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学情”理论 改革作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时间:2019-05-13 03:2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学情”理论 改革作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学情”理论 改革作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学情”理论 改革作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学情”理论 改革作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黎氏理论体系的实质,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基于这一点,我们运用黎氏理论,改革小学作文教学,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根据学情 制定目标

六因素单元教学法是建立在学情基础上的教学理论,所以,实验的成败关键在于学情的了解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情。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我们新接的一个四年级班进行了一次调查,从兴趣方面调查的结果是,全班54人,只有2人喜欢作文,对作文感兴趣,52人不喜欢作文,害怕作文.从看图作文方面调查的结果是,能完整地写清画面内容的只有5人内容正确,但不具体的有20人,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的有10人,条理不清的有12人,写错画面的有3人,只写了两三句话的有4人。

这些情况表明,一是学生不会观察画面,抓不住画面的意境,二是观察没有一定的顺序,三是无话可写,是因为观察不细致,所以只能写出“火柴盒”似的没有开头和结尾、很不具体的短文,四是联想能力差,思路展不开,五是词语贫乏,描写不生动,枯燥无味。

从调查中,我们得到了启示,学生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与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说,我们语文教师在制定作文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都乐于写作.然后根据学情、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出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情我们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类.对优等生要求努力做到,中心明确,具有新意,叙事完整,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条理清晰,段落分明,前后连贯,语言生动,不写错别字.对中等生则主要要求他们做到‘中心明确,叙事完整,内容具体,有详有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句通顺,少写错别字,对差生则主要要求他们基本做到:文章有中心,有具体内容,分段写,有条理,语句通顺,书写整洁。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根据学情 激发兴趣

兴趣是步入创造大的台阶,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入迷,思维才会积极开展,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在班上开展了“优秀作文百花奖”和“最

xiaoxue.xuekeedu.com

佳小作者”的活动,通过比赛看谁写得多,写得好,优胜者了“金杯”一个,(“金杯”是.我们用硬纸板做的,上面贴有金纸,小巧玲珑)学生很感兴趣,于是,同学们为了争取获奖,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写作的闸门也就打开了.同学们到处收集写作素材,注意观察事物,把收集到的素材组织整理成文,把观察到的事物记到《生活小浪花》(观察日记本)上,当那部分中差生没有材料可写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收集写作素材.由于写作的素材多了,学生就不愁没东西可写了,这样每人每个星期至少要写两篇作文,有的写三至四篇,甚至有的优等生每天写一篇.为了把这项比赛活动开展好,我们在班上专门组织丁一个由七名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组成评委会,每个同学的习作都由评委们按照不同的作文要求认真地评定后,再由老师审阅,经审阅百分之九十 以上的作文评得很好,只是有的评委对中差生作文的标准掌握不够准确,都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个同学的作文这样就不符合学情。经过几次校正后,评委们很快掌握了标准,所以 评起来就很少出现差错,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对优生的一种培养。我们把一些选材新颖,写得生动感人的文章评选出来,每星期六下午课外活动时在班上进行展描,每次播出三至五篇,把巳播的文章装订成册或推荐到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社去,展播时要尽可能照顾到中差生,特别是差生当他们的作文被展播了,并收集到“优秀作文集”里,他们的心里别提多高兴,觉得他也有奔头。如实验班有个叫何兵的男同学,原来最怕写作文,说起写作文他就往桌子下面钻,现在可不一样了,六一节前,他写了一篇《童年趣事》内容是“我把爸爸当马骑”的文章,评委们看了觉得很好,一是题材新颖,组织得很有条理,二是生活气息很浓,描写形象生动。这篇作文在班上展播后,我们又让他参加了(小学生报)举办的“童年趣事作文大奖赛”并获得鼓励奖,报社给他寄来了获奖证书和奖品,他高兴极了,从此作文的积极性更高了。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从一千多篇习作中评选出五至十篇最年习作和评出五至十名最佳小作者“百花奖”.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爱上了作文。

