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
于丹教授主讲的《感恩教育》节目的开头讲的是一个配有画面的小故事。把那棵大树比喻成父母,大树陪着小孩长大,奉献了自己的果实,树枝,树杆,让小孩实现了愿望,小孩长大了变老了知道每天陪伴着大树。
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懂得感恩就是幸福。就在这个周日,我观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之《感恩教育》,这使我获益良多。
在第一讲里,于丹教授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很爱这个小男孩,无条件的满足他。但小男孩随着年岁的增长,来找苹果树玩的时间愈来愈少。最后,在小男孩成为了一个老人的时候,小男孩才懂得苹果树对自己的付出。
听了这个故事,我从而推想到父母对孩子的爱,那棵苹果树就好比我们的父母,他们什么都满足我们,可是我们却骄纵,任性。从未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就拿我来说吧,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我说什么,父母都会照办,但我却什么都没为他们做过,我有时会埋怨他们不够优秀,不够完美,有时甚至会发脾气。记得有一个晚上,我因为爸爸不顺从我,一气之下躲了起来,尽管他拼命地叫我,我也不出现,急的他像热锅上的蚂蚁。
现在想起,我觉得自己太不应该,太不懂事了。我领悟到,虽然我的父母不够优秀,不够完美,但他们有一颗十分爱我的心,为我做了许多许多事,我不应该埋怨,而更应该感恩。感谢您们为我做过的事,流过的泪。爸爸妈妈,谢谢您!
于丹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经历,第一次爬山的时候她是跟着自己的父母爬上山顶的,登顶时,她心情很激动。在大人休息的时候,她又从后山爬了一次,再次登峰的时候,于丹教授感觉路比前一次难走,坎坷,但到达顶峰的时候却是比前一次兴奋,自豪。于丹教授用这个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过程,小的时候从父母听到的都很美好,但长大后自己去闯的时候,却觉得生活欺骗了自己,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人生,哪有没挫折,我都遇过挫折。我因为自己胖变得不够自信,做什么事都不敢去做,一遇到挫折就放弃,或者躲到家人的背后。埋怨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样进行,坐在一边空想,觉得生活瞒骗了自己。但到了后来,我终于明白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磕磕碰碰,我必须从挫折中走出来。
我们小的时候总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像童话般的。但当我们长大,遇到挫折的时候,却感到出乎意料,原来生活是激烈的,并没有像预料中发展,倒是多了分残酷。在这时,我们就要坚强,坚持自己的理想,向前进。就像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总会来临。
看完了于丹教授的《感恩教育》讲座,我受益匪浅。
学会感恩,学会自信,学会自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感触很多。
于丹老师谈到了“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了“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的一生。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浊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
“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
·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以上几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家长可联系孩子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能不能给孩子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对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这其实是从儿时就要开始培养的,儿童时对什么都感兴趣,于是孩子会问问题,如果家长能够正确对待和引导,那么孩子的探究兴趣会更浓,会更爱动脑筋.另外动脑筋和人的思维特点有关,有的人思维属于场独立,而且具有批判性,这类人比较爱提问,擅质疑.我觉得你现在有这种意识的话,你会自然而然的多动脑筋的,多动了就形成习惯了.另外,可以多看看辩论,有利于提高你思维的思辩性.学业、阅历、人格
第二篇: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观后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观后感
今天,我有幸地看了段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讲座,感受颇深。
于丹老师分别以“孝”,“仁”,“自立、自信、自强”为主题,通过故事以及一些现实的事例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平常对孩子的教育中有很多的不足。
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大树和孩子》的故事,当我们如今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更加能够体会当初父母为我们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能够理解孩子们那种叛逆倔强的心情。当他们作为新一代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非常强,而尊老爱幼意识相对薄弱;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他们对生活能够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师长。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还有关于那个《独木桥》的故事我也深有感触,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往往遇到类似的事情,当我们对周围的一切无所知时,往往都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无畏地大步向前;而当处身其中后发现了周围的一些不利因素和风险时,往往内心的恐惧会抑制我们前进的步伐。所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我的意识与价值观、自立自强的个性”尤为重要。
正如于丹老师所讲,不同的食材放进同样温度的汤锅里面,即便用相同的时间烹制,可是出锅的菜肴味道却大相径庭。如果将孩子比作一张白纸,那么父母就应是手握画笔的人,只有拥有细心、耐心、恒心的父母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孩子(很惭愧我们不是称职的父母);如果将孩子比作锅里的食材,那我们父母就是掌勺的厨师,我们必须时刻细心地观察并且掌握火候,才能烹制出美味的佳肴!
