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篇目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13:4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篇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篇目》。

第一篇:散文篇目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第一篇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吴江朱氏的《杜诗辑注》是分量最大的一部,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对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立了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了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唐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答案:(1)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2)杜诗中的那些描写山川景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3)引出浣花草堂

20、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答案:(1)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2)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答案:(1)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2)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21、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4分)答案:(1)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2)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3)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4)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的和平的生活。(5)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22、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答案:(1)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2)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3)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4)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第二篇

木心《童年随之而去》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

回家啰!

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母亲说:

“对的,是越窑,这只叫夗,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那饭碗,越窑夗。”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夗是有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夗,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夗,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夗,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15.文章以 为叙事线索;第3自然段在文章的记叙顺序上属于。(4分)

16.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5分)

17.”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理解。(6分)

18.综合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6分)

参考答案:

15、(名窑)碗;插叙

16、反衬/衬托,烘托。以水声摇橹声语声雷声雨声衬托周围环境的宁静(静谧),渲染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17、母亲安慰“我”,并感叹拥有和失去是人生的常态。母亲的最后一句话中有对这样人生的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也是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的超然与洒脱,所以说的很淡很轻,又是对我善意的提醒,对于这样的人生中的拥有和失去你应该做好一切心里准备。

18、“我”对家庭教师布置及修改的文章很不满不开心,此时想起老法师赠予我的名窑碗,感到安慰内心愉悦;出行前发现碗忘记放进箱笼里很不舍惦念不忘想回去拿,母亲不让去拿,陷入失望懊悔的情绪;船夫来送碗,内心舒畅愉快;碗不小心掉入水中,无尽的难过懊恼;母亲安慰我,我不知所措,现在想来,终于释怀。

第三篇

平常的沈从文 黄永玉

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他自己的序言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他的一生,是不停的“完成”的一生。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平常的“平常”。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老子说“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好些年前,日本政府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据说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服饰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是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在他的客厅里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

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你们这位皇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的日子过得好,回日本后也不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

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

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

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

“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却装着没看到我,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 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 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

“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情。也好像是家乡土地通过他的嘴巴对我们两代人的关照,叮咛,鼓励。

日子松点的时候,我们见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有一次,他说他每天在天安门历史博物馆扫女厕所,“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

又有一次,他说,有一天开斗争会的时候,有人把一张标语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争会完了,他揭下那张“打倒反 共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时间过得很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到河北磁县在解放军监管下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

钱钟书先生,我们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谈到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笑温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

表叔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的才能智慧、人格品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是我们故乡山水的影响吧。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请概括本文的主题(5分)答: 【答案】本文通过叙述沈从文平常而又不平常的工作、生活,表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从容潇洒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的尊崇和缅怀之情。17.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1)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答案】运用拟人等方法,形象地表现出沈从文的作品现在有魅力,将来也会有永久的生命力,会拥有越来越广泛的读者。

(2)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

【答案】鼓励作者在逆境中要保持乐观心态,表达深厚的叔侄之情,同时体现沈从文身处逆境却豁然达观。

18.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中不乏精彩的议论。试分析“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这句议论的作用。(5分)

【答案】①对所叙之事进行总结②肯定了所叙之事的价值和意义③包含着对沈从文的高度评价。

19.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

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来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答案】特色: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效果:沈从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既委婉地吐露了心中的不平之气,显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又含蓄地讽刺了侮辱他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轻蔑态度。

第四篇

耳边杜鹃啼

罗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城》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的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花开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乡愁绪。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20、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2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分)

22、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6分)

试题答案:

19、选B.C.B项中“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错,从文章中来看,作者对此是认可的。C项对“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的意图分析错误,作者意在说明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

20、(评分意见:①②各2分)①相对于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还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21、(评分意见:①②各2分)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中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2、(评分意见:角度选择合理,观点明确占2分;探究结合文本内容,有理有据,有层次有条理占4分)。

答案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城》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叫的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了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答案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点。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

答案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涵丰富: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的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些丰富意蕴,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第五篇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

多年前听日本民歌《北国之春》,其中唱道:“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听得我肝颤——绝大多数中国农村的父子关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我进城二十多年了,性格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可是每次回到农村老家,与父亲相对而坐,还是找不到什么话题。

“工作忙吗?”

