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远教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议远教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感受到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又一个春天,使较为落后的农村孩子能够享受与发达地区的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然而,又一个“悬念”也留给了教师,广大农村学校在条件、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将如何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并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个人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远教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用活用好,才颇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善用图片资源,锐化学生感官
人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促使学生进入纯文字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体情联境、情境结合,进而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在农远资源里有很多图片,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资源中的图片直接加工展示给学生,来锐化学生的感官。
例如,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大门》一课时,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借助图片资源制作成Powerpoint幻灯片,采取静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体会并加深理解。在教学时,先展现出祖国大好河山的全貌幻灯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祖国幅员辽阔、树茂林密、欣欣向荣的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大自然比喻为绿色的大门;在教学大自然“田园、山川、湖海、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时,则采用固定幻灯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景色的不同画面,体会不同物体的具体特征。学生通过幻灯片,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使课堂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再如,有一次词语教学,是让学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如“树影婆娑”、“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色很美,我努力地用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想象那种景色,甚至还在黑板上画了景物,以求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可是,许多学生仍用似懂非懂的眼神望着我,期待着更进一层的讲解。此时我想:要是有现成的景物图片该多好啊!下课了,我马上从远教资源中查出了许多相关的风景区图片,及时将学生带到远教室进行图片教学展示,让学生们看景学词、观景解词,学生们一边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一边听着我的讲解,表现出一脸的释然与欣悦。
二、妙用音频资源,强化听觉感受
如果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那么听觉便是一种语言美。朗朗上口的文字和幽雅动听的音乐会使学生陶醉于文本的意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听觉的海洋,因为音乐是开启人们情感闸门的钥匙。
在农村远资源里有许多和学科相关的音频资源,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适时从中选择,应用与课文配套的配乐,朗读录音,来补充教学,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语言文字表达所不及的效果。尤其对普通话不理想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帮助。
如在教学《雨》一文时,我先播放资源库中的一段录音,那轰隆隆、哗啦拉、噼噼啪啪的雷雨声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紧张而又惊异的氛围之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都集中起来。紧接着出示一幅幅图片,学生随着教师的配乐朗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学生入情入境,很快知道了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刚才还是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鸣;一会儿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窗外什么都看不清;一阵雷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池塘里水满了。这种融音乐、画面为一体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受到大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妙用视频资源,激发情感升华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刺激性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在我们接收到的资源里面有很多视频资源,如《课程资源》和《学习指导》栏目中有些视频素材可直接用来教学,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荷花》一课通过“我”在荷花池畔欣赏到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幻觉,展示了自然美,表露了“我”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教学时,借助从《课程资源》中下载的视频素材,让学生欣赏多姿的荷花、茂密的荷叶、飘拂的柳枝、飞舞的蜻蜓和远处的山川以及近处清澈的池水。然后图文结合,让学生细细品味众多的白荷花从密密层层的荷叶中“冒出来”;荷叶“碧绿”,荷花“雪白”,莲蓬“嫩黄”,和谐美丽,多姿多彩。通过观察画面,品味文字,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想象:“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神化的境界,这个境界是由于作者受到美的诱发而联想产生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单凭口头讲解很难达到目的。教学时,我放了一段配有音乐的录像,学生们看着看着,便进入了梦幻的荷花世界。这时,我轻轻一问:“你们在想什么?”学生们纷纷答道:“刚才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我好象在做梦„„”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想象也更加丰富。这样,通过资源的恰当应用,不但加快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还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四、活用文字资源,拓展知识视野
小学语文中,学生对一些文本的内容不太熟悉,但是学完了以后往往还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相关的内容。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文字资料,它仿佛是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可帮助教师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心愿。
例如在学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学生还想知道更多的环保知识,于是我就在远程教育资源知识扩展上查到《什么是大气污染》、《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什么是太阳黑洞》、《拯救地球》等;又如上完《北京,2008》一文后,学生更是想了解奥运有关知识,通过远程教育资源我让他们看到了《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发展史》、《奥林匹克冠军录》、《奥运在我身边》等文字资料,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我国申奥的意义及申奥成功后全国人民高兴的心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远程教育资源拓展资料上和课文配套的习题精选、优秀作文等类的文章,经过自己的筛选打印,张贴于教室专栏,时时更新,让学生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窗口和园地,以此来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现代远程资源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创新过程,只有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远教资源,才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二篇:浅谈远教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远教资源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优势
罗铠
纳雍县龙场镇以支塘小学
[摘要]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因为种种原因,相对于城市而言,教学资源显得匮乏,在农村小学的 “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下,显出农村小学的教学效率低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使农村的教育搭上了现代化的列车,丰富的教育资源给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一次新的契机。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它首先解决了现阶段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缺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把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及时地送到了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的面前,让他们和城市的师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展示了远教资源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优势。[关键词] 远教资源
