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及单元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及单元备课(人教新课标)
全册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五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低中年级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一些改进。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学中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
(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回顾?拓展、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毛泽东,这组教材不仅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而且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凡人情怀;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在语言叙述上,有的导语比较平实。比如第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教材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感更强。
例如第八组“走近毛泽东”,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形象立体的伟人呈现给学生。略读课文不仅在内容上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在体裁上也有补充的作用。如,第一组课文主要体裁是散文,但第二课《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就采用了采访记的形式,通过著名学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例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有的学习内容还预先布置。例如,在第三组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一种商品,教材则提前两课以“选做题”的方式来铺垫,提示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说明书。再如,第七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以有效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本册教材中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诗歌《最后一分钟》,体现现代意识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除了散文、古诗、新诗、小说、通讯、说明文以外,还有访问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五组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编的阅读材料,有谜语、歇后语、对联、笑话、通讯报道、韵语歌、书法作品赏析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实际,本册教材不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精读课文中也取消了提示语。但是,仍然通过其他方式加强教材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仔细体会。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四道题,有的引导朗读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的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理解;有的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有的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要求。“思考?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另外,思考?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最后,从本册起,将原先每组之后的“语文园地”,分作“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两个板块。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旨在侧重引导学生小结、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并逐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个栏目是低、中年级“我的发现”的进一步发展,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特别是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交流平台”栏目里的提示,仅供教师教学参考。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其编排方式和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同,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发现和得到的启发。
另一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在第五组,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以往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接着提出结合活动建议,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第一板块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感受汉字的有趣、神奇;第二板块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加深对汉字的了解与热爱,并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出力。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供若干必读材料,提出一些阅读要求,体现“下要保底”的编写思想;分别提出活动建议,供师生选用或参考。最后,建议用办展览、办手抄报、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并建议有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其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本册安排综合性学习的第一、第五单元,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其他各组,从课文的编选、“思考?练习”的设计、语文活动的建议等方面,也都重视向生活拓展。如,读了说明性文章,启发学生找来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在“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单元,引导学生搜集图文资料,了解中国昔日的耻辱和今日的强大。
本册重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除继续保持“资料袋”“阅读链接”两个栏目外,还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更多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和文章,帮助理解课文和增加阅读量;教材还在“回顾?拓展”中增设了“课外书屋”这一新栏目,旨在介绍、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记下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象。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通过语文活动和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阶段性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对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未达到的目标,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化。
其次,五年级上学期仅仅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的目标是在整个学段要求达到的,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在前面教材中可能也曾涉及,但不像本册教材这样集中和深入,有的知识点教师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识字、写字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更加放手,要有别于中年级。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册教材在正式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读和跳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推知生字的大意,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教师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精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的句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的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一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一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前一项内容安排在第三组,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些不同或更有表现力。后一项内容安排在第四组,在“回顾?拓展四”的“交流平台”中有所提示,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可以通过上下文来体会,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可以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予以重视。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4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面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大都与单元对应,有少数是为了补充本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例如,本册教材直接反映自然风景的文章少,教材在选读中选了《黄果树听瀑》《百泉村》两文加以补充。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自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酌情检查。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4.课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另一方面教材特意安排了“课外书屋”这一栏目,配合单元专题,以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例如,在第三组的“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苏联作家比安基的科普名著《森林报》,并推荐了中外其他一些科普名著;在“父母之爱”单元,则推荐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漫画集《父与子》。“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都是整本的书,大都比较轻松活泼,重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推荐的书,让学生作读书笔记,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当然,教师也并不一定只推荐教材中提到的书籍,也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推荐其他书籍。
(三)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7次口语交际,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口语交际融合在整个综合性学习中。这7次口语交际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有的单元只提供一个话题,有的则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本册的口语交际,首次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师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
本册的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表达的条理性。
小学生口语表达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够准确、不够有条理,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指导。例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描述一件物体,讲清楚一件事情,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上、内容的丰富上和思维的清晰上给学生以指导。在交际中要注意语言美,对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要加以引导。
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3.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4.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本册可就听人说话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
对于提供多个话题的口语交际,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评议。
(四)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7次,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习作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4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7次习作涉及写身边的事物、自己的所感所思、想象性作文等多个方面。在呈现方式上,有的是说写合一安排,有的则分开安排。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
所谓习作意识,是指学生随时都有用笔来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愿望。强化习作意识,首先要从培养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还可以灵活处理“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目的是让学生乐写、爱写。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象;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写的时候,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作就是倾吐,是件愉快的事情。
“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内安排了4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当作日常要求,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在日记中。
2.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
本册要求的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梗概,这些习作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有的在教材中给出例文,有的则没有。这些习作本来没有固定格式,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为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尽快“上路”,教师可以先行示范。教师通过示范,给学生讲清楚写这类文章的基本要求。例如,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要避免把读后感写成内容简介;再如,写梗概,要让学生领悟如何抓住一篇文章的重点,懂得哪些内容可以舍弃、哪些内容必须保留。
3.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例如,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一是在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感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二是在生活中随时提醒学生:这件事是否也可以写到作文中呢?再如,习作的新意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度和独特角度,教师要让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独特感受。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
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生活中的启示,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并思考这件事情(或几件事情)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写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良好的文风。
本册第二组的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想象作文练习。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合理的想象,而不是不着边际的胡编乱造。在鼓励学生说真话的同时,还要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5.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把习作改得更好;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互相评议,以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有两种呈现方式,对第一种结合课文学习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方式大致和前几册教材相同;对后一种独立成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则要加强研究,调整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遨游汉字王国”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型的编排方式,即在导语中提出要探究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查找资料的途径。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权,教材中的“活动建议”只供师生参考,“阅读材料”也是给学生一些例子,方便他们寻找相关的材料。教师在活动中更多是起组织、调控、辅导、检查等作用,对活动的方式、方法则可以更放手。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遨游汉字王国”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只有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才能避免课堂上无事可做、只好把阅读材料当成课文来教的情况。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由于各地、各校、各班的学习资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对“阅读材料”则可以比较放手;对于学习资源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阅读材料”,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当然,教师要尽量都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一组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进行本组教学,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生命内在的需要。一个语文教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则功莫大焉。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1~2课时
第二组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爱家乡的个性习作。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第三组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树立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4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四组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又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这是课文编写者和我们,对学生的共同的精神期待。
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五组
一、单元总说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每个板块后有一些要求认读的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每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节,把几节语文课连起来上。
二、教学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4.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或分析报告。5.认识21个生字。
三、活动建议
(一)基本思路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与课文不同。本组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2)仔细阅读两个板块的“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3)制订活动计划。教材上列出的活动建议比较多,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在每个板块中选择
一、两项活动。(4)小组开展活动。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1组猜字谜,第2组搜集歇后语,第3 组搜集谐音的笑话,第4组了解汉字的来源等。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不同内容活动的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订计划和活动时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同学的需求和本地条件,集中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各小组活动内容相同,但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仍然有自主性。如猜字谜,各组搜集和猜的字谜不会完全相同,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全班集中活动。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及时了解各小组的进度,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使用“阅读材料”,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5)选择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共同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提升对汉字的感情,作为本次活动的总结。认读本组阅读材料中的生字。
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并进式”学习流程,大致安排是:①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1课时);②“有趣的汉字”分组活动(2课时);③“有趣的汉字”全班交流,阅读《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2课时)④“我爱你,汉字”分组活动(3课时);⑤“我爱你,汉字”全班交流(2课时);⑥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认读本组生字,展示和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2课时)。
语文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基础不够好的班级,可以采用“阶段式”学习流程,大致安排是:①全班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1课时);②“猜字谜”,先小组活动再全班活动(2课时);③全班活动“有趣的谐音”(1课时);④阅读《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1-2课时);⑤阅读《汉字的演变》和《甲骨文的发现》(1-2课时);⑥调查同学作业中的错别字(有条件的调查街头错别字),写简单的调查报告(3课时);⑦欣赏(1课时);⑧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展示和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2课时)。
(二)实施要点
1.制订活动计划。为了让活动有序开展,需要制订活动计划,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教师要对怎样制订活动计划加以指导。一般来说,活动计划分标题、正文两部分。标题要写清什么单位、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正文要写清“什么时间”、“做什么”(目标、任务)、“做到什么程度”(要求)和“怎样做”(措施办法),以及“由谁做”(参加人员和分工),也可以把要做的事逐项列出,看起来有条不紊。末尾写上制订计划的日期。
综合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要求小组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有具体任务。这是学生初次制订活动计划,可以比较简单。计划要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在教室里张贴。2.猜字谜是学生喜爱的游戏。开展这项活动重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所以,要鼓励学生把活动设计得有趣味,吸引同学,如,制作灯谜、举办猜字谜游园会、设置字谜擂台、猜字谜接力赛等。谜面的形式多样,有文字谜、画谜、动作谜等。活动要有层次,可以分成猜课本上的字谜、搜集和猜课本外的字谜、自编字谜互相猜等几个阶段展开。汉字字数众多,字谜也比较难猜,对猜出来的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注重思考的过程。有时还需要教师举例说明思考的方法。在自编字谜时,鼓励学生一字多编,活跃思维。
综合性学习要提倡探究。要引导学生尝试探究猜字谜的方法。猜字谜主要的三种方法有组合法、像形法和意会法。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在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口”把“牛”的尾巴咬掉了,就成了“告”。像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猜两个字。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个“干”字,加上河的边上三点水,是”汗”。双雁像“从”,天的上面是一横,加起来成了“丛”。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比如,“客满”猜一个字。客满就是人太多,谜底就是“侈”。猜谜的时候,常常要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歇后语是比较常见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去搜集。需要说明的是,在《有趣的谐音》这个活动中要搜集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喻意性歇后语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不在搜集的范围内。搜集到的歇后语让同学猜,可以出示前一部分,猜后一部分。还可以用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展示,让全班同学共享资源。古诗、对联、笑话不太多,不一定让学生去搜集。有些笑话比较低俗,学生搜集来后需要加以选择,避免把低俗的笑话向全班介绍。
