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3:3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第一篇: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紫金电大汉语言文学00级

肖信红

表达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抒发渴望个性解放的激越情绪,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最高度的统一。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四方面:

一、他的浪漫主义诗篇,有着一股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一种强烈的反抗压迫、批判现实的叛逆精神。

人说李白是“诗仙”,他也自号“谪仙人”。但是李白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神仙,而是一个十分关怀现实,关心祖国前途、民族存亡、人民疾苦的诗人。他似乎什么都很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锋,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南造酒楼”。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

当然,这种主观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诗句和诗篇,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促连、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作 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又如《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其他如《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又用山峰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大家都很熟悉,但这首诗的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恨难栽。”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的惊人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懂得阵亡士卒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开惊人的想象。特别是他那些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山水诗,尤其是使李白获得巨大声誉的《蜀道难》:

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沿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紫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见馋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首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加旋的往复的基调。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的基调。正因为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里更得了最分的表现。殷蟠《河岳英灵集》说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还,鲜有此体”。正反映了同时代人对这首诗的惊奇赞叹。就在蜀道畅通的今天,它仍然是极有历史价值的不朽杰作。他的《望庐山瀑布》二首、《庐山谣》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后一诗中写他在庐山顶

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白居易《登香炉峰顶》诗:“江水细细如绳,湓城小于掌。”完全出于写实。把两诗互相比较,艺术价值的高下,不言而自明。

三、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 我们前面引用过的《梦游天姥吟》等篇,已经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名作《将进酒》也是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在诗里,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象他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黄河一样奔腾跳动的感情是这样变化莫测,他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他的《梁园吟》也有这种类似的情况,诗的前段尽情地描绘痛饮狂欢,甚至沉吟流泪地感慨功名富贵的无常,但是临到结尾,他突然又说:“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诗人的感情在转瞬之间竟判若两人。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诗史上只有极少数的诗人达到这个水平。从这种跳脱的特点继续发展,于是他在有些诗篇里就同时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方法。有的诗既写实,又想象夸张,象《北风行》、《关山月》;有时竟把抒写理想愿望和描写苦难的现实结合在一篇诗里,如《古风》

四、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体现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的如实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窨,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逻辑关系的意象,运用独特的匠心,构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的感情。《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诗都是这样。《宣州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云者昨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短短的十二句诗,感情几次跳跃,若断若续而以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地抒写了胸中的忧愤。《古风》 追求和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我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比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兮生烟。列缺霹雳,邱恋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昭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魂动,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时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宝年初年,唐玄宗日夜沉醉于“吴歌楚舞”之 中,把“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新起的豪族地主代表林林甫,口蜜腹剑,采取种种阴险手段垄断了政权。这首诗便是李白被豪门权贵排挤出京以后写的。

这是一首假托梦中游历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歌。一开头,作者就以四万八千丈的丘台也要向天姥倾倒的拟人手法,展出了天姥山的崇高境界。接着以活泼的笔调叙述了他一夜飞渡镜湖,梦游天姥山的情景。可是正当他步步登上青云梯,看到海上日出、天际鸡鸣、路转花迷、心花怒放之际,却笔锋一转,出现了熊咆龙吟,雷电交作,岩峦崩摧的恐怖境界。这不仅表现他个人政治道路的所碰到的挫折,也暗示唐王朝在极盛后可能出现的危机。至于李白描写在天门訇然打开之后突然出现的浩荡天空,在日月照耀之下放射出金银光彩的楼台亭阁,披着彩虹的衣服,凤凰拉车,老虎奏乐的神仙世界,正李白朝思暮想的没有权贵,没有任何束缚的理想境界。但黑暗的政治现实使他热烈追求的理想境界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他的“谋帝王之术”的政治抱负也成了泡影。在诗的结尾,李白以满腔的愤恨和苦闷喊出了“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这是一个旗帜鲜明的表态,表明他进下步看清了当朝权贵的丑恶面目,不向腐朽势力低头的可贵精神。

在他被排挤出长安的时候,心里极度愤满,写出《行路难》三首,集中表现了他的追求的幻灭。“欲渡黄河冰冻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现实总是和自己的理想作对,诗我悲愤地慨叹“行路难!行路难”但是他仍未失去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坚信会有实现理想的一天,在著名的《将进酒》中,他庄严地宣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他高度的自信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李白在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贵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他受屈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发扬了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象熔铸神话传说,大胆地幻想夸张,重视民歌遗产等方面,他都和屈原完全一致。就具体作品来说,如《远别离》、《梁甫吟》、《梦游天姥吟》乃至《蜀道难》都在精神面貌以及题材、构思、句法上和屈原作品有接近的地方。他对汉魏六朝文人的作品也很认真学习。段成式《酉阳杂俎》说:“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这个传说想必有一定根据。他称赞建安诗歌,称赞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的话,屡有所见。他仿效。化用这些诗人的诗篇和诗句的例子,更不胜枚举。杜甫赠他的诗,也指出他的作品有近似鲍照、庚信、阴铿的地方。没有对遗产的认真学习,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歌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由于他继往开来的作用,使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第二篇:论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论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陇东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8061412 丑军刚

摘 要:李白诗歌是波澜壮阔的盛唐诗潮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他的诗,“豪放飘逸”,诗人正是凭借这种“骏发豪放”的气势,才最充分地、最集中的体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其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鲜明强烈的个性色彩,汇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格外富有朝气的歌唱。而当时的盛唐文化氛围、社会习尚以及诗人自身鲜明的个性等因素,正式形成其诗歌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李白诗歌;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的诗歌可谓“豪”矣,宋代人苏辙曾经说过,“李白诗歌类其为人,骏发豪放”;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也说:“太白天才豪逸”;而《旧唐书·杜甫传》则说李白“词气豪迈而风调情深”;其他诸如此类说法如李白“才高气逸而调雄”等则有很多。李白自己在《赠韦秘书子春》中也表白说:“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李白的诗歌正是凭借这种“骏发豪放”的气势,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给人一种深广蓬勃的崇高美感。

