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复习提纲5篇

时间:2019-05-13 13:3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复习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复习提纲》。

第一篇: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复习提纲

一、现代文阅读

1、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对比。

4、修辞手法的作用: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⑦、夸张:突出、强调;

A、现代诗

1、诗歌的特点:抒情性、概括性、形象性、音乐性。

2、按表达方式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3、按体裁分为:旧体诗、新诗。

4、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5、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相关课文篇目]七下《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纸船》泰戈尔 八下《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长城谣》席慕蓉《一片槐树叶》《致空气》《樵夫,别砍那棵树》 九下《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沁园春·雪》毛泽东《再别康桥》徐志摩《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一条未走的路》 B、小说

1、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情节、环境。

2、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

3、描写人物的角度:正面、侧面。

4、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自然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7、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提示文章主题。

8、根据篇幅的长短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9、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③、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相关课文篇目]七上《空城计》罗贯中《美猴王》吴承恩《心声》《勇气》

八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范进中举》吴敬梓《选举**》《山米与白鹤》 九上《孔乙已》鲁迅《一厘米》毕淑敏《差半车麦秸》姚雪垠《清兵卫与葫芦》 九下《故乡》鲁迅《小男孩》《百合花》《奥伊达的理想》

C、散文

1、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相关课文篇目]八下(记叙性散文)《背影》朱自清《永久的悔》季羡林《铁骑兵》杨朔《苏珊·安东尼》 九上(抒情性散文)《白杨礼赞》茅盾《囚绿记》陆蠡《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草莓》 九下(议论性散文)《家》《石缝间的生命》《废墟的召唤》《更浩瀚的海洋》纪伯伦

D、戏剧(剧本)

1、分类:①、按表现形式: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②、按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③、按题材反映的时代: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④、按篇幅规模:多幕剧、独幕剧。

[课文]八下《日出》曹禺《钦差大臣》果戈理《放下你的鞭子》九上《茶馆》老舍《陈毅市长》沙叶新《开国大典》

E、记叙文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5、记叙文段意的归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相关课文]七上(写人的记叙文)《回忆我的母亲》《小巷深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两弹”元勋邓稼先》 七上(叙事性记叙文)《忆读书》冰心《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山中避雨》丰子恺《风筝》鲁迅 七上(状物类记叙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石榴》郭沫若《海燕》郑振铎《白鹅》丰子恺《鹤群》

F、说明文

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

3、文章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4、说明文段意的归纳: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5、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①“XX”词好在哪里?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②“XX”词能不能删掉?不能,删掉“X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用了“XX”词不达意,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七下(事物性说明文)《苏州园林》叶圣陶《桥梁远景图》茅以升《洲际导弹自述》《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八上(事理性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九上《笑》高士其《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善待家园》《龙永图趣说WTO》 G、议论文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议论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5、驳论的种类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6、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运用了XX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信服。

[相关课文篇目]八上(立论文)《纪念白求恩》毛泽东《谈语言》王力《最苦与最乐》梁启超《懒惰的智慧》 九上(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吴汉何尝杀妻》邓拓《大小猫洞》《世上没有傻问题》

H、写景文

1、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2、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及近(由近及远)。

[相关课文篇目]七上《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竹林深处人家。《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八上(游记)《巴东三峡》《周庄水韵》《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走进纽约》

I、纪实性作品

[相关课文篇目]七下(传记)《鲁迅自传》鲁迅《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第一千个球》《少年爱因斯坦》 八上(新闻)《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别了“不列颠尼亚”》《生命之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八下《南京大屠杀》《寻找时传祥》《阿炳在1950》《滑铁卢之战》

J、童话

[相关课文]七上《犟龟》《小溪流的歌》 七下《骆驼寻宝记》《地毯下的尘土》《巨人和孩子》《蟋蟀在时报广场》

K、其它

[相关课文篇目](科幻作品)七上《基因畅想》《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演讲词)八下《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我有一个梦想》丁·路德金《你是你的船长》(书信)九上《致蒋经国先生信》《给儿子的一封信》《给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给巴特勒的信》雨果

