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戈尔和他的故事诗
泰戈尔和他的《故事诗》
《故事诗》这是泰戈尔前期诗歌创作中一部极其重要的孟加拉叙事诗集,诗集收入诗歌二十四首,并有序诗一首,诗集主要取材于印度古代经典作品中的历史传说,其中既有佛教故事、印度教故事和锡克教故事,也有拉其普特人及马拉塔人的英雄传说。诗人热情歌颂了民族英雄在抵御异族入侵时英勇献身的精神。《洒红节》写拉其普特人用计谋战胜入侵者。《婚礼》还表现了一个王子在婚礼上壮别新娘,奔赴疆场,马革裹尸而还的牺牲精神。这些诗歌读来荡气回肠,令人感叹。《故事诗》中的佛教和印度教故事,表现了诗人对人道主义的弘扬和对真善美的礼赞。这部诗集在当时极大地激励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意志,曾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吉檀迦利》。《吉檀迦利》是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不少人以为“吉檀迦利”是奉献之意,其实是献诗之意.作者的另外一部诗集<<奈维德雅>>才具奉献之意.风格清新自然,带着泥土的芬芳。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以及更深层次的思想等,那么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了解他的生平入手,因为无论一个人多么的超凡脱俗,他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等都必然会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这是文学创作的客观规律。既然如此,我们想要探讨泰戈尔诗歌的特点那就当然要从了解他这个人开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生于印度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地主家庭,属婆罗门种姓(印度古代实行种姓制度,婆罗门是其中最高贵者),家庭比较富有,且为当时孟加拉知识文化中心,如果在中国他就是出生在了一个“书香世家”,所以他有很好的条件接受知识文化教育以及先进的思想。
泰戈尔不仅接受了印度传统文化,而且还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他于一八七八年赴英国留学,但是却极讨厌学校教育,终其一生几乎没有完成过任何完整的学校教育,全靠家庭熏陶和自学成才,这也正是伟大人物高出众人之所在。他的文学创作突出表现在诗歌方面,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十四岁开始写诗,然后一发而不可收,一生共创作了包括《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在内的近五十部诗集、近两千首诗歌,容量极大。另外,在其他文学样式方面也多有建树,写作有小说、剧本、论文集、回忆录等等不一而足,这里暂不讨论。
除了进行文学创作,他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时刻关注国家大事,虽然称有一段时间过起了隐居生活,但那并不表示他就不再关心政治了,只不过是暂时采取的一种处世态度而已。他曾多次出国访问,到过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苏联、瑞士、加拿大、中国以及日本等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这可以说与他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有着极大的关系的。
诗人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奖项的第一位东方作家。1941年在加尔各答祖宅去世,走完了其伟大而光辉的一生。关于他的思想等有关方面将在分析其诗歌特点之时一并讨论,这里不再多说。
《故事诗》
《故事诗》出版于1900年,共收诗歌24首,并有序诗一首,其中的大部分作品也是创作于1900年,其余的一些是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如《无上布施》作于1898年,《婆罗门》作于1893年,最早的《戈宾德.•辛格》作于1886年。这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叙事诗集,几乎每首诗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读起来就像一篇篇的小说,只不过作者是用诗歌的形式呈现给了我们,使之具有了诗歌的美感,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传送。下面就从整体上简单把握一下它的特点:
一、取材广泛、内容丰富。
“故事诗大体分为四组:佛教故事、印度教故事、锡克教故事和马拉塔及拉其斯坦的英雄故事。佛教故事取自《撰集百缘经》、《菩萨譬喻鬘》和《如意树譬喻鬘论》;印度教故事取自《歌赞奥义书》及《敬信鬘》;其余的故事来自民间传说。”(石真《译者附记》)
由此可以看出,实际上印度传统文化对泰戈尔的影响要大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尤其是印度古代典籍对其的影响更是极为深远,它们往往成为泰戈尔创作的素材。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他的创作取材于印度古代典籍,但却绝不是队员股市的简单照抄,而是十分具有独创性的,甚至有很多故事与原来故事的内容完全不同,只不过是借古人之命来为自己的故事服务。
