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雪的早晨(范文)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描述了诗人在下雪的早晨,看着雪花的洁白和整个世界的宁静,想到一个孩子夏日早晨在树林中玩耍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小孩的关爱、期盼和惦念之情。
全诗朴素清新,节奏和谐,形象生动,字词浅显,学生容易读通,容易掌握。因此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和展现诗人丰富而美好的情感世界,并联系实际,感悟生活中的意境。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初步学会仿写或创作诗歌。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教学难点:
普通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初步学会仿写或创作诗歌。课前准备:
1、积累有关雪的古诗和词语;
2、自主预习课文。课前活动:相反
师:孩子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相反”。你们做的、说的都要和我相反,记住了吗?
1、全体起立,注意听口令:向左转、向右转、弯腰、坐下。
2、师:我们可以做出相反的行动,那能不能说出相反的语调呢?试一试:我小声地说话、我重重地说话、我延长声音说话、我快速地说话。
4、看得出来,咱们4、3班的孩子很会动脑筋!刚才的游戏告诉我们,看似简单的行动和语言里都有丰富的内含,今天这节课上林老师希望孩子们用你最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好不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积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艾青写的《下雪的早晨》齐读课题,课下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积累了一些关于雪的好词好句,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呢?
(白雪皑皑
粉妆玉砌
白雪纷飞
漫天飞雪
银装素裹等等)师:好词!我知道你一定是个爱积累的孩子!听了这些优美的词语,我们不由得还会想起许多千古绝句——
师:是啊,雪花洁白、飘逸,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都用它来抒发情怀。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艾青再次走进雪的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准备好了吗?
1、复习词语:或许、竹竿、浓密、飘飞、蚂蚱、滑冰、赤着脚、抛雪球
A、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B、讨论“赤着脚”在不同词语中的意思并尝试造句。
2、听写
赤着脚
竹竿
抛雪球
滑冰 同桌对照着大屏幕互批集体订正。
二、朗诵诗歌,感受意境。
1、迅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回忆一下上节课,第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歌不仅写了实实在在的下雪的景象,还写了诗人产生的联想,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2、3小节,看诗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忆小孩,感悟境。
①看着雪花在飘飞,我想得很远很远。我想起了什么?听说咱们班的朗读能手很多,李老师啊特别想听听你们的声音。谁来读第二小节你的手举得最有力,很有自信的样子,你来读。其他同学看着书,认真听,准备评。
谁来评价,评得非常中肯,听的人也很认真,起来读的同学更是勇气可嘉,把赞扬的掌声送给你们自己吧!
②看来诗人真的想得很远很远,在这些美好的回忆里,诗人首先想起了——(板书:夏天的树林)
师:是呀,早晨的树林,树叶结满了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面对这样的美景,那诗人记得最清的就是这个手提昆虫的?(板书:小孩)
③出示自学指导:(大屏幕)
A、找到具体描写小孩的诗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B、仔细默读这些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可以适当的批注。
汇报交流,师板书:(快乐、顽皮„„)A、生1:快乐。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快乐?从你微笑的表情和轻快的朗读中,我也能感觉到他的快乐!B、生2:可爱。
师:把小孩最可爱的地方读出来吧。他的外貌、他的神态、动作,多么可爱啊!C、生3:顽皮。
师: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出来。果然是个顽皮的小孩呢!(指名读2)⑥你们都是会读书、会理解的孩子。把你心目中的这样一个小孩,读给自己听一听。A、自由读。B、男女生赛读。
师: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美!男生先来(读得抑扬顿挫)。女生来(余音绕梁啊)。C、师范读。
师:你们的朗读仿佛把我带进了那个美丽的早晨。我也想读了。想不想听我读啊?你们都读得那么好,不给我点鼓励的掌声我怎么敢读呢?现在我可以大胆地读了!(师配乐读)有谁发现我的读和你们的读哪里不一样? D、生配乐齐读。
师:多么善于发现的孩子啊!我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动作来表达感情。其实,朗读的感情就在我们的轻重中,就在我们的快慢中,就在我们的动作中。全体起立,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3、创设境。
①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那儿早已铺满了落叶,也不会有什么人影,但我一直都记着那小孩子,和他的很轻很轻的歌声。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停止,诗人还想起了——课件出示第三小节,齐读。
②雪花不停地飘飞着,像鹅毛、像蒲公英、像玉蝴蝶,一夜之间,房屋戴上了白帽,树林披上了白袍,大地盖上了白毯,我们仿佛来到了童话王国。
师:想一想作在冬夏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汇报,师适时板书:关爱惦念)A、师生配合读。B、听录音跟随背诵。
师:多么令人心动的诗歌,多么温暖的诗句,让我们静下心来,轻轻的再次感受这份美好,双手合拢放在桌上。
三、拓展延伸
1、师总结:聆听这份美好,我们仿佛看到飘飞的雪花,开爱的小男孩,感受到了那份期盼与惦念。
2、同样的雪景,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课件出示),一起读。你读懂了什么? 拓展材料: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作业
如果你看到一个这样的雪景,可能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呢?只要你勤于练笔,说不定也会成为像艾青、像柳宗元一样的大诗人呢!今天回家就试着写一写,好吗? 老师相信你们都能行!
