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册第四组教学设计
《第四组》教学建议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下面以《再见了,亲人》一课为例谈导语的设计:
师:(板书:亲人)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两个字。(生齐读)
师:说说你有哪些亲人?
生:爸爸,妈妈。
生:爷爷,奶奶。
生:姑姑,姨姨。„„
师:这些都是跟你有亲缘关系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亲人”呢?
生:在生活中,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称为“亲人”。
师:那么,从血缘关系上来看,朝鲜人民是不是中国人民的“亲人”?
生众:不是。
师: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再见了,亲人》(边说边板书:再见了)这篇课文,却把朝鲜人民当作了我们中国人民至亲至爱的亲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师:同学们,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国人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一起并肩作战,终于打败了美帝国主义。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撤出朝鲜。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今天,就让我们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回到四十年前的朝鲜,去感受一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跟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吧!
本教例有三个特点:
1、巧设悬念:
先让学生说出你有哪些亲人,接着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归纳出“亲人”的定义,最后来个启发学生思考的反诘。随着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热情与兴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突出重点:
引出课题,设置悬念,处处突出“亲人”一词,这就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三,激发感情。教者用一段充满感情的话语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调动学生的内在感情,让孩子们准备用“心”去感受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这样,就给整堂课定下了基调。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讲述的故事感人肺腑,闪烁着人性善良、精神高尚的光辉。那可歌可泣的事,那令人震撼的情,深深地触动着人的心灵。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作文的训练,一是继续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是围绕“感动”这一专题展开的。因此,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本组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组教学的延伸。本案设计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口语交际与习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首先,口语交际课重在交流,既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了解到的感人故事,也可以谈身边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还可以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和启发。注意拓宽学生的思路,广开言路。习作教学则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表达,并在作后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教学难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课时安排】
3课时。【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背起父亲上学》电影。【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情趣
感动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的心湖会不断地因一些人和事而荡起阵阵涟漪。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草地上的老班长为小战士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故事感人至深,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让人久久挥之不去,而6岁的小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
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观看电视公益广告)再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投影书中图片)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二、拓展思路
1、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今中外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
2、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3、小结:
一切真善美的事情都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颤。
三、互动交流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想一想曾经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些深深地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从这些事情中选出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情,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学生自由练说)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清楚受感动的原因。
(请个别同学讲述,教师作指导,属指导性讲述。)
3、在小组里说说感动的故事,然后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
4、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教师总结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揭题
从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可是我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老师就全知道了。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
1、看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⑴ 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
⑵ 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2、课文中又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事。要求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指导构思
1、回忆从这组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2、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四、独立试写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五、讲评修改
1、按这次习作的重点讲评:
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自评自改,小组互评互改。
六、布置作业
将修改好的习作认真誊抄到作文本上。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⑴ 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⑵ 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⑶ 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⑷ 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⑴ 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⑵ 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3、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4、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第二篇:十册第五组教学设计
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组围绕“中国古典名著”这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根据罗贯中著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根据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吴承恩著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字,正确读写34个词语,读记19个词语。
