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如果网络不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网络的主力军不是青少年学生,如果网络不提供大量的信息,如果网络不是一种教育资源,如果网络和我们的教育关联不大……
在网络产生的初期,恐怕没有人能预测到,一项帮助保护美国国防部信息、削减资金的信息技术,会在短短十几年引发一场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已经和正在并将越来越对教育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一、网络的教育功能
1.网络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传递信息,加快知识更新速度 有统计表明:书本式教材的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少则5年,多则10年或更长。而因特网上的电子化课程的知识可在一周之内甚至即时更新。网络本身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信息库,像一个具有魔法的资源包,只要你是在“网游”,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流”过来,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可以从网络获得最新的教学信息与资源,对教师来说,尤其可以解决因为有些教学内容自己没有亲历,缺乏感性的认知而给教学带来的妨碍问题。如西北内陆地区的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海底世界》的教学时,因为学生大多没有见过大海而给课文学习带来障碍。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对大海的认知,教师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多媒体,但即使这样,也会有问题,且不说老师有没有必需的制作技术,单就说老师自己都没有见过大海,没有对大海的感受,如何保证制作的多媒体形象真实?其实,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及其提供的关于大海的各种资源,链接或下载大量的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声音、动画或视频材料,再依据教材内容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把海底世界的绚丽多彩由“文字”升华为“画面”,创造性地使大海再现于计算机屏幕,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与心理体验。
2.因特网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科学的思维能力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道:“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只要教师善于利用语文课开发学生的思维,小孩子也可以拥有科学的思维品质。英国一家报纸举办一次高额奖金的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气球即将坠落,必须丢下一人减轻重量。三人中,一个是环保专家,其研究可以拯救无数生命;一位是原子专家,他可以防止全球性原子战争,使地球免遭毁灭;一位是粮食专家,他能使不毛之地植生谷物,让数以亿计的人脱离饥饿。奖金丰厚,应答者众多,分析纷繁复杂。可最后是一个小男孩获了奖,答案是把那个最胖的科学家扔出去。这个孩子花朵般美丽的思维给我们的启发是:有时候,难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看待问题的眼睛,对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传统教育更多培养的是I型思维,即简单的两头封闭的“因为—所以”式的线性因果律的思维,而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网络教学则很适宜培养 V 型思维,即具有开放性、批判性、放射性的思维方式。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看到的只是他知道的,不知道的就看不到。”这实际上是不具备现代开放型思维品质的常见凡例。因特网提供的是丰富的、开放性的、可反复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开放学习,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在《狼和小羊》一课中,课文最后有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当电脑动画演示狼准备恶狠狠扑向小羊时,动画定格,教师让学生放开想象回答:“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如果按传统的简单封闭的线性因果律,柔弱的小羊一定成了狼的腹中之物,可是学生通过定格的画面和老师的启发式提问,展开想象,有的同学回答说:“狼向前猛扑过去,结果掉在了水里。”有的说:“狼正准备向前扑的时候,被躲在树后的老猎人一枪打死了。”有一位同学则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小羊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解救了自己,避免了这次危险。”
3.网络成为一种教育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着学生的信息素养
有一种叫做“e—learning”的学习方式,从词的组合来看,e—learning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学习方式,也被称为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事实上,在中国的城市e—learning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概念。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出版了《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标准》,其中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分列了3个类别、9个标准和29个指标。我们国家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也提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可见,个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所谓信息素养,它包括一个人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伦理等,即对信息的敏感性,信息的捕捉意识(认识到信息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时常能产生寻找意识的动机,并将其内化为一种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习惯行为)、信息的利用意识(指学生寻找到信息以后,会有所鉴别地将其为我所用)和信息的创造意识(是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知通过信息的形式传递给他人,从而与他人进行交流)。对个人来说,是否掌握网络技术,能否更好地捕捉获取信息,将变得像是否会读书写字一样,已经成为一个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利用语文课信息量大的特点,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学会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里,能高效获取信息,有效地吸收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4.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可是,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间、条件的限制,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与数学这样比较客观的学科不同,语文有较强的 主观性特点,但若将语文课的学习和计算机网络有机整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交互平台,让学生自由选择参考内容,自由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可实现自主化和个性化学习,对语文科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如在教学《找骆驼》这一课时,先可在网上查找出对这课的一些理解文章,挑选出自己认为理解比较好、有认同感的文章,然后就老师设置的“为什么老人没看见骆驼却知道骆驼的特征”、“老人为什么要商人沿着骆驼的脚印去找”等问题,让学生依据所浏览的文章和自己的思考作出理解回答,使教学具有针对性,调动了每名学生的自主意识。
