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04.13高三语文《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审题作文的重要性
高考命题作文题形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等;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
高考命题作文已经和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类六法” 第一类:直接具体的命题
第二类:比喻抽象命题
(寓意型)
第三类:对立辩证或关联性命题
(关系型)
第一类:直接具体的命题
一、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试题重现——把握重点 1、2007年湖南卷: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2、2008浙江卷: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3、2009年江苏卷: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摩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摩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积淀为经典。“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总结——明确重心法
1、偏正结构“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即正部是写作的内容,偏部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
2、动宾结构“题眼”往往是谓语。即宾语是文章论述的对象范围,但动词是文章的重心。
3、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
练习:审题立意
2009年江苏卷: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摩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摩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积淀为经典。“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导写分析
要想赢取高分,应该多在“时尚”上深刻立意,准确把握时尚的内涵和外延,而“品味”的内容广泛,只要是“时尚”的看法、理解、感悟等均可入题,但必须避免列举现象的肤浅,要有独到、深刻见解。
立意举例
在追逐时尚中,要认清时尚的真与伪。惟有追求真时尚,摒弃伪时尚,这才是与时代同行的核动力。
时尚,不在于是否大家都如此,而在于是否符合自己的气质。需要找到属于我们的时尚。品味时尚,其实就是品味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心灵追求。
巩固练习(重点、立意)
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短语结构的“偏”的部分。
立意分析:
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认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来看,文章的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上。这就是作文审题的“明确重心法”。
第一类:直接具体的命题
二、增补信息法
1.对有一些命题比较宽泛,涉及面较广,有时还让人摸不着边际的题目,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以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扣题旨的目的。
例题重现
一、例如《尝试》:
1、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2、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例题重现
二、再如《北京的符号》:
1、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XX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2、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源于XX”“北京的符号有XX特点”等。
练习:审题立意
又如2009年山东卷: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1、自选角度。
2、自定立意。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
导写分析:
09年山东卷作文,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结合,体现了不在审题立意上过度难为考生的命题宗旨,材料既是一种限制,也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但一定要补充什么见证了什么,谁成为了谁的见证。开口要小,越具体越好。这个题目还有一个命题思路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总之,从社会热点角度可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但一定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
立意分析:
我们见证着共和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共和国欣欣向荣的局面。
我感受到了农业的发展,体会到了时代的变迁,也真真切切地见证了每一年麦收的变化。家乡可喜的变化,是当代中国60年来继往开来、翻天覆地巨大变化一个伟大的见证。
二、增补信息法
2.对一些题目只给一半(半命题作文),用“增补信息法”就是增补所写的对象、内容、角度,也达到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扣题旨的目的。例如:09年福建卷题目:这也是一种
巩固练习(审题立意)“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
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全文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我们生逢斯世,也要勇于担当,为自己,为亲人,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勇敢地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创造人生的精彩,书写生命的辉煌。
外公辛苦了一辈子,担当了一辈子,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外婆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三、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例题重现
2008年上海题: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立意分析:
用以问领想法审题,“他们”是谁?“他们”有什么特征或事迹?“他们”有什么触动我或让我明白道理的地方?“他们”是否重要或有意义,为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例题重现
2009年四川题: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立意分析:
用以问领想法审题:什么是“熟悉”? “熟悉”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熟悉”(人、事、物、理)?“熟悉”有什么作用?自以为熟悉的东西实质如何(最了解或不了解)?怎样“熟悉”(人、事、物、理)? “熟悉”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吗?一味追求“熟悉”会否走向定势与束缚?„„
巩固练习(审题立意)题目:
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导写分析:
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立意参考 所谓“圈子”,就是把人们禁锢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不断重蹈前人的圈子,最终导致人们思想与行为都被束缚住的空间。圈子里的人不知圈外世界的精彩。只有走出圈子才能大放异彩。
习惯是一个圈子,固定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圈子„„各种各样的束缚把我们围在一个小小的圈子之中,犹如井底之蛙,看不见外面的世界,得不到心灵的解脱。因此,作为新时代是新青年,我们更应该打破常规的束缚,勇于开拓进取,体验生命的多姿多彩。
课后练习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请以“独自面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要求:
1、写出该题所需要的审题方法。
2、写一段开头段,自数限制在80-100字间,必须亮出观点。
第二类:比喻抽象命题(寓意型)
在韩非子的寓言中,“墙”是他劝说君主的载体,“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
在苏东坡的《蝶恋花》里,“墙”是他对青春美的向往,“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993年北大推倒南墙办商业街,8年后,北大拆除商业街,恢复南墙。北大南墙的推倒与重建,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有人说,这南墙,正是北大精神的象征。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的“墙”有形,有的“墙”无形。有形的墙,让我们有股情绪在胸中默默流淌;无形的墙,让我们有种思想在心中高高飞翔。
请以“就是那一堵墙”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800字以上。④不得抄袭。
什么是寓意类命题作文呢?