例如《报答》一诗在佛教故事中写的是一个强盗和一个妓女之间发生的事情,当然他们的人格不可能高明到什么地方。但在这首诗中,作者却使主人公化身为一个无端受冤枉的商人,而女主人公则是一位名满全城的美女,这样写来更容易表达出作者的内心,即在爱情和理智之间的艰难抉择,而不必再考虑道德问题,否则诗歌的主题性就值得怀疑了,因为爱情是极其高尚、纯洁的,若要两个品德并不高尚的人来演绎就很难使人信服了。
有些虽然与远古时极为接近,但在作者的艺术处理下也使其具有了新的意义。
例如取材于《撰集百缘经》的《供养女》,讲述了信奉佛教的频婆娑罗王在被儿子阿阇世王篡位杀死以后,就下令全国不得再信奉佛教,不准供养佛陀。但虔诚的宫女师利摩蒂却依然遵从着自己的信仰,到佛塔前供养并点燃了佛灯,虽然最后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虽然与佛经故事极为相像,但经过作者的加工之后,特别是在英国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之时,此时无疑具有了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坚定自己的信仰、勇敢反抗殖民统治的更高层次的意义。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
二、主体多样化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宣扬平等、自由、解放等近代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
如《王的审判》一诗中,国王对半夜侵入别人家中欲行非礼的贼人的惩罚只有一个字:“死”,而当他得知贼人是太子、并且已经将杀死太子的那个婆罗门给抓起来时,对他的惩罚是一句话:“放了他”,语言简洁有力然我们看到了一个简洁干练的理想君主形象,很难说这不是作者为宣扬其平等思想而创作的。另外还有《轻微的损害》等诗篇也明显流露出这样的创作思想。
2.废除种姓制度,并处宗教派别之见,互相关爱。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全国分为四大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另外还有一些没有种姓的奴隶和平民,而前三者时高贵的再生种姓,后者的地位身份低下。种姓制度的由来已久且痼疾难除。泰戈尔年轻时曾在乡下接触过农民,看到过他们的可怜处境并且对此深表同情。所以他意识到这种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以及全国人民的团结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在他的诗歌中就发出了废除种姓制度的号召。
《婆罗门》一诗在这一主题方面极具代表性,年轻的苏陀伽摩怀着虔敬的心来向圣者乔达摩学习《吠陀》——印度经典,但在当时只有高贵的婆罗门才有学习的资格,乔达摩让他回家问过母亲,单纯的苏陀伽摩问过母亲以后再次走入圣者的净修林,说道“我不知道我属于哪个种姓”,因为她的母亲告诉他:“妈妈曾侍奉过不少男人——不知道谁是你的父亲!”众弟子哗然,纷纷对其嘲笑辱骂,但圣者的举动却使人感动,他“为孩子的坦白深深感动/圣者乔达摩离开坐席伸出双臂/把苏陀伽摩抱在怀里。”并且承认了他是极为高贵的婆罗门种姓。
作者的意图很明显,通过把单纯但地位低下的苏陀伽摩和虽高贵却已丧失人性的众婆罗门弟子作对比,承认了认得高贵在于品质而不在于地位和出身,从而说明种姓制度不过是一个虚假的、阻碍社会进步的外壳。
印度还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在国内存在着佛教、印度教、锡克教及伊斯兰教等多个宗教,这些宗教在历史上有着很深的矛盾有时候甚至演变到武力斗争,而且在同一宗教内部也存在着不同派别之间的分歧和对立,这些对社会的发展当然是阻碍,何况也不利于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在这方面,《供养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前文已做过分析,此处不再缀述。
3.号召人民团结,反抗殖民统治
我们知道泰戈尔生活的(1861——1941)年正是英国殖民统治的猖獗时期,印度人民在殖民统治下受尽凌辱并且开始觉醒,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伟大的导师站出来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无疑具有十分巨大的意义。象甘地、泰戈尔等一批印度的伟大人物就是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而诞生的。当然甘地注重的是政治运动,二泰戈尔则是选择了具有思想引领作用的文学来作为其武器的。我们来看,《不屈服的人》:马鲁瓦国王佳苏般特捉住了西鲁苏王苏罗坦,最高统治者奥朗则布想见他,佳苏般特提醒他一定要尊重苏罗坦,因为那是一个英雄。奥朗则布答道:“自尊的人谁能损害他的尊严?”正是如此,苏罗坦以其勇敢、自尊赢得了奥朗则布的尊重。作者借古讽今,是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向苏罗坦一样保持自尊,绝不向殖民主义者低头。
再如《被俘的英雄》,这首诗的反抗意味更强,并且还具有极强的号召性。故事是这样的,在锡克和莫卧儿王朝的斗争中,锡克因寡不敌众,反抗斗争被镇压,七百英雄就义,首领般达也被俘,但他却不肯屈服,在宫殿上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之后被杀。全是笼罩着一种英雄主义氛围,歌赞英雄、歌颂反抗,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4.人道主义
