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古英雄有胆识作文
自古英雄有胆识作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谓风流人物?谁是真正的英雄?岁月无情,却磨灭不了那刻骨铭心的勇气;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是千古的智慧结晶。唯有过人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才能铸造胆识之才,唯有胆识之才堪称真英雄!
东汉末年分三国,乱世卧龙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想当年,千万曹军人马气势汹汹南下,妄图一举歼灭小小蜀国,蜀国将士无一不对危机的情势惊惧担忧,唯有孔明淡然自若,略施妙计,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击退敌军!淡然自若是临危不惧的超人勇气,妙计退敌是千古称叹的非凡机智,孔明坐怀不乱,便是有胆;孔明足智多谋,便是有识。有胆有识,何以畏惧强大的敌人?何以忧愁落败成寇?似如诸葛亮这样有勇有谋的旷世英雄,“千载谁堪伯仲间”!
封建清末,遥遥欲坠。列强横行之时,是他,林则徐,万里销烟,雄壮虎门,壮我国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冷对昏君怒对贪官,虎门销烟反列强,林则徐有的是反侵略反外敌的勇气,他有的是念强国求图存的智慧,他有的是一颗赤诚的爱国心,他是当之无愧的有胆识的民族英雄!
如果说英雄是时代的光明,英雄是时代的希望,那么伟
人毛泽东便是近代中国血泪奋斗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光明可以冲破黑暗,利剑可以划破长空。毛泽东的胆识,恰似一把利剑,出鞘的亮光足以震慑敌人,光明的锋利足以开辟新中国革命道路。与蒋介石充气谈判,心怀叵测的邀请,谈判明显就是一场危险的鸿门宴,但毛泽东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的未来,以身涉险,赴重庆谈判。这惊人之举,震惊中外,甚至连敌手蒋介石也不由心惊毛泽东的过人胆识了。正是因为毛泽东的胆识,更获民心,而革命的局势已定,就算蒋介石鼠辈想逆历史潮流也不可能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有胆识英雄主沉浮!
大江东去,古往今来,英雄是时代的勇气化身,英雄是时代的智慧象征,自古英雄有胆识!
第二篇:自古英雄多磨难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纵观一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如居里夫人、丁肇中、巴甫洛夫等人的成长经历,又有哪一位不是在艰苦的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呢?
每个人都有命运不公平和身处逆境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许多事情刚开始时,丝毫看不见结果,更谈不上被社会所承认。要想成功就应付诸努力,既不要烦恼,也不要焦急,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会得到快乐。而一味盯着成功的果实,肯定忍受不了苦干的寂寞,到头来只会半途而废,甚至一无所获。
事物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我们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和阻碍。所以决定逆境是阻碍还是动力取决于我们面对阻碍采取何种人生态度,如果我们能正确地面对逆境,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将逆境转化为动力,则逆境在一定情况下反而会帮助我们人生取得成功,在过去有很多实例印证了逆境可以转为动力,如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典故就是一个典型的将逆境转化为有利形势,转化为激励士兵斗志的例子。如果我们不能正确面对逆境,遇到逆境就消极悲观,那么,逆境则永远只是一个纯粹的阻碍,所以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逆境要采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将逆境转化为动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价值,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三篇:人生自古有情痴
欧阳修一句“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掷地有声。《诗经》有言,“女子耽兮,不可脱矣。”昔日载笑载言者,转辗反侧者,如黄鹤一去复返,空余鹤楼声萧萧,烟波江上水犹寒。人在某些时候,真的很无奈、很失落、很彷徨、很痛苦。情不自禁从心底探出的一点勇气与渴望,去追逐飘忽不定的白云,捎上深深的思念,然而现实把梦想击得粉碎,一叶孤舟漂浮在海上,最终莫须有。纵然是泪如滂沱,即便是倩女幽魂飞散,总也无法触摸一个虚幻的梦。这就是为情所困吗?锥心的痛,盘根错节,弥久持续。只要人在,情就生,情既生,痛就有。
熟悉了眼前挺立的平凡松树,也就欣赏远处朦胧月纱下的鲜花。为什么不能珍视已经得到的芝麻,而去羡慕邻居的西瓜呢?得到的不足惜,得不到或者已经失去的永远是最美丽的,佛经里甘鹿、长风、蛛儿、草儿的缘分早已随天定。缘起缘落,这此第,怎一个情字了得?情痴者却牢牢抓住过去不放,迷失自己,沉沦自己,伤痛自己,即使用五百次的回眸,也换不来再次的相逢,人生的驿站早已圈定,彼此匆匆驶过,一江春水向东流,无可奈何花落去,为何还要默默期盼着燕归来,一切的一切随烟而散,小园香径独徘徊,独饮昔时苦情水,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往情深悄然是历史,深情往矣已然是今天。何需无言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怕只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心网能够紧紧栓住情痴者,伤痕累累却依然是执迷不误,痴情不改。理智告戒人,珍惜眼前的面包,有人劝慰:“不必太投入,不必太在意。”倦鸟归旧林,泪水淹没人的智慧,在意一个不在意的人,愚蠢之极。情感诱惑人,寻找心跳的感觉,有人鼓励:“不害相思就没有幸福。”青春的激励如此芬芳醉人。傻傻地等候成了不可言状的悸动与美丽,澎湃着起伏不定的波涛,仰观着变化无常的风月,试图用新鲜的膏药去抹去旧时的伤痕,可是烙在心底的陈迹是永远挥之不去的。
情能够人温暖,让人年轻,让人痴迷。情而已能够让人凄凉,催生华发,失去自己。命运不会让所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叹,滚滚红尘中,谁是人生知己?红颜盼知音,英雄慕美人。能策马走扬鞭,潇潇洒洒走天涯的有几人?