4.《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两篇短文可以让学生略读。《仓颉造字》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做两件事:一是谈谈没有文字的不便,鼓励学生想象“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和问题,体会文字发明的重要性;二是讲讲仓颉造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讲故事不要只指定少数学生,应当给每个学生提供机会,可以采用同桌互相讲、小组成员轮流讲等方式。在讲故事中吸收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和表达方法,《“册、典、删”的来历》要让学生学会提取主要信息,能了解“册、典、删”三个字的本意,然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其他汉字的来历。了解了一些汉字的来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字的意思,正确地书写。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仓颉造字》只是一种传说,学生会想到汉字的起源还有哪些传说,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汉字究竟是怎样起源的;读了《“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还想知道其他汉字的来历,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寻找资料,自主学习。
5.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开展这项活动,要尽量利用两则“阅读材料”。阅读和研究“汉字的演变”表,要让学生了解汉字从古到今大体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查找资料,了解这些不同的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还要引导学生从表中发现汉字演变的趋势。从这个简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甲骨文的发现》可以在略读的基础上,讲讲这个故事,然后谈谈感受。希望学生能了解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统;同时认识到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6.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这项内容可以开展以下活动:(1)阅读《一点值万金》,再交流自己的感受。(2)搜集有关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3)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检查电视字幕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此项活动费时太多,而且长时间看电视上的字幕会对学生视力造成损伤,可以采用回忆的方法)。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的活动适宜在城市进行,农村学校可以让学生分析本班同学作文班或作业中的错别字,提出防止和减少错别字的建议。在社会用字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给有关的商店或当地政府写建议书,建议改正街头的错别字。对上街头调查社会用字的小组,教师要专门进行安全教育,避免发生事故。
在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后,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般可以分三个部分:(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发现招牌广告上的错别字,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2)对调查到的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如调查了多少商店,发现了招牌广告上有错别字的有多少家;这些错别字大致有哪些类型;产生这些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3)提出整改建议。7.汉字书法欣赏。这项活动可以从阅读课本开始:先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读读背背《赞汉字》,并用诗中的词语印证书法作品,如行书流畅,楷书端庄,草书奔放。然后拓展到课外,搜集碑帖,参观书法展览,访问当地有书法特长的人,举办小型书法展览等。欣赏书法艺术的要求不要太高,同学写得好的字也可以欣赏。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聘请有书法特长的老师、家长作指导。
8.习作。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把活动的收获用笔记录下来,形式不拘。可以记叙活动的过程,如《猜字谜》《“街头错别字医生”》;可以抒写自己的感受,如《我为汉字骄傲》《汉字书法美》;还可以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如《我作文中的错别字分析》《某某路广告用字调查报告》等。习作不在乎长短,但要把自己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东西记下来,目的是养成写作的习惯,乐于用文字与别人交流沟通。
9.汇报、交流和总结。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结束之前,要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教材中提示的有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此外还可以开展“汉字知识竞赛”,如“汉字知多少”、“笔画最多的汉字”等。考虑到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加重学生负担,汇报和交流的形式最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愿确定一种。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编小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全组成员或推举代表汇报。这里特别要强调生──生互动,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具体做法可以采取:(1)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如,一个小组背诵了《赞汉字》,可以邀请其他同学看着课本一起读。(2)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如,欣赏书法作品,汇报人讲完了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请别组同学发表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同学解答。(4)听众对汇报作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通过这些形式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共享学习成果。
可以用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作为这次活动的小结,提升学生对汉字和汉字文化的感情。
活动总结可以师生合作进行,既有学生谈收获,又有教师谈体会。教师的总结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态度、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也要适当对知识和能力做梳理。
10.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既评价个人,也评价小组,关注个人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成长记录评价”有几种类型,本次活动宜采用“过程型成长记录”,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自己写的文章、小组编成的小报、展品和汇报材料等。整个成长记录后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教师要多用激励性评语,也可以适当采用等级或星级
第六组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 2课时,“词语盘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和“课外书屋”2课时
第七组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百年噩梦。选文具有匠心,针对小学生年段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抗日英雄的事迹,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教学本组教材,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八组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处于总结和综合训练的地位。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标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要理解透尚待来日,学生有所感悟即可。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2课时,“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课时
第二篇: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说课
第一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2.说重点难点:
(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白鹭
1.本课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白鹭的美。重点是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式体现白鹭的美。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借助图片体会白鹭不同形态的美。
落花生
本课采用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的顺序,讲述了平凡的花生的不平凡,从而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重点是通过花生的平凡去品味不平凡的人生哲理。
2课时
抓住人物的语言,并理解其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多元识字。
桂花雨
本文回忆了童年故乡的桂花,着重描写了“摇桂花”。重点是能通过回忆故乡的桂花,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 *
珍珠鸟
本文讲述了小珍珠鸟由远离人到亲近人再到喜爱人的过程。重点是能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小珍珠鸟的不同表现。
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启发。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以“制定班级公约”为内容。重点是能听取他人意见,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课时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来。
习作
会写题为“我的心爱之物”的文章。重点是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1课时
首先确定描写对象,然后详细地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
语文园地
1.利用多种方式增加积累,提高对词句段的运用。
2.把握句子重点词语的含义及语气,并能灵活运用。
1课时
通过朗读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含义,运用朗读、背诵等增加积累。
第二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说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5搭石
1.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
2课时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
6将相和
1.能用简洁的话讲述三个故事,感受蔺相如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2.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2课时
从具体事件中,把握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1.快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中应用的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明白这些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2课时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本课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冀中的地道战
《冀中的地道战》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一种独特战斗方式——地道战,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慧及对侵略者的反抗。
课时
了解地道的布局、作用,体会冀中人民反抗侵略者时所展现出来的智慧。
习作
会写题为“‘漫画’老师”的文章,重点是抓住老师的特点,并通过具体事件展现老师的特点。
1课时
首先介绍老师外形的特点,然后通过介绍具体事件来突出老师的特点。
语文园地
1.学习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把握人物特点的写法。
2.用多种方式扩大积累。
3.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掌握文章内容。
1课时
通过把握重点词语来把握句子的意思,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描述成语的方法;积累珍惜时间的名句。
第三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个主题编排。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2.说重点难点: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民间传说,都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体现人物特点的。如《猎人海力布》一文中,通过“救小白蛇”“要宝石”“听鸟语”“劝乡亲”“变石头”这几个故事体现出海力布善良、勇敢、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牛郎织女(一)》则通过详细介绍牛郎认识织女的过程,表现出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特点以及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牛郎织女(二)》通过描述织女跟王母娘娘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体现出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的特点以及织女渴望自由的真情和勇敢。
(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我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我们可以换一种人称,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还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猎人海力布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2.抓住人物言行,细心体会人物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课时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把握人物的特点。
10牛郎织女(一)
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道理。
2课时
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来把握人物特点。
11牛郎织女(二)
1.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1课时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口语交际
1.学习在讲民间故事时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
2.在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
1课时
学会通过想象和模仿等方式将故事讲得更加生动。
习作
学习缩写的方法,通过缩写,进一步提高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能力。
1课时
通过对原故事进行适当删减和概括的方法缩写故事。
语文园地
1.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会扩写段落。
4.积累古诗词。
1课时
通过比较意思相同词语,体会不同表达效果。通过想象扩充情节,使情节更加生动。积累古诗词。
第四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冀中的地道战》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2.说重点难点:
(1)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本单元的4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如《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
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冀中的地道战》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冀中的地道,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慧及对侵略者的反抗。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古诗三首
1.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2.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3课时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通过重点句子的赏析,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感。
少年中国说(节选)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结合查找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14圆明园的毁灭
本文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介绍了它被毁灭的经过,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课时
在把握详细描写的基础上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黄继光
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时
引导学生在品读和对重点词语的把握中体会情感
习作
1.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写作。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学习编写习作提纲。
3.在叙述中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1课时
有详有略地叙述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的情感。
语文园地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积累成语。
1课时
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读出感情。
通过理解词语的含义来把握词语的情感色彩。
通过多读、多记的方式扩大积累。
第五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为主题编排的。主要由《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2.说重点难点:
(1)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两篇文章都是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都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如《太阳》这篇文章,就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松鼠》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性的语言介绍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来把握说明方法。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6太阳
1.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说明方法。
借助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17松鼠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3.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事物的特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习作
1.学习有序观察,并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2.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
1课时
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
第六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2.说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8慈母情深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外貌、语言等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2课时
把握课文内容,注重把握细节,通过细节描写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
19父爱之舟
1.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2.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2课时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话概括事件内容,从小事中领悟人物的情感。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对描写人物语言句子的体会,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把握人物语言描写,体会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口语交际
1.口语交际是以“父母之爱”为内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1课时
通过具体事例感受父母的爱。
勇于发言,清楚表达,做到文明有礼。
习作
会写题为“我想对您说”的书信。重点是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1课时
掌握书信的格式。用具体的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语文园地
1.体会父母子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
2.学习文章的几种结尾方法。
3.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4.以“第一次”为主题,写片段。
4.积累名句。
1课时
学习习作中几种结尾的方法。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学习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增加积累。
第七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说重点难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1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三首诗的意思,背诵《枫桥夜泊》。
2.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3.体会诗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内容。
通过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
22四季之美
1.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2课时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景物描写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
23鸟的天堂
1.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景物描写,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4*月迹
划分文章的段落,品味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会根据内容划分段落,通过抓住重点句子来品味其中蕴含着的优美与童趣。
习作
会写题为“_____即景”的文章。重点是做到突出景物的变化,体现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1课时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并写出景物的变化。
语文园地
1.品味优美的语句。
2.学习制作宣传海报。
3.学习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
4.积累诗歌。
1课时
通过朗读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景物描写给自己带来的美。通过认真观察,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
第八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说重点难点:
(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4古人谈读书
1.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2.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所启发。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把握重点句子,体会古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5忆读书
1.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味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感受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培养读书的兴趣。
2课时
弄清文章的顺序,品味重点句子,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26 *
我的“长生果”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2.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以“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为内容。重点是能大胆、准确、清楚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能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并能认真倾听,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
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
1课时
用清晰的语言,大声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要把人物的特点及喜欢的理由介绍给大家。
习作
1.会写题为“推荐一本书”的文章。重点要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
2.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1课时
提示学生推荐哪些内容能让别人接受。
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园地
1.学会找课外读物的方法。
2.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
3.学习书写,规范自己的字体。
4.增加积累。
1课时
学会把比喻这种修辞方法运用到句子中,使句子生动形象。
扩大积累。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备课
石珩小学——袁方民 2012.9
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
