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数学的小故事
我与数学的小故事
十一班许馨予
在天地的某个角落中有了一个渺小的我。在书海里,有一个伟大的东西数学。我像一张白纸一样,折来翻去,永远都是白纸,肤浅。而数学则像一个万花筒转一圈转0.1毫米宽,它的意义就需探究,深奥。
可偏偏,我这一生就跟数学有了结缘。
就眼望现在,我真的发自内心的想数学怎么就那么难?看到数学这俩字就让我想起那无数在我看来扭曲到不行的图形数字。眉毛就不自觉得接了个吻。
学不好数学是最让我头疼的了。不是没有追根到底看看究竟为什么学不好。而是到最后的答案让人怀疑。
一、上课没听。不,不是没听,而是半懂半昧。
二、作业都不写。不,是写的都错。
三、脑子天生笨。不,要笨就不会这么写了。但是数学就是个无底洞,让我投进去了无数个问号,终究没一个叹号回给我(句号都没有)。逻辑思维太强悍了,我发自内心的喜欢华罗庚,喜欢的五体投地。但是这跟我喜欢数学依旧没关系。我讨厌数学。可是就偏偏让一个数学班主任教着,数学也就无时无刻晃在我眼前。像星星一样的晃。说实话,我都晃晕了N回了。(N可以等于任何数)。可越是如此我就越发厌倦。
数学虽说能考及格,但我感觉每做一道题就是对我的折磨。虽说做对后我也会产生小小的成就感,但那又是几回?何时?我就是宁愿整天背着乎来乎去,这哉那哉也不愿接受那公式定理。从小就崇拜数学学的好的人,如果我能把数学学好,我会在心里像神一样贡着自己。事实上说“如果的后面定跟着但是”因此,我并没有那个享受了。我妈说,“学好数学你就得发自内心的喜欢它,对它有大大的兴趣。”于是,现在的我要天天对着数学笑,笑着做题,做题。其实有时是傻笑,笑这到底什么意思;有时是苦笑,笑这道题还是不会;有时是嘲笑,笑自己何时变的聪明些。
现在想想,小学的时候数学还考过满分呢!哎~那也毕竟是咱的光彩过去。有时候,真的就咬着笔杆,看着那和我不在同一世界的数字睡着过。而且还白痴般的许了无数个类似“让我学好数学,让我和数学做朋友,让我变聪明点吧!”可笑的愿望。并且还在某天晚上梦到将来的自己成了名人,而群众们呼喊的是“伟大的数学家”听到这句话,我立马惊醒。后来那个梦就一直被我视为恶梦。
在恶梦刚醒时,还犹见我妈拿了一叠数学资料来让我研究。那被我妈视为宝贝的题都跟我有仇,看我不爽还是怎样,一道都不会。
现在,数学正式作业还没写完。数学啊我把你视为苍天,数学啊我把你待为大地!数学啊!我喜欢你!数学啊,你为什么不喜欢我?数学啊数学!
我和数学的故事未完待续。
第二篇:我与数学的一些故事
我与数学的一些故事
作者:周小水
指导老师:黄晓琦
在我眼里,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不容许错一个单位或一个数字,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符号也不行。我的数学老师经常跟我们说:“学数学会使人变聪明”,我觉得还应该加一点,那就是学数学会使人变得细心,只要学好这门科目,就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
我就是一个例子,下面就让我来和大家说说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故事吧。
小时候,我去商店买饮料,看到净含量那儿标着“300ml”,我想“ml”是什么意思?后来,我从数学的容量知识里知道了答案,原来“ml”表示毫升,是用来说明容器容量大小的单位。以后,我再要买饮料时,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同时结合容量的知识,买适合自己的饮料,再也不会到买多了或买少了,从而去商店换掉甚至引起浪费。
我在学习乘法之前,还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女同学的文具盒上有“1×1﹦1、1×2﹦2、1×3﹦3、1×4﹦4、1×5﹦5„„”的算式,就跟这位女同学说:“真好笑,你文具盒上的加号怎么都斜了,变成了1×1﹦1、1×2﹦2、1×3﹦3、1×4﹦4、1×5﹦5„„看来你的文具盒不好哦”;这位女同学听到我说她的文具盒不好,很不高兴,并且和我争吵起来。最后,我们拿着文具盒去找老师,老师跟我们说:“这是乘法口诀,中间的叉叉不是加号,而是乘号,你们以后就会学到的,在这里,我跟你们先背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一五得五’„„一直背到‘九九八十一’”,我听了,羞得满脸通红。后来,我学了乘法,也牢记住了乘法口诀,买东西时就不会再向以前那么麻烦了。比如:一瓶饮料5元钱,买5瓶,一共需要多少钱?以前我会用五加五加五加五再加五的方法算出来等于二十五,学习了乘法之后,我就不用那样麻烦的去一个一个的加了,我会直接用“五五二十五”的乘法口诀,很快的算出得数来。
除了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以外,我还学习了周长、面积、统计知识等等,我觉得这些知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比以前变的更加聪明。
最近这段时间,我在电视上经常看到或听到关于上海“世博会”的画面和新闻,虽然我还不太懂“世博会”是干什么的,但我知道在“世博会”到来的那一天,会有很多外国人来到我们中国,这一天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在画面上看到“世博会”的很多建筑物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有的我认识,有的我不认识,我想,“世博会”在盖这些漂亮的房子时,一定用到了很多数学知识吧。
老师说的对,数学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变聪明,同时也让世界进步和发展,所以,我要努力的学好数学,将来用好数学,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教师点评:文章中该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从模糊到逐渐清晰,能够将学习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学生自身的细心和善于观察生活的这一特点,并且能够把数学的作用铺展联系到当今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世博会当中,充分体现了该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远大志向。
数学究竟该怎样学好
作者:刘佳祺
指导老师:黄晓琦
数学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数学,可真不敢想象人类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正是因为有了数学,人类的生活才会如此的方便。但我发现在我的同学中有一小部分的人不知道该怎样学习并学好数学,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看到数学中的一些数字和符号都会头晕,其实,数学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我觉得只要用心努力并掌握一定的方法,那些之前令你头晕的数字就会像一个个快乐的小精灵,给你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让你忍不住去发现它,探究它。在这里我把我是怎样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感受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方法一,我们可以把学习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甚至是一种游戏。比如你可以把解数学习题当作一项通关游戏,例如,做对了C级题目(简单的算术计算)可得奖品糖果一盒;作对了B级题目(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可得奖品遥控车一辆;作对了A级题目(较难的应用题)可得奖品步步高点读机一台,抱着想要得到这些礼物的决心,那么你就会尽力去开动你的大脑,做对了一题就对你有一些提高,久而久之,你的大脑就会越来越灵活,越用越聪明。