可怕的一幕反复上演:心无住所,幽魂无旁,情痴情迷,飘忽不定,四美难并,苦苦呼唤,哀哀鸣叫,痴情的人儿,痴情的行为,痴情的鸟儿,重复单调的颤音。
在意一个人好难,舍弃一个人也好难。
第四篇:[转载]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转载文章
(1)[转载]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原文地址: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黄巢诗三首作者:alaleibaba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应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巢之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
才那么一点点大的年龄,就考虑到“他年我若为青帝”,应该怎样安排花开的问题了。难怪他后来登高一呼,应着云集,统帅几十万大军了,真是天生的领袖人物。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俗套,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
;“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刚健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
转载文章,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
;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 ”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集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高傲。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鸣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叹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 “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民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转载文章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迈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志愿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汇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不第后赋菊(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赏析:这首诗是黄巢一生最鼎盛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流行最广的一首诗。这不,张艺谋导演就借用了其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其时,他正率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为困长安,诗兴大发,借咏叹菊花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此诗妙就妙在,虽是咏菊,但全诗不见一个“菊”字,而且,透过那盛开的黄色菊花,仿佛让人看到那威武雄壮的黄金铁甲军,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
这首《菊花》诗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
转载文章,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
。“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
”,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
”,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象“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中的“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
;“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而第四句中的“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
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
转载文章,这些石破天惊、走雷挟电的诗句,象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唐末黄巢诗作《不第后赋菊》,故事也设定在这个年代。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赏析:与前两首诗相比,这首诗的流传程度就没有那么广了。甚至有很多人怀疑,这首诗究竟是不是黄巢本人的作品?因为,据说黄巢本人后来战死疆场了,但从这首诗来看,他不仅没有战死,后来还削发为僧了。但我宁愿相信这首诗是黄巢本人写的,在我看来,黄巢也好、李自成也好,这些叱咤风云的农民领袖们还是不要简单地战死疆场为宜。他们若是遁入空门,其人生感触一定非我们寻常人所能及。比如像这首诗的头两句,“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既表明了黄巢曾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马倥偬岁月,又显示了他后来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其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生动地描述了英雄迟暮那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和悲哀,令人叹息!但笔锋一转,“独倚栏干看落晖”一句,又悠然刻画了一种“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意境,令人回味
转载文章
无穷。(转自:中华网 作者:无聊看着玩)
第五篇:青年英雄有担当
青年英雄有担当
纵观世界发展史,许多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的重要创造都 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共产党宣言》发表时 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牛顿和莱布尼茨发现微积分时分别 是22岁和28岁。达尔文开始环球航行时是22岁,后来写出了著名 的《物种起源》。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是30岁,发明电灯时是32岁。居里夫人发现镭、钍、针3种元素的放射性时是31岁,由此得了诺 贝尔奖。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是2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时是 37岁。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字称不守恒定律时分别为 30岁和34岁。西汉的贾谊死时32岁。王勃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 阁序》,死时才27岁。《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 讲话》(2013年6月20日)
据《旧唐书》记载,他6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 她章”。虽然27岁时不幸溺水惊悸而亡,但王勃却留下了“海内存 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千古名 有。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习近平对青年成长成才极为关注,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 成员集体谈话时,向他们发出了带头刻苦学习、带头苦干实干、带 头严格自律、带头联系青年的嘱托。榜样是最好的说服,他引述马 克思、牛顿、王勃等人青年时期大有作为的经历,正是为了鼓励团 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乃至全国广大青年,坚定奋斗决心,成就非凡 事业。
习近平愿意跟青年人打交道,经常勉励青年人保持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他先后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 同学、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 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勉励他们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中,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在同北京大学师生 的座谈会上,还以穿衣服扣扣子为例,告诫青年抓好价值观养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 大有作为。在习近平看来,“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