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国者的故事
爱国者的故事——林则徐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传说中的双枪女英雄
她努力镇静自己,思考怎样更好地对付敌人。她看看云梯上的敌人还只爬了一半,上半截梯子还是空的,心想,如果等敌人爬满了梯子再动手,不是可以一次消灭更多的敌人吗?她决定再等一等。站在旁边的贺敏学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向她点了点头,表示赞成她的做法。这更增加了贺子珍的信心。她紧握着枪,在城墙后面严密地监视敌人。
敌人乱喊着,继续往上爬。眼看着他们罪恶的爪子快要爬到城楼顶了,贺子珍猛地喊了一声:“打!”赤卫队员们马上跳起来,有的使劲往外掀云梯,有的举起梭镖直刺刚冒出城墙垛的敌人的脑袋。有几架云梯比较短,离城墙还有一段距离,队员们就搬起石头往下砸,只听得城外一片鬼哭狼嚎声。一架架云梯翻倒了。梯上的敌人被抛在半空中,然后重重地摔到地下,许多人当场摔死,不死的也跌成重伤。敌人第一次攻城失败了。
敌人接着又组织了第二次进攻。他们把云梯重新驾起来,一面向城上打枪掩护,一面向上爬。贺子珍看到离她最近的一架云梯下,站着一个指挥官模样的敌人,手里拿着枪,正逼着敌军往梯上爬。她举起枪。对着这家伙的脑袋开了一枪,敌军官应声倒下了。敌军看到他们的一个头目被打死,一阵慌乱,有人连忙从梯子上退了下来。
正在这时,另一个敌军的小头目跑过来,重新逼迫敌兵往上爬。贺子珍愤怒地举枪瞄准,一扣扳机,这个敌人又倒下了。
当赤卫队员第二次把云梯掀倒时,南乡的农民自卫军点起了土炮,朝敌人密集的地方放。儿童团员也点响了空铁桶里的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更增添了土炮的声威。一时间,敌人弄不清赤卫队使的是什么武器,阵脚一下子乱了。他们攻城不下,忽然又听到营地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猜出是老窝遭到袭击,于是无心再战,赶忙下令分东西两路撤退。
贺子珍一看敌人要溜,立即命令赤卫队员打开城门,冲出城去,踏着敌人丢得满地的死尸,追击敌人。队员们的梭镖全派上 了用场,向逃跑的敌人背后猛扎过去。有的队员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给了敌人很大的杀伤。
溃逃的敌人在半路上又遇到了埋伏的自卫队,被打得溃不成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这次战斗,共消灭100多名敌人,缴获了一百多枝枪。
战斗结束后,贺子珍两枪撂倒两个敌人的事迹传开了,而且越传越神,有人说她是“神枪手”、“百发百中”,还有人说她是“双枪女将”。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永新还流传着不少有关她的种种传说。
第二篇:爱国者的故事
爱国者林则徐的故事
——
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小学三年三班张怡安
历史如同一条长河,其中无数的爱国者为了维护国家之尊严,无悔投入保卫国家这一滔滔江水中去,一生波澜壮阔。虎门上的滚滚浓烟早已散去,林则徐的爱国精神却永远让我们铭记于心!
在清朝闭关锁国的时候,欧洲的工业正飞速发展。也在这时,祸害中国人民很长一段时间的鸦片从英国传进国内。由鸦片大量输入而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若是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林则徐认识到这危害便请求禁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除了这举世瞩目的虎门销烟,他还在救灾,水利等方面有极大的贡献,不愧是放眼看世界第一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如果没有林则徐的刚毅精神,中国必将沦为被人耻笑为东亚病夫的国家。现在发展中的中国让全世界都敬畏,我们是睡醒的雄狮,我们是飞腾的巨龙!只要人人都能把林则徐精神贯彻至底,未来的中华定能于众国之上,更加美丽更加富强!所以当下政府也是加大力度的在禁毒,禁烟。作为莘莘学子的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为社会的进步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少年中国者, 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为了使我们的民族魂,中国梦发扬光大,我们一定要让“林则徐”越来越多,让中国越来越强!
