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版七下课外诗歌诵读
17-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泊秦淮》 主备人:王晓青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歌曲导入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二)合作探究
1、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字好在哪里? 2、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这首诗是在批评商女不知亡国恨吗?为什么?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课文及导纲,不理解的批注下来。
2、讨论交流(由组长协调本组内组员轮流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学生解答,也可以轮流说说自己对导纲问题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即将结束时用白板 显示展示、评价的分工。)
三、展示评价
四、总结归纳
主题;诗人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3、再次朗读本诗,注意感情、语调。
六、拓展延伸;同为亡国之君,李后主(李煜)和陈后主的命运却截然相反,试分析其原因。
七、作业;积累相关诗句
1、《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17-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主备人:王晓青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誉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清醒的政治家。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三、诗文大意
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四、诗歌赏析
1、“赚 得 行 人 空 喜 欢”中“赚”字和“空”字好在哪里? “赚”字用拟人手法,意思是“骗”,生动写出“下岭无难”是对行人的欺骗,幽默风趣,富有情趣。
“空”字是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2、“一山放过一山拦”中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的连绵的山峰在前面阻挡的景象,将山写的生动而富有情趣。
3、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无论做什么事,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
17-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贾生》 主备人:王晓青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李商隐的生平,诗歌感叹身世忧时悯乱,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
2、体味李商隐无题诗、政治诗的艺术特点。
3、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体味李商隐无题诗、政治诗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
二、李商隐简介: 学习《贾生》
(一)齐读,整体感知――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实,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
(二)合作探究:
1)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正面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一“求”一“访”,把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恳表现出来,特别还是对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君主了。这是诗人欲抑先扬之处。2)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是对贾谊的赞扬,着眼于其才华高超、议论风发和神采照人,无与伦比。
3)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是全诗承、转的关键。“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着一“虚”字,举重若轻,把文帝前面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
4)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全诗警策之句,是直接对“可怜”一词的回应。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样的求贤对天下苍生有什么意义呢?词锋犀利,讽刺辛辣,感慨深沉,却又抑扬顿挫。
(四)总结归纳:
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写作特点:欲抑先扬(先扬后抑)。诗人先赞扬,实际上是为了后面的讽刺。
艺术手法: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17-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约客》 主备人:王晓青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了解赵师秀,领悟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所展示的孤寂者深夜期客不至的特殊感受。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你约了朋友到你家来玩,结果客人没有按时来,甚至没来你的心情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南宋大诗人赵师秀面对这种情况,又做了些什么?板书《约客》
二、整体感知:
1、作者:赵师秀(?~1219),南宋诗人。
2、背景资料:《约客》:作者准备和约好的客人对弈来度过漫长的梅雨之夜。可是大半夜过去了,客人还没有如约而至,于是写下了这首写景抒情诗。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三、细读品味: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河畔,传出蛙阵阵;约好的客人说来却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手拿着棋子轻轻地敲击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烛芯过一会儿就落下一截…… 3.赏析诗句
(1)找出诗中写景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青草池塘处处蛙”——写夜晚池塘蛙声四起,“处处蛙”,似闹而实静,更衬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
前两句既将梅雨季节的特征描绘得形象逼真,又为诗人约客不至时的焦急、无聊作了铺垫。(2)、找出描写诗人动作的诗句,说一说他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明确:“闲敲棋子落灯花”。动作描写,将诗人焦躁但期望的心情刻画得细致入微。“闲敲棋子”,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四、教师小结:
《约客》:前两句写景,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后两句点题,刻画出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揭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约客》:是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本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描写,刻画出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着急、生气、失落和无奈。
五、教学反思:
第二篇: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展示)
初一(18)班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准确背诵并默写诗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体会不同的秋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品味语言,领会诗歌中字词的表达妙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悲秋是古诗词的常见主题,比如说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再比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但是今天这首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刘禹锡是如何爱秋的,有请第十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秋词》。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1、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有《刘梦得文集》。
《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后写的。反映了他虽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受打击,却毫不气馁,仍保持着高昂的进取精神。
