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复习之古诗词曲析导学案

时间:2019-05-13 05:4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中考复习之古诗词曲析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中考复习之古诗词曲析导学案》。

第一篇:2012中考复习之古诗词曲析导学案

2012年中考复习之古诗词曲赏析导学案

浩口中学

文朝丽

邵礼生

何光兵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

2、会品析诗词曲的语言。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写作技法的鉴赏。

学习重点:古诗词曲赏析的解题方法。

一、导入语

通过研读2012年“三市一企”考试说明可知,古诗词赏析材料选自人教版和语文版课标实验教材(7—9年级)中的所有古诗词(人教版“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篇目除外)。考查角度一般从思想感情、主要内容、名句赏析、语言分析等角度入手,所以复习时应从这几个方面来加强训练,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探索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例题演绎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⑴ 诗中间接点明诗人出使边塞季节的词是“__”。(限2个字)⑵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交代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荒凉的沙漠中,烽火台燃起一股浓烟;在苍茫中见到一轮落日在黄河的尽头,使人感到荒凉而温暖。

D.从诗题“使至塞上”以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⑶ 诗中的“征蓬”比喻什么?诗人写征蓬、归雁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做边思:诗歌赏析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解答方法有哪些?

归纳记录:

1、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2、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3、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4、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5、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二)实战演练之客观题解答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回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回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A.《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B.《蒹葭》诗分三章,熔写景、抒情于一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情调。C.《蒹葭》“兴”的特点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蒹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充分表达了诗人执著而细腻的思想感情。答案:A “焦灼”不妥。《蒹葭》虽缠绵悱恻,但朦胧、幽美,和《关雎》一样“哀而不伤”,是求之不得的怅惘。

方法小结:做这类客观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表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或贬低诗歌内涵。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 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5、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三)实战演练之主观题解答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⑴ 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____。⑵ 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小结:做这类主观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赏析作答。

2、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3、从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4、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诗句的原意。

5、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6、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四)实战演练之各显身手

1、对《天净沙 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想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秋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其中。B.颔联炼字精妙。“随”字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3、阅读古诗,完成⑴—⑵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⑴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_____。

⑵“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_____比喻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继续为____效力的思想感情。

4、阅读古诗,完成⑴—⑵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⑴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___的心境。

⑵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古诗,完成⑴—⑵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⑴—⑵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_____的景色。

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小结

第二篇:六下古诗复习导学案

小学毕业班语文古诗复习导学案

---------------漫 步 古 诗 园

复习目标

1.利用图片回忆、联系相关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并学以致用。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园,领略古诗的魅力。(板书课题:漫步古诗园)

一、欣赏图画,感受诗篇

1、看到此图,你想起了哪首诗?(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首诗描绘了秀丽的山乡春景,在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写四季的诗词?小组合作完成

描写春:

描写夏: 描写秋:

描写冬:

2、、出示图,看到景,你想起了——

送别诗:

3、看到此图,你仿佛想起了—— A、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B、看到祖国统一竟喜极而涕,这是多么浓郁的爱国热情啊!真不愧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啊!像杜甫这样爱国的诗人数不胜数,他们也写下许多杰出的爱国诗篇,你还知道哪些? 爱国诗篇

陆游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负责的父亲,还记得他教育小儿子读书的诗篇吗?关于读书的诗篇还有很多,如—— 《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4、《石灰吟》插图,看到此图,你想起了——

托物言志的诗: 还有哲理诗

哲理诗:

自主发现:

二、阅读诗歌,感悟诗情(了解作者,读懂题意;借助注释,读通诗句;充分想象,领悟诗情;)

雪 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①降(xiáng),服输。②“骚人”,即诗人;阁,同“搁”,放下。③“平章”,评论。

(1)了解作者,读懂题意

卢梅坡:属于花鸟诗人,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其诗中从不感慨国家大事与黎民疾苦,以揭示事理为主。读读诗题,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2)借助注释,读通诗句。(3)充分想象,领悟诗情。

2、小结:刚才我们从了解作者,读懂题意;借助注释,读通诗句;充分想象,领悟诗情这3方面来阅读古诗,准确地感受古诗《雪梅》所表达的情感,领悟诗的意境。

我们还以托物言志的诗为例(出示):《墨梅》、《石灰吟》《竹石》、3、练习比较诗的异同:

(1)从作者来看,《墨梅》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竹石》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三首诗都是采用了_______的手法。

(2)从内容上看,《墨梅》、《竹石》、《石灰吟》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事物,分别写了它们的__ _、_______、_______特点。

(3)从表达的志向来看:《墨梅》表达了_________;《竹石》表现了__________;《石灰吟》表现了____________。

(4)从修辞手法来看:不同的是_______和______运用了__拟人___修辞手法,_______和______运用了___双关____的手法。

三、学以致用: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用 “ ” 祝你来年学习进步。

(2)、小明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他认为书读的越多越好,正如杜甫所言。”但我认为,还要照朱熹说的做“。”才能感受到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两句诗的意思。

(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代诗人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第三篇: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充分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3、学习诗歌,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自主学习:自主疏通前三首诗歌的意思。合作探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赤壁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过零丁洋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当堂训练:

创新练习同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理解词义,熟读成诵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品味宋词元曲的艺术美,提高审美情趣。

3、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人乐观旷达,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自主学习:自主疏通后两首诗歌的意思。合作探究:

水调歌头

1、词的上下两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两者的联系何在?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3、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4、月亮有那些美称和雅号?你还知道哪些咏月的名句。说说“月亮”、“月光” 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当堂训练:

创新练习同步

第四篇:中考语文作文复习导学案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如何写好中考作文》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中考作文的应对能力

2、使学生掌握考场作文的技巧

二、知识链接

见《2011年语文中考作文复习资料》、《2011年语文中考快车道》及其它相关作文资料

三、学法指导

(1)预习阶段(课前)

学生自学复习《2011年语文中考作文复习资料》、《2011年语文中考快车道》及其它相关作文资料,并明确学习目标:

1、提高中考作文的应对能力;

2、掌握考场作文的技巧。对自学中不能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以便提问。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2)课堂学习阶段

A各个学习小组由组长先向老师汇报本组预习情况。B各个小组针对预习中提出的质疑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由组长归纳好讨论结果。

C教师巡堂,适时指导。

四、检测、反馈学习成果阶段

1、各个学习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展示(书写或口述)本组学习的成果

2、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对疑惑地方提问,由展示小组或其他小组补充解答

3、学生随堂练笔,并抽样展示

4、教师在难理解处作适当指导

5、五、点评总结

师生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表扬学习表现优异的同学

六、布置作业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

第五篇:中考作文总复习导学案

中考作文总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总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所提出的目标:

①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③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④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⑤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⑥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⑦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⑧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⑨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⑩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二、中考作文秘诀

1.拒绝熟眼,寻求新奇

如浙江杭州一考生以“不思八九,常想一二”为题,就非常新颖,单看题目就让阅卷老师产生阅读的欲望。重庆一考生用的一个题目叫“八厘米光亮”,光亮还可以用长度来衡量,为什么单单是八厘米?一系列的问题吸引着阅卷老师往下读。

2.拒绝呆板,寻求形象

如湖北一考生的“乡村是一弯月亮”、江苏扬州一考生的“又是桃花开”、江苏南通一考生的“舞起轻盈的蓝纱裙”、江西一考生的“被风吹过的夏天”等都非常成功,或者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或者想象丰富、动感十足。

3.拒绝平庸,寻求文采

如浙江宁波一考生的“任尔东南西北风”、山东烟台一考生的“桃花依旧笑春风”、湖北武汉一考生的“梧桐深院”、广东一考生的“墨痕诗香”、江苏南通一考生的“心动在唐诗间”等,活用化用名句名典,尽显深厚文化底蕴。

三、中考作文,切题最关键

在所有失分作文中,因偏题失分的作文占了很大比重。因此中考作文最要紧的是不游离或者偏离命题意图,一定要“稳”字当头。立意先“稳”后“深”,如此才

能打造高分作文。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逐字读题

2006年天津卷题目很简单,只有“生日”二字,题目下面是对文体和字数简单的说明。有学生根据习惯思维,把它当成话题作文,写了“生日的困惑”、“不寻常的生日”等。其实,这是一个命题作文,按中考作文给分要求,命题作文不能重新拟题,否则是要扣分的。

