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翻译学习有感
翻译学习有感
在英语专业学习已有两年多了,零零散散也接触过一些翻译的练习。但这一学期才对英汉翻译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学习,对于翻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领悟。
在我看来,翻译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转述出来。至于如何衡量一篇翻译作品,我十分赞同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这一标准。在做英汉翻译练习时,首先要做到准确传达出原文的内容,忠实于原文;其实要做到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最后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译文应当具有美学价值,应当优美有喻义。作为初学翻译者,我们首先应打好基础,不求一下做到“信、达、雅”三点,但是要尽可能做到忠实原文和行文通顺。有时我们刻意在译文中使用一些成语,使译文富有文学色彩,但往往会忽略这些词语是否符合原文的语境,或是在译文中是否显得突兀,这样便违背了“信”和“达”的原则。
在系统地接触翻译之前,我认为所谓翻译,不过是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简单对照,只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可以轻松进行。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才发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译者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需要付出的很多。首先,要有扎实的英汉基本功,对两种语言的词汇、句式、语法都能熟练掌握。其次,要了解掌握一些传统翻译理论和国内外的新观点,并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另外,翻译并不是一项纯粹的语言活动,还涉及到各种非语言因素,尤其是各种文化因素。每一位译者面对的不只是两种不同的字词,而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因此只有对两国文化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够翻译出地道而又忠实原文的译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翻译过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其中有一处,武松在一处乡村小店怒斥店主:“放屁!放屁!”武松在这里喝出来的“放屁”是指责店主“胡说八道”,而不是真的要店主放屁。但赛珍珠却把这里翻译成了 “Pass your wind!Pass your wind!” 令人啼笑皆非。这就是由于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彻底所造成的翻译不准确。
在今年6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在《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一书中,竟将蒋介石(Chiang Kai-shek)翻译成“常凯申”,一时引起轩然大波。据调查,当时该译者由于时间繁忙,直接引用了资料中用韦氏拼音标注的中国人名,才造成如此之大的错误。可见,认真的学术态度,对于一名优秀的译者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名优秀的译者还掌握各种翻译方法,并能熟练地应用到自己的译作中。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们也接触了一些翻译的基本方法,如正译与反译,异化和归化,分句与合句等等。我认为正译与反译是一种基本而又巧妙的翻译方法,如果拿捏不当,可能会使译文拗口别扭;相反,如果运用巧妙,会为译文锦上添花。
在遇到双重否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运用正译法。例如“We should never stop taking an optimistic view of life.”可以译成“我们对生活要永远持乐观态度。”这样一来,使得译文简单明晰,准备有力地表达出了原作者的态度。但若译成“我们不能对生活没有乐观的态度”,便会让读者感觉不到原文中的那种坚定有力的气势,同时也略显累赘。此外,有些否定表达在译成汉语时,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要使用正译法。例如“The examination left no doubt that the patient died of cancer.”译为“检验结果清楚地 2
表明病人死于癌症”,就比翻译成“检验结果没有留下病人死于癌症的任何疑问”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假如译为后者,会使读者不知所云。
在英语中,有很多词本身就含有否定意义,如beyond, stop, avoid, refuse, few, little等等,这类词在翻译中要译出它含有的否定意义。例如“The door refuses to open.”要译成“门打不开”,“There is little milk left”要译成“不剩什么牛奶了”。另外,常见的例子还有英文中反说的“not until”,常常译为汉语中正说的“直到”。
通常来看,英语中的正说和反说在多数情况下还是译为汉语中相应的正说和反说,但是在以上提到的情况下,应当要运用相应的转换方法,才能使行文更加自然流畅,更加贴近原文或是更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翻译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所掌握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翻译有了自己的理解,这对我们以后在翻译道路上的不断进取奠定了基础。在今后的日子,通过赏析优秀译作,加强翻译练习,加深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相信自身的翻译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力争在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译者。
第二篇:读《文体翻译论》及学习汉译英有感
读《文体翻译论》及学习汉译英有感
记得最开始接触翻译时很是抵触,觉得翻译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好学的,认为只要单词认识意思搞懂不就行了。但是经过长期的英译汉课程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自身巨大的不足。翻译,远远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在两种语言中,同样的一个意思可能有着千差万别的含义。同样的一个句子,在翻译者的思维里就有着不同的理解。文化上的差异,语境语意上的差别对翻译的结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把字面意思看懂,然后生硬的翻译出来那么容易了。首先,要想翻译得好,我必须有着扎实的母语基础。因为我觉得只有一个良好的母语功底作基础,才能有可能把握翻译的精准度,毕竟我是中国人,我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理念,然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如果没有良好的母语基础,我就不可能将其转化为精准、易懂的翻译成果。同样,不清楚自己母语所表达的意思,同样会造成沟通中的模棱两可。其次,就是在翻译中要时刻按照“信”、“达”、“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信,即忠实原文;达,即通顺流畅;雅,即优雅美好。在平常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这三种原则性的错误。有时候自己花一个下午翻译完一篇文章后,读起来了无兴趣,不知所云,甚至有些地方连自己都读不通顺。有些地方理解不到位,有些地方句子成分搭配得有问题,有些地方偏离了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有的翻译出来又跟原文的意境相差甚远。这些林林总总的错误给了我当头棒喝,这才埋下头来开始认认真真的学习翻译的技巧。
然后,我在图书馆中找到了《文体翻译论》。这本书把英文和中文的各种文体进行了分类,详细地阐述了各种文体翻译中的问题、类型和翻译的技巧。其中的许多例子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比如其中关于标题翻译的讲述中,就将篇章标题翻译分为了词组型、动宾型、句子型。书名翻译中就分为直译和音译,比如《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圣战》(Holy War),《爱玛》(Emma)等等。还有关于电影名的翻译。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些电影,发现其中文翻译跟英文原名差别很大,翻译出来的名字很有意境,也与电影的剧情很符合。在佩服的同时,也很是怀疑这样翻译到底是不是对的。如果可以这么随意的进行翻译,那翻译出来的结果岂不是千差万别,没有一个标准?看了书中的解释,我了解到电影这种艺术形式非常容易被各种文化层次的观众所接受。观看本国电影时,各种文化层次的电影观众对电影中所涵盖的本国文化非常容易理解,而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就有相当的难度。电影名称也隐含着本国的文化,本国观众容易接受,而在翻译给异国观众时,必须采用异国各个文化层次的观众都能接受的形式。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的时候,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直译、音译、意译(包括增词、改名)等多种方式进行翻译。比如我非常喜欢的Forrest Gump就翻译为《阿甘正传》,Patton则译为《巴顿将军》。Toy Story就翻译成了《玩具总动员》这些意译的名字都是在影片的内容基础上进行的增词,然后造就了一个信息表达清晰的名字。这些名字都很好的将原片名中的隐藏的信息补齐,给观众有一个好的引导。还有按情节翻译,按情感翻译和按人物翻译。其中很多的电影我都看过,现在看这些翻译出来的名称,我无不为其翻译出来的意境和充满意味的文字魅力所深深的折服。