2、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有《李义山诗集》。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是诗人写给对方的复信。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 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3、陆游
陆游(1125—1210年),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诗风豪迈、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4、谭嗣同
谭嗣同(1865.3.10—1898.9.2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之一。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潼关》是谭嗣同14岁时写的一首诗,当时他随父亲到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写下此诗。
(三)诗意及赏析和主旨
1、《秋词》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这首写秋的诗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运用对比手法,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2、《夜雨寄北》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本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诗歌结构设计精妙,创意十足。从空间上看,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西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 对比。诗人把巴蜀之地的秋雨夜景与思念的愁绪结合起来写,抒情达意丝丝入扣。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4、《潼关》
自古以来高云簇拥着这座古城,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黄河流过广阔的平野犹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便突兀而起,争奇斗险。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四)课外延伸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人物典故 ——剑胆琴心
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五)作业布置
1、收集整理自己学过的关于写秋的诗句。
2、背诵诗歌四首
3、选一首诗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
第三篇:部编七下《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短文两篇》包含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和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两篇文章。其中《陋室铭》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爱莲说》和《陋室铭》一样,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把莲花和菊花、牡丹进行对比,表明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以及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的追求。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运用,提高欣赏品味。”同时要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获得有益启示。”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完成文章梳理,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形象的特点,思考感悟,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一方面对与学习文言文不再是“新手”,出了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文言文的简单方法之外,他们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积累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扎实地落实文言基础,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4.虽然跨越不同时代,但是两篇文章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都表达了对优秀品质和人格的不懈追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于让学生理解“物”后的“志”。
学情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文言的知识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文言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了解托物言志手法。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教学重点:
1.自主预习和合作完成课文梳理,积累文言知识。2.学习古代仁人志士对高尚品格情操的追求。教学难点:
结合文章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教学准备:
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画出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老师提前准备好相关课件以及用以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知人论世
1.导语: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到此景,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一篇文章,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老师书写标题和作者)2.任务展示:如何理解“陋室铭”三个字 3.反馈指导: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这篇激励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了那些内容呢?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展示任务:先自由诵读,再请同学个人读。(至少要指导学生读4边,由浅入深,渐渐通过诵读让孩子们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中,为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铺垫。)2.反馈指导:(1)初读,读准字音。
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2)再读,读出节奏(个人读)(3)范读,示范朗读。(配乐,强化给学生带来的第一主观感受)(4)齐读,巩固强化。(师生共读)3.小结: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第一要义。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通过诵读,把握文章的读音、节奏,从而进一步
理解和感受文章。
三、梳理文意,掌握内容 1.导语:通过刚才多遍的诵读,我们已经掌握了读音、节奏等方面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对文章的梳理,进一步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
2.出示任务:四人小组,分工梳理文章内容(每人一句,先按照“读-重点字词-翻译”,共同解决翻译问题。然后再以“一人读句子,一人解释重点字词,一人翻译全句,一人准备上黑板书写重点字及其释义”的模式,准备做展示。梳理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要标注出来。)3.反馈指导(选取两个小组,先后进行小组合作梳理成果展
示,其他同学随时质疑,补充。黑板上展示的内容要随时进行确认。)需要重点强调的字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有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无丝竹之乱耳(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到犹乱)无案牍之劳形(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感到劳累)何陋之有(倒装标志)3.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小组间的合作,我们一起掌握了这篇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以及重要的句式,对于课文内容我们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些内容,看看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四.深入探究,把握情感
1.导语:“陋室”的“陋”与“不陋”体现在何处?作者又为什么为“陋室”写“铭”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屏幕显示思考题)2.展示任务:
(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说明的?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4)处在今天这个社会中,作为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 3.反馈指导: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2)“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从“环境、交往的人、爱好”方面进行说明的。
(3)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4)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特别强调不追求物质享受,而应注重道德修养的侧面。
(5)托物言志,也就是借助描写别的事物表达和抒发自己情感和志向的手法,这种手法含蓄隽永,内涵深刻。
4.小结:文章通过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阐明了“陋室”“不简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以及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五、作业布置
1.笔记本上整理文言重点字词。
2.尝试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写一篇100-150字的小短文。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
1.导语:(展示莲花组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宋代的大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尤其喜欢莲花,那么他为什么喜欢莲花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2.任务展示:
(1)欣赏莲花,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 反馈指导:外形漂亮,给人以素净的感觉。出淤泥而不染。(2)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 反馈指导:“接天莲叶无穷碧”、“小荷才露尖尖角”……(设计目的: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
(3)题目:“爱莲说”题目解题。
反馈指导:“说”,一种问题,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借写莲花表达自己的情操。
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莲花”?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展示任务:先自由诵读,再请同学个人读。(至少要指导学生读4边,由浅入深,渐渐通过诵读让孩子们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中,为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铺垫。)2.反馈指导:
(1)初读-读准字音(个人读)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2)再读-读出节奏(个人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范读-示范朗读(老师读)配乐,强化给学生带来的第一主观感受(4)齐读-巩固强化(师生共读)
三、梳理文意,掌握文章字句内容
1.导语: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对文章的梳理,进一步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2.出示任务:四人小组,分工梳理文章内容(每人一句,先按照“读-重点字词-翻译”,共同解决翻译问题。然后再以“一人读句子,一人解释重点字词,一人翻译全句,一人准备上黑板书写重点字及其释义”的模式,准备做展示。梳理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要标注出来。)3.反馈指导(选取两个小组,先后进行小组合作梳理成果展
示,其他同学随时质疑,补充。黑板上展示的内容要随时进行确认。)(1)重点字词;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īǎn)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艳丽,读xīān)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外:①中通外直(外面,外表)②遂与外人间隔(以外)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出来)②不复出焉(出去)远:①香远益清(远播)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2)词类活用
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②香远益清(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4.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小组间的合作,我们一起掌握了这篇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以及重要的句式,对于课文内容我们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些内容,看看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四.深入内容,把握情感
1.导语:作者“爱莲”的哪些地方呢?作者写莲花又为什么写其它的花儿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屏幕显示思考题)2.出示任务: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2)“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3)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4)“莲”的哪些地方让作者最为欣赏,作者为什么“爱莲”?(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反馈指导: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2)菊: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用菊正衬莲,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3)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4)“出淤泥而不染”(洁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低调谦逊);“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通达);“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洁,孤傲)(5)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4.小结:作者以“莲花”自喻,把莲花和菊花、牡丹进行对比,表明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五、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两篇短文。
2.学完两篇文章后,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呢?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第四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教案+课堂实录)
《约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为以后的赏析诗歌奠定一点基础。
3.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以此为引子,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处于起始阶段,几乎没有古诗词赏析能力。通过课外古诗词的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学习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2.体会诗歌意境。
(二)难点:
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图画法
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图画作品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美图我来看,画意诗情入眼来:
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课前我们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是李清照写的《一剪梅》,它是用歌唱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角度,欣赏一幅我们班同学的画。(出示课件)(王维的《竹里馆》)认真观察,看看都画了什么?然后想一想:看到这幅画,你可以想到哪首诗歌呢?
(学生观察说出看到和想到的;画的主人谈一下自己画的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可以借助于图画来进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讲解两个概念:
物象: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引进两个关于诗歌的概念,让学生理性认识诗歌的一些常识。为下文学习做以铺垫。
