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1、教学思想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是因时代的发展之需而生的。在当今信息时代,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如何利用信息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服务?是未来人才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省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的启蒙课,本节课力图通过观察身边的信息现象,使学生了解信息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游戏等活动,初步帮助学生建立起选择信息技术工具开展有效的信息的意识,这也是信息素养的启蒙教育。
2、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极其浓缩的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很大,为了避免教学过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为了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感受信息的相关知识,我采用了课件演示,向学生提供大量生活中的信息。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建立起“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获取、存储、加工、发布活动的一般过程,学生参与面广,取得预期的效果。
改进措施:如果能分两课时来讲,效果会更好一些。
3、个人建议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本体,我个人觉得教材在这部分安排的量是不够的。一是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课的印象;二是强化学生对于信息及信息技术本体的认识。建议:可以在教材的上、下册各安排一个课时来讲“信息与信息技术”,以体现教材知识体系的螺旋上升,从内容上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二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一课,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课是很感兴趣的,让他们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无论在今后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是离不开计算机的,计算机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本节课学生是不需要打开计算机的,刚开始同学们还有点失望,但是随着老师给大家展示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看、听、闻、说、摸等方式获取信息,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让学生看一看老师出示的图片,通过眼睛看,让学生对图片进行描述,启发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信息。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让学生用耳朵听一听,老师播放的声音,听听从中获取了怎样的信息,同学们个个竖起了小耳朵,听得特别认真。老师拿一朵花,让学生闻一闻,这是什么?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是鲜花。最后老师让学生摸一摸身边的物体,看看获得了什么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体验,真切的感受到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也加强了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设置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环节,让学生对原本比较空洞的知识,能够得到感性的认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
本节课的教学,由于要求学生了解的理论知识较多,所以我以学生自学课文的形式、学生回答提问的形式为主,不乏单调。在学生进行桌面背景操作的时候,有发现个别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图片是,虽然能够更换背景,但是却很模糊。这一点,我事先没有考虑到,所以只好在学生遇到问题之后,个别给予解决和帮助。其实我现在觉得,还是在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之后,广播教学,呈现学生的问题,将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可以让全班同学知道问题所在,也可以加深印象。
另外,有个学生利用桌面主题软件,更改和设置了桌面背景,当时他呈现给我看的时候,我还蛮惊喜的,但是我的惊喜却忘了给学生鼓励,我只是随口跟这个学生说了一句“很好”。其实现在想想,我完全可以把他的作业在班级里展现,并给予表扬,然后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桌面背景图片可以上百度搜索,其实整个桌面主题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更改。
第三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日期:2007-10-11]
来源:吕超 作者:和桥二中
[字体:大 中 小]
一、教学背景
1、使用教材: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
2、教学内容:第1单元第1节
3、课时安排:1课时
4、教学环境:极域广播系统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书本自备光盘(信息技术应用的视频)
二、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
2、学习感悟:任何事物都包含特定的信息,认识信息和有效地获取信息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
3、实践创作:调查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信息、信息技术的含义; ②、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2)、教学难点:
①、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5、内容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6、学生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教学策略分析: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的平台。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这一课的多媒体课件;
(2)、揭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教师展示本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
①、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特征?
②、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③、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2)、学生自学书本2至13页,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3)、学生解答问题,对于有疑问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4)、对于共同性问题,教师做适当讲解;对于难点二进制编码,教师做详细讲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3)、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
2、学习感悟:任何事物都包含特定的信息,认识信息和有效地获取信息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①、信息、信息技术的含义; ②、信息的二进制编码。(2)、教学难点: ①、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教师展示本节课应完成的教学任务。①、信息的含义和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通常就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思。);(信息的普遍性,传递性,可加工性,可存储性,价值性,可共享性,时效性)
②、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或者步骤?
信息技术是研究如何获取信息、处理(存储、分析、加工)信息、传输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术。其主要支柱是通读(Communication)技术、计算机(Computer)技术和控制(Control)技术,即“3C”技术。③、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哪些负面影响?(简单了解)
*学生自学书本2至9页,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是信息(C)
A.一张光盘 B.电视 C.报纸上登载举办商品展销的消息 D.报纸
2、计算机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是(D)。A.定期对计算机重新安装系统
B.不要把 U 盘和有病毒的 U 盘放在一起 C.不准往计算机中拷贝软件 D.给计算机安装上防病毒的软件
7、小明很喜欢下棋。一天,他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有关“象棋比赛”的通知,可赛事早就结束了。要是能早些看到这消息,那该多好呵!这里主要反映的信息特征是:(C)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增值性
8、名著《三国演义》在图书馆被不同的人借了又借,网上登载的文章《我们如何应对入世》被数以千计的人们不断地翻阅。这都说明信息具有(C)的特点。
A、载体依附性 B、必要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9、股票信息对于炒股的人价值很大,而对于其他人价值很小。这说明信息具有(D)。A、载体依附性 B、可处理性 C、共享性 D、价值相对性
10、“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句话表明了信息具有(B)特点。A、多样性 B、普遍性 C、变化性 D、储存性
11、社会发展至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有(B)。A、信息、知识、经济 B、物质、能源、信息 C、通讯、材料、信息 D、工业、农业、轻工业
12、下列哪句话不正确?(C)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B、如果信息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C、信息时效性无论长与短,都可以在长时期内保持有效。D、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13、用普通电话跟朋友联系业务,其信息的载体是(C)A、文字 B、图像 C、声音 D、符号
15、对于信息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信息不具有时效性 B、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存在 C、信息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被处理 D、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二、填空题。
请给下面列举出的信息的基本特征,各举说明其特征的一个例子。⑴载体依附性 例:文字信息可以印刷在书本上。⑵价值性 例:股票信息对于炒股的人价值很大。⑶时效性 例: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⑷共享性 例: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④、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问?在计算机机内部,信息的表示、存储、处理和传送均采用()或()。
问?为什么采用这种数制表示信息,有什么优越性;如何具体表示数和非数信息。
(2)、学生自学书本9至11页,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生解答问题,对于有疑问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4)、对于共同性问题,教师做适当讲解;对于难点二进制编码,教师做详细讲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五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三年级教授的是计算机入门知识,四年级讲授的幻灯片制作内容。根据三、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习特点,我现将本学期以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打好扎实基础,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学期刚开始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大部分学生接触过电脑但没有系统的学习)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开展教学工作。
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他们一般都有较浓厚的兴趣,积极性较高,但较迷茫,不知从何处学习。此时,我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计算机的发明、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然后,我以打比方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用我们人身体的各个部分来类比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接下来,我用玩游戏的方式介入键盘的操作知识的讲授。对于刚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说,练习键盘本来是一件单调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选择了金山打字通软件,该软件里面有打字练习游戏。从此入手,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键盘操作。
二、合作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学期的幻灯片制作课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题制作项目。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制作项目,自己搜集制作所需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创意设计,然后制作完成各自的主题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主要是讲解关键的制作技术,同时辅助各小组,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学生基本上能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掌握各种幻灯片制作技术,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精神。当然,项目完成的质量还不算太高,诸如创意设计还有待提高,我相信经过进一步努力学习,学生会有长足的进步。
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如何进一步组织好学生、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我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将一如既往的扎实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标准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