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中的数学故事

时间:2019-05-13 12:3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韩信点兵中的数学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韩信点兵中的数学故事》。

第一篇:韩信点兵中的数学故事

韩信点兵中的数学故事

韩信点兵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如果你随便拿一把棋子(数目在100粒左右),先3粒3粒数,不满3粒的记下余数;再5粒5粒数,不满5粒的记下余数;最后7粒7粒地数,也把余数记下来.然后根据每次的余数,就可以知道你原来拿的棋子总共有多少.如:3个一数余1粒,5个一数余2粒,7个一数余2粒,那么原有棋子是多少呢? 它的算法很简单,而且在我国古代就有.宋朝周密叫它“鬼谷算”或“隔墙算”;杨辉叫它“剪管术”;而“韩信点兵”是较通行的名称.至于它的算法,在《孙子算经》上早有说明,后来在宋朝经过数学家秦九韶的推广,又发现了一种算法,叫“大衍一术”.这就是外国人所称的“中国剩余定理”,是数学史上极有名的问题.那么到底怎样来计算呢? A×70+b×21+c×15-105 其中a、b、c分别为3个、5个、7个一数的余数.如果得出数还是比105大,就再减去105,一直到得数比105小为止.因此你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前面问题的答案了 1×70+2×21+2×15-105=37(粒).那么“韩信点兵”里为什么要3个一数,5个一数,7个一数呢?周其它的数可以吗?我们先研究一下“韩信点兵”的解法“70a+21b+15c-105”.我们先来看一下70、21、15、105这4个数和3、5、7之间的关系:

(1)70=2×5×7,70=3×23+1,所以70是5和7的一个公倍数,它被3除后余数是1.(2)同理,21是3与7的一个公倍数,它被5除后余数是1.(3)15是3与5的一个公倍数,它被7除后余数是1.(4)105=3×5×7,是3、5、7的最小公倍数.根据上面的这些关系,“70a+21b+15c-105”确实是所求的得数.所以,70a+21b+15c-105被3除的余数是1.据同样的道理,这个数被5除后的余数是2,被7除后余数是2.那么,“韩信点兵”里为什么要用3、5、7这三个数呢?我们知道,3、5、7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1,也就是说是两两互素.于是就可以找到这样一个数,是3、5、7其中两个数的公倍数,而被另一个数除后余数是1,类似70、21、15.这也就是“韩信点兵”中的三个数的要求.那么不是两两互素的数,是不是就一定找不到类似70、21、15的数呢?如4、6、7这三个数,4与6不是互素,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2,而6与7的任何一个公倍数都是偶数,被偶数4除后的余数也一定是偶数,而不可能是1,所以是找到与70、21、15相当的三个数的.因此在“韩信点兵”里就不能用.我们也可以不用3、5、7这三个数,而换成其它两两互素的数,如2、3、11.这时的计算式是“33a+22b+12c-66”.不信的话,你可以用上文中的例子试一试,看是不是37粒.

第二篇:古代的数学文化讲解:韩信点兵

古代的数学文化讲解:韩信点兵

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查字典数学网为同学们特别提供了古代的数学文化讲解,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後,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Remainder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以上就是古代的数学文化讲解的全部内容,查字典数学网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篇:韩信点兵方法证明

关于韩信点兵问题

公式的证明

设:第一次每排A人,最后剩余a人,第二次每排B人,最后剩余b人,第三次每排C人,最后剩余c人。按照求解方法的步骤是:

第一步

1找到满足下列条件的k1、k2: ○

(B×C)·k1=A·k2+

12将上面的等式两边扩大a(第一次最后剩余人数)倍 ○

1式或:(B×C)·a ·k1=A·a·k2+a,……○

[(B×C)·a ·k1]÷A=a·k2……a第二步同法:

1找到满足下列条件的k3、k4: ○

(A×C)·k3=B·k4+1

2将上面的等式两边扩大b(第二次最后剩余人数)倍 ○

2式或(A×C)·b·k3=B·b·k4+b……○

[(A×C)·b·k3]÷B=b·k4……b第三步同法:

3式或(A×B)·c ·k5 =C·c·k6+c……○

[(A×B)·c ·k5]÷C=c·k6……c

1○2○3式相加,并验证 第四步把○

1式(B×C)·a·k1= A·a·k2+a……○

2式(A×C)·b·k3 = B·b·k4+b……○

3式(A×B)·c·k5= C·c·k6+c……○

1○2○3式左边相加 验证:○

1式说明左边除以A,余a ○

2式说明左边除以A,无余数; ○

3式说明左边除以A,也无余数; ○

1○2○3式相加,和除以A,余数必然是a;把○

同理:

1○2○3式相加,和除以B,余数必然是b;把○

1○2○3式相加,和除以C,余数必然是c;把○

最后总结一下:

该数=(B×C)·a·ka+(A×C)·b·kb+(A×B)·c·kc其中:

ka 满足:(B×C)·ka= An+1取最小 kb 满足:(A×C)·kb = Bn+1取最小 kc 满足:(A×B)·kc= Cn+1取最小

第四篇: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会带余除法的算法,掌握剩余定理。

二、帮助学生开拓逻辑思维,提前掌握用未知数列方程。

三、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剩余定理,带余除法

教学难点:

多方程解未知数

课前准备:

教学PPT

教学步骤:

一、韩信点兵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二、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61)

三、小题考一考

一个数,被3除余1,被5除余3,被7除余6,被11除余8,这个数是多少?(118)课堂总结

活跃气氛,快乐学习。

第五篇:数学故事中的智慧

数学故事中的智慧 韩信点兵

有一次,韩信去校场清点兵马,手指令旗,调遣军队,只见韩信呼啦啦把旗一挥,发出信号。士兵们的队形马上发生了变化,排成3列横队,前后对的整整齐齐。韩信默默记下了不足三人一排余下的人数。接着,韩信的令旗有一挥,士兵们排成5列横队,每五个人一排也对齐。韩信又记下最后一排不足5人的数。最后,韩信在变一次队形,把整个军队变成7列横队,每七人一排也对齐。韩信就根据这三个数,算出缺席士兵的人数,看上去很容易,很快就完成了。

这道问题运用的是剩余定理

人们把这类问题成为 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订立,中国古文明的火花闪耀出夺目的光辉。

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

1先算3、5、7的最小公倍数3*5*7=105

2再算符合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的最小值

除以3余2的数:5,8,11,14,17,20,23,26…

除以5余3的数:8,13,18,23,28…

除以7余2的数:9,16,23,30…

由上得出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的最小值为23

3韩信原有1500名士兵,苦战一场死伤四五百。现剩余士兵应在1000-1100之间,并且现存的士兵数应可以被105整除并且余数是23.所以现存士兵数应该是105×10+23=1073人。

斐波纳奇和兔子

有一对兔子,每一个月可以生下一对小兔子,而且假定小兔子在出生的第二个月便有生育能力,那么过一年后,问一共能有多少对兔子?假设每产一对必须是一雌兔一雄兔,并且所有的兔子都能进行相互交配,所生下来的兔子都能保证成活率。

究竟有多少对呢?我们不妨计算一下,一对兔子,在一个月后生出了一对,总数是两对。而在这两对当中,只有第一对兔子有生育能力,因而两个月后一共有三对兔子,三个月后第一第二对兔子都有生育能力,因此又新出生两对兔子,总共有五对兔子,这样依此类推,经过一年(十二个月)后,兔子总数为233对。

我们现在把从1,1开始,两数相加得出后面一个数的数列叫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纳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有趣的是:前一项除以后一项,愈往后愈接近黄金分割比。而黄金分割比这一漂亮的比例结果早已深入人心,应用十分广泛。