第三篇:爱国者
爱国者
——观《穿越1942》有感
哈尔滨市美苑艺术高级中学校 高一二班李资佳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儿时听过的童谣,今天再次响起来,使我心里颇不宁静。
在轴承文化宫,一场以爱国精神为主题的话剧拉开了帷幕,话剧中的一个中学生在经过“时空的穿越”多次来到抗日战场,结识了的抗日英雄王二小,并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之后,深刻的理解了爱国的涵义,从而真正的成长起来。我深深的被话剧感染了,那股隐藏了许久的爱国热情便一股脑儿的喷发而出„„
王二小,这个在小学教材中就出现过的少年英雄,家喻户晓的爱国者,牺牲时只有13岁。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敌人面前没有退缩,勇敢机智的把敌人引入了埋伏圈,最后敌人用刺刀把他挑起重重的摔在了石头上,他就这样应用就义了,如果没有他,就没有那次战斗的胜利,如果没有像王二小一样的英雄们,就没有我们中国现在的强大。话剧中,那个中学生把那些虚构出来的人物看做英雄,认为他们是无比强大,无所不能的。不光是他,就连我们自己也是把那些虚构的人物形象当作“英雄”,这些英雄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想象,理想中的人物罢了。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可是,往往那些超人、“英雄”被世人知晓,而那些真正的英雄却被渐渐淡忘,何其可悲啊!而一场话剧,惊醒梦中人。我们要从“虚幻”中走到现实,铭记历史,勇往直前。
现在,远去了鼓角争鸣,远去了硝烟弹火,时代不再需要我们去流血牺牲,但更需要我们为祖国而努力学习。从学习文化课知识做起,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把爱国化为具体的行动——做好自己就是爱国。
王二小,我以你为榜样,我会把你的精神传承下去!
王二小,我要超过你,我会让我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
王二小,请相信,我会让你看见一个鲜花灿烂的美好家园!王二小,让我们共同为我们的祖国而祝福吧!愿我们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第四篇:《爱国者》观后感
《爱国者》观后感
《爱国者》播完了,最后一集我看了又看,每到宋烟桥(以杨靖宇为原型)屹立雪中牺牲的镜头,总是不由得泪奔。这部电视剧在制作拍摄上有粗糙的地方,但是作为一部正能量作品,它很好实践了它应有的功能一一把信仰、精神的力量和家国情怀传达了出来,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东西!
我是读着小说长大的,尤其偏爱历史题材的小说。现在不读小说了,依然偏向于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也许是很多年前的一部纪实作品《步入辉煌一一杨靖宇的最后八天》的影响,一直不肯看与抗联有关的抗战剧,不是排斥,是一种心痛几乎窒息的感觉让我不忍去看。
抗战胜利多少年了,八年抗战的提法已经深入人心,抗联的那六年哪儿去了?直到近几年,终于有了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找回了抗联的六年,可是80后90后00后有几个人还知道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
2018年的高考一卷把赵一曼女士请进了试题中,我问了好几个高三学生:你知道赵一曼是谁吗?他们都茫然摇头。我又想起六年前我的语文课上播放《土地的誓言》课件,为了展现日寇的暴行,我选用了一张遍地骷髅的照片,教室里居然响起了一声“漂亮”!我愤怒地责骂了学生并让他站在教室后面。
现在想起来,真的不是他的错,是谁一点点地剥走了我们内心的精神力量?是谁把家国情怀从我们的内心一天天淡化到无了?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教科书我们的媒体都在干什么?历史书上早已找不到杨靖宇等人的名字,家长和社会只向学校要分数,我们的媒体在追逐明星的八卦,我们的社会都在急功近利中,那么孩子的心中能装下什么?
家国情怀,这四个字不仅仅是对于孩子,对于已经成年的人们,都是飘渺得近乎零的概念!一个不知崇敬英雄、没有家国情怀的民族是危险的,因为它的根基会越来越浅薄,浅薄到一点点外力的打击就会倒下!