一、单元总体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二、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弄清叙述顺序。
3、体会文章作者的情感。
4、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表达效果。
5、联系实际能描述和写出自己的课余生活。难点:
1、每篇文章的构思、叙述顺序。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者在文中的感情。
3、体会关键词语含义和表达效果。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五、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六、单元课时分配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课时
2、《金色的草地》 2课时
3、《爬天都峰》 2课时 4*、《槐乡的孩子》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机动 3课时
第二单元——名人故事
石珩小学——袁方民 2012.9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三篇精读课文中46组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4、小练笔:续写《小摄影师》的故事。
二、单元知识结构: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述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
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四、单元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透过字面表达理解深层含义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表述、描写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讨论中,共同探究文章内容、人物心理活动。另外,通过阅读后的习作,改写或续写故事,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他们从平凡的小事中找出闪光点的能力。
五、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围绕“名人故事”这一专题,记述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与少年的交往或他们的童年故事,贴近学生儿童心理。教师要注意根据题材补充材料,吸引学生兴趣,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大量有意思的名人故事受到情感和心灵上的感染和熏陶。
1、通过图片、生字卡、分析字词特点等进行形象的字词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做好预习。
2、本单元涉及的名人有许多趣闻跌事,发动学生积极搜集,生动讲述,也可搜集其他名人的趣事,从不同的故事中得到不同的启发。
3、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使学生在学学演演中深入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
4、在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当积极准备、精心组织,组织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得到的启示,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
六、单元课时分配:
5、《灰雀》 2课时
6、《小摄影师》 2课时
7、《奇怪的大石头》 2课时 8*、《我不能失信》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 机动 3课时
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
石珩小学——袁方民 2012.10
一、单元总体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3、了解秋天的特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单元知识结构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感受诗文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积累好词好句。
3、理解和体会作者或文中人物情感的生发和变化。
4、进入课文情境与诗情画意中体会秋天的美好,结合想象,品味浓浓秋情。难点
1、人物的情感变化如何被作者具体表现出来的。
2、理解、欣赏被艺术化了的一些抽象的语言。
四、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感知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能联系生活积累,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所描述的美好秋境。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多读多背中,感受诗文中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美好情感,积累语言知识,学习表达手法,领略汉语的美。
五、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把握教材特点
1、教材把握:
《风筝》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
⑴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
⑵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⑶ 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所描写的画面都很美,非常适合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有条件,可以通过课件把课文中的文字用图象表现出来,也可以用投影把学生的收集与大家共享,还可以配乐朗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让秋天的图景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
此外,这篇课文的拓展学习可选择的角度很多,“一可以阅读一些描写秋天的文章,收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画一些秋天的景物,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到野外去秋游。课后的三个泡泡中的活动要求,只是作为示例,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围绕秋天,开展一些活动。
《听听,秋的声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针对以上教材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处理教材,立足语言文字字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最后要精心组织促进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
2、导学特色明显: ⑴ 导语的使用:
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名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
“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她缤纷的色彩,听到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发现她的魅力,感受她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
① 读导语。② 浏览整组课文。
③ 布置任务:收集或画“秋天的画”,为学习园地中“习作”做准备。⑵ 学习小伙伴和“泡泡”的作用:
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边读边思。
引导综合性学习。
(二)、把握年龄特点
三年级是阅读启始年级,教学中要注重两头伸展。1、立足低段求发展:
识字学词理解词句仍然是教学重点。学生生字回生率高,三年级仍需抓识字学习,但要求有所提升:
⑴ 识字教学: ① 相信学生的能力; ② 突出难点,注意简洁; ③ 不仅写字还要写词; ④ 创造练笔机会,在练笔中巩固字词。⑵ 理解词句:
低年级:“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
中年级:“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从课文来说,作者遣词造句倾注情感。〖例〗 《风筝》 通过关键词句体现出来:
做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快活 起名“幸福鸟”
放风筝:快活地喊叫 拼命地奔跑 从早晨玩到下午,还是歇不下来 风筝断线:大惊例失色、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2、着眼高段打基础: ⑴ 潜心会文,力求发展:
① 读好课文,初步把握主要内容。② 感悟语言内在的联系,发展阅读思维:
中年级不能只停留在抓句子,它承担着习作的任务。“阅读”领会方法,把握语言现象,体会语言规律。抓住语言现象,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开展阅读:
第一层面:句子理解。
第二层面:领悟语言内在联系。第三层面:整体回味,感悟提升。
感悟语言内在联系不是将句段中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进行机械地解剖,应该与文本的整体感悟、关键词句的理解、情感的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例〗 《秋天的雨》第二段: 句子之间的并列关系。
第一句和其他句子的总分关系。
第二句开始句子间是并列关系,首句与下面是总分关系,具体读事物间的联系。作者写得美、生动、准确,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
A、初读语段, 说说:秋天的雨把()给了()。理解:五彩缤纷
B、出示句段:“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它把红色给了枫树。金黄色是给田野的。橙红色是给果树的。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与课文第二段比较体会比喻句的准确、生动,朗读训练。
C、多种形式朗读整段。引导发现首句和其他句子的总分关系。⑵ 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在阅读赏析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
通过摘抄背诵,积累课文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断,倡导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⑶ 初步领悟适合中年级学习的表达方法。(三)、练习习作,夯实基础
“教学建议” 指出:“要重视培养习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同时指出:“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要使学生有效的自由表达,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认为教师应该有效地指导,让学生练就两个基本功:一个是搜集习作内容的基本功,第二个是表达习作内容的基本功。”
“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要两手抓,一个是激发动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另一方面我认为是要制定作文训练的序列,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应该使自由作文和我们基本功训练的作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得意彰,自由作文是先放后收,放中有收,而基本功是先收后放,收中有放。”
吴立岗教授认为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包括四个方面: ⑴ 语句正确连贯; ⑵ 文字书写工整; ⑶ 行款格式规范; ⑷ 标点符号无误。作文两手抓: ⑴ 激发兴趣,鼓励表达。⑵ 制定训练。
教师心中树立明确目标,加强小练笔:
《风筝》写好不同时候的人物心情 想象寻找“幸福鸟”,没有找到或者找到后的心情,写一段话。
《秋天的雨》把话写具体、生动,想象秋天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仿写一段话。
(四)、口语交际为习作打基础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习作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和积累的好词好句。(五)、学习略读,注重自主
略读课文不要过多的在理解词句上下功夫,应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习得的方法把课文读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抓住一、二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内容或写法),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
六、单元课时分配
9、《古诗两首》 2课时
10、《风筝》 2课时
11、《秋天的雨》 2课时 12*、《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3课时
机动 2课时
第四单元------细心观察
石珩小学——袁方民 2012.10
一、单元总体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2、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二、单元知识结构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构思思路。
3、理解并学习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4、培养细心观察,巧妙思考,发现奥秘的能力。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领会写作方法。
2、深入理解“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在课文中的具体化。
四、单元学情分析
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记住生字词的能力有所培养,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采取多种方式灵活教学,在趣味学习中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学习并应用句式转换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惑,通过形象事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五、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把握教材特点 1、教材把握:
《花钟》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观察一下家中、校园内的各种花,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课文中涉及到的花(如昙花、月光花)的图片、录像资料。课文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要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读出对花的喜爱,读出对修建奇妙的“花钟”的赞叹。要带着问题思考,如,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真妙,妙在哪儿?
《蜜蜂》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可采用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读,深入到词句或带着问题思考。如,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试验的过程,然后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玩出了名堂》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的体会,如能说出在玩中的发现更好。即从玩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课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五个自然段,段段写了“玩”,“名堂”在课文里的意思就是发明与创造。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为贯穿全文教学的一个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从三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再次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针对以上教材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处理教材,立足语言文字字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最后要精心组织促进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
2、导学特色明显: ⑴ 导语的使用:
“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名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
⑵ “资料袋”的使用:
“资料袋及宽带网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资料袋及宽带网使用的时机。
⑶ “学习小伙伴和“泡泡”的作用:
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边读边思。
引导综合性学习。
(二)把握年龄特点
三年级是阅读启始年级,教学中要注重两头伸展。1、立足低段求发展:
识字学词理解词句仍然是教学重点。学生生字回生率高,三年级仍需抓识字学习,但要求有所提升:
⑴ 识字教学: ① 相信学生的能力; ② 突出难点,注意简洁; ③ 不仅写字还要写词;
④ 创造练笔机会,在练笔中巩固字词。⑵ 理解词句: 低年级:“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
中年级:“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从课文来说,作者遣词造句倾注情感。〖例〗 《蜜蜂》
这是一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事物,做科学小试验的范文。细读课文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要从关键词句着手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事物,感受“我”对待科学的严谨作风。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听说”一词。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在文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这既成了“我”作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从下面的词句斟琢,用词准确性: 大概„„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
2、着眼高段打基础: ⑴ 潜心会文,力求发展:
① 读好课文,初步把握主要内容。② 感悟语言内在的联系,发展阅读思维:
中年级不能只停留在抓句子,它承担着习作的任务。“阅读”领会方法,把握语言现象,体会语言规律。抓住语言现象,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开展阅读:
第一层面:句子理解。
第二层面:领悟语言内在联系。第三层面:整体回味,感悟提升。
感悟语言内在联系不是将句段中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进行机械地解剖,应该与文本的整体感悟、关键词句的理解、情感的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⑵ 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
在阅读赏析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
通过摘抄背诵,积累课文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断,倡导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⑶ 初步领悟适合中年级学习的表达方法。
(三)练习习作,夯实基础
“教学建议” 指出:“要重视培养习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同时指出:“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要使学生有效的自由表达,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认为教师应该有效地指导,让学生练就两个基本功:一个是搜集习作内容的基本功,第二个是表达习作内容的基本功。”
“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要两手抓,一个是激发动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另一方面我认为是要制定作文训练的序列,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应该使自由作文和我们基本功训练的作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得意彰,自由作文是先放后收,放中有收,而基本功是先收后放,收中有放。”
吴立岗教授认为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包括四个方面:
⑴ 语句正确连贯;
⑵ 文字书写工整;
⑶ 行款格式规范;
⑷ 标点符号无误。
作文两手抓:
⑴ 激发兴趣,鼓励表达。
⑵ 制定训练。
教师心中树立明确目标,加强小练笔:
花钟》有序的表达;具体、准确的表达提供有关花的资料,仿照课文第一段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几种花开的样子。
《玩出了名堂》 把观察到的现象表达的直观、有趣。回忆自己平时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写一段话。
(四)口语交际为习作打基础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习作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五)学习略读,注重自主
略读课文不要过多的在理解词句上下功夫,应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习得的方法把课文读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抓住一、二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内容或写法),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
六、单元课时分配
13、《花钟》 2课时
14、《蜜蜂》
215、《玩出了名堂》 216*、《找骆驼》 1 语文园地四 3 机动
2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
石珩小学——袁方民 2012.11
一、单元总体目标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进一步加深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4、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想象力和自学能力。
5、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同时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6、能同别人介绍传统文化,增强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这个专题编写的,选入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介绍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生热爱祖国文华、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一主旨编排的。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叙事性文章中既有描写生活中人物故事的《孔子拜师》,也有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说明文中既有对古代建筑介绍的《赵州桥》,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描述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四篇课文可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生字词,学习优美词句。
2、读懂课文内容并复述某些篇章内容,把握叙述顺序和说明线索。
3、理解并学习运用概括句和承上启下的句子。
4、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知识。难点:
1、从文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学习人物美德,明确思想意义,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多种方式多搜集资料,体味传统文化的意蕴,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知识丰富,涉及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体会其中渗透的作者或人物的情感,学习大思想家们的勤学和谦逊,领略古人丰富大胆的想象和杰出的智慧才干。同时,学习积累优美词句,多读多背,提高写作技能也是本单元的教学任务。
五、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安排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孔子及贡献。及与其他三篇课文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2、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重点,引导读书,理解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受到文化和情感熏陶。
3、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身边的传统文化,打通课内外生活。
4、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积累语言的习惯。
5、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兴趣,做好分工合作实时调整合作方案,汇报活动成果。
6、引导学生从读学写,结合平时自己的积累进行小练笔,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培养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六、单元课时分配
17、《孔子拜师》 2课时
18、《盘古开天地》 2课时
19、《赵州桥》 2课时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3课时 机动 3课时
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
石珩小学——袁方民 2012.11
一、单元总体目标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及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6、体会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7、能抓住特点向别人介绍并写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整体感受课文,弄清文章的大体内容。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性。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结构。
5、学习作者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能灵活运用。难点:
1、把我文章的整体框架,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体会作者用词的形象生动。
3、学习作者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四、单元学情分析
在本组课文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通过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五、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本组课文记叙的条理清楚,语句准确,生动、形象。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重点,引导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本组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有趣的情景,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把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热爱的感情表现出来。
3、在学习课文前后,都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4、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5、紧密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6、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六、单元课时分配
21、《古诗两首》 2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3课时 机动 2课时