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是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以此为支点,一起领略古诗歌的魅力。
二、课中美文我来赏,寄情画意解诗文
1.学生自读诗歌,找找看,作者写出了哪些物象呢?(学生边读边找,自己将找到的写在黑板上。)季节:夏季
黄梅时节
雨,青草,池塘,蛙,棋子,灯花,还有一个等待朋友的我。
设计意图:用举例子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教师介绍的概念的理解。为赏析诗歌做一点准备。
2.再读诗歌,你觉得诗歌通过这些物象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你从哪个物象或者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同桌之间讨论完成。每个组推荐一名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教师准备的材料:
天气特征:黄梅时节的家家雨。写出江南雨季特别的景致。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通过环境描写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夜的“寂静”。
第三句点题,“有约不来过夜半”,“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也明白客人不来的原因是下雨出行困难。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动作描写,体会独处的诗人的落寞、无聊、惆怅。抓住“闲”这个词语,体会含义。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诗歌,读出诗人的落寞、无聊。教师先范读,学生个别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品味古典诗歌的情感美。
三、简笔勾勒绘美图,诗中画仙脱颖出
四人一个小组,用简笔画勾勒诗歌内容。(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完成,课中修订)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请四个同学分享学习成果。
(教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一种方法。学生在绘图时,一定能有所体会。)教师给予学生评出的画仙赋诗一首,算作奖励。
设计意图:尽量鼓励学生,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来。在活动中让学生领悟诗词魅力。教给学生可以借助图画来凸显诗词的内容,这是诗歌赏析的一种方法。
四、披文入境揣意境,笔端含情韵味生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教师给出)
要求: 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优美的语言将诗歌的内容描绘出来,描绘时一定注意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做到情景交融。
(学生利用给出的一些物象,体会作者的心情。独立完成,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分享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还是需要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用优美的文字再现诗歌的内容,进行诗歌的赏析。这是诗歌最基本的方法。
五、收获满满我来谈,诗词学习方法多 学生先自己谈,然后教师归纳。鼓励学生要学习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
文字描述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归纳学习方法,再次复习学到的方法,为以后课外古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做一些准备。
六、课后美文我来赏,魂牵梦绕翰墨香
推荐:1.苏轼的《浣溪沙
斜风细雨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2.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5.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要求:
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利用课堂教的方法,图文结合,赏析诗歌的意境。纸张大小为A4纸。
2.可以借助于网络,亦可请教美术老师。
3.课余举办古诗词赏析比赛,人人参与,个个进步。
(学生先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有时间教师可以范读,然后让学生齐读。)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一些优秀的课外古诗词,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教师寄语学生:
学海遨游勤做舟,经风历雨弄潮头。莫言十载寒窗苦,来日凌云壮志酬。
设计意图:用古诗词的方法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古诗词的学习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设计:
约 客 赵师秀
雨,青草,池塘,蛙,棋子,灯花——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闲敲棋子落灯花”
——动作描写,无聊,惆怅 方法归纳: 图画法
文字描述法
《约客》课堂实录
导入:
师:同学们,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课前我们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是李清照填的词《一剪梅》,它是用歌唱的方式呈现的。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角度,欣赏一幅我们班同学的画。进入本节课第一个环节:课前美图我来看,画意诗情入眼来。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看看都画了什么?然后想一想:看到这幅画,你可以想到哪首诗歌呢?
生:月亮,竹子,一个人,还有琴,可以想到王维《竹里馆》。师:可以背诵吗? 生:可以。学生齐背。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下面请画的主人谈一下自己画的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张天赋同学:我画的是王维的《竹里馆》。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在一个安静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功利的羁绊,表达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与作者淡泊的心态。师:看来张天赋同学对这首诗歌认识很深刻,画得也不错。老师把一首诗歌送给你,希望你喜欢。你来读一下。
生:张家得女子,天赋自为名,睿智难题解,遐思美韵生。书能藏万卷,悟更胜一层。多有怜惜意,雕琢大器成。师:老师希望你努力学习,终成大器。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的竹子、月亮等,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物象。那么什么物象呢?请看大屏幕。和物象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概念是意象。
生:朗读教师给出的物象、意象的概念。
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师:老师给同学们就个例子说明什么是物象和意象。
例如我们经常读古诗词会碰到“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送,为什么呢?希望被送走的人能“留”下来。在“柳”上寄与古人的一种思想。我们将这些寄与思想的就叫做意象。以后随着同学们知识越来越丰富,你会知道很多的意象的。
师: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是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以此为支点,学习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课中美文我来赏,寄情画意解诗文。
师: 同学们自读诗歌,找找看,作者写出了哪些物象呢? 老师举一个例子:雨
生1:青草,池塘,青蛙,棋子,灯花,师:你觉得还应该有什么呢? 生2:我觉得还应该有一个“我”。
师:非常好!为这个同学鼓个掌。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你觉得诗歌通过这些物象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你从哪个物象或者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生1:我觉得诗人通过物象告诉我们江南梅雨季节的特生。表达的情感应该是失望、寂寞。从灯花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油灯点的很久了,所以才会有灯花的跌落。生2:我觉得想通过青蛙的叫声,写出雨夜的安静,也写出诗人的无聊。生3:我觉得通过青草、池塘、蛙声,写出诗人无所事事。
生4:我觉得作者通过热闹的蛙鸣等环境描写,想要衬托夜的寂静。……
师:我们一起了解了诗歌的含义。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预习时你们画的图画,在四个人一个小组,修订一下,使之更能很好的表现诗歌的内容。然后每个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分享。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简笔勾勒绘美图,诗中画仙脱颖出。看看那个同学能成为画仙?