“还行。” “最近出差没?”

“没有。”或者,“去了趟广州,呆了四五天。”

然后就是长久的沉默。我特别想告诉父亲北京的交通有多拥堵,那里的空气有多糟,我有多么想家;特别想告诉他我出差时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怪事,可是见到父亲黑瘦的面孔,便把这些话又咽了回去。我觉得这些生活离他太遥远,告诉他,反而会打破他内心的平衡。

父亲的脸色确乎又黑了不少,听姐说,因为我和弟弟不在身边,父亲百无聊赖,便和二三老友约着天天去河边钓鱼。父亲患过动脉血栓,久坐钓鱼显然是不利于健康的,但我无法阻止他,因为我知道父亲钓的不是鱼,是寂寞。我特别想说:“您搬到城里去住几天吧?”可是怎么也说不出口,因为此前已向他发出过N次邀请,都被他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了,所以日子久了,也就懒得张嘴。

及至女儿长大了,回到老家,父亲脸上绽放出从未有过的笑容,领着他的宝贝孙女在村里四处转悠,一会儿给她买一瓶饮料,一会儿给她买几块糖,我们父子俩彼此都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不必相对无言了。

其实,父亲有很多话想对我说。

有一次出差,我顺路回家小住数日。我睡在伯伯的炕上——伯伯因为身体残疾独身一辈子,按政策他可以搬到镇里的敬老院去住,享受吃“五保”,但父亲担心那种生活太孤单,一直拒绝伯伯离家独住,就这样,伯伯一直和我们一家人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种情况在我们村乃至周围绝无仅有,更多的家庭是兄弟分家,各过各的日子,还有的家庭因为土地、房屋、财产之争,闹得兄弟反目,形同陌路。因为从小我就和伯伯在一盘炕上睡,所以我和伯伯的交流远比和父亲的交流来得多,来得自然。这天晚上,伯伯和我聊了很多,从村里张三的病说到李家的黄牛,伯伯恨不得把半年来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跟我絮叨一遍。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父亲说,你们俩昨晚可真能聊,我两点起夜的时候听见你们还在说话呢。

听得出,父亲有一点嫉妒的意思。

在家呆的最后一个晚上,吃完饭,父亲就出去串门了,而我因为连日劳顿,睡得比较早。父亲回家时,我已进入梦乡了。后来听伯伯说,那天晚上,父亲回来想和我说说话,推门进了我们屋,发现我已经睡熟了,就没让伯伯开灯,他独自坐在我身旁,静静地看了我很久。伯伯说,你爸的目光在你的脸上停了很久·········

听了伯伯的转述,我泪流满面。

我知道,中国绝大多数父亲的爱都是如此深沉、压抑甚至扭曲的。每每看西方电影,见人家父子之间直接说“爸爸,我爱你”“孩子,我也爱你”,总让我羡慕不已;见人家的孩子可以不叫爸爸而以“查理”或“约翰”相称,也让我对他们的平等关系敬重三分。

可是,我和父亲之间的爱是静默的,它深深埋在我们彼此的心中。随着年龄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有一些爱是需要及时表达的,虽然我说不出“爸爸,我爱你”,但我要让父亲知道,我渴望与他沟通,我愿意与他沟通,我们可以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可以是平等交流的父子。

父亲啊,虽然我们一年只见两三面,虽然我们的电话沟通一周只有一次,但我对您的牵挂与日俱增,如今已经变成一本沉甸甸的账簿,压得我喘不过气,您感受到了吗?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没错;但我想告诉更多的朋友:要让爱不只在静默中流淌。

10.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形象?(4分)11.文中插叙伯伯的生活经历有何作用?(4分)

12.联系上下文,在画线的省略号处补写出父亲此时可能有的心理活动。(5分)13.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但我对您的牵挂与日俱增,如今已经变成一本沉甸甸的账簿,压得我喘不过气,您感受到了吗?

