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五年级家长学校教案_走进高年级孩子的身心世界
6第一课 走进高年级孩子的身心世界
一、教材分析:
当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五年级以后,您是否觉察到这样一些变化?孩子们有心里话不爱跟您讲了;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看法了;学习压力比以往大,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您有没有认识到,其实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讲,使家长认识到换个角度看孩子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换个角度看孩子?如何教会孩子也学会换位思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家长从案例和自身家庭教育中懂得,导致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的原因,是由家长过度给孩子的爱造成的。帮助家长寻求正确的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也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在具体的家教中能够换个角度看孩子以及怎样把正确的经营爱的家庭教育方法落实到教育子女的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对比法 谈话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
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进行沟通和教育,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下“大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世界。
从心理和生理方面来看,五年级这是个儿童期向青春初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起来,进入了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上升时期,也出现了一定的性别特征,独立意识增强,比较情绪化,善变。
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个时候的孩子还缺乏自我判断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知行脱节”的行为明显增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行不统一”,道理都懂但是做不到。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男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多于女生,也就是说为什么咱们男孩子的家长,感觉自己总是操心烦神要多比别人多。
从学习和交往方面来看,孩子升到高年级后,学习负担比低年级重,学习的要求也比以前高,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大,放学迟了,作业也多了。在学习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差距,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优等生”和 “学困生”,其实这些都构成了对孩子心理上的压力。
这个时候,孩子们与同伴的交往进入了一个亲密共享的新阶段。这时候会发现您的孩子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交友圈,同伴的交往虽然密切了,但男女生的交往却出现了本能的排斥现象,还会出现相互攻击现象。面对这种斗争局势,我对孩子们说:男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女孩子啊天生就是争强好胜的,但是她们的本意其实还是好的,你们是男子汉,是要做大事情的,所以一定要保持绅士风度,不为这些小事情与女孩子一般见识斤斤计较。又对女孩子说:其实你们的愿望都是还好的,但是要考虑人家是否能够接受你的意见,善良有爱心,文雅大方是一个优秀女孩子的特征,这样才是一个淑女哦!
我的这番话教育孩子的同时,其实也体现了对男孩和女孩的不同要求。毫无疑问,男孩子和女孩子都需要爱,但是,他们所需要的爱是不同的。有这样的两本书《自尊男孩手册》和《自尊女孩手册》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2.角色扮演,情景演示:《妈妈,您听我说》 家长交流:这个短剧反映了什么问题?
(1)要关注和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以自己的心境代替孩子的心境。(2)要关注、了解和尊重孩子的需求,不仅是武智的,更重要的是情感的、精神的,而不是以自己的医院和价值标准简单地强加于孩子的需求。
(3)要充分认同并上市孩子的意见和价值观点、积极搭建沟通的平台,而不是一概否定,以长者自居,简单地灌输、说教。
3.教师现场调查:你在遇到以上问题时,是怎样处理的?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
4.案例分析讨论:针对家长发言,教师结合“教育故事”和“专家课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为什么要换个角度看孩子?家长应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呢?
归纳总结:
换一个角度看孩子的好处:
(1)能够避免和解决矛盾,赢得友谊。
(2)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3)能够更好地与人合作。
父母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共同概括具体做法:(1)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单方意愿强加给孩子。(2)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
(3)更好的发挥孩子的优势,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合理的满足。
5.引导家长参与出谋划策:
我们家长了解了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那么怎样教会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呢?引导家长发言讨论后总结:
(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2)家长要以身作则。
(3)让孩子懂得理解和尊重父母。(4)行为指导法和实例引导法等。6.案例拓展:
(1)、教师自己的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事例。(2)、农村雕塑家的故事,伟人逆境成才的故事等。
7.亲子作业:
(1)和孩子共同读《孩子,别抱怨》,分别写出自己的体会。
(2)你的孩子在先天禀赋上有哪些劣势,换个角度,还可以怎样看待这些劣势?
