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复习
2012年重庆市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中考说明”要求的20首古诗。
2.积累20首古诗中的名句,能根据试题要求默写诗句。3.能根据要求写出同一类事物的一组诗句以及出处。复习重点:目标2 复习安排:
1.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每天背诵至少二首古诗词,教师在课前检查。2.背诵《中考联通》P80页的《备考工具7、8》中涉及中考的名句。3.课堂训练
复习时间:(课堂)2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要点:1.考点剖析;2.课堂训练。
一、导入设计(略)
二、复习指导
(一)考点剖析
2008-2011年重庆市中考默写背诵题
【2008年】二
(一)古诗文积累。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1)子曰:学而不能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包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最高层。”
第 1 页(8)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枝梨花开。”
【2009年】
二、(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l分)8.默写填空(前5小题必做;后3小题选做2 题,多做只取前两小题评分)
(l)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乱花撇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歌》)(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寄情于物,表达了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或“随君直到夜郎西”)。”
(7)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感,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鄂教版教材句中间号为逗号)。
(8)孔子在《<论语>十则》中谆谆告诫我们:“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因此,我们只有虚心广泛地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2010年】
二、(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8.默写填空。(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4)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入川的朋友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尽显洒脱旷达之意。
(5)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岳阳楼记》)
第 2 页(6)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写照。
【2011年】
二、(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8.默写填空。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6)诗歌,是一轮明月,照亮了我们的生命。路遇重山叠水,陆游在《游山西村》里智慧地告诉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惊涛骇浪,李白在《行路难》中热情地鼓励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生活信念动摇了,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则谆谆告诫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考点分析】从近四年的默写背诵题目来看,有以下特点: 1.每年的分值为10分。
2.有三类题型:一是直接型默写,二是提示型默写,三是运用型默写。(参阅“学苑新报”P26“题型分析”一、二、三。
3.侧重古诗词。有部分出自文言文(今年考试中为20首古诗词和简短的文言文)
4.均是名句。
三、课堂训练:在完成了“复习安排1、2”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各题。
(一)《中考联通》P74页“试题精编”中练习(非考试篇目可以不做)。
(二)“学苑新报”P27页“考场练兵”中练习(非考试篇目可以不做)。
第二课时
复习要点:专题检测
新版中考古诗文默写
第 3 页 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
4.《岳阳楼记》中直接表达作者宏伟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
5.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让人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
8.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原句)
9.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10.学而时习之, _____。
1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______,屋舍俨然,有桑竹之属。12.《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
14.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
1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______,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________。
16.《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___” 18.《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一句话是______
第 4 页 ___。
19.《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21.《出师表》中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_____________,第二条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____________。”
22.《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3.《岳阳楼记》中说明“古仁人”胸襟阔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4.《岳阳楼记》中,作者用 “__________”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来表现两种不同的心情。
25.《桃花源记》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6.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 “ _______,_______。”
27.陶渊明《饮酒》中写菊花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9.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30.《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______ , _____”一致。
31.《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 _。(用原文句子填空)
32.朱自清的《春》和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特点的句子分别有“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3.朱自清《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____,___,____。”写尽了春草的质感、颜色和活力。
第 5 页 34.____,锦鳞游泳; 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35.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36.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成语。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_ B.《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_____造成的。
C.《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_______
D.《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37.,左牵黄,右擎苍,„„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38.杜甫《望岳》中表现作者宏伟远大的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40.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就是左证。
42.《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_________________。