14.“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淳朴、善良,在家乡寂寞地生活着,渴望与儿子交流但因传统观念而难以做到。(4分)11 表现了父亲的善良、重感情,也表现父亲渴望和“我”交流作铺垫。(4分)12 示例:儿子平常用脑太多,营养不知道是不是跟不上;一个人在外受了委屈无处诉,儿子真不容易啊!(想像合理即可)(5分)

13作者把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比喻成沉甸甸的账簿。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渴望和父亲交流、及时表达对父亲的爱的思想感情。

(5分)作者借此表现中国绝大多数父子间尽管有着深沉、压抑的爱;但常常缺少交流,作者渴望父子间能进行平等的对话 第六篇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

20、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21、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22、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40字)(3分)

2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9、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20、1)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2)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21、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22、内容要围绕人应该有骨气、有尊严地活展开;语言要口语化,且符合人物身份。

23、参考实例:1)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2)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3)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4)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第二篇:学生经典散文诵读篇目推荐

学生经典散文诵读篇目推荐

默认分类 2010-11-21 17:11:09 阅读15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小学生经典散文诵读篇目推荐

1.白色山茶花………………………(台湾)席慕蓉 2.匆匆………………………………………朱自清 3.春天吹着口哨……………………………刘湛秋 4.金色花…………………………(印度)泰戈尔 5.橡树………………………………(意)费拉里斯 6.雨之歌………………………(黎巴嫩)纪伯伦 7.信念……………………………………… 张歧 8.白鹭………………………………………郭沫若 9.多彩的森林………………………………柴德森 10.梨花……………………………………许地山 11.天窗………………………………………茅盾 12.明月夜…………………………(台湾)席慕蓉 13.榕树……………………………(印度)泰戈尔 14.论求知………………………………(英)培根 15.高处何处有……………………(台湾)张晓风

一、白色山茶花 席慕蓉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颗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

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颗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二、春天吹着口哨 刘湛秋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地成长。

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层中去了。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犁铧地镜面滑过去了。呵,那里面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得啼啭?可有牛的叫?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它悄悄的掀开姑娘的头巾,从她们红润润的唇边溜过去。它追赶上了马车,围着红缨的鞭子盘旋。

它吻着拖拉机的轮带,它爬上了司机小伙子的肩膀。

呵,春天吹着口哨,漫山遍野地跑;在每个人的耳朵里,灌满了一个甜蜜的歌声——早!

三、白 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第三篇:中学生散文阅读推荐篇目

1、《笔友---》-------------------------[法]巴尔扎克

2、《爱又何必矜持》----------------[美]刘墉

3、《爱情不风流》------------------周国平

4、《我·地坛·母亲》--------------史铁生

5、《友情》------------------------沈从文

6、《关于友情》----------------------------余秋雨

7、《跳啊跳啊跳房子》--------------雪小禅

8、《生命的滋味》------------------席慕蓉

9、《我的处世哲学》----------------王蒙

10、《永远未完成》------------------周国平

11、《迎接挑战》--------------------[美]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12、《春树流苏》--------------------王文华

13、《看花》------------------------朱自清

14、《谈养鸟》----------------------周作人

15、《桃源与沅州》------------------沈从文

16、《我是船,书是帆》--------------张海迪

17、《中国人与山水》----------------罗兰

18、《书法》------------------------梁实秋

19、《囚绿记》----------------------陆蠢 20、《现代化和蜗牛》----------------程乃珊

21、《莎士比亚》--------------------[法]雨果

22、《大自然的启示》----------------[日]松下幸之助

23、《千万富翁的秘密》--------------流沙

24、《一夜拥抱》--------------------仲延武

25、《瑞恩的井》--------------------[美]凯西库克

26、《在微软开发者成功之路大会上的演讲》----[美]比尔·盖茨

27、《离别西海固》------------------张承志

28、《读书的习惯》------------------钱歌川

29、《入厕读书》--------------------周作人 30、《撩天儿》----------------------朱自清

31、《埃尼森先生的电子信》----------林惠珊

32、《牡丹花水》--------------------张丽钧

33、《人生的两个机会》--------------李智红

34、《黄昏》-----------------------季羡林

35、《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36、《清塘荷韵》--------------------季羡林