第二篇:走进孩子的世界
走进孩子的世界——参加幼儿园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一、让孩子在数学中玩
在五大领域中,数学活动在幼儿园是最难开展的。数学活动的要领是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认知,学会思维。幼儿园的孩子思维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不同的特征。小班以具体形象为主;中班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大班的孩子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如何把握各年龄阶段思维的特征并以游戏活动贯穿始终成为数学活动的重点。
陈青老师的两节大班数活动《看看排排》和《图形碰碰乐》对我的印象最深。优秀的教学活动并不在于准备材料的多少、丰富与否,而在于能以最少的教具调动孩子自始至终极大的兴趣。陈老师两节课的精点在于此。这两节课数学性很强,需要孩子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陈老师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每节课的设计环节由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出现困难的地方适时恰当的给予孩子指导,促进孩子思考。《看看排排》中,不仅材料可以排序,身体可以排序,竟然声音也可以排序,这是许多老师都没有想到的。老师的一句点睛,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思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图形碰碰乐》中,孩子们在操作中感受到拼搭组合的乐趣,在最后的三角形找家中体验到合作游戏的快乐,并明白动手尝试的重要性。
黄瑾老师的精彩点评、抛出的问题更让我们对这几节活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以后设计活动时,我们应更多的关注孩子能够学习那些知识点,能不能看到孩子的学习水平、学习过程、学习特点。对于每节活动及时的给予反思。黄老师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问题与思考进行了专题讲座,从对数学的理解,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再到数学区域活动的创设都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讲解与分析。最后,在数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时突出关键的公式:成长=实践+反思
二、让孩子在阅读中乐
近几年,绘本逐渐在各个幼儿园开展。阅读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阅读是一种兴趣,需要激发;阅读是一种状态,需要保持;阅读是一种习惯,需要培养;阅读是一种生活,需要滋润。海克曼认为对儿童时期进行人力投资,将对他成年后的就业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余耀老师首先讲述了绘本的重要性,针对儿童提出阅读的审美、娱乐、认识和教育四大功能,以及阅读的爱、自然、顽童和成长的四大母题。从一个个生动的实例中娓娓道来绘本对孩子成长中的影响。一个优秀的绘本中能发现挖掘出许多知识点,一天、一周甚至一学期都可能讲不完。在给孩子们讲述绘本时要做到讲述心中有这本书,讲述心中有人,讲述
心中还要有自己。最后,余耀老师结合《动物绝对不穿衣服》这一绘本,从目标制定、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方面具体探究如何使绘本转换为某一具体活动。
三、让孩子在外出中享受生活
大自然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天堂,孩子的天性属于自然,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外出活动为塑造灵动与丰满的心灵创造了机会。山东科技大学幼儿园梁园长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特色外出活动,让孩子的生活更精彩”的讲座。关于儿童与自然,去自然化的生活、儿童的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的现代病,而特色活动能让孩子们回归自然。梁园长提出外出活动的三条途径:根据季节特点、结合节日主题活动、利用自然环境社区环境生活环境等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段段有趣的视频让我们意识到每一次外出孩子更能读懂大自然、老师更能读懂孩子。这是孩子们在童年这一“人生最重要的时期”真正拥有了一段光彩夺目的、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精彩生活。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小学五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高家店家长教师
林云平
课
题:如何建设学习型家庭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习型家庭的特征。
2、认识建设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意义。
3、懂得建设学习型家庭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方法。教学重点:建设学习型家庭的意义和实践。教学方法:互动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调查问卷。教学过程:
一、问卷导入。(出示问卷课件)
1、孩子的智力开发、知识学习、良好品德的养成是()(A学校这个专门教育机构的事;B孩子的天分;C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
2、决定孩子的成长和个性的发展的重要因素是()(A、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素质;B、学校的环境、教师的素质;C、孩子自身的素质。)