方法二,上课认真听讲,上课时你必须集中精力认真听老师讲课,数学毕竟不能像语文那样,有很多地方可以靠硬背记下来,数学除了要记还要理解,要做到这一点,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解例题是很有必要的。
方法三,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是学好数学的敲门砖。
好了,对数学的学习感受我就和大家聊这么多,最后我祝大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越来越能感受乐趣,同时也希望大家把你们认为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拿出来和我们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教师点评:该学生能够把学习数学当成是一种乐趣——快乐学习数学,并用简而易懂的事例深刻的告诉其他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和要点,表明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总结和概括各种学习方法,为她今后更深更好的学习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附注:两篇文章均系四年级同学作者之手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沪饶友谊小学
邮编:334009 电话:***
第三篇:我与诵读经典小故事
我与诵读经典小故事
——校本课程精彩故事
我从前跟现在很不一样,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自从我小时候读到《三字经》时,学习到了其中的美德,对我启发很大,同时也改变了我之前的一些陋习。下面就是我在诵读的时候收集到的小故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故事:《浪子回头金不换》
相传在春秋时代,许多思想家,对人生初期的本性进行了讨论.有人说:“人生初期是性善。”也有人说:“人生初期是性恶。”还有人说:“是一张白纸,无性善,性恶的区别。”最后是孟子的“性善说”占了上风。他认为,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以后的改变是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所造成的。
古时候,有一个叫周处的人,从小爹娘都死了,因此无人管教,他凭着一身蛮力到处行凶打人,无恶不作,村里人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
这一天,他正在街上闲逛,看到一群人正在谈论着什么,他连忙走过去看热闹,大伙们都不做声的走开了。周处觉得很奇怪,便抓住一个老人问道:“你们在说什么?”老人很害怕,只好如实地说:“我们这里出了三害,其一是南山的山里有一只吃人的老虎;其二是长桥下的河里有一条蛟龙;它们害死了很多人„„..”老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周处便大声说道:“老虎,蛟龙有什么可怕的,让我来消灭它们。”
说完,就转身跑了„„.话说周处跑到南山上,寻找那只吃人的老虎。这一天,他终于找到了那只老虎,当那只老虎向他扑来时,他就势一闪,骑到老虎的背上,挥起拳头,狠狠的击打老虎的头,把老虎打死了。接着他又跑到长桥下,跳进河里去杀蛟龙。周处在水里与蛟龙打杀了三天三夜,最后终于杀死了蛟龙。
村里的人们见周处还没有回来,以为他被老虎或蛟龙吃掉了,高兴地敲锣打鼓,庆祝了起来。没想到周处兴高彩烈地回来了,听到百姓们说除掉了三害,正高兴地庆祝,才明白自己也是三害之一。
周处感到很惭愧,很内疚。由于自己平时胡作非为,使得百姓们把自己也当成了一害。他下决心改过,重新做人。后来,他做了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善事。这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第四篇:我的数学教学小故事
我的数学教育小故事
—“商不变规律”及“对策问题”
自从我担任数学课程的教学,我就想方设法寻找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经过向一些有经验的数学教师请教、学习,使我获益匪浅。最让感受深刻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的引入,会使课堂会别开生面,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记得我在教学《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时候,发现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总是容易犯错。调查了几个基础好的同学,他们也总是记混淆,不懂变通。我后来通过上网找资料,看到其他老师们的教案,让我豁然开朗。最后决定把这个内容重新复习一次。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
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对小猴子说:“每2只猴子分8个桃子.”小猴子说:“不够,不够。”猴王说:“好吧!给你们80个桃子,20只小猴分着吃吧。”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请你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想了想说:“真拿你们没办法,给你们800个桃子,不过得200个小猴分。这下你们该满意了吧!”这下,小猴子们齐声欢呼:“大王万岁!”这时,猴王笑了。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听完小猴子们的回答笑了?(提问学生)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当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
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 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每次分给每只猴子的桃子数量有多少?(问学生)÷2 =4 80 ÷20 =4 800÷200=4(板书)
生:我发现每次分给每只小猴子的桃子都是一样多的。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猴王三次分桃,看起来分的桃子是越来越多,但其实每只猴子平均分到的桃子数量并没有改变。细心观察,你能从这个故事 中发现什么规律吗?(被除数÷除数=商)
最后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不变规律。