第七单元——科学的思想方法
石珩小学——袁方民 2012.12
一、单元总体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3、学习课文中作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共选入了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在德国法西斯快要打来时,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后,科利亚回到家里,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子,经过思考,科利亚在离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子。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故事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事。
《狮子和鹿》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弄清叙述顺序。
3、初步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表达效果。
4、明白人物思路,学习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体会故事中的深刻道理。难点:
1、理解课文的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2、联系生活实际体悟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3、大胆想象,进行童话故事的写作。
四、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中的有关故事都形象生动,趣味横生,知识丰富。学生不仅要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体会通过故事作者所要说明的道理,培养勤于思考、全面的看问题的习惯。同时,学生还要大胆发挥想象,进行合理的情感构造,进行童话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五、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多读、多想,深切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这是本单元的重点,在教学时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去体会,并坚持以读为本,不要脱离语言文字孤立地进行说教,防止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感悟课文的内容。本单元的生词较多,要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感悟,既不能影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脱离文本进行单纯的解词,又不能只顾阅读而忽视词语的理解感悟。要追求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六、单元课时分配
25、《矛和盾的集合》 2课时
26、《科里亚的木匣》 2课时
27、《陶罐和铁罐》 2课时 28*《狮子和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
机动 2课时
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
石珩小学——袁方民 2012.12
一、单元总体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认识23个字,会写38个字,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减少错别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会正确读写49个词语。学生能够主动积累ABB形式的词以及“不假思索、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彬彬有礼、恋恋不舍、风餐露宿”等成语,养成良好的积累意识。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词典)等方式理解词语。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掌声》一课要读出人物情绪的变化,《一次成功的经验》中人物的对话也应读出不同的语气。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学生能够通过人物外在的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内在的心情和精神品质。
4、逐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合作的能力。如搜集圣诞节卡片、阅读有关合作的小故事。夸夸身边的同学。让学生能够多从同学身上发现优点,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
5、背诵《三字经》,了解成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继承传统美德。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有4篇课文。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一个“爱”字贯穿全组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爱的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例如:导语告诉学生: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都能献出自己的爱;所选课文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爱的故事;口语交际也是通过夸奖身边的同学来表达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围绕专题组织教学活动。各篇课文简介如下: 《掌声》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30《一次成功的实验》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
31《给予树》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32*《好汉查理》这篇略读课文写的是自称好汉的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帮助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整理时间顺序、记叙文的三要素等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减少错别字,培养识字能力。
2、通过人物外在的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内在的心情和精神品质。
四、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真切感受别人给与的关爱,同时关爱身边的人,体会文中人物美好的思想感情。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从人物的行动、语言中感受任务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积累语言知识,学习表达手法,领略人性的美。
五、单元教学建议 1.整体构思: 学习单元导语,了解这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围绕什么主题,写了哪些内容。能初步概括每一篇课文的大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这四篇课文均来自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如每课教学设计的课前体验。布置学生观察身边残疾人的生活都有哪些不便,搜集反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相关资料《张海迪的故事》;准备实验用的瓶子、小石块;了解圣诞节,准备卡片。
2.具体建议:
可以采用“课前体验 ──课中阅读──课后拓展”,以一篇带多篇,拓展阅读面。具体安排如下:
(1)渲染气氛,导入课题。教师可以从快乐的氛围导入新课,如游戏、歌曲等。
(2)初读课文,自主质疑。四篇课文均以记事为主,都可以采用以下模式。让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读出问题来,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接着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让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3)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掌声》一课,老师可以抓住两次“掌声”,让同学们思考:“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有什么不同?”《一次成功的试验》可以引导学生抓一些关键词语来深化学生理解。例如,“顺利”、“不假思索”两个词。《给予树》一课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难点。“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把“实物”和“精神品质”联系在一起,显得新颖而别致。在体会句子含义时,教师可以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好汉查理》这篇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
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边读边思考,查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谈一些真实的看法,如怎样看待“坏”孩子等。这也是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做一个铺垫。
(4)感悟体验,注重朗读。《掌声》表现的情绪有起伏,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这些变化。关键是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中,领悟到人物的喜怒哀乐。比如,课文的前半部分语调要低沉缓慢一些,后半部分要活泼跳跃一点,这些都是由课文描写的氛围变化决定的。朗读指导要穿插在对课文的理解中,可以提示学生,你觉得这里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为什么?例如,朗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教她跳舞”这句话时,可以先联系英子的来信让学生讨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是因为英子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感受到了爱,并从这种爱中获得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因此,这里要读出欢快的语气。
(5)课后拓展形式多样,如:说说生活中你见到残疾人有哪些不方便;你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谈谈自己读文之后的感受等等。
(6)整体回归,拓展延伸。
3、教学中可采用的方法:
(1)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是理解人物的好方法。本组课文中人物都是随着情节的展开有变化,所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理解人物的心理,可以创设情境,换位思考。
(2)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课后思考题的设置,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孩子互相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正所谓“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流后,我们都拥有两种思想。”为今后的学习中能更好地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本组是上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往往在最后的一个单元,总要让学生运用一些阅读的方法更独立地进行阅读思考。课后的要求也很简单,以交流和讨论为主。
(4)习作:自由习作。建议要写新鲜的,不要重复过去的内容。
4、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几方面内容:
(1)朗读与默读并重。默读的训练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能力之一。默读的训练要有耐心,不可能一步到位。我默读了几遍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大家应该关注这样的表述——默读了几遍。是说明学生的无声语言与思维要想同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要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的。在中年级,不应该特别强调默读的速度,倘若过于重视速度,会造成孩子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阅读习惯,反而得不偿失。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巧借文本个性
在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文是很有特点的,即所谓的“文本个性”。只是教师如若缺乏对文本的钻研,那就会熟视无睹,会错失训练的时机。
方法一:摘句串联法:我们要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就引导学生发现构段规律,并借以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从而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会用 “摘句串文”的方式,很轻松就能理清了文脉。
方法二:以问促思法:这种方法应该是老师们最经常使用的常态方法。对于写人、记事等文章都比较适用,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文章的思路。
(3)理解词句的训练:
中年级最为重要的理解方法就是——联系(或联系上文,或联系下文或联系语境)但总归是要在学生的思维里建立联前想后的能力,准确把握词义的能力。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十分关注低中年级的衔接,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如何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如何理解词语?如何理解段落?如何整体把握?这些都是提高理解力所必须跨越的障碍。需要我们进行逐项的训练。
(4)段的训练:阅读教学中加强,习作练笔要跟进。
(5)习作:三年级的学生习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转换问题。由于词汇、句式、表达感受、布局谋篇等的积淀所限,孩子的表达应该是在写好一个习作片段。学生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得以准确地表达,须经历观察形成表象,展开思维、产生联系,提取词汇,运用句型,形成内部语言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中年级应该发掘和利用教材资源,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运用意义非凡。
六、单元课时分配
29、《掌声》 2课时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2课时
31、《给予树》 2课时 32*、《好汉查理》 1课时
语文园地八 3课时
机动 2课时
第四篇: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备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三班共有学生33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大纲中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学生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上课精力集中,大胆发言。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约占20%,一般情况的占55%,较差的占25%。少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别学生智力低、基础差、成绩低。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原地三大部分。第五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材共分八个专题。依次为: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的艺术、古典名著、综合性学习、伟人毛主席、异国风情、令我们感动的人。每个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略读课文上。
(2)重视学生的读,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3)对课后问题由学生自学讨论,教师不要去讲。
(4)通过教材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学语文的目的使用语文。(5)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摘录词句等。(6)要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训练提高理解水平。
(7)阅读方面,继续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熟练掌握独立阅读的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质量,会处理所提的问题,能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在习作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教育学生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使学生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整齐,书写规范、整洁。最终做到有根有据,感情真实,有情有意,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条有理,详略分明,简洁明确,注意语言风格,同一个意思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1)能够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一些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
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180个,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书写速度,不写错别字
2、训练和指导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做到五分钟不少于300字
3、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恰当意义,辩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问体会表达效果,推想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5、阅读叙事类的作品,能了解梗概平通顺归纳,阅读诗歌能体会出情景
6、鼓励学生大量读整本书,阅读量争取达到35万字
7、口语交际的训练作到有中心,有条理
8、习作中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联习修改自己的作文
9、组织好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本着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进行训练
10、结合课文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环保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采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教学。让这些生字与学生多接触、多见面,可以采用阅读文章、写练笔、归类复习与归类整理等多种方式。继续加强
2.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文写字的指导,规范板书,将写字练习分散到每一节课中去。字训练。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在教学中多用表扬和激励的方法培养学生。
3.继续抓好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地信任学生,把读书地权利交给学生,读的形式要多样,可以是领读、齐读、分角色读、男女对读等,每次读的指导和训练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训练语感。在必要处,教师也要给予示范读。
4.在阅读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在学生默读的时候,提出默读的要求。
5.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搞好师生间的对话。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每节课上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6.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合作学习,采取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的方式。
7.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也要体现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增强。采取激励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交际中来。
8.在学生习作的指导上,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与交流,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在本学期,重点指导学生写出实际生活总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想到的,即再现生活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本来的面目。
9.加强课堂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10.加强作业改革,使作业设计具有实效性。
五、各课题单元的授课时限:
第一单元:
12-14课时 第二单元:
10-13课时 第三单元:
11-13课时 第四单元:
10-13课时 第五单元:
12-15课时 第六单元:
11-14课时 第七单元:
11-13课时 第八单元:
12-14课时
复习:
20—25课时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识字与写字教学。要随堂课堂完成写字教学任务,教师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
2、阅读教学。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3、口语交际教学。要激发兴趣;创设特定的情境;体现双向互动。
4、习作教学。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加强平时线、练笔的指导。
七、、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在阅读中积累习作素材的研究》,学生在日常习作中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这跟知识积累也有很大关系。视野狭窄,知识积累太少,写作时必然思路闭塞,捉襟见肘。因此,扩大阅读量,积累知识,开阔视野,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是“养兵千日”,写作是“用兵一时”。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启发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为“用兵”做准备。本课题针对小学生怕作文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习作素材,解决作文“没话可说”的问题,促使学生以一个积极主动、有发展和创造潜能的主体参与整个习作过程。因此,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掌握积累语言方法,充分积累,全面积累尤其重要。
八、有关活动安排 进行主题读写活动。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的主要特点: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30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三、学习总目标:
1、认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开展辅优补差活动。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学习时数:90课时
六、教学进度:
周 次教 学 内 容
一始业教育 1、窃读记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3、走遍天下书为侣 4、我的“长生果”
三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5,古诗词三首
四6、梅花魂 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
五国庆假
六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9、鲸10、*松鼠
七11、新型玻璃 12、*假如没有尘土 13、钓鱼的启示
八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落花生 16、珍珠鸟
九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
十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怀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十一20、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
十二21、圆明园的毁灭 22、狼牙山五壮士
23、难忘的一课
十三长假
十四24、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十五25、七律•长征 26、开国大典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十六28、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其它
时间期末迎考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学习内容:
1、《窃读记》 4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 拓展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我国古代有关读书的名句。
3、理解课文的内容,继续培养把握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品味读书的乐趣,学习课文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交流读书的收获和体会,培养阅读的兴趣,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
5、学习做采访笔记和写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断提高实用写作的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爱好与习惯。
难点: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其中《窃读记》2课时,《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课时,《走遍天下书为侣》2课时,《我的“长生果”》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课题: 《1、窃读记》(第2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窃读时困窘,进而深入地领悟作者的读书之乐。
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窃读时的困窘,进而更深入地领悟作者的读书之乐,受到感染。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难点: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品味朗读,体会感悟:
1、快速默读全文,找出集中体现小姑娘复杂滋味的语句,用“──”勾出。
⑴、抽生答找出的语句,检查学生找的情况。
⑵、全班齐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⑶、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声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体现小姑娘快乐的语句,用“__”勾出;找出能体现小姑娘感到惧怕的语句,用“△”勾出。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明白,从这些语句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文中小姑娘的“快乐”和“惧怕”的。
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词语朗读感悟,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5、老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感受小姑娘的快乐和惧怕。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先说说“吃饭长大”和“读书长大”分别指什么?