5.网络学习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参与性 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是我们提倡的,但它不是唯一和永恒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必须有多种学习方法的配合,使学生能全面协调发展。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一长者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鱼。一个人拿鱼,另一个人要了鱼竿。结果前一个饿死在竹篓旁,而后一个当他看到蓝色的海洋时,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留下无尽的愿望。又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一长者恩赐,同样是一根鱼竿和一篓鲜鱼。可他们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讨结伴共同去找大海。他们每次吃饭只煮一条鱼,最后经过互相帮助,共同跋涉,来到海边,以渔业为生,后来他们有了各自的房子、家庭、子女、渔船。
相互合作、广泛参与的探究式学习与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是不矛盾的。网络作为一种资源,我们不能不关注和利用它。而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利用和学习打破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可以更好地实现学习过程的合作和参与。作为教学环境的扩展,因特网环境下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师拥有的信息,学生也可以通过因特网搜索获得,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地位。教学过程侧重的是知识的构建而不是简单的授受。教师只需提供给学生学习任务,学生利用网络中的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将所得的内容与他人分享,让学生个体通过网络获得的知识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基于因特网的学习还使师生互动有了前所未有的质的改变。任何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只是教师的单方面活动,那再好的教师,他的教学就像一台收不着节目的电视机,摆在偌大的客厅里也只是兀自闪烁。学生的交互要求很像一根刚刚被划着的火柴,很容易被外界因素熄灭。可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现场直播”,迫使学生的交互要求“慢撒气”。因特网学习由传统的“师→生”单一被动的参与方式变为“师→生”、“生→师”、“生→生”多种互动和参与方式,而且这种交互是实时的,多渠道的(比如电子邮件、BBS等)。学生在没有教师直面的情况下,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请教,相互表达看法,进行合作,甚至展开争论。在探索知识的同时,还通过语文课训练了小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特网与课程整合是指以因特网为工具,利用因特网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依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法与学生特点进行整理并与课堂进行组合,经合理优化后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网络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整合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资源库方式:也叫文件夹方式,教师事先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收集好,放在内部服务器的一个指定目录下,告诉学生查询的地址和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方便地查阅到那些既解读课文内容又对课文内容作延伸的知识。如教学一篇课文,可将该课文的有关资料,以文件夹的方式放在服务器上,然后让学生查询这些资源,通过了解网络提供的这些课程资源,使学生理解课文。
专题网站方式:教师可采用将相关内容做成一个站点形式的网络课件,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该站点内还可链接一些网站,这样学生所涉及的内容既相对集中,又无限广阔。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将本课的目标、板书、讲课大纲,甚至整个教案制作成网页形式,教师甚至可以建立个人的学科教学主页,上课时,学生可以直接登录教师的专题网站,访问教师准备的教学网页。
比如课文的预习,通常情况下仅局限于象征性的阅读课文而已,但是有了网络,教师如果通过网站,把相关预习信息与资料放入主页,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相关的内容就都可以通过网络全部实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预习多了些乐趣。学生还可通过教师的教学网页,提早预习自己感兴趣的某些课文内容,自己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人身份,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
网页链接方式: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某些内容作更深入广泛或更形象的了解,教师可以将某网站中的信息作为讲课内容,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课文内容和拓展内容设计成学习目录,把这些目录和那些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网站进行链接,制作一个通过目录链接某篇课文内容与网站网页的界面,只是给学生提供所要查阅知识的学习目录,学生只要点击链接目录,就进入了目录内容的相应网站。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保留,加快了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发表见解时,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
学生直接登录因特网方式:教师提供给学生诸如www.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 等搜索引擎,学生就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输入关键词的方法,真正自己查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自己给自己建立学习资料,这种学习更为自主独立。
案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自读提示:本案例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它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认真阅读课文,想想这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把信中对爸爸的描写和“我”的呼吁,有感情地朗读几遍。
课文:
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 您好!
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我和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对此,我和妈妈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垂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祝加利先生身体健康。敬礼!
