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在“学情”中临场开发教学资源的运作方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在“学情”中临场开发教学资源的运作方略人教版新课标
“学情”,在这里特指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它是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学情”,无疑是值得研究的最可宝贵的教学资源。那么,如何面对“学情”,临场开发这种教学资源呢?
一、相机诱导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贵在相机诱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课文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或不够确切的理解。这在教学过程中是最常见的,教师要及时地捕捉这些“学情”,不然宝贵的教学资源犹如白驹过隙,再想把握已为时已晚。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如一位老师在导读《李时珍》一文时,是这样诱导的:
师:(请一位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而那位学生一时疏忽,把“品尝”一词读成了“尝尝”。)读得不错,就是有点粗心,把“品尝”一词读成了“尝尝”。想一想,能这样换吗?
生:能。因为“尝尝”和“品尝”意思相近,换上后句子照样通顺。生:不能。“品尝”有“品”的意思,而“尝尝”只有“尝”的意思。师:“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仔细品味。
师:联系前面的句子想一想,这里为什么要用“品尝”?
生:因为李时珍要判断药材的药性和药效,只有仔细去品味才知道,所以要用“品尝”。
生:用“品尝”说明李时珍不怕苦,非常认真。
师:很好!我们学课文也要像李时珍那样去仔细“品尝”。
二、顺水推舟
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常会产生一些疑问或需求,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些“学情”的教学价值,顺着他们的思路,顺水推舟,让他们自由发挥,有时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xiaoxue.xuekeedu.com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表演小壁虎借尾巴的情景,学生非常踊跃。一位被选中演黄牛伯伯的学生天真地问老师:“我可不可以去吃草?”老师亲切地回答说:“可以,你就去吃吧。”学生就乐颠颠地去“吃草”了。他的生动表演,赢得了全班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在接下来的一组表演中,一位学生问老师:“表演的时候,可不可以不照书上那样说?”老师赞许地说:“可以。你真懂老师的心,老师就喜欢你照自己那样说。”
在亲切而不失机智地回答中,教师顺水推舟,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尊重他们的个性,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请君入瓮”
所谓“请君入瓮”,就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引而不发。这样既可避免繁琐的分析,节省时间,又可让学生自己去亲密接触文本,获得深刻的感悟。
如一位教师执教《马背上的小红军》,学生读完第一段“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一个女学生站起来问:“‘深情’是什么意思?”这显然不能按字面解释为“满怀深厚的感情”。这个“情”是很复杂的,在学生没有读懂之前,即使教师把自己的体会讲出来,学生也很难理解。老师便说:“等学完课文,咱们再讨论这个问题,我想,提问题的同学也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这位学生立即投入到学习之中,并且整堂课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认真思考。)
课文学完了,教师没有忘记请这位女同学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她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陈赓感到不该轻信小红军的话。他看到小鬼的干粮袋里装的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时,他后悔极了,感到对不起这位小红军。”“不错,这个‘情’里有后悔之情。”
她接着说:“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他这种精神,陈赓每次谈到时都很钦佩。”
于是,水到渠成,教师说:“这个‘深情’有后悔之情,有责已之情,有敬佩之情,有赞美之情,当然,还有怀念之情。陈赓每次谈到这件事的时候,总是怀着这样复杂的感情。”
四、另辟蹊径
xiaoxue.xuekeedu.com
陷入僵局,钻进死胡同,这也是课堂上常常出现的“学情”。有的教师耐不住性子,往往把答案直接告诉了学生。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能迅速地跳出圈子,另辟蹊径,使课堂教学起死回生。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赵州桥》这篇课文时就是这样做的:
师:课文中说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设计”是什么意思?
