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骞的故事阅读题答案
篇一:张骞的故事阅读题答案
摘要:张骞与丝绸之路的故事阅读是一篇课外阅读是一片说明文,具体地写出了张骞的个人信息和他和丝绸之路。同学们可以作为课文丝绸之路的课外阅读。在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正缓缓西行。这是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丰功伟绩的纪念和歌颂。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首脑人物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谁料,他比演员更引人注目,满剧场的人都把眼光盯在这件从来未见过的丝袍上。当大家知道这是中国生产的丝织品后,又是高兴,又是羡慕。此后,身着中国丝绸锦绣,成了罗马上层人物高贵和权力的象征。中国的丝织品是怎样到了欧洲的?这要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汉代西域指今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地区)。
张骞(公元前?~前114年),陕西汉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 的开拓者。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通西域,开辟了我国和西方的国际陆路交通道路,从此,一条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 丝绸之路 也正式开通。通过这条横贯亚洲大陆古代东西贸易通道,从公元前2世纪到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对中国蚕桑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 丝绸之路 这一名称。后来在这条通道上陆续出土了中国汉唐各朝的大量丝织品和其它文物。
丝绸之路 的路线并不完全固定,也非一条。其中以自喀什西南行的路线,通往印度、西亚乃至欧洲,最为重要。喀什古称疏勒,按当地语意即为 丝绸集市。两汉时期,中西亚和欧洲尚未掌握育蚕取丝技术,经丝绸之路不仅大量贩运中国的丝织品,同时也大量西运蚕丝作为丝织原料。
更多有关《丝绸之路》的学习内容,请点击
备注:《张骞与丝绸之路的故事阅读》一文由免费提供。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拓展阅读。阅读能力上要求增强概括,理解和表述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主题鲜明,立意新颖;鼓励学生多说,增强口语表达...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拓展阅读。阅读能力上要求增强概括,理解和表述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主题鲜明,立意新颖;鼓励学生多说,增强口语表达...篇二:张骞的故事阅读题答案
丝绸之路张骞的故事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丝绸之路张骞的故事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大探险家、大外交家张骞在汉武帝初年做郎中时,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他们说敦煌(在今甘肃敦煌西)和天山当中有个月氏(r ugrave;zhī)国,恨匈奴,想报仇。汉武帝想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他下诏征求精明强干的人去联络月氏,张骞应征了。有个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叫堂邑父,还有一百多个勇士都愿意跟着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带着一百多人从陇西(治所 100份文档
80份文档
89份文档
篇三:张骞的故事阅读题答案
张骞,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篇四:张骞的故事阅读题答案 篇五:张骞的故事阅读题答案
《史记故事》练习题_五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史记故事》练习题_五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史记故事》练习题
一、填空。1.黄帝名(轩辕式),他与(炎帝)的两支力量合并在了一起,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说法由此而来。2.(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史记故事》练习题
一、填空。1.黄帝名(轩辕式),他与(炎帝)的两支力量合并在了一起,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说法由此而来。2.(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3.烽火台上的士兵一旦发现敌情,白天就点起(浓烟),夜间点燃(烽火)向四处报警。4.郑国商人(弦高)把自己贩卖的(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送给秦国军队,还假称这是郑 国国君对秦军的慰劳,使得敌人放弃了对郑国的偷袭计划。5.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秦朝)。6.“不鸣惊人,(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善于纳谏,从一个昏君变成了一 个英明的君主,使楚国成为了诸侯中的强国。7.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19)年。孔子周游列国(14)年。因为苏秦的合纵策略,秦国有(15)年不敢出(函谷关)关攻打六国。8.司马迁说:“假如(晏子)还活着,我即使为他驾车,也是心甘情愿的。” 9.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10.(李斯)建议秦始皇修筑(长城),以保护秦朝不受北方各少 数民族军队的滋扰。11.淮阴侯(韩信)年轻时就敢于忍受(胯下之辱),承受各种折磨,后来成了一代名将。12.通用至今的诊脉疗法,仍遵循着确立的理论。13.(田忌)通过赛马的方式,向齐威王推荐(孙膑)。14.屈原创造的诗体被后人称为(楚辞)。15 华夏民族的祖先是(炎帝和皇帝)。16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朝)。17 历史上所说的“春秋五霸”是指(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 和越王勾践。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战国七雄是战国时的七个强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18“管鲍之交”指的是著名历史人物(管仲)和(鲍叔牙)。19 使秦国由弱变强,逐步走上霸主之位的著名变法是(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20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屈原)。