这一节课讲的是数学计算中的一个规律——商不变规律(性质)。在通过教学猴王分桃这个具体的故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猜想——验证——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在观察中发现规律,并进行验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应用。这样不但体现数学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性,还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收获自己发现的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规律。而我在第一次上这个内容时候,却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猜想、验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利用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没有提出自己的猜想,完全按照教师的引导、指令来完成推导规律的过程,学生不知道被除数和除数发现怎样的变化时商就不变,商不变的规律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通过猴王分桃这个具体的故事,让学生充分的的认知,了解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适用于生活。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让我真正明白了故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法特别适合低、中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它对孩子的魅力是无穷的,故事有很多,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社会生活经验小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等有教育教学价值的故事,喜欢听故事几乎是从幼稚园小朋友到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后来我也将这个方法用到数学广角单元—对策问题(田忌赛马)的教学中。用动画故事讲解田忌赛马的策略问题。让大家既丰富的语文知识,又了解的历史人物齐王,田忌和孙膑。最终学会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大部分的学生听懂了,也会用以弱胜强解决类似问题,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一堂以活泼、生动的故事情节进行教学的授课模式,是我们这些新老师所要多多学习的地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死板的讲教材,而应该应用多渠道的资源去充实课堂,真真正正的上好一节有趣,生动的数学课。
第五篇: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小故事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小故事
时间:2015-04-15
石洞镇中心校
叶永娟
我认为数学教学工作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因为从中考试卷分析,考察的大多是基础知识,再就是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而偏难题所占的分值较少,因此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基础知识,那么稍难的题稍延伸则可迎刃而解,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学法的指导。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的理解等,理清知识间的结构,形成综合认识,并能综合运用。比如说: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之间的关系,都是中考常常涉及到的内容。在复习时整体把握这部分内容,能将这几部分知识熟练的相互转化。
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还要充分留给学生独立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扬个性。教学中只有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创造性,苏姆霍林斯基说过: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需要珍惜拥有这样的时刻。让学生照着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去思考。哪怕有些尝试是错误的,也能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相互补充而更加完善。
记得在复习梯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时,我出示了一道2013南充中考数学的19题:如图:梯形ABCD中,AD平行BC,AD==3,BC=7,∠B=600,P为BC边上的一点(不与B,C重合)过点P作∠APE=∠B,PE交CD于点E.(1)求证:△APB∽△PEC.(2)若CE=3,求BP的长.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充分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全班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在解决问题一时,大多数同学都一致,主要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个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的基础知识。但在(2)问题上,则是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刘媛媛同学站起来清晰的讲解出自己的思路,即:过点A作AF平行CD交BCZ于F,得到△ABF是等边三角形,则AB=4,再利用(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P.随后李磊同学灵机一动,他不想人与亦云马上站起来说:过点D作DE平行AB交BC于E,得到△CDE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CD=AB=4,后与前面相同。马上张涛同学又有自己的想法,于是站起来说过点A作AF垂直2AB=直角三角形DCE中,DC=2CE=4=AB,后同上。这时同学们都像他投来崇拜的目光,他心里感觉美滋滋的,这时候不甘示弱的王杰同学有站起来说:我也有一个想法,延长BA和CD交于点F,则△F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F=BC=7,AD=AF=3 ,所以AB=4,后同上。这时全班同学欢呼起来情不自禁的为小王老师鼓起掌来。这时我也对小王说:我们的小王老师真不错,你的想法很独特,简单,明了,你是老师的好知音,好朋友,这节课最让我感动的是全班同学的思维都被主动的调动起来了,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活跃,生动有趣,同时也顺利的解决了我们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