37、《临终辩词》--------------------[古希腊]苏格拉底

38、《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捷克]米兰·昆德拉

39、《从伏天走到伏天的土炕》--------齐明达 40、《牡丹的拒绝》------------------张抗抗

41、《死之印象》--------------------赵丽宏

42、《随遇而安》--------------------汪曾祺

43、《可怕的曾国藩》----------------流沙河

44、《人在江湖》--------------------韩少功

45、《告别权力的瞬间——读<华盛顿传>浸笔二章》------李辉

46、《点灯时分》--------------------郭文斌

47、《送女婿赴美留学赠言》----------冯玉祥

48、《教子择配偶》------------------傅雷

49、《土与籽》----------------------张炜 50、《平淡地生活》------------------苏童

51、《丑女孩》----------------------溟潆

52、《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美]刘墉

53、《直面死亡》--------------------阿来

54、《字比巴斗大》------------------周汝昌

55、《三峡舟中的一出悲喜闹剧一对名作家柏杨生平的个案透视》---唐德刚

56、《益友增添生命光彩》------------席慕蓉

57、《母亲的善良》------------------吴郁纯

58、《永远的第一名》----------------光一

59、《我是乌鸦》--------------------李森 60、《俺爹俺娘》--------------------焦波

61、《王蒙的21条人际准则》----------王蒙 62、《人生是提取精华的过程》--------[美]卡莉费·奥利娜 63、《角落里的阳光》----------------[美]威廉·斯托 64、《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白岩松 65、《拍卖自己的生涯》--------------毕淑敏 66、《不紧急却重要的事》------------林清玄 67、《太多的来不及》----------------杏林子 68、《“以我的荣誉发誓”》----------马俏 69、《假如你想结婚的话》------------老舍

70、《我没有鞋,他却没有脚》--------[美]戴尔·卡耐基 71、《生活是美好的》-----------------[俄]契诃夫 72、《我的世界观》-------------------[美]爱因斯坦 73、《生存智慧》--------------------韩美林 74、《教育你的父母》----------------梁实秋 75、《最真实的人》------------------[美]刘墉 76、《这时候你才算长大》------------张洁 77、《钢琴上的黑白左右手》----------蒋光宇 78、《好雪片片》--------------------林清玄 79、《途中》------------------------梁遇春 80、《泪的重量》--------------------林希 81、《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 82、《敦煌鸣沙山记》----------------贾平凹 83、《戈壁行脚》--------------------张晓风 84、《看镜有感》--------------------鲁迅 85、《美丽的权利》------------------龙应台

86、《大猩猩》----------------------刘心武 87、《维也纳信使》-------------------[美]阿诺德杰尔 88、《钟表店》----------------------庞培 89、《福特计较50美分》-------------佚名 90、《深深的爱》--------------------[美]帕尔默 91、《人》-------------------------[智利]聂鲁达 92、《宽容的人们》-----------------[美]房龙 93、《禽兽为邻》-------------------[美]梭罗 94、《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 95、《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周恩来

96、《美国对日本挑衅的回答》-------[美]富兰克林·罗斯福 97、《升华——战胜命运的摆布》------[德]弗洛伊德 98、《培育人才》-------------------[日]松下幸之助 99、《老调子已经唱完》-------------鲁迅

100、《人类的困境》-----------------喻传赞 美文之——叙事篇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 我的母亲/胡适 芭蕉花/郭沫若 苏门丝语/曹靖华 忆儿时/丰子恺