7、学生质疑:
读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感悟写法,理解内容
1、引导:
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2、小结:
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结合过去,谈谈自己对待看阅读课外书持什么态度。
2、结合所学的内容,说说此时对待看课外书的感受。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五、作业:
一、我能准确读出下面字的读音(用“√”表示出来)
目的地(dì dí de)踮脚尖(diǎn diàn)暂时(zàn zhàn)
充足(cōng chōng)
二、下面的句子写得多生动哇,我也要写一写
1、急忙打开收,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所有的智慧都吞下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依依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鼓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1、窃读记
复杂:快乐 惧怕(心理描写 独特感受)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
教学反思
课题: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1 课时)
教学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季老关心下一代的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 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从读书和谈话中受到启示,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具课件
学具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前预习一、认真朗读课文三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思考:这篇课文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二、多音字组词。
lǜ()zhuàn()
绿 传
lù()chuán()
三、思考:课文中的“小苗”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在谈论什么?
四、搜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体会了小姑娘的窃读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小苗与大树之间的对话。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正音。检查多音字。
(2)、指名说说课文中的“小苗”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季羡林先生。他们在谈论什么?
(3)、这篇课文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自主预习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
(2)、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你赞同季羡林先生的读书方法吗?你还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吗?
(3)、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讨论看闲书。那么闲书到底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A、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B、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
阅读,是。
阅读,是。
(4)、通过文中对话的描写,可以看出季老有什么特点?苗苗有什么特点?
(5)、分角色朗读: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三、展示互动,品读课文:
1、小组分工汇报
2、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
3、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你认为采访要注意什么?
2、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3、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五、反馈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cǎi fǎng shuǐ hǔ zhuàn piān kē wén lǐ guàn tōng
()()()()
gǔ lì lü lín hǎo hàn céng jīng gǔn guā làn shú
()()()()
2、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
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xìng xīng)趣的就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xǔ hǔ)传(chuán zhuàn)》里绿(lü lù)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____、____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_____。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如何理解?
板书设计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
教学反思
课题: 《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1课时)
凡启华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学习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教具课件字词
学具学生搜集读书名言
课前预习一、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侣()_____ 豫()_____
诵()_____ 某()_____
二、把课文朗读三遍,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搜集读书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针对课题质疑。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认读生字,师生正音,给生字组词。
(2)、指名轮读课文。
(3)、默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自主预习:
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侣的理由是什么?请认真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三、展示互动,品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4、你能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àn lǚ yú lè lǎng sòng biān xiě hǎo bù yóu yù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感叹()忽略()毫不犹豫()
三、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也是____。
四、根据课文第七自然段填空。
1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________,他的读书方法对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2、从课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书的____。
五、我能写两句课外搜集到的读书名言。
板书设计3、走遍天下书为侣
朋友 家 故地
教学反思《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独特的笔触,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针对目前儿童喜欢看漫画卡通,电视等,本文是一篇极富教育性的课文。因此,我在教学本课,采用联系比较策略,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书,让这个世界充满真善美,当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读书的欲望是从心底迸发的,教师再适时引导他们讲想法转化为行动,号召他们加入读书的行列,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课题:《4、我的“长生果”》(第1课时)
教学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具课件
学具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前预习
1、把课文朗读三遍,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浏览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成语。
3、从参考书.字典等方法把不会的字词.成语找到想要的答案。
4、总结课文的段落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走遍天下书为侣》则提出要善于读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问:你有什么问题?(如:课文中我的“长生果”是指什么?为什么要把书比喻为我的“长生果”?)
2、、预习反馈
(1)指名分读课文,师生正音。
(2)说说理解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讨论解决。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自主预习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从这些事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4、学生自主预习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展示互动,品读课文
(一)、通读全文,找出语言优美的句段,多读多感受文字的美。
1.第二段和第九段。
2.引导学生多读,在读的基础上,说说这两段美在哪儿?
3.师相机引导学生:作者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段落,靠的是什么?
是她小时候爱读书,爱收集和积累。
(二)、再读课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课文主要写作者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
2、找出作者小时候读书的句子,体会体会,从作者的读书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4、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5、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2、作者对书情有独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从读书中收获到了什么?
3、为此,作者从获奖的作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写一写自己在读这篇过程中的收获。
2、课外收集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五、作业
一、拼一拼,写一写
增()付()拂()
憎()附()佛()
赠()符()沸()
二、补充词语
()光()彩()想()翩 如()如()
不()而()牵()挂()()然()伤
千()一()大()身()()心()血
三、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禁:()
()奔:()
()
撒:()
()落:()
()
四、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量词
一()鲸 一()鱼 一()树 一()牛 一()马
一()羊
五、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爷爷年纪()很大了,()仍忙着做家务,停不下来。
2、()玻璃被划破,()会发出报警声。
3、()树被风吹得太厉害,松鼠()会到地上来
板书设计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痴
阅读:博览群书 如情入境 写读书笔记
作文:构思别出心裁 写真情实感 借鉴模仿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第1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通过讲述读书故事,积累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难点: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修改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阅读大比拼”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回忆《窃读记》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2、读第2课,你可以采访身边的人,交流采访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
3、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读书经历。
4、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哪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合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总结。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第2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写作)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重点:完成初稿及修改
难点:完成初稿及修改
教学方法教法:自由写作
学法:自由写作
教具投影仪
修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各抒己见,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佳作。下面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2、齐读要求。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课题: 《回顾·拓展一》(第1课时)
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1、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2、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3、学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
难点:掌握读书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法:习作交流,共同欣赏
学法:习作交流,共同欣赏
修改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的词语。
二、交流平台
1、回顾自己的学习,看看通过第1组课文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3、全班交流、展示。
三、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⑴、学生自由诵读,注重读准字音。
⑵、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①、“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四、展示台
1、组成读书兴趣小组,汇报开展了哪些读书活动。
2、怎样搞好图书管理?
3、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4、展示读书记录卡。
第一单元小结
成功
之
处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围绕着阅读编排。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本组要求进行教学。首先,我针对本组课文内容,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通过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最后,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归纳一些读书方法,并让学生谈谈学习的收获,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不
足
之
处在教学中,学生还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啰嗦,不能准确把握课文重点。对一些重点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学生阅读的兴趣还不够浓,有待教师进一步培养。
改
进
措
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学习内容:
5、《古诗词三首》 6、《梅花魂》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 拓展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词句,背诵指定的段落,不断丰富语言积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与挚爱,领悟通过景物和事情的叙写,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方法。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4、开展一次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朗诵诗歌,演唱歌曲等形式,培养学生策划活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5、写一篇想象作文,注意引导学生借鉴本组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继续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学会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课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难点:
学习和借鉴作者通过景物或事情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古诗词三首》2课时,《梅花魂》2课时,《桂花雨》1 课时,《小桥流水人家》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习作2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课题: 5、《古诗三首》(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难点: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学法:小组讨论交流
教具地图、课件
学具字典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给生字注音。
2、找一找,背一背以前学过的古诗。
3、再读课文,不懂的打上问号。
4、搜集作者的资料。
修改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介绍“瓜洲”、“京口”。
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读,正字音。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读音.(2)、简介作者。
2、自主预习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古诗提到了哪些地方?作者要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3)、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品味课文,体会感悟
(一)、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6、小结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9、指名答.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
远处()的树林()的高山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 ——,满眼皆是 ——,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17、小结: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二)、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钟山.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练习背诵。
3、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1)
课题: 5、《古诗三首》(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秋思》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难点: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学法: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课件
学具字典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回味学法。
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泊船瓜洲》这首诗的?学生思考、表述,教师小结。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齐读。(1)
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出示预习提纲:
1、思考题目的意思。
2、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才作者的资料。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说说整首诗的大意,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生先自主预习,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展示互动,品味朗读
(一)、走进“秋思”
1、谁能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
2、谁能告诉大家:“秋思”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秋思》
1、出示课件,进行配乐情景范读。
2、学生试着读一读。
(三)理解古诗,体会情感
1、熟读成诵。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秋思》。
(1)、学生独自边读、边批、边查、边悟,试说每句话的意思。
a、作者仅仅是说秋天到了吗?你从哪里感觉到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
b、这满腹的话都能写到信里吗?
c、为什么送信人要走时,又打开信了呢?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独自理解上的收获或疑惑。
(3)、全班交流。
3、学生交流词意、诗意。
4、交流情感。
5、如果是你,你想给家人说什么呢?试一试吧!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把这首诗背给自己父母听,把你的理解、感悟与父母交流。
2、试着独自到秋天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在你眼里、心里秋天是什么样的?