43.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44.王维《使至塞上》有一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4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第 6 页 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观刈麦》中,诗人自责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⑴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51.从课内或课外找出两句
⑴描写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描写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描写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描写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2.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两个,并写出作者。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_______, ________。
55.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两句(所写的句子中须含“雨”字,如“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初中课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 7 页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3.芳草鲜美,落英缤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善者而改之 7.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10.不亦说乎
11.土地平旷 良田美池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
14.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1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16.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17.亲贤臣,远小人
1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0.吹面不寒杨柳风
21.开张圣听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
2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3.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5.设酒杀鸡作食
2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8.亲贤臣,远小人
第 8 页 29.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30.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1.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3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3.钻出来 嫩嫩的,绿绿的 34.沙鸥翔集 岸芷汀兰 3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6.三顾茅房 讳疾忌医 无人问津 扑朔迷离 37.老夫聊发少年狂 会挽雕弓如满月 3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9.一年之计在于春
40.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4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平4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8.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0.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51.乱花渐欲迷人眼,竹外桃花三两枝。山重水复疑无路。山光悦鸟性。桃花潭水三千尺。气蒸云梦泽。山光悦鸟性,千山鸟飞绝。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3.床前明月光秦时明月汉时关
第 9 页 54.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55.渭城朝雨?轻尘 斜风细雨不须归 巴山夜雨涨秋池 5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 10 页
第二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信息提取
“信息提取”专题教案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短文信息提取和图表信息提取的一般题型,掌握提取这两种信息的一般方法。
2、能从文段或图表中提取主要信息,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述。
二、复习重难点 1、重点:掌握提取短文信息和图表信息的一般方法。
2、难点:按题意要求准确的表述信息。
三、复习方法 讲练结合 四、复习时间 一课时 五、复习过程(一)考点解析 2009 年中考语言的实际运用重点考查句子的衔接与仿写、口语交际、广告、对联、一句话新闻、短文的信息提取、读图表、标点符号的实际运用等,其中短文和图表的信息提取是一项新的内容。图表题很可能出现在综合性探究题中,复习时可从三种类型题入手:漫画类、图表类、徽标类,把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找出所表现事物的特点、规律。
从长远看,提取这两类信息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必备的一种实用技能,常见的考点有:
1、从体裁看:有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新闻的信息提取。
2、从材料特点看:有文字信息、数字资料、图表信息等的提取,大多是教材之外的一些国内外关注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
3、从提取内容看:有主要内容、人物事物特点、故事情节及言外之意等方面的提取。
4、从表述要求看:多是主观表述题,具体有直接提取中心句、写总领句、总结句、一句话新闻、下定义等。
(二)常见失误 1、陈述对象易出错。
2、提取的信息并非主要信息,或概括不够精炼、准确。
3、提炼观点时就事论事,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4、不能正确理解图表表述的主要内容及内涵。
(三)方法点津 题型一:要求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寻找文段中的多种信息,概括文段的层意等。
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的形成。(连标点在内不超过 30 个字)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剧。清乾隆五十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壶、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剧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方法归结:
组合要言法。抓住关键词,摘取并组织语段中每层重要的语言
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
• 相关练习:
完整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 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 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 答案:三种蚂蚁筑巢的不同方式。
题型二
新闻概括类 知识储备:新闻的结构
记叙要素 过 请为下面的新闻拟一则标题(不超过 15 字,3 分)
月 27 日,北京奥组委正式发布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奖牌式样。北京奥运会奖牌采用举世无双的“金镶玉”式样: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潘纳辛科竞技场,背面则是镶嵌着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奖牌诠释了中华民族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一次完美的“中西合璧”。
标题:北京奥组委发布奖牌式样 方法归结:要素叠加法。新闻类习题,要抓住导语。把握新闻涉及的对象和主要事件,用人物+ 事件+ 原因(结果)的形式表述。
• 相关练习:给下列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
• [本报讯]5 月 23 日,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致信“雷锋车”组,热情支持该组发出的签名支持申请美猴王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倡议,并认真写出自己支持美猴王中吉的两大理由:“一、孙悟空为取真经,不怕千难万险,终于取胜,这是中国人的精神。我们希望中国运动员用孙悟空的拼搏精神,在奥运会比赛中多得金牌。二、《西游记》和孙悟空闻名中外,在中国家喻户晓。我赞同„雷锋车‟组的倡议,选孙悟空为 2008 年奥运会吉祥物。”(江苏省连云港市)
• 拟写的标题:高玉宝两大理由支持美猴王申吉。
(必备要素:人物、事件多用陈述句、尽量提取原材料的词语))
题型三:
图表分析类表格:
:
下面是一份分别对 400 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根据调查表,回答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3 分)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主动回答 被动回答
类别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生 354 88.5% 26 6.5% 初中生 306 76.5% 72 18% 高中生 228 57% 118 29.5% 答案:
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少, 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多。
• 方法归结:
整体归纳法 :仔细观察图表和文字中的所有细节,提练出所有信息,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概括。(看标题
比纵横 理关系
找 找规律)
•(试题解析:图文转换题要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注重整体阅读,二是重视数据的变化,三是注意图表的细节,四是把握考题要求,五是简要归纳概括。)
• 相关练习:
募捐现场的一块展板上有下面两则材料,为了向前来参加募捐活动 • 的同学做介绍,团委书记请你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2 分)
• 【材料一】
震后不到 l 小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震 • 后不到 2 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赴灾区。随即,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捐款 • 捐物,支援灾区。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计:5 月 24 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 • 261.01 亿元;5 月 28 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 347.87 亿元;6 月 2 日,各界捐款赠物 • 总计 417.42 亿元。
• 【材料二】各界支援灾区物资统计表(累计)
时间 帐 篷(万顶)
被 子(万床)
衣 物(万件)
燃 油(万吨)
煤 炭(万吨)月 24 日 44.814 241.9347 330.4526 33.6 72.3 5 月 28 日 60.19 386.61 875.73 48 101 6 月 2 日 71.29 441.12
1153.82 65 135
答案示例:举国上下积极行动,支援灾区的钱物越来越多。
共(共 2 分。共两个要点,每个 1 分)
标志图 :
(说造型
善联想
理关系
讲意义)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是母 英文“志愿者”的第一个字母 V。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同时也是母 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 Y。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
•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 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
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题型四:提取文段中隐含的信息 •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碰见一位寿星过生日,便送了一副对联给他。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老人一看,拍案叫绝:“妙哉!妙哉!这正是我的年龄呀!”人们一算,恍然大悟。你能根据这副对联,算出这位寿星的年龄吗? •(141 岁)
方法归结:
进行推论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子,综合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推论。
相关练习: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 材料一: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 材料二:许广平当学生时曾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罗素的话》,写完后,她把论文交给鲁迅先生批阅。鲁迅阅读后写下这样几句话:“批给 90 分,其中给你 5 分(抄工 3 分,末尾的几句议论 2 分),其余 85 分都批给罗素。”(注:罗素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 探究的结果:
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创新。
题型五:要求直接从语段中寻找语句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目前由美国国防部发射的 24 颗卫星组成。它们在距离地面大约 12000 英里高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每颗卫星都不断地向地面发出表示时间和位置的信号。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接收器随时都可以收到 4 个以上卫星的信号。任何有接收手段的人利用这些信号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行进速度。
答: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
• 提取中心句法。摘取最能体现文段信息的中心句。
相关练习:指出下面一段文字中关键信息。(不超过 10 字)
• 9 月 16 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首府圣达菲召开的研讨会上,70 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就登上太空的更为方便和经济的方法、太空电梯的建造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在为期两天的讨论中,科学家们致力于将一个梦想在一个世纪或者十多年内变成现实,即建造太空电梯,它能够用来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甚至能沿着数万公里长的垂直轨道将人类方便地送上太空。
• 答:讨论太空电梯的建造
题型六:试概括下段文字的层意。
• 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
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落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 答案:第一层的意思是冬天萧条的景象,第二层的意思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组合:写冬天萧条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方法归结:
分层归并法。像这种两层或两层以上意思的文段,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
相关练习:
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
2001 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首次超过 60%。其中北京、上海、新疆、江苏等地的高考录取率都超过了 75%。但 但今年高分考生集中报考北大、清华等名牌重点院校的现象十分突出,致使一些名牌重点院校的平均分数比往年提高了20—80 分,北大、清华则超过了 120 分。
与此相反,许多一般院校特别是一些地方所属院校和专科、高职及民办院校生源明显不足。主动放弃这些院校的考生今年大幅度增加。
答:(第一层是说名牌重点院校爆满,第二层是说一般院校生源不足。)组合:名牌重点院校爆满而一般院校生源不足。
课堂小结 • 本节课我们就短文信息提取和图表信息提取的一些题型进行了分析,并从一些典型的题例中探讨出了答题的 六种方法:提取中心句法、组合要言法、要素叠加法、整体归纳法、进行推论法、分层归并法,同学们思考积极,思维活跃,希望这些方法对同学们有帮助。
第三篇: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中考散文复习
——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领悟开头结尾,把握文章主旨。2.探究品味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品味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作业再现 2.出示目标
(1)领悟开头结尾,把握文章主旨。(2)探究品味方法,提升语文素养。(二)探究开头的作用 触类旁通
1.出示一组开头
草记 贾平凹
①1982年10月,我去银川,过三边,一漠沙地;天地全然都空白了,几十里没有一座房,也没有一棵树,远远的地平线上,遥远的地平线,乡阳欲浮欲沉,像是妊娠,已经粘胶得成一个椭圆形。我默默走着。先是并不留意,后来就发现眼前倏忽飘过一朵两朵白绒团儿,温温柔柔的,泛着银光,再往前走,白绒团儿竟多起来,一动脚,就绕着身子乱飞。疑心是柳絮,抬头搜素去,四周依旧空旷;急用手去捉,手一抬,那白绒团儿却顺手而上,才抓住一团要看时,一出气,又飞了。一时又起了风,沙尘并没有动,但白绒团儿越发纷纷,如千万只白色蝴蝶,升升浮浮,翩翩不能安静。定睛看去,那白绒团儿却原来都是从一棵一棵什么草中起身的:草高不盈尺,条细,半绿半枯,结一串串果实,如豆荚,尽都干裂,有的已空壳,在风中铮铮颤着细音,有的半合半开,形如织布木梭,里边两排荚籽,每籽小如鸡眼,四周生满白绒,风吹绒毛如足如翅,就悠悠而去了。
②我不知此草为何名,站在那里,一直等远远的一队骆驼走来,问起驼峰间的牧人,回答说:这草叫佛手肿。草古怪,名字也古怪。我在问,回答是:“他怎么不长绒毛呢?要不,它怎么繁衍后代啊?”