另外在英语诗歌汉译方面,我发觉想要翻译好一首诗对于一个翻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对于古英语的熟悉程度要高,其次对于历史背景要熟悉,然后对作者的生平和一贯的思想主张要了解,然后对宗教背景还要熟悉,还要精
通英文诗歌的各种结构、词汇、行数、韵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忠实于原诗中的意义和诗情——这就是翻译者的文化修养水平的体现了。丰华瞻说过,译诗应“忠实原诗的意义和诗情,而不是刻板地忠实于原诗的语法结构、词汇、行数、韵律等”。可见,重神似并不是完全的抛开原诗的形式,而是以灵活的方式忠实于原诗的音、形、意美。英文诗歌翻译应在恰如其分地传达原诗神韵的同时,尽可能地忠实于原诗的形式。译诗不一定非意译不可,要灵活,应该是适于直译的就直译,适于意译的就意译,灵活结合运用直译和意译。比如罗伯特-彭斯的A Red, Red Rose 中,最后一节的翻译And fare thee weel, my only luve/And fare thee weel a while/And I will come again, my luve/ Tho’it were ten thousands mile!如果是我的话,我会翻译为:“再见了,我的爱人/这是暂时的分别/但是我将会再见你,我的爱人/即使相隔十万八千里也不能将我们分离!”但是在看了以下的翻译后我觉得自己的翻译与之相差甚远。“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我和你小别片刻,我要回来的,亲爱的,即使是万里相隔。”——袁可嘉译。在了解中我得知,彭斯是苏格兰农民诗人,自幼受民歌熏陶,因此他的诗歌富有乡土气息和民歌风味,语言通俗,音乐性强,读起来流畅自然,琅琅上口。文中“我唯一的爱人”和“亲爱的”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依依不舍的心情展示了出来。而“小别”和“相隔”的翻译则是既简洁又蕴含意境。相较而下,我的翻译结果就很是啰嗦,表达出来的感情也很生硬。它完全保留了原始的意义和意境,也基本保留了原始相当的形式,每节同为四行,句子长短也较匀称,节奏自然押韵,其中用了e 韵,也和原诗的风韵相似。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和这学期的英译汉的课程学习,不仅仅让我认识到了翻译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更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翻译技巧,对“信”、“达”、“雅”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而各种格样的翻译实例让我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对翻译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三篇:学习有感
《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体会
河东镇小学伍先才
前几天我通过网络学习了:由北京十二中数学教师,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罗琳老师主讲的《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我感觉,收获颇大,受益匪浅。
我认为战斗在第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工作才能得以轻松,我们的教学才变得有意义。为此完善数学教育方法,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
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数学方法指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
一、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罗琳老师在《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中讲过《初中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主要障碍》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此,首先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如果学生都感到“数学很有趣”,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形成“爱学——会学——学会”这一良性循环。
二、指导学生读书
当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读数学书,或者对书中的知识死记硬背没有理解知识的含义,就急于运用,因此指导学生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做记号,边在草稿本上演算,前后内容连起来想,连起来分析,有想不通的地方可以查阅资料,值得读懂为止。读的时候要慢读细嚼,越慢越好,这样才会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教材内容。
三、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布置预习任务。其次,围绕预习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或者一个人查阅资料,寻求解决的途径,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记下不理解的问题,指导它作为在课堂上重点解决的内容;最后在课堂上教师用几分钟时间对照预习要求检查预习的效果,掌握学生预习情况,明确课堂重点解决的问题,这样教学就做到有的放矢。
四、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这个过程把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初中生尤其是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一)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课
学生可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对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难点的讲授上,集中搞清教师讲授思路;对于教师讲授中自己已懂的部分,可以将大脑瞬间放松,以求注意力新的集中
(二)学会反思
引导学生“想一想”。回顾解题的过程,重新查找这个结果的得出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因而在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学生在完成一道题后,首先要指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是否正确,解题步骤是否严密,是否符合逻辑;其次是指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是否唯一,有没有其它解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最后引导学生反思在整个解题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知识,思考知识间的联系,试改变问题中的某些条件,又会得到怎样的结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样的反思,解决一个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类问题,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益。
五、课后复习指导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课后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及作业的复习。
1.作业的复习,要求学生对自己错题要专门用一个本子罗列
出来。以便在以后复习时好着重复习。找到自己前面的小毛病和不足。
2.知识的复习的指导,要求学生在复习知识时首先要弄清有
哪些知识点,其次回顾一下哪些知识是自己觉得比较难理解的。最后重点把自己难理解的地方弄清楚。
总之,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法与教法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习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篇:学习有感
学习有感 学习有感
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是筑牢广大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参加领导干部“三纪”教育 学习班等各种学习活动,并且学习了有关文件精神和观看《警钟长鸣》 等警示教育片,形成一些体会如下:
一、重视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 重视学习,学习有助于锻炼一个人的理论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有助于帮助 我们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做到这一点,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改革方案,就比较 容易全面正确地把握,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在贯彻执行中就比较容 易形成统一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争论; 在工作中就会发扬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避免主观主义和盲目性。要自觉主动地学习马克思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前特别 要把十七大精神学习好、领会好、实践好、贯彻好。通过学习,不断 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 策的理解和把握,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 性。学习中形成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衡量一 个干部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 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容易诱发自由 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较 大冲击,因此,必须重视学习,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筑牢拒腐防变 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学会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观察当今世界、当今中国,不断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立足本职,提升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立足本职,
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切都来自于组织的培养和教育,来自于人 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艰苦扎实的作风 真抓实干,努力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给人民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实际利益。在现代社会,个体对社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立 足本职岗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无私 奉献。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大都在一定的岗位上承担一定的任务,这些看来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是与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整个党的事 业紧密相联的,一个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经常是反 映在本职工作和岗位上,就是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埋头 苦干,为周围的群众作出表率,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先锋模 范作用,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非常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要求。此外
,要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好在生产生 活中面临的困难,把工作做细、做好、做实。
三、解放思想,提升创新水平和服务质量 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自觉主 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通过学习,不断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要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 能力,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认清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决破除因循守旧、狭隘封闭的思想,牢固树立改 革创新、开放合作的观念,切实做好各项工作。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工作中要自觉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密切联系群 众, 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在工作中严于律已,不 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 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
四、接受监督,提升执法形象和务实作风 接受监督,
每位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廉洁自律,做到不贪 财,不谋私利;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惠,在国家政策规 定的范围内获取个人正当的报酬,决不谋取非份之财,决不见利忘义,不搞权钱交易。要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手中的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满腔热情和高度 负责的精神对待人民群众,坚定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努力在自己 的岗位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做到干净干事、勤政为民,要怀着对 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为群众办实事,始终做到廉洁奉公,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
第五篇:学习有感
学习有感
转眼,大专农业培训班的课程已经接近结束,经过这么多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受益匪浅。各位老师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以下我关于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样的大专班学习非常有意义,作为一名的基层干部,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在农业方面的理论知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课程的丰富充实,使我进一步树立了科学发展观,了解国内粮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了具有区域特点的现代农业新技术,农业推广新方法和农业信息化服务技能,提高了业务素质和综合技能水平。
二、大家相互探讨,促进了共同进步
在大家一起学习的这段时间中,无论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在课余时间,来自不同镇街、不同工作岗位的同学们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对于城镇的变化,新农村的建设等等一些问题相互探讨,使我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距离一名有素质,能沟通、懂技术、懂政策、能推广、能示范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又更近了一步。让我在今后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进入一个新领域,扩大自己的技术范畴,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三、结合自身情况,找准了存在差距
学习而后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论在农技推广工作中还是平时的村委工作,我觉得都应该具备以下六种能力:一是科学决策能力,就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间变化的形势要有善于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二是贯彻执行能力,就是面对问题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与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三是综合协调能力,就是在工作中能把握大局、权衡协调、统筹兼顾;四是组织管理能力,就是善于社会交往,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组织得当;五是开拓创新能力,就是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六是学习实践能力,要把学习当成是毕生的任务。作为新世纪的基层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科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