一、李白对英雄主义的礼赞

诗人李白,生活在唐代社会的鼎盛时期,受传统思想意识熏陶、生活环境的风气影响、时代精神的激励,与历史上大多数文人一样,毕生所求的并不是当一个诗人,而是做一位政治家。他自诩“怀经济之才”,早年就立下“愿为辅弼”“济天下”“安社稷”,而后“功成身退”的人生大志。

其《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云:“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浮四海,横八荒„„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赠韦秘书子春》亦云:“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李白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代的管仲、晏婴一样,成为国家的重臣,辅佐君王,治理天下,“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功成名就之后,像范蠡、张良那样“浮五湖,戏沧洲”。其人生理想定位是“为辅弼”、“济天下”、“功成身退”。“功成”是“身退”的前提条件;“身退”是“功成”的最终的目的。“居卿相”、“佐明主”、“安社稷”、“济天下”是他“功成”的标准,“功成”如不存在,“身退”“浮五湖,戏沧洲”就失去价值意义。

即使在遭谗毁、贬谪时,他也怀着“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的政治理想,而不是避

世隐居。对这种理想他是如此的执著, 不断地形诸歌咏,甚至在多次经历人生甘苦之后,作名篇《行路难》时,结句仍云“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惟其如此,李白用他的生花妙笔,用充满时代理想的歌唱,写下了大量的歌颂古代义士英雄名臣的诗篇,同时也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一)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他强烈的任侠作风的表现

李白少年生长于蜀地,但蜀地情况特殊,尚侠之风未息。李白也受其影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十五好剑术, 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 历抵卿相。”李白生平浪迹天下,慷慨自负,不拘常调,这与他的任侠作风是分不开的。“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李公新墓碑》)”他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这就养成了他崇尚英雄的性格。反映在诗歌中,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汲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射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

1.李白在诗歌中歌颂了为人排难解忧、功成不受赏的古代英雄的高尚情操。如他的诗作《古风》其十中写道:“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策士。诗人一开始就引用《史记》中的话。“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歌辞·少年行》其一中云:“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声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李白的《少年行》刻画的是一个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敲打着乐器喝着酒,背着宝剑唱着歌,经过旧时燕国的土地时,结识了那里的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燕国在现在的河北一带,自古就有“燕赵多慷慨之士”的说法,那里民风豪放,正是李白所向往的生活。李白经过燕国的土地时,回想起了战国时代的荆轲,想起了荆轲为着一种大节大义,不计较鲁句践的争博之欺,却与高渐离击筑和歌于大街之上,旁若无人,而受托于燕国太子丹,悲歌易水,从容西去刺杀秦王,最后血染秦庭则传为千古壮举。诗人李白回忆起荆柯刺秦的历史故事,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一种急之难,重节重义的英雄精神,和“人生贵相知, 何必金与钱”的知己之情。

3.李白在诗歌中赞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李白在《行路难》其二中云:“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李白在诗歌中深情地歌唱了当时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君臣关系的追求。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槐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于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昭王所用,燕昭王对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当邹衍到燕国时,昭王“拥彗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尘土飞扬,便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臣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回归现实,这时的唐玄宗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这使诗人心中大失所望。“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一句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流露出他在困顿中仍然希望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像燕昭王和乐毅邹衍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

李白对英雄的歌颂,既是盛唐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诗人傲气、豪气的外化。而这种豪气又与游侠的关系较深,可以说任侠作风对李白的影响非常深刻,体现在诗作上,就是崇敬英雄、歌颂名臣贤相等,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时的名臣贤相一样建功立业。

(二)李白对英雄的礼赞是他自身济世经国、建功立业伟大思想的折射

李白一生理想远大,抱负高远,“济苍生”,“安社稷”是他生平最大的愿望,因此,大量的歌颂古代英雄名臣的诗篇出现在他的笔下。他对诸葛亮君臣如鱼得水,无比羡慕,并表示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他深情地吟咏张良、谢安,他一方面又说:“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1.李白在诗歌中借对古代英雄的热情歌颂,表达自己的爱国热忱及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如他的《梁甫吟》说道:“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风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这里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人物。一个说的是西周吕望,长期埋没于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才得遇周文王,遂展平生之志;另一个是说秦末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很平常的儒生,很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着雄辩使刘邦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正如萧士赟所云:“‘君不见’段„„谓太公之老,食其之狂,当时视为寻常落魄之人犹遇合如此,则为士者终有遇合之时也。”诗人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坚信总有一天,自己会际会风云,建功立业。

他的另一名篇《独漉篇》则云:“„„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搏九天。”

沈德潜评笺曰“‘雄剑挂壁’以下,言豪士为国雪耻,当立大功以成名,犹鹰之不顾凡鸟,而击九天之鹏也。”别看李白只是一介文士,却从来就以豪侠壮夫自许。“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便是诗人之素志。这“龙泉雄剑”此刻就挂在壁间。它正与古帝颛顼的“曳影之剑”一样,当“四方有兵”之际,便震响“龙虎之吟”,意欲腾空飞击。令人伤怀的是,它却至今未有一吐巨芒、断其犀、象之试。这雄剑的命运,不正是诗人报国无门的写照吗?国之壮士,岂忍看着它空鸣壁间、“绣涩苔生”?一股怫郁之气在诗人胸中盘旋,终于在笔下化为雄剑突发的啸吟:“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笔带愤色,却又格调雄迈,显示的正是李白悲慨豪放的本色。此诗未解,就于宝剑的啸吟声中突然翻出了“神鹰”击空的雄奇虚境。从高高的云天之上,传来了多么自豪的巨音:“为君一击,鹏搏九天”!这是决心为国雪耻的诗人在天之东南所发出的、挟带着无限自信和豪情的啸声!这啸声应和着挂壁雄剑的“龙吟”之音,响彻了南中国。它预告着诗人漂泊生涯的终止——他将以“鹏搏九天”之志,慨然从军,投入平治“独漉”、驱除叛军的时代风云。