《将相和》的学习重难点是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草船借箭》的学习重难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理解第二自然段周瑜请诸葛亮到军中商议军事的段落内容。《景阳冈》的阅读重难点是了解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过程,体会武松的英雄性格。《猴王出世》的阅读重难点是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理解古代白话文的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由于总在中高段教学,这几篇课文我已教过多次。纵观这组课文的特点,纵观这四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我萌生了大胆的想法:重新整合四篇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按照共同点进行横向联系的概括,整体把握整组课文。然后再根据四篇课文各自的教学重难点进行纵向阅读,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再综合、归类、对比、拓展,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识、了解和掌握,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尝试着下面的教学实践──
一、扫清阅读障碍
字词类学习以本组的“词语盘点”为导向,要求学生自学到位。属于生字新词的则按照一贯的字词预习方法提醒学生分析到位,课堂上随堂检查。
二、横向联系阅读概括
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学习思路的表格:
课题 作者 出自名著 主要人物 事件 人物评价
《将相和》
《草船借箭》
《景阳冈》
《猴王出世》
让学生根据这个表格的提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填空,从而整体把握四篇课文的内容。
三、纵向联系解决重难点
学生在横向学习时,已把每篇课文中人物所做的事情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了。在纵向学习这一步里,我分别从横向联系的学习思路中抽出“事件”和“人物评价”这两个重要的导学内容,带领学生深入到四篇课文的重难点中。在解决“事件”这个环节中,主要探讨的是四篇课文中人物所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将相和》一课,联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各自的前因后果,理清全文“和──不和──和”的线索,再了解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草船借箭》一课,从课题上入手设疑: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结果如何?对应品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在解决“人物评价”这个环节时,考虑到学生有了前面整体把握的基础,也已经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因此要求学生引用文中句子来对人物进
行评价。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互相评议,互相补充。
四、综合小结学习成果
此环节重在再次明确课文思路和课文内容,强调对比人物的特点及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五、拓展表演阶段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我结合《回顾·拓展五》的“交流平台”提示,请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名著,再讲讲这几本名著的人物故事。结合《回顾·拓展五》的“日积月累”,我不但要学生熟读教材上六条反映《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还让学生再搜集《三国演义》等其它几本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办一份兼顾四篇课文及古典名著为内容的《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小报。结合《回顾·拓展五》的“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我布置学生自由组合,以演课本剧、说书、讲故事等形式来进行这四篇课文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在排演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醒学生脑子里要有人物,有故事,要牢记每个人物的特点。
六、评价学习阶段
评价的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及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自评和互评。我也参与评价,但仅是个人意见,尊重全体学生的评价结果。
在每个学习阶段中,面对学生随时出现的难题,我必须及时疏导解决。如对《将相和》“将”──廉颇的认识与评价;对《草船借箭》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的险恶用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景阳冈》写武松打虎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去写武松喝酒的内容;还有《景阳冈》《猴王出世》里一些古代白话文词语的意思等等。强调学生根据课文的学习目的来理解课文,学懂课文,包括在综合实践学习阶段对学生表演人物角色的要求,都强调重在表现所演人物的特点,结合前面进行的“人物评价”环节学习,看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故事中的人物。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组课文的教学尝试,考验了我对教材宏观与微观的驾驭能力。每一组课文都有一个主题,在备课中怎样紧紧围绕单元中心点去展开教学思路,去做教学预设,这是一个整体目标性的问题。而在具体的每篇课文里怎样有所侧重,体现个性,对这些个性点怎样精心预设,怎样区别学生的实际水平等等,都给我带来了挑战性。这次教学实践毕竟是第一次,细想下来也有一些硬伤,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些方面还留有遗憾,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反思,进一步调整。
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把教材知识和它涉及的学习领域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我们的责任。
【单元教材分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 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单元重点】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教学措施】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演一演课本剧,学习课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
2、进一步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的、兴趣。
3、热爱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你喜欢本组的哪一篇课文或者课文中的哪一个片段。
2、小组商量,要演一部课本剧,你们小组选择哪一篇课文或者哪一个片段。
二、出谋划策,设计剧本
1、所选的课文或片段中,有哪些人物?
2、怎样把叙述语言改变成人物的对话?
3、表演时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动作?
4、需要设计怎样的服装、道具、背景音乐等?
5、怎样上下场?
三、编写剧本,照本排练
1、选出代表编写剧本,划定角色。
2、排练。
3、请同学、老师、家长等提出意见,选择性修改。
四、班级演出
班级表演,评出奖项若干(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剧本奖、最佳音乐奖„„)第二课时
(习作缩写训练)
〖写作要求〗
《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进行缩写。要求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语言要简练。字数不要超过四百字。
〖写作指导〗
1、仔细阅读原文,想想文章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把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内容筛选出来,进行缩写,重要的内容可以多说,次要的内容要一笔带过。
3、语句要通顺,上下文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要求
1、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缩写作文的练习,请同学阅读习作要求。
2、指名说一说缩写的要求。
二、指导方法
三、读例文,对比了解缩写的特点
四、读课文,分主次
1、《草船借箭》和《金色的鱼钩》这两课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读课文,然后说一说。
2、讨论:主要内容。
五、尝试缩写几个自然段
1、如缩写第一自然段。
2、试着缩写第二自然段。缩写后评议。
3、有的自然段内容可完全舍去。
六、尝试缩写全文,不要超过400字
七、评议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
2、积累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3、了解《西游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交流讨论:
⑴ 在本组学习过程中,你喜欢那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⑵ 分小组就共同感兴趣的人物交流分析:这个人物的外貌、性格、语言等等
⑶ 喜欢他是为什么?除了课文中的这些情节,你在课外阅读时,还有哪些有关于他的描写?