《门》《路》《考场》《我心中的灯》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分析有什么特点?
1、题目或者题目的关键词多是名词,比如“门”、“路”、“灯”.
2、题目不仅具有一个表层意思 ,而且还有一个深层含义。比如:比喻义、象征义等。这类的作文该如何审题立意呢?
A同学开头段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以及陪你看风景的那个人。曾几何时这个广告的标语提示我们享受生活,而今,我们亦忘记了生活的意义,只记得如何去拼搏和翻越那一堵墙。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有时自己设置的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障碍,只有自己才能推倒无形的墙。
概念明晰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
审题立意:
反复读题,注意题目的材料给予的提示(找到题目语言表述的规律)——“墙”是„„
“墙”是他劝说君主的载体 “墙”是他对青春美的向往 这南墙,正是北大精神的象征。
如何把握其寓意
由本义出发,通过分析它们的作用、功能、特点等,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与之相类似的现象或者其它更为抽象的东西,即实现了由虚到实的转化(即将宽泛的不具体的概念具体化,缩小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比较全面的深层含义和丰富内涵,从而使自己的文章立意深刻。
如“墙”
06年辽宁: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由本义出发,通过分析它们的作用、功能、特点等,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与之相类似的现象或者其它更为抽象的东西,即实现了由虚到实的转化(即将宽泛的不具体的概念具体化,缩小化)。
自主练习
以"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立意参考:
“坎”的比喻义很简单,比喻生活中的挫折、障碍、难关、逆境等
1、可以是个人层面的,比如„„
2、可以是社会层面的,比如„„
3、可以是抽象层面的,比如诚信之坎、诱惑之坎„„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要求:
1、审题写出中心句;
2、写首段,揭示中心
审题立意及参考答案
1、本义:
养分,是使生命存活和成长的营养成分。
2、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与之相类似的现象或者其它更为抽象的东西
养分的构成、来源多种多样,缺少任何一种养分,生命都可能受到威胁(人的生命、事业的生命、国家民族的生命莫不如此)。或者说,有形的生命、无形的生命,个人的生命、集体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命、无机体的生命,文化的生命、艺术的生命„„凡是具有生命力的事物,都需要“生命的养分”。“生命的养分”是具体的,例如可写母爱、乐观、信仰、音乐、荣辱观、鼓励、高尚的品德、历史意识等等。
欣赏开头段一
尽管网络阅读已经铺天盖地,我却独爱手捧一卷书的感觉。手指摩挲着书柔软的封面,手掌感觉着书本厚厚的质感,轻翻几页,油墨的香气氤氲着,把你带到一个新鲜未知的领域。十七载的春秋,我已无数次与书本做过亲密长谈,这一个个无言的智者,给予了我太多的养分。
欣赏开头段二
含苞待放的花儿因为有了人们的精心照顾而绽放出娇艳的花朵,雏鸟因为有了母亲的细心哺育而最终能在天空中展翅飞翔,生命因为有了爱的浇灌而彰显活力。我认为爱就是生命的养分。
欣赏开头段三
如果把人口和疆土比做国家的躯体,那么精神文化便赋予这庞大躯体以生命。精神文化的繁荣,会使国家焕发蓬勃生机;而它的凋弊,却会使国家一蹶不振。而滋养这生命的养分,便是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
确定文体
▲文体不清,损失惨重
1、议论文:观点→论证→结论
2、记叙文: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细节描写)→说明中心
3、散文:借“墙”展开丰富的联想→说明中心
第三类:关联性对立辩证或命题(关系型)类题重现
(08水平测试)
有人说,过程比结果重要,有人说结果比过程重要,有人说过程与结果都重要,你认为呢?请以“过程与结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
关系型命题中所论述的事物常有哪些关系?