生:“设计”就是建设。
师:好,把你的说法放到课文中就成了赵州桥是李春建设和建造的,可以吗? 生:不可以。“设计”应该是想和思考。
师:是想和思考?(指一学生)他正想着呢,我说他在设计,行吗? 生:设计就是画图。生:设计就是绘制。
不管怎样引导,学生就是不能准确理解“设计”一词。于是教师就另辟蹊径,先让学生学习赵州桥的样子,然后顺势提出问题,引入正题:
师:同学们想一想,李春要建造这样的的桥,事先要做哪些工作? 生:他要考虑造什么样子,要花多少材料,多少时间„„ 生:他还要把想造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或者先做个模型„„ 师:对,这就是设计,现在谁能说说“设计”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事先想好是什么样子的,画好图造出模型。
师:说得好。也就是在一个工作没做之前事先想好方式、方法、画出图样,有时还要造出模型,这个过程就叫――设计(生)。
“条条道路通罗马”。当教师发觉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设计”一词的意思时,并没有穷追不舍,而是放下刚刚在讲的内容,选择另一条途径,进行了成功的突破。
五、欲擒故纵
当课堂中学生质疑时,教师没有立即告诉他们,而是明知故问、欲擒故纵,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讨论和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板书课题之后,问学生“什么叫‘火烧云’?”有的说:“火烧云指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
xiaoxue.xuekeedu.com
是天空着了火。”有的说:“天空中像火烧过似的云就是火烧云。”这时,一位学生问道:“‘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里为什么要用‘烧’而不用‘红’?我看到过天空中火烧云就是这样从西边一直红到东边的。”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接过话茬,欲擒故纵:“同学们,把句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学生一读,通的。教师又问:“既然是通的,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要用‘烧’字?请同学们研究研究。”于是学生们兴致盎然,想呀,说呀,争呀:
有的说:“‘烧’字与题目相配合,因为课题就叫《火烧云》。”
有的说:“因为这句子中说‘好象是天空着了火’,所以用‘烧’,跟‘火’回应。”
有的说:“因为句子中有‘红彤彤’的词语,再用‘红’就重复了。” 有的说:“我觉得用‘烧’好,因为‘烧’是动作,用‘烧’就有从西到东的感觉。”
„„
教师明知“烧”字用的生动,用的贴切,却故意让学生把‘烧’字换成‘红’字,再读读通不通,造成一种读起来通顺就是恰当的感觉,然后又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交流,这样欲擒故纵,先放后收,最终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六、主动出击
课堂上常会有这种“学情”出现:对于教师的提问或要求,学生就是“按兵不动”、不理不睬,即使说了好多鼓励的话也是这样。学生不感兴趣,怎么办?难道就这样冷场下去?没有“情况”,就是一种很棘手的情况!事实上,很多情况不是学生不知、不会,而是学生没有养成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不愿发言,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不能坐以待毙,而要主动出击。一般是教师主动请学生发言,比如说:“嗳,老师请××同学发个言”。“老师知道你们会读。来,我就请这位同学读一下。”„„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还会伸出手,辅以“请”的动作。这样,只要学生一开口讲话、朗读,老师就可以伺机引导了。
比如一位教师在导读《老水牛爷爷》一课时,师生之间互致问候之后,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了“爷爷”二个字。问:“爷爷指的是什么人?比如说,你的――”
学生们掩口而笑,没有一个举手的。老师见状便主动出击,请了一个活泼调
皮的男生站起来说。
xiaoxue.xuekeedu.com
“嘻嘻!”他忍不住笑了起来,“爷爷就是爸爸的爸爸。”
“对。不过这只是一年级的认识水平。――你爷爷的哥哥或弟弟,你喊什么?”他立刻明白了,怕别人抢先回答似的,大声说:“比爸爸长一辈的人――男人――都喊爷爷!”