根据学情 指导说写

对于作文中的说和写,教育家叶圣陶从宏观上对“语文”曾作过精辟的论述: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是解释“语文”的命名之义,同时指出了“语”

xiaoxue.xuekeedu.com

和“文”的关系。“语”字在前,足以表明“语”的地位——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在生,也意味着文是第二性的.在语文教学中,自然不会“舍本抓末“饮水忘源”,至少应当兼顾并重。有的人把“语”当作“小媳妇”虐待,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书面表达,不重视口头表达,这也违背了大纲要求的,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原则,实质上说和写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辩证统一的,但又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说,是让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已见,每个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人人都感到有话可说,他们对文章,的谋篇布局,以及遣词造句,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畅所欲言,个人思维的积累成了集体的闪光智慧,使作文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写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每个人都在静谧的气氛中思索,充分感知使他们增强了写作的信心,集体的智慧启迪他们的写作灵感.因此,在每次的作文教学中,我们都按照大纲要求,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如我们在指导《我的文具盒》一文时,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后,按照我们出示的五个启发提纲口述,提纲如下:

1、它的来历,2、它的特点,.

3、它的功能或用途,4、它给我带来了„„ 5,它是我的„„ 结果,中差生在说文具盒的特点时很不具体,说明学生观察不细致,同时也说明教师出的启发提纲太粗,对差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在设计启发提纲时,一定要根据中差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比较细的启发提纲,于是我们就把文具盒的特点按它的形状、颜色、结构、质地等几个方面设计出如下启发提纲:

1、文具盒总的形状——扁平的长方体,还是较厚的长方体?长度、宽度、高度大致是多少?

2、文具盒的质地——塑料的、还是铁皮的?塑料是软性还 是硬性的?

3、文具盒的表面——什么颜色?印着什么图案?

4、文具盒里面——分几格?每格放些什么文具? 这样的提纲对中差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写起来就非常具体了。在说写文具盒的用途时,那部分优等生说得也较平淡,不够生动。作为优生应该是高标准、严要求,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我们启发他们采用拟人手法来说写.经过开导,有不少优生说写得很生动,很形象,其中有位同学这样说道:我的文具盒不但外形美观、大方、而且是一个“好管家”。每当小主人要写作业

xiaoxue.xuekeedu.com

时,它立即敞开大门,命令钢笔执行任务,当主人不细心把字写错了,它又马上派橡皮擦去扫除障碍„„它巳伴随我四年了,但从来没有丢失一样文具„„虽然话语不多,但是富有童话色彩,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根据学情,恰当启发,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学情 引导议改

议和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谓“议”是指的评议,所谓“改”就是修改,评议和修改是思维的升华,是比较、鉴别、审美、完善,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加工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很注重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评议、修改,通过互相启发、互相改错,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在每次的评议、修改时做到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我们在指导学生说写《记一件有趣的事》一文时,重点评议文章是否具体.如有位中等生在写自己玩微型小木偶的经过时,这样写道;我的小木偶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剑术能手,当我把它往桌缝里一安,用双手不停地拉动,它就开始撕杀起来,你看它杀得多起劲啦,简直胜过佐罗„当我们把这段话念给同学听后,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有的说,XXX同学究竟是怎样玩小木偶的,根本没有写出来,有的说,对玩小木偶的经过写了一些,但是写得很不具体,应该把怎样玩小木偶的经过写详细些才行。这位同学根据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认真地修改.修改后的文章是这样的:我的小木偶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剑术能手.当我把串连小木偶的绳于往桌缝里一塞,用手使劲一拉,小木偶立刻站起身来,两只小手里各拿着一把两寸来长的宝剑,眼睛瞪得大大的,准备着一场精彩的剑术表演,我用双手不停地拉动着连在小木偶身上的绳子,小木偶就进行着精彩的剑术表演,只见它那熟练的剑法,时而双剑交叉,时而单剑独立,真使人看得眼花缭乱„„

第二篇: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如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如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人教版新课标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在教学中对他们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用自身良好的言行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学生避免不良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引导: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是对学生进行说教,针对某个学生出现的行为错误进行长篇大论的批评和指责。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德育理论的灌输,没有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德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关注学生的体验,使德育教育很难取得实效。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又要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对道德理论认识的更清晰,并能够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他们知识和行为相统一,使德育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在学校教育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德育氛围,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升国旗、唱国歌之后,向学生介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进行校园建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校园建设的更美。在学生动手参与过程中,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校园。