请分析一下题目的关系,归纳关系型命题的类别:
1、平凡与伟大
2、偏见与关爱
3、逆境与人才
4、谦虚与表现
参考分析:
题一:无此无彼式
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题二:有此无彼式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题三:有此未必有彼
逆境,能出人才?有时逆境是 “动力”,因而逆境是完全不影响成才的,但要看人的行为如何。有的人处在逆境中消沉,同样会夭折成才的信心。也可以这么说在坚强的人面前,逆境会使其成才;在懦弱的人面前,逆境会使其变成庸人。
题四:有此有彼式
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 巩固练习
请分析一下题目的关系:
1、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有此有彼式
2、向前看与向钱看 有此无彼式
3、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有此未必有彼
4、人文素养与发展
无此无彼式
注意克服两种误区:
误差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即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误差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关系型话题作文要突出关系不假,但文章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如何写好中心句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在相信自己的基础上听取别人的意见会让你更上一层楼 ——相信自己能让自己更好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付出与回报》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风雨与彩虹》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总结: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很多(并列、条件、因果、递进、转折、矛盾„„)——审题立意时要注意
1、中心句一定要全包含题目或话题中涉及的事物
2、中心句一定要能准确表达出事物间的关系
3、如果是比喻型的题目切记破题
4、中心句一定要通顺
练一练,写一写:
▲根据下列题目,请写出你文章的中心句:
1、自由与纪律
2、忘记与铭记
3、走与停 ▲课外作文:
请以“时势与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中心句参考答案
1、自由与纪律
没有纪律便没有自由,没有自由也无所谓纪律,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
没有纪律,就不能有真正的自由。
2、忘记与铭记
忘记是为了更好的铭记
忘记一切无须铭记的,以求难得的轻松自由;铭记一切不可忘记的,以获取同样难得的饱满与充实。
3、走与停
“走” 代表休息,“停”代表向上,“走”是为了前进,为了接近目标;“停”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更快地接近目标,可以视为积蓄力量与整装待发,该停时要停,不该停时就不要停。
第二篇:最新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最新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近几年,高考命题作文题形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不得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和考生的高度重视。譬如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等;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以上所举的这些高考命题作文题让我们感到高考命题作文已经和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在这里,笔者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典例精选】
2006年高考作文(辽宁卷)
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立所写的中心论点,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类似的题目还有如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又如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二、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湖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类题训练】
题目: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
三、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典例精选】
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类题训练】
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四、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
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
五、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典例精选】
2006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
“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化意为象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考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考验”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运用“化意为象法”,将“考验”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验;司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自身选择高洁,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验,我们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事例中,我们得出中心:“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考验是对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化意为象法”采用的是一种先发散后聚合的思维过程。