⑷ 全班交流。
⑸ 性格比较:廉颇与蔺相如。
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有什么特点?除了书上的这个故事,你平时阅读中还发现他们俩有什么特点?
⑹ 作者是怎样围绕这样的性格特点来写的呢?用了哪些事例、人物的语言又是怎样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小结: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他的经历不同,对书中任人物的理解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渎课文歇后语。
2、与同桌互读,争取背诵。
3、谈谈自己对歇后语的理解。
4、情景造句练习。
5、列举自己知道的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三、课外书屋
1、介绍《西游记》。
2、交流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
3、教师介绍《西游记》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
4、谈谈自己 在看《西游记》过程中的趣事。
第三篇:十册第二组教学设计
《第二组》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去阅读关于童年的故事等项内容。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单元目标】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课时备课】 〖《古诗词三首》〗
两首古诗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在学习课文时,既可以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而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又可以重点学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一首。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两种教学设计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牧童》可以这样安排教学环节: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相信通过这一段导语,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会被大大的激发起来,他们肯定会迫不及待想知道神仙写的诗会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我们要投其所好,赶紧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三次朗读,达到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通过以上的三读,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自己的这种理解到底准不准确,这时候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很自然的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这个环节可以分四步进行: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两首诗都是叙事诗,有的融景于事,情感是淡婉的,不是激昂的,所以在读的时候突出故事的特点,突出事情的趣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古诗正确地背诵下来。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下面由学生自学《舟过安仁》。)
六、课外拓展
1、课外读读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比如:
《所见》、《村晚》、《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冬阳·童年·骆驼队》〗
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因此,可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一、轻轻的走进童年的记忆
学习新课时,教师出示“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然后引出林海音小时候的故事,自然引出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
二、深深地体味童年的往事
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就让他们自主充分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一环节可以这样展开:
1、自由读文,然后思考:
围绕着童年生活,作者写了哪几个生活片段。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情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者只用一两个词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作者的童年趣事,这是本文的重点,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交流讨论“学骆驼咀嚼”。
交流讨论“想替骆驼剪毛”的趣事。
交流讨论“想象驼铃用处”的趣事。
交流讨论“追问骆驼的去处”的趣事。
三、感伤与怀念──氤氲在文字中的思绪
情到深处诉诸笔端,经过上个环节的情感酝酿,这时候学生的心里肯定有很多话说,此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1、教师出示一段话:
是啊,不光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当作者已是人到中年,当她已是人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在这一段文字的后面。
学生写下的真情表白。
2、教师总结:
现在再回想起过去的那些,心里掠过一种淡淡的感伤。但这种感伤不是痛哭流涕,我们刚才甚至一直在笑着谈、笑着读这些文字,这种感伤是那么淡,那么轻,就像一缕烟,流动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淡淡的感伤背后,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我们再来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来感受这一份淡淡的感伤和深深的怀念。
生齐读: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到此为止,这篇文章的教学就算结束了,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抓住了对重点句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的朗读、理解,从而步步深入的揭示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的留恋。
四、想象画面
〖《童年的发现》〗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本课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可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读课文,力求多读几遍。然后,围绕重点、难点读读议议。
3、本课的重点是作者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不应该放在发现本身,而应该放在发现的过程上。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知道“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通过读议,要让学生明白,“我”童年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主要是因为:第一,敢于提问;第二,反复思考;第三,大胆想象。
4、课文中的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可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讲讲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时,首先要让学生反复读读课文,弄清这两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然后让学生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教师可相机点拨。〖《儿童诗两首》〗
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一、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二、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童年》,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刚读了关于童年的诗和故事,转而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讲述的兴趣,又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了生活。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图中表现的是关于孩子们进行小足球比赛的一个场景。图中只有守门员和观众,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意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这些通过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教师应在听说读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2、难点:
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教学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导回顾,体验童年情趣
1、回顾学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说说这些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
(有趣、天真、可爱„„)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回忆已学的课文来导入本组专题,同时又为下面的口语交际设下铺垫。)
二、打开记忆闸门,回忆自己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到回忆的深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教师以饱含深情的导语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发学生回忆生活,打开话匣子。通过自主回忆,再小组交流,让学生在碰撞中击活思维的火花。)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评选出最难忘的童年故事(在学习小组内进行)。
2、班级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组内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让其他学生在参与评议中进一步学会交际语言,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开展童年故事会。
3、从内容、态度、表情达意等角度评选“最佳”童年故事。
(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形式,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既体现了评文教学的以 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又满足学生交流的愿望。)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还记得《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那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会不时地在我们的眼前浮现,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再来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往事,并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
童年趣事
(情境激趣,引发期待,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可以分两种方案进行:
方案A: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明确图画内容。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编成一个内容具体的故事。
方案B: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以前的有趣的事情。
(内容不限,可以是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是发生在家里的趣事。)
三、班内交流,评价指导
1、指名学生叙述刚才准备的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
“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鼓励学生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重视习作的交流和评议,意在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四、明确要求,草拟作文
1、读“作文内容”,明确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2、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
3、交流习作,提出修改建议。写好之后,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并展开评价,欣赏写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仿佛又回到了有趣的童年。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改完,可以在课后继续修改完,让老师和同学们最后也能分享到你们的童年趣事。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导入课题,组织典型作文的讲评
1、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了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2、出示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可以让作者朗读。
4、师生共同评议:
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通过师生评议,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并结合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的重点,是事情写得是否真实具体,语言是否通顺,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组内评改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再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佳作欣赏
1、小组推荐优秀习作,让大家赏析。
2、作者谈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
3、朗读作品,佳作上墙。
(习作的赏析、交流、评析,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的一次良好的语言训练。在交流、评析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做好点拨、引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同步提升的目的。)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反映了作者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实际上是对学生读书的一个引导。“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名言和诗句,通过朗读积累,体会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的是高尔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体会情感。
【设计理念】
本块“回顾·拓展二”,重积累,重阅读,重拓展。因此,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适当地拓展阅读视野,以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
【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选择本组感兴趣的课文进行朗读训练,尽可能的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在交流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的目的。教学“日积月累”时,则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名人名言、诗句外,再引导学生互相推荐其他名人名言等,让学生在名言中受到思想的陶冶,体会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从而更好地学习。在“课外书屋”教学中,则要做好推荐工作,让高尔基的《童年》走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不光有快乐,也有苦难,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当然,适时地引导学生做些读书笔记,有助于语言的积累。【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导行。【教学准备】
1、高尔基的《童年》。
2、收集有关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交流感受:
⑴ 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这些课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林和小东也被哪些事感染了,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大家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
⑵ 学生阅读。
⑶ 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⑷ 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⑸ 教师小结:
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交流读书方法:
⑴ 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⑵ 全班交流。
⑶ 归纳读书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读准确,通顺。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
3、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
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6、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话语,为什么?
