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第四组演讲材料汇总
第四组演讲材料汇总
点
击
命
运
材料一——改变命运与顺从命运(刘思濠)
1、改变命运。命运指生命的经历。命指生命,运即经验历程。宿命论者相信命运不可以改写,因为人不可窥探未知的命运,命运存在任何的角落上,只是无法接触。命由天定,运由己生。命运不是祈祷的,美好的祝辞只是一厢情愿,无法决定它的走向;命运不是巧遇的,即便偶尔撞上好运,但它很快就会还原;命运不是等待的,你滞留的时间越长,它与你的距离就越远。命运是一种选择,选择不同,前景各异;命运是一种改变,能力强弱决定改变内容;命运是一种实现,你付出多少,它向你回馈多少。
命运就是对一个人的才能考验的偶然。天决不助不愿作为的人,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3、命运如一壶翻滚的沸水,我们是一撮生命的清茶。没有水的浸泡,茶只能蜷伏一隅;没有命运的冲刷,人生只会索然寡味。茶在沉浮之中散发出馥郁的清香,生命在挫折之中绽放出礼赞的光芒。无数次和水的亲抚,茶淡了,淡出了一种境界;无数次与命运抗争,我们终于明白,平淡已经沉淀为我们生命的底色,我们更懂得,命运早已被我们改变。
2、顺从命运。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孟子曰:莫之为而好者,天也。
当一个国家将倾倒,总有一具瘦骨将其支起,孔明的命运注定,因为他忠君;当一个民族被蹂躏,总有一颗碎心发出血的呐喊,岳飞的命运注定,因为其爱国;当一个闹剧发生,总有一声冷笑击碎篡位者的美梦,方孝孺的命运注定,因为其不屈。
有些事情并非你能改变,就像时间无法逆转;有些事情明明不想去做,可却不能不做。这就是命运!
终南山,这位屡创医学奇迹的呼吸病专家,这位在天冷时要把听诊器捂热了才给病人诊听的仁爱长者,当致命的疫病袭来时,毅然挑起重担,站到了抗击病魔的第一线。他抢救病人,开会研究病情……一连38小时没合过眼!
正如他所说:“有些事你不做他不做,可总须要做。我做了,我问心无愧。” 有人问张丽莉,再来一次,你还会这样做吗?她报以了一个无悔的笑容。
如果命运要我探索,我会用双手开辟新的世界;如果命运要我奉献,我会燃尽自己,为别人播种光辉;如果命运要我陨殁,我会用热血祭奠万千英魂。
命运就是如此简单,顺路走,做你该做的事,命理所在,天命使然。
命运如一壶翻滚的沸水,我们是一撮生命的清茶。没有水的浸泡,茶只能蜷伏一隅;没有命运的冲刷,人生只会索然寡味。茶在沉浮之中散发出馥郁的清香,生命在挫折之中绽放出礼赞的光芒。无数次和水的亲抚,茶淡了,淡出了一种境界;是生活浸透命运的绿色,是命运逸散人生的芬芳。命运和人生就是这样简单而又长久的羁绊,顺从自然,融入命运,多一份恬淡,少一份迷茫。
材料二——不平的命运造就非凡的人生(李影)
因为不平,泰山才有了它的巍峨;因为不平,黄河才有了它的奔腾;因为不平,大海才有了它的波澜;因为不平,命运才有了它的价值,生命才更显得不平凡。卑微的出身,一文不名的命运历练出了多少人的精彩人生!