五、好书推荐 《雪孩子》
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在冬夜温暖的屋子里与父母共读的故事。飘雪的夜晚好像充满了魔法,雪孩子把迷路的兔子送回了家。其实这是孩子们产生的心理想象,它能帮助孩子化解实际生活的困难。相信书中美丽的魔法之旅,会让同学们在读完后,嘴角勾起满足的微笑。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现实
下雪洁白安静
夏天的树林
回忆
关爱、惦念
天真、活泼的小孩
第二篇:下雪的早晨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下雪的早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下雪的早晨教案1一、谈话引入。
学习了《瑞雪图》以后,大家对雪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雪的知识的文章——雪。
二、读课文,找找有关“雪”的信息。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师生释疑。
2、分小组学习课文,收集信息。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课文的一部分。学习完了,要求把收集到的关于雪的知识汇报给老师和同学。
3、分小组汇报。其他成员相机补充。
三、体会古诗、谚语的妙处。
1、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古诗和谚语,说说它们有什么用。
2、我所知道的有关雪的古诗和谚语。
2《下雪的早晨》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
二、读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正字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流畅。
3、指名分小节读。师生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品诗,再读诗。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诗人在第一小节写了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来读第一小节?(轻、美)
(3)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三小节。
(1)老师读第二、三小节。同学们思考:这两小节写了什么?它发生在什么季节?
(2)人们经常在冬天想着夏天,在夏天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你觉得他会是谁?
(4)指名读第二、三小节。说说作者在诗中透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两小节。
(5)自己再读这两小节。
(6)同桌互读,互评。
(7)全班齐读。
四、背诵全诗。
第二、三课时:畅所欲言 说说你见过的雪或想象的雪。
一、看。出示挂图或课件,指导学生观察。
1、留心观察雪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体会雪花的外形特点。
2、确定观察的顺序,注意屋顶上、树上、马路上、旷野中下雪后的不同情景。
二、议。小组内议论,体会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情景。
1、在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大家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并进行补充或合理的想象。
三、说。全班汇报。
1、一组派代表汇报,大家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说的顺序。
(2)是否运用了适当的修辞手法。
(3)是否生动,具体。
(4)有没有感情的表达。
2、师生介绍其他描写雪的段落。
四、写。整理自己的思路,自拟题目,写成一段话话或一篇文章。
下雪的早晨教案2预习提示:
本诗作者为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写于1956年。艾青诗歌一贯的特点,即采用鲜活的口语入诗,看起来平易朴实,读起来顺畅和谐,是读者驰骋想像力和诱发思索的艺术载体。这首《下雪的早晨》也具有这些特点。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假托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无忧无虑地玩耍。通过对这个小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预习时注意: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了什么?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慢慢地、静静地读,体会这首诗的意境.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大诗人艾青的诗歌(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
2.课前,大家预习了诗歌,我们还进行了“走近艾青”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你对这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谈对艾青的了解。(艾青的简单生平;他的诗歌的主要特点等等)
二、初读感悟
1.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遍吗?听完后,谈谈你有怎样的感觉。
(出示画面配音乐范读,使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2.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以恰当的即时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读书的收获)
3.承接学生的自由发言简单概括、板书。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指名读)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播放画面和音乐)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学生发散思维,想像雪景。通过画面和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静。)
3.这个飘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静谧美好吧。(训练朗读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陶冶情操。)
学习第二小节,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揣摩作者的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绪飞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读读第2小节,想像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读,想像画面,读后说说第2小节大意――引导学生说完整: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
2.诗人想到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请大家再来默读一遍第2小节,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指名读句子。
3.(出示画面)看,这个孩子从晨光里向我们走来了。
大家再来自由读读描写孩子的诗句,请你静静地读,慢慢地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想像到的情景。
(学生自由读描写孩子的句子,想像。通过对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
4.(小结情景),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展现出来?(指名读)(引导评价朗读)
5.(出示四句话,师读)你觉得诗人还有哪些话没写出来?(启发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捉到了?眼睛?耳朵?神态?动作?)