在这一点上,其实并不能纯粹地把它和其他的主题完全的分割开来,它往往和其他的主题共同蕴含于诗歌之中。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几乎任何诗歌都不可能单纯地表达一种思想,即便能够如此,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也能够分析出多种不同的主题而且合情合理,因为每一个人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所经受的人生经历也是各不相同,我们只是要寻找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更为接近的一种即可。
例如《丈夫的重获》一诗就在反对妇女殉葬,成为萨蒂——节妇的陋习同时,流露出一种对人类生命的尊重与珍惜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很明显这绝不是作者所要单一表达的东西。
另如《审判官》则显示了对法律的尊重,进而在更深的层次上表达了对人的尊重的主题,因为法律史由人制定出来以作为众人行为约束的条例,对法律的藐视也就是对人类的不尊重。
整部《故事诗》其实还有对农民被地主压迫的无情揭露,如《两亩地》,还有宣扬摒弃富贵利禄的主题,如《点金石》等等,宗旨这部诗集的主题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并且个性鲜明、各具特色。
有包括给孤独长者、希瓦吉、拉姆达斯、乔达摩、苏陀伽摩、硚萨罗王、迦尸国王、阿阇世王、师利摩蒂、邬波笈多尊者、瓦基勒森、夏玛、乌蒂娜、比丘尼、杜尔西达斯、婆罗门、苦行者萨那坦、奥朗则布、苏罗坦将军杜姆拉吉等在内的几十个典型人物,地位有高有低,几乎囊括了当时各行各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圣者、国王、僧侣、平民、宗教领袖、妓女等等,这就为我们展示了印度社会的一个缩影,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小说的特色,只不过泰戈尔是用诗歌这种更加具有一位和美感的形式呈现给了人们,这也使其更加容易为人们接受、传诵,这一点无疑能够延长诗歌的生命力。
以上主要从内容方面分析了这部诗集的特色,下面再从艺术技巧上简单谈一下。
一、语言凝练且通俗易懂
是的,这是诗歌艺术的共同特征。但是,他在泰戈尔生花的妙笔之下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能否认,在这方面泰戈尔的表现是极为突出的,特别是在其一些抒情诗集如《飞鸟集》中更是如此。
在《故事诗》中,可以说每一篇的篇幅都不算太长,但它们却都具有极大的内容蕴含量,往往一个任务的个性特点通过寥寥数笔就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例如《被俘的英雄》中开头两句:“五河环绕着的英雄之国/辫子盘在头上的锡克”只此两句似乎一个剽悍的、不屈服的民族就屹立在我们面前。再如在《轻微的损害》中当宫女马乐蒂劝皇后不要焚烧穷人的茅屋之时,皇后说道:“抛过一边去这廉价的慈悲心肠!”只一句话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疯狂的、无情的冷血女人。
其实,这也涉及到了语言的“节约机制”,但那是语言学上的问题,另当别论。
二、韵律和谐,极富音乐美和绘画美
读过这部诗集之后,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些诗中的景物描写都特别美,静谧、和谐甚至还流露出些微的神秘气息,让我们不自觉的喜欢上这里所描绘的一切。而且就诗歌本身来说,它又极具音乐性,读起来非常顺口,往往一开始就不易停下,非得一口气读完就不能解颐。
是的,综观泰戈尔这部《故事诗》可以看出,这种艺术技巧他是把握得极为到位的,显示了一代“诗圣”雄健的笔力。《故事诗》是泰戈尔叙事性诗歌中的代表作,通过对这部诗歌特点的把握我们也许能够对其整个叙事性诗歌的特点窥得一二,这也正是本文目的之所在。
第二篇:泰戈尔诗
1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2
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o troupe of little vagrants of the world, leave your footprints in my words.3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4
是大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
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e smiles in bloom.5
无垠的沙漠热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摇摇头笑着飞开了。
the mighty desert is burning for the love of a bladeof grass who shakes her head and laughs and flies away.6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7
跳舞着的流水呀,在你途中的泥沙,要求你的歌声,你的流动呢。你肯挟 瘸足的泥沙而俱下么?