2.纵深开掘

立意深刻、出新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避俗,文章最忌讳老掉牙的东西;二是深层挖掘,只有透过表象,追本溯源,才能让人耳目一新。2006年山东临沂一考生的《我庆幸,因为我不漂亮》、2006年广东一考生的《让苇草走进心灵》都是深挖开掘的结果,新颖独到,而且很有深度。

3.“物”角作主

所谓“物”角作主就是利用“人”以外的他物作为视角主体切入,从而找到一个新颖的表达角度。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更诙谐地抒写自己的所感所想,或庄或谐,或贬或褒,令人耳目一新。

四、中考作文,材料新颖很重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绚丽多姿的社会里,你看纳米、克隆、SARS等新名词层出不穷;网络、QQ、博客近在咫尺; “超级女生”、“星光大道”、“我型我秀”火爆登场……有了这些滚滚而来的鲜活材料,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抱着那些千年的“古尸”不放,也没有必要在作文中随意编造故事。时代的才是新鲜的,在选材、文体和结构上都不要忘记这些鲜活的时代元素。

如何把时代元素在文章中体现出来呢?

1.贴近生活选材

为了避免材料的陈旧和雷同,我们不妨多关注与我们生活非常切近的东西。上海一考生别出心裁地从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取材,写了篇《我的名字叫“敢秀”》的文章,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段选秀经历,演绎了一只“丑小鸭”变为“白天鹅”的翻版故事。我们姑且不论这是不是他自己的真实体验,看看现在的学生对选秀节目的如痴如狂,就知道电视娱乐活动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了。

2.别出心裁的文体

广东一考生的作文《普希金街23号论坛》则是运用了我们很熟悉的网络论坛形式和电视访谈形式作文。他利用网络访谈的形式让“一江春水”、“苦瓜冰淇淋”、“空谷幽兰”、“糯米团”等名字有着网络气息的朋友依次登场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富有生活气息的选材和新颖的结构,让此文脱颖而出。要注意的是,文体创新要把握好度,如果没有合适的内容就会适得其反。

五、中考作文,要用有特色的语言制造亮点

在中考作文评分中,语言优美与否可以让同样立意与选材的文章在三个等次分间来回评判。如果语言积累很丰富,信手拈来自然很好,但是绝大部分同学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所以我们要纠正一个误区:精彩语言并不局限于华丽,有特色的语言同样精彩。我们可以在局部制造“亮点”,这里介绍几个方法:

1.彰显文化因子

浙江金华一考生写《生活因你们而精彩》,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宁静的夏野,习习凉风退去了一天的暑气,泡上一杯香茗,捧一本诗词,是一种享受。品味李

白的老酒,摘下易安的黄花;看见了杜甫的眼泪,东坡的华发,听见了水上琵琶声,空城戍角鸣;乘舴艋小舟,长篙划破李后主的春水;登京口北固亭,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一段活用了诸多典故的优美文字,它给阅卷老师的直接印象就是:很有文化底蕴。

2.排比制造亮点

江西中考满分作文《待人和善》一开篇就用了一组意韵优美的排比句:“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语言错落有致、起兴井然。

福建福州一考生在《有诚信才有美丽》一文这样结尾:“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三个排比句,三个妙曼的比喻,既增添了文采,又水到渠成地把文章推向了高潮。

3.适度幽默调侃

黑龙江一考生在《坦然看“痘痘”》一文中这样写:“镜子中我的脸上„小痘痘‟,大势已去,只有三个„残兵败将‟还在坚守阵地。看来这次与它道一声„再见‟真是为期不远了。”这种幽默活泼的表达,化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当属个性表达的典范,为文章增色不少。

六、中考作文,要重视结构的合理安排

骨架对于中考作文实在是太重要了,中考作文要有一个明晰灵巧的结构,既能显形地露出“主旨”,又能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不妨试试以下几种办法:

1.妙句作结

妙句作结在形式上与美句领衔一样,只是它的位置放在段末而已,它往往语言简洁,精练深刻,富有文采,不但使文章的骨架非常清晰,更重要的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河南衡阳满分之作《大写的爱》中,在每个故事之后都分别用了三个精美的句子作结,使文章的主题暴露无遗:“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片断剪贴

这种构思法取材的局限性小,中间的传承转换不必太费心思,下笔快,外“包装”灵巧漂亮。四川乐山卷的话题是“我最爱这里的风景”,一考生以“天使游人间”为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以剧本的方式设置了“家属楼”、“医院”、“公园”三幕,虚构了一个天使游历人间的故事。

