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难句解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难句解析
1、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修改符号和改劝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从作文上这些修改符号和添加的小字,让我们体会到,叶圣陶爷爷修改作文多么认真,也看出他是多么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
2、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这句话中的“干净”,是指句子简洁明白,不罗嗦。“规范”是指语言标准典范。透过“包”这个动词的删除,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爷爷在给肖复兴修改作文时是多么认真仔细。
3、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的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叶老的感受。4、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总是”的意思是:一直是,不会改变。这句话的意思是爬山虎一直那么绿,不会改变。让我们体会到作者会永远铭记叶圣陶先生的教诲,好好做人,好好写作。
第二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与同学们一起观看图片,了解并讨论爬山虎的脚。随之“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爬山虎的脚》。”同学们,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2.自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4.自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写谁的。莫名其妙愣住意外,第一组写肖复兴。认真平和质朴,第二组写叶圣陶。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1、学习“修改作文”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件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看了叶老为我批改的作文,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感受的? 用笔画出来,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1)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师:叶老修改的怎么样? 生:很认真。师: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红色的修改符号,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密密麻麻,想象是什么样? 生:写的很满,没有空格。
引导同学们看课后的“资料袋”,体会“密密麻麻”。师:同学们快速浏览第四段,看从修改的文稿中能学到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生:用字注意准确; 生:长句断成短句; 生:删掉多余词语。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以后写完作文后也用这种方法,好吗?
(2)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知道吗?肖复兴的这篇文章共有1500多字,叶老给修改了100多处,而且叶老当时年仅70岁,还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你想,叶老这么个大作家,并且工作这么忙,能为一个初中生如此仔细的修改作文,作者有何感受呢? 生:如春风拂面。
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很温暖、很舒服。
师:这真是以为温暖、慈祥、关爱的老人哪!同学们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叶老先生的品格吗? 生: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叶老不仅认真批改作文,还在文后打了简短的批语。指名读,齐读。
体会写作文不仅要写具体事实,还要有真情实感。从第一件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还一起感受了叶老先生的平和与认真。
2、学习“邀请做客”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我们课文学习了一半了,怎么还没看到写爬山虎的句子呢?接下来,同学快速读第二部分,找一找写爬山虎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下来。读一读,并想想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1)出示第一处:刚进里院,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指生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阳光比喻成小精灵)师:从“小精灵”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很美,生机勃勃,蓬勃的生命力。
师:这是一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作者借生机勃勃的爬山虎,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后兴奋、激动的心情,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2)出示第二处: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师:这一句你发现了什么?
生:“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也是比喻句。(把一墙的爬山虎比喻成一片湖水)师:这次写爬山虎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用一个词来说? 生:绿的沉郁。师:为什么会有不同? 生:心情不一样了。
师:我们往前看,找一下答案(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是叶老对他深深的期待。你觉得叶老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挥。
师:这次做客,让作者对叶老有了怎么样的了解? 生:叶老先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3)出示第三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表面上忘不了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实际上忘不了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放学后把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第三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业
练习:
课文内容我熟悉(按要求作答)
1、刚进里院,一墙()的爬山虎()眼帘。夏日的()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的,像()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着,()着迷离的光点。
⑴ 根据课文填空。
⑵ 如果把上面这句话改成“刚进院里,我就看见一墙碧绿的爬山虎,觉得一下子凉快了许多”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以及(),如春风拂面。
⑴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⑵ “拂”指(),“春风拂面”指(),形容使人感到()。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更形象地表达出了对叶老先生的感受。
4、落日的()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如同一片(),()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显得()。
⑴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⑵ 请你用“如同”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这句话使我印象深刻。
叶老先生平易近人,待人真诚,修改作文一丝不苟,人品与作品堪称楷模,使我心中敬佩无比。
读了叶老的评语,让我感受到叶老的认真、平和、亲切。看了叶老的批改,使我感叹不已。和我们平时修改比起来,叶老要细致得多。我们胡乱删添,草草了事,而叶老则是每字每句,细细琢磨,使句子干净规范,读后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以后我们修改文章,也要学习叶老的方法,这些是我悟到的:
一、用词准确,用词就要用最恰当的;
二、语句通顺,不能把词乱搭,是最起码的;
三、缩句、删词,文章中有一些不需要的词句;
四、增添需要的词句;