口中剿匪记/丰子恺 随笔四则/庐隐 宗月大师/老舍 收获/苏雪林

自述/冰心

我的良友——悼王世瑛女士/冰心 笑/冰心

老伴/沈从文 送行/梁实秋 窗后/丁玲 作家/巴金 野店/臧克家

希伯先生/李健吾 倒卧/萧乾 谷之夜/师陀

干校六记(节选)/杨绛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季羡林 饿/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青春余梦/孙犁

鞋的故事/孙犁

使我愉快的一句话/冯亦代 饥饿之忆/韦君宜

公寓生活记趣/张爱玲 爱/张爱玲

中国的日夜/张爱玲 含羞草的冤屈/牛汉 识竹小记/陈丹晨

大山与小溪的对话/丛维熙 母亲的鼾歌/丛维熙 梦和泪/舒乙

断章取“艺”/刘绍棠 我的生活奏鸣曲/叶文玲 白发/冯骥才

爸爸/陈祖芬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自由的街巷/张承志 夜航船/张抗抗 笔/梁晓声

小鸟,你飞向何方/赵丽宏 听来的故事/贾平凹 精神崩溃的老鼠/龙应台 肚子里的战争/王小波 然后/韩少功

故乡的水土/林清玄

浴着光辉的母亲/林清玄 在海边/斯好

立誓做个严父/刘恒 吃的屈辱/莫言 希望的小树/顾城 采桑/顾城

生命的萧瑟与浓烈/骆爽 正宗临潼/古清生 放蜂人/苇岸 善良的力量/摩罗 四月裂帛/简媜 寒风吹彻/刘亮程 撕日历的日子/迟子建 鹿的穷途/王开岭 美文之——绘景咏物篇 秋夜/鲁迅 风筝/鲁迅 雪/鲁迅 乌篷船/周作人

天目山中的笔记/徐志摩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 牵牛花/叶圣陶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 北平的四季/郁达夫 一些印象(节选)/老舍 鸭窠围的夜/沈从文 市集/沈从文

雅舍/梁实秋 荔枝/钟敬文

西湖的雪景——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幽赏的朋友/钟敬文 蛛丝与梅花/林徽因 炉火/臧克家 舟子/臧克家 山屋/吴伯箫 野渡/柯灵 雨街小景/柯灵 阴/杨绛 风/杨绛 黄昏/季羡林 黄昏/何其芳 青萍/端木蕻良 水仙/冯亦代

生命的一种境界/刘登翰 海滩拾贝/秦牧 翠湖心影/汪曾祺 赏月玄武湖/艾煊 谢吾师/舒乙 读沧海/刘再复

秋天,秋天/张晓风 咏物篇/张晓风

鼎湖山听泉/谢大光 南极素描/周国平九华山悟佛/梁衡 后院/北岛

延安街市记/贾平凹 风雨/贾平凹 随风吹笛/林清玄 女孩子的花/唐敏 心中的大自然/唐敏 年酒/古清生 大地上的事情/苇岸 夏之绝句/简媜 狗这一辈子/刘亮程 雨和瓦/苏童

周庄遇痴/迟子建 灯祭/迟子建 感受西湖/祝勇 最后的客栈/祝勇 颤抖的城市/邱华栋 那塔、那湖/余杰 美文之——情趣论理篇 喝茶/周作人

创造宣言/陶行知 我的戒烟/林语堂 论趣/林语堂 学文学的人/郁达夫 吃瓜子/丰子恺 血梯/王统照 今/李大钊习惯/老舍 野草/夏衍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梁思成 美与爱/沈从文 中年/梁实秋 我若为王/聂绀弩 爱好文学/施蛰存 说一叶知秋/李健吾 谈生活/吴组缃 散文三试/靳以 等待/徐讦

诗人必须说真话/艾青 窗/钱钟书 隐身衣/杨绛 读书苦乐/杨绛 年/季羡林 论友情/严文井 黑夜颂/贾植芳 毁与誉/南怀谨 偷闲要紧/思果 生之苦/思果 生命壮歌/秦牧 豁达/秦牧