中国北京二中 雷利 1996年11月8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正确认读“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重点:
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
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垂人间”和“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本课需要给学生交代的背景内容较多,并且这些都是小学生不太好理解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对课文的学习又至关重要,所以就背景内容这部分采用多媒体网络课件。
(关于整个课文的教案内容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网络教学设计)
* 点击“联合国”条目,在网页上可以浏览到下面的内容:
走近联 合 国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今天,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加入了联合国。联合国共有191个会员国。联合国并非世界政府,不制定法律。但是,联合国提供协助解决国际冲突的办法,并就影响我们大家的事项拟订政策。在联合国,所有会员国,不论大小,不分贫富,不论其政治观点和社会制度为何,都在这一过程中享有发言权和投票权。联合国有六个主要机关。其中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和秘书处五个机关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第六个主要机关是国际法院,设在荷兰海牙。
* 点击“维和行动”条目,在网页上可以得到下面的文本内容:
一个国家成为联合国会员国时,同意接受《联合国宪章》的义务。《联合国宪章》是一个国际条约,其中规定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根据《宪章》联合国的四项宗旨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合作解决国际问题,增进对人权的尊重;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联合国成员国家承诺通过国际合作和集体安全维护和平。
联合国的一个中心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根据《宪章》,会员国同意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且不威胁他国或对他国使用武力。
多年来,联合国在协助解除国际危机和解决长期冲突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联合国采取了同建立和平、维持和平和人道主义援助有关的复杂行动。联合国努力防止爆发冲突。在冲突后局势中,联合国越来越多地采取协调行动以解决冲突的根本原因并为持久和平奠定基础。所以,联合国在解决或遏制其他一些国家的冲突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中国一贯支持并积极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90年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军事观察员以来,已先后向联合国14个维和任务区派出4100余人次的军事人员。在过去的16年中,中国先后有6名维和军人在执行任务中牺牲。目前,7 中国在中东、塞拉利昂、刚果(金)、利比里亚等9个维和任务区派有853名维和军事人员,在由联合国直接领导的维和行动中,中国已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兵最多的国家。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是中国第一支赴国外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防暴警察部队。首批防暴队125名官兵于2004年9月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中国警队在执行任务中所表现出的严明纪律、良好素质和无私无畏的作风赢得了联合国有关部门的赞赏。今年1月联合国向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全体队员授予“和平勋章”,以表彰他们在海地维和行动中做出的贡献。中国维和部队军人、维和警察、女军医不顾环境艰险,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以展现中国爱好和平的形象,反映当代中国军人和警察的风采。2005年5月26日,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为纪念即将到来的“国际维和人员日”发表书面讲话,悼念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献身的人员,并对中国等国近年来积极参与维和工作表示赞赏。
(除了以上文字内容外,学生还可以得到关于维和部队及其维和行动的图片信息。)
* 点击“蓝盔”条目,在网页上得到的是下面的内容:
* 点击“战争中的儿童”条目,就可以链接到战争与儿童的图片网页上,学生可看到下面图片。
【点 评】
尽管这个网络课件的主页设计制作得不够好,但这一课的确比较适合进行因特网形式的教学,尤其是课文所涉及的背景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既陌生而又不太好理解,诸如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联合国维和部队等,是小学生生活中不大可能出现的重大的国际内容,也是教师不太容易只凭借语言介绍就能让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正像这位教师在教学说明中所说的,这些内容的理解又对课文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对这一课的 教学必须做到“拓展”,特别是美伊战争中伊拉克妇女儿童的一些照片对学生视觉、心灵、情感产生的冲击,更是教师仅凭语言无法做到的,而这种被激发的情绪又是学习课文难得的情感力量。
写一篇关于《只有一个地球》的网络阅读教学的说课稿,要求:
1.可以采用几种网络教学呈现方式中的一种进行整合,也可以综合几种呈现方式进行整合。
2.整合要简洁流畅,各种媒体使用恰当。3.语言简洁流畅,表意清晰完整。
4.在小组内或全班进行说课,倾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修改自己的说课稿。附件:
只有一个地球
预习提示: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未来跟我们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了解地球。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在你认为重要的词句下面作上记号。
课文: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这样,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摘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
第二篇: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现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应该在其中吸取精华,使得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而对于小学数学的教育来说,将网络技术应用在其中还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它必定会对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带来很深的影响。本文对于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做了详细说明,并且对于这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各级各类的小学中普遍增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开阔视野。网络教学资源对小学的其他课程也起着积极的辅助作用。首先,简要介绍了网络教学资源是如何辅助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其次,分析了网络教学资源对小学学科教学的积极影响。旨在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环境下最为常见、科学,带有:启发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娱乐„性强、教育意义:深刻,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小学阶段的计算机多媒体丨教学多以引导、启迪和娱乐为主,有利于培养学生拥有多种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目前,“互联网搜索”已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利用,这能够针对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互联网搜索”发挥着网络资源的诸多优势,从而促进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正文快照】: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搜索”普遍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数学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等多方面的创新,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
第三篇: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济钢高级中学化学组 许师