2.李白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化的非常时期,在历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

且与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不可分。如“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贤相管仲、三国时足智多谋、辅佐刘备三分天下的诸葛亮;“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楚汉相争中的张良、韩信两个人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且两个人是楚汉战争中的决定因素;“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东晋时期的名臣谢安;“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西汉大侠剧孟等,都在诗人笔下出现。又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作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左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 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英雄气慨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

3.李白在诗歌中不仅描绘了往古侠肝义胆、功业显赫的英雄,对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或相互交往的英雄豪杰也予以热情礼赞。如他在诗《赠郭将军》中云:“将军少年出威武, 入掌银台护紫微。平明拂剑朝天去, 薄暮垂鞭醉酒归。”

诗中的前两句说郭将军从此地发迹,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起护卫皇帝的重任,这两句主要是赞美郭将军不仅功勋卓著而且位高权重,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宠爱。

爱国精神。如他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仲夏五月天山积雪,寒气逼人,边地苦寒可见一斑。“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则极写戍边将士军旅生活的紧张。如此艰苦的边塞生活,并没有退却将士的爱国热情,却化作了报国的信心和力量。最后两句引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借此表达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慷当以慷,把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英勇杀敌的爱国将士,怀抱着“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幽州胡马客歌》)为国献身的精神,与敌人浴血奋战,决心“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出自蓟北门行》)“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从军行二首》),即使是“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幽州胡马客歌》)也在所不惜。

(二)李白的边塞诗还歌颂了英雄在战斗中的重要作用。这类诗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从军行》中云:“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诗要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出现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对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领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和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和首句相对照,让人想到只不过是“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歌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却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拼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像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写败仗,而从败仗中显出了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是写不出的。而李白恰恰是盛唐诗人中能写出充满豪气的诗歌的那个人。

综观李白一生,追求成功,渴望“济苍生”、“安社稷”是他终生贯之的追求。观其言行,他追求理想、积极从政并不是贪求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大唐之治做出有益的贡献。但李白毕竟又是一位诗人,当他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时,便在诗歌中自由驰骋,借对古代贤贤志士和现实中英雄豪杰的热情讴歌,来体现自己的英雄气慨,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的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

三、李白诗歌中具有英雄主义精神的原因

李白诗歌中具有英雄主义精神是一个事实存在,问题不在于仅仅描述这一事实本身,而要透过事实的表象,追求诗人的心理根源,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

(一)盛唐文化的氛围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唐王朝是中华民族最为骄傲的时代,而唐代更是人们公认的一个思想开放、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的朝代。他的一统天下,不仅融合了南北新兴的民族,而且有了总括中外种落的气魄和胸襟,显示出一种向外开放而豪情满怀,融汇中外而奋发有为的旺盛生命力。整个社会从高门大户到寒门庶族,从统治阶层到贫民百性,都弥漫着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精神,尤其到玄宗时代,更是将盛唐文化推向了极峰。这样的一种环境也大大的激发了广大士人的用世之志和从政热情。而科举制的进一步推行使得许多士子得以登上政治舞台,于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成为当时士人的主导趋向;而像李白那样不走科举之途,通过隐居与交游,也终于能得到皇帝的召见,以一介布衣而享受到极高的荣宠,这也只有在盛唐时代才有可能发生。

李白以“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与王公大人许与气义”(《与韩荆州书》),这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心,充分的自我肯定与豪情横溢的精神表现。宋代李纲在《读四家诗选序》中云:“太白诗豪迈清逸, 飘然有凌云之志”。如果我们从“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这种社会环境对人与文化的影响关系来看,时代与文化的氛围无疑给诗人以极大的影响, 李白诗中那种立功边疆的报国精神正是时代精神的表现。

(二)社会习尚的作用

初、盛唐有着浓厚的尚武之风,这与统治者的提倡有关。一代开国英主唐太宗,是靠“风尘三尺剑”马上得的天下;而后到了武则天时期,她以周代唐,自然靠手中的武力才能一举功成;唐中宗、玄宗也不例外,都是依靠宫廷武装政变夺得政权, 当然知道武力的重要性, 尤其是唐玄宗,更是把武力开边定为大唐的国策。唐朝前期的这几位皇帝,都很崇尚事功,强调文韬武略,王霸大业。上行下效,唐代的文士,且不说“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燕歌行并序》)、“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身在边塞幕府任职的诗人高适和岑参,就是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也都高赞过“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有侠骨香”(《少年行》其一)的侠士,也唱出过“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送朱大入秦》)的壮词。而李白更是任侠尚武,轻文卑儒。他从不承认自己是个儒生,而以“壮士”自许,正谓“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淮阴书怀寄王宗成》)。正是这种社会政治环境的大气候影响着李白,所以他在诗中屡屡立愿要做壮士,为国建功立业。他的那些热情洋溢、意气风发的英雄诗篇,也成为大唐盛世“青春奏鸣曲”中高扬的音符。