课题: 5、《古诗三首》(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长相思》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难点: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合作学习
学法: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课件
修改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齐诵《泊船瓜洲》和《秋思》。
2、利用课件出示《长相思》原文并配乐范读。
3、说说大家在课外搜集的有关《长相思》的资料。
a、介绍作者。
b、介绍写作背景。
4、学生交流课文的收获。
5、让学生读一读并大致说一说:《长相思》与《泊船瓜洲》和《秋思》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出示预习提纲:
1、《长相思》和前面学习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2、用学习前两首诗的方法理解句意
3、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三、展示互动,品味课文
(一)、体会情感
“故园”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他会想到故园?他可能想到故园的什么?
(二)感情诵读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背诵三首诗词,并进行默写。
2、选择一首给你印象最深的古诗词,谈谈感受。
抄写搜集的的有关思乡的是或词。
3、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远望钟山 意万重
泊船瓜洲 春绿江南 思乡
秋思 思乡
见月思归 说不尽
山水——身已远
长相思 思乡
风雪 ——梦不成教学反思
课题: 《 6、梅花魂 》(第一课时)
凡启华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
3、能说出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说出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
难点:能说出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具课件
学具搜集有关梅花的资料
课前预习一、把课文读三遍,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缕()_____ 腮()_____
衰()_____ 绸()_____
三、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分 抹 折 卷
四、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颇负盛名:
秉性:
眷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指名背诵关于梅花的诗句。
2、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
3、揭题释题:
⑴、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⑵、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过渡 :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带着“?”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认读生字,相互提醒字音、字形,给生字组词。
重点提醒“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2)、交流多音字,说说这些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
(3)、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2、自主预习
认真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梅花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什么?(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读一读开头和结尾再比较)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展示互动,感悟理解
1、课文回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1)、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课件出示:五件事:教我读唐诗宋词时会流泪;
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
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而哭起来;
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我;
外祖父送给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2)、从这些事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比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相同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概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课题: 《梅花魂》(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体会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体会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具课件
学具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指名回答)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对于这几件事,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提问,用上“我不懂…”来提问)作者当时也还是个小孩子,外祖父的言行同样使她产生了许多疑问,你们刚才所问到的,也是作者当时所不懂的。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的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你透过作者深情的回忆,读懂老人的心了吗?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2、学生回答,读最后一段。
(1)终于懂了,这所有的一切都包含着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2)终于懂了,可外祖父已经不在了,这读懂的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呀!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3、自主预习(出示预习提纲)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谈谈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提示:抓住描写外祖父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展示互动,深化理解
1、分小组进行交流,其它小组可补充。
2、教师相机点拨:
(1)关注外祖父的三次“落泪”
A、“每当读到…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外祖父为什么要教我唐诗宋词?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b、“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过渡: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自己的祖国,让外祖父不止一次潸然泪下,你还找到描写外祖父落泪的句子了吗?
B、“想不到外祖父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因不能回国而难过)
想不到泪眼曚昽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了
自己的心愿。
过渡: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无声无息的流泪,这抑制不住的恸哭,这婆娑的泪眼,就是外祖父思念祖国最真实的写照。让我们再次读读这些句子,感受老人对祖国的强烈思念之情。(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2)关注“一次生气”
a、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把摆弄古玩和弄脏墨梅图的态度进行对比(板书:分外爱惜)
b、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c、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是玷污得的吗 “是什么句 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 为什么?(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过渡:“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请联系下文思考。
(3)关注赠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
A、(出示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B、读一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外祖父表面是在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外祖父把他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目的是什么?(让我做一个具有梅花精神的人)墨梅图包含着外祖父怎样的感情?外祖父送给我墨梅图和梅花手绢让我带回祖国,实际是想让我把什么带回祖国?(眷恋祖国的心)
C、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
D、其实,这也是老人自己的心灵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指名回答)
过渡: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就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一起来读读歌词,听听无数像外祖父一样的华侨老人的心声!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看歌词轻声唱。
四、拓展延伸,领悟写法
课文是怎样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的?
作业:
一、形近字组词。
魂()缕()衰()绢()
魄()搂()哀()涓()
二、补充词语。
()书()画 风()雪()()天()地
()头()节 泪眼()()颇负()()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梅花魂”的“魂”指____。梅花魂就是____。在文中,梅花的精神指“________”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____精神。外祖父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在赞美____。
2、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____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通过____来表达的,一共写了__件小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三个有气节的人物:____
四、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板书设计梅花魂
读诗落泪
爱惜墨梅图
不能回国而哭泣 热爱、眷恋祖国
送墨梅图
送梅花手绢
教学反思
课题: 《7*桂花雨》(第1课时)
教学内容桂花雨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课件
学具字词典 搜集桂花有关知识
课前预习一、搜集有关桂花的资料。
二、认真朗读课文三遍,做到正确、流利,读准字音。
三、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童年》歌曲引入,感受童年的幸福和美好
(2)、谈一谈童年的趣事
(3)、板书课题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桂花的资料。
(2)、指名分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
2、自主预习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
(3)、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4)、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5)、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母亲会这样说?
三、展示互动,品读课文
1、小组分工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3、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一)、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自己的体会
(二)、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畅想母亲还会说什么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三)、重点理解结尾母亲的话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学了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作业:
一、抄写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写出了____,句中的_字,更突出了这一点。
2、课文通过对故乡桂花的回忆,表达了作者____的思想感情。
三、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板书设计7*、桂花雨
桂花飘香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仿佛回到故里
教学反思
课题: 《8*、小桥流水人家》(第1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的词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
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难点:领悟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教具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学具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课前预习一、把课文读三遍,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二、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娜 和
三、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家乡的哪些景物?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词,出示《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从这首词中能读出什么?体会到什么?
2、导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以这首词中间的一句做题目(板书课题),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婀娜、唱和、干涸”的读音。
(2)、课文写了家乡的哪些景物?
2、自主预习: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2)、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3)、互相交流: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4)、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三、展示互动,品读课文
1、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2、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3、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交流: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作业:
一、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的小溪()的柳枝()的波纹
()的野花()的野菌()的印象
二、作者笔下的家乡写得多美呀!请你摘录三个优美的句子。
三、课文表达了作者的___之情。请你写两句课外搜集的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板书设计小桥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热爱,“我”思念
教学反思
课题: 《口语交际》(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活动安排。
2、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能与同学就活动主题进行商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及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教法:激发兴趣,引发情感体验。
学法:小组合作
教具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学具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乡,是一个不管什么时候,一想起就会让人感到亲切的名字。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叶落归根”“告老还乡” “乡音无改鬓毛衰”,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你收集了哪些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诗句或歌曲?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可以提示采取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我做家乡小导游、课本(诗词)剧、编小报等形式进行活动。
根据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选择一个活动方案,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小组学习。
(3)、小组具体商量内容、分工等事宜,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三、展示交流,体验乡情
1、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2、分组列出节目表,把节目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以组为单位,围绕“浓浓乡情”表演,形式不限,可以是古诗诵读牵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可是挥毫泼墨画情思,可以是匠心独运写情思等等。组长抽签决定顺序,组员同时准备,齐心协力来比拼,准备时间10分钟。
4、分组表演,评优激励。
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组认真观看,认真评选。
交流本次研究活动的体会、收获以及感受等,评选出优秀活动小组、最佳创意小组、团结协作榜样小组、优秀设计小组等。
四、总结收获,引向课外
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望。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继续去了解家乡,建设家乡,为我们的家乡的明天出一份力量。
课题: 《习作》(第1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1、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能大胆发挥想象,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主题策划活动,列出节目表,并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在倾听与合作中活动,表演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表演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交际与习作的效率。
难点: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表演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交际与习作的效率。
教学方法教法:谈话、学法:小组交流 互相补充
教具幻灯
学具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修改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引入新课
1、诵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谈谈诵读古诗后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又见家乡时感受到人事的变化。
2、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愿意为家乡出份力?家乡,有了你们的参与而日新月异,变化多多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二、大胆想象,拓展思维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久别重逢的场面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3、想象家乡的某处景观…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2、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四、交流积累,活化语言
1、交流课内外积累的关于与家乡的好词好句佳段。阅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引导学生适当地加以运用。
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2、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3、自行初改。
六、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3、分两种类型展示:优秀习作展示;进步习作展示
课题: 《回顾 拓展二》(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
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文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难点: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
教学方法教法:通过回顾与整理和积累等方法加强学习。
学法:小组讨论、交流
教具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学具自己收集的有关名言警句
修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回顾课文,交流互动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小组派代表发言。
(1)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2)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4、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三、背诵古诗词,激活积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三首,请大家先来背诵一遍。
四、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1、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1)、熟读成诵。
(2)、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2、课外拓展。
(1)、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五、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3、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第二单元小结
成 功 之 处这一组课文都包含着浓浓的思乡情,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这种情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其次,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同时,在读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不 足 之 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在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时,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口头叙述不够生动,条理性不强。在读书时,还不能做到“三到”。在习作中,还不能抓住具体的景物充分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改 进 措 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句子进行感情朗读,品味语言,想象画面。在学生习作时,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学生使用学习的表达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学习内容:
9、《鲸》 10*、《松鼠》 11、《新型玻璃》
12*、《假如没有灰尘》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并理解词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句子中一些关键词语的作用。
3、结合课文的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4、引导学生认真做好课文的笔记或卡片,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一般的说明方法。进行一次以“小小推销员”为题的口语交际训练,并练习写一篇说明文。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了解和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难点: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鲸》2课时,《松鼠》1课时,《新型玻璃》2 课时,《假如没有灰尘》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课题: 《9、鲸》(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难点: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教具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2.、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学具字词卡片
课前预习一、把课文朗读三遍,做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给生字注音组词。
三、把下面的生字写三遍组两个词。
腭 滤 肺 哺
四、搜集有关鲸的资料。
五、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修改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分读课文,师生正音。学生提醒容易写错和读错的字。
(2)、指名用搜集到的资料介绍鲸。
(3)、说说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2、自主预习
(1)、鲸属于鱼类吗?如果不是,那它为什么生活在海洋里?你能用文中的内容说说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吗?
(2)、课文对鲸做了深入细致的介绍,每个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一个特点,语言简练、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填写下表
研究内容特 点 说 明 方 法
形体特点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生长
(2)、学生自读思考,并批注。
(3)、同桌交流,相互启发。
三、展示互动,研读课文
1、指名说说鲸是鱼类吗?为什么?
2、你知道鲸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化的吗?
3、播放课件,读课文,自己说一说,注意表示时间的词。
4、根据词语,引导学生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课题: 《9、鲸》(第2课时)
雷爱玲
教学内容鲸
教学目标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用具体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鲸进化的图片
学具搜集有关鲸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9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为什么不是鱼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鲸的有关特点。
二、展示互动,研读课文
1、教师进行展示分工。
2、学生分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1)从第一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鲸的大?作者是怎样介绍鲸的这一特点的?