七、中考作文题目举隅

A、2007年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美就在身边”

B、2008年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_____其实很快乐

C、2004年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生命中处处充满了风景。你是高山,你就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峻峭和雄伟,展示给了人间;你是垂柳,你也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妩媚与风姿,展示给了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光彩的一面,亮丽的一面,辉煌的一面,只要我们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就是一道风景。请

以“我就是一道风景”或“你就是一道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D、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精选

1、重庆市: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题目: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

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

(2)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不脱离材料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立意,自拟标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①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②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冰心《谈生命》)

③生命中不光有风和日丽,也有苦雨凄风。面对风雨,我们要坚信:黑暗过后是黎明,寒冬过后是阳春。用你的激情点燃生命的火把,去迎接生命的挑战。(高建群《感谢创伤》)

2、北京市门头沟区: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作文。

(1)回首过去,你一定感慨良多。从一个懵懂孩童到一个花季少年,你没少累过、愁过、怨过甚至哭过,但,正是因为你敢于正视现实、敢于超越自我,才有了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失败后的从容,同时,也收获了成功后的喜悦。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练,跨越了一步步的艰辛,你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大胆发问;你不怕失败,乐于付出,所以你变得成熟,变得睿智,变得坚强,变得充盈。在前进的道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在不断的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着自我„„

请将“我,因为我”补充完整后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温暖,给予人希望;温暖,给予人动力;温暖,给予人成功。温暖是无形的,温暖是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当你失望时,他们的温暖是否让你得到了希望?当你气馁时,他们的温暖是否让你得到了动力?当你失败时,他们的温暖是否让你得到了成功?温暖,是一剂万灵药,你无时无刻不需要它。有了温暖,你才会感到世间的光明与欢乐;有了温暖,你才不会感到失落与孤单;有了温暖,你才会更自信以及笑对明天!

请以“温暖”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3、北京市密云县题目:传递

4、福建省宁德市:星星与月亮在一起,夜空更加璀璨;小草和鲜花在一起,在地更加缤纷;心与心在一起,牵挂更加浓烈;与亲朋好友在一起,生活更加丰富;与书籍名士在一起,思想更加深刻„„

请你以“在一起”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5、广东省:请以“脚步”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包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6、湖北省恩施市:下面两个作文题,请任选一个,写一篇600—800字的作

文,文体不限。

(1)话题作文:仔细观察右边这幅题为《缺失》的漫画,根据其寓意以“公德的呼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角度自定,题目自拟。

漫画提示:木桶下端字样由左至右依次为:能源、环境、教育、公德。

(2)命题作文:题目:谦让

7、湖北省荆州市:霍尔金娜的泪水是否荡去了你曾经的遗憾?荆楚民歌的风情是否激起了你内心的渴望?是是非非的课堂带给你的是失落还是自豪?轰轰烈烈的地震带给你的是沉痛还是坚强?或者,平平淡淡的日子连缀起心中的守望?或者,风风雨雨的心思编织着同一个梦想?让我们用心去体验生活,用笔去表达感悟吧。

请以“为了心中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下载2012中考复习之古诗词曲析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中考复习之古诗词曲析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 《古诗词曲鉴赏》(合集5篇)

    思乡示例: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怀远示例1: 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汇总

    2021年部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汇总1.观沧海(东汉·曹操)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4课;◎语文七上第21课;◎苏教九下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内容:开篇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传达出诗人跃马......

    中考古诗词曲赏析要领25则范文

    中考古诗词曲赏析要领(教案) (转载) 【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分三步赏析古诗词曲,即:看题目—品意象—精表达;能够从形象、语言和技巧等方面对古诗词曲进行赏析。 【教学重点】 通过......

    古诗两首导学案

    语S版三年级上册 1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

    2015中考语文复习导学案:中考材料作文指导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语句衔接导学案

    南宁市第二十四中学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语句衔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语句衔接的方法。2.运用语句衔接的方法,合理安排语段内句子的顺序。二、方法指导三、巩固练习1.乐圣贝多......

    九年级思想品德中考总复习导学案(大全)

    九年级思想品德中考总复习导学案 课题:复习7 时事政治热点专题班级姓名一、2010年政治中考时事政治热点问答 1、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异常困难......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共5篇)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难点 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