(根据答卷情况谈话)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在我们的社会、学校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每个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的父母认为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智力、知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只是学校这个专门教育机构的事。还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后就应当将教育的责任全归学校了,家长只负责供给就行了。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甚至难以抵挡家庭教育的片刻。一个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家里度过。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都是示范,都是诱导。
国内外大量实验表明:大凡才智出众的人,追溯其成长过程,一般都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近年来,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了,对学困生的“补差”和对智力超常学生的“超常教育”,在家庭中进行要比在学校中进行效果好。
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素质决定着孩子的成长和个性的发展,只有学习的家庭才是健康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快乐的家庭。
学习型家庭,是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领域的一个崭新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创建学习型家庭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二、专题讲座。
(一)学习型家庭特征。
问卷互动:尊敬的各位家长,你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吗?(问卷另附)
(根据调查情况讲授)学习型家庭与一般家庭存在着以下9个方面的区别:(随讲授进程出示课件)
1、学习环境不同。
2、期望目标、学习目标不同,计划也不同。
3、学习内容不同。
4、家庭教育方法不同。
5、亲子关系不同。
6、学习形式不同。
7、教育投入不同。
8、家庭与家庭,家庭与学校、社区之间联系不同。
9、家长、孩子的素质不同。
(二)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意义。
创建学习型家庭是一项具有历史前瞻性的活动,它对家庭教育、个体发展、社会进步都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推动终身学习的重要策略,是家庭传递信息的纽带,是构建家庭稳定的基础,是让素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的保证,是21世纪现代人的家庭持续性发展的标志,是人们追求新的生活理念。
(三)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
尊敬的各位家长,如果你的家庭与学习型家庭还有差距,或者正在努力建设之中,那就听听我的一些建议,对不对,供大家参考。(随讲授进程点击课件)
1、让学校与家庭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方面,但是,在家里的学习时间,正是由于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所以往往要产生问题,如:在这其中,有些学生,尤其是有些家庭教育滞后,或者说是由于比较粗暴的家庭教育,导致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时间看课外书、没有比较好的家庭学习计划、偷着上网玩游戏、只会玩不会学等。因而在家庭当中洋溢的浓厚学习气氛,将是学生在家里进行学习和学习好的重要保证。我们的学生,如果没有比较好的家庭学习气氛,就很容易产生一系列学习问题、学习心理问题,甚至到后来可能会发展为行为心理问题。这一点,对于那些相对来说在生活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家庭来说,更容易出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当中,一定要注意对这些家庭创建过程中的指导,通过在学校对学生、对家长的指导当中的建设性意见,使家长学会结合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学习型家庭建设。而这,也与终身学习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家庭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家庭学习气氛的民主化、创新意识的自主化等五大主要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营造自己家庭的学习气氛。
例如:对于不喜欢看书的孩子,我给家长的建议是:先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成长环境。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不要总是粘在电视机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走进书房,捧起书本,跟书籍交朋友。还可以把自己读到的好故事讲给孩子听,把故事的悬念留给孩子,激起孩子独立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主动翻阅图书,在阅读中满足他们更多的需求或好奇。有时候,家长可以在家中举办有趣的读书竞赛活动,让孩子通过参加读书活动,满足其平时无法满足的愿望。