在此我特别感谢学校老师分享的这份宝贵的教育资源,它将时刻提醒我们父母如何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尽我们最大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争取把孩子培育成为新一代的国之栋才!!
二(11)班
衡天宇家长
2015-1-17
第三篇: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一师附小一六班
###妈妈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和孩子一起收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自感收获颇丰,特别对于于丹老师总结的一句话很是赞同:“好老师和好家长完成的是唤醒,而不是灌输;建立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不是家长的教训。”下面就结合我平时在教育培养孩子时的一些事例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关于考试成绩
我的孩子###是个积极要求上进的孩子,上学期期中考试前,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外,主动要求我多给他准备一些试卷供他复习,期中考试获得了双百的好成绩。他很希望自己每次考试都能获得双百,以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自己心理上的满足。按说孩子知道上进是件好事儿,但我内心却总感觉到一些危机的苗头,我就有意识地引导他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要正确对待考试。期末考试,##语文得了96.5分,数学得了97分,他自己很是沮丧,而我却一边心疼着孩子的不开心,一边着实大松了一口气,孩子终于从塔尖上安全着陆了。我安慰着孩子,和他一起分析了错题的原因——马虎,并把寒假作业的重点目标定为——克服马虎,学会检查。作为家长,我还提醒自己注意,男孩子的发育会比女孩子晚一些,每个孩子开花的时节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不要盲目地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比如作业,大部分时候##已经写得很努力很认真了,但很多次还是得不到老师的星星,我知道孩子已经尽力了,所以也不会一味地去苛责孩子,而是引导孩子放松心情,尽力而为即可。我的感悟,在当今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家长当然要重视考试成绩,但我们不要为一分两分而患得患失,而是要结合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做有益的引导。如果是不操心的孩子,家长自然要多一些督促。但像##这样自我加压型的孩子,我应该做的就是打开他心灵的枷锁,让他轻松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单单为了外在的一些因素去完成一个个枯燥的学习任务。
二、关于兴趣补习
上不上兴趣补习班,这个问题一向是众多家长们争论不休的热点。中国哲学崇尚中庸,但我个人感觉中国人是最做不好中庸这一点的,总是非“左”即右。有的家长热衷于跟风,看别的孩子上什么班也让孩子跟着上,周六周日拉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兴趣补习班的路途上;有的家长斩钉截铁,不顾孩子的喜好感受,对孩子采取完全放任自流的态度,从不曾为孩子做一些适当的引导。###是个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但耐性不足的孩子,他积极要求上各种兴趣补习班,从幼儿园到现在,他曾要求上的兴趣补习班有篮球班、足球班、围棋班、国际象棋班、武术班、数学班、英语班、书法班、美术班等等。幼儿园时,因为他身体素质不是太好,我们商定上了他幼儿园体育老师开办的球类班,从中受益匪浅。幼儿园期间还上过一段时间的国际象棋班,他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来,后来因为时间不合适而停止。为什么支持他上了球类班和棋类班呢?除了他自己强烈要求外,我个人认为球类和棋类对一个男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球类可以促使男孩子有强健的体魄和合作的意识,棋类可以锻炼男孩子有敏锐的大脑和统揽全局的思维方式,而以上几点是一个男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上小学后,##主动要求上的兴趣补习班更多了,但经过和孩子沟通,只让他上了个书法班,目的有二:一是克服一下他做事毛糙且过于好动的性格,二是拥有一手好字的重要性实在是太大了。总之,关于兴趣补习,我的观点是首先孩子要愿意上,其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目的不是要孩子学成个什么家出来,而是促使孩子更积极快乐地成长。
三、关于心态培养
养孩子,身体健康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在当今这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绝不是由金钱决定的,而是由他的心态所决定的。作为一个家长,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特别留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讲两件小事情来说明这一点。第一件,有一次放学回来,##很开心,说:“妈妈,我今天用毛巾擦教室外面的墙壁,被高年级学生干部看到,给我们班加了分。”我肯定了他的做法。又过几天,##沮丧地说:“妈妈,我这几天一直在外面擦墙壁,没有一个高年级学生干部过来给我们班加分。”可爱的孩子,集体荣誉感很强,但需要适时进行引导了。我很用心地坐下来和孩子沟通:“孩子,咱们打扫卫生擦墙壁是为了给自己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干净的学习环境,而不是为了让谁看见给我们奖励。你希望你们班得分高一些可以得到流动小红旗,这个想法很好,但我们要通过真正地努力得到,而不是通过装腔作势做表面文章得到,这样即使得到红旗我们心里也不痛快,不如不要。”第二件,第一学期结束了,老师根据每个同学得到小红花的数量多少来确定三好学生,并给三好学生发了奖状。##的小红花不太多,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当然也没有得到奖状。那几天他有些不忿,说:“某某某还三好学生哩,一点都不遵守纪律。可能是当了三好学生骄傲了吧。”我理解孩子心中的失落感,告诉他:“孩子,被评上三好学生的同学自然有他们的优点,不然也不会得到那么多的小红花,这一点我们要信服。但给不给小红花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公平,比如老师提问到谁,谁回答好了就给了小红花,或者看谁有进步了就给了小红花。给小红花的机会并不均等,所以能不能评上三好学生也不是绝对的公平,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你不要太在意这个三好学生称号,你只要做到了三好学生的要求就够了。”