呼唤独立思考/何满子 胡同文化/汪曾祺 咸菜和文化/汪曾祺 我与石头的情谊/牛汉 我的“得失观”/韶华 你要活得洒脱些/韶华 墨缘/唐达成

朋友四型/余光中

假如我有九条命/余光中 借钱的境界/余光中 人生画面/鲁彦周

独立苍茫自咏诗/黑瑛 寻找快乐/李国文 淡之美/李国文

说乡土之情/邵燕祥 斜阳赋/丛维熙 善良/王蒙

感伤、喜悦、烦恼、忌妒/王蒙 干吗生气呀?/谌容 生命的一种境界/刘登翰 安分守己/戴厚英 自新河流/滕云 蓦然看到/许达然 活着的学问/蒋子龙 星期天不按钮/董桥 给后花园点灯/董桥 青春的门槛/刘心武 随笔二则/冯骥才 散文二题/雷达

跪着挣断脐带/韩静霆 丑人自白/韩静霆 一切靠自己/邓刚 等的滋味/周国平

遥远的绝响/余秋雨 日晷之影/赵丽宏 笑口常开/贾平凹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龙应台 光圈的背面/舒婷 孝心无价/毕淑敏

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毕淑敏 提醒幸福/毕淑敏 我很重要/毕淑敏

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王小波 欣赏经典/王小波 温馨/唐敏

设计人生的时刻表/骆爽 水问/简媜

对一朵花微笑/刘亮程 与虫共眠/刘亮程 北京之死/祝勇

读书的三种境界/邱华栋 玩知丧志/余杰

第四篇:中华经典散文诗歌诵读篇目

中华经典散文诵读篇目

1、《劝学》 荀子

2、《师说》 韩愈

3、《孟母戒子》 韩愈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5、《爱莲说》 周敦颐

6、《陋室铭》 刘禹锡

7、《卖油翁》 欧阳修

8、《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9、《愚公移山》 列子

10、《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11、《匆匆》 朱自清

12、《天窗》 矛盾

13、《白色山茶花》 席慕蓉

14、《明月夜》 席慕蓉

15、《春天吹着口哨》 刘湛秋

16、《白鹭》

17、《信念》

18、《高出何处有》

19、《多彩的森林》20、《梨花》 郭沫若 张歧

张晓风

柴德森 许地山 中华经典诗歌诵读篇目、《诗经》(节选)、《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蜀道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兵车行》 李白、《卖炭翁》 白居易、《破阵子》 李煜、《前赤壁赋》 苏轼、《渔家傲》 范仲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辛弃疾123 4567891011 1213、《再别康桥》 徐志摩

14、《智慧之歌》 穆旦

15、《野草•题辞》 鲁迅

16、《忘掉她》 闻一多

17、《乐园鸟》 戴望舒

18、《自立立人歌》 陶行知

19、《乡愁四韵》 余光中 20、《祖国,或以梦为马》 海子

第五篇:《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重点篇目翻译

祭十二郎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的消息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

唉,我自幼丧父,长大后,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能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战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用手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念及你跟着我在故土之东的徐州,在东边住也是客居,不能久住;从长远考虑,不如我向西回故乡,等到建宅安家后就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开我而死去了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认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到外地谋生,来寻求微薄的俸禄。如果知道这件事会像这样,即使让我做万圣之尊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就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到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久地存活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却还活着,强壮的夭折了,而衰弱的却得以存活呢?