教学
优势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因为种种原因,相对于城市而言,教学资源显得匮乏,城市里的小学有投影仪、录音机,录象机、电视机。使用起来课堂上就有若干设备,老师的操作难度大,各种设备间的转换还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使学生注意力受到分散,不利学生的听讲,并不能达到促进课堂教学得目的。虽然弊病不少,但在和农村小学的 “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比较起来,更显得农村小学的教学效率低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使农村的教育搭上了现代化的列车,丰富的教育资源给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一次新的契机。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一种冲击,更加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更新。它首先解决了现阶段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缺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把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及时地送到了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的面前,让他们和城市的师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展示了远教资源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远教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1、远教资源可创设生动形象的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趔的欲望。”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积极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尤为重要。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展现出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枯燥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成具体的,静止的变成活动的,既可以为孩子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动起来,如《观潮》一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远教媒体资源分别再现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视频和图片,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钱塘江大潮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远教资源打破时空限制,突破了课堂教学难点。教师是否恰当的把握住了教材的重难点?教师是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的?这是衡量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按传统模式,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即使花很多的时间、精力,也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媒体资源展示的课件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声音、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气氛,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抓住重难点,引发学生的联想,给课堂注入活力。例如教学《黄河象》一课,农村孩子对于“黄河象”的理解只能是凭空想象。在教学时,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感知黄河象的高大、完整,接着利用falsh动画演示黄河象来到河边、陷入河中、最后变成化石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黄河象的来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
3、远教资源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远教资源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启发思维,培养能力,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及的。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媒体资源传授给学生。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桂林山水的认识,再利用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画面,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的阵阵惊奇声中,那“清”、“静”、“绿”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自然而然涌现出来。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中,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从而使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这样的教学,教师变口授为操作演示,通过看、听、说、想,学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和厌烦,反而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进入忘我的境界,即完成学习任务,又受到美的熏陶。
二、远教资源,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师的作用已从教学转变为导学,从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设计教学为主。从教导者转变为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乐学、想学。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们经常观看“课堂直播”,教研时间观看“课堂教学展播”和“示范课例课”。使教师们看到了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实实在在的课堂操作,更明白于如何去进行课堂设计。
在传授新知识时,使用多媒体手段,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中,过去我们上这个知识时总是再三强调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强制学生机械记忆公式,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来历,不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指的哪些面的面积总和。利用加工后的远程教育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课件,运用不同颜色的面闪烁、飞入,正方体的六个面用三种颜色的面板飞入,帮助学生领悟。在练习、总结过程中,运用“习题精选”,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如何,要通过练习检测才知道,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智能的根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智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情况,在这时段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已经比较疲劳。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就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如:在学习“圆锥体积”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工人师傅”想考考我们学的怎么样,好吗?他请我们参观“中山公园”,公园里有许多圆锥型建筑,大家数数看:小明测量的假山,其底面周长为251.2米,高12米,我们帮小明算算这座假山的体积是多少?贴近学生生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三、远教资源,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习方式,这就强调我们教师在转变教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法。因此,自主、合作、探究便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很多优点,恰到好处地运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例如:我们在教圆锥的体积时,因学校只有几套容积一样大的圆柱和圆锥,造成师生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不是等底等高的实验演示,为进一步更好地用对比证明,于是我们就播放远程教育资源中的相关图片,原本是干巴巴地把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分别装砂进行演示,结果圆柱的体积恰好是圆锥的体积的3倍,所以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但通过观看图片后,他们意外地发现圆柱的体积是图锥的体积的2倍、3倍、4倍、5倍……甚至还有几倍多的等不唯一的结果。何原因呢?通过他们进一步合作探究,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圆柱圆锥不是等底等高,这样一来他们不但牢固地掌握了必须要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公式才成立,还学会了课堂上怎样去探究,怎样去参与,怎样去合作,怎样去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有效的探究过程。