六、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
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弯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对“弯曲”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典型的例子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等,这时,我们要像方孝孺、李白、屈原等一样正直。这样我们的思维才具有思辨性,深刻性。
针对命题作文题,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基本点:(1)要善于咬文嚼字推敲词义,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见“探究寓意法”)双关义、特指义等。(2)命题作文对现实的针对性较强,因此,我们审题立意要联系联想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热点等)。(3)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除诗歌外)都可写,但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文体。我们运用以上方法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可几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去硬套,当然,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远不止这六种,有待广大同仁进一步探讨,随着高考命题作文题的不断变化和出新,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采取应对之策,才能与“时”俱进。
第三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高三文科
邓红金
学习目标
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一.导入:回顾高考命题作文
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等;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2009年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的《我与故事》、山东卷的《见证》、江苏卷的《品味时尚》。2010年湖南卷的《早 》、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二.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1、明题意:首先要弄清题目的意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如果题目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象征说法,就要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然后捕捉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刻的一点去写。
例子:2009年北京卷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审题指导: “翅膀”——比喻(象征)——
肉眼看不见的却能给你一种精神力量的东西:你的知识、理想、意志品质、想象力、创造力、某种感触、某种兴趣爱好,也包括来源于他人或外部环境的关心或者批评,所在家庭、集体人人奋勇争先的风气……
总之,凡属于积极向上的(像乐观、自信、坦诚)都可以作为“带我飞,给我希望”“带我飞,飞向远方”的“一双翅膀”。具体落笔时,可以记叙经历,书写感人事件,记录凭着毅力走出困境的心理历程,记录亲人默默支持的点滴往事,记录同学之间友谊互动的动人瞬间,或者记录陌生人带给自己的关怀、温暖等;也可以直接议论,比如评议真爱之美及其激励作用(当然因题目中有个“我”字,例证分析时应更多地以“我”的经历作为论据)。
2006年 辽宁卷: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
肩膀——担当、承受——责任、使命等 2007年安徽卷: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白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2、补题目:
对题目做语法分析,并通过扩词、造句等方法补题,根据自己所补充的成分,确定写作重心
例题:2006年 辽宁卷: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
肩膀——名词,通常作主语。补出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后三个成分视情况补充。
谁的(我或他人)+肩膀+承担(担当)+什么(写作重点)【类题训练】
2005年重庆卷:
“自嘲”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自我嘲笑”。自嘲既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 表现。每个人都可以自嘲,也可以评议他人的自嘲。请以“自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自嘲——动词,通常作谓语。补出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后三个成分视情况补充。
谁(我或他人)+自嘲+什么(写作重点)
3、抓关键词:
抓住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定语、状语、补语)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例题: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审题指导: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类题训练】
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你(母亲)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4、化虚为实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