沈括数坛

第二天。这堆酒坛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老板望着酒坛,乐不可支。这时,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书生走了过来,面对酒坛,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为了数清这堆酒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轻人,你知道这堆酒坛一共有多少个吗?”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

“这很容易,只要你告诉我这堆酒坛最上面的那层一共几排,每排多少个,一共有几层。根本不用数,我马上就知道这堆酒坛的数目。”年轻人这么说话,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这位年轻人真会说大话,不妨把他提的条件告诉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说:

“最上面那层酒坛是四排,每排8个,第二层是五排,每排9个……”

“好了,一共七层,”年轻人打断了老板的话,不加思索地报出了答案,“一共567个酒坛。对吗?” 沈括回答老板说:“我数这坛子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最中间那层共77个,共七层,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数28就行了。” 也就是

4*8+5*9+6*10+7*11+8*12+9*13+10*14=4*11-4*3+5*11-5*2+6*10-6*1+7*11+8*11+8+9*11+9*2+10*11+10*3=7*7*11+(-12-10-6+8+18+30)=7*7*11+28=567 沈括数坛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方法。数学上还可能碰到数字更大,项数更多的题目 投针试验

试验开始公元1777年的一天,法国科学家D•布丰(D.Buffon 1707~1788)的家里宾客满堂,原来他们是应主人的邀请前来观看一次奇特试验的,但见年已古稀的布丰先生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张纸来,纸上预先画好了一条条等距离的平行线。接着他又抓出一大把原先准备好的小针,这些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间距离的一半。然后布丰先生宣布:“请诸位把这些小针一根一根往纸上扔吧!不过,请大家务必把扔下的针是否与纸上的平行线相交告诉我。”

客人们不知布丰先生要玩什么把戏,只好客随主意,一个个加入了试验的行列。一把小针扔完了,把它捡起来又扔,而布丰先生本人则不停地在一旁数着、记着,如此这般地忙碌了将近一个钟头。最后,布丰先生高声宣布:“先生们,我这里记录了诸位刚才的投针结果,共投针2212次,其中与平行线相交的704次。总数2212与相交数704的比值为3.142。”说到这里,布丰先生故意停了停,并对大家报以神秘的一笑,接着有意提高声调说:“先生们,这就是圆周率π的近似值!”

布冯先生的理论后来发展成了概率论。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按照布冯的思路建立起了我们现在经常用的“蒙特卡洛方法”

下载韩信点兵中的数学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韩信点兵中的数学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故事故事

    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故事故事 和美实验学校闫爱荣 “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取得,不仅要付出辛劳,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不断地总结与探索。要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没有......

    物理学中的数学故事

    物理学中的数学故事 【摘要】物理学研究的范畴,决定了物理与数学的关系远远亲密于其他学科。物理学里同样出现了不少的趣事。物理名人阿基米德的故事。 【关键词】物理 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 一个周六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上正在播放一场蓝球比赛。红蓝双方两组男生正在做投篮练习。 看了一会儿,爸爸突然对我说:“晨晨,我来考你一个......

    古典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古典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乘之和 在古代的许多故事中记载了大量的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应用能力,而且还可透过数学问题看到古代伟大劳动人......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1)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上正在播放一场蓝球比赛。红蓝双方正在做投篮练习。看了一会儿,爸爸突然对我说:“圆圆,我来考你一个数学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故事作文

    今天老师上课讲了7 ,老师要求我们回家在生活中找7。我找到了很多7,我告诉爸爸:你的汽车牌号上有7;你的手机号码上也有7。爸爸听了高兴地说: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我告诉奶奶:我......

    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小学

    数学、奥数的学习就是枯燥的,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爱上数学呢?下面小编整理的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小学,欢迎来参考!【篇1:生活中的数学】这天,我爸爸要从北京出差回来了,因......

    西游中趣味数学小故事

    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里,说到唐僧和他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经,在平顶山莲花洞消灭了想吃唐僧肉的妖怪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然后师徒们继续赶路,又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