the sands in your way beg for your song and your movement, dancing water.will you carry the burden of their lameness? 8
她的热切的脸,如夜雨似的,搅扰着我的梦魂。
her wishful face haunts my dreams like the rain at night.9
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once we dreamt that we were strangers.we wake up to find that we were dear to each other.10
忧思在我的心里平静下去,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中。
sorrow is hushed into peace in my heart like the evening among the silent trees.Absence to love is what wind is to fire.It extinguishes the small;it inflames the great.离别之于爱情好比风之于火,它能将小火熄灭,使大火熊熊燃烧.Every man is a poet when he is in love.每个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
First love is only a little foolishness and a lot of curiosity.初恋就是一点点笨拙外加许许多多好奇
Friendship is like earthenware: once broken, it can be mended;love is like a mirror: once broken, that ends it.友谊就像陶器,破了可以修补;爱情好比镜子,一旦打破就难重圆.Friendship is love without his wings.友谊是没有羽翼的爱
Gravitation is not responsible for people falling in love.并非地球引力使人坠入爱河
The greater the power, the more dangerous the abuse.权力越大,滥用职权的危险就越大
The greatest of evils and the worst of crims is poverty.最大的恶和最凶的罪是贫穷
The paramount duty of Congress is to stop deficiencies by the restoration of that protective legislation which has always been the firmst prop of the Treasury.国会的最高职责是恢复始终是国家财政最坚实支柱的保护性立法,以制止财政赤字
The people may safely be trusted to hear everything true and false, and to form a correct judgment.Were it fall to me to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f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 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人民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应该让他们听到一切真实和虚伪的东西,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倘使让我来决定,我们应该是有一个政府而不要报纸呢,还是应该有报纸而不要政府,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The tyrant dies and his rule ends, the martyr dies and his rule be-gins.暴君死了,他统治也就结束;烈士死了,他的统治刚开始
There is something behind the throne greater than the king him-self.在王座的后面还有比国王本人更伟大东西To be acquainted with the merit of ministry, we need only observe the condition of the people.(Junius, Unidentified letter writer)要了解政府的政绩只需要观察民情
To know the pains of power, we must go to those who have it;to know its pleasure, we must go to those who are seeking it :the pains of power is real, its pleasures imaginary.欲知权力带来的痛苦,去问那些当权者;欲知权力带来的乐趣,去问那些追逐权势者:权力带来的痛苦是真实的,而权力带来的乐趣只不过是凭空想象的
Too fond of the right to pursue the expedient.过分喜欢权力就会不择手段We need in politics man who have something to give, not men who have something to get.在政治中我们需要能有所奉献的人,而不是想有所收获的人