(序跋)九下《<家>的序和跋》巴金《读<堂吉诃德>》海涅《永远新生》《科学与艺术》

第二篇: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复习提纲

一、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储备]

1、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对比。

4、修辞手法的作用: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⑦、夸张:突出、强调; A、现代诗 [知识点储备]

1、诗歌的特点:抒情性、概括性、形象性、音乐性。

2、按表达方式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3、按体裁分为:旧体诗、新诗。

4、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5、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下

《我爱这土地》艾青 《乡愁》余光中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纸船》泰戈尔 八下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长城谣》席慕蓉 《一片槐树叶》 《致空气》

《樵夫,别砍那棵树》 九下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沁园春·雪》毛泽东 《再别康桥》徐志摩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一条未走的路》

B、小说 [知识点储备]

1、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情节、环境。

2、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

3、描写人物的角度:正面、侧面。

4、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自然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7、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提示文章主题。

8、根据篇幅的长短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9、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③、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上

《空城计》罗贯中 《美猴王》吴承恩 《心声》 《勇气》 八上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范进中举》吴敬梓 《选举**》 《山米与白鹤》 九上

《孔乙已》鲁迅 《一厘米》毕淑敏 《差半车麦秸》姚雪垠 《清兵卫与葫芦》 九下

《故乡》鲁迅 《小男孩》 《百合花》

《奥伊达的理想》

C、散文 [知识点储备]

1、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相关课文篇目]

八下(记叙性散文)《背影》朱自清 《永久的悔》季羡林 《铁骑兵》杨朔 《苏珊·安东尼》 九上(抒情性散文)《白杨礼赞》茅盾 《囚绿记》陆蠡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草莓》

九下(议论性散文)《家》

《石缝间的生命》 《废墟的召唤》

《更浩瀚的海洋》纪伯伦

D、戏剧(剧本)[知识点储备]

1、分类:

①、按表现形式: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②、按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

③、按题材反映的时代: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④、按篇幅规模:多幕剧、独幕剧。[相关课文篇目] 八下

《日出》曹禺

《钦差大臣》果戈理 《放下你的鞭子》 九上

《茶馆》老舍

《陈毅市长》沙叶新 《开国大典》

E、记叙文 [知识点储备]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5、记叙文段意的归纳: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上(写人的记叙文)《回忆我的母亲》 《小巷深处》

《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七上(叙事性记叙文)《忆读书》冰心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山中避雨》丰子恺 《风筝》鲁迅

七上(状物类记叙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石榴》郭沫若 《海燕》郑振铎 《白鹅》丰子恺 《鹤群》

F、说明文 [知识点储备]

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

3、文章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4、说明文段意的归纳: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5、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①“XX”词好在哪里?

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②、“XX”词能不能删掉?

不能,删掉“X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用了“XX”词不达意,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下(事物性说明文)《苏州园林》叶圣陶 《桥梁远景图》茅以升 《洲际导弹自述》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八上(事理性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九上 《笑》高士其

《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善待家园》 《龙永图趣说WTO》

G、议论文 [知识点储备]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议论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5、驳论的种类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6、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

运用了XX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信服。

[相关课文篇目] 八上(立论文)《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谈语言》王力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懒惰的智慧》 九上(驳论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吴汉何尝杀妻》邓拓 《大小猫洞》 《世上没有傻问题》

H、写景文 [知识点储备]

1、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2、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及近(由近及远)。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上 《春》朱自清 《济南的冬天》老舍 《竹林深处人家。《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八上(游记)《巴东三峡》 《周庄水韵》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走进纽约》 I、纪实性作品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下(传记)《鲁迅自传》鲁迅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 《第一千个球》 《少年爱因斯坦》 八上(新闻)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别了“不列颠尼亚”》 《生命之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八下