教师转身在“爷爷”前面写上“老水牛”三个字,然后继续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这种巧妙的“变动”,正是面对“学情”临场开发教学资源的最佳策略。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数字资源利用-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数字资源利用人教版新课标
一、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习内容,延伸课堂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潮,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可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比如,在教学“寓言两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时,由于这是寓言故事类的专题教学,教师在本节课知识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应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或者是自己猜寓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查阅寓言故事的方法,如百度搜索、爱问搜索、谷歌搜索等,还可为学生推荐相应的寓言故事网站,或者是电子书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拓宽阅读途径,激发想象思维,提高学习效果。这也是大阅读、综合阅读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
二、利用电子书包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教材情境,提高学生感悟教材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电子教辅资源———电子书包走进了语文课堂教学。这一教学资源依托校园网平台,能够在班班通环境下实现资源共享。电子书包里的数字资源有文本的训练题,有原汁原味的视频专家讲座和欣赏,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教材情景,实现学生与特级教师的面对面交流,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版本教材上知识的对比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等能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感悟水平。
比如,在进行“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上课伊始,教师可从与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套的数字资源库里调出“卢沟桥的狮子”的网页课件,点击课题引入按钮,这样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卢沟桥的全景,从整体上给人庄严、神奇、独特之感觉。桥的两边是排列整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大大小小的狮子数不胜数,大狮子身上有小狮子,大狮子虎虎生威,小狮子活灵活现。随着视频课件的播放,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对每个狮子的特效描写镜头,使学生深切感悟到这数不清的狮子彼此各有情趣,如雄狮弄绣球,雌狮戏小狮,给人一种惟妙惟肖之感。学生不由自主地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作力发出了赞叹之声。惊叹之余,教师应抓住教学时机,提醒学生:卢沟桥是在什么
xiaoxue.xuekeedu.com
年代建成的?在什么背景下建成的?为什么建造卢沟桥?它对当代和后人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燃起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渴望。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数字资源的感悟,进行详细分析,深刻领悟了卢沟桥建造的历史意义,燃起了爱国的热情。而且,学生从写法上也深刻理解了景物描写的妙笔神功,体会了文学的博大精深。数字资源的巧妙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巧用生活中的数字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材处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语文教学要抓住实践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小学生很喜欢走进社会生活中,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实际,为学生创设实践学习的平台,综合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比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时,我提前一段时间建议学生及家长,有条件的话去亲身游历圆明园,并在游历过程中租用一个电子导游。每到一景,电子导游会详细介绍景点的具体情况。通过电子导游的介绍,可使学生全面掌握了圆明园的建造历史、景区布局以及惨遭毁坏的原因,增加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爱热之情,激励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斗志。教师还可结合教材内容,提前安排学生学习任务,在课上让学生将自己所看、所闻、所感讲给大家听,再结合教材内容,从语文的写作手法上、从文章的结构上、从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讲解。学生听得很仔细,理解得到位,学习效果极佳。这种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材处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运用能力。
四、小结
总之,语文教学应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实际,科学合理选用教学资源,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与实践能力,综合体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第三篇: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如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如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人教版新课标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在教学中对他们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用自身良好的言行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学生避免不良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引导: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是对学生进行说教,针对某个学生出现的行为错误进行长篇大论的批评和指责。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德育理论的灌输,没有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德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关注学生的体验,使德育教育很难取得实效。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又要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对道德理论认识的更清晰,并能够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他们知识和行为相统一,使德育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在学校教育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德育氛围,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升国旗、唱国歌之后,向学生介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进行校园建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校园建设的更美。在学生动手参与过程中,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校园。
三、尊重和欣赏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xiaoxue.xuekeedu.com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人,他们都具有很多优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关点,并对他们进行表扬,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动力,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美好的一面,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在面对后进生时,教师不要对他们进行一味的批评,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下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后进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使他们摆脱了以往的自卑心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四、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教师采用强制性要求让学生改正,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管束、限制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影响和熏陶的方法,用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从思想和行为上都获得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爱心来引导学生,使教学顺利开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需要教师首先做到。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严格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和学习。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的道德认识更清晰,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革命烈士坚强不屈的精神;开展以考察国情社情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调查和采访,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开展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的活动,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在活动中让他们的道德观念行动化。德育实践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除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活动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有违背道德的现象展开讨论。在讨论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允许他们在相互的争论中剖析现象的背景、原因,了解正面
xiaoxue.xuekeedu.com
作用、负面影响,从中吸取正确的道德思想,剔除其中糟粕,使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操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培养其自律的品质。