我觉得,在一个书香气息较浓的家庭里,孩子会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从而喜欢上读书的。建立学习型家庭,父母必须给孩子做出榜样来。家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不仅决定着能否成为学习型的家长,而且影响孩子是否好学、能否成为学习型的人。所以,家长要带头学习,养成好学习惯,改掉过去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与风气。如搓麻将、打牌、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又不思进取、下岗在家不谋职业等。成为爱学模范,以助好学家风的形成。好学家风是无价之宝,有了好学家风,好学之人、有学之才就会从这家中源源不断地涌现。我们部是在共同学习、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交流、沟通,缩小代沟,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目的,从而提升家庭整体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水平。
3、添置一些基本的能够对孩子学习比较有利的用品。如设置一个专门的读书角,有写字桌和基本的尽管可能是比较简陋的书架。学习用品和学习场所周围设置有激励性的锦言、由父母和孩子双方共同填写的自身成长发展报告等。这些看起来可能比较简单,但在这些弱势群体家庭的现阶段来说,在还不是非常具备更高级别的学习型家庭建设活动的情况下,是比较合适的。
4、逐渐学会在家庭当中拥有一定藏书量。家庭藏书不一定很多,但是却要比较精,要注意选择那种能够对孩子和家长双方面都能得到比较深刻教育的书刊,然后再逐渐向学习层次比较深的书刊转化。这样有利于在提高自身学习水平与修养的情况下,来日渐深入的影响和带动孩子,从而不断提高这种家庭学习内涵。
长此以往,家庭的学习气氛浓厚了,学习主体的学习意识增强了,我们也就可以按照相关的研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正常的学习型家庭建设了。
三、互动交流。
(不同层次的家长畅谈创建学习型家庭的体会与实践,随机帮家长释疑解惑。)
四、课堂小结。
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我校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我们要进一步将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分好层次、形成体系、合作创新,这对于我们新世纪的教育与教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任务,需要我们这些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四篇: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
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而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让这个游戏世界得以实现和日趋完善。2009年11月天宁区开展了幼儿创游活动展评,旨在将幼儿的游戏活动从理论认识和实践层面都做一次提升。非常有幸能跟随胡敏主任参加评委工作,由此换了一个角度,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在短短的四天半时间里,我们走遍了22所幼儿园,每一所幼儿园不同的园所特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每一所幼儿园组织的游戏情境,不仅呈现出园所游戏经验的积累,更体现出大家对创游的独特见解。本次游戏种类大致有:角色游戏10所,建构游戏7所,表演游戏5所,其中有的内容略有侧重,有的内容体现出各元素的综合。应该来说本次创游活动,每一个园所都是在经过认真学习理论明确创游定位的基础上经过精心设计的,幼儿的游戏水平虽有差异,但整体呈现出来的游戏基础还是比较扎实。即使是小班孩子也体现出出人意料的交往能力和角色意识。精彩纷呈的游戏犹如一顿丰富的大餐,让我在学习之余对创造性游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本次游戏展评所透出游戏信息,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有创意的教师才有创意的孩子——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有创意的老师才有创意的孩子”,这是我在此次活动中最大的感受。也许是游戏的原因,我们一直提倡进行退位指导和隐性指导,但有的教师对此种方法掌握有误,在游戏中显得无所事事,不过也有教师显得游刃有余。而往往一个游戏玩不玩的开来,有没有将游戏的价值进行提升,教师的引导作用犹如画龙中的点睛,起着关键的作用。
1、开始部分的引导。本次游戏中我觉得有的老师做的非常到位,他们有的用游戏的方式直接将孩子带入角色情境如:《停车场》游戏、《新羊村》游戏;有的会用游戏中角色身份开门见山的进入游戏情境,如:混龄游戏《娃娃游北京》中导游(教师);有的教师会用问题的语言引导孩子进入游戏:如《贝贝秀》中的猫妈妈的来信„„引导语简短精炼切入重点,而将大部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给孩子自由发挥。而有的教师则走入一种模式:总结上次活动、揭示本次活动、交代注意事项、讨论活动玩法、规则、角色分配。往往教师说的非常起劲,孩子早就跃跃欲试或者等的不耐烦了。从这个模式中至少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孩子游戏能力的怀疑。孩子的群体游戏从他入园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游戏基本的规则应该都是约定俗成,教师就不必要面面俱到。那么如何把握引导的尺度?从观察中我发现:孩子能力、游戏重点、难点不同,引导部分的侧重点就会不同。而孩子的兴趣点决定教师引导方式。引导语部分教师引导的好,会影响整个游戏的进程。
2、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1)观察者:游戏中的孩子创意随处闪现,游戏中的孩子状态千变万化,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注意游戏中突发情况、关注游离在游戏外的孩子、观察教师游戏预设目标在幼儿游戏中的体现„„本次很多游戏都采用了照片记录的方式将教师的观察记录下来,便于随时调整。如《游北京》、《我爱我家》等这是一个方式。但最常用的还是要依靠教师适时实地的观察和及时解决问题。如:《白雪公主》搭建中孩子出现争抢现象和搭建物体色彩搭配的问题,教师非常敏锐的发现了,就可以在过程中及时解决。
(2)协助者:当有了教师观察做基础,教师要做的就是协助孩子。
