就是以技术的成 本为本生成。
(二)商务谈判是以价值谈判为核心的 商务谈判涉及的因素很多,谈判者的需求和利益表现在众多方面,但价值则几乎是所有商务谈判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在商务谈 判中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最直接地反映了谈判双方的利益。谈判双方在其它利益上的得与失,在很多情况下或多或少都可以折算为一定的价格,并通过价格升降 而得到体现。需要指出的是,在商务谈判中,我们一方面要以价格为中心,坚持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不能仅仅局限于价格,应该拓宽思路,设法从其它利益因素 上争取应得的利益。因为,与其在价格上与对手争执不休,还不如在其它利益因素上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让步。这是从事商务谈判的人需要注意的。《大染坊》中关于巨大批量坯布的谈判,日本人滕井在西红丸的一大批坯布因为战争的原因而不得不腾出船来运军用物资,就是 这一点被陈把握住,也就是把握住了谈判的主动权。此中的价值形式就是坯布的价格,在陈看来,原先进价80元的布现在卖到35元,接近于捡。尽管如此,但腾 井还是卖了,因为他的目的是只要能处理掉这船货物,腾出船来就行。所以说,在不同情形下,对于谈判的双方来说,谈判的目的会随之他们自身的处境而有所变 化。因此,在此情形,我们也不得不强调,在进行谈判时,必须全面掌握对手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谓的“知已知彼,方可百战不待“。
从此剧中,不仅看到这些,想到这些,结合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同时这部剧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成功商人,在商场 上咤叱风云,令众同行目瞪口呆的一幕幕场景。一计未完,又接一计,真的让你偑服的五体投地啊。同时也是给予受到高等教育者的一些反思。一个从未上过学,只 听说书,就能将历史上的计谋发挥得如此的淋漓心致,让我深思着剧中的一句话:“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才手把手的教”。
五一长假,妻儿远在千里之外,回不了家,只好关起门来看电影,电视剧,于是把《大染坊》有完整的、持续不停的看了一遍。感触颇多,我是一向喜欢做生意的,没想到鬼使神差作了特殊职业的人。但是还是放不下对商业的爱好。
这部电视剧主要是介绍了在抗日战争前的民族工业的前辈们创业的故事。主人公陈寿亭,也就是陈六子,的确是个商界奇才。典型的传奇人物,传奇故事,以至于 让人怀疑故事的真实性。针砭电视,我们还是从有利于我们的角度来看吧,首先里面借主人公的嘴道出了做生意的原则,一是善,而是狠。电视里对陈寿亭的描述让 人感触最深的还是第二个字,第一个字在很多方面也有体现,比如对锁子叔,对工人。但是还是狠更能说明陈寿亭的过人之处,特别是逼着日本商人藤井以35的价 格出售的那一万五千匹布匹,装的的确是滴水不漏,不动声色,火候把握的也是恰到好处。聊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卢老爷子,虽然戏不多,但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关键是他那些经典的语言,比如关于啥叫走运,他说:“遇见明白人就是人生最大的走运”,再如关于办事情要谨慎,严密,他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 则****,几事不密则成害。”这句话和言多必失一个道理,但是这句话从陈六子嘴里说出来时让我浑身一颤,因为一般人都有的毛病就是心里存不住话,常以知 道某事为能,岂不知这样一来常常即为君子所轻,亦为小人所妒。
这部电视剧给人最大的启迪我认为是我们要认识到人的心智是没有止境的,也就是我 们日常说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事情的转机往往就在于一念之际。关键是我们要用心去考虑,正像陈寿亭说的: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 教,三等人用棍教。心智的事情要靠个人的悟性,要多琢磨。
说到这里向插一句,其实说到底陈寿亭之所以商场上春风得意是因为他按规律办事了,记 得高中时对我感触最大的两本课外书是威尔逊写的《周恩来传》和《曹操新传》,《周恩来传》让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注重个人修养的人,而曹操的 人生信条更是让我把它当作了人生的座右铭,即“御之以道,无所不可”,意思是用规律办事,就没有办不到的。那时在贫困的农村,残酷的竞争让不少同学因为神 经性头疼退学了,而我通过每天一个十公里长跑让大脑放松,通过鸡蛋加白糖的营养梯队让精力保持充沛,让高尚的理想让精神保持斗志昂扬,最后成功走过独木 桥。“御之以道,无所不可”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道理很简单,但是生活中我们有时候还是会犯“刻 舟求剑”、„掩耳盗铃“或者“拔苗助长”错误的。
电视里还讲了人和人相处的三种境界,第一是相互信任,信任是相处的基础,第二是相互理解,只有相互理解才能交往的持久而不掉颜色,第三,也是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如果两个人交往是相互欣赏的,那交往的过程就是欢悦,舒心,轻松,甚至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述的快乐感觉。