你能替诗人接着这句话把他捉知了的情景往下说吗?(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
6.刚才大家通过朗读和想像,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天真 活泼)
7.(播放课件音乐)谁来把第2小节连起来读读,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个孩子的可爱形象?
8.你认为这个小孩是谁呢?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猜测这个孩子是谁,揣摩诗人情感。诗人很渴望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人也希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介绍背景:这首诗写于1956年,当时艾青在事业上遭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顺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压抑。他多渴望拥有自由自在,纯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到眼前飘飞的雪花,他想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纯真、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学习第三小节
1.语言描述:雪还下着,诗人还沉思着――虽然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虽然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着他,但我一直都记得他那鲜花一样的小脸和很轻很轻的歌声,想着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
2.齐读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再次与诗人的心灵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对外抒发。)
四、抒发情感,美读背诵
1.(放音乐指导美读全文)指名读。
(过渡)大家都读懂了诗人的心,你们愿意来抒发诗人的情吗?请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让我们再来朗读全诗。(学生自主选择)
2.这么美的语言,你愿意牢记下来吗?请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背下来,和同桌一起分享。(播放画面和音乐)
3.指名背诵
五、创设情境,即兴创编
1.大家背诵得多投入啊。(示意看课件)在这个冬日的早晨,看着雪花飘落着,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模仿诗人,把你想到的事情创编成诗歌,抒发你的感情吧!(发散思维,即兴创编。激发创作欲望,唤起美好情感)
2.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哪位小诗人愿意朗诵自己的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课堂检测
1、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2、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
课外作业
1、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2、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地写下你的想法。
下雪的早晨教案3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诗歌这种体裁的课文容易接受。读通顺,掌握生字词速度较快。但是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则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以读代讲”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多种朗读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设想
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CAI:《雪绒花》的音乐,雪花纷纷扬扬飘洒树林。
五、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吗?(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人们喜爱雪,赞美雪,但每一个人对雪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读中领悟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CAI 课文朗读)
1.你听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起了一个小孩;下雪的早晨,整个世界很安静……)
2.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默读课文一至两遍,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学交流,课文该怎样朗读。
3.教师:谁来说一说,第一节该怎样读,为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第一小节,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语速较慢。因为诗人写道:“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学生根据理解,朗读第一节。
4.教师:第二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可以自己揣摩,也可以与前后伙伴交流,讨论。
汇报。(作者想起另一个小孩;作者想到了夏天的树林;作者还记得这个小孩手上提的东西……)
教师:这一小节该怎样朗读?(轻快、活泼一点)为什么?(夏天的树林是充满生机的,太阳出来了,多么温暖,所以应该欢快一点;这个小孩有一双发亮的眼睛,他应该很活泼,所以读来应轻快点……)
指名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5.教师:请同学们找到小伙伴来共同朗读最后一节。
学生可以下座位寻找朗读伙伴。上台表演朗读。
教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朗读呢?(因为书上写了“很轻很轻的歌声”,作者正在想着这个小孩,语速要放慢;这一节是写的“下雪的早晨”,所以要轻柔一点……)
齐读最后一节。
6.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学习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CAI音乐作为背景)
(三)品味感悟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在下雪的早晨,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小孩呢?你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站在飘着雪花的树林,就让我们慢慢地,静静地读,体会诗歌描写的情景。
(五)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歌
作业设计:
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七、教学反思
诗歌一向就受我班上学生的欢迎,生字词不多,学习起来感觉没有多大的压力。
下雪的早晨教案4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最近刚下了一场雪,大家有没有到雪里玩呀?玩了什么游戏?人们赞美雪,不同的人对雪的感受不同,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初读课文,扫请障碍
1、请同学们大声的把课文读一读,注意看准生字、新词,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字、新词看准了吗?谁想来大声的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严重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3、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4、播放录像或课件: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5、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6、指导朗读。
7、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由质疑,自主解疑。
(了解作者艾青,诗中所写的小孩究竟是谁等。)