方法:以题目抽象概念为主语,多角度思考,尽量扩大概念内涵,组句:
概念+“是”字句
概念+谓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等)【类题训练】
温暖是寒冷时的一件棉袄;温暖是饥饿时的一块面包;温暖是伤心时的一句安慰话;温暖是困境中的一句鼓励;温暖是迷路时的一个向导…… 请以“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
三、课堂小结:
1、明题义
2、补题目
3、抓关 键 词
4、化 虚 为 实
四、布置作业
1、请以“花落春犹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指导:
花落春犹在,是逆境中的豁达。花落春犹在,是困难下的坦荡。
花落春犹在,是对失败者的赞歌。花落春犹在,是对勇者的评价。花落春犹在,是对生命的诠释。
名利之花凋零,本心之春犹在。生命之花陨落,理想之春犹存。
2、请以“喝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
第四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及思路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及思路
命题分3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其中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强势重现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名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愿景》《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诗意的生活》《季节》《我能》《怀想天空》《一步与一生》。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提篮春光看妈妈》。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例: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1 立意自定。2 文体自选。3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 不得抄袭。
2、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感慨。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要求:(1)不得另拟题目。(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3)立意自定。(4)文体自选。(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或套作。
3、半命题式作文
只提供题目的一部分,要求考生自己补写剩余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题目。例:请以“我凝视着 ”为题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写有意义的事物。
要求: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等。2 不少于800字。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如《谈意气》《说“安”》。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的意义,如《门》《路》。例: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想,令人神往。(江苏卷)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实力与凭借》《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人与路》《一步与一生》《数目“森林”气候》。【审题思路】
A、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富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如《必须跨过这道坎》: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坎”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食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例如《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
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 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C、把握“题眼”,梳理关系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短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这类命题大致有偏正、动宾、主谓、并列几种。
(一)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外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1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
(二)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象的空间。
1、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
2、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
(三)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不能忽视的。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