《南京大屠杀》 《寻找时传祥》 《阿炳在1950》 《滑铁卢之战》

J、童话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上 《犟龟》 《小溪流的歌》 七下

《骆驼寻宝记》 《地毯下的尘土》 《巨人和孩子》 《蟋蟀在时报广场》

K、其它 [相关课文篇目](科幻作品)七上 《基因畅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演讲词)八下 《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我有一个梦想》丁·路德金 《你是你的船长》

(书信)九上 《致蒋经国先生信》 《给儿子的一封信》 《给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 《给巴特勒的信》雨果(序跋)九下 《<家>的序和跋》巴金 《读<堂吉诃德>》海涅 《永远新生》 《科学与艺术》

第三篇: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分体裁复习提纲[范文模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分体裁复习提纲

我们可以将现代文阅读考察要求概括为:文章思路结构分析、内容主旨理解、词句揣摩分析(语言品味)和表达看法、探究思考这几个方面。课标的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适用于各类文体阅读。中考主要从三类文体来把握:记叙性文体(包括小说和叙述性、抒情性散文),主要考点是记叙要素、顺序和线索、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等,如果是小说自然要从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要素入手;科技作品(说明文)主要考查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顺序和说明语言等;议论文主要考查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和议论文语言。

其它文体:诗歌(古体诗、近体诗)、戏剧、报告文学、传记文学、书信、神话、寓言。

一、记叙性文体 [知识点储备]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5、记叙文段意的归纳: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对比、顶针、互文、呼告。

4、修辞手法的作用: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⑦、夸张:突出、强调; A、现代诗 知识储备

1、诗歌的语言特点:凝练。所谓凝练,就是用精练而优美的语言,表现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感情。

2、诗歌的押韵,韵脚:诗句的末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就为押韵;句末押韵的字就称为韵脚。

3、词是古代韵文的一种形式,每一种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调子,可以唱;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而又叫长短句。词有上下阕之分。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上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6、《理想》(流水河)

14、*《秋天》(何其芳)

16、《化石吟》(张锋)

24、*诗两首

27、郭沫若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纸船》(冰心)

《天上的街市》《静夜》

七下

4、诗两首

6、*黄河颂(光未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八下

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 九上

2、《雨说》(郑愁予)

3、《星星变奏曲》(江河)

4、外国诗两首

《 蛔蛔与蛐蛐》《夜》(叶赛宁)九下

1、诗两首

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4、外国诗两首

祖国(莱蒙托夫)黑人谈河流(休斯)[考点提炼]

1、诗歌的特点:抒情性、概括性、形象性、音乐性。

2、按表达方式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3、按体裁分为:旧体诗、新诗。

4、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5、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B、小说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下

7、最后一课(都德)

16、《社戏》(小说)八上

2、《芦花荡》(小说)

3、《蜡烛》(小说)

8、《台阶》(小说)八下

15、《喂,出来》(科幻小说)九上

9、《故乡》

10、《孤独之旅》

11、《我的叔叔于勒》

12、《心声》

17、《智取生辰纲》

18、《杨修之死》

19、《范进中举》 20、《香菱学诗》 九下

5、《孔乙己》(短篇)

6、《蒲柳人家》(长篇节选)

7、《变色龙》(短篇)

8、《热爱生命》(长篇节选)[知识点储备]

1、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情节、环境。

2、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

3、描写人物的角度:正面、侧面。

4、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自然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7、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提示文章主题。

8、根据篇幅的长短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9、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③、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C、散文

知识储备

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记人,叙事,也可以写景,状物。散文中无论 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所记叙或描写的人,事,景,物为依托。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的记叙,描写的深化。散文中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几种表达方式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上

4、《紫藤罗瀑布》(抒情散文)

11、《春》(写景散文)