四、远教资源,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拿着自己编写的教案,在课堂上支配着学生进行学习,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具有很大的学习自主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就不再占有“支配地位”,而是平等、民主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在利用远程教育进行教学时,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相应的知识底蕴和教育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一定要及时更新,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研究教材的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使自己能够合理设计、开发、管理远教资源。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用远教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引导学生对有效资源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传递信息,形成能力。但也要注意远教资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始终处于辅助地位。在教学中要重视利用教师自身的优势,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显然远教资源在农村小学中的优势远不只这些,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今天,远程教育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势在必行,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努力研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要正确运用远程教育进行教学,就能把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就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探究式 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张崇善)
2、《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简明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教育学》《心理学》
第三篇: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远教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远教资源
随着远程教育资源站点在农村中小学校的普及,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小学语文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更加灵活;远程教育如催化剂,使小学生的素质快速提高。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自从普及远程教育以来,坚持使用现代远程教育,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把使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情况与其中的思考谈一谈,与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们共同探索怎样更好地利用远程教育上好语文课。
一、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参考资源进行备课,辅助教学 从现代教育形势来看,教师脑中以及手中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远程教育给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就不再是信息源。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和导航者。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再主要靠教师讲授,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讲人,而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在农村学校为教师们提供的教学资源都是以“教学参考书”或者“教案”为主,教师的思路不能打开,只能采取原有的方法去教孩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受到局限而不能大胆地尝试语文教学的改革。但是远教资源中的“教学参考”资源,打破了教学参考书的局限性和有限性,还能帮助教师走出教学的陈旧圈子,大胆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教给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同时,远教资源中的课文背景、作者情况、图片资料、课件等丰富的辅助资料,减少了教师在备课中繁琐的资料查找过程,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
二、运用远教资源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让学生素质快速提高。
1、直接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是一种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实用价值高的直观性教学。如学习《北京亮起来了》,我们这儿的孩子甚至教师去过北京的都很少,更别说见过迷人的北京的夜景。要教学的话就很有难度,我便直接在远教资源中去下载课件向学生提供北京夜景中的各种图片,这样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课文所描述的内容,这堂课很容易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充分利用远程资源合理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的教法,新颖的环节与提问艺术,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优化语文课堂,让学生乐学、好学、爱学。如在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列宁认真观察路边的蜜蜂从而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一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精神,同学们还兴致勃勃地画出了列宁行走的路线。我把同学们的答案用课件展示出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
我还曾记得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我担心学生不能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会怀丙捞铁牛的过程,我就在远教资源中找到了课件,演示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沉在黄河中的铁牛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怀丙和尚不愧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学习中,学生指出了怀丙和尚的做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认为这样做不但费事,还很有可能将河道阻塞。我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他们兴致勃勃,自由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找到了更完善的捞铁牛的方法:“准备四只相同的大木船,两只先装满泥沙划到沉铁牛的地方,架好架子,扣住铁牛,另两只空船分别靠在旁边,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船上,这样原先装泥沙的船慢慢浮起,铁牛就被捞起。原先的空船此时装满了泥沙,再用这两只船搭架子、扣铁牛,等前两只船把铁牛送到岸边划回来,再分别靠在这两只船的边上……这样流水作业既可以少花一半时间捞起八只铁牛,又可以不将泥沙铲入黄河,保持河道的畅通”这时候,我把学生想出的好办法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劲头。
又如,在引导学生看图写话时,我发现一幅图很难让学生打开思路,我便在电脑上设计一些动画形式的课件展示图画以外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后,说一说,再动笔写一写,这时学生就不会感觉无从下笔了。这些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既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高品质的教育,更使我们的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
三、运用远教资源在课堂中创设审美氛围