三、尊重和欣赏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xiaoxue.xuekeedu.com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人,他们都具有很多优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关点,并对他们进行表扬,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动力,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美好的一面,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在面对后进生时,教师不要对他们进行一味的批评,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下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后进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使他们摆脱了以往的自卑心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四、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教师采用强制性要求让学生改正,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管束、限制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影响和熏陶的方法,用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从思想和行为上都获得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爱心来引导学生,使教学顺利开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需要教师首先做到。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严格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和学习。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的道德认识更清晰,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革命烈士坚强不屈的精神;开展以考察国情社情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调查和采访,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开展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的活动,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在活动中让他们的道德观念行动化。德育实践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除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活动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有违背道德的现象展开讨论。在讨论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允许他们在相互的争论中剖析现象的背景、原因,了解正面

xiaoxue.xuekeedu.com

作用、负面影响,从中吸取正确的道德思想,剔除其中糟粕,使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操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培养其自律的品质。

总之,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利用一切教育契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还可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具体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体验和感受中提升自我,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

第三篇:小学语文“先学后教”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先学后教”论文

——以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为例

学校:**小学

姓名:**

摘要:“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兵”教“兵”的友善,培养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课程目标得到了较好落实。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沾益区组织的教师全员培训,在这次培训中听到了洋思中学曹伟林老师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我如沐春风,回到学校我积极研究,不断摸索,并尝试上了一堂示范课,并请中心学校老师和本校的老师听课,课后给我指导和一些教学上的建议,对于“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所上的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先学后教”

传统的教学观强调“先教后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学效率低;这种封闭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严重禁锢了师生们的思想,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适合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课程封闭转变为课程开放,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

“先学后教”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主持的一项课题,是“九五”期间“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验的一个延伸子课题。所谓“先学”,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性平台。

“后教”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所进行的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合作实践的过程。

二、怎样开展“先学后教”

(一)“先学”环节——让学生愿学

既然说是“先学”,那就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指学生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相关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而这些问题,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按照学科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学生的共同特点、个体差异,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以“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目的、有梯度的“学案”设计,既满足了学困生的成功体验,也激发了优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我在课前布置以下“学案”让学生先学:

初读课文,读准确,读出节奏(自主学习)

1.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

3.尝试划分课文的节奏,并练读。

4、结合注释,理解古文意思。

这样的“先学”环节让学生感觉像“吃自助餐”,每个学生自由想、做、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学需求。学习困难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学任务,尖子生在完成预定的任务后,可以进行学习拓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互教互学,让学生乐学

“互教互学”是“先学后教”模式在课堂上的具体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建立课堂教学新常规。这是一种有别于压抑、严整、呆板的旧常规的课堂制度。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中,允许学生畅谈己见,并学会倾听,快速思考;学会补充,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先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共鸣或思考,他们愿意在课堂上听到自己的声音,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有准备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让已学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活跃而热烈的讨论中,教师不费一字一句,让结论性的东西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不会的学生理解了,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向不会的学生做了清楚的解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如在进行“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互学,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带着小组成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的意思,其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可以结合注释自己把古文的意思说下来,而对一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这就有点困难了。但是通过小组互学的模式来说可以让基础好的带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这样基础差的学生也能从中掌握基本的意思。

在进行“展学”的模块时,我让学生每组推选一位讲的好的同学进行展示,由他担任小老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己讲解更有利于他们理解。

三、教师后教,让学生会学

学生在认真自学和“互教互学”的基础上,对教材上的部分内容是可以理解和掌握的,这部分内容教师再没有必要重复讲解和叙述,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教学。教师通过课堂巡视、观察和学生提问等途径来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把握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学生还比较模糊,据此,确定我们教师要“后教”什么。

因此,后教不是教师“孤芳自赏”、漫无目的地教,而是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讲的不仅仅是答案,更侧重的是学习的方法,最终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

四、“先学后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准确理解编者意图,先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然后再统筹安排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其次,坚持“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在课堂上教师的“后教”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必须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原理。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从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出发,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方式,即“以学定教”。

总之,“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兵”教“兵”的友善,培养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课程目标得到了较好落实。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欢迎来参考!