四、关于融入社会
关于融入社会这方面我想从以下三个小方面谈谈感受:一是和同学的交往。由于从小就对##进行礼让的教育,也许是过了头,这方面##一直过于软弱,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总是处在被欺负的一方。作为家长,我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教育的不足,想纠正一下,但已经很难,这一点也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困惑。都说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父母,我这几年也从孩子身上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动作慢、磨蹭,更比如在人际交往中过于软弱,这一点将是我以后这段时间和孩子共同要克服的缺点,正在摸索之中。二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个特别积极向上的孩子,在这一点上孩子是我的老师,自从上小学以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引领我有了一个转变,即我慢慢从单一的向内发展的性格转变成内外结合发展的性格。奇奇引领着我,我带领着##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孩子得到了锻炼、开阔了视野,我也由最初的被动变成了主动,积极和孩子一起融入社会,接触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体会个中滋味百态。这要感谢学校和有关部门作出的各种要求、提供的多样平台,从中也窥得我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曙光初现。三是要重视亲子旅游。有一种说法,说一个人要想进步,就不能闲着,或者沉浸于书中,或者奔走在路上。我觉得这一点对于培养孩子来说也是特别重要的。也许是受爸爸妈妈的影响,##特别爱看书,书看得多了,也就有了奔走在路上的愿望了。虽然我们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带孩子出去了几趟,但他还是有着强烈的奔走欲望,而且结合着他的阅读经验给出了具体的奔走目标,马嵬坡、黄鹤楼、鸟巢、死海、非洲„„最近学了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要求再去一次北京,要去天坛公园看一看邓小平爷爷种的那棵树。孩子,别着急,来日方长,你就这样慢慢徜徉书海、奔走各方,爸爸妈妈和你一起融入社会、一起成长。
第四篇:2015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观后感(推荐)
如何成为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孩子,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父母是孩子家庭教育的阳光,父母一生在用无私的爱完成了孩子的成全。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观后感400字
星期天的早晨,我被爸爸叫醒,一起收看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于丹教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节目,看到深受启发。
讲座中讲述了大量的故事和实例,尤其是一颗大树的故事,途述它把自己的全部都贡献给那个小孩,为了满足她的愿望,最后只留下一棵老树根,而小孩一直到头发白了,满脸沧桑的时候,才明白大树的用意,才感恩它,才来真心的陪伴他。我们的父母都像那棵大树一样,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来哺育我们,盼望我们能实现梦想,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有时间,我们也要多出去走走,多结交些朋友,不能让自己整天守在书桌旁和电脑桌旁,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观察外界的各种食物,这都是知识的积累。
只有在德智体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好学生,我会努力的去争取,是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观后感1000字
2015年1月17日星期六早上8时,我们家长和孩子按照学校的通知,一起及时收看于丹教授《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电视讲座。主要是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为主题的一个讲座。受到了一次极好的教育,看完之后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 于丹老师通过讲述和举例,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通过一碗米的价值的阐述,比喻一个人、一个孩子的价值的创造。明潦又深刻。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家长要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教育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价值。懂得了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开发。这是大家都企及的一种教育的境界。并严肃的指出我们陪伴孩子成长,不能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发现,去完成自我成长的修复。一定要遵从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实走好每一步!