语言大师侯宝林买不起书,曾一连十八天道图书馆,把一部十万字的书抄到了手……如此勤奋好学,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水平实属必然。
作家左拉为坚持写作,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御寒,终用二十六年完成巨著《鲁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最为同学们熟知的《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因抄书“手指不可屈伸”,因求师“四肢僵劲不能动”,后受朱元璋礼聘,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其学问、品格更受世人景仰。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这是罗曼罗兰对贝多芬的评价。是的,命运对强者的捉弄是可笑的,以为不公平只会让他们更加强大!湖若平,鳖何往?山若平,鸟何从?命运若时时公平,哪会有竞争,哪会有奋斗?只有在对不公平命运的抗争中,才能升华我们的人生价值,成就不平凡的生命!材料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王又平)
命运是一个人一生所走完的路,是一个人用一辈子完成的作业。有的人认为,命运是天注定的,是不可改变的,但在我看来,命运不过是人生的方向盘,驶往哪个方向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
儿时的李彦宏除了学习兴趣十分广泛,他的姐姐考上北大后对他说:“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美丽,所以你一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走出阳泉,这样你未来的路才会更宽阔。自此,他开始勤奋学习,考上了北京大学,考上了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有了一份在华尔街的体面工作,开创了现在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
被称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的著名记者凌志军07年被下达了患癌症并转移到脑部的“死亡书”,但他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开颅化疗,而是选择了与癌细胞和平共处,出人意料的是恶性肿瘤竟然变小了,2012年,他成功地闯过了癌症的“五年之关”,并出版了《重生手记》。
如果李彦宏选择像以前一样贪玩,那么今天的他就不会拥有617亿资产,成为百度的董事长,而会像他的父母一样,做个工人;如果凌志军选择听医生的治疗,那么他就失掉了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成为被吓死的三分之一癌症患者中的一员;如果你现在选择了及时行乐,那么你就只有一时的快乐而失掉了明日的辉煌。改变命运,就是设法将酸柠檬变成甜橙汁;改变命运,就是在一间黑屋子里不怕碰壁,找到门的位置;改变命运,就是用脚踏出一条路去追逐梦想。
格言:命运并非机遇,而是一种选择;我们不该期待命运的安排,必须需自己创造命运。
——布莱克
人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处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莎士比亚
敢于冲撞命运才是天才。
——雨果
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
——柳宗元
Give your hopes everything you’ve
got and you will catch the star that holds your destiny.(满怀希望并全力以赴,你就能摘下改变命运的那颗星。)材料四——怎样改变命运(赵楠德、岳强)
一、要能吃苦。杨坤历经种种磨难,生活艰苦,事业受挫,嗓子流血,终成著名歌手。
二、要能忍受寂寞。金志文苦守幕后十几年,终于在好声音的舞台上赢得无数粉丝。很多人慨叹自己不过是被命运左右,无力改变更无法改变命运的失败者。但事实又怎会如此?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自己手中,命运不是放弃,而是努力;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命运不是顺从,而是改变。如果命运让我们与理想渐行渐远,我们又何必听从命运的安排?
三、理想可以改变命运。阿2,执着于理想,终于从一名乡镇派出所的警察成长为红遍大江南北的作家,出版了《鸟,看见我了》《灰故事》等作品。执着于理想的他终于欣赏到了井外的天空。
四、意志可以改变命运。李端曾是驰骋在CBA篮球场上的国青队的风云人物。一次意外事故使他失去了一节手指,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参加残疾人运动队练习跳远。他凭坚强的意志,艰辛的努力,在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获得一银一铜,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获得F11级跳远和三级跳远两枚金牌,2008年北京残奥会成功卫冕。他曾说:“失去了光明,灵魂不能坠入黑暗;看不见道路,脚步不能停滞不前;战士可以受伤,但受伤的战士仍是战士;军人可以倒下,但军人的意志不能被打垮。” 坚强的理想改变了他沉沦后半生的命运。
五、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李嘉诚中学没毕业就开始挣钱养家,但他勤奋好学,酷爱读书,想尽一切办法找书来读,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先后被香港大学、加拿大卡加里大学、北京大学、剑桥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自主创业,创出人生的辉煌。
知识就是力量,是彻底改变个人命运的第一推动力。
改变命运需要我们不屈不挠,以金石可镂的精神不息奋斗,需要我们怀揣理想,以执着追求的恒心顽强拼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在求知中努力进取,我们不要哀叹生活的不幸,诅咒命运的不公,在命运面前,我们要做强者,扼住命运的咽喉,叩问命运,改变命运。
材料五——技法指导(刘玲)
1、哲理故事有新意。