五、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歌。
六、总结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
下雪的早晨
喜悦和期盼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小孩:天真、快乐)
作业 设计:
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下雪的早晨教案5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了解诗歌叙述的是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想起夏日树林里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尽情玩耍的情景;体会诗人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
初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练习背诵诗歌。
发展性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渗透对诗歌意象、意境解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诗歌象征手法的浅显认识;
激发学生的灵感,创编诗歌,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道德情感目标:
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及创作欲望。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感悟――入诗境、悟诗情――抒发诗情――即兴创编”的设计思路。
第一步,谈话导入,初读感悟
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作为激发学生学诗的突破口,使学生自然地联想到雪,对《下雪的早晨》这个题目充满兴趣。配乐范读,使学生从范读中对本诗的韵律美、音乐美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在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后,再由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初步感悟。
第二步,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1.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课件呈现的是洁白的雪世界配以悠扬的轻音乐,指名朗读和自由读使学生体会出这个早晨静谧美好。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启发学生尽情想像在“这样的早晨,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借此结合已有经验展开想像,然后再通过自由朗读2、3小节,看看诗人的思绪飞到了哪里。
3.引导学生解读意象,体会孩子的可爱
出示画面和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深入诗境。和着音乐一起朗读第二小节,学生对这个小孩的喜爱之情便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会对这个小孩能够如此尽情地玩耍产生憧憬之心,这就与诗人的心贴得更近了一步。
4.品读诗人内心情感,激起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
要学生真正品味出诗的意境,读懂诗人的心这一环节往往受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学生对“诗人喜欢这个小孩”这层意思很好理解,但未必能感悟作者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之情,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学生课前已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了艾青,所以此时简单的点拨会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第三步,抒发情感,美读背诵
在学生读懂了作者的内心后,为学生播放音乐画面,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把自己喜欢的诗句背诵下来。
第四步,激发创作欲望,唤起美好情感
本课用雪花飞舞的画面配以清幽的音乐贯穿在教学中,加上课上想像力的激活,学生的想像,创作热情一定会很高涨,所以此时请学生接着“看着雪花在飞舞,我想得很远很远”继续创作,写心中所想,抒心中所感。
需要注意的问题:老师要真正投入其中,用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将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老师给予必要的辅助指导。另外,本课的语言优美,朗读训练很重要,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要多下功夫,让学生感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越读越有滋味”。
三、学情分析
正值冬季,学生对学与雪有关的文章会比较感兴趣。为诗歌,本班学生朗读水平不太高,所以这节课要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入情入境地朗读这方面仔细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大诗人艾青的诗歌(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
2.课前,大家预习了诗歌,我们还进行了“走近艾青”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你对这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谈对艾青的了解。(艾青的简单生平;他的诗歌的主要特点等等)
(二)初读感悟
1.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遍吗?听完后,谈谈你有怎样的感觉。
(出示画面配音乐范读,使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2.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
(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以恰当的即时使学生明确自己读书的收获)
3.承接学生的自由发言简单概括、板书。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指名读)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播放画面和音乐)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
(学生发散思维,想像雪景。通过画面和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静。)
3.这个飘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静谧美好吧。
(训练朗读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陶冶情操。)
学习第二小节,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揣摩作者的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绪飞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读读第2小节,想像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读,想像画面,读后说说第2小节大意――引导学生说完整: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
2.诗人想到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请大家再来默读一遍第2小节,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指名读句子。
3.(出示画面)看,这个孩子从晨光里向我们走来了。
大家再来自由读读描写孩子的诗句,请你静静地读,慢慢地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想像到的情景。
(学生自由读描写孩子的句子,想像。通过对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
4.(情景),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展现出来?(指名读)(引导朗读)
5.(出示四句话,师读)你觉得诗人还有哪些话没写出来?(启发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捉到了?眼睛?耳朵?神态?动作?)