……可见环境好的并不足夸,环境劣的更不应自弃。再想这佛手肿长在这里,它也开花,它也结籽,虽然斗,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没有一只蜂儿来传递花的爱情,没有一只鸟来遗播籽的繁衍,生活给了它瘠贫,也同时给了它的奋自己去谋生路了。(选自《西安晚报》)
文章第①段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
内容:第①段的划线句子描写了沙地荒凉的景象,这就是佛手肿生存的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佛手肿生命力的顽强; 结构:为下文表现佛手肿的顽强的生命力作了铺垫。
寒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①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作者引用两句诗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内容:①引用诗句,开篇点题。②诗句描写了苍茫淡远、略带寒意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忧伤之情,为文章奠定充满温情而又伤感的感情基调。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总领全文。
枯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它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它是郑板桥,“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⑧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第9期有改动)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
内容:开篇点题,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眼前的枯竹历尽沧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引起下文,引出下文对枯竹的前身、后世的遐想。举一反三 1.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参考以下三则范例,你认为领悟文章开头的作用需从哪些方面思考?
内容:第①段描写了沙地荒凉的景象,这就是佛手肿生存的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佛手肿的顽强。结构:为下文表现佛手肿顽强的生命力作铺垫。
内容:①引用诗句,开篇点题。②诗句描写了苍茫淡远、略带寒意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忧伤之情,为文章奠定充满温情而又伤感的感情基调。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总领全文。
内容:开篇点题,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眼前的枯竹历尽沧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引出下文对枯竹的前身、后世的遐想。
一:结合文章,领悟内涵; 二:立足全篇,紧扣中心; 三:两个角度,品析作用。
(2)自主探究:你认为运用这种方法应对实际问题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常用术语:总领全文;开篇点题;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奠定基调; 为下文作铺垫;上下文形成对照……
小贴士: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合理使用术语
(三)探究结尾的作用。触类旁通
1.出示一组结尾
草记 贾平凹
……可见环境好的并不足夸,环境劣的更不应自弃。再想这佛手肿长在这里,它也开花,它也结籽,虽然没有一只蜂儿来传递花的爱情,没有一只鸟来遗播籽的繁衍,生活给了它瘠贫,也同时给了它的奋斗,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自己去谋生路了。也正是环境太不好了,它并不去以色香诱蜂儿鸟儿,它靠的是自己生的欲望,靠的是飞的力量,自然这样可能落地而生,也可能落地而亡,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绒儿各自在找寻自己的归宿呢?
⑧“它只能在沙地上长?”
⑨“要不怎么说是苦命的呢?”牧人赶着骆驼走远了,缓缓的步伐,摇奏着沉沉的铃声。几朵白绒团儿飘在骆驼的身上,落在牧人的帽子上,那深深的骆驼脚窝里,也满满地落下了一堆了。
⑩啊,荒凉的沙地上,有多少人来过,又有多少人能知道这草呢?知道的只有骆驼,只有牧人;但骆驼不懂人语,不能言语,牧人能言,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只有我记下此草;草可悲,草亦可幸也。
如何理解文章末段的“草可悲,草亦可幸也”?(4分)佛手肿只能在贫瘠的沙地上生长,不被很多人了解,“草可悲”;它有独特的生存手段,能遇到“我”,将其写出以示天下,“亦可幸”。
寒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①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作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
内容:最后一段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指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结构:总结全文。
枯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它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它是郑板桥,“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⑧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文章的结尾改成“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好不好?为什么?4’ 不好。内容:原文结尾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喜爱和赞美之情。优美含蓄,意蕴无穷。
结构:原文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而改文的结尾虽然也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是过分直白,缺乏美感。举一反三 1.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参考以下三则范例,你认为领悟文章开头的作用需从哪些方面思考?