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有的。”禅师回答。“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呢?”他问。禅师就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指给他看,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做爱情线,这条斜线叫做事业线,另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了一个动作,他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的。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那人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啊!”“命运呢?”那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命运是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别人的嘴里。
2、用反问句加强语气。
我不知道你经历了怎样的挫折,让你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但你肯定不知道的是,在你离开的那一瞬间,命运会绽开他那令人作呕的笑颜,因为你输给他了,如此,你便成了一个失败者,彻头彻尾的失败者!那么,你会甘心吗?你就宁愿被命运击倒?你难道就不想东山再起,用你的三千越甲攻破他的吴楚之地?这个世界需要你,需要你去证明强悍的是你而不是命运,需要你去证明你不是失败的那一方。
我不
相
信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第二篇:第四组范文
第四组:小组总结及组员个人寄语
大总结:
从进入高三以来,祖内同学明显都认真努力了许多,但有进有退。吴双红,周雷,卢俊俊,潘缘四人都在第三次月考中退步了。李霞,万元洋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失落是难免会有的,但我们都不会灰心。因为在相互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我们都感觉有所进步,不至于灰心丧气。我们都坚信我们能考出一个令自己和家人以及老师满意的答卷。
组员个人寄语:
吴双红:我可能不够努力,但我绝不放弃。
万元洋:人在做,天在看。一切结果,自己承担。
卢俊俊:不要和别人比,自己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循序
渐进。
潘 缘 :用时间证明一切。
周 雷 :慢慢来,没有一败涂地,只有越挫越勇。
李 霞 :顺其自然,放宽心态。
第三篇:第四组作文
第四单元
看图写话(作文指导)
一、教学目的: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感情,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二、教学重点:
仔细观察照片,展开合理想象
三、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促景生情:
1、出示相片的资料。
2、启发语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同坐互相说说。
4、师补充照片的时代背景。
二、真情表达:
1、提出要求: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整理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将的是什么?
3、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4、完整表达:
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5、在说的基础上,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们的朋友听。
四、学生独立习作。
第二课时
一、同桌互相交流,各自起草的习作。
二、小组内交流汇报:
1、按顺序交流。
2、其他同学边听边做好记录,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三、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汇报:
四、如何写文章的开头:
1、开通新颖,吸引读者。翻开这张真实的陈年照片„„
2、由照片引发对战争的回忆,点明了日军的侵华战争造成的灾难。
当我看到这张旧照片时,不禁想起那页沉重的历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胡作非为至今令人唾骂,这次空前的大劫难,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伤疤。
3、开头表面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战争从古至今,就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词语,而和平则是广大人民所向往的境界。
五、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
1、篇末点题,对和平的呼唤。
让我们一起呼唤和平!敲响和平之钟!放飞未来之鸽吧!
2、点明小孩的悲惨命运。
敌机飞走了,爆炸声渐渐停止了,小孩声音哭哑 他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
3、篇末写出对和平的呼唤:
为什么要战争?为什么世界不能和平?战争请远离我们吧!
和平,我们需要的是和平啊!
六、学生抄正习作。
第四单元
看图作文(作文讲评)
一、讲评目的:
1、明确本次习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学生懂得看图除了要把图上看到的内容写具体外,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2、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讲评重点:
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具体。
三、讲评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概述本次习作情况:
1、本次作文写的较好的地方,大部分学生能把图片上的内容,并能根据图上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2、写的不足的地方时:有些学生图片上的内容观察不清,描写不具体,也有一些同学抄袭范文。
3、写的较好的有:王璐,冯晶,余舒敏,曾佑辉,王玥
4、写得较差的有: 陈时健,陈涛,温美琳
二、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1、指名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1)看图写话要注意什么?(2)本次习作要注意什么?