你能替诗人接着这句话把他捉知了的情景往下说吗?(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
6.刚才大家通过朗读和想像,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可爱)
7.(播放课件音乐)谁来把第2小节连起来读读,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个孩子的可爱形象?
8.你认为这个小孩是谁呢?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猜测这个孩子是谁,揣摩诗人情感。诗人很渴望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人也希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介绍背景:这首诗写于1956年,当时艾青在事业上遭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顺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压抑。他多渴望拥有自由自在,纯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到眼前飘飞的雪花,他想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纯真、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学习第三小节
1.语言描述:雪还下着,诗人还沉思着――虽然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虽然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着他,但我一直都记得他那鲜花一样的小脸和很轻很轻的歌声,想着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
2.齐读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再次与诗人的心灵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对外抒发。)
(四)抒发情感,美读背诵
1.(放音乐指导美读全文)指名读。
(过渡)大家都读懂了诗人的心,你们愿意来抒发诗人的情吗?请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让我们再来朗读全诗。(学生自主选择)
2.这么美的语言,你愿意牢记下来吗?请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背下来,和同桌一起分享。(播放画面和音乐)
3.指名背诵
(五)创设情境,即兴创编
1.大家背诵得多投入啊。(示意看课件)在这个冬日的早晨,看着雪花飘落着,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模仿诗人,把你想到的事情创编成诗歌,抒发你的感情吧!(发散思维,即兴创编。激发创作欲望,唤起美好情感)
2.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哪位小诗人愿意朗诵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
本诗作者为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写于1956年。艾青诗歌一贯的特点,即采用鲜活的口语入诗,看起来平易朴实,读起来顺畅和谐,是读者驰骋想像力和诱发思索的艺术载体。这首《下雪的早晨》也具有这些特点。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假托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无忧无虑地玩耍。通过对这个小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全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寓意却很深刻。小孩是这首诗歌的主要意象,诗人通过对他的可爱形象的回忆描画,将自己的美好情感熔铸于其中。
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进行了“走近艾青”的语文实践活动
由于诗歌语言凝练,跳跃性较大,有学生不易读懂读透的地方。所以结合本课的重难点,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了“走近艾青”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艾青在诗坛的重要贡献以及这首诗的年代和创作背景,为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作了铺垫;课后我还请学生继续收集艾青的诗歌诵读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喜欢诗歌的兴趣。
(二)注意营造氛围,引学生入境,注重情感熏陶
课上,我运用“范读”,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这不仅帮助他们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还使他们对诗歌的韵律美、音乐美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使他们感到了学习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此外,运用课件呈现了雪花纷飞的美丽景色,配以清幽的音乐,还注意用诗化的语言创设情境,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诗情。
(三)在教学中我能深入浅出地渗透对意象的解读。意象和意境无论是在诗歌创作或诗歌欣赏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深入浅出地渗透了这两个概念的教学。如在学习第2小节时,我注意启发了学生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请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想象,揣摩作者的情感,使学生明白了诗人是通过对孩子的描述,来表达他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理解欣赏诗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为学生模仿诗歌这一特点即兴创编诗歌做到必要的指导。
(四)在诗歌教学我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在第1小节中,启发学生想像飘雪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引生入境。读第2小节时想像孩子在树林中玩耍的情景,感受孩子的可爱。读第3小节时,请他们想像这个孩子是谁?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我尽量激发学生大胆想像,力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像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在学生感悟诗情后,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联想,他们会想到什么,将想像到的模仿诗人进行创编,这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五)根据诗歌教学特点,以朗读、背诵作为学习诗歌的主要手段。
因为诗歌的欣赏是需要感情投入的,而使感情投入的最基本的方式是读,所以课上我请学生以多种方式用心地去读,去品,读中感受了语言美和韵律美,读中感悟了诗情,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体会了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感受和体验了诗歌的意境和形象,得到陶冶和审美愉悦。
而背诵诗歌不仅使学生对诗歌意境加深体验和感受,还能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和能力,并帮助学生对一些语言现象潜移默化地形成于自己的语言结构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下雪的早晨教案6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悟诗歌意境。
2、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2、展开想像,领悟诗所描写的情境。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雪景图,课前谈话:你见到雪吗?