五、改正错别字、不恰当标点。这是很重要的。
第五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实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一、朗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PPT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读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小诗。请看大频幕。
全班同学朗读屏幕上的诗歌。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将学习现代作家肖复兴成长的一个小故事。
3、播放配有课本插图、写有课题的PPT 全班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师: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我最想知道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生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3:爬山虎长在哪儿? ……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这篇课文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的问题,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细细思考。接下里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篇文章的作者肖复兴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看图片并快速浏览图片上的文字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一:知文意
1、检查预习情况 师:老师提前就布置同学们预习了,看看哪些同学会读课文中的词语了?首先读一读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读词语。
师:现在再看看去掉拼音后你还会读吗? 全班同学齐读词语。
2、知文意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因为课文篇幅较长,所以我们分部分来读,坐在中间的同学读课文的1至5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什么?坐在两边的小组同学读6至9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内容主要写的是什么?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小组讨论:每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汇报交流。
生1:1至5自然段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生2:6至9自然段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邀“我”到他家做客。师:这两部分内容出现了一个人是谁? 生:叶圣陶。
师:1至5自然段主要写了……
生:1至5自然段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师:6至9自然段主要写了…….生:6至9自然段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邀“我”到他家做客。师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和邀“我”到他家做客这两件事。
师板书:叶圣陶
帮“我”修改作文
“我”到家做客
师:如果你是肖复兴同学,你得到一个大作家帮你修改作文,又被邀请到他家做客,你的心情怎样? 生:紧张、激动、高兴。
师播放PPT: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叶圣陶先生,请看屏幕上的图片及资料。活动二:释题意 师:文章的题目叫什么? 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文章主要写的是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和邀我到他家做客的事,可是文章的题目却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写景物的题目,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体会这样写课题的原因。师:接下来交换读课文的内容,坐在中间的同学读6至9自然段,坐在两边的同学读课文1至5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叶老帮“我”修改作文的段落,并完成相关练习。
出示练习: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师:描写叶老先生帮“我”修改作文的是第几自然段? 生:第3自然段。全班同学齐读第3自然段。小组汇报填空。全班齐读练习题。
师: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准确、确切,句子干净、规范。这是谁的功劳? 生:叶圣陶。
师:你看出叶圣陶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认真、一丝不苟。教师板书:认真、一丝不苟。师: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指名读。
师:这两件事对于15岁的肖复兴来说,有什么意义?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作家为了表达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就以叶老先生家院里的爬山虎为题,这种写法就叫做借景抒情。师板书:借景抒情。活动三:悟方法
师:叶老先生对文章的态度是什么?对人的态度是什么? 生:认真、一丝不苟,平易近人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要介绍给同学们一些修改习作的方法。全班齐读修改习作的方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教学反思
一、合理使用媒体辅助教学。这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题目与景物有关,而课文内容则是叙述两件事情,一件是叶老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另一件是叶老先生邀我到他家做客。所以,课堂开始,我就把单元主题内容以诗歌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配着音乐朗读诗,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课前的配乐朗读激发了学习兴趣。使用PPT展示作者肖复兴,让学生不但欣赏了作家的照片,而且通过文字资料了解 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即作者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是想通过爬山虎表达对叶老先生的怀念之情。即借景抒情。四年级的学生也需要了解一些表情达意的方法。这也是文章的难点。品读课文的时候播放PPT,主要是出示一些重点句子以及对句子的理解,学生在口头理解后,又朗读教师的课件上的总结,感受规范的语言表达。相关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当中还使用电子白板做旁批。
二、把学习课文内容与学习语言表达融合在一起,始终把体会语言和理解人物融合在一起。
三、第一课时的容量比较大。本次课上的是一次公开课,所以第一课时安排的是会读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由于考虑课堂的完整性,认读生字、词语的时间过短,重难点的词语意思也没来得及指导学生理解。还有,本篇课文题目与文章的内容有些难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读了教材,弄懂了课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但是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借景抒情这种写法。课后我想,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借景抒情时。可以加上过渡性的导语:画家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采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歌唱家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时,用唱歌的方式来表达;作家肖复兴表达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时,就采用写文章的方式,写的时候,以写看到的叶老先生家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很有新意。以后习作时,可以尝试借景抒情这种表达方式。我想,加了过渡性的语句后,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那绿绿的爬山虎一直在眼前亮着。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