生1:我画了一副棋盘,还有一个人。生2:我画了柳树在雨里摇曳,还有落花。生3:我画了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个人在下棋。
生4:我画的是荷塘,有很多的青蛙在叫,因为诗里有“青草池塘处处蛙” ……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几位同学说的,还有黑板上的画,评出心目中的画仙。生:某某同学
师:老师依然送给你一首诗歌,希望你喜欢。生:读“行韵有诗篇,放眼苍穹千万年。回眸一笑间”
师:同学们分享了的美图,老师为同学们的表现叫好。老师提出一个建议,同学们可以学一下国画,国画配古诗词,那才是绝配。
诗歌学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我们还需要:披文入境揣意境,笔端含情韵味生。就是品味诗歌的意境。
生:齐读:“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师:同学们,现在拿起你手中的笔,在便利贴上完成诗歌意境的描述。用优美的语言将诗歌内容描绘出来,描绘时应注意体会诗人 的心情,做到情景交融。
生1: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成了烟雨世界。青蛙成了耳朵的主角。夜深了,客人还没有来。实在无聊,敲着棋子打发时光,竟然震落了灯花。
生2:江南的雨,催熟了梅子。青草染绿,还有池塘和青蛙。与友约弈,约时已过半夜。独自一人,闲敲棋子。无聊至极。生3:梅子成熟了。斜风细雨柳如烟,传来阵阵蛙声。已过半夜,有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聊,敲着棋子,打发时间。
生4:在梅子成熟的季节,细雨蒙蒙。长满了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的蛙声。朋友还没有来,可能是因为下雨出行不便的原因吧。怎么打发无聊的时间呢?只能是敲着棋子。
……
师:同学们都抓住“闲”这个字了。它用动作描写,写出诗人无聊、落寞、惆怅的心情。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个探究题:苏轼的《承天寺夜游》里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秦观的《浣溪沙》里有“宝帘闲挂小银钩”,这两句话都有一个“闲”字。下去好好品味一下,看看“闲”的含义是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把你在便利贴上写的文字贴在你的画的留白处。课下交上来,我们将举办展览,分享学习成果。
师:同学们,相信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学们可以自由朗读诗歌,用你的声音传达出作者的心声。
生:自由朗读。齐背。
师:本节课我们以《约客》作为例子,学习了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进入第五个环节收获满满我来说,诗词学习方法多。
生1:诗歌可以用歌唱的方法。生2:还可以用图画法。
生3:我觉得还可以用文字描述法。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学习诗歌,不仅仅要能背诵,会默写。更应该在理解诗意、诗情的基础上,有自己对诗歌的赏析。今天我们实践了图画法,文字描述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好好应用,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会有所得的。
师:心无旁骛致情专,举一融通能反三。学习要有举一反三的本领,下面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课后美文我来赏,魂牵梦绕翰墨香。
师:发放教师推荐学生课后学习的诗歌内容。推荐:
1苏轼的《浣溪沙
斜风细雨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2.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4.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5.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出示要求:
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利用课堂教的方法,图文结合,赏析诗歌的意境。老师推荐五首诗歌。
2.可以借助于网络,亦可请教美术老师。3.举办古诗词赏析比赛,每个同学都要参加。
师:老师在课的最后送给同学们一是诗歌。这是老师给予你们殷切的希望,希望你们通过努力,实现凌云壮志。
生:齐读。
学海遨游勤做舟,经风历雨弄潮头。莫言十载寒窗苦,来日凌云壮志酬。下课。