2、学生闭眼感受,教师描绘情景: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下着,一刻不停。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3、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
4、导入:看看作者在这个下雪茄的早晨想起了什么情景。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监察院词,试着联系业务上下文理解。
2、全班交流:字词质疑,共同讨论解疑。
3、全班交流:对哪些诗句无法理解。
三、以读代讲,学习第一部分
1、轻声试读第一部分,试着读出感情
2、指名汇报朗读,并说说你是怎么朗读的,说出自己的朗读体会。
3、指名读第一节
指读——评议——再指读——再评议
4、指导齐读
5、引导讨论:通过朗读,这个下雪的早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洁白、静)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银装素裹的世界……)
6、指导背诵,当堂背诵。
四、课堂延伸
1、仿第一节写写“雨下着,下着……”,描述雨景图。
2、课堂交流,笔下的十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把你写的雨景诗朗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引读第一节,复习导入
1、师导生读,这是一个下雪的早晨,雪下着,下着……
2、过渡:在这个宁静的下雪早晨,作者浮想联翩,翻开课本,学习下文。
二、以读促思,学习第2、3节
1、自由朗读第二节
2、课堂讨论:作者从飘飞的雪花想到了什么?
3、引导齐读,描写小孩的句子:“一个小孩,赤着脚……”
4、师引导,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当初这个男孩此时此刻会在哪呢?
5、全班展开想像,描绘此刻男孩的情景。
6、齐读第三节。
三、品读诗歌,升华情感
1、讨论:你从诗歌中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世界?
2、师小结:诗人在下雪天想到了夏天树林里小孩子天真活泼玩耍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小孩的关爱和期盼之婧。
3、闭眼听录音范读此诗,想像诗境。
4、音乐声中原有关雪景的侍作朗读。
四、作业:
1、背诵整首诗歌。
2、预习下一课。
板书:
下着……下着……
雪花飘飞:盖满了……盖满了……
多么……多么……
想起
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子(脚、脸、嘴、手、头、眼……)
下雪的早晨教案7[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作者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因而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多音字“了”“铺”,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站在作者角度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当雪下了一夜,早上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入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配乐),初步感受课文。
要求:认真听,诗歌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眼中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师: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让学生在平和的心境中体会冬日清晨雪景的宁静以及美丽。)
3、师:你认为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学生进行交流。)
4、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教师要注意学生评价方法的指导。)
5、师:就在这个美丽、宁静的冬日清晨,就在这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作者的思绪却飘到很远很远的一个夏天里。
6、教师范读2.3节,学生闭上眼睛听这部分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让学生在闭眼想象中身临其境。)
7、师:听了这部分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2、3节中小男孩所玩的游戏。)
8、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什么会对这部分印象深刻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9、教师播放课件(有关夏天的场景及部分夏天游戏图片):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10、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鼓励学生尽情的说,指导口头表达。)
11、指导朗读。
师:在夏天中有那么多游戏可以让我们参与到其中去,夏天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快乐的乐园,你该怎样读2、3小节呢?在小组中试读一下。
12、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互评,评出全班读得最好的和进步最大的同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以抑扬顿挫表现情感。)
13、你想过吗?文章中这个小男孩写的是谁?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第一种可能:诗人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小男孩代表的是童年时的作者,表明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第二种可能:诗人想起了童年的玩伴,表明了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思念之情。第三种……)
1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作时溶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
15、进行习作指导。
同学们以后在书写习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放置到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上,将会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
16、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提醒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表达。)
17、进行背诵比赛。
(1)交流:你觉得怎样记忆,才能很快得将这首诗歌记住?