如何创设良好的审美氛围,使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从教学关系向审美关系的转化和升华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呢?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利用远教资源,如课文朗读资料,教师和学生一起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用读怡情,从而感受作品的美,获得良好的效果。如教学诗歌《草》时,先让学生听名家朗读,然后分析诗意,理解“离离”一词,学生很难从字面上领会它的意思。我把课件打开,让学生欣赏原野上茂盛的小草,借以我在一旁的解说,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离离”一词原来是讲小草茂盛的样子。通过展现小草从生长到枯萎这一动画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了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全文。还有教学《欢庆》一课时,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去读、去欣赏、去领会、渐入佳境。使学生们悟出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还悟出了每个中国人都应有爱国情怀,每个中国人都应为十月一日这一神圣的节日而庆贺。在语文课教学中,我还选取了全国人民欢庆国庆的影视、音乐选段,根据情况穿插于教学活动中,达到渲染课堂审美气氛的作用。教材中许多诗歌都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远教资源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配合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和点评,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完成语文课文的学习。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经常会问:“我们什么时候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呀?”事实证明,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如同给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第四篇: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远程教育资源给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转变了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在改善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作用。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 语文教学 作用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作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课程资源中每一课都有教案示例、媒体展示、探究活动、习题精选、扩展资料等内容。这些资源有着丰富、高质以及适用的特征,这对于缺乏教学资源的农村教师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它改善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作用。下面就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个人的感受:
一、远程教育资源为备课提供素材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识少。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远程教育的课程资源中的教案示例提供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我们充分利用他们的设计,结
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加上自己的见解,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我在备《草原》一课时,参考教案示例提供的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时用一段视频和几幅插图, 使学生对草原的美丽景色一目了然,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媒体资源,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与辽阔、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1、远程教育资源可创设生动形象的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积极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尤为重要。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展现出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枯燥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成具体的,静止的变成活动的,既可以为孩子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如《观潮》一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远教媒体资源分别再现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视频和图片,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钱塘江大潮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远程教育资源打破时空限制,突破语文课堂教学难点。
教师是否恰当的把握住了教材的重难点?教师是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的?这是衡量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语文教学中,按传统模式,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即使花很多的时间、精力,也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媒体资源展示的课件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声音、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气氛,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抓住重难点,引发学生的联想,给课堂注入活力。例如教学《虎门销烟》一课,“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对于孩子来说太陌生了。在教学时,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林则徐指挥硝烟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感受虎门硝烟的意义,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
3、远教资源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远教资源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启发思维,培养能力,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媒体资源传授给学生。如在教学《西风胡杨》一课时,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胡杨的认识,再利用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出胡杨林的画面,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的阵阵惊奇声中,那“壮丽”、“坚韧”、“无私”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自然而然涌现出来。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中,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胡杨的美,从而懂得了胡杨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这样的教学,教师变口授为操作演示,通过看、听、说、想,学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和厌烦,反而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进入忘我的境界,即完成学习任务,又受到美的熏陶。
4、远教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应用媒体资源中范文朗读替代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利用媒体资源中范文朗读课件,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教师没有对课文内容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了。
三、运用远教资源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说促写,提高写作能力。
远程教育进入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设情境。以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说说身边的变化”为例,先展示自己家乡发生的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想象,发现问题,为讨论做准备;然后,再分小组进行讨论,按这样的环节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远教资源打破作文教学“以本为本”的方式,直接利用资源中的场景,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运用知
识。比如,在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以先用动画形式展示一些想象中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后,再动笔写一写,这时学生就不会感觉无从下笔了。这些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更使我们的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远教资源展现语文课堂的朴实美
远程教育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希望,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有利学习活动的开展。如二年级下册的《雷雨》一课,课文由精炼的文字,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在教学时,执教老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然后再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雨中的景象,学生通过观看有趣的动画,感受到雷雨来之快,雨之大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在细读感悟雷雨中天气的变化: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直观的图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了雷雨中自然景象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远程教育资源如源头活水,帮助我们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使语文课课堂实实在在,富有语文味。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运用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资源,应该明确媒体资源永远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而应该根据实际对资源进行重新建构,适时、适度、适当、科学地运 5