12、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

13、《夏感》(写景散文)

21、《风筝》(记叙文)

22、《羚羊木雕》(记叙文)

23、《散步》(记叙性散文)七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性散文)

2、《爸爸的花儿落了》(回忆性散文)

9、《土地的誓言》(抒情性散文)

11、《邓稼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4、《福楼拜的星期天》

17、《安塞腰鼓》(抒情散文)

18、《竹影》(艺术散文)

19、《观舞记》(艺术散文)

21、《伟大的悲剧》(记叙文)

22、《在沙漠中心》(记叙文)

23、《登上地球之颠》(记叙文)

26、《猫》(记叙文)

27、《羚羊飞渡》(记叙文)八上

6、《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性散文)

7、《背影》朱自清

9、《老王》(记叙性散文)

10、《信客》(记叙性散文)八下(记叙性散文)

1、《藤野先生》(记叙性散文)

2、《我的母亲》(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3、《我的第一本书》(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6、《雪》(抒情性散文)

7、《雷电颂》(散文诗)

8、《短文两篇》(散文诗)

9、《海燕》(散文诗)

10、《组歌》(散文诗)

16、《云南的歌会》(记叙性散文)

17、《端午的鸭蛋》(记叙性散文)

18、《吆喝》(记叙性散文)

19、《春酒》(记叙性散文)九上(抒情性散文)九下(议论性散文)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议论性散文)

9、《谈生命》(议论性散文)

10、《那树》 考点提炼

1、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2、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及近(由近及远)。D、戏剧(剧本)[知识点储备]

戏剧是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

供演出用的剧本,即戏剧作品。主要特点: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矛盾冲突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多的场次中反映出来;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行动化,口语化。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由于演出的需要,剧本里有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叫做“舞台说明”又称“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舞台说明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

1、分类:

①、按表现形式: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②、按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

③、按题材反映的时代: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④、按篇幅规模:多幕剧、独幕剧。[相关课文篇目] 八下

《雷电颂》郭沫若 九下

13、《威尼斯商人》(话剧)

14、《变脸》(戏曲)

15、《枣儿》(话剧)

16、《音乐之声》(电影剧本)E、童话、神话、寓言 [知识点储备]

童话 寓言 民间故事 神话知识要点

(1)童话 寓言都通过丰富的想象,采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塑造种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反映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两者不同点是童话更富于幻想,故事大都神奇曲折,语言生动浅显,富有儿童情趣。寓言则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短的故事里面,语言简朴明快,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一般都含有讽刺或劝戒的教育意义。

(2)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民间故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3)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七上

26、《皇帝的新衣》(童话)

28、《女娲造人》(神话故事)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童话)30、《寓言四则》 七下

3、《丑小鸭》(童话)F、传记

[知识点储备]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七上

9、《我的信念》(自传文)八下

4、《列夫·托尔斯泰》(人物传记)G、演讲稿、书信、新闻 知识储备

新闻通讯的知识要点

(1)新闻和通信都是报道最近发生的新鲜而重要的信息,要求真实,及时。不同点:新闻比较简短,通信比较详尽。新闻以记叙为主,让事实本身说话,一般不作描写,议论,抒情等。通信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往往综和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新闻的语言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信则要求具体生动,它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对人,事作多方面的或全过程的具体报道。

(2)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标题通常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是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体则是介绍有关情况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3)新闻一般应交代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符号记叙文的六要素)

(4)新闻的标题有时不只一个,有正题(展示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引题(交代情况,烘托气氛);副题(对正题作补充说明)

书信有关知识要点

(1)日常书信一般有六个部分:称谓,问候,正文,祝颂,具名,日期。

(2)称谓应顶格写,单独一行,后面加上冒号。问候语是礼貌用语,应在称谓的下一行,空两格。

(3)祝颂语分两截,前一截连接正文,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一截必须另起一行,顶格写,以示尊重。