(抓住一定的顺序。)
(2)和小组同学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背诵一下,比比看,谁最快最准确地背过。
(3)同学推荐同学在班级中进行有感情的背诵(配乐)。
18、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如果有问题,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19、读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如:我学到了在写儿歌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会生动……)
[作业](任选一项作业带回家。)
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1、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
2、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3、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的写下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下雪的早晨教案】相关文章:
1.《下雪的早晨》教案课件
2.下雪的早晨
3.《下雪的早晨》语文教案
4.《下雪的早晨》教案设计范文
5.下雪的早晨作文
6.下雪的早晨诗歌
7.早晨下雪的说说
8.下雪的早晨散文
9.《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第三篇:《下雪的早晨》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悟诗歌意境。
2、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2、展开想像,领悟诗所描写的情境。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雪景图,课前谈话:你见到雪吗?
2、学生闭眼感受,教师描绘情景: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下着,一刻不停。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3、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
4、导入:看看作者在这个下雪茄的早晨想起了什么情景。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监察院词,试着联系业务上下文理解。
2、全班交流:字词质疑,共同讨论解疑。
3、全班交流:对哪些诗句无法理解。
三、以读代讲,学习第一部分
1、轻声试读第一部分,试着读出感情
2、指名汇报朗读,并说说你是怎么朗读的,说出自己的朗读体会。
3、指名读第一节
指读——评议——再指读——再评议
4、指导齐读
5、引导讨论:通过朗读,这个下雪的早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洁白、静)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银装素裹的世界……)
6、指导背诵,当堂背诵。
四、课堂延伸
1、仿第一节写写“雨下着,下着……”,描述雨景图。
2、课堂交流,笔下的十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把你写的雨景诗朗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引读第一节,复习导入
1、师导生读,这是一个下雪的早晨,雪下着,下着……
2、过渡:在这个宁静的下雪早晨,作者浮想联翩,翻开课本,学习下文。
二、以读促思,学习第2、3节
1、自由朗读第二节
2、课堂讨论:作者从飘飞的雪花想到了什么?
3、引导齐读,描写小孩的句子:“一个小孩,赤着脚……”
4、师引导,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当初这个男孩此时此刻会在哪呢?
5、全班展开想像,描绘此刻男孩的情景。
6、齐读第三节。
三、品读诗歌,升华情感
1、讨论:你从诗歌中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世界?