(三)与诗人鲜明的个性有关

李白自小就有侠义之气。在《与韩荆州书》中, 自说“十五好剑术”。《留别广陵诸公》中,李白回忆少年时,“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字里行间,透出一股豪气。《新唐书本传》则说他:“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李白好友魏颢,深知他的生平和为人,也曾说他:“少任侠, 手刃数人”,并对李白的精神面貌有生动刻画:“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时或束带,风流酝藉。”另外,李白所从游的赵蕤也是一位侠士。赵蕤在《长短经》中对太公、管仲、苏秦、鲁仲连、张良、韩信、诸葛亮和谢安等历史人物大加推崇。这都对李白的个性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白在蜀中学成后,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以后曾学剑山东,出入于长安金市胡姬酒肆之中,与扶风豪士窦滔结下了患难之交。在天宝三载,又与杜甫、高适二人相识相知,共同相伴在梁、宋一带交游。此一行不仅是三人的诗酒盛会,而且还是一次令人心胆开张的任侠之行。李白除此游侠击剑壮举之外,“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坦》)冒险探察安禄山军情的英勇行动,应邀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南奔书怀》)、“浮云在一决,势欲清幽燕”的报国壮举,都是他英雄精神的发扬光大。由此可见,李白的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的任侠作风;慷慨自负,不拘常调、“以当世之务自负”的英雄气概等,都是在充分吸收时代气息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鲜明个性特征。也正是有其鲜明的个性,李白才有“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才有精神飞扬、精血腾涌的英雄华章。

豪情横溢的盛唐气象,刚健勇武的社会习尚,加上其“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鲜明个性,构成了李白独特的浪漫精神,使其诗歌带有浓厚的英雄主义的理想色彩。孔子曰:“士志于道”,富于历史责任感的士,要立德、立言、立功, 传之后世。这就是古贤为今人所责备的汲汲于从政的原因,也是李白不忍离开这对他不公正的现世间的原因。尽管他有志难伸,却绝不悦世媚俗,绝不背弃理想。可以说建功立业是诗人倾尽心力终生以求的,他是诗人最高的人生愿望和目标的达成,是诗人情感上、价值上永远的眷恋,是诗人不老的心空中永恒的星光。形诸歌咏,则形成了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2]中国李白研究会、马鞍山李白研究编.中国李白研究[M].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3]葛景春.李白与盛唐文化[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4]林庚.唐诗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7).[5]裴斐.李白十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1).[6]吕祥华.试论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精神[J].济宁师专学报,2005(5).

第三篇: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0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内容提要:李白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继承并发扬了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其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激荡而奔放的情感,主观色彩极强,诗歌中想象和夸张令人惊心动魄。这是由盛唐时代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造就的,也与李白独特的身世经历有关。同时又因为李白善于吸收和借鉴前人优秀遗产,且具有创新精神。盛唐文化,孕育出了无数的杰出诗人,李白无疑是其中最具个性特点的天才诗人。读他的诗歌,我们既会很快被他那种兴发无端的澎湃激情所感染,又会为他那奇诡宏大的想象力所深深折服。他总是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常常利用丰富的想象、联想,大胆积极的艺术夸张以及畅达的语言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从而也形成了他诗歌独有浪漫主义特质。

关键词:李白 浪漫主义 表现手法 艺术特色 成因

他的诗歌上承屈原,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浪漫主义手法,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他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

一、李白诗歌浪漫特质的形成

1.时代风尚的影响,形成了他颇具时代文化精神的审美情趣

李白的一生,主要活动是在玄宗、肃宗两朝,这是唐王朝由全盛转入衰落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而他的少年、青年和壮年时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正是唐朝的鼎盛期。在诗歌创作方面,诗人们的作品都具有这一时代的共同风格和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李白的诗歌,正是这“盛唐气象”诗歌中的突出代表。他的诗作,大多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他虽然也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但我们总能感到他的愁来得有力、来得气派。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

李白平生浪迹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广泛接触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他的鲜明的个性是在充分吮吸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形成的。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喜豪饮纵博,又精于骑射。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常轨道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他又不无虔诚地求仙学道,采药炼丹,独孤及说他出门的行装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送李白之曹南序》)。甚至,他还跟随山东尊师高如贵受道箓,履行了正式成为道教徒的仪式。他对排难解纷的策士颇为倾心,有纵横家的气派,崔宗之说他“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赠李十二白》)。《新唐书?文艺列传》也说他“喜纵横术”。总之,“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而上述各个方面,又正是盛唐时代社会习尚和文化精神的显著特征所在。可以说,是盛唐气象,孕育了李白这位狂傲不羁的诗人,而他,又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 2.独有的身世经历,造就其独有性格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此时,在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李白家族已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李白的血液里,涌动着胡腾舞的音乐、宝蓝色的幻思与琥珀般的酒色,涌动着中古时代西域文化的热烈、激情、豪放及其神秘的瑰丽。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入楚,入鲁,到大唐各地,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正是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后,才形成了李白酷爱自由、洒脱飘逸的天性,清风朗月般纯净的心境。

五岁那年,李白随全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使他得以“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由于朝廷崇道形成热潮,蜀中道教盛行,李白深受影响,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八岁师从赵蕤学纵横术,从小受儒、道、纵横三家影响。从少年时期,就有建功立业的功名心,“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又有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他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而寄希望于“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这几近完美的而又矛盾的理想,迫使他在青年时代时,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大江南北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充实了诗人的性情人格,陶冶了他的心灵世界。他在洞庭湖流域成家结婚,在长江中下游混迹渔商,在扬州散尽数十万金,无论是隐是仕,他都充分吸取了各地经历中的种种精彩来作为他的诗料,因此,在他诗中,西域的异族风俗,荆楚的浪漫风流,吴越的清丽品质,齐鲁的慷慨之气,加上前面所说的蜀汉的诗书教养,融为一炉,从而形成了他诗歌独特的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特色。3.对前代诗歌丰富遗产的继承和发扬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他特有的雄奇、飘逸、真率、自然的风格,是在广泛地学习、继承并发展了《诗》、《骚》、汉魏乐府以及文人创作的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他受屈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发扬了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象熔铸神话传说,大胆地幻想夸张,重视民歌遗产等方面,他都和屈原完全一致。就具体作品来说,如《远别离》、《梁甫吟》、《梦游天姥吟》乃至《蜀道难》都在精神面貌以及题材、构思、句法的形式上和屈原作品有接近的地方。如《古风》第十九首:

西上莲华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在幻境中充分表现现实与理想的对立,把丰富的现实生活感受寄托在幻境之中,在惝恍迷离的幻觉形象中表现出清醒的抗争意识和热情,这是对屈原诗歌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他对汉魏六朝文人作品也很认真学习。他称赞建安诗歌,称赞阮籍、陶渊明、谢灵运、谢兆、鲍照的话,屡有所见。李白把汉魏以来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生活实感结合起来,娴熟地掌握了传统文化积淀的意蕴,在妙手偶得之间留下了令人咀嚼的隽永韵味。例如《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中的“浮云”、“落日”,既是眼前景,又是古诗中有着特定情感内容的比兴意象,意谓游子一去如浮云飘泊无止,故人惜别又似落日依依,缘情布景而不留凿痕。又如“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首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和时辰,又用“云”和“雁”的意象喻指离别和远行。此外如“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游南阳清泠泉》)等等,也无不在传统意象和生活实感的统一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仿效、化用这些诗人的诗篇和诗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可以说,没有对遗产的认真学习,李白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李白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李白反映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他常常采用奇特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诗写得气势奔放,感情浓烈而又迷离惝恍。我们不妨从如下诗句中来体会他的诗歌所带给我们的种种不同寻常的感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赠汪伦》,后两句抒情,用常得奇,把汪沦送李白的情谊比作千尺深的桃花潭水,桃花潭水实际并不深,可这里作者却夸张的写作了千尺之深,“一是‘不及’一词用得好,表明情深无限,人们想象有多深就有多深,实际上也是深得没有底。”②“二是‘桃花潭’这个意象选取得好;桃花之火红热烈,潭水之清澈澄净,用来比喻友情,给人以美好、温暖、纯清之感。用来比喻的物象跟被比喻的情感之间,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③这首诗又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发端的这两组气势磅礴的排比长句,好似挟着天风与海雨般向读者迎面扑来。黄河源远流长,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滚滚东去。如此壮丽的景象,绝非肉眼可以穷极,这显然是作者的夸张。以不可阻挡、奔腾而下的黄河之水来兴起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吟咏。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那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一“朝”一“暮”之间短暂的过程,人生本来就很短暂,这里把本来就短暂的说得更加短暂,与前两句相比,可以说这两句是“反向”的夸张。这个开端可谓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将进酒》的篇幅并不长,可是却五音繁会,气象非凡。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大胆的夸张手法无法分开的,而且诗中多次用到巨额数目字,例如:用“会须一饮三百杯”来显示其酒量之大;用“与尔同销万古愁”来表达其愁苦之深。还有“斗酒十千”“、千金裘”等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表现出豪迈的诗情,极尽夸张之能事,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因为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这样的诗句却又绝不会给人空洞浮夸的感觉,显得那样的真实而自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这本是不可能的。这里诗人实际是以高度夸张的笔调抒写自己无限苦闷的愁怀。在李白的眼中,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并不高峻的天姥山,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未必真有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这些大胆奇特的夸张,使他的诗句气势磅礴,惊天动地,非同寻常,令人读来荡气回肠,却又全不见其锤炼之迹。李白实不愧称之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丰富的想象李白诗歌的另一重要成就是他的丰富和惊人的想象力。他的诗可以说是纵放自如,想落天外,上天入地,真幻参杂。奇特的夸张,瑰丽的色彩,神话故事,轶闻传说,熔铸于他的诗篇当中。然而他的诗句又不假雕饰,飘逸豪放、雄奇洒脱。“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④在诗人的笔下,奇伟的群峰,奔腾的江河,飞泻的瀑布,崎绝的蜀道,都是那样的壮美,那样的动人。仍看“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诗人通过丰富的联想,运用夸张形象的比喻,将那条从极高处凌空而下的瀑布描绘得格外雄伟壮观。诗人觉得第一句的夸张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把人带入了梦幻之中,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再看《蜀道难》:“„„噫吁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这首诗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也是最能体现他诗歌雄奇奔放风格的名篇。作者将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与神话传说紧密结合,再现了蜀道峥嵘、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也给诗增添了神秘奇幻的色彩,读来令人心潮激荡、赞叹不已。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梁甫吟》、《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在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躏《;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他的诗中,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往往是融在一起,实在是让人感到惊奇。

三、壮美的意象众所周知,李白的诗可谓是意象万千,人们熟知的有“月”“、酒”、“雪”等意象,然而能突出表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除了这些觉的意象以外,还有许多更加壮美的意象“,与诗作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有很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些壮美的意象同样为他的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增光添彩。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例如大鹏、巨鱼、长鲸,例如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这些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⑤在他笔下,咆哮万里的黄河,白浪如山的长江,飞流直下的瀑布,奇伟险峻的群峰,峥嵘惊险的蜀道,无不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壮美非凡。例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大江”“、黄云”“、雪山”等多种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在一起,给人以一种崇高的美感。再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首诗写作者乘船出蜀远游楚地,在渡荆门时所见的壮丽奇幻的景色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这些壮美的意象,有着振撼人心的气魄,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成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诗人,生动的比喻、奇特的夸张、大胆的想象与壮美的意象,共同构筑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而又豪迈爽朗的独特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这些浪漫主义诗篇读来无不令人称奇,将永远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注释:①程郁缀.唐诗宋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155.②③程郁缀.唐诗宋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119.④⑤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南开大学文学院多媒体中心.http://202.113.21:169.参考文献:[1]程郁缀.唐诗宋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媒体中心.http:/2021.132.1.169.[3]邓魁英.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隋唐五代部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4.[4]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一、豪迈而奔放的气势

元稹说李白的诗歌:“壮浪纵恣 , 摆去拘束。”这正道出了李白诗歌的这种豪迈而奔放的 气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描写客观事物 , 表现出不可羁勒的力量。如诗人笔下的黄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 , 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