协助孩子提升游戏价值。游戏《贝贝秀》中教师一直是孩子服装创意的协助者,也许有些孩子的技能仅仅是随意的剪、贴,当教师引导孩子有序的黏贴、有目的的剪,那么孩子服装成品就会是意想不到的“作品”。《我眼中的恐龙园》也许孩子搭建的只是非常随意的几朵花、几只恐龙、几座建筑,但在老师的规划下就成了错落有致的恐龙园。
协助游戏情节的推动。幼儿游戏不是教师计划中的演出,我们在幼儿游戏过程会发现,每一次幼儿的游戏都会有新的东西增加或兴趣点的转移,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推动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在我园的《游北京》游戏中最初只提供了几个经典景点的游戏,但在“游”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会自己假想的进行拍照、会将食品街的食物拿在手上边吃边玩,那么教师就及时的提供照相机、野餐垫子、篮子,又新增加了景点摄影新游戏,协助孩子开展拍照、野餐、摄影社游戏。围绕着“游“北京,不断顺应孩子的兴趣点,游戏中孩子始终有事可做、有物可玩。《停车场》游戏,孩子的基础是搭建平面的停车场,如何将平面的建筑引导到搭建立体建筑,教师的游戏过程引导非常自然和机智。让每位孩子的汽车开进停车场,幼儿发现汽车在平面停车场停不了,转而自发的讨论搭建立体停车场。教师的引导自然的推动了幼儿游戏向更高层次发展。
3、游戏评价中的指导
游戏评价在我们本园的研讨活动中也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评价既要解决本次游戏中问题,又要提升各方面价值,还要体现今后游戏的延伸。本次活动中很多幼儿园的评价方式值得借鉴。如用照片记录、过程录像、评选、作品(服装)展示等等。自然而又突出重点。不过也存在一些泛泛而谈的评价:今天的游戏开心不开心?(孩子的回答总是:开心)。我们今天的游戏你发现问题没有?(孩子在游戏中,他怎么会发现问题?)„„ 对于游戏结束时的评价,要做到有效,最主要的要把握好评价重点,这和你的预设目标紧密联系同时又是建立在游戏适时观察的基础之上的。
二、材料是游戏的支撑——多元化合理化的投放材料是游戏的基础 开展创造性游戏,材料提供是整个游戏开展的支撑,材料提供的恰当,幼儿游戏的质量相对就高,成就感强。如:《家乡的路》,游戏虽然偏离了路的主题,但是幼儿搭建的成品质量较高,这在于教师提供的彩色插塑无论在色彩还是构建方式上都非常适合搭建建筑物。反之则会使游戏在某一个环节和层次上停留。怎样的材料才是适合孩子或如何提供给幼儿适合的材料呢?
本次展评中也有很好的做法。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当的材料。《我眼中的恐龙园》是中班幼儿,提供的就是多种小型插塑。《白雪公主》是大班的孩子就提供大型插塑和多种几何形木块。不管从手部肌肉发育和认知、能力方面都照顾到孩子的年龄特点。
2、了解孩子的能力提供有挑战性可操作性的材料。孩子的能力是长久积累的,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活动了解孩子的能力,再通过游戏来提升孩子的能力,而不是去依靠一次游戏去发掘孩子的能力。我园的王府井美食一条街,是在幼儿平时蒙氏区域活动中制作过饺子、面条、糖葫芦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材料准备柜中,我们投放了制作原料,幼儿可根据经验进行选择。如果放到其他没有基础幼儿园就比较难开展。开汽车游戏本来对于大班和小班孩子来说都比较熟悉,如果材料仅仅是一个方向盘或者就一节车厢,幼儿兴趣就不大,我们就在车厢设计上给于挑战性。游览车设计的是4节,要能很好的开动出来,幼儿必须是四人合作,另外还必须兼顾小年龄孩子的位置,游戏中幼儿玩的饶有兴趣。
3、材料的巧思。材料的投放应该是推动游戏发展,而不能成为游戏的阻碍。这就需要教师巧思,攻克难点。《快乐游常州》中剧场,给幼儿投放了做成盒子形状的活动大书,幼儿可以参照图片进行讲述,观众可以边看画面边听,教师的设计将比较难开展的环节变成孩子平时的看图讲述,非常适合幼儿的能力,获得了幼儿的喜爱,改变了平常剧场比较冷清场景。
三、真正以孩子的角度提供游戏平台——游戏的主动性掌握在孩子的手中 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真正的将游戏还给孩子,但是往往我们还是摆脱不了对游戏的高操控。我们希望游戏是有序的,因此我们生硬的走游戏环节;我们希望游戏是热闹的,我们排练某些游戏场景„„然而要让游戏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游戏,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时的教师就如同是仆人,提供给孩子他所需要的材料,至于他选还是不选主动权在他手中;这时的教师是孩子头,领头玩一个新玩法,至于他跟不跟主动权在他手中。
将主动权还给孩子,就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考量游戏的内容的选择、游戏的玩法、评价,而所有的设置和选择都必须建立在观察孩子的基础上,这才不会发生我们认为有趣的游戏,幼儿无动于衷;我们创设的高雅情境,幼儿无所适从;我们提供的丰富材料,幼儿无从下手„„
四、关于表演游戏的探讨
本次展评中开展表演游戏的有5所幼儿园,大家对游戏的设置各有精彩之处,《梦幻舞台》装扮环节幼儿兴趣浓厚,特别是几个男孩子,对自己的装扮角色非常投入。《我为祖国来献礼》中幼儿对表演环节跃跃欲试。但亦有可商讨之处,我想摘录我园许雅聆老师对于表演游戏指导感悟,来探讨表演游戏教师的角色和组织形式等等方面问题。她组织的表演游戏内容是儿童表演剧。表演游戏《小红帽》
年龄段:中班 游戏设计背景:
我们班平时开展的创造游戏大多是“医院、餐厅、点心店”等角色游戏,孩子们玩得多了,也不是很乐意玩了。但是偶然我和华老师发现孩子们对小朋友带来的碟片上的童话故事很感兴趣,特别乐意模仿其中人物的语言。当我们从媒体上了解到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把一些著名的戏剧都纳入表演课程,特别是在美国从幼儿园的教育到中学,对表演教育给予了原则性和具体的说明指导。它们认为:表演教育应该从儿童开始。戏剧不仅作为艺术学习的对象,更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和技能。作为人类形象化和掩饰化世界的戏剧艺术,是儿童在生活中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
在本次创造性游戏活动中,我们通过前期学习知道:创造性游戏涵盖了幼儿的:表演、建构、模拟现实生活等内容。因此,针对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听、讲故事、模仿故事中人物的对话的情况,所以我和华老师想带领孩子们尝试一下在本次创造性游戏活动中开展戏剧表演性质的游戏。
游戏的选材背景的准备