(四)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绝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事“索取”,什么是“贡献”。再如,《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知识与能力》是相互关系,《欢乐与痛苦》是相反的关系,《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有在审题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是切合了题意。D、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例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显然是指成绩、喜悦、爱意等、“妈妈”可以是指生身母亲,也可以是指我们的祖国,还可以是指待如妈妈般的人,比喻老师等等。另外,“提篮春光看妈妈”语言极其优美,这就暗示考生以此为题所写文章的,其语言风格应该和标题一致。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这几种方法更多的情况下是需要综合运用的。
怎样是高考命题作文“符合题意”
1、“命题作文”审题的三原则
(1)在限制中求准。如《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限制相会在“爱”“不容易”,是写“爱”,但显然“不容易”是敘写的重点。
(2)在灵活中求新。无论命题限制多么严,总有未加限制的方面。如《我的一位老师》未限制哪位老师,只要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就都是“老师”,都可以写。比如,青蛙是我游泳的“老师”……这样就会有更多更新颖的题材。
(3)在隐含中求实。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如对《铺路石》、《桥》之类的题目,更要善于挖掘隐含于其中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2、方法指导(1)找题眼。作文题目大都有一定的标记,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
1、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实现执行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双赢的智慧”,题眼是“智慧”。
2、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看家乡”,题眼就是“看”,“看”是视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家乡,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家乡的变迁。文章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要是由“看”而引发的思索。
3在主谓短语的题目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我看课外阅读”,“看课外阅读”就是题眼,意为“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因此,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课外阅读现象的探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2)了解范围和重点。
1、分析内涵。如全国高考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反面论点来批判,显然不妥当了。
2、分析外延。引申型命题,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比喻类型、象征型命题。
3、分析关系。通常所提供的概念之间或是因果关系,或是目的关系,或是条件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或是并列关系(《走雨停》06重庆)等等,有时,多概念之间还会是循环关系。
分析结构。通过对题目的语法结构做出分析,以确定作文的思维走向。比如:
独词式: 《季节》 《传递》 《纪念》《愿景》 《读》 短语式: 《雕刻心中的天使》 单句式:《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
复句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写作时理应“优”“乐”并举,重前略后或重后略前都会给人以失重之感。
(3)比较。如果一时对一个题目的写作重点把握不准,那么,不妨把另一个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中明辨各自不同的议论重点,进而审清题意,也是一种好方法。①比较命题的关键词。②比较命题中概念的关系。
③比较题目的文体特征。通过比较,辨明评议型、引申型、考证型、感想型等命题的细微差别,如评议型要求评事议理,引申型要求借题发挥,考证型要求查核证实,感想型要求夹叙夹议。审题时如把握住这些细微的差别,议论时就能精确的体现命题意图。④比较命题的类型。如比喻类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象征型则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如《“绿叶”赞》、《路标》、《小草的风格》等。
⑤对相似题目的比较辨析,可以帮助我们懂得怎样排斥写那些不合题意的内容或材料,而且启发我们避开“相似题目”的雷同构思,把握住写作重点,并有可能在文章中议论出别人未觉察出的新意来。
扣题的魅力
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审题能力强弱直接体现考生作文水平高低,因此,扣题行文常是高分作文一个既“普通”又重要的特点。如果你不扣题,你天马行空,你“一行白鹭上青天”,你得到的分数会让你欲哭无泪。扣题有明扣和暗扣,有表层扣和深层扣。
所谓“明扣”,就是作文中要有材料中体现立意要求的文字,关键字眼需要在文中“多次显现”,多次“反射”,强化阅卷者“该考生是扣题的”印象。“明扣”大多用于议论文和夹议夹论文体。
所谓“暗扣”,就是作文中不大量出现“材料中表达立意的文字”,而是在作文“立意”上表现出来,它往往在记叙文和文学味浓的文章中用,往往在结尾处显现。
“表层扣”是指有“表现立意”的文字,是浅层次的;而“深层扣”则是精神的,深层次的,浑然一体的。高分作文要“深层扣题”。
思想的花朵
高分作文必定有自己的思想。高考作文是国家在考你的做人的水平,考你人格的高度,思想的深度,感情的浓度。有思想了,你的文章就有份量了。
雅的情思,亲近下层;清静、同情弱小、与民同乐的思想;绿色、和平的思想;民主、自由、非暴力的思想;亲近自然,物我统一的思想;忧国忧民的思想;禅味、禅思、禅境的思想。1思想不要幼稚
对于学生来说,思想和情感上的幼稚虽无过错,但如果只停留在幼稚,满足于幼稚,甚而陶醉于幼稚,那是到不了理想的彼岸,走不到风光壮丽、波涛汹涌的大洋的。有些考生的思想非常幼稚,好像是一个小学生,看不到一句有份量的话,引用的材料都是“我……”,写的都是童话神话。更有甚者大谈恋爱,而且是赤裸裸的……
2、见解不要“皮相”
有些同学思想只停留在表面,看问题不具慧眼;有些只是感情用事,文章缺乏力度。
3、态度不要“嬉皮士”