黄河万里触山动 , 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 9 2 —这里 , 黄河奔腾咆哮 , 冲决一切 , 呈现出不可驯服的形象 , 确有“落笔摇五岳”之势。

再如诗人笔下的长江和高山: 登高壮观天地间 , 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举手可近月 , 前行若无山。《登太白峰》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庐山秀出南斗傍。《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这咆哮愤怒 , 一泻千里的江河 , 奇险挺拔 , 高出天外的峰峦 , 都表现出冲决束缚 , 追求 自由的不可阻挡气概。

(二)抒发主观感受 , 表现出强烈、炽热的感情。李白的诗往往直抒胸臆: 在黑暗的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时 , 渴望摆脱羁绁 , 腾风凌云 , 得到自由。他高呼: “大道 如青天 , 我独不得出。”(《行路难》)“摧残槛中虎 , 羁绁 上鹰 , 何时腾风云 , 搏击申所

能!”(《赠新平少年》);受诏赴长安时 , 他高兴万分:“仰天大笑出门去 , 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长安三年无所作为 , 最后又受排挤 , 他在诗中大呼:“时清不及英豪

人 , 三尺儿童唾廉蔺。”(《醉后赠从甥高镇》);他憎恨权奸 , 诗中表达清除权奸的愿望:“何

不令皋繇拥彗横八极 , 直上青天扫浮云。”(《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他反对安禄

山的叛乱 , 要求恢复祖国统一 , 就在诗中表示:“但用东山谢安石 , 为君谈笑静胡沙。”(《永

王东巡歌》其二);他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 就写下了“君看石芒砀 , 掩泪悲千古”的 沉痛诗句。

在李白的诗歌里 , 或爱、或恨、或兴会淋漓、或嘻笑怒骂 , 种种强烈炽热的感情 , 汇成 一股豪迈而奔放的气势 , 震动着读者的心弦。(三)句法变化多端 , 不受格律的束缚。

当时律诗正在兴起 , 而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歌中 , 七律只有十二首 , 五律也为数不多。这 并非李白不会写律诗 , 而正如清代赵翼所说 , 是“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 , 与雕绘者争长”。

他大量写的是乐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就是在这格律不严的情况下 , 李白也常常打破、突

破了一般的规定。表现在句法上 , 长短错落 , 变化多端。如“噫 , 吁口戏 , 危乎高哉!蜀道之

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等。尤其是当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 , 李白决不使格律束缚感

情 , 往往冲破格律的限制 , 出现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 玉山自倒非

人推。”(《襄阳歌》)“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 , 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江夏赠书南陵冰》)这样便于诗人抒发感情 , 正如宋代曾巩在《代人祭李白文》中说: “又如长江 , 浩浩奔放 , 千里一泻 , 来势犹壮。”

二、丰富而奇特的想象(一)丰富的想象。

李白诗歌中 , 有大量的想象 , 有的诗通首是想象。现实事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 然景物、梦中境界等等 , 在李白笔下 , 无不成为想象的媒介。通过这些媒介 , 诗人的想象突

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 任意驰骋。而这种任意驰骋的想象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 与现实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 , 让超现实的描写为更深刻地反映现实服务。《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这方

面的典型。诗人借助梦境 , 开展大胆的想象 , 描绘了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

风马等超现实的想象 , 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 , 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 , 表现了崇高的

— 0 3 —在联系 , 做到既大胆又不失确切。如: 黄云万里动风色 , 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后一句 , 诗人抓住远望江水波涛汹涌 , 如卷起堆堆白雪的特点 , 用“流雪山”来加以夸 张 , 就更突出了波涛汹涌的阔大景象。

四、形象而生动的比喻

在李白的诗歌中往往通过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的形象。如用水比喻感情: 风吹柳花满店香 , 吴姬压酒唤客尝 , 金陵子弟来相送 , 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 , 别意与之谁短长 ?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里可以看出 , 李白运用比喻 , 一是做到了形象: 感情本来是抽象的 , 而诗人用滔滔江 水或千尺深潭水来比喻感情 , 就把感情变成了可感可触的形象 , 鲜明地呈献在人们的眼前。

二是做到了贴切: 比喻与友人别情之长 , 绵绵无尽的流水正有长的特点;比喻友人送我深 情 , 千尺潭水正有深的特点;比喻愁情不断 , 抽刀断水正有不可断的特点。这都是用与被比

喻的事物有共用特征的形象做比喻 , 使比喻显得十分贴切。三是生动: 形象本身就具有生动 的特质。而诗人关于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人的丰富联想的形象作比喻 , 就更加生动。以“抽刀

断水”比喻愁不可消 , 不仅突出了诗人的愁情 , 而且从“抽刀断水”的动作上 , 使人联想到

诗人那激愤的心情、豪迈的气概等等 , 余味无穷。

第四篇:李白诗歌浅析

李白诗歌浅析

——《唐诗三百首》选读论文

唐朝时期,诗歌成为一代显赫文学,其诗人之多,可谓不胜枚举;其作品之盛,可谓洋洋大观。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研究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一、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使他诗中也具有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的思想性格: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他的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人生中当然要不断遭致失败。这使他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但由于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他又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他把盛唐士人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理想化了。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他仕途失意的时候,便进一步走向道教。道家和道教信仰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的能力,他的不少诗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其实是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在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山水漫游、企慕神仙,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自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他的明朗、自信、奔放的感情,也基于这样的人生向往。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

从诗人一生来看,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屈居逆境,诗人的襟怀始终是豁达开朗,纵有忧愁,亦不是愁眉不展,哀痛欲绝,而是忧愁缠绕之中,能独立派遣、寻找欢乐,驱散愁云,这就显示出诗人乐观的心境和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这种积极的人生观和豁达的性格灌输到诗作中,就必须使自己作品的风格变得豪放雄迈、明朗潇洒、落拓不羁。