新学期来临,仍然面对老面孔,但要重新面对新的教学任务,承受新的压力,即让自己减轻压力,又能搞出新名堂,出更上一层楼的教学质量,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塌实,学得兴趣高涨,本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的制定出如下的教学计划:

六班共有学生5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但是也许受年龄影响,肯积极发言的学生微乎其微,大部分甘愿当听众。作文方面,能做到文从句顺、文章优秀的学生仅占30%左右,而陈海丽与俞泽锋等几位学生是语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辅导和监督。

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 “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民族团结、爱国主义、了解多元文化、热爱科学等方面的专题。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另外,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如第五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最后一册对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要求。再如第二组,在课文《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的《除夕》片段,这也是课后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这里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第一组和第六组外,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二组“民风民俗”。

这一组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要求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俗,进行小调查。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要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还布置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在这篇课文的思考题中,还为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想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后三篇都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在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资料袋”,展示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色建筑。在后面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都渗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为学生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也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编辑思路。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其实在本组的导语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布置,学生将在这段时间内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并利用在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进行习作,写完之后相互交流、修改,最后可以编一本民俗作品集。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古诗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古诗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xiaoxue.xuekeedu.com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辈子。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教学,传统的教师一般多停留在字面讲读上,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老师的教法改革,探索一套有利推进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尝试用“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赏意境”四步古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1.激兴趣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在教《望庐山瀑布》时,就可采用“激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用一个谜语“悬崖挂块大白布,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远看银泉飞下谷。”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瀑布的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2.读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力求做到:

①吟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引发感悟。自查自悟是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

xiaoxue.xuekeedu.com

学生可以在校内查,也可以在校外查,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以问家长、邻居。这样,学生在自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一些个性化的感悟,受到古诗文的情意熏陶。

②吟诵与赏析相结合,丰富感悟。利用专题课、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的录象与录音,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动情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增进了对诗文的朦胧的理解,并滋生出许多感悟。在欣赏的同时,主要在选材、立意、构篇、遣词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可以整体系统,也可以点点滴滴,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以增强对古诗文的感悟。

③吟诵与议论相结合,交流感悟。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有的可能只是零碎片段,有的甚至还只是片言只语,所以特别需要在同桌、小小组之间充分议论。这样可以互相启发,激起“头脑风暴”,不仅会大大促进理解,而且会触发出许多感悟。

④吟诵与运用相结合,深化感悟。首先,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生活中运用诗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赏景吟诗,观物吟诗,叙事吟诗,等等。其次,让古诗文运用于习作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在习作中用诗时,会给诗句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从而使学生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古诗文,感悟古诗文。这样就为萌生出许多个性化的感悟,创造了条件。如何引导吟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a、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如何使学生“美读得其法”,教学可分三步进行:一是首先要确定基调。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三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掌握方法,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

b、创设情境法。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吟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吟诵边表演,可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

xiaoxue.xuekeedu.com

感产生共鸣。如吟诵立意欢快的诗文,可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吟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怨低沉的曲子;吟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吟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加深对诗意的感悟,促进记忆。

c、分类吟诵法。根据诗的内容或诗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吟诵,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分类吟诵,背得多,记得牢。根据时令分类,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线索,从而达到流畅记忆,大地调动了学生吟诵的兴趣。

d、综合吟诵法。这是一种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吟诵方法。有时采取小组赛、男女组赛,有时采取限时背、师生背、接龙背,有时采取根据内容、根据时令分类吟诵,有时采取听记背、问答背等等。多种形式综合背诵,灵活且富有变化,给学生带来了吟诵古诗文的乐趣,避免了背诵的枯燥性。通过引导巧背,使学生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有效地实现了量的积累。

3.明诗意

新的语文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古诗产生的年代较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而且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而明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这个训练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4.赏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 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 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叶圣

xiaoxue.xuekeedu.com

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我们要诗情画意地教古诗,学生要诗情画意地学古再现意境是关键。

如教《赠汪伦》,教者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

以上是我在教学古诗文中一些心得。我认为学习古诗文是孩子们一辈子的事,我们在小学阶段进行的古诗文教学活动,仅仅是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学情”理论 改革作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学情”理论 改革作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