出示句子,理解列举数字和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指导朗读。
2、你知道鲸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化的吗?
播放课件,读课文,自己说一说,注意表示时间的词。
根据词语,引导学生复述。
3、师生接读:在演变的过程中,有的有牙齿变成了,有的没有牙齿,变成了。
4、过渡:鲸还有许多知识,你还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做小小科学家,探索鲸的奥秘。
5、小组自学讨论课文4—7自然段,要求,看一看谁掌握知识多?
6、小组汇报,你掌握了鲸的什么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相机指导:
第四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
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做一个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来判断鲸的种类。
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
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第六自然段:画示意图。
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七自然段:读出表示生长快的句子。(1)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识,如果你是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我们就来写一写
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鲸,来自大海深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你还知道鲸的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鲸
吃食 呼吸 睡觉 繁殖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灵活巧妙、激趣导入。生字教学的巧妙;每个环节创设情境的巧妙;评价语的巧妙。
2、做到有机结合。读写结合,如生字的听写;讲续结合,如小黑板上的复述提示;课内外结合,如对后进生的辅导。
3、体现新理念。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走进文本,走进学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三维目标的整合。另外,课堂上老师的自信;驾驭课堂老到的能力;心中时时有学生,提问面百分之百。
遗憾:
1、鲸的进化过程其实分四个过程,教师要点明。这是课文的难点。
2、讲话要注重细节,在幽默风趣时,题外话要少讲。
3、学生在板书时,教师要关注。如有学生在写“判”“滤”时笔顺错了,教师没发现,也就没纠正了。
4、学生讲导游词时,要教学生文明用语。
课题: 《10、松鼠》(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
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学具1、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搜集作者布封的有关资料。
2、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巩固记忆生字。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三遍,做到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松鼠的图片:
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学生用搜集到的资料介绍松鼠。
2、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3、学生介绍作者布封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分读课文,师生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矫”、“缨”、“榛”的读音。
(2)、指名说说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师生共同帮助理解。
(3)、指名说说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2、自主预习
(1)、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了松鼠?你认为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松鼠?
(4)、比较本课与《鲸》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点。
3、学生自主预习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展示互动,研读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2、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⑴、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⑵、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4、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读完课文,看了影片后,你一定更加了解和喜爱松鼠了,那么,你愿意为保护这些像小松鼠一样可爱的小动物做点什么呢?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准确、生动写出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这些写法对我们有何启示?学生很自然得出结论:这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布置观察一种小动物,学着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
3、读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布封的书,了解更多的动物朋友。
五、作业设计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对号”标出。
驯良(xùn xùn)勉强(qiǎn qiáng)露水(lù lòu)
矫健(jiáo jiǎo)分杈(chā chà)塞满(sāi sài)
蛰伏(zhé zhi)前爪(zhuǎ zhǎo)暖和(hé huo)
二、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里。
“胎”字有以下几种解释:①人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②怀孕或生育的次数;③某些物体的坯。
1、她生了二胎()
2、怀胎()
3、泥胎儿()
三、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松鼠总是喜欢在树上生活,很少到地面上来,因为它们的体形结构和生活习性决定了它们的生活环境。
四、读课文填空。
1、第2自然段中三个“它们”指代。
2、第4自然段中表示顺序的词语是、、。
五、抄写文中带关联词的句子。(3个)
板书设计 漂亮(外形)
10、松鼠 驯良(活动)
乖巧(搭窝)
教学反思《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其中,课文第三自然段从“住”这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A指名介绍松鼠是怎样搭窝的。B从中画也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体会这段话是按照事物的先后顺序来介绍松鼠搭窝的,C从这一自然段,你体会到松鼠的什么? D指导感情朗读。教学后,我发现学生还不大能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松鼠做事聪明、认真的特点。如果我先引导学生齐读重点句子“它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接着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窝搭得暖和又安全,然后请学生谈谈对松鼠的感受,效果可能会更好。因为学生抓住重点句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体会动物的可爱,激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课题: 《11、新型玻璃》(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3、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4、通过理解课文,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难点: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教具投影片
学具字词典
课前预习
1、把课文读3到5遍,还不熟继续读到熟。
2、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安然无恙”和“藕断丝连”意思。
4、认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同学们刚才唱的是《聪明一休》歌,是不是。老师听说最近一休办了个玻璃公司,正在招收员工,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试一试?好,一休公司托付老师先考考大家。(板书:玻璃):玻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谁愿意想大家介绍?(学生畅谈)
2、导入新课。老师这儿有一个关于玻璃的故事,请看:教师播放课件。
课件包括五个场景:⑴、深夜,一个贼潜入博物馆。⑵、贼划破玻璃,将手伸向陈列的珍贵字画。⑶、突然,警铃大振,贼惊慌失措。⑷、警察把垂头丧气的贼带走。⑸、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玻璃上,给玻璃一个特写。
3、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是谁报的警保护了国家的字画?(玻璃,对,但是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一样吗?这种玻璃就是--------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新型玻璃的。
4、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质疑)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质疑)
3、预习反馈
(1)、指名分读课文,师生正音。
(2)、说说“安然无恙”和“藕断丝连”的意思。
(3)、说说课文讲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4、自主预习
(1)、这些新型玻璃有哪些特点和作用,设计一个表格,把它展示出来。
(2)、作者在介绍这些玻璃时,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5、学生自主预习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展示互动,深入理解
各小组展示设计的表格,并进行解说。
提示: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介绍的要说清楚。
课题: 《新型玻璃》(第2课时)
雷爱玲
教学内容召开展销会
教学目标1、通过个人探求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2、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教法:个人探求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学法:个人探求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走进新型玻璃展览馆,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出示表格。)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然后看着表格,连贯的说一说每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先同桌间相互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召开展销会,鼓励学生竟说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在我们班开一个展销会,让每一位同学都当一回推销员,推销员是干什么的,知道吗?(就是把自己厂里的产品介绍给大家,发动大家来买自己介绍的产品,如果来买的人越多,就说明你这个推销员的水平越高。)你们想不想来试试呀?(生、想)
今天你们推销的产品就是这五种新型玻璃,请每一位组长代表你们一组到上面来选一种玻璃。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想好推销的话语,夸夸自己厂里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让人一听就来买,你们在小组内先说给其他同学听,相互出出主意,待会儿就请同学能争着到上面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我们还要评出优秀推销员,好吗?应该怎样做呢?谁来读一读“推销方法启示”(课件出示)?其他人想这四条中哪一条最重要呢?
学生在组内推销。
提示:可使用一些说明方法,可针对介绍情况相互提问,使推销更成功。
2、全班进行推销。
提醒学生注意推销员有没有把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说清楚。
3、学生填写订单,交给自己认为讲的最好的学生,然后评出优秀推销员。
4、同学们,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之外,你们还知道其他新型玻璃吗?如果知道,你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争当“小发明家”,培养创新精神
1、同学们,除了课文中讲到的和同学们刚才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新型玻璃,他们在现代化建筑中正起着(重要作用),研制这些玻璃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真了不起,它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发明一种新型产品呢?
那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生活的需要,每人设计一种新型产品,完成这张21世纪新型产品设计方案:
新型玻璃的名称:
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学生完成方案。
3、交流。
4、总结:
同学们都能积极动脑,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了一种新型产品,还没有完成的,或还需修改的课后完成,最后,老师愿我们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让理想成为现实,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板书设计特点 不断探索
新型玻璃
作用 创造奇迹
教学反思教学《新型玻璃》这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思维能力能得到提高,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教学时,我从学生已经熟知的玻璃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到底是什么样,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的玻璃,采取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了解玻璃的特点、作用等。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在了解了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之后,让学生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将自己推销出去。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最后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未来的玻璃。
这种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
课题: 《12、假如没有灰尘》(第1课时)
郭芝兰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学习重难点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具多媒体网络、投影机
学具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课前预习一、自由朗读课文三遍,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连词连句读一读。
二、认真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板书课题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分读课文,师生评价。
(2)、给下列带横线的字注音
削弱()单调()湿漉漉()
(3)、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自主预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合作好的小组。
三、展示互动,研读课文
1、指名说说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相机指导朗读。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提示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认真思考。
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从人们在生活中对待灰尘的看法,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电视,网络,游戏……
3、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掌握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作业: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古()今()晚()朝()()云)雾()()万千
二、请写出下面句中个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
2、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3、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三、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12、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
使阳光变柔和
作 使天空呈蔚蓝色
用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保持良性循环
教学反思《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在教学《假如没胡灰尘》一课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放手让学生去“读”:语文教学就要创设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体验。在课堂上我花了许多时间让学生去“读”,读懂读透。因此,为后边的交流打下了基础。
2、放手让学生去“问”: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能主动去提问题,通过提问,通过思考,不仅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更带动了其他学生去思考、提问。
3、放手让学生去“讲”:通过“读”和“问”,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我让学生放开胆,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有了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4、放手让学生去“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参与评点、争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5、放手让学生去“练”:课后练笔很重要,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以第一人称写写灰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学会放手,放手让学生去做,虽然本课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遗憾,但是也带给我许多启发,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前进。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第 1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1、通过交际实践,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成功地把一件商品清楚明白、简洁生动地介绍给他人,引发他人购买的欲望。
2、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与同学进行友好地交流,提高抓住要点、大胆提问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3、在互动的交际中,提高口头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诚信意识,获得商品推销的初步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重点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合作意识和诚信意识,获得商品推销的初步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难点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合作意识和诚信意识,获得商品推销的初步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布置环境后,教师激情引入。
学生读“口语交际”中的话,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
二、培训学习,掌握方法
1、播放一个成功的推销录像。边看边想:推销商品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讨论:推销员是怎样进行推销的?他在推销中用了哪些具体方法?
3、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介绍、推销商品的基本方法。
4、请一两名学生上台学着试说,然后进行评议、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三、模拟练习,尝试推销
1、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自由挑选一两件商品介绍给同学,能吸引同学购买,推销就成功了。学生相互评价、修正,选出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提示:一个同学介绍的时候,其它同学要认真听,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对“顾客”提出的问题,“推销员”要耐心解答。
2、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四、推销展示,竞争上岗
1、学生分小组汇报展示。
2、学生进行评价。
3、请表现好的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推销经验。
4、组织学生评出最佳推销员、最佳创意、最佳推销小组、最佳广告语等,予以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第2 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1、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2、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把一种物品介绍清楚。
难点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把一种物品介绍清楚。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话题
播放某个超市请帮忙写广告词的片段。
二、分组讨论,群策群力
1、先让学生自由选择广告对象,再按不同类别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在小组内说,相互补充。
提示学生相互提问,以求把要介绍的对象介绍清楚。
3、分小组汇报。
4、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三、合作交流,构思内容
1、怎样把介绍的物品写得想象、生动呢?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应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2、学生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3、指名口述习作内容,教师从突出特点、说话清楚、表达有序、表达方法等方面加以穿插提示。
四、自主写作,教师巡视
1、学生选择自己想介绍的物品,在小组内口述。
2、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口述。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3、学生进行写作。
4、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
5、指名读自己的习作,师生评议。
6、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在小组内互改。
课题: 《回顾·拓展三》(第1 课时)
教学内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
教学目标1、在填写表格、交流感受中,总结、巩固说明文基本说明方法。
2、自读《四时之风》,大概知道诗句的意思,了解四时之风的各自特点,熟读成诵,积累、内化和运用语言。
3、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重、难点重点总结、巩固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积累、内化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难点总结、巩固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积累、内化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教学“交流平台”
1、学生回顾自己课内外阅读的说明文,想一想每篇文章分别介绍了哪些事物及其有关知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学生填写表格。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发布。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整理。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轻声读诗句,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多读几遍。
2、你喜欢这些诗句吗?为什么?请大家把这些诗句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指名读诗,师生评价。
4、学生选取其中的一节,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5、讨论:四时之风各有什么特点?