[摘要]高中化学是一门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学科,也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学科之一。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技术 高中化学教学
E.拉兹洛在其1992年提交给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决定命运的选择》中说:“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规定世界权力与财富性质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一个比黄金、货币和土地更灵活的无形的财富和权力基础正在形成。这个新基础以思想技术和通讯占优势为标志。一句话,以‘信息’为标志。”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的时代。同时,网络知识、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高中化学是一门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学科,也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学科之一。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一、模拟化学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趋动力,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既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各项能力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保障。网络资源具有极大的丰富性的特点,它把各种声音、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图象等信息通过细致的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通过高速的光纤双向传输,把全运动、高清晰度的视频图像发送出去,融传入与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但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即有利于他们长期保持注意力,又可以同时调动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参与,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体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运用网络技术中的图像缩放、资源下载、重组等功能,可以把化学教学中所涉汲到的有毒、有危险性的化学药品,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运用网络技术中的动画演示,媒体播放等功能,可以模拟化学微观世界,把在化学课上用常规方法难于实现的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向学生进行演示,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斑斓的化学信息世界,刺激学生多种感观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高二化学“原电池原理”的学习。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通过普通的演示实验,用导线、电解槽、电极、电流表等向学生讲述如何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原理。学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电子是如何进行定向转移并形式电流的,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电极不纯,现象并不十分地明显。也就是说,受实验材料的局限,教师的演示只能从宏观角度入手,让学生从实验表面现象去感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而无法了解原电池工作的微观世界。而运用网络技术中的动画效果,就可以让微观世界宏观化,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观看到电子是如何由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的,真正、准确地掌握了知识要点。
再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的学习。一直以来,许多学生都会对这部分内容产生困惑,多数学生是因为无法通过抽象的想象,弄清化学平衡理论的本质。而单凭教师的讲解是无法为学生呈现微观世界的粒子是如何进行反应的。若采用网络技术中视听交融的影像,为学生展现微观世界粒子的运动变化,效果就大不相同。
二、模拟教学过程,变抽象为具体。
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对于化学中运动而复杂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过程很难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的理解。而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微缩模拟教学过程,既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一目了然,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物质内部的结构是人的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人们只能看到它们的宏观表现形式。若要研究物质内部结构,就必须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如:在研究几种重要晶体的内部结构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NaCl、CsCl、CO2、金刚石、石墨的晶体内部结构,运用各种结构形式空间立体图,如球棒模型、比例模型等,从不同角度,真实、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还可以通过动画效果,研究这些晶体的形成原因,以及与它们类型结构相似的其它晶体。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所学晶体类型的内部结构,又可以使学生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模拟动态反应,变瞬间为永恒。
在化学世界中,许多化学反应瞬间便可完成,即使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也很难逐步观察实验现象、推断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而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既可以模拟整个实验进程,动态地、对比地演示一些化学现象,又可以通过暂停键,随时控制反应变化的速度,调节反应变化的快慢,达到能随意调整教学进度;更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效果。
例如:研究Na和Cl2的反应。通过教师演示Na和Cl2的反应实验,学生只能看到氯气颜色消失,反应剧烈并生成了白烟等这些表面现象。但学生并不能看到它们究竟是如何反应并生成新物质的,以及生成的新物质结构是什么样的,因为这个反应是在瞬间内完成的。这样一来,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实际上还是不能仅凭实验过程和教师的讲解就能完全掌握。但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模拟Na原子最外层电子如何转移到Cl原子最外层上的动态反应过程,变瞬间为永恒,就可以清楚地展示出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思维。
四、虚拟现实,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现在教育的新理念。而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就可以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人机对话、人工智能、界面友善、可编著工具、虚拟现实等功能,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调节学习的进度和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上机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目标,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水平,自主的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总结学习方法,排除学习障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去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同时还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并根据所得信息,有针对性的及时进行辅导;学生可以及时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逐步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摈弃过去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讲,学生仅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虚拟学习环境,突破时间、空间局限。