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以儒立国。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所唱的反调是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有一次高考模拟题的作文题目是“尊严”,有位考生就用“尊严这个词有点意思”做题目,让人大跌“眼镜”,大煞风景,你跟高考开玩笑,高考也会与你开玩笑,给你一个伤心落泪的分数啊。4.立意不能反动 高考作文中出现政治上反动的已经没有了,但境界之低,思想之庸俗却时有人在,比如为希特勒唱赞歌,为恐怖分子叫冤,为小偷辩解,为尝试禁果开心,为尝试毒品叫好,等等。这些思想不仅要明避,而且要暗避。所谓暗避,即立意上也不能含蓄地体现出来。
立意的角度
1、生命角度
文章写到生命,就在高格上走了。把自己的材料和生命联系起来,就会别具一格。有位考生用“生命的清单”作题,围绕这大做文章而得到满分。余秋雨曾经对一篇作品写过这样的评语:有巧思,但感觉不到你身体里面青春的温度。没有温度,只是巧思,结构来结构去,像一个游戏一样,那太可惜。
写文章一定要多从生命出发,好文章,都是实实在在的生命表述。他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写作是人类生命与生命之间地互相温暖,而不是奇巧的结构之间的一种存在。
2、名著角度
所以能成为名著,必有其含金量在。心读名著、化用名著,在有限的时间和“面积”里,用名著之“材料”,写生命之华章,文章的信息就多了。年年都有化用名著得高分的。
3、文人角度
文人往往多愁善感,一片树叶飘下会生出许多感慨;一事不公,常会萦绕于心而挥之不去,所以他们表现得既缠绵又大气,既伤感又彻悟。说其缠绵,那就是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久唱之不衰;说其大气,那就有司马迁的《史记》“肠一日而就回”让人肃然;说其伤感,就像白居易那样,能和平民一起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无奈;说其彻悟,那就是脱离俗世的超然,便有苏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潇洒。
4、心灵角度
从心上写文,往往是感人的。心就是魂,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常能掀起阅卷者感情的涟漪。
5、境界角度
我始终以为人的漂亮在预气质,文的高雅在于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说:文有境界自成高格。
6、忏悔(歉疚)角度
“忏悔”在我们中国的表达,那就是“反省”,孔子“一日而三省”当是最经典的例子。“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常常是君子们修养的一条准则。常能反省的人往往是一个文明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以此为文则能使文章。
7、哲理的角度
往往可以加以反方向,如《。老师》为题,一般是讲人,但是可以《青蛙是我游泳的老师》,当然要贴切,不能太牵强附会。哲理可以用5个方向想问题大中小,如老师大方向《西方是中国现代化的老师》,中方向《我的李老师》,小方向《青蛙是我游泳的老师》,其中,中方向是常人思维得平均分,扣主题大小方向是超常人思维容易出彩得高分;还又2个方向想问题正反方向,正方向平常《我的李老师》或者有新一点的《字典是我的好老师》,反方向《叛逆不是你的好老师》,《想当然的经验不是你的好老师》等等,但是反方向会有新意但是要把握主题不能反动不能消极不能牵强附会,只有这样的反方向文章才可能出彩。
词语不能太贫乏,至少1句诗词5个成语,成词语的积累就在于平时的多看、多读、多记,多积累 ;词语如果能够锦上添花要的,牵强附会的词语要不的,如果一针见血或者直接开门见山的点出主题是会出彩的。
第五篇: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攻略(二)
班级: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攻略
【训练目标】
1、训练学生全面准确理解话题词语的含义,选好切入口,化大为小。
2、审题立意方法:抓标题题眼。
重点难点:学会抓标题题眼的审题立意方法。
【知识准备】
题眼就是标题中的关键信息点,是确定文章立意的重要依据。命题作文的标题大致可分为词语式标题、短语式标题、句子式标题、关系式标题和喻体式标题等五类。(1)词语式标题
词语式标题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如“习惯”、“尝试”、“安”、“和”、“让步”等。这类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就是立意重点。审题立意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如“让步”,其内涵和外延应是在发生争执时部分或全部地放弃自己的意见或利益,因此,立意时可以把让步作为一种从长计议、以退为进的处事智慧和致胜方略,可以把让步作为一种胸无主见、丧失立场、失却个性的表现,也可以运用辩证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非原则问题上应主动让步,感召对方,实现双赢;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绝对不退让,坚持到底,争取胜利。(2)短语式标题
短语式标题是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心灵的选择”、“快与好”、“留给明天”。这类文题限制性更多,审读题眼尤为重要。如“心灵的选择”,作出某种选择不是题眼,面对选择时,“心灵”产生的触动、斗争,选择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才是题眼,因而是文章立意的重点。(3)句子式标题
句子式标题常常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近墨者未必黑”、“今年花胜去年红”等。一般说来,观点式标题的立意重点比较容易把握,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立意的中心,只需要把着眼点放在寻找典当的论据来证明文题,或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诠释文题。(4)关系式标题
关系式标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概念之间形成某种关系。面对这类文题,首先要认清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树木·森林·气候”,三者之间似乎没有轻重之分,但细细琢磨,却并非并列关系,“树木”决定“森林”,“森林”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影响“树木”和“森林”,三者是互为因果关系。因此,确定这个文题的立意重点有两种:一是抓住这三者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谈,一是以其中某一概念为主,兼及其他,如结合现实,重点论述“树木”(个体)对“森林”(集体)和“气候”(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5)喻体式标题