我们首先根据我班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了表演的故事内容。中班幼儿的表达和交往能力较小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提高,表演游戏中的人物的形象应更丰富和形象。教师应选择情节简单生动,角色个性鲜明,对话明确简短的文艺作品作为表演游戏的剧本。
在众多的经典的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中,我和华老师就选取了《小红帽》、《狼和七只小羊》进行故事表演。因为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是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同时他们的外部形像打扮起来容易些,我们需要制作一些花草、树木、屋子等背景材料。为了提高孩子们游戏的积极性,我们还请孩子们带些家里的丝巾、红帽子、手枪、猎人的帽子、玩具眼镜等简单物品到教室里来。
开展游戏的目标
1、在对经典文学《小红帽》《狼和七只小羊》熟悉、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幼儿表达文学作品的能力。
2、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来展现所要表现的内容。提供给幼儿表演的机会,使得幼儿通过个人扮演角色,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行为模式。
游戏的准备
接下来要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文艺作品《小红帽》和《狼和七只小羊》。只有在熟悉的基础上才能表演。我们通过口头讲故事给幼儿听,给幼儿看录像,使幼儿熟悉故事。可给幼儿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当幼儿对故事熟悉到一定的程度,能把故事中的对话表述出来时,就开始组织表演游戏了。
游戏的开展
------角色的确定
在最初的游戏中,我们先组织孩子认识角色、确定表演的角色。让孩子们根据我们大家准备的道具和装饰材料打扮自己。例如:小红帽就戴一顶红色的帽子、肩上背一只书包。外婆戴一副只有边框的眼镜,头上扎一条丝巾。妈妈戴一顶碎花帽子,腰上围一条布。老狼头上戴一个头饰。猎人就带一顶帽子、手里拿一把枪。
------需要老师带领和指挥
在刚开始的几遍游戏中,孩子们往往是需要老师提醒。前一个人说完,后面一个角色的小朋友不知道立马跟上去说,只有老师提醒比方说“该你说了”,“赶快说萨”后一个角色的小朋友才知道说自己角色的对白。而且有时老师一不注意另外没事干的几个角色,他们往往会开小差,自己玩自己的不会看你们在干什么。
游戏的继续进行
说实话按平时游戏过了就过了,但是这次园要开展创造游戏的评比活动,我们为这个游戏准备了很多,特别是背景的制作和人物形象的设计。所以我和华老师决定把这个的游戏继续进行下去。为了让孩子记住角色的对白,我不断分析故事人物中形象,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动作的方式让担任角色的小朋友记住自己对白。
游戏的发展
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像何润元、朱秦天不仅能记住每个角色的语言,而且能很清楚每个角色的出场时间,有了他们的就不需要老师的“指挥“了。所以我和孩子们商量是否增加一个”导演“的角色。为了让导演更吸引力我把家里的点读笔带来,让导演提醒演员表演。孩子们在导演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心地表演着。
游戏的尴尬进行
在正式有客人老师来听时,在我们这些大人的眼里个表演游戏显的有些不尽人意,但是我发现孩子们玩的却很开心。
感悟一
这次游戏,虽然在我们成人的眼里也许不那么成功,看上去可能有点“乱糟糟”的。但是不知各位老师你们是否注意过欧美先进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过程看起来似乎都是“乱乱的“。其实这只是教育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过程,它真实地反映了孩子们学习的过程。没有‘乱‘过程,又怎么会有成功的教育呢?
感悟二
其实这次表演游戏,我完全可以让这次活动看起来井井有条。我想进行一次传统意义上的表演,依我这几年来排练节目的经验,没有人会表示怀疑,但这是我们这次活动开展的宗旨吗?在《新纲要》实施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用十几年前的游戏模式来展现的活动吗?
感悟三
因此我借这次创造性游戏的机会。作一次有益的尝试,在游戏前,我就预感到这次游戏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首先孩子们要非常熟悉故事里角色的对白,并表演出来。这对于每一个中班拿的孩子来说,都是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其次,游戏中道具、服装的准备也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具体到每个角色的出场,角色之间的协调等等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表演的效果,而我又不想过多地禁锢孩子们的想法。
感悟四
孩子们演一个他们想演的故事,动的重点,不是“表演”,不是为了让观看的人的满意。而是“演”,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我”的加值。从游戏开展的效果。基本达成了我预期的目标,小朋友比较顺利地表演完了故事。但是,受他们年龄特点的限制,缺乏表演能力,协调能力差。但是这些并不影响他们表演的热情。
感悟五
让我认识到,游戏活动的“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孩子们“乱”了之后。老师也“乱”了。孩子们的“乱”在若干次游戏后肯定会有改观。但教师观念中“怕乱”的情绪却将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当然这不是一个完美的游戏,仅仅是组织表演游戏的另一个思路,但是许老师让我感受到她很好的把握住了表演游戏的侧重点,不是表演而是“演”,要在游戏中让孩子们“主动”的动起来。