二、李白的艺术个性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发的火山。

李白受儒、道、侠思想和盛唐气象的熏染,又一生怀才不遇,这对其诗风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白诗歌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特点。

(一)豪放雄壮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司空图在《诗品》中用“吞吐大荒”、“处得以狂”来形容豪放的情状;以“天风浪浪”,“海山苍苍”来描绘豪放的气势。

就主体而言,李白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气度、骨力等内在的素质必然表现在作品中,显现在风格上,从而具有如下特点: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出格夸张;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放不羁。

就客体而言,李白描写对象,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美,或者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表现出如下的特点: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限。

李白的诗歌确实带有一种雄壮之气。在创作的过程中,诗人的感情往往如喷涌而出的洪流,不可遏止地滔滔奔泻,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例如《蜀道难》感情就特别强烈,写到激情处,甚至当头棒喝蜀道上的行人:“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读起来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受。《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感情也十分强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种博大豪壮的情怀,可以说正是李白诗歌的基调。

(二)神奇瑰丽

李白诗歌的奇主要在于它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1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2李白还好写一些奇幻的境界。如《古风》第十九写他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写梦游天姥山,却引出了一个虎啸鸾鸣、仙人纷至的神奇境界:“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种境界可谓奇之又奇。

3李白也好写一些奇异的景物。如《蜀道难》写蜀道,它不仅写了神话传说,把人们带入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神话世界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神奇想象中;而且它把蜀道上的自然景物也写得非常奇异。写山势高危,行路艰难,就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上有突兀而立的高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挡住了太阳的运行;下有深不可测的河川,冲波激浪,曲折回旋,展露骇人的声势。这两句融夸张和神话为一体,直写山高川险,突出蜀道艰险难行。接着又借黄鹤和猿猱来反衬山势高危,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三)飘逸洒脱

杜甫《春日忆李白》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诗评)苏轼《东坡题跋〃书李太白诗》也说:“李白诗飘逸绝尘。”所谓飘逸,既是指李白浪漫洒脱的风采,也是指其诗歌超脱、潇洒的一种艺术风格。

李白是一个才情浪漫、飘逸不群的诗人,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一种多么飘逸的风采呀!他狂傲不羁、飘逸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这是何等的气魄呀!他可以潇洒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程度,他整日幻想着那“驾鸿凌紫冥”的神仙生活,以至于他的死也被后人传说成是“跳江捉月”、“骑鲸升天”,死也死得潇洒飘逸。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最具有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如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梁园吟》等作品,以自身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至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李白个性飘逸不群,他蔑视礼法权贵,追求个性自由。他的这种人格精神在对月亮的描写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折光反映。李白现存诗900 余首,其诗作内容丰富,意象繁多。据前人统计,在李白诗中,明月意象共出现76 次,而提到月的诗句不下400 处。在李白的笔下,月亮是那样纯洁、那样光明、那样令人向往。它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理想的寄托。天上事与人间事相通,月亮也具有了人的生命和感情,可以与人进行情感的交流。明月与诗人的交流既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质,又是诗人表达飘逸情趣的载体。或者说正是由于李白那特有的诗人气质及超凡的想象,才使他的诗带上了浓郁的潇洒飘逸的神韵。

(四)天真率直

李白《古风》其一云:“圣代复玄古,垂衣贵清真。”《古风》其三十四云:“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云:“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李白论诗主张“清真”,反对字雕句琢,认为那样便丧失了诗歌的“天真”之气,杜甫也称赞他“嗜酒见天真”,可见李白具有天真的个性。的确,李白性格天真,灵魂透明。他胸无城府,襟怀坦白,敢讲真话。他的大喜大悲,他的喜怒哀乐,总是表露得淋漓尽致。李白的诗歌,无论在语言上、手法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能让我们看到一个狂放不羁、傲岸率性的诗人形象,诗人不刻意追求什么语言和方法,在自由与放纵之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诗风,他的“天真”,是一种天然之真,是开朗与豁达,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是一种不受任何拘束的烂漫的心情。

(五)清新自然

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李白诗歌的语言清新、明快,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他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称誉别人的作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好可用来说明诗人自己的语言风格。如“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这些诗句无不清新秀美,自然天成。李白还有些诗句写得很豪壮,甚至用散文句式入诗,但也同样非常自然,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等。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综观李白诗歌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个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

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以大鹏自喻,足见其气势不凡。

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

李白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一诗中说:“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最感亲切的是月亮,其《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的形象在李白的诗中反复出现。他的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凛然傲骨,那与自然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文人志士。他的诗歌的豪放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出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有不可更替的不朽地位。

第五篇:浪漫诗歌

1.你是我小时候种下的只有等到长大后才能摘的果; 你是我在梦中遇见的只有等到醒来后才敢找的人;

你是我在年轻时许下的只有在白发苍苍时才能实现的诺言。

2.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

相爱是一种缘分,人海茫茫中遇见你,在烟波浩瀚的岁月长河中我们能相遇,这本身就是上帝的恩赐。相爱是一种默契,大千世界,他和最适合自己最体贴最温暖的那个人相守,是一种默契。相爱是一种感觉,一种用两颗心去体念和感受,才能体会出那跌宕起伏的美丽。相爱也是一种付出,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无所所求地为心爱的人付出的一切。

爱情归于平淡后的生活是朴实无华的,像炉火它能给你一生的温暖,它没有耀眼的光芒,没有肆虐的火焰,但它却让你心静如水,让你舒适,能陪伴着你熬过无数个漫漫冬夜。当你从寒冷中回到家里,伸出冰冷的手,将淡淡的炉火烤着,你的心也会温暖起来,所有的激情最终都会归于一种平淡。我愿守着这一炉暖融融的火,度过温馨平淡的生活。