唉!这真的吗?还是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我的兄长有美好的品德,却使他的继承人夭折了呢?你品德纯正天资聪明却不能蒙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啊!(如果)是梦,那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吗?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为什么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却失去了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先人家业的,现在却不能蒙受你父亲的恩泽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的确难以明白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就要变成全白了,松动的牙齿,也要脱落了,身体一天天地衰弱,神志一天天地衰微,用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死后如果有知觉,那分离的日子还有多久呢?如果死后没有知觉,悲伤的日子就没有多久了,而不悲痛的日子就没有尽头了。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家立业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得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未曾把它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竟然是因为这个病而丧命了吗?或者是有别的病而让你到了这个地步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日期。大概是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日期,而耿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日期?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现在我派建中来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以后,去与留各随所愿。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不能抚尸(痛哭)来极尽(我的)哀伤,入殓时没在棺前守灵,下棺入葬时又没有亲临你的墓穴。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我确实这样做了,那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 从今以后,我已经没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还是回到老家去置办几顷地,度过我的余年。教养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她们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悲哀啊!希望享用祭品吧!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起,俯着身子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为“橐驼”。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中修建观赏游乐园林的富豪人家以及卖水果的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看到橐驼种的树,(即使)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且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暗中观察效仿他,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让他由着自身的习性生长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用土要用旧土,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不要再去看它。树木移栽时要像培育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放在一边要像抛弃了它们一样(不再管它),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就得到了自由发展。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力使它长得高大茂盛;只不过不损伤它的果实罢了,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早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还不得舒展,所培的土又换了新的;他培土的时候,如果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不同的人,却爱的太深厚,为它担忧得太殷切,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查看看它是否还活着,摇晃树根来观察它的疏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地丧失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为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长喜好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最后却因此(给百姓)造成灾祸。早晚那些官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蚕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样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让大家聚集,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百姓不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没有空闲,又用什么来使生活富足,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老百姓的生活)既困苦又劳乏,像这样,那么它与我种树的行业大概也有相似之处吧?”

问的人说:“不也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 把这件事写成传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在空闲的时候,就缓步行走,漫无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曲折的溪水尽头,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到了就拨开草从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的,也会梦到。睡醒后起身,起身后就回家。我原以为凡是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我都游览了,却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我坐在法华寺西边的亭子,眺望西山,才用手指着它觉得奇特。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到达山的最高处才停止。(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凡是这几个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席之下。那高高低低的山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尺寸之间好像聚拢了千里之远的景物,将景物收拢在视线之内,没有(什么景物)能够隐藏在视线之外的;青山白水相互缠绕,远处的景物与天边相连,从四面望去,浑然一体。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奇特不同,不与小土堆为同类。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悠然自得地与大自然交游,不知道它的尽头。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暮色苍茫,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却还不想回家。停止了思虑,身体也像消散了似的,与万物暗暗地融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从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是从这一次才开始的。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这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秋声赋

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惊惧不安地听着,说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它)碰到物体,发出鏦鏦铮铮,如同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着小木棒奔赴敌营的将士,听不到号令声,只听见人马行进的声音。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洁,星光灿烂,银河横在天空,四周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颜色暗淡,烟雾弥漫,云气聚集;它的形貌清澈明朗,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美丽的树木青翠茂盛惹人喜爱。然而,草被秋风一吹,颜色就变了;树被秋风一碰,叶子就落了。它所用来摧残树木,是草木零落的,不过是秋气的一点余威罢了。秋官是主管刑法的,在四时中属阴;又是战争的象征,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的天地间的刚正之气,常常把肃杀作为(它的)心性。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没有感情,尚且按时飘落凋零。人是动物,在万物中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使他的心绪感伤,无数烦恼的事使他的身体劳累。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使它的心神动摇,更何况常常思考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的事,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如同枯木,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大水淹没到了半个门的高度。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山坡上的田地,有时飞翔在万里云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斟酒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上说:‘老鹤在树荫下鸣叫,小鹤在旁边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那种东西(指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应该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认为造成荒唐的灾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自己的天性,并闻名后世。唉,西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

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向下看选择适合它去的地方。鹤转身敛翅,好像要止息亭上;忽然看到了什么,坚劲地又击空飞去。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衣服,弹奏着琴弦,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留。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写。

后赤壁赋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看看,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边走一边歌,互相酬和。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如何度过这样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像松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出。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提起衣摆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丛生的杂草;蹲坐在形如虎豹的大石上,登着像虬龙一样弯曲的树木,攀登鹘鸟栖息建巢的高崖,俯视着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上我。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任凭小船漂流于江心,随船停靠的处所而休息,环顾四周,觉得冷清寂寞。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下身穿黑裳,上身着白衣,戛戛地拉长了声音叫着,掠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是谁)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一笑,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见道士在什么地方。