佛手肿只能在贫瘠的沙地上生长,不被很多人了解,“草可悲”;它有独特的生存手段,能遇到“我”,将其写出以示天下,“亦可幸”。
内容:最后一段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指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结构:总结全文。
不好。内容:原文结尾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喜爱和赞美之情。优美含蓄,意蕴无穷。
结构:原文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而改文的结尾虽然也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是过分直白,缺乏美感。
一:结合文章,领悟内涵; 二:立足全篇,紧扣中心; 三:两个角度,品析作用。
(2)自主探究:你认为运用这种方法应对实际问题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常用术语: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升华感情;点题;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贴士: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合理使用术语
学以致用
中国地图 高鹏程
⑴去乡下拜年,看见几乎每家堂屋里都挂着一张中国地图,大舅家有,二奶奶家有,还有小姑,小姨家……这些地图,有些新贴上去不久,有些看起来有好几年了。但是和烟熏火燎几十年的土坯墙相比,依旧有些突兀。几乎是昏暗的土坯墙上唯一鲜亮的事物。
⑷我明白了,这些地图上连着的地名,都是我的表兄妹们外出谋生和打工的地方……
⑿我没有去更多的人家。但我知道,我的判断不会有什么差错。因为早就听说了,宁夏西吉,这个拥有47万人口的贫困大县,每年外出打工的约有12万人。后来我才听说当地的一首新民谣:家家屋里老两口,门前拴个大黑狗。十户人家九户空,墙上一张大地图。
(文章选自2011年《散文》第10期,有删改)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第(1)段的作用。(4分)
内容:开篇点题。写了与烟熏火燎的土坯墙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中国地图,表现了鲜亮的地图的突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引起下文,引出下文的儿女们外出打工、老人们牵挂思念的故事。2.简述以“新民谣”作结尾的作用。(4分)
内容:点明中心,新民谣写了当地人外出打工现象不仅仅是“我”的亲人,而且扩大到整个地区,进一步说明该现象的普遍,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旨; 结构: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四)教师寄语
深入研读文本,把握主旨;
注重方法探究,举一反三; 重视生活体验,求真养性。
学会领悟开头结尾,努力提升语文素养。
第四篇: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2008中考语文复习专题_现代文阅读的八大热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很多考生惧怕的考察内容之一,冲刺复习期间,就中考现代文复习和考核的重点进行以下归纳。
一、把握词句
阅读课文能结合文本内容发现并把握词义、句义和表达作用,特别是重要词语与关键句子的意义和表达作用。考查理解词语意义的能力,重在考查对语境意义的理解能力。我们阅读文章,必须要在理解词语辞典意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细心体会玩味,准确把握它的语境意义。
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是阅读理解中的重要内容。句子的意义主要指句子所蕴含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句子的作用则是指句子对表现文章旨意、情感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产生的效果。解读句子必须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整篇文章的主旨才能正确地予以解读。
二、理清思路
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是有所区别的。记叙文的思路是指内容呈现和情感表达的线索,如事情发展线索、人物活动线索、情感演变线索等;议论文的思路是指文章阐述观点的内在逻辑联系,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说明文的思路则是说明的顺序。梳理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层次,既要能正确地给文章(包括某一部分)划分层次段落,同时说出划分的依据。(from: www.xiexiebang.com)
三、整体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运用分析、比较、质疑、概括等方法,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解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和表现形式。
理解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的东西,表现为不同的程度,伴随着疑问和探索,理解的程度将会不断深入。因此,在整体理解这一点上,不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试题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深浅层次也是大相径庭的。有些只要能浅层次地认知,有些需要概括,有些则需要分析。近年来,整体理解的试题主要有以下四种:筛选信息、领悟内涵、概括归纳、分析内容。
筛选信息是阅读理解中最浅层次的思维活动,一般只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即可。有时需要从整篇文章中进行摘录并作处理。记叙文的信息主要是记叙的要素,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明文需要筛选的信息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围绕事物特征而引用的材料。议论文的信息筛选,重点是文章的论点、分论点和论据。这些信息是文章中现成的内容。(from: www.xiexiebang.com)领悟内涵,就是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主旨。阅读文章,必须真正领悟它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摘录文中现成的词句,而是用自己的话来阐述。有研究指出,用自己组织的语句来阐述文章内容,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可以促进新思想的产生。因此,中考试题非常重视领悟内涵的考核,要求考生依据文本,根据自己的解读,从多个角度领悟内涵,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这类试题,一般都集中在对含义深刻隽永的篇章的理解,对文章写作意图、文章标题的理解。