21 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时即兴创作了一首著名诗歌,题目是(大风歌)2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里的“成败人物”是指(韩信)。23 走出一条中原通西亚的“丝绸之路”的人物是(张骞)24 《史记》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 122 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判断题。1.刘邦月下追韩信,并任命他为大将。对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对 3.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并招募士卒训练骑射,使赵国的实力很快增强了。对 4.孔子出身于贵族之家,从小家境富裕,遍览群书。(错)5.虞国国君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借道给晋国去攻打虢国,结果也被晋国吞并。(对)6.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对 7.“禅让”的意思的是指把帝位传给有贤能的人,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错 8.大军事家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对 9.伍子胥为逃避楚平王的追捕,一连几天都睡不好觉,把一头黑发都愁白了。对 10.子贡一次次出使,以巧言游说各国,打乱了各国的局势,使鲁国避开了战事。错 11.商鞅推行的新法使楚国逐渐强大起来。错 12.当孟尝君被齐王免了职务时,除了毛遂,众门客都离开了他。(错
三、选择题。
1、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人物是: a、李白 b、鲁迅 c、巴 金 d、老 舍(b)
2、成语 “破釜沉舟”讲的是谁的故事? a 刘邦 b 韩 信 c 项 羽 d、勾(b)
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讲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韩信 b、萧 何 c、张 良 d、孙 膑(b)
4、“烽火戏诸侯”故事中讲到的昏君是 a 纣王 b 周幽王 c 夫差 d 燕昭王(b)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秦始皇 b、周武王 c、刘邦(a)
6、“智过昭关,一夜之间白了头”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齐 桓 公 b、伍 子 胥 c、勾 践 d、夫 差(a)7.、刘邦于项羽划定了楚汉边界,它就是(b)a 邗沟 b 鸿沟 c 长城
8、.“国人暴动”时,平民和贵族要杀死(b)a 周幽王 b 周厉王 c 周武王
9、.主张连横实现秦国统一六国的是(b)a 苏秦 b 张仪 c 商鞅
10、.涿鹿之战的对战双方是(b)a 刘邦与项羽 b 黄帝与蚩尤 c 周武王与商纣王
11、下令焚书坑儒的是(a)a 秦始皇 b 胡亥 c 扶苏
1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的沛公是(a)a 刘邦 b 范增 c 项羽
13、(b)是六国中最后灭亡的。a 赵国 b 齐国 c 楚国
14、孔子出生在(a)a 鲁国 b 燕国 c 韩国
15、(b)答应与楚国交战时晋军将退避三舍。a 楚成王 b 重耳 c 子玉
16、(a)首先起义抗秦。a 陈胜、吴广 b 项梁 c 刘邦
17、冯谖是(a)的门客。a 春申君 b 孟尝君 c 信陵君
18、.燕太子丹派(c)刺杀秦王嬴政。a 专诸 b 高渐离 c 荆轲。
第二篇:张骞学案
语文导学案
张骞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学习重点
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自学
【定标自学】
一、张骞与西域
张骞,字子文,西汉成固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当时汉匈交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武帝了解到大月氏需要帮助的情况后,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于是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身分应募,肩负出使大月氏任务。
建元二年(前139)张骞由匈奴人甘父作向导,率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出发。他们朝行暮宿,风餐露宿,备尝艰辛,不料中途被匈奴所俘,一扣就是十年。但这些并没有动摇张骞完成通西域使命的决心,带去的旌节一直留在身边。
后来,张骞一行趁匈奴不备,逃离匈奴。翻山越岭,到达大宛。在大宛向导的带领下到达康居,最后到达大月氏。
但是,大月氏的国情已发生很大变化。他们迁到妫水流域后,征服了邻国大夏,决定在此安居乐业,不想再跟匈奴打仗。同时,月氏人还认为汉朝离自己太远,不能联合起来共击匈奴,因此张骞“断匈右臂”的目的没有达到。张骞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余,于元朔元年启程回国。归途中,又为匈奴骑兵所获,扣押一年多。元朔三年,逃回汉朝。汉武帝详细地听取了他对西域的情况汇报后,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赐甘父为奉使君。张骞自请出使西域,历经艰险,前后十三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
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汉,直达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撒马尔罕。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二、语言积累
语文导学案
1.通假字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诚得至,反汉 为发导绎
并南山,欲从羌中归 2.古今异义
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3.一词多义
闻此言,因欲通使
乃募能使者
唯王使人导送我 单于留之
大宛闻汉之饶财
以其头为饮器
骞以郎应募
又自以远汉
以其头为饮器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而为匈奴所闭道
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与妻,有子
然骞持汉节不失
宛以为然
唯王使人导送我
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4.常见实词
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逃(动词)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恨(动)
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恨(动)
道必更匈奴中 经过(动词)
传诣单于 到„„去(动词)然骞持汉节不失 丢失(动词)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逃(动词)