7、练习背诵。
8、外收集有关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练习多层次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不做过多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可简要给予解释。)
三、课外书屋
1、引入:
给学生介绍高尔基和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请学生谈谈对《童年》这本书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介绍《童年》的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学生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教师小结。【补充资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第四篇:十册第七组教学设计
《第七组》教学设计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生曾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以此为基础,教材又专门安排“作家笔下的人”一组课文,其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本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二是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
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三是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学习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通读课文
1、出示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
说说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是怎样描写的。
2、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二、默读课文,畅谈感受
1、默读课文:
寻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⑴ 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比如:
小嘎子很机灵;凤辣子很泼辣;严监生很吝啬„„
⑵ 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比如:
严监生临时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课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严监生的吝啬„„
⑶ 可以说说课文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比如:
“凤辣子”这个名字很能反映她的性格„„
三、深入研读,感受人物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深入阅读短文,在阅读中尝试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⑴ 在短文中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
⑵ 你所阅读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标注在课本上。
⑶ 想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2、研究同一篇短文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切磋研读成果。第二课时
一、课堂交流,分享成果
1、交流《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学习情况:
⑴ 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她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上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机灵和“狡猾”。
„„
⑵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2、交流《临时前的严监生》的学习情况:
⑴ 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总部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越发指得紧了。”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
──从这个简单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严监生人都将死,仍恐费了灯油,是多么吝啬。
„„
⑵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3、交流《“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学习情况:
⑴ “凤辣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认未到而声先至,其他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唯有她“放诞无礼”,活脱脱的泼辣相。
„„
⑵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二、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2、交流讨论,学生只有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随机点拨,点拨的要点:
⑴ 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如:
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
⑵ 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如: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语言,都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⑶ 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如:
“凤辣子”一下子转悲为喜时,一前一后说的话,就是典型的人物语言;严监生那伸着的两个指头,就是典型的动作描写。
三、创设情境,尝试描写
1、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有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典型。
2、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3、讲评学生描写的片断,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点。
四、作业
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
《刷子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写人的写作方法,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出示课题: 刷子李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
3、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猜猜原因。
4、“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蘸(zhàn)和(hâ)着琴音 必得(dě)发怔(zhâng)调(tiáo)浆 天衣无缝(fâng)。
3、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
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
(四处)
3、教师小结:
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
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话题二:
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学生自读。
3、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法。
4、小组派代表小组讨论的结果:
⑴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
(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⑵ 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动作熟练,优美。)
⑶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5、请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6、自由练读。
话题三:
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
五、课后作业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2、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3、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语言。【课前准备】
课前介绍《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出示课题:
金钱的魔力
2、自由读课文,思考:
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3、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都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应该尽量承认他们的有限合理性,但是一定要围绕课文,从课文中得出结论。比如:金钱可以让一个人的笑容凝固;金钱可以一下子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金钱可以让一个流浪汉受人尊重„„
同时,还要让学会生朗读相应的课文,以检测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情况。
二、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比如:讨厌、喜欢、厌恶等。
⑵ 你的这种感受来自于什么地方?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说说理由或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讨论,形成组内意见,推选发言人。
3、课堂交流,谈谈感受:
一般情况下,学生一致的感受是讨厌或厌恶,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但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注意学生分析的理由是否言之有理,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⑴ 托德:从刻薄的嘴脸到一脸的窘况,主要集中在托德笑容的变化。
⑵ 老板:从耻高气昂到过分殷勤,主要集中在他说的一场段话中。
4、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厌恶或讨厌他们呢?托德和老板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
三、研读重点,体会语言
1、读读课文中有关段落,想一想:
在这篇课文中,你觉得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人,哪一个描写得更加传神?
2、交流各自的观点,展开讨论: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描写的传神之处。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课外阅读《百万英镑》。
2、背诵第6自然段。
《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教学难点】
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课时安排】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活动。〖教学流程〗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到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
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
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七。〖习作前准备〗
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自己身边一个人的具体事例,并且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教学流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
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
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一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⑴ 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⑵ 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⑶ 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二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