When a man assumes a public trust, he should consider himself as public property.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公众的财产 When society requires to be rebuilt, there is no use attempting to rebuild it on the old plan.当社会需要重建时,试图墨守旧的蓝图重建它是徒劳无益的
第三篇:泰戈尔诗摘录
泰戈尔诗摘录
1、若是你因错失太阳而流泪,你也会错失繁星。
2、我们在梦里曾是陌生人,梦醒后发现我们原本相亲相爱。
3、悲哀在我的心头沉降下来,犹如黄昏笼罩着寂静的森林。
4、不要因为悬崖高峻,就把你的爱情置于其上。
5、今晨我坐在窗前,尘世如一个过客,在那里驻足片刻,想我点点头便走了。
6、你看到的不是自己,你看到的是你的影子。
7、背着灯笼的人们,把自己的影子头到自己的前面。
8、我的存在是永远的迷,这就是人生。
9、歇息对于工作而言,犹如眼睑和眼睛的关系。
10、树枝伸到我的窗前,像寡言的大地的思慕之声。
11、别因自己没有食欲而去抱怨你的美食。
12、你对我微微一笑,一言不发。而我觉得我已为了这个等待许久。
13、尘世仓促地在徘徊的心弦上奏出伤感的音乐。
14、星星不想萤火虫一样羞于显露。
15、多谢你,我并非这权势的车轮,可我却是被这车轮 压的鲜活生命中的一员。
16、当我们约谦卑是,我们越接近崇高。
17、“完美”为了“不完美”的爱情,吧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
18、神对人说道:“我治愈你,因此便伤害你,我宠爱你,因此便惩罚你。”
19、小草啊,你的步子虽说细微,可你举步之间却拥有着足下的大地。
20、贞洁是一种财富,它源于充裕的爱情。
21、我们误读了这世界,却说这世界蒙骗了我们。
22、诗人的风呼啸过大海和森林,为的是寻觅他自己的歌声。
23、人为自己设下了路障。
24、让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
25、想行善的人去叩门,有爱心的人却看见门是开着的。
26、艺术家是自然地情人,所以他也是她的奴隶和主人。
27、
第四篇:泰戈尔诗评
生如夏花 死如秋叶
——《泰戈尔诗评》
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且能说出生命之本身,这就是我们所以爱他的原因了。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一1941年),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小说家,思想家,生于孟加拉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贵族家庭。泰戈尔8岁就写诗,并展露出非凡的天赋,15岁时出版诗集《原野之花》,被称为“孟加拉的雪莱”。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写作,在他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涉足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且均获得杰出成就;其中,最能体现他的风格特征的,是他的诗。在印度,在世界许多国家,泰戈尔都被尊为“诗圣”。泰戈尔是印度人民最崇拜最热爱的诗人,他参加领导了印度的文艺复兴活动,他排除了他周围的纷乱室塞的,多少含有殖民地区奴化的,从英国传来的西方文化,而深入研究印度自己的悠久优秀的文化,他深入民间,听取神话、歌谣、民间故事,用最朴素的语言写出散文和诗歌。
1910年发表的哲理诗集《吉檀迦利》最早显示了泰戈尔的独特风格。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部献给神的颂歌,“吉檀迦利”就是“献诗”的意思。但泰戈尔歌颂的并不是“一神教”拥有绝对权威、巍然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神,而是万物化成一体的泛神,是人人可以亲近、具有浓厚平民色彩的存在。诗人劝告那些盲目的顶礼膜拜者们:“把礼赞和数珠撇在一边罢!”因神并不在那幽暗的神殿里,“他是在锄着枯地的农夫那里/在敲石的造路工人那里/太阳下,阴雨里/他和他们同在/衣袍上蒙着尘土。”人们应该脱下圣袍,到泥土里去迎接神,“在劳动里,流汗里/和他站在一起罢。”①
泰戈尔认为,作为一个诗人,如果只是搬弄华丽词藻或炫耀文字技巧,同样是无法通向神的。那些浮华的装饰将成为阻障。他崇尚纯真和简朴,企望自己的生命“简单正直像一枝苇笛”,让神“来吹出音乐”,从而达到人梵神合一的境界。②
《吉檀迦利》所表现出的泛神论思想,无疑与印度古代典籍如《奥义书》等息息相通。但泰戈尔在发扬本民族传统的时候,并无意营造一个封闭的世界,他渴望长期隔绝的东西方能够不断接近、沟通。1912年泰戈尔自己把《吉檀迦利》译成英文,次年便以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高度评价了泰戈尔的创作,特别是他通过文学创作“调和人类文明两极化”的努力。③
继《古檀迦利》之后的《园丁集》1913仍然是一部“生命之歌”,但较多地融进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叙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其实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不过,诗人是在回首往事时吟唱出这些恋歌的,在回味青春心灵的悸动时,他无疑又与自己的青春经验保有一定距离,可以相对地进行理性审视和思考,从而使这部恋歌不时闪烁出哲理的光彩。