语文导学案
大宛闻汉之饶财 丰富(形容词)
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赠送(动词)
为发导绎 向导(名词)
康居传致大月氏 转送(名词)
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 攻打(动词)5.常见虚词
以其头为饮器
汉方欲事灭胡
闻此言,因欲通使
乃募能使者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居匈奴中,益宽
若欲何之
诚得至,反汉
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6.词类活用
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唯王使人导送我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 7.特殊句式
张骞,汉中人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
无与共击之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汉何以得往使?
若欲何之
而为匈奴所闭道 复为匈奴所得
对话
合作探究
1.请概述张骞出使西域经历的艰难历程。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3
语文导学案
2.“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一句概括性强。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几句改写成一个完整生动的故事,300字左右。
3.张骞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请你写一句公益广告词,以体现文化交流的意义。评价
完成“伴你学”第8页。
个人小结:
第三篇:张骞与丝绸之路阅读答案
篇一:张骞与丝绸之路阅读答案
张骞与丝绸之路求答案 张骞与丝绸之路求答案 血刺晓星mznp 2014-11-02 张骞与丝绸之路关系:张骞并不是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在汉朝之前就有商人从丝绸之路走过,不过张骞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他使得丝绸之路成为一条商业和文化通道,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读完短文我认为张骞是一个忠于祖国、具有百折不 挠的优良品质和开拓精神的人,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第二次出使促进西域各国与汉朝建立友 好关系,推动了西域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篇二:张骞与丝绸之路阅读答案 篇三:张骞与丝绸之路阅读答案
丝绸之路产生的实质:丝绸之路是西汉政府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汉朝的丝、丝织品大量运到西域后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情况下出现的。它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行为之后的民间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开通丝绸之路的影响和历史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
摘要:张骞与丝绸之路的故事阅读是一篇课外阅读是一片说明文,具体地写出了张骞的个人信息和他和丝绸之路。同学们可以作为课文丝绸之路的课外阅读。在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正缓缓西行。这是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丰功伟绩的纪念和歌颂。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首脑人物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谁料,他比演员更引人注目,满剧场的人都把眼光盯在这件从来未见过的丝袍上。当大家知道这是中国生产的丝织品后,又是高兴,又是羡慕。此后,身着中国丝绸锦绣,成了罗马上层人物高贵和权力的象征。中国的丝织品是怎样到了欧洲的?这要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汉代西域指今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地区)。
张骞(公元前?~前114年),陕西汉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 的开拓者。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通西域,开辟了我国和西方的国际陆路交通道路,从此,一条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 丝绸之路 也正式开通。通过这条横贯亚洲大陆古代东西贸易通道,从公元前2世纪到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对中国蚕桑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 丝绸之路 这一名称。后来在这条通道上陆续出土了中国汉唐各朝的大量丝织品和其它文物。
丝绸之路 的路线并不完全固定,也非一条。其中以自喀什西南行的路线,通往印度、西亚乃至欧洲,最为重要。喀什古称疏勒,按当地语意即为 丝绸集市。两汉时期,中西亚和欧洲尚未掌握育蚕取丝技术,经丝绸之路不仅大量贩运中国的丝织品,同时也大量西运蚕丝作为丝织原料。
更多有关《丝绸之路》的学习内容,请点击 备注:《张骞与丝绸之路的故事阅读》一文由免费提供。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拓展阅读。阅读能力上要求增强概括,理解和表述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主题鲜明,立意新颖;鼓励学生多说,增强口语表达...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拓展阅读。阅读能力上要求增强概括,理解和表述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主题鲜明,立意新颖;鼓励学生多说,增强口语表达...篇五:张骞与丝绸之路阅读答案
第四篇:《张骞》教学设计
《张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及《郅都》一文,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教学重点
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3.对张骞的评价。教学方法
自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检查 略。
二、导入课文
播放视频《张骞出使西域》,并由此导入课文。
三、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读课文 1.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是怎样的? 2.张骞是个怎样的人? 3.你如何看待张骞出使西域?