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
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⑴ 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
(外貌)
⑵ 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⑶ 预计中的课堂生成:
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⑷ 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⑸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⑴ 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
(神态)
⑵ 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⑶ 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⑷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⑴ 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
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⑵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⑴ 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
(语言)
⑵ 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① XX(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② 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③ 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⑶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
(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
(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
(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第五篇:第四组“细心观察”整组教学设计
第四组“细心观察”整组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1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有的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认识31个生字,能熟练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会写40个汉字,正确读写56个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找骆驼》一文,注意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及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部分。
3.学习默读课文。了解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6.乐于参与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7.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增强创造意识。
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1.整体构思。
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学习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略知内容大意,并借助多种感官初步体验观察的快乐。然后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听配乐录音、随读、自由读、小组合作听读……)阅读本组课文,把自己最喜欢读的一篇多读几遍。读完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本单元有哪些学习内容?自己准备怎样去学?并可以提示学生完成下列练习,以便于更好地检查自己单元感知的效果:(1)本单元有()篇课文,我最喜欢这些课文: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2)我会认____个字,会写个字。我觉得这些字比较难写难记:___________,我想到记住它们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读书过程中,我有下列问题不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想读的课外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想查找有关的资料,我会通过途径来查找。
(6)我认为自己在与同学交流中能做到:积极参与()认真倾听()表达清楚()。(7)我的同学认为我的交流:特别棒()很棒()还不错()加油()2.具体建议。
(1)识字: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熟练运用“熟字加减偏旁”、“偏旁置换”、“部件拆分与合并”、“声旁归类”、数笔画、反义词等方法,养成对学过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的习惯,采用与家长密切配合、同学互相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增加识字量。
(2)写字:对难写或容易忽视的地方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可通过趣味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印象,如猜谜语、编儿歌等。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发现规律,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3)朗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创设情境、配乐朗读是一种好方法。要具体指导默读课文的方法。(4)理解:通过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文字表达出来。
(5)口语交际:要千方百计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讲出自己的有趣观察。要引导学生做到互动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共享发现的乐趣。(6)习作:要让学生消除对习作的神秘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无拘无束放胆地写,放手去写,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让写日记成为一种习惯。
四、教学资源
1.来自学生的生活积累,亲身经历。
孩子们天性爱玩,对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总是很好奇,会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用手去画,动口去问,并开展各项活动,用心去体会。许多发现就在他们心里,在他们的亲身体验之中。2.来自网络、书刊。
(1)人教网、中国语文网、资料网、杏坛小学语文教学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国小学语文网等。
(2)书刊如《少儿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中外科学家的故事》等。
13花钟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各种花开放的资料、课文提到的花的照片,及“花钟”钟面演示图。2.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怒、暮、燥、雅”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学流程
一、谈话质疑,激趣导入
板书“钟”,说说钟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再板书“花”。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花钟”呢?(自由读一读)读到“花钟”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从课文找一句话说说什么叫花钟。
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伴着音乐解说:那“花钟”里都种了哪些花呢,接下来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
3.说说感受:欣赏完这些花,你们有什么感受想说说吗?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课件出示)
4.指导朗读:愿意读读这句话吗?(用欣赏的语气读)
5.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摇头晃脑地读,也可以小组、同桌一起读,同学互读,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带上老师的要求:(课件出示)
(1)读通课文,课文中难读的、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2)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它们读准确;
(3)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多读几遍,想一想该怎么读才好?
三、生字过关,感悟文意
1.这些生字宝宝你认识吗?(说说哪个生字识记起来有困难,大家讨论讨论)指名读。nùmùzàoyǎkūnbōwěnzhì 怒 暮燥雅昆播吻致
2.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3.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分组开火车读。(课件演示,结合课文组词)凌晨蔷薇绽开欣然怒放暮色昙花干燥灼伤淡雅花蕾昆虫传播吻合花圃大致
4.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5.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四、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 2.出示并欣赏照片,说出花的名字。
3.同桌二人合作: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1)读读描写花开放的句子。(第1自然段)
(2)课件出示下列句子,与教材第1自然段相应的句子进比较: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读、讨论后指名谈自己对这两组句子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相同的内容的好处。(3)带着独特的体验有个性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仿写创作:你们还能用与课文不同的方式描写这些花的开放吗?学生动笔创作。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文本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充分地融进自己的感性积累、独特感受。】
(5)小结: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来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 5.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你们还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
(黎明3:00左右蛇床花开放;上午6:00左右斑猫儿菊开放;上午8:00左右山柳菊开放;上午9:00左右卷耳苦苣菜闭合;上午10:00左右欧洲稻槎菜闭合;上午11:00左右鸟乳花开放;下午1:00左右石竹闭合;下午2:00左右深红海绿闭合;下午4:00左右小旋花闭合;下午5:00左右白睡莲闭合。)
五、总结延伸
六、拓展作业
留心观察学校里的花、家里的花,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把它写下来。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
2.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教学流程
一、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艳、内、梦、醒、苏。2.学生留心观察并书写。3.师范写“醒”字。4.学生练写“醒”。
二、回忆引导生疑
1.复习第1自然段,引导生疑:出示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引导学生回忆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学习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提炼主要问题:“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然后指导阅读。这样,学生有被尊重的感觉,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被调动起来了。】 2.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3.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1)四人小组内交流。除课文提到的花以外,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是什么原因。(2)全班交流。除了书上提到的原因,你还知道其他原因吗?