概括归纳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有人甚至断言,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概括能力上。理解能力强,必然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要点,而反之,则必定抓不住要点,不能正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而且概括归纳不仅能考查出学生在阅读中区别重点和非重点、本质和非本质的能力,而且能考查出学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的能力。可见概括归纳在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每份试卷中几乎都有概括归纳要点的题目。
记叙文的概括归纳主要有概括记叙的内容、归纳记叙的中心和人物的思想品质;议论文则是归纳论点、分论点,概括事实论据;说明文则主要是归纳说明的事物特征。
概括记叙的内容可用要素概括法、共性提取法、关键词句捕捉法等方法;归纳中心思想一般可以从文章结构层次、人物和事件、文章的题目、开头或结尾,文章的议论、抒情等方面入手。
分析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活动。在阅读中,分析文章重在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表达主旨的关系、人物言行和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关系、文章运用的写作方法和表达作用的关系等。分析性试题重在剖析具体材料背后的原因、作用、关系等。如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为什么郭教授的
“骗局”是 “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from: www.xiexiebang.com)这一试题要求学生在把握文章(《最完美的礼物》)的前提下,分析郭教授的 “骗局”即沙漠途中隐瞒了水囊里已经没有水的真相所产生的作用和给人生的启迪:给当时的队员们以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激励人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战胜各种困难险阻。
四、体验感悟
体验,也就是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有意识的情感体验能增强读者的情感活动,让读者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验人物内心情感,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文章、陶
2008中考语文复习专题_现代文阅读的八大热点
冶情操的目的。感悟,就是在情感上、思想上有所感触而领悟。在阅读中是指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品思想内容,能结合体验,结合自身的思想,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这是阅读所追求的境界。阅读感悟题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必须联系文本,联系实际,联系自身。如2007年上海市中考试题:选择文中
(《老海棠树》)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提高感悟能力,关键是感受要深刻,感点要明确,阐述要充分。
五、鉴赏写作特色 古人读书强调
“由文悟道,因道解文”,即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主旨,然后再去解读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是如何使文章的内容表现得更艺术,主旨更突出的。这就是不仅要懂得文章写什么,还要懂得文章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近年来,对写作特色的鉴赏主要主要集中在对文章表现手法、描写特色和语言修辞的鉴赏等方面。如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就本文
(《最完美的礼物》)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写150字左右的点评。
鉴赏写作特色关键要赏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对突出文章主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六、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是近年来深得重视的阅读能力要求。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赏与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可见,评价文章内容应当提升到形成莘莘学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度来认识。(from: www.xiexiebang.com)评价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良莠俱存,鱼龙混杂,我们必须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评价能力,判断是非正误,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马蹄任意践踏的草地,而应该有自己正确、独到的见解,批判错误的观点,弘扬正确的思想,从而发展先进的优秀的思想文化。
七、文化积淀
新 《语文课程标准》把 “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考试必定十分重视文化积淀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积淀的深浅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下。文化积淀包容着十分广泛的内容,在中考复习中主要有语言积累、名著积累、名人轶事积累和生活积累等四个方面。
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它主要包括成语、诗词、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的积累。中外传统的文学名著和文学人物也应该有最起码的了解。而名人轶事凝聚着古今中外社会精英的思想、智慧,反映着他们的成长经力、处世原则和高风亮节。熟悉名人事例是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类试题一般要求围绕某一论点列举名人事例,能正确清楚地叙述名人的有关经历、事情,从而使阅读的过程变成对话、创作、呼应的过程,激活读者的思想和材料的储备。同样,丰富的生活积累不仅能促进语文学习,而且在一定上反映了他的文化积累的深浅。它是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化积淀的考查,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而且,大量的是隐性的阅读理解,没有相应的思想积淀、知识积淀等文化背景知识,阅读是寸步难行的。近年来,在注重隐性的文化积淀考核的同时,更注重了显性的文化积淀的考查。