2、小结。
三、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读优秀习作。
(1)说说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2)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2、小结。
3、出示较差的习作。
(1)读一读习作,说说那些地方写得好?(2)存在那些不知之处?(3)大家动手帮他改一改。
4、小结。
四、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讲评重点:
如何依据照片,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把内容描述具体。过程:
一、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
一幅画是静止不动的,它仅仅记载了事件或活动的某一瞬间。画面上没有表现出来的内容还很多,为了让静态的画面“活起来”,这就是要把人物的外貌,感情,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事情的过程进行合理的思考,放飞思想的翅膀,结合实际,围绕画面表现中心,这样,我们写话就会丰富充实。
二、想象敌机轰炸时的悲惨场面:
“轰„„轰„„”日本鬼子的飞机投下了一颗又一颗炸弹,防空警报拉长声音,“呜„„呜„„”地响了起来。顿时,房屋倒塌下来,高高的钢架也被炸得断了半截,地上一片凌乱,到处是砖头,泥块,木块„„车站里的几百个人一下子惊呆了,人人脸上都流露出恐怖惊恐的神色。有的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被落在身边的炸弹炸飞了。哭喊声,求救声,脚步声想作一团,越来越多的人倒下了,到处是血肉模糊的人,还有被扔下的行李,跑丢了的鞋„„这是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的一幕。
三、想象图中主人公——小男孩:
在这张图片里,还有一个月三,四岁的小男孩。他坐在轨道旁的地面上,身上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衣服部分地方已经被从伤口里流出来的鲜血所渗透了,小男孩看着眼前的废墟,大声地哭喊,似乎在听他的父母。也许,他的父母已经埋在了废墟下,也可能被日本侵略军杀害了,小男孩的命运也可能会被狠毒的侵
略者杀害„„即使他能逃脱,也许只能流浪街头,无家可归,给他的心灵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
三、学生互相交流文章的中间部分,看是否有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
三、学生互相交流:
1、组内交流。
2、进行自我修改。
四、总结。
看图写话,一定要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描述的内容要写具体。
第四篇:第四组教案
第四组教材教学计划
本组教材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教学目标:
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梗概加精彩片段的教学。
课时安排 《卖火柴的小女孩》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2课时
《凡卡》 《鲁滨孙漂流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 拓展四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置作业:
1、了解安徒生的有关情况(包括其生平,作品及有关故事)。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认真读课文,找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找找她分别看到了什么?
二、小组讨论。
三、展示提升:
1、交流安徒生的资料。
2、认读、理解本课的生词。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说出来。
这篇课文讲了在大年夜,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幻象,最后冻死在街头。
4、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从她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5、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前置作业:
1、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交流。
三、展示提升:
1、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2、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3、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1)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描写她“两腮通红”、“带着微笑”?
学生联系上文,就会理解到小女孩是在幻象的幸福与欢乐中死去。幻象与现实,死亡与微笑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引发人们对她的同情。(2)为什么要特别写明她是在“大年夜”冻死的?
“大年夜”本应是欢乐和幸福的时刻,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这特殊的时刻冻死了,这样更增强了对比的效果,启发人们深思。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真正的意思是受罪和死亡。
老师继续追问:从文章的结尾中,你能体会出作者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文章的结尾饱含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4、指导朗读:小女孩死了,我们也对她寄寓了无限的同情。请同学们用同情怜惜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
5、交流学了这篇课文的收获。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四、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丹麦 安徒生)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课后反思: 凡卡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
2、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置作业:
1、搜集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的资料。
2、认真读课文,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
3、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二、小组交流。
三、展示提升:
1、学生交流本文的作家,教师相机补充。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3、认读并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4、交流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5、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以信为线索,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前置作业:
1、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2、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3、凡卡写信时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二、小组交流。
三、展示提升:
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4、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1)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
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 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5、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6、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7、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A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B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四、拓展:
1、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2、凡卡怀着强烈的愿望把那封宝贵的信塞入邮筒,可万万没想到爷爷是永远不可能收到他的信的。那凡卡的命运又将怎样呢?
3、既然凡卡无法摆脱这悲惨的命运,那文章这样结尾的用意是什么呢?