其实当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我们会体验到不一样的教育心态,我们会感受到游戏“乱”中蕴含的成长,感受到孩子的快乐!当我真正走入孩子的游戏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发起游戏的起始,发掘游戏的过程、体验游戏的成功,我们会感受到游戏在孩子生活中的价值。我想本次展评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等奖、二等奖,而更多是对游戏活动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层面的提升。
再次感谢胡敏主任给我这次学习和感悟的机会。
第五篇:让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让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能使我们吸取生命成长所需的“营养”。而要使吸取的“营养”全面就离不开五谷杂粮式的“杂读”——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能使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在多年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摸索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基础,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让那些方块字吸引住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真正让课外阅读成为他们心灵的“话”。然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能立竿见影。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必须谆谆善诱。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相机进行各种活动,用来激发学生兴趣。
举行故事会,对于不愿课外去阅读的学生来说,听故事没有负担,反而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古今中外名人、书籍中动人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故事后书中名人不知不觉给 1
学生树立了榜样,引导他们向人物学习。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读课外书的欲望。
表演书本剧,学生阅读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后,老师引导学生把情节动人的部分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演一演。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增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课的兴趣。
开展朗诵会,在学生阅读到精彩篇章之后,举行学生朗诵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诵水平,又提高了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进行“书评”展示,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奇事要闻、风俗风光从主要内容、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说出来,这样也有利于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兴趣。
同时,对于优秀的读书笔记可以进行展览评比。对读书多的学生还要多加表扬鼓励。
二、充分挖掘课外阅读内容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因此有责任给学生提供卫生的精神粮食。例如,学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就介绍读她的《城南旧事》;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介绍读他的《沁园春.雪》等诗词,学习了《鲸》这篇课文,便推荐读一读《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等。
结合个性特点,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差异,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时,既要全盘考虑,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
结合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因而,向他们推荐浅近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等。中年级较关心作品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因而,向他们推荐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等;高年级学生较易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因而,向他们推荐小说、散文等。
结合师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引领学生自愿、自觉的跨进浩瀚的书海。在学校、班级开展活动之前,可给学生推荐相关课外书籍。如:学校开展“校园童话节”,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等。
结合重大节日,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重大节日来历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促进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之心。
结合民俗风情,学到描述民俗风情之类文章时,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让学生了解民俗风情,去阅读大自然、大社会这一部“无字书”,去领略万字事物之理。