请看以下两道中考试题:1.沙尘暴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2.文中为论证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引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的例子。试从课外再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from: www.xiexiebang.com)显然,只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积淀才能毫不困难的解答这些试题。
八、综合运用 在语文学习中,综合运用是指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和各学科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和言语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在阅读中,综合运用是把文本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的新形式。它突破了传统的阅读学范畴,在阅读与表达、阅读与探究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命题在这方面作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它主要有语言实践和综合性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
语言实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阅读不仅是为了理解,为了掌握作品所包容的思想、认识和各种文化知识,让读者得到文化的熏染和审美的愉悦,阅读还要学习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这种试题一般表现为仿句的练习,即仿照原有的句子造句。它一般包括对句子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句式特征的仿造。
阅读中的综合学习,主要结合阅读文本提供的材料、思想、观点,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显而易见,这是 “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阅读不仅是为了读懂文章,更主要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显然对平时的教学是一个极好的导向。2000年上海中考试题就作了可贵的实践:
从文中(指现代文
《沙尘暴敲响了警钟》)看,防沙治沙根本而且有效的途径是提倡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根据这个途径,结合发生沙尘暴的原因,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措施。例如:以圈养为主,轮流放牧,来提高草地生产力。
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性学习题,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基础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上是现代文阅读的主要能力点。在中考冲刺复习中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
第五篇:重庆市2011中考作文复习
中考作文复习
一、文体最好是叙议结合(初中学生、内容、时间、升化)
二、审题;主题、范围、其他要求(容易忽略)
以重庆2005年以来的中考作文题为例:
(2010·重庆市)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爱是爱心, 爱是美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爱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改写自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主题曲)
请你以“爱是”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
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2)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的祝福儿童……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9·重庆市)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1)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②中央电视台有责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忙了一天后,还打好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年幼的孩子看见妈妈这一举动,也打好了洗脚水,一颠一颠地端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也为你洗脚。”
(2)也许,有的承诺是你发自肺腑的心声,有的承诺是你一时激情的冲动;也许,有的承诺你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有的承诺你深埋心底,从未说出。但只要是承诺,都应该是庄重的,严肃的。(改写自《今日教育〃读写舫》2009年第5期)
请你以“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2008·重庆市)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题目: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记忆的屏幕上。
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难忘的画面。
(2)材料作文:仔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不脱离材料内容,任选一角度立意,自拟标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
“在快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冰心《谈生命》)“生命不光有风和日丽,也有苦雨和凄风。面对风雨,我们要坚信:黑暗过后是黎明,严冬过后是阳春。用你的激情点燃生命的一把火,去迎接生命的挑战。”
(2005·重庆市)(高建群《感谢创伤》)
(1)题目:那是一首歌
岁月如歌,生活如歌。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
(2)读下面的故事,根据你的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一个年轻的记者到非洲某地去采访,途中要穿过一片沙漠。一位非洲老人知道他要穿越这片沙漠后,说自己也要过那边去。年轻人想,即使再慢也要陪伴老人一起走。
走过了沙漠,老人说:“小伙子,你们整日四处奔波,生活得太辛苦了!相比起来,我们的日子就要悠闲、平静得多啰!前面的路好走了,我就不再送你了。” 说完,老人又向来时的沙漠走去。老人的话让这位年轻人既吃惊,又感动。
吃惊的是,老人过得这样艰难,却同情他!感动的是,老人竟是在送他!