我喜欢一首歌的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所谓浪漫的爱情,是在平凡真实的生活中才能体现出来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守住属于自己一份平淡的生活,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跟相爱的人一同分享生活的幸福,是一种恩赐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只要你坚信平淡生活之中也有爱情,那么这些爱情能让你生命因此而光彩照人。只要你从这些爱里,得到是快乐而不是忧伤,那么你就得到了适合自己的真正爱情。一位作家说过,如果岁月无痕,我们怀念什么?如果岁月蹉跎,是什么值得我们怀念?生命在行走,不是每一个时刻,我们都会驻足回望,但人生的顿悟,却恰恰在每一次回首当中。

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荆棘密布,今夜不会再有难舍的旧梦。回首过去,我们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感激,感谢爸爸、妈妈把他们抚养长人,感谢他们的同事在工作中,给予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回首过去,也为了好好地把握今天,展望明天。……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是公元*年*月*日,在历史长河中,在很多人的眼里,今天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然而对我们**、**来讲,就是他们今生今世的新婚大喜日子。因为从今天开始,两颗钟情已久的心,将紧紧地连在一起,结为恩爱的夫妻;幸福美好地生活也将从今天开始。在这里我首先代表新郎、新娘以及双方家长,对各位亲朋好友的光临,表示最衷心地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

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而婚礼无疑是矗立在漫长人生道路上的里程碑。我们的新郎、新娘将永远记住*年*月*日,在我们的台侧,新郎、新娘精心制作了一个冰雕。这是美丽的天使和两颗心,而冰雕的下面是我们**、**婚礼的标志,它们是两颗心交换美丽的未来。

[新人同倒香槟]这蓝色的美酒,它交融着新郎、新娘两颗年轻的心,这缓缓流淌着的是一对年轻人浓浓的爱。**、**从今天开始,这两颗心这两个名字将永远连接在一起,让我们真诚祝福他们吧,用我们热烈的掌声。

新郎、新娘请你们面对面站好,将你们的手贴在一起。**、**站在你面前这个人,从这一刻开始,他成为了你的爱人。从今天开始,你们要用自己全部的热情,甚至生命去爱他、关心他、照顾他、保护他。从今天开始,将不会再有任何一个人、再有任何风雨和困难,可以将你们分开。现在请你们将心底的爱意,告诉你们最亲密的爱人。

新郎[唱:今天]

新娘:我会让你从今天开始的每一天都觉得幸福,我爱你!

[新人拥吻,音乐:今夜无人入睡高潮部]

太感人了,这充满激情的拥抱和亲吻,一定会在新人心中留下,永久的挥之不去的美好浪漫的记忆;这富有激情的拥抱和亲吻,足以使他们增强力量,来面对未来岁月中的所有风霜雪雨,让我们再一次祝福他们吧,用我们的掌声。……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是公元*年*月*日,在历史长河中,在很多人的眼里,今天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然而对我们**、**来讲,就是他们今生今世的新婚大喜日子。因为从今天开始,两颗钟情已久的心,将紧紧地连在一起,结为恩爱的夫妻;幸福美好地生活也将从今天开始。在这里我首先代表新郎、新娘以及双方家长,对各位亲朋好友的光临,表示最衷心地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

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而婚礼无疑是矗立在漫长人生道路上的里程碑。我们的新郎、新娘将永远记住*年*月*日,在我们的台侧,新郎、新娘精心制作了一个冰雕。这是美丽的天使和两颗心,而冰雕的下面是我们**、**婚礼的标志,它们是两颗心交换美丽的未来。

[新人同倒香槟]这蓝色的美酒,它交融着新郎、新娘两颗年轻的心,这缓缓流淌着的是一对年轻人浓浓的爱。**、**从今天开始,这两颗心这两个名字将永远连接在一起,让我们真诚祝福他们吧,用我们热烈的掌声。

新郎、新娘请你们面对面站好,将你们的手贴在一起。**、**站在你面前这个人,从这一刻开始,他成为了你的爱人。从今天开始,你们要用自己全部的热情,甚至生命去爱他、关心他、照顾他、保护他。从今天开始,将不会再有任何一个人、再有任何风雨和困难,可以将你们分开。现在请你们将心底的爱意,告诉你们最亲密的爱人。

新郎[唱:今天]

新娘:我会让你从今天开始的每一天都觉得幸福,我爱你!

[新人拥吻,音乐:今夜无人入睡高潮部]

太感人了,这充满激情的拥抱和亲吻,一定会在新人心中留下,永久的挥之不去的美好浪漫的记忆;这富有激情的拥抱和亲吻,足以使他们增强力量,来面对未来岁月中的所有风霜雪雨,让我们再一次祝福他们吧,用我们的掌声。

下载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李白诗歌

    论李白诗歌 学院:文学艺术学院班级:汉文姓名:杜佳彦学号: 2012级2班 2012504010 唐诗专题课程论文论李白诗歌 摘要: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神奇的艺......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江苏省洪泽县中学 张宝玉 【高考题例】 ㈠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

    李白诗歌鉴赏(经典)

    李白诗歌鉴赏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

    李白诗歌教学

    李白诗歌教学 1、年少有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

    李白诗歌专题阅读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写在前面的话: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

    李白诗歌研究报告

    李白诗歌研究报告 高一一班 贾卓冉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李白,少年游侠和羽客。二十岁以后,李白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这......

    李白诗歌研究

    李白歌行体诗研究 摘要:本文以李白歌行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李白歌行体诗的概况、内容、艺术特色、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李白歌行体诗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反映盛唐时代精神和社......

    李白诗歌教案

    青春盛唐,青春李白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生平创作经历,深入解析李白诗歌思想,鉴赏其诗歌艺术特色 2..搜集整理李白名诗名句 教学重点: 1.对李白诗歌思想进行分类解说 2.讲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