用远程教育资源,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重心,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第五篇:农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农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看到了教育的又一个春天,使地处偏远农村的孩子能够享受与发达地区的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打破了广大农村教师“一张大嘴说古今,一支粉笔点春秋”的现状。当我们接触到远教优质教学光盘和卫星接收系统接收的优质教育资源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然而,又一个“悬念”也留给了教师,广大农村在学校规模不大、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将如何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并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个人认为,应该因陋就简,充分发挥远教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用活用好,才颇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妙用图片资源,锐化学生感官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在农远资源里有很多图片,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资源中的图片直接加工展示给学生,来锐化学生的感官。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笔者借助图片资源制作成幻灯片,采取静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体会并加深理解。比如:先打出小兴安岭的全貌幻灯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茏茏的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在教学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时,则采用固定幻灯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静态画面,体会不同季节的具体特征。学生通过幻灯片,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使课堂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再如,有一次词语教学,是让学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色很美,笔者努力地用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想象那种景色,甚至还在黑板上画了景物,以求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可是,许多学生仍用似懂非懂的眼神望着笔者,期待着更进一层的讲解。此时笔者想:要是有现成的景物图片该多好啊!下课了,笔者马上从远教网中查出了许多相关的风景区图片,将图片拿到教室展示,让学生们看景学词,学生们一边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一边听着笔者的讲解,表现出一脸的释然。又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中,笔者搜集海上日出景象图片做成幻灯片,一一展现给学生。直观的图片一下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同学们兴趣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教学《春潮》这篇课文时,笔者出示打印好的开江的图片,当看到坚冰崩溃、春潮滚滚的开江场面,同学们不能自已,简单的资源利用,将单纯的文字变成鲜明生动的图画,将复杂的东西一下简单化了,这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妙用音频资源,强化听觉感受
如果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那么听觉便是一种语言美。朗朗上口的文字和幽雅动听的音乐会使学生陶醉于文本的意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听觉的海洋,因为音乐是开启人们情感闸门的钥匙。
在农远资源里有许多和学科相关的音频资源,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适时从中选择,应用与课文配套的配乐,朗读录音,来补充教学,加深学生对
文字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语言文字表达所不及的效果。尤其对普通话不理想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帮助。
如在教学《雨》一文时,笔者先播放从资源库中录制的一段录音,那轰隆隆、哗啦拉、噼噼啪啪的雷雨声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紧张而又惊异的氛围之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都集中起来。紧接着出示一幅幅图片,学生随着教师的配乐朗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学生入情入境,很快知道了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刚才还是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鸣;一会儿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窗外什么都看不清;一阵雷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池塘里水满了。这种融音乐、画面为一体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受到大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再如《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学生齐读课文后,即播放从资源中录制的《月光曲》乐曲,让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妙用视频资源,激发情感升华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刺激性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在我们接收到的资源里面有很多视频资源,如《课程资源》和《学习指导》栏目中有些视频素材可用来直接教学,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荷花》一课通过“我”在荷花池畔欣赏到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幻觉,展示了自然美,表露了“我”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教学时,借助从《课程资源》中下载的视频素材,让学生欣赏多姿的荷花、茂密的荷叶、飘拂的柳枝、飞舞的蜻蜓和远处的山川以及近处清澈的池水。然后图文结合,让学生细细品味众多的白荷花从密密层层的荷叶中“冒出来”;荷叶“碧绿”,荷花“雪白”,莲蓬“嫩黄”,和谐美丽,多姿多彩。通过观察画面,品味文字,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想象:“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神化的境界,这个境界是由于作者受到美的诱发而产生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单凭讲解很难达到目的。教学时,笔者放了一段配有音乐的录像,学生们看着看着,便进入了梦幻的荷花世界。这时,笔者轻轻一问:“你们在想什么?”学生们纷纷答道:“刚才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我好象在做梦……”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想象也更加丰富。这样,通过资源的恰当应用,不但加快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还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四、妙用文字资源,拓展知识视野
小学语文中,学生对一些文本的内容不太熟悉,但是学完了以后往往还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相关的内容。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文字资料,它仿佛是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可帮助教师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心愿。
例如在学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学生还想知道更多的环保知识,于是笔者就在远程教育资源上查到《什么是大气污染》、《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什么是太阳黑洞》、《拯救地球》等;又如上完《向往奥运》一文后,学生更是想了解奥运有关知识,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笔者让他们看到了《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发展史》、《奥林匹克冠军录》、《奥运在我身边》等文字资料,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我国申奥的意义及申奥成功后全国人民高兴的心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远程教育资源拓展资料上和课文配套的习题精选、优秀作文等类的文章,经过自己的筛选打印,张贴于教室专栏,时时更新,让学生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窗口,以此来拓展学生知识,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小学语文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而精彩;远程教育如催化剂,使小学生的素质快速提高。现代远程资源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创新过程,只有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因陋就简,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远教资源,才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