文章以梦结尾,暗示凡卡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是个不能实现的梦。这个结尾看似美好,其实隐藏着不幸,更激起我们对凡卡的同情。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鲁滨孙漂流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置作业
1、积累本课生字词语。
2、了解作品及作者,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二、小组讨论交流。
三、展示提升:
1、了解作者。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2、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3、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4、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作业设计:课外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前置作业: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二、小组交流。
三、展示提升: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3、老师觉得这几个句子很精彩。(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
(1)我的理智现在已经能够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因此我开始尽量安慰我自己,把当前的好处和坏处加以比较,使自己能够知足安命。
(2)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3)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边,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4、读了这几句话,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板书设计:
16、鲁滨孙漂流记
不畏艰险 机智坚强 聪明能干
课后反思: 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置作业:
1、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
2、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3、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三、展示提升:
1、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从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交流。)
2、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3、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前置作业:
1、快速浏览精彩片段,找找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
3、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二、组内交流。
三、展示提升:
1、快速浏览精彩片段,找找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2、画出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对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汤姆、贝琪、哈克、道格拉斯拉斯寡妇、撒切尔法官、印江•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3、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如,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
4、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如,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5、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四、拓展延伸:
1、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2、要求:查找资料,了解作家马克•吐温;阅读小说,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结合对汤姆的认识写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
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试胆量 当“海盗” 寻财宝 陷绝境 挖金币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置作业: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
2、“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3、搜集资料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出示: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
三、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四、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
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
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第三、四课时(学生作文、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3)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4、范文:
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 ──读《鲁滨孙飘流记》有感
希望,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啊!美国诗人狄金森在《希望》一诗里写道:“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 / 它栖息在灵魂里 / 唱没有歌词的歌曲 / 永远 / 不会停息 / 在暴风中 / 听来 / 最美 /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风暴 / 它甚至能窘困 / 那温暖着多少人的小鸟 / ……
我喜欢读《鲁滨孙飘流记》,不是因为他生活的惊险刺激,我是个女孩,我还不能想象如果真的置身于那样的境地里,会不会痛苦地失去活下去的所有希望。而这部著作打动我的,正是那栖息在鲁滨孙灵魂里的希望。
我想,这有羽毛的温暖人的“小鸟”──希望,一定住在鲁滨孙的灵魂里,那样的可怕的荒岛都没有困住它。当身处绝境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活下去。他是不幸的,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紧紧地拥抱着希望。正如他所说: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通过对照,他意识到,虽然自己身处荒岛,与人类隔绝,饱受孤独,但是能够活着,独免一死,身在热带,身边没有野兽,还有吃的,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想到了邻居阿姨,我一直以为她是个不幸的人,因为车祸夺去了她的双腿,不理解她每天如花的笑脸。现在我明白了,她的心中同样住着希望:虽然她行动不便,可那个叔叔很疼爱她,周围的人那么怜惜她,女儿已经上学,能帮妈妈做家务,人见人夸,啊,她不依然是个幸福的人吗?孩子渐渐长大,日子越来越好,这么美好的希望陪伴着她,难怪她要笑着生活了!
小玲叮当姐姐说过:“你四周一片黑暗时,你的心就是自己的明灯。”是啊,鲁滨孙的四周一片黑暗时,他的充满希望的心,不就是他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当邻居阿姨遇到灾难的时候,她的充满希望的心,不也是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我希望读过《鲁滨孙飘流记》的人,都能从他那二十多年孤独苦难的生活中,看到闪着金色翅膀的小鸟──希望,并拥有它!课后反思: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前置作业:
预习交流平台
二、从四个方面交流:
1、交流外国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可以说说读了什么名著,简介名著内容,交流读后感受,可以介绍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
这个部分是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交流,一方面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好书推介。
2、交流读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不同的感受。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注意外国名著的语言特点,对不同国家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3、交流阅读外国名著和长篇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的宗教信仰、名字姓氏、风俗习惯,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人的思想,而不要排斥或迷信。
4、交流怎样做读书笔记。
长篇名著可以摘录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话语、摘录优美的片段,写梗概等方法做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一、自读日积月累,边读边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说说打动自己的句子,并试着说说自己的感悟。
三、组内交流
四、背诵句子。
五、交流自己阅读外国作品积累的值得记忆的句子。
六、简要介绍几部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作品。
飞鸟集:《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 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 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 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玉米人:伊龙大地是土著印第安人世世代代主活繁衍的地方,林木蓊郁,莽莽苍苍。山下的皮希古伊利托村里住着几十户拉迪诺人其(即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种人)。他们计划放火烧山,种植玉米,出售玉米。这完全违反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当地印第安人认为,人是玉米做的,卖玉米就是出卖自己的子孙。围绕着种玉米发生了一个离奇的故事。
老人与海:故事讲到一个精神沮丧的老渔人,在他对职业的自豪感(他留下的唯一自豪感)的支持之下,冒险远航至墨西哥湾流并在那里钓住了一条该水域中从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故事接着说到他孤零零地、在因奋力叉住这条大鱼而耗尽了力气之后,被迫投入一场和一群海盗似的鲨鱼的绝望的搏斗之中,结果是那些鲨鱼只给他留下了猎获物的一具骨架。趣味语文:
一、读几则小故事,想想趣在哪里?
二、分别就三则小故事交流。
1、《巧问巧答》巧在什么地方?你能把问号和感叹号变成语言吗?