“学会合作”是21世纪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素质,运用多媒体网络可以缩短时空距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形成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优良品质。每个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建立电子信箱,如果学生有疑难问题或是有好的想法都可以发E-mail,当教师和学生收到相应的信息后,便可回信答复。教师和学生也可跨跃时间和空间,利用网络中的在线讨论与不同人群进行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合作,逐步学会共同学习。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帮助,提供不同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交流不同的学习体验,实现资源共享。
六、虚拟测试,建构知识网络 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将高中化学试题,设计成化学试题题库,在设计化学题库的过程中,首先,它可以对每个题目设计上相应的难易程度,比如说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也就是自己的最邻近发展区,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应题目进行练习和测试。其次,它可以对每个题目设计上相应的要求层次,比如说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学生可以根据所掌握知识的水平,确定哪些部分已经达到要求,哪些部分还需继续加强,从而进一步确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第三,它可以在每一个题目的后面给出相应的完整的解析和答案。有利于学生及时查找答案,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及时和先前自己头脑中的错误思想作对比,更新观念,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最后将每一个题目按照章节的顺序编排,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选题。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标准,测试自己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既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更有效地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北医附中 金文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3.《对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和认识》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陈晨
许师 济钢高级中学化学教师,多年从事高三化学教学,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新颖得当,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连续四年被评为济钢总公司优秀团员,曾被评为济钢总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和优秀教师。曾被授予市级化学竞赛优秀辅导员的荣誉称号。曾获校级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所撰写的论文曾多次在省市获奖。地址:济南市黄台桑圆路46号济钢高级中学化学组 邮编:250100 E-mail:10161229822@sohu.com
第四篇: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解放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手段,使学校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以为网络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并使教师构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创设了理想的环境,为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精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最终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电脑网络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电脑网络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关电脑网络教学的问题,在我近两年来电脑教学实践中摸索并探究一些经验和问题。下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教师素质必须提高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教师提出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随之提高,以达到与时代同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电脑网络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电脑技术,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新世纪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合格人才。
我在教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如,在多媒体电脑教室给学生上课时,有时学生机操作系统出故障,缺少某一程序,电脑无法启动,就得重新安装操作系统,那就是进行网络拷贝。对这一技术,我刚开始接触,操作时不是很熟练,通过浪潮公司来人指导,自己虚心学习后,基本上运用自如。有时一些学生机的应用软件无意之中删掉,还得重新安装。有时学生机无法开机,根据自己的无线电维修的经验,自己将主机打开进行修理,解决不少电脑故障。从此看来,光是掌握电脑的一般操作还是不够的,还得对电脑在正常使用中,学会软硬件的维护和维修的技能技巧。才能真正把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信息技术》课本的内容,简明扼要的说明主要内容后,最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多操作,多练习,在操作中掌握要领,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网络知识海洋中自由地飞翔,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去探索知识的宝库,找到自己要学习的知识,这就是头脑风暴——根据问题,去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
有人要问电脑好学吗?答案是:只要你会汉语拼音、会汉字就能操作。因为,现在电脑的操作系统都是Windows界面——中文窗囗界面,一看就懂,一看就会,没有什么神秘感。所以,我愿意为大家学会电脑操作尽心尽力,为教育教学现代化努力奋斗。要有高质量、高效能的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保证。
二、电脑网络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教育事业必须跟上现代化步伐,所以,电脑网络教学势在必行,这是事实不可否认的。路,是人走出来的。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我们要历经千辛万苦,踏出一条电脑网络教学的新路来。
由于我国的电脑网络教学起步较晚,加上本国的国情,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网络教学还在困境中徘徊。特别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校,要搞电脑网络教学,就好像白日做梦。但是,在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大,以及人们奔小康的步伐加快,现在我市正在建立“校校通”工程,校校通网络和远程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全国的中小学校不分城乡,都能进行网络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是操作电脑的能手或高手。因此,教师必须提高业务水平,学历提高一个档次——学习才能达到。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介入了教师们的备课、上课和教学研究中,教师对应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认识不断提高,逐步建立了新的教学理念。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知识的探索者;教学的内容不仅是知识,还有方法、能力、品格;教学媒体是学生的认知工具,既作为感知的对象,又作为认知的途径;教学方法应为“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商讨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方法综合运用;教学的进程必须是“问题──发现──探索──创造”。新的教学理念的建立使教师们不断的追求高效能的课堂教学模式,那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我校利用这种指导思想设计了各年段“作文三维教学模式”的课例,并上研究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发现、自主探究、积极意义构建的愉悦作文环境,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可见这样的教学模式正使原有的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新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三、电脑网络教学中的优劣