6、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有味道,练习背诵。
三、课外书屋
1、教师发放印有《森林报》中的某个片段内容的材料若干篇。
2、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重点读一读,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下阅读感受,把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
4、拓展阅读。
“课外书屋”中介绍了哪些科普读物?你读过吗?你还读过或知道哪些科普读物?给同学介绍介绍。
5、探讨阅读方法
请有经验的同学介绍课外阅读的好方法。
师生围绕“如何才能促进同学读整本书、读科普名著”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学习内容:
13、《钓鱼的启示》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落花生》
16*、《珍珠鸟》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 拓展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词意。
2、能按要求摘录句子和抄写部分课文,丰富语言积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走进文章。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健康的陶冶,同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了解课文中哪些是详写的部分,哪些是略写的部分,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物,再做一篇看图作文,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读懂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
难点:
读写结合,在了解借物喻人写法的基础上,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钓鱼的启示》2课时,《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课时,《落花生》2课时,《珍珠鸟》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课题: 《钓鱼的启示》(第 一 课时)
郭芝兰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
重、难点重点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难点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
教具课件
学具字典
课前预习一、熟读课文,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漏字,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
二、正确书写下面的生字,并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溅___()()翼____()()纵____()()
腮___()()唇____()()诫____()()
三、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方法提示:可查字典、可联系上下文、可联系生活实际等)
启示 诱惑
皎洁 抉择
沮丧 告诫
四、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有哪些收获?美国有一个叫詹姆斯的人,他在一次钓鱼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并使他受益终生,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预习反馈
(1)、指名分读课文,师生正音,出示易读错的生字正音:鲈、腮、翕、纵、诫、抉。
(2)、指名说说理解的词语,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主预习
(1)、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___;听到父亲平静的回答时,“我”____;但因为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地把鱼放回湖里。
(2)、“我”为什么不想放鱼?找出相关的句子并体会。
(3)、父亲是怎么说的?他是什么态度?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这个词还可以换成___
(4)、父亲难道不喜欢这条大鲈鱼?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父亲为什么坚持要“我”放掉鲈鱼?
(6)、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向父亲乞求,让他允许把鲈鱼留下?假如你是父亲,你会怎样劝说孩子把鱼放了?
(7)、“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找出文中的句子写下来。你怎样理解这个启示?
3、学生自主预习后,在小组内交流。
课题: 《13、钓鱼的启示》(第二 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体会启示
教学目标1、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重、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展示互动,品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的是钓鱼给作者留下的启示。
2、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读了这段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4、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意思。
(1)、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我”在处理放不放鱼这个问题时难吗?为什么这么难呢?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理由(课件出示找到的句子)读句子
A、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这个孩子,捕到大鲈鱼的时候,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B、父亲此时会怎么对儿子说?师生模仿父子对话。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___;听到父亲平静的回答时,“我”____;但因为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地把鱼放回湖里。
(4)、道德为什么实践起来很难?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5、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读课文最后两段,说说“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是怎么做的?
(2)、课件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A、学生齐读,说说这“鱼”还是那诱惑人的大鲈鱼吗?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想想,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B、想象“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你是怎样对待的?
2、课件出示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名言,学生齐读共勉。
3、把你从文中受到的启示写在摘抄本上,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钓鱼的启示
是(放鱼)道德实践 非(留鱼)
勇气 ↑ 力量
拒绝诱惑
教学反思《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
课题: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文中词语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从中受到启发。
4、激发学生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难点: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教具投影片
学具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课前预习
1、收集罗马、巴黎相关资料。
2、认读生字词。
维黛安 午宴 缝纫 络绎不绝 挑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出话题,思考通往之路:
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从你家里出发来学校,你知道可以走那条路吗?
看来,从家到学校的路不止──(一条)
板书:路不止一条
越是中心的地方,通向它的路就越──(多)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补充板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3、齐读课题。
4、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该怎么学?(生:自读自悟。)(1)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预习反馈: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
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 大喜过望 心灵手巧 络绎不绝
三、自主合作,研读交流
1、师: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话。你能理解这句话吗?
2、让我们再来细读课文,自读自悟,谁来读读自读自悟要求。
自读自悟: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生活的启示,细读课文,想想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⑴、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理解。
⑵、汇报交流:谁来说说哪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喜欢哪个句子?
①、句子1: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出示句子课件。)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②、句子2: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出示句子课件。)这句话为什么给你印象最深呢?
③、句子3: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出示句子课件。)齐读。这句话写得真好,但含义深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
④、用一个词来说说她的时装店怎样了?(火了、发了、兴旺了。)
⑤、师小结:这件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战胜困难,找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路,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3、齐读12~13自然段。
4、小结:在生活的道路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生活的道路是崎岖的,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牢牢记住(出示小黑条)成功是克服困难而来的,那么通往广场的路就(不止一条),条条道路(通罗马)。课文学到这,你知道吗?广场的路指的是(成功的路)(板书:成功),通往广场的路这句话的含义你知道吗?(出示小黑卡)(对,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探索出自己的道路。)让我们来齐读这两句名言。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学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2)
五、作业设计
一 我能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光:A 荣誉 B景物 C完了,一点不剩 D露着
1、姑娘们跑光了。()
2、我光着脚走到了学校。()
3、张家界的风光真美啊!()
4、他又一次为国争了光。()
举:A 发动、兴起 B提出 C推选 D全
1、举办展览()
2、举例说明()
3、举世闻名()
4、选举代表()
二、我能快速地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络()不绝()众不同()()不断
心灵手()星罗()布 垂头()气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战士们把敌人赶跑了。
敌人被战士们赶跑了。
1、我把父亲的教导记在心中。
2、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维黛安。
四 我知道“——”在下列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A 用于解释说明 B 表示转折
1、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2、看来,我的时装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览未完成的衣服了。()
板书设计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走一条路试试 + 坚持不懈 =成功
教学反思学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时,我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意义,由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获颇丰。现在将这朵教海里的浪花与大家分享。
这节课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由此,我想说: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正如布鲁纳所说: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课题: 《15、落花生》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体会启示
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具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写好本课生字词语的小黑板。
学具搜集作者和落花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谜语引入,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启发谈话,同学们吃过花生吗?为什么说“地上开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通过课下查阅资料来解决,引出课题。本文的作者的笔名叫“落华生”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
3、边读边体会,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4、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读,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2、汇报交流。
重点理解“开辟”、“居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课文讲了什么事?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尝花生时议花生。(板书:(三)尝花生 议花生)
二、探究课文。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2、自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4、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5、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不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故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6、说一说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7、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投影出示父亲的话。谈一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8、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9、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10、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分清课文主次。
1、填一填课后思考练习2。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读107页读写例话。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的 高高地
埋在地里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鲜红嫩绿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教学反思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在讲解课文时,多数是抓住课文主线进行教学,对于《落花生》这篇课文也不例外。在教学时,我抓住父亲说的话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课文去理解父亲的话。具体操作如下:1、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话,在父亲的语言中,你有什么感受?启发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在课堂上我还向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2、应该指导学生把重要的段落背诵下来。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蕴含很深的道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谈了对父亲那段话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道理要让学生在以后人生历程中慢慢体会,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背诵课文作为教学重点来抓。让他们把课文背下来,再慢慢在生活中体会。我相信对孩子的 一生肯定有帮助。3、抓好课后小练笔的落实。目的是让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表达方法,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去写作,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运用。
课题: 《16* 珍珠鸟》
教学内容自主学习课文
学习目标1、确认读1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具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想了解一种新奇的小鸟吗?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种叫“珍珠鸟”的小鸟,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二、快速阅读,了解“珍珠鸟”的变化
1、快速默读,思考: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的语句
(1)、思考:珍珠鸟的动作、神态及活动范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3、看插图,发挥想象
4、思考:“我”是怎样照料、呵护珍珠鸟的?
(1)、弄清小鸟对主人信赖的原因.(2)、体会正是有了这种信赖,才拉近了小鸟与人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由此推出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理解与尊重,人间就回变得更美好.这是文中末尾句的含义.三、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16、珍 珠 鸟
很少扒开 → 伸 → 只站着 → 落在 → 跑到 → 啄 → 睡着
精心呵护,赢得亲近
教学反思在执教这篇充满着“美”的文章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创设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感,就应先从朗读入手。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联想和想象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景物、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在教学中,我提出 “小家伙为什么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才回去?”“小家伙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梦见了什么?”让学生驰骋想象,学生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友谊的多元解读,发言不时闪现充满个性、智慧的语言,或庄或谐,或智或趣,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珍珠鸟了然心中,一幅温馨的感人画面浮现眼前,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在体验中培养语感
课文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用手是摸不到的。它是要我们凭借语言文字的描写,通过形象,在脑海里浮现出课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来。让学生走进冯骥才的书房,化身于那只可爱的珍珠鸟,就更易于走进珍珠鸟的内心世界,体验珍珠鸟信任我的渐进过程。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同学们现在你就是珍珠鸟,把人称变换一下再读读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你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呀?后来怎么又敢跳到主人的小桌上了?偏过头来瞧瞧主人的反映,你瞧见了吗?他在做什么?……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情境,化身为小珍珠鸟在主任的宽容呵护下,越来越亲近主人,直至最后完全信赖于他。学生的这种角色换位,更好地理解了人鸟之间深深的情谊。
四、在表达中培养语感
学生读书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为此,在教学结尾,我做了这样一个设计:播放生活中和谐信赖的一组图片,学生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试着用一句话“信赖”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很快,学生写好了。
学生有感而发,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这一句句简单的话语连接在一起,不就是一首真挚的诗吗?学语文,就是要扎扎实实掌握知识,真真切切体会真情。课堂上,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文字背后,感受温暖。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
难点: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课前准备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明确要求.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第二课时习作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妙的构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教师从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宣读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课题: 《回顾•拓展四》
教学内容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教学用具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在作业本上抄写.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练习讲述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