2、《一个逗号》说明了什么?(作家创作的严肃和认真)
3、《文豪和蚊子》马克•吐温的话巧妙在哪? 课后反思:
第五篇:高中演讲
各位同学,很荣幸能够返回母校与大家进行交流。相比于方才如俞翔之类卓越的同学的金玉良言,而我给大家带来的更多的是草根的点点滴滴。
现在就读于高一的各位同学,或多或少地已经生成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梦,如无意外,这个预期一般要高于自己现有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比如,一个够不上一本线的同学的目标往往会高于一本线,一个一本已毫无悬念的同学则会倾向于更优的大学,在这里,我们便看到了差距。
你真的只有现阶段已有的水平吗?答案是否定的。众所周知,国家之间存在国力的消长,同学之间的知识技能水平也在一天天地变化着。战争是最直接的改变国际格局的方式,而月考则是班级同学中梯队变化的显示。是什么让我们看到某些同学的成绩稳步上升,答案我想老师没理由没告诉过你们,那就是方法和努力。注意,我把方法放在了努力前面。
在讲方法之前,我想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敬仰的人物,在这里,我分享一下在我的思维层面已经基本定型的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管仲,一个是王守仁。我们站在现代眼光来研究方法论。管夷吾第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角色是什么?这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绰号——管跑跑。三战三遁,是胆怯吗?将以有为也。那么对应到学习中呢?就是不要钻牛角尖,在这里,我也是遵从我们国人的习惯。什么no smoking,no parking之类的。我们一般先说要杜绝的。一个道理,第一点,我们要杜绝钻牛角尖。
再把目光焦聚到王阳明。我们的乡贤阳明同学从小立了很多志,什么扫荡蒙古,做圣人之类的,但现实却一次次地给予打击。他曾创造性地发明“权奸”这个响亮的称号送给我们的刘瑾刘公公,导致被贬路上杀手尾随,被贬龙标后度过了生活艰难的19年。但是,逆境赋予了我们守仁同学很多。正是在龙标这样一个不毛之地,大名鼎鼎的天理即人欲的理论横空出世。在座的各位同学,我知道,你们的学习很辛苦,很疲倦,你们距离高考还有多少时间?2年零不到一个月,对吧。相比于守仁同学需要煎熬的19年,而且当时是未知中的遥遥无期,你们还是相对幸福的。这里我们要得到的就是抗击打的能力,苦中作乐、毅力及恒心。
再把舞台还给夷吾同志。在《管子》中,我们看到了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的雏形。管子的各项政策也在自己早年在各国经商时有了积累。他看到大周地界中贩盐的基本都是齐国人,却相互压价,当政后开创了盐铁专卖的先河,这样相当于大周各国都为齐国贡献税收;长期与底层民众接触,了解民间疾苦,采用减免农业税的方针,在这里,给大家留一个问题,我国是合适废除农业税的(2006年1月1日)无论你是文科还是理科生,具备一定的人文情怀对你相信不是坏事;下面一个就是800妓女抵得上7万雄兵给国家争来的利益的国家大妓院,这个来源还和管仲当年在大周各国做生意有关。在鲁国,讲周礼的嘛,多看女人几眼就会遭到无情的白眼;在卫国,那就相对开放了些;在楚国就没有这么多的繁文缛节了。这个就是最早的繁荣,必须娼盛嘛。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对于各个学科要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和其他同学交流先进经验,在他山之石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之后再来看一下中国的尼采王阳明举世瞩目的知行合一。所谓的知行合一在赣南剿匪记和平定宁王叛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什么挖坑打埋伏啊,什么诱而围歼之类啊,人多敢打,人少照样打,搞得各股土匪想诈降都不行,最后一个个就变成真投降了。在宁王叛乱中,什么拖延战术,造谣特技,军令战术等,不出一个月便把貌似强大宁王叛乱给平息了。这些便是知行合一的集中体现。在学习中如何知行合一,方法不是固定,而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应该生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个远远比你多做几套题目更为有效。
最后,引用一下王国维的三重境界,你们语文老师讲过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这里,也恰恰对应尼采的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婴儿。我和你们现在都处于骆驼的阶段。独上高楼,说明这条路是要自己摸索前行的,望尽天涯路说明我们憧憬着前途和未来。但是路途并不平坦,我们像骆驼一样在沙漠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忍耐,坚持,奋斗,前行。这无疑是最为艰苦的时候,但是也是成为狮子的必由之路。总之,各位学弟学妹们,讲究方法地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