总之,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利用一切教育契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还可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具体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体验和感受中提升自我,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古诗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古诗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xiaoxue.xuekeedu.com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辈子。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教学,传统的教师一般多停留在字面讲读上,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老师的教法改革,探索一套有利推进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尝试用“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赏意境”四步古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1.激兴趣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在教《望庐山瀑布》时,就可采用“激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用一个谜语“悬崖挂块大白布,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远看银泉飞下谷。”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瀑布的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2.读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力求做到:
①吟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引发感悟。自查自悟是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
xiaoxue.xuekeedu.com
学生可以在校内查,也可以在校外查,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以问家长、邻居。这样,学生在自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一些个性化的感悟,受到古诗文的情意熏陶。
②吟诵与赏析相结合,丰富感悟。利用专题课、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的录象与录音,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动情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增进了对诗文的朦胧的理解,并滋生出许多感悟。在欣赏的同时,主要在选材、立意、构篇、遣词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可以整体系统,也可以点点滴滴,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以增强对古诗文的感悟。
③吟诵与议论相结合,交流感悟。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有的可能只是零碎片段,有的甚至还只是片言只语,所以特别需要在同桌、小小组之间充分议论。这样可以互相启发,激起“头脑风暴”,不仅会大大促进理解,而且会触发出许多感悟。
④吟诵与运用相结合,深化感悟。首先,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生活中运用诗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赏景吟诗,观物吟诗,叙事吟诗,等等。其次,让古诗文运用于习作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在习作中用诗时,会给诗句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从而使学生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古诗文,感悟古诗文。这样就为萌生出许多个性化的感悟,创造了条件。如何引导吟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a、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如何使学生“美读得其法”,教学可分三步进行:一是首先要确定基调。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三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掌握方法,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
b、创设情境法。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吟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吟诵边表演,可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
xiaoxue.xuekeedu.com
感产生共鸣。如吟诵立意欢快的诗文,可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吟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怨低沉的曲子;吟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吟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加深对诗意的感悟,促进记忆。
c、分类吟诵法。根据诗的内容或诗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吟诵,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分类吟诵,背得多,记得牢。根据时令分类,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线索,从而达到流畅记忆,大地调动了学生吟诵的兴趣。
d、综合吟诵法。这是一种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吟诵方法。有时采取小组赛、男女组赛,有时采取限时背、师生背、接龙背,有时采取根据内容、根据时令分类吟诵,有时采取听记背、问答背等等。多种形式综合背诵,灵活且富有变化,给学生带来了吟诵古诗文的乐趣,避免了背诵的枯燥性。通过引导巧背,使学生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有效地实现了量的积累。
3.明诗意
新的语文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古诗产生的年代较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而且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而明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这个训练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4.赏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 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 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叶圣
xiaoxue.xuekeedu.com
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我们要诗情画意地教古诗,学生要诗情画意地学古再现意境是关键。
如教《赠汪伦》,教者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
以上是我在教学古诗文中一些心得。我认为学习古诗文是孩子们一辈子的事,我们在小学阶段进行的古诗文教学活动,仅仅是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一、传统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渗透过程停留在表面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能够充分体会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想能够明确,但是内心的重视程度还只停留在表面,导致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内容不足,深度不够,没有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反而使学生对这种道德说教逐渐厌倦。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够将自身的素质进行充分提高,而对于学生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对于这样的现象,广大教师还应充分予以重视,将这样的教学现状进行积极转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传统思想束缚较为严重
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了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过程的发展,对学生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的关键,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渗透过程应该在课外进行,所以课堂教学中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德育素质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很难提高。这也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新方向
(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的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应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自身的素质应该怎样提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德育引导与渗透过程才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学生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才能够积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这一过程是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所在。
(二)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展开深入教育过程
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内心进行积极观察与总结,从而对其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判断。这样的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具有
xiaoxue.xuekeedu.com
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会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形成可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内心的发展特点进行普遍观察,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划分,对于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保证德育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以及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加强德育教育力度
传统教学思想在于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相脱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将自身的素质进行积极提高,而教师对学生道德素质以及意志品质没有得到积极引导。从这一方面对其思想进行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之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将自身的观点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同时对其思想存在的不足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充,这是转变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三、总结
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积极培养与渗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关键学科。教学中应立足于小学学生阶段发展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对其德育教育发展新方向展开不断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