三、注重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一味地盲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阅
读,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独立去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1、默读与朗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其实也叫“心读”。如果外界环境比较安静时可以默读。默读时要用心去感受,用心
去思考,才能体验到书中人物的生活情趣。朗读是出声地读出来。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嘈杂就可以大声朗读,这样可以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提高阅读的能力。默读与朗读是课外阅读中最重要的方法。
2、浏览。浏览就是大略地看。浏览是课外阅读中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阅读指导时,对于篇章比较长的书籍,可以让学生进行浏览,形成大概印象,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进行精读,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高年级学生要求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真正做到读有所得。这样,在阅读中做到粗中有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速读。速读不只是追求速度的快读,而是注重阅读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理解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一般可以采用整体速读法。读时用眼睛平扫,用心记,才能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材料,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4、复述。复述是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常用的一种方法。复述的方式主要有详细的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低年级学生由于概括能力较差,一般采用详细的复述;而中、高年级已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可以采用简要的复述和创造性的复述。特别是创造性复述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填补书籍的空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5、做好读书笔记。在小学阶段,我认为小学生的读书笔记的形式有三种:摘抄好词佳句、列提纲和写读后感。低年级适于摘抄好词佳句,丰富语感;中年级应该学会列提纲,培养概括能力;而高年级则要提倡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水平。因此,做好读书笔记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必要的。
6、组织读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通常只是看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籍,怎样让学生全面地读各类书籍,增长见识呢?我想,就要根据不用年级、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本学期学校举行第二届读书节以来,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了美文诵读比赛、故事会、佳文赏析会、演讲比赛、图书推荐会等,这样,让不喜欢阅读的学生爱上了阅读,让爱阅读的学生更恋上阅读,收获甚佳。
7、检查阅读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在课外阅读实践中不断地检查评价,能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的动力,其检查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是举行抢答赛,可以是阅读成果展示会,也可以是评书会。在检查过程中,教师宜多采用导向性和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让学生乐读、多读。
四、运用课外阅读实践
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是保证阅读量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对课外书籍爱不释手,我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后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自身进步、收获的喜悦。我在课前几分钟,针对学生阅读的内容,学生自已选择参赛方式——谈、读、讲、演甚至唱都可,这样学生不仅能自主的反馈读书情况,也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除了让学生动口外,我让学生不定期动手,对课外阅读内容分门别类地办专题手抄报,出校刊、班刊等。把课外阅读搞得“绘声绘色”,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这开放阅读的氛围下,学生的手、口、脑充分动起来了,在课外求得了“发展”,这时老师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课外阅读了。总之,我们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认真读书的习惯,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提示阅读的方法,组织读书活动和检查阅读效果。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才能真正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