三、引导分析文章,动手做花钟
1.学习第3自然段: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这些花不仅开花的样子不同,而且时间也不同,也知道了他们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植物学家据此制作了一个大花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现在,同学们就带着他的创意,两个人合作,共同修建一座花钟吧。请两名同学来黑板前修建一座花钟。
3.小结:钟里同学们种的这些花,一天之内就要陆续地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用花的开放,就可以表示时间,这才是真正的──(指课题)
四、课后探究,布置拓展作业
1.引导学生继续搜集有关资料:只可惜,这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在空白处贴上问号)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了!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奇思妙想吗?请你把它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交流。
14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有目标地读,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学生才能读出水平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情感目标的落实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3.词语卡片。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弄清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理解“名堂”。教师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这是一个比较干净利落的揭题设计。揭题过程既为学生的阅读扫清了一个障碍──理解了“名堂”一词的意思,又让学生紧扣文眼“玩”,有目的地走进文本。】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3)小老师教生字,开火车熟悉生字。(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赞赏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2.细细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3.交流讨论。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4.转换角色想象。
组内交流: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6.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3、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4、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语文课堂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真正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唤醒、点拨与鼓舞,并促进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五、替换朗读、理解引号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通过朗读感悟用“小人国、居民、玩具”比用“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更加生动、形象、有趣,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六、教师总结
小结: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可以交流交流。
七、作业设计 小练笔:
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16找骆驼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教学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5、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评价、进行说话训练,就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层次性,使教学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4.读读背背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6、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搜集更多的资料。教学重点、难点
1.谈新发现,把有趣的说的同学听。2.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写具体。教学准备
1.预先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2.准备实验器材,给学生提供小实验项目。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课时目标
1.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新发现。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
3.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不信咱们当场来试一试。
2.出示游戏一:猜甲骨文或篆书字三个:水、旦、燕。游戏
二、猜藏在图画中的物品。
3.这段时间,你都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游戏导入,一下子便将学生拉进了“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二、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1.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2.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3.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说话中渗透句法训练,了无痕迹。】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充分交流。)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三课时(习作观察日记)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善于发现新事物。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作。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师拿着两个鸡蛋和两杯水走进教室,摆放在讲台上,什么也不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导入:教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下“看、听、说、想、写”几个字,说:“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同学们用你们的小相机──眼睛拍下你看到的,用你的小录音机──耳朵记录下你听到的,用你聪明的脑袋瓜子想一想,用你的巧嘴说一说,用你的小手写一写。”
二、引导观察
1.向学生展示两个鸡蛋,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说说特征。2.(提起两杯看起来没两样的水,事实上也一样,就是两杯白开水。)这两杯水有什么特点?
当学生凭眼睛看后说没什么区别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光用眼睛看看还不行,请个同学来验证一下,来尝一尝这两杯水。
3.师将两个鸡蛋放进水杯,鸡蛋都沉在了水底。现在老师准备向一个杯子里加入盐,请同学们猜猜看,会有什么变化? 孩子们议论,发言。4.教师实验:加盐。
5.让孩子们说观察中的发现。
小结:孩子们,你们真会动脑筋,不但看得仔细,还思考出了盐水的浮力比淡水的大。
6.总结观察过程中孩子们用到的方法:用眼睛仔细看、用耳朵仔细听、用手去感觉、用舌头去尝、用脑袋去思考等等,教孩子如何观察。
7.介绍死海的奇特现象,课件展示死海的奇特现象。
三、指导说话
让孩子们把实验过程说出来。
四、指导写作
把你们今天观察到的实验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观察日记。(强调日记的形式。)
五、学生动笔作文
六、互评、批阅、讲评(重点展示优秀习作)
七、作业设计
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动物、植物、玩具、一种现象都行)进行观察,写一则观察日记。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教学目标
1.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2.读读背背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3.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搜集更多的资料。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看谁最先背下来。背诵比赛。6.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很多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3.给这7个字扩词。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
四、宽带网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搜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3.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