1、网络教学的优点:是使用电脑网络教学,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直观性强,知识面宽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电脑教室这一软件进行教学演示时,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学生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直接可以观看操作的全过程,学生观看了以后,很快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操作。学生最喜欢上电脑课,兴趣很浓,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有时上节课刚下课,就进微机室,就连大休息的20分也不放过,下课时还恋恋不愿离去。
2、不足之处:①电脑网络教学缺少自己的应用软件,这有待于软件开发商的开发;②自己的课件制作还不完善,有待于自己开发制作。③多媒体网络教室上网的费用高,给上网带来不便,这有待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解决上网费用高的问题。④网络教学不仅在多媒体教室上信息技术课运用,还应在其它各学科教学中应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共享,把网络教学落实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网络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网络教学的前景美好,智能广大,应用广泛,技能技巧很多,有在于网络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新,开创网络教学的新的里程碑。
现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已成为我校各学科开展教研活动、设计制作所需教学软件的有力工具,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工具。我们的学校今后要更努力普及网络化教育,让所有的教师以及学生都能利用计算机为教学服务,为终身学习服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服务。
第五篇: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尝试
网络,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尝试
【摘要】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需要,它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网络环境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它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对教育和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增加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富有时代感的学习素材;网络改变学习工具,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展示搭建平台;网络创新学习方式,实现了数学学习的 “再创造”;网络改变互动方式,拓宽了课堂信息反馈渠道,让学生学会在网络中成长,网络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网络环境 小学数学 整合 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网络应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它源自于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正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网络增加信息来源,丰富数学学习素材
网络世界有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它集全社会的力量,使教育资源无限增长,为教育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均等地得到受教育的机会。网络信息资源的公开性和共享性优势促进学生在网络资源中获取信息、应用信息,极大丰富了数学课堂的学习素材。课堂上,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物质可能。
[案例1]教学《百分数》的概念后,可以利用搜索引擎(例如百度http://www.xiexiebang.com.hk)对于任意一个百分数进行搜索,例如“68%”,这时搜索引擎显示共有相关网页约8140000篇,这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巨大应用,接着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条目如:“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 2009深圳社会蓝皮书发布居民幸福指数68%”,“谷歌7月全球搜索市场占有率达68%”,“66万人报名亚运志愿者,68%是学生”,“京4月预售项目销售率仅1成,销售率下跌超68%”,“第一季中国网络经济规模超350亿,同比增长68%”……这些学习素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么多的68%,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意义:“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八”。
[案例2] 教学《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后,利用网络技术介绍“歌德巴赫猜想”的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在解决这一世界难题中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数学家陈景润在解决这一难题中所取得的让世人赞叹的成就,让学生在感受我国数学家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体会科学道路的艰辛与遥远,激励自己向这些老一辈数学家学习,从小养成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刻苦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良好的信息背景下,使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发生新的变化,从而来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主建构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二.网络优化学习工具,搭建展示个性平台
常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和尺,再好一点就是增加剪刀、胶水和纸。这时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建构知识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创造性也因工具的缺乏而难以得到发挥。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学生寻觅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不同的学生沿着自己的途径,按自己的速度接受教育与学习,运用网络技术(如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 “搜索引擎”;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的 “几何画板” “画图”等等)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培养数学能力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享受最佳的教育机会,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培植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画图”是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必修内容,学生把在 “画图”中画图的技能运用到数学课中,能很好地辅助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使用 “画图”中菜单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可绘出直线、圆形、矩形、三角形、梯形等心目中的各种各样的图形。“智能型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学习进程、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环境,打破划
