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文化故事

时间:2019-05-13 13:3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明节的文化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明节的文化故事》。

第一篇:清明节的文化故事

清明节的文化故事

发布时间:2014-03-31 作者:小雅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清明祭祖追思的季节。作为现代人,我们在清明时节缅怀祖先,寻根重孝时,也需要补一补清明祭祖的历史,温一温中华传统的文化。

古人重祭祀,家族血脉的传承与延续体现在对祖先的拜祭、追思中。西汉《礼记》中的《昏义》篇,就着重解释了《昏礼》制定与传承的意义。《昏礼》既《婚礼》,是规范结婚礼仪的条文,《昏义》解释结婚是合两姓之好,使死去的祖先有人祭祀,并传宗接代。古人婚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延续祭典礼仪,让祭祖活动延续下去。可见,在中国传统文明与文化,祭祖的重要性。而清明又是专行祭祀的关键日子。

清明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气。清明时节,气候回暖,春暖花开,正是拜祭与踏青的好日子。清明与寒食的日子相近,古人本在寒食季节祭祀扫墓。后来,清明与寒食渐渐合二为一,成为拜祀祖宗的重要日子。因此,在民间,清明节又俗称寒食节。

清明节前后,同宗同族的亲人们,必须赶回先祖们灵魂的安息处,隆重肃穆地到先祖们的坟前行拜祭之礼,献祭鲜花、酒肉,燃烧冥纸,燃放鞭炮,修葺坟头,清理杂草,挂上色彩艳丽的纸幡,告慰先祖之灵,祈祷家人、乡邻、国家的和谐平安。

清明节背后有一个感人而壮烈的中华历史故事。故事主人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五霸霸主之一晋文公。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登上王位,设计害死太子申生。太子申生同母同父的弟弟重耳被迫逃亡。重耳颠沛逃亡中,风餐露宿,受尽苦难,最后身边只剩下几个赤胆忠心的心腹。一日重耳饿的晕死过去。关键时刻,一个叫介子推的人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后给重耳吃,重耳得以活过来。十五年后,重耳重会晋国,夺得王位。所有跟随他的逃亡的忠臣名士,都获得封官进爵,惟独不见介子推的人影。晋文公知恩图报,到处寻找介子推,后获知介子推带着老母躲藏进深山。晋文公带着浩浩荡荡的王公大臣去大山老林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却死活不肯出山见晋文公。晋文公只得下令烧山毁林逼介子推出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与老母被烧死。介子推在烧死之前,给晋文公留下了一首诗。

割肉奉尽丹心但愿公场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痛失恩人介子推,伤心不已。为追忆介子推的品格精神,晋文公把清明节定为拜祭的日子,在每年的清明,都要到烧死介子推的山上拜祭介子推。春秋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贵族精神的时代。很多的名士重气节与品格,只为理想而舞,不为贵权而屈。介子推就是当时践行贵族精神的名士代表。晋文公有难时,介子推割肉救主,晋文公登上王位,介子推不媚贵权,悄然离去,一心侍奉老母。在介子推看来,我一颗丹心割肉救你晋文公,不为私不为利,而是为国为民为清明的世道。我冰心玉洁,不要任何的回报,我只想做一名孝敬母亲的好儿子,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硬要苦苦追着报恩。

清明节,这样一个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气,不仅仅是我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时节,更是展现中华民族浩然正气与精神品格的时节。这样的时节,我们当严肃地谨记,虔诚地追思,殷切地拜祭。

第二篇:清明节文化介绍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说。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

“清明节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俗也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清明从节气上正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盛世清明图景。

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感恩节。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施爱东介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清明节较早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因柳树为春季应时嘉木,插柳与戴柳也是清明特有的风习时尚。民国时期,插柳日还曾一度成为“植树节”。但不管如何衍变,追悼与祭祀是中国人过清明的最重要内容。

“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其流变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清明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

第三篇:清明节文化有感

清明节文化有感

敬爱的党组织:

又是一年清明到,大多数人都会在这一天祭祖扫墓。将鲜花摆在目前的那一刻,我们都在缅怀着我们的先辈,表示着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而作为为中国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没到清明时节,前去拜祭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以不同的悼念方式祭奠先烈,寄托哀思,追怀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今年的清明前后,我有幸参加到党支部组织的拜访广州市各大革命先烈墓的活动,亲身体会了清明节文化所富含的内涵和价值。尤其是清明节如今已是法定节假日,更是说明了党对民意和公共权力的尊重。