《爱国者》编剧说,是因为有感于杨靖宇故居的门前冷落,让他觉得有必要写一部作品来唤醒人们的记忆,剧本历时六年才得到关注。为什么呢?看看这几年霸屏的都是什么题材的作品就明白了。
抗联的历史不是六年,是贯穿了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岁月。据我国史料记载和日本军方资料显示,只有抗联战士与日军一对一对抗时不落下风。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毫无援兵的境况下,几十个人愣是把五百多人的日军拖得只剩五十多人,如果不是因为叛徒汉奸的出卖,日本人是永远抓不住他的,在他生命的最后八天里,只有草根棉絮果腹的杨靖宇孤身一人在东北上演的是一出真正的抗日神剧!
我所了解的抗联英雄杨靖宇是河南人,赵一曼是四川人,且都出生地主家庭,赵尚志是辽宁人,在民族危难的时候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们都被日本人抓捕过且受尽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坚贞不屈?除了信仰和精神的力量,除了家国情怀我想不出还有什么答案。
我希望能传达这种家国情怀的作品不再受到冷落,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心里多一些信仰、精神和家国情怀,这样,他们就不会茫然。最后借网友的一句评论:是中国人都应该去看看《爱国者》。我再加一句:还可以去读一读赵一曼、赵尚志等人的英雄事迹吧。
第五篇:爱国者观后感
《爱国者》观后感
相比我泱泱华夏,美国的历史真是格外的短,迄今不过两百多年。我对美国这个霸道的国家没什么好感的同时,也在好奇,在这短短的两百多年间,到底是什么让它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如此强大,最终坐上头号强国的交椅?看完了《爱国者》,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是一种精神。在那艘五月花号上,那些最初在殖民地生活的居民因为宗教等原因阔别家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勇气。可以预见,拥有这样勇气的人又怎能长时间服从于英王的压迫呢?他们身体的内部藏着一个个不屈的灵魂,不满被压迫,当英王乔治将这根弹簧压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剧烈地反弹,引发独立战争。
究竟要不要战争?男主角本杰明马汀也面临着这个抉择,起初他厌倦了为殖民扩张进行的战争,他反对战争的,而当他的儿子托马斯无辜遇害时,他终于明白,不战争,不反抗,会使更多人受到伤害,于是他跟随儿子加百列,愤然组建民兵,开始对抗英军。虽然是美国传统的传奇英雄套路,但确有不少令人感动的细节。例如那天他给部下们放假三天,原以为他们不会回来了,却看到了一个个在雾中划船而来的身影,为了自由,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安康,他们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他们本是一个个独立个体,却因为同一个目标团结在一起。再例如加百列的死,战争是无情的,之前他违抗父亲选择参军,后来为保护家人主动被抓,再后来新婚燕尔便告别可爱的安,重返战场,最终马革裹尸,令人唏嘘的同时心里是满满的敬意。
整部影片反复提到的还有free这个单词,自由。自由是什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诗人如是说。自由是可以不在任何人的压迫下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是在不妨碍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的事。片中那个黑人一直在说追求自由,他眼中闪烁的坚定光芒,却让我肃然起敬进而为他悲哀,要知道黑人奴隶制一直到南北战争结束后才被废除,他冒着生命危险争取到的free却不是他的,他未必不知道却依然奋斗。另一段相关的情节是马汀的家人与黑人仆人,是仆人,而非奴隶,因为他们双方都不认为他们是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从后来这些黑人仆役收留了马汀的家人并且马汀的孩子们与他们的融洽关系可以进一步看出他们的关系甚至类似于和谐的家人,一个细节是当英军来抓加百列时,那些黑人仆役昂首挺胸的说出“我们不是奴隶。”这种平等地看待对于美国这个种族大熔炉来说,是必须的。
我想以此作为结语,马汀等爱国者不惜付出生命所追求的,美国要实现的自由的社会是这样的。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我们将能够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自由啦!自由啦!感谢全能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13经济法学院学术法实彭茜
学号201309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