《新月集》是诗人历经人世沧桑之后,从睿智洁净心灵唱出的天真的儿歌,诗人熔铸儿时的经验,借助儿童的目光,营造了一个晶莹的童话世界。而深达的哲理,则时时从童稚的话语和天真的画面中流露出来。可以说,智者的心灵与纯真的童心在《新月集》里达到了最好的融合。
第一次读完他的诗篇,我陷入了迷茫之中,拿起书来,感到内心砰砰直跳,便敢紧将它放下。可又不知怎的,心里头却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打开它去“一读方休”,走近他,去欣赏大师的风采。洗尽铅华的《吉檀迦利》、抒情浪漫的《园丁集》,精致达理的《流萤集》,哲理智慧的《飞鸟集》„„泰戈尔将这些清新的、隽永的财富奉献在我们面前,不含半点的杂质。
那是一个植根于印度哲学思潮,成长在印度文学的海洋又徘徊在印度艺术的月华之中,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诗人的肺腑之言。是泰戈尔对生活的认识,对宇宙的思考,对生命的遐想„„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生活着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尖叫之中,以及广告的漩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
“毒蛇/处处吐出剧毒的气息,/讲的是温文尔雅的和平,/听起来活像是嘲弄。/因此,在我去世之前,/让我对各处正在准备/向恶魔作战的人们,/致以我生平最后的敬礼。”----泰戈尔这样写着,他笔峰犀利,讽刺尖刻而辛辣地砰击了在中欧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全诗慷慨激昂,包含了爱国主义的深切情怀以及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诗人反法西斯,反帝国主义的,反殖民统治的正义感。他遇见到二战的即将到来,追求和平与光明,热情鼓舞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这是泰戈尔作品“金刚怒目”的一面。当然诗人也有自己“光风霁月”的一面,“ 你爱怎么说他说怎么说吧,可是我倒知道我的孩子的弱点的。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而是因为他是我的幼稚的孩子。„„ 当我非惩罚他不可的时候,他就变得越发是我的一部分了。当我使他流泪的时候,我的心和他一同哭泣。„„ ”它多么地贴近你我的生活。天下哪一位父亲,哪一位母亲不这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当一位父亲或一位母亲责罚孩子的时候,最难过的就是他们自己,因为孩子就是父母的心头肉啊!也许,我们不能理解那些研究泰戈尔诗作的学者们所提示的思想“梵我合一,我与非我合一,和协与协调”,看看上文的两首诗作吧,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与这些富有韵律的抒情小诗,与作者心与心,零距离地来沟通,来接触。那些广袤的智慧语句,无论“光风霁月”的,亦或是“金刚怒目”的,好像一首首宛转动听的小夜曲,又好似山涧的溪水潺潺。它们涵养了人生的哲理,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譬喻精湛,排比凝炼,意境悠远,回味无穷„„
在泰戈尔的诗集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飞鸟集》,《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每段诗歌都只有简短的两三句话,却在冥冥中,悄悄为我们点亮了什么东西。而在这些集灵感与思索为一身的精悍短诗中,泰戈尔更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多个身份——他时而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孩,为母亲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时而是一名四海为家的探险家,向着高山大海发出感叹;时而是一位热恋中的青年,因心爱的姑娘而讴歌爱情;时而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朽,独自在回忆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时他只是一个无名的过客,为世间万物记录下灵感闪动的瞬间,然后微笑着安静离开。除去泰戈尔清新自然的文笔,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但同时更高于生活;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巧妙地隐去了一些苦难与黑暗,而将所剩的光明与微笑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读者。他对爱的思索,更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亲对孩子永存的母爱、人与自然间难以言喻的爱„„尤其是对于爱情,泰戈尔毫不吝啬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来赞美爱情的美好与伟大。在泰戈尔眼中,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正如他在《飞鸟集》中所写的一