2、师小结:诗人在下雪天想到了夏天树林里小孩子天真活泼玩耍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小孩的关爱和期盼之婧。
3、闭眼听录音范读此诗,想像诗境。
4、音乐声中原有关雪景的侍作朗读。
四、作业:
1、背诵整首诗歌。
2、预习下一课。
板书:
下着……下着……
雪花飘飞:盖满了……盖满了……
多么……多么……
想起
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子(脚、脸、嘴、手、头、眼……)
第四篇:《下雪的早晨》说课稿
《下雪的早晨》说课稿
玉门市第二小学
马菊荣
一、教材分析:
《下雪的早晨》这首诗是四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全诗分为三个小节,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我的思绪随着雪花飘飞得很远:想起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的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这个回忆又由飘飞的雪花、宁静的早晨等现实形象组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这样的体裁的课文容易接受。读通顺,掌握生字词速度较快,但是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则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带领学生入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质疑: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相机板书:下雪――夏天的树林)
(二)、目标启动(见课件,请阳光帅气的男生朗读)
1、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课文。
2、领悟作者把真实与联想、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合作释疑:
1、闭上眼睛听朗读后,指名读并评价,男女生分小节读。探究点: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在冬夏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勾画出重点的词句,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自学4分钟。(课件出示:组学要求)组学5分钟。
(四)、展示提升(课件出示展示要求):重点句段点拨:
1、第一小节范读,并让学生配乐读,充分感受雪的“静”(板书:安静、洁白,课件出示第一小节,指导朗读)仿写“雨下着,下着……”,描述雨景图。
2、点拨学习第二小节中描写小孩子的句子,展开想象,描绘雪天小男孩的情景。(课件出示描写小男孩的诗句,相机板书:小孩天真、活泼)
3、组内朗读感悟后全班男女生分别朗读体会。
4、提升感悟:作者回忆中的这个小男孩在作者的笔下是如此的活泼,如此的可爱,那么大家想想,作者在写他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依据发言板书:喜悦等)
5、限时背诵第三小节,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当堂检测:小练笔,文中这个在夏天如此可爱的小男孩,在这个下着雪的粉妆玉砌的早晨会做什么呢?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想到的写下来。
(六)、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描写雪的诗歌。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描写雪的成语或者诗词。(贴在黑板上学生共享)
(七)、反思收获:生自我反思(一分钟),指名总结发言,继而进行学科班长总结。
(八)、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木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四、教学反思:
1、课前只顾自身准备,忽略了学生的情绪调动和心理安抚,致使孩子们一上课就特别紧张,没有进入状态,这是上诗歌的大忌。
2、课堂气氛沉闷,回答问题的学生结结巴巴,许多平时上课时的积极分子也“呆若木鸡”,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课堂时间把握不准、分配不均,解决问题时随机应变的能力需加强,出现意外情况时不能及时引导,导致气氛更加紧张,致使教学效果不良。
第五篇:《下雪的早晨》文本分析
《下雪的早晨》文本分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的答案向来不是唯一的。要想深入理解一篇作品,我认为关键在于:
一、打开自己思想的大门;
二、知人论世。打开自己思想的大门就是说要跟着作者的笔触畅想,知人论世就是说看作品要结合作者的身世际遇去理解文学作品寄寓的情感。
《下雪的早晨》一诗中,读完第一节,跟着作者的笔触,我们仿佛来到大雪纷飞的北国冬天的早晨:纷纷扬扬的雪花从空中安静地落下来,山川、河流、大地和房屋都笼罩在大雪之中,万籁俱静。这时候,最容易思绪飞扬。
于是,诗人笔锋一转,思绪来到同样寂静无边的夏晨,在灿烂的晨光中,一个充满朝气、自由自在的农村小孩向我们走来。他光着脚,脸上散发着光芒,眸子一片澄澈,哼着儿歌,手里拿着狗尾草结成的蚂蚱、金甲虫和蜻蜓,在夏天的清晨寻找知了,这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状态正是我们每个人向往的生活。
正当我们沉浸在这种美好当中时,作者又把镜头拉回了现实,想象着男孩此时也在注视着纷飞的雪花,想象着他可能在抛雪球,在滑冰……然而一切都只能是想象。诗人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纯粹的美,然而这种美又是这样遥不可及。
结合诗人的际遇,写这首诗时,艾青正处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婚姻的苦恼始终缠绕着他,丁玲和陈企霞被冤打成 “丁陈反党集团”时,他在批斗会上仗义执言替他们争辩,受到了牵连,前途暗淡,命运莫测。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他多么想念树林中那个单纯而快乐的孩子和那宁静的晨光啊。在作者眼中,男孩代表的可能是童年、青春、故乡等等一切已经消逝而遥不可及的美好事物。作者两次笔锋急转体现了他对纯粹自由的生活的向往,也体现出这种美好可望而不可即的失落和忧伤。
这首童诗,写得那么美妙,却修饰极少,近于白描。文学作品的普遍性在于能够历久弥新地引发读者共鸣,同时,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又在于她体现了作者创作当时的复杂心境,这种心境是后来读者永远不能感同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