(4)具名的位置,应在祝颂语后一截的下一行接近末尾的地方。日期在具名的下一行靠右一点。日期最好写全,即年、月、日。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 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七下

24、《真正的英雄》(讲演稿)八上

1、《新闻二则》(新闻)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罢特勒上尉的信》(书信)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梳理了多少考点。汇总一下。

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 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

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

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类型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考点之三:表现手法[类型]: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考点之

四、含义作用题型[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类型2]、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对策: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词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类型4]、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类型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考点之

五、结构层次给文段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层意或段意

对策:

1、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2、概括层意的方法(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考点之

六、内容及中心的概括[考查1]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 对策:了解内容概括方法:①文章标题法;②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③一线串珠法④六要素法[考查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 对策: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考查3] 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 对策:

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考点之

七、语言赏析[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考点之八。知识拓展题[类型1]、人物事件拓展。如:本人主人公是一个爱国将领,你还能举出哪些? 对策:弄清人物身份、性格,或把握事件的性质,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寻找合适答案。类型2]、仿照文中某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对策:

1、分析文段中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及感情色彩;

2、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进行仿写,力求形神兼备。

①修辞类:比喻,拟人

②表现手法类:欲扬先抑,象征,想象,联想,借物抒情 09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八大考点及答题对策 F、说明文 [知识点储备]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上

17、《看云识天气》(说明文)(自然现象)

18、《绿色蝈蝈》(说明文)(动物)七下(事物性说明文)

29、《马》(说明文)八上(事理性说明文)

11、《中国石拱桥》

12、《桥之美》

13、《苏州园林》

14、《故宫博物院》

15、《说“屏”》

16、《大自然的语言》

17、《奇妙的克隆》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9、《生物入侵者》 20、《你一定会听见》 八下

11、《敬畏自然》(事理说明文)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事物说明文)

13、《旅鼠之谜》(事物说明文)

14、《大雁归来》(事物说明文)九上 考点提炼

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

3、文章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4、说明文段意的归纳: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5、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①“XX”词好在哪里?

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②、“XX”词能不能删掉?

不能,删掉“X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用了“XX”词不达意,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③ 说明方法:打比方;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09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考点总结

考点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类型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

三、说明方法

类型

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极其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

四、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考点

五、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

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

5、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之

六、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

七、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考点

八、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

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类型

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考点九 中心句

类型

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类型

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考点

十、拓展题型

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说明文阅读题的答题方法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

(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

(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

(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

(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

(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来源: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来源: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G、议论文 知识储备

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事说明道理。而从“事”到议。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

[相关课文篇目] 九上(驳论文)

5、《敬业和乐业》(演讲议论文)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演讲议论文)

7、《傅雷家书两则》(书信体议论文)

8、《致女儿的信》(书信体议论文)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15、《短文两篇》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杂文)考点提炼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议论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5、驳论的种类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6、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

运用了XX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信服。

第四篇:课文复习提纲

课文复习提纲

1、《文言文两则》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后第3题: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后第2题:“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桃花心木》

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课后第2题:

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给树浇水,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6、《北京的春节》

本人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答: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课后第3题: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更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12、《为人民服务》

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

课后第3题: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课后第3题:

①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②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

15、《凡卡》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这篇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写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而成的。在表达式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的在法国科学院做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课题中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更是她所体现的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

课后第2题:

①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答:“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②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答: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后第2题:答: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紫罗兰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补充事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上山手被草叶割伤,发明了锯。

课后第3题:

①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答:“?”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答:“见微知著”的意思是: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这句话重申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与开头互相照应。

十、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第三单元 囚歌(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第四单元

1、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2、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3、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4、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5、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6、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7、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8、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第五单元

百炼成钢发愤图强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革故鼎新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触类旁通精益求精古为今用

十一、要求背诵默写的重点课文

第1课《文言文两则》。第2课《匆匆》。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4首古诗词:

《元日》王安石【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曹植【三国.魏】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王维【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于谦【明】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郑燮【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苏轼【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墨梅》王冕【元】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浪淘沙》刘禹锡【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五篇:第十册课文复习提纲(本站推荐)

第十册课文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草原》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D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三首诗歌的异同

《牧童》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全诗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全诗意思:一叶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内有人操着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A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B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7《祖父的园子》

A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B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A作者:俄国 费奥多罗夫

B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C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D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儿童诗两首》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三单元

10《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A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B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C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13《打电话》

A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A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B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C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起侵略者。E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15《金色的鱼钩》

A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C“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桥》: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A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B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17《梦想的力量》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 “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A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B司马迁,汉代;《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中心思想: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D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F《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其中有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9《草船借箭》

A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作者:罗贯中。B中心思想: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赞扬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C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生性多疑

D《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记” 20《景阳冈》

A《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作者:施耐庵

B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倔强、机敏的英雄性格。

C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E《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个性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21《猴王出世》

A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作者吴承恩 B中心思想: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第六单元

A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

1、古代,驿差长途跋涉。

2、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3、现代,电报、电话。

4、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

B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人传信、漂流瓶等。

C调查研究问题:

1、确定研究的问题。

2、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

3、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

4、形成自己的观点。5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信息获取的途径: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观看影视节目、收听广播„„

研究报告的写法:

1、问题的提出

2、调查方法

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4、结论

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

A《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本文主要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有智谋、富有心计,胖墩儿忠厚老实的个性特点。【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B《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极其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

C《“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清代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本文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23《刷子李》

A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B刷子李:技艺高超

C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写出了师傅的超凡技艺和他的艺高胆大、自信、豪气千丈。D文章最后一句话意思有:

1、“刷子李”确实有绝活,这一绝活,要不是亲眼看见,怎么也不敢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

2、“刷子李”的绝活是他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

3、“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让他感触很深,获益颇多。24《金钱的魔力》

节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本文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文中人物:托德),也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

第八单元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A作者季羡林,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中“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的?

答: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又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尚的、无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

26、《威尼斯的小艇》

介绍了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和小艇的重要作用。本文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要求背诵默写的重点课文段落

第1课《草原》第1、2自然段。第3课《白杨》第12、13自然段。第5课《古诗词三首》。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选段。第10课《杨氏之子》全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选段。

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段。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4-6段。全部的日积月累。

下载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复习提纲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复习提纲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 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沪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S版)

    (沪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S版) 初中(1997年2月第三版) 七年级第一学期 阅读* 第一单元 一 石壕吏杜 甫 二 卖炭翁白居易 [扩展阅读] 读读想想 老马 一句话读读背背 赤日炎炎似火......

    初中语文课文导语精选

    《贝壳》 宇宙万物,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有机展开联想,都可以悟出许多深刻的道理。不要说参天的白杨,挺拔的松树,就是一个小小的蜜蜂,春蚕,蚂蚁,火柴,蜡烛,都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

    初中语文面试课文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

    初中语文课文目录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目录 第一单元 1、短文两篇 散步(莫怀戚)金黄的大斗笠(高风) 2、背影(朱自清) 3、*我儿子一家(舒婷) 4、*金盒子( 琦君) 5、*羚羊木雕(张之路) 第二单元 6、从百草......

    初中语文课文作者整理

    初三总复习语文复习讲义 一、《在山的那一边》作者:王家新。出版诗集:《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二、《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美国]莫顿•亨特。 三、《生命 生命》作者:杏......

    初中语文课文目录

    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短文两篇 蝉(小思) 贝壳(席慕蓉)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初中语文课本目录(人教)五篇

    1、这不是一颗流星王周生 2、羚羊木雕张之路 3、背影朱自清 4、短文两篇 散步莫怀成 金黄的大斗笠高风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子鲁迅 6、最后一课都德 7、为中华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