一、同步的学习方式,进行异步学习。“画图”和 “多媒体课件”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极大扩宽了学习、操作、展示个性的空间,使它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纵情放飞。[案例3] 在“条形统计图”一课中,学生在对网页上的图形进行充分的分析、概括后,初步理解了 “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教师进而启发学生:既然条形统计图有这样的作用,那么怎样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呢?要求学生打开 “画图”,运用各种工具按钮,自由绘出一个或几个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所看到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在 “画图” 制作,在制作过程有的学生觉得制作时有点乱,没有头绪,他亦可选用网页上的制作方法示例,那里既有文字叙述,也有一步步的动作示范。在绘图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同时激发起他们创造性思维,用计算机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画面。运用 “画图”,在本节课中有的学生中还能设计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了学生的作品,这是传统学习工具所无法做到的。认知工具的改变,使 “条形统计图”一课充满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的放飞,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三.网络创新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的“再创造”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 “再创造”的过程,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提出大量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运算法则,或者发现规律。
网络海量的学习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使我们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用信息技术提供集成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校数学专题学习网站(www.xiexiebang.com),网站包括五大功能模块——在线学习模块、资源模块、实时交流模块、实时评价模块、成果展示模块,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友好互动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所创设的虚拟环境,让学生作为创造者在真实的体验中探索和发现,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寻资料,通过实时交流系统、电子邮件或BBS等与教师、同学交互联系等方式来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和完成学业,这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资源丰富多彩环境下,学生既可以向教师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既可以在数学课堂进行学习,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二次学习,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经历前人的发现过程,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 “再创造”的过程,从而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案例4] 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这一知识时,在学生理解“时间、速度、路程”这三个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同学们要出游上海、北京或昆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这三个城市的地图、景点等图片文字资料,制成网页,网页上提供其它相应的资源:如网址(火车时刻、票价查询网站、飞机时刻、各城市交通图)、软件(电子表格、绘图软件、文字处理软件、PowerPoint)、搜索引擎等。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点击,理解这三个城市的概况。学生在上网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去上海、北京、昆明各有多远?”“坐火车去还是坐飞机或者是轮船?”“车票是多少”“路上需要多长时间?”等等问题。确定研究问题后,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有的负责查看电子地图,查询相关网站,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有的负责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整理、计算,比较结果,制定出游方案)。丰富的网上资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基础,这就保证了学生所需要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只要学生掌握了网页浏览和上传与下载等的技术,通过互联网上查找,这样学生有足够的信息背景和宽广的“选择、加工”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的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动者,充分表现出学习者的主动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网络改变互动方式,拓宽信息反馈渠道
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是师生关系的转变。网络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全新的方式,它不再受到传统课堂的制约。它可以使各个省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学校同处一室,共同讨论,共同共享。地理上的界限在这里模糊和消失了,网络是真正没有围墙的学校。网络的优势,可以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 的关系,网络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师生互动方式(图1为传统的交流模式,图2为网络环境下的交流模式),丰富反馈与评价功能,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地交流。运用计算机监测记录教学过程,可研究学法和反馈信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案例5]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24时记时法的反馈练习环节,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参与学习的时间,更好的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教学进度,我们选择多媒体教学网系统,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系统,可以实现一位教师与多位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随时监控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实现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辅导。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的共享,教学信息的来源与呈现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自教师,教师可以将任何一个学生的画面呈现给大家。其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在线练习方式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学生上网进行在线测试,然后提交。由于网络具有民主、平等特点,可以匿名不怕被人嘲笑,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自己的练习,营造了共同参与的氛围,还有在线练习采用的不是对练习逐一评价,而是根据提交情况的正确率和错误率来统计,来进行有针对性问题评价,充分利用现场学习资源。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意愿进行问题的探讨及改正。还可以根据回收信息,对后面的教学进行调控,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学习内容上用电脑进行原因分析,这样就会发现不同学生因何原因进入“困境”而不可自拔,从而使教师能更好地掌握情况,及时排除学生思维中的错误定势,有针对性地抓到关键之处点拨;还可以针对数学的难点进行研究,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大面积的回收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后面的教学。
总之,网络增加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富有时代感的学习素材;网络改变学习工具,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展示搭建平台;网络创新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的 “再创造”; 网络改变互动方式,拓宽课堂信息反馈渠道。让孩子在网络中学会成长,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梁正明,《基于INTERNET网络的辅助教学》,《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8期 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年第1、2期 王力群,《现代教育技术在主体性教学中的作用》,《中小学电教》2001年第9期
付国华,《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教育》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