4.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四、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
五、教师提问点拨 1.关于张骞
持节不失、心胸宽大、诚实可信、勇敢智慧。2.关于如何看待张骞出使西域
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入手。言之成理即可。3.文言常识 ⑴通假字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通“向”
诚得至,反汉
通“返”,返回
为发导绎
并南山,欲从羌中归
⑵古今异义
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⑶一词多义 使
闻此言,因欲通使
乃募能使者
唯王使人导送我 之
单于留之
大宛闻汉之饶财
以
以其头为饮器
骞以郎应募
又自以远汉
以其头为饮器
为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而为匈奴所闭道
而
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通“译”,翻译
通“傍”,靠近
古义:要旨
今义:要点,要求
古义:十三年
今义:年龄
使者(名词)
出使(动词)
派(动词)
他(代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用(介词)
凭借(介词)
认为(介词)
作为(动词)
替(介词)
被(介词)
因而(表示因果的连词)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
并且(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与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跟(介词)
与妻,有子
给与(动词)
然
然骞持汉节不失
但是(转折连词)
宛以为然
对,正确(形容词)
唯
唯王使人导送我 表示希望语气(副词)
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只(副词)
⑷词类活用
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向西(名词作状语)
唯王使人导送我 做向导(名词作动词)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
使„„称臣(使动用法)
⑸特殊句式
张骞,汉中人
(判断句)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
(定语后置)
无与共击之
(省略句)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省略句)
汉何以得往使?
(介词宾语前置)
若欲何之
(宾语前置)
而为匈奴所闭道
(被动句)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
(被动句)
复为匈奴所得
(被动句)
六、课后作业 1.笔译全文。
2.“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一句概括性强。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几句改写成一个完整生动的故事,300字左右。
第五篇:张骞纪念馆导游词
张骞纪念馆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骞纪念馆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我是导游袁浩岚,大家可以叫我袁导。我很荣幸为大家服务,今天我们将去参观城固县的张骞纪念馆。
张骞,城固县人,他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是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两次出使西域,历尽千辛万苦,建立了西汉和新疆等地各民族的联系,为我多民族的团结统一奠定了基础。它“凿空万里”打开了中西通道,使中国和西亚及欧洲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中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元朔六年病卒,归葬故里——白崖村北四公里处的饶家营村。当我们走进张骞纪念馆的大门,绕过售票厅,就来到张骞的雕像前,这尊雕像雕刻的栩栩如生,张骞手持节杖,威风凛凛的挺立在这里,一动不动。这尊雕像的下面是以黑色大理石为基座的,上面刻着有关张骞的简介,朋友请随我到大殿看看,大殿两侧的对联“一使胜千军,两出惠万年”由张保庆题写,门的顶部悬挂着“大汉之魂”的横匾。献殿的墙上是两幅油画,一幅是《张骞出使西域图》,描绘的是汉武帝向张骞授节杖的情景,节杖是由竹竿所制,红色的是赤色的牦牛尾,节杖比使者的性命还要重要。另一幅是《凿空图》,描绘的是西域人民热烈欢迎张骞的情形。再往后就是石虎亭和张骞墓,张骞墓风景优美,有大柏树、花草、小鸟,还有一些古怪的石头。张骞墓,座北向南,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略呈长方形,墓顶状如覆斗,古柏笼罩,四季苍翠,前竖碑三通。张骞纪念馆被国家评为AA级旅游景点,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地方。
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中午十二点在大门口集合,请保管好随身物品,不要乱扔垃圾。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