第五篇:大染坊_观后感_读后感 2(推荐)
《大染坊》中看管理
《大染坊》中的陈寿亭,一个要饭的出身、大字不识一个的人,面对如林高手却频出奇招,节节胜利,“染出一片蓝蓝的天”,令人匪夷所思了。
当我们静下心来往深层次思考这个问题时就会发现,宽广的心胸和远大的志向才是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没有这两点,就是读再多的书,专业知识再丰富,经济 实力再强,也想不出高妙的招数和谋略,即使想出来,也用不出来;有了这两点,不识字可以请人读报,不懂专业知识可以聘请行业高手,没有经济实力可以借助别人的实力。这才是当今企业界人士应该深思的问题,也是这部剧现实意义所在。
心胸决定经营的质量。
陈寿亭把布送给学生做横幅,给 布店老板和伙计发回扣和奖金,高薪聘请技术工人,等等等等。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影响利润的做法,心胸狭窄的人打死也想不出来,而陈寿亭却非常自然的做出来了。
陈寿亭送布给学生做横幅,实际上是用死的积压产品做活了广告,既 宣传了产品又拉近了与消费者的关系,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并打开了青岛市场;他给布店老板和伙计回扣,其实是用很少的投入建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点。可见他关注的焦点不是眼前的利润,而是市场的开拓。
经营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根本。经营质量主要体现在企业利润和效益上。经营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资本的最大增值,办企业就是为了挣钱,这是天 经地义的。但是,如果两眼只盯在利润上就一定不能使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来自于市场,靠市场份额来获得,而扩大市场份额,势必增加成本,影响当期利润。如 果只顾当期利润,不顾市场份额,利润怎能最大化?只有心胸宽阔,目光长远,舍得眼前利益,抓住了市场这一利润的源泉,才能获得最大利润,企业才能发展,才能做大做强。
心胸决定管理的层次。
陈寿亭买下天津开埠染厂后聘请两个留学生做厂长,与他们倒四六分利,连账房先生都不派。为了在工人中树立厂长的威信,像给工人们涨工资、发福利这些应该以东家的名义办的事,陈寿亭都以厂长的名义做,感动得两位厂长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
管理的目的是调动员工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管理只有达到“不知有之”这个层次,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获得最大利润。达到这个层次有两条渠道:一是管理者深刻了解被 管理者,制定好目标后,放手让被管理者干,像陈寿亭管理天津开埠染厂那样;二是企业经过制度管理、机制管理,达到了文化管理的层次,大庆人“四个一样”中的“领导在和不在一样”就是这种境界。企业无论通过哪种渠道来达到管理的最高层次,都要求管理者心 胸宽广且心底无私。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整体素质,它以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道德规范为核心和基础,以企业环境、企业组织机构、企业制度为主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管理者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性和行为取向等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管理者通过积极地倡导、示范和实践,创造符合时代特点的、有个性和 特色的企业文化,并通过企业文化强烈的感召力,来引导员工实行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企业的绝大多数员工都能下意识的遵守各项制度、机制时,企业管理就达到最高层次了。
心胸决定是否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源泉,更是企业不断发展、取得成功的动力源泉。现代企业管理者要在纷繁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寻找发展和获利的机会,没有强烈创新意识是不可能成功的。
统计数字表明,目前中国约有70%的“老字号”企业已寿终正寝,还有一些这样的企业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只有那些勇于创新的“老字号”,才能获得“新 生”,如:全聚德大搞中西合璧,生产烤鸭汉堡;同仁堂开展符合时代消费主流的营销活动,均使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同为“中华老字号”的“王麻子剪刀”已 于2003年初申请破产。分析“王麻子”身陷困境的直接原因就是,一味死守“老招牌”,不思进取,产品开发迟缓,技术创新不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说 明了一个问题,创新是企业生命能否延续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