第二:于丹老师剖析了《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我从孩子的身上去感受、注意和发觉这一点。懂得,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掌握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快乐地接受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味的让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识,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反,久而久之,还会适得其反地厌恶学习。作为家长,特别是作为老师,虽然是传道、授业、解惑,但也要为孩子的快乐着想,在课堂上或家庭学习中加些带有孩子感兴趣而且结合学习内容的作料,使得孩子能够有兴趣学习并接受新的知识。
第三: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使我印象更深。有个孩子特别爱发脾气,他的父亲就在墙上钉钉子来记录发脾气的次数,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钉了那么多的钉子,自己也傻了,发誓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颗钉子,慢慢地钉子拔完了,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钉子虽然拔完了,但是那么多的洞却永远也抹不掉,你发脾气的时候,让多少人为你痛心呀!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总是发生五个过分的问题;在学校里受点委屈,家长就会找老师论说,试想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会有好处吗?!
第四:于丹老师讲了自己和孩子一个关于小花篮的故事,也让人很受启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要经常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困难,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达到了勇敢面对一切困难,积极想办法去解决的素质和品德的目的。
第五:于丹老师还讲了几个有关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压力过大,以及在生活和人际交往等事情中,想不开就产生和发生轻生的倾向及事件的真实事例。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培养孩子人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不可掉以轻心。
总之,在我认真仔细聆听了于丹教授的讲座,进一步明潦:无论在家庭或者学校,家长还是教师,在孩子的教育中,不但要教给孩子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礼仪教育、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健健康康地为自己的将来而学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让我们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共同努力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观后感450字
昨天早上,我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讲座,感受颇深。
第一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孝心。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树和孩子》,我深受感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我们孝心的故事。现在的我们自我意识非常强,尊老爱幼意识薄弱,我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爱心。孝是基本的,有了孝还要有仁爱心。有了这两颗心,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于丹教授说:仁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就是说两个人相处好了才能体现仁的含义。所以说我们要多交朋友,自己处理好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自信、自立、自强。我们自信、自立、自强的习惯,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养出来。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独立完成。有时候爸爸妈妈的事情还可以问问我们的建议,不管对错,都要鼓励。不要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度依赖性。一个有爱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
第四个主题如何教育我们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只要我们有心、用心,我相信,我们都是最棒的。
第五篇:观于丹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今天早上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的讲座。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我挑了一个故事给大家讲一下:
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中年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这个人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
我觉得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今天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