《约客》教学反思 古诗文诵读,教师一般的教学方法停留在背诵、默写的范围。我觉得这样的学习,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单薄。中华优秀诗词浩如烟海,学生应该对诗词赏析有所涉猎才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词,要求“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在初中三年的时间里,教师帮助学生慢慢形成。我认为初中起始年级就应该在这些方面予以关注。
《约客》属于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文,本节课我主要是想以此为支点,教给学生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我认为,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过,诗词赏析不是一节课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的。
本节课的亮点是:
1.通过图画法让学生在遵从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笔来勾勒诗词的意境。这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学生要把它画出来,肯定会仔细研究诗歌的内容。学生参与度极高,几乎都能用笔勾勒自己心目中的诗歌内容,化无形于有形。虽然他们的画笔还显稚嫩,这没有关系。只要他们喜欢就行。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画得更好。以后还会与美术老师沟通,教给学生中国画的画法,有理由相信,中国画和古诗词,一定是最好的搭配。
2.文字描述法,学生能够从自己学的诗词内容出发,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我认为孩子们各有特色,甚至有的孩子利用古诗词来解读诗词,真的很好。
3.我对一些孩子的评价,也是用古诗词进行的。孩子们对这样的评价方式非常的喜欢。孩子们很是崇拜我。亲其师才可以信其道。课余,还有一些孩子问我索要诗词。课堂的预设性诗词发给孩子。至于他们需要,依然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孩子的愿望。
4.古诗词素养需要“熏”。即使现在孩子不懂得古诗词如何押韵,如何平仄?那有什么关系。教师只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熏陶,相信有很多的孩子会喜欢上古诗词,能做好前文明的继承;还有个别的孩子会通过学习会作诗填词,那就是传承了。多好!
不足之处: 40分钟的课堂时间还是显得有些不够,第六个环节没有很好的展开。希望有一种课堂,称之为长短课堂,如果适用于现在的教学,那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第五篇:诗歌诵读
小学毕业诗歌朗诵稿
燕子展翅,雄鹰翱翔,那是鸟儿对蓝天的向往;小溪潺潺,波浪滚滚,那是河流对海洋的歌唱; 稻谷飘香,硕果累累,那是大地对万物的畅想;春华秋实,桃李芬芳,那是母校对我们的希望!
老师啊,母校我们就要离开您收起往日的嬉戏我们静静地
走过校园每一个角落走过我们生活了六年的地方
你看,那阳光明媚的教室多少次聆听我们,书声朗朗
你看,那沉默无语的黑板多少次书写我们,知识秘方
你看,那宽阔平坦的操场多少次留下我们,笑声飘荡
你看,那清脆悦耳的铃声多少次提醒我们,珍惜时光
母校啊当我再一次走进您多少岁月一一在我们心中流淌
忘不了,困惑时,老师那一句句谆谆教诲忘不了,摔倒时,同学那一双双援助之手 忘不了,失败时,老师那一个个鼓励目光忘不了,成功时,同学那一阵阵热烈鼓掌 母校啊让我怎样感谢您
老师,我们就要毕业了六年啦,六年的岁月在我们心头匆匆掠过 我们清楚地记得您忙忙碌碌的身影老师,我们一起去打球吧
老师,我的飞机模型做好啦老师,我的作文又发表啦
老师,合唱比赛我们得了第一名还记得运动场上您焦急的目光吗?
那是我们奋勇争先的动力啊看到比赛胜利了,您和我们一起欢呼雀跃那一刻,我分明看到您眼中激动的泪花
怎能忘,进步时,您为我们颁发奖品怎能忘,生病时,您对我们嘘寒问暖
怎能忘,犯错时,您一句句细心叮咛无论何时,有您就有了我们的欢笑
看着我们一天天懂事了您的脸上绽放出最欣慰的笑容
您的心啊,时刻都在为我们跳动老师啊,六年一班的每一个孩子该怎样感谢您
为什么再多的回忆也道不尽我们彼此的依恋
为什么再多的祝福也说不尽我们对母校的眷恋
为什么再诚挚的语言也诉不尽我们深深的思念
挽不住的都是最亮丽的风景,急切溜走的,都是最美妙的时光
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刚刚开始似乎就在昨天可转眼我们就要互说再见
再见了,母校是您给了我花样的年华
再见了,老师是您给了我生命的滋养
再见了,妈妈是您给了我慈爱与阳光
让我们向您—— 致以最崇高的少先队队礼!(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