六国论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力量就减少,这就是国家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地灭亡,(难道)全都贿赂了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大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端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攻战争夺取土地之外,(还接受到诸侯贿赂的土地),小就获得小城镇,大就获得城池。拿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比较,它实际上相差百倍。拿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它实际上也相差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厉害。所以不用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判定了。到了国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对。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击退秦国的策略,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的都城)邯郸才变成秦国的郡县,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灭完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能轻易衡量。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进军,那么,我恐怕秦人饭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这样好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割让,以至于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但仍有可以凭借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大这样的国家,却又跟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是在六国之下了。

墨池记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临近溪水,名叫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而深的方形池子,叫做王羲之墨池,这是荀伯子的《临川记》所说的。王羲之曾经效仿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是真的吗?当王羲之不愿意勉强自己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东方山水,泛舟出没于东海之上,在山水之间使自己心情愉快。难道当他悠闲自得,尽情游览时,又曾在这里休息过呢?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精妙,大概他能有这么深的造诣,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达到的,不是天生的。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那么学习的功夫本来怎么可以少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欣赏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也加以爱护呢?还是想(通过)推及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他的学生呢?人有一技之长,就让后世的人尚且像这样崇尚他,更何况道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遗留下来的风范和传下来的思想影响到后世的人又当受到怎样的推崇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说: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向您)硬罗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略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又想到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理解我吧。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侵犯他人职权,制造事端,夺取利益,拒绝劝谏,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却认为从皇上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主管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犯他人职权;施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夺取利益;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拒斥巧言献媚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劝谏。至于(天下人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怨恨他的是老百姓,(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来为百姓造福,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情都不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不胜敬仰。

留侯论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气势是不可以凭借的(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本是秦始皇所不能惊惧他和项羽所不能激怒他的原因。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外柔内刚,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言外之意:正因为张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尽管他状貌如妇人,却能成就大业,远比外表魁梧的人奇伟万倍

武昌九曲亭记

宋代 文学家苏辙 所作的一篇描写武昌九曲亭文言散文。出自《栾城集》。它作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当时作者贬谪筠州,苏轼贬谪黄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并不消沉。这篇题记便是记述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阐发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的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其中也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意绪。

翻译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山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下载散文篇目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篇目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每册作家篇目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主编季羡林 吉林摄影出版社 共三十三册每册作家作品名称如下: 1《为了忘却的纪念》 鲁 迅 《中秋的月亮》 周作人 《天涯处处皆芳草》 曹......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散文篇目(写写帮推荐)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记叙文or 叙事散文 3、*生命,生命(杏林......

    课外阅读篇目[模版]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近年小升初语文考试增加了课外阅读的比重。让孩子更有针对性的去阅读,小升初考试应阅读的基本书目:一、基础阅读 1、重点:《小学必背古诗70首》 2、必读:《......

    读书篇目(范文)

    一年级第一学期必读书目 《猪八戒吃西瓜》 包蕾 《小马过河》 彭文席 《爷爷一定有办法》(加)吉尔曼文图;宋佩译 一年级第一学期选读书目 《哪吒传奇故事》童趣出版社 《儿童歌......

    经典诵读必备篇目精选[定稿]

    论语十则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②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③定公问:“......

    现代诗篇目

    现代诗 凡念 浅尝 现代诗 凡念 回忆 现代诗 为大米奋斗! 梦过雨巷 现代诗 蜗牛的淡定 缘忆 现代诗 黄杰枫 几度枫红相思落 现代诗 白瑞显 相遇,念思 现代诗 张明朗 母亲 把胸......

    经典诵读篇目

    初中经典诵读篇目 古文: 《论语》十则 《孟子》二章 《鱼我所欲也》 《狼》 《《桃花源记》 《陋室铭》《爱莲说》 《三峡》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 《五柳先生传......

    经典诵读篇目

    经典诵读篇目 ——校本教材纲要 一、七年级:背诵(讲读)古代经典诗词曲60篇,具体篇目为: 1、《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