1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作文要求: ○
(2006·重庆市)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1)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你的感悟作文。
一天,父亲同我去公园,他指着园内两排树问我:“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树吗?”我一看,高大的是白杨,显得十分矮小的是银杏。父亲说:“这两排树是同时栽下的。栽下时,都一样高。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到后来,白杨为什么长得高大,而铱杏却生得矮小呢?”父亲见我回答不上来,接着说:“孩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这诗一般的语言,像一道阳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心。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努力着,努力着,从不放弃……
‘‘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那些自以为愚笨的孩子,请好好记住这句话,它一定会照亮你人生的方向。
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人名、校名;
(2)根据提示作文。
电视,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网络,给了我们无限的空间;短信,传递着人间的温情……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请以“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词语要与科学技术有关。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人名、校名。
(2007·重庆市)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独立”的翅膀,能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庇护;长大后,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到达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一双翅膀,那是亲情的慰勉,那是友情的鼓励,那是信念的激扬……
当然,文学的熏陶,音乐的感染,思维的力量……也会为你插上神奇的翅膀,带你自由飞翔。
请你以“翅膀”有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所写内容须在话题范围内;⑤字数不少于600字;⑥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三、积累材料;(素材)事件、细节,特别是精神生活的积累
丰富的材料不仅给这篇文章以血肉之躯,而且推动着作者思考,生发孕育了作者的观点,而思考的结果又推动着他进一步审视材料,使他的认识不断深化。观点和材料纠缠在一起,互相作用,使作者一步步超越事物的表面,去发现事物隐秘的内在联系,最终走向深刻。因此,我们说许多时候材料比观点还要重要,因为观点可以变化,而材料永远在那里。回顾整理初中三年所积累的素材
四、提炼主题(立意)
主题意蕴可以有五个层次。(1)客观真实层次。(2)时代特色层次。
(3)文化色彩层次。(4)哲理意味层次。(5)审美生命层次。美,其实是具有自由创造本质的个体生命。主题意蕴最高的层次应该是审美的生命认识。
五、构思是独创,只有个体生命才有可能最先萌发创造的意念(决不可能由众人异口同声地发出)。(内容和主题都可以是共通的,甚至几千年不便,但怎么来表现是尤其需要创新的)
六、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
●2011年中考命题趋势
近三年重庆市的作文命题都是二选一的方式,开放,限制少,人性化,尊重学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命题作文,材料选择好,能调动起学生丰富的积累和联想,涌动起写作的激情;自拟题目的作文自由度很大,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结合自身对生命的感悟,形成一个自己好写的题目;命题、半命题作文涉及的都是学生有所经历,有所思考的内容;由于对话题的理解和表达要求不容易明确,话题作文初中学生驾驭起来也有一些难度,重庆市考试说明2010年已明确不考话题作文。
重庆作文的命题,在坚持“以能力立意”原则的基础上,把“开放”与“限制”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全命题和半命题的题目增加,无疑给考生的审题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二是“材料型”的题目增加。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对写作的立意、选材等都具有制约性,考生不能撇开“材料”而另起炉灶。材料型作文,有的题目涉及的内容比较窄,有的比较宽泛,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考生的作文都不同
程度地受到“材料”的限制,这也是材料型作文与话题作文的根本区别。
重庆作文的命题要求,内容上均可叙事,可议论。作为初中学生还是叙议结合起来写的为好,只议论容易空泛,只记叙又难免肤浅。题目涉及的都是是极常见的话题,容易出现宿构,抄袭。一些学生,写的是没有亲身的经历网络和报纸上大量传播的事情,内容上千篇一律,语言雷同。没有切身的经历,没有独立的思考,没有个性的语言,得分必然不高。
七、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题目,对考生有一定程度的审题障碍。如2008的(2)题,许多考生对材料的共性探究能力欠缺,只能泛泛的感谢生命、生命的意义、感恩等,而不能抓住苦难、挫折等是人生的财富去立意。
材料作文前所给的文字材料主要起限制和提示两种作用,从近年中考作文题来看,限制得少,提示得多,它可以帮助学生将题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难为易,触发灵感。材料中所给的信息仅仅是符合审题要求的部分“可能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掌握的材料展开叙写,不要拘泥于材料所突出的角度。为了有把握可以根据材料所涉及的范围和角度来写。
新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所区别,提供的材料将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所谓的新材料作文,这种提法主要是针对2006年高考全国卷的甲卷和乙卷的作文题目提出来的。自1999年以来,作文题目以话题作文为多,2006年出了材料作文。而2006年的作文题目又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材料作文。那时的作文限定文体,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2006年的作文题这些限制都没有了,所以有的人就把这样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
200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60分)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材料作文可以防止考生宿构也能看出考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单位时间内的写作能力,属于较好的作文形式。旧材料作文特别强调审题,审题不当,全文皆输。当年扣审题特别严格,而出题人也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似乎成心和学生过不去。而新材料作文是在总结了前者和后来兴起的话题作文优劣的基础上,新产生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审题虽有一定难度,但大多平和,不再过于严格,题意也尽可能让学生能懂,其重点在于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审题和立意的能力。............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
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这不是新材料作文是什么?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另外,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标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提炼主题的能力。这种作文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读材料至关重要!写好新材料作文,举一反三,也能写好话题作文。
可以说,重庆2005年课改以来中考题目中的材料作文,多应归于新材料作文。就如不限文体一样是课改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