喻体式标题留下更多的空间让考生对应补充,把喻体具像化。如“凤头、猪肚、豹尾”就是一个典型的譬喻性标题,古人用这六个字来谈写作,推广开去,生活、学习、事业、人生皆是如此。“凤头”喻起始阶段,强调好的开头,打好基础,迈出关键的一步;“猪肚”喻中间历程,强调充实丰富,脚踏实地,创造辉煌;“豹尾”喻结束阶段,强调善始善终,画上圆满句号。将喻体形象化后,再用来观照学习、事业、生活、人生,或就其中一个阶段下笔,兼顾其他方面,应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合作探究】
命题作文,是作文命题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题目已经确定,不必再自行拟题。如:《愿景》、《北京的符号》、《肩膀》、《财富》、《纪念》、《我想握住你的手》、《提篮春光看妈妈》等。这看似没有审题的难度,其实命题作文的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我们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
(2)题目由哪些词语构成,它们都有怎样的含义,关系怎样。(3)命题作文的材料范围往往是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4)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都可以写。
【例文评析】
请以“情在不言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分析]静水流深,大爱无言。面对世间最真挚的情感,一切言语都是苍白的,本命题作文就是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发现蕴藏着的美,从而提升人生境界。写作时,可以从身边的生活入手,提取让你感动的细节,从而表现他人对你的深挚情感。也可以跳出个人的小圈子,赞扬那些为他人、为社会默默奉献,显示人间至情大爱的典型人物。写作时应紧紧扣住“不言”与“至情”的关系。
[例文] 情在不言中 孔子曰“予欲无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但语言不能代替一切。当我们情感的波涛拍打海岸,心灵的洪水冲决堤坝时,我们需要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不露痕迹的化妆是最高超的化妆,无需言语表达的情是最真切的情。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的深沉。”泪水,晶莹的泪水足可以取代一切倾诉、一切呐喊、一切抒情的朗诵,因为这其中包含着诗人最深沉的爱。
橡树和木棉相互依偎,没有甜蜜的言语,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有的只是深情的凝视。语言在此时已成为累赘,因为他们的爱已经穿越时空。
还记得第一次离家数月回到家门口的时候,母亲和你的无言相对吗?还记得第一次做出喷香的饭菜,母亲那惊讶却又无言的喜悦吗?还记得为了你的学费,父亲寒冬腊月奔波忙碌时你眼角闪动的泪花吗?--生而为人,我们生活在各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身边每个人的爱戴——的包围中,同时我们也被身边的人默默地爱着。
天使丛飞,默默无闻地帮助失学儿童,用坚强的翅膀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他没有炫耀,没有自夸,而是在无语中做着人世间最伟大的事业,付出着人世间最伟大的真情。不言的情让丛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赴藏工作十余年,在地广人稀的高原上默默地奉献着。寂寞挡不住他对藏族同胞的爱,无语掩盖不了奋斗的激情,他在默默无语中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真正的情感不需要言语。我们用无言接受着他人的爱,同时也应默默无闻地奉献出自己的爱。正如《圣经》上所说,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不自夸。情感的表达会因无言而更加原始真切。
情,在不言中!
[简评]这篇文章最大的成功,在于从“接受情感”与“付出情感”两个层次展开,既论证了别人对自己的最真挚的爱往往是无言的,又深化一步,论证了每个人也应该对别人付出无言的情。构思的精巧,议论的深刻,陡然提高了文章的层次。
【巩固提升】
训练一:
以“平衡”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津】
“平衡”是指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和质量上相等或相抵,或几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态;平衡是跳水运动员优美的弧度;平衡是刘翔百米跨栏高举的双臂;平衡是任长霞心中惩恶扬善的天平;平衡是鸟儿的翅膀;平衡是船的双桨;平衡是飞机的双翅。纵观世界,平衡造词很多,平衡的自然,平衡的心态,平衡的代谢等。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平衡。如果自然界生态失去平衡,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如果营养失去平衡,新陈代谢失调,就会产生疾病;如果心态不平衡,就会受压抑,生嫉妒;如果国家发展不平衡,就会出现以强凌弱---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平衡呢?通过你的文章可尽情讲故事,抒感想,发议论;从人事、历史、自然等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
训练二 :
以“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津】
这道命题作文,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构思能力,引导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世方法。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风霜雨雪,也有电闪雷鸣。成功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微笑着去享受它;失败的时候,不要捶胸顿足,微笑着去接受它;失意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微笑着去面对它----生活的经验证明,用微笑把自己推销出去,成功的机会往往会更大。你若是微笑着,干同样的工作你就能比别人省不少力气;相反,如果整天绷着脸,你就可能事倍功半----构思时,应注意将立意集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如学习中的某一次成功或失败、跟同学的某一次矛盾冲突与和解等,从而给读者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