今年正值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为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英勇战斗、血洒疆场的民族英烈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清明之韵,书写了一片片壮丽的英雄赞歌。正是他们的生命换取了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我们需要缅怀他们,不仅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忠贞不渝、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要学习他们那种模范遵守党的纪律,一生交给党安排的高贵品格;要像他们那样为了人民的利益,持有上下求索坚忍不拔的毅力。

在这次党组织的活动中,我所到访的是坐落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旁的庚戌首义陆军烈士墓。比起顶顶有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连名字也不知道的庚戌墓的烈士们无法像他们一样“赢得身前身后名”,然而当我到达墓园时,看到的是自发的志愿者工作人员为了清明祭奠活动练习升旗仪式,顿感眼泛泪光。不难看出,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过清明已经不只是为了缅怀先人,也不只是为了扫墓。我们过清明节假日,更多的是要通过扫墓祭祀等形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全面体现感恩祖宗、传承家族荣誉的文化传统,从而不断增强凝聚力,同时确保民族的优良文化和共同的记忆,得以代代相传、万载永续。以致更好地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时代在变化,我们更是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清明节要寄托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要起到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的作用,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贤先烈风范的缅怀和景仰。

如今很多大学生都对党的历史学习得不够系统,对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知之甚少。优良的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缅怀先烈,就是为了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铭记身上的使命,牢记肩上的责任,不辜负先人的期望。胡总书记强调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无论我们今后的道路是多么的崎岖,我们都要学习先辈们那不屈的精神,从中得到启发,用我们的努力为我们的未来创造一片天地,实现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以上是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4月份的思想汇报,请党组织检验我。

第四篇:清明节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屈原,字原,名平,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它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生于公元前340年,那是一个战乱频发的年代。当时中国已由春秋时代的十二个诸侯,兼并形成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国争霸的局面。

屈原面对齐国尖锐的争斗形式,高瞻远瞩地向楚王提出了对外联齐抗秦、对内励志革新的奏议,以期由楚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因此,他一度很受楚怀王的信任,被委以“左徒”的显要职务,参与国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

但是楚王左右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南后郑袖等近臣、贵族,十分嫉恨屈原,反对他的主张。

他们在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下,陷害屈原谋反作乱,离间他和楚王的关系。

后来,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废弃了原来曾实施的屈原的正确主张。最后,楚怀王被诱骗,囚死在秦国。

怀王的儿子顷襄王继位后更加昏庸,楚国急剧地没落衰败了。

屈原被放逐到远离朝廷的汨罗江边。屈原眼看祖国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他忧思万端,写下了万古不朽的长篇抒情诗《离骚》。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园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兵攻破楚都城郢。

这时,屈原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流浪生活,他对出国的前途已感到绝望,就在一年阴历五月初五的黎明,他怀抱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滔滔的汨罗江中。

屈原投江的消息传出去后,楚国的百姓十分悲痛。男女老幼,纷纷划船,从四面八方赶来打捞屈原的尸体。

妇人们担心大鱼和蛟龙会吃掉屈原的尸体,就把糯米包在竹里蒸熟,投到江里,免得他们伤害慷慨捐躯的诗人。

从此以后,人们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位端午节。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粽子,河溪之上划龙船,以此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崇敬。这个风俗后来还传到了朝鲜、日本、越南和马兰西亚。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向往光明和进步的诗人屈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第五篇:清明节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来源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纪念方式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清明节扫墓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

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清明节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下载清明节的文化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明节的文化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明节的故事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

    清明节的故事(精选合集)

    清明节的故事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时节天气清洁宁静,所以称为清明。清明的意义绝不仅是自然状态的,其与寒食节相融合,包含了更多文化内涵。第一,清明节的情感本体和它......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100字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100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诗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今天我们来到墓前,按照俗例,我们摆上鲜花和......

    有关清明节烈士的故事

    1934年12月,大批日伪军对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冬季“讨伐”。由于叛徒吴某告密,敌人着重搜索我后方医院所在地四方顶子和苇塘沟一带。当时,赵一曼脖子上长个疮,住在后方医院,不......

    清明节的故事(精选五篇)

    清明节的故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其中的一句。可是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还是我来告诉你吧!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

    2018年清明节的故事

    清明节是一个具有国家性和民族性的节日,它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古人到了清明节这一天也会按照习俗来祭拜祖先和扫墓。那么,关于清明节的故事有哪些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一、......

    精选文化故事礼仪

    导读: 心灵驿站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

    弘扬清明节内在文化价值

    班会策划书 XXXXX 二〇一二年四月四日 弘扬清明节内在文化价值 班会任务: 通过本次班会让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其中,深沉次的了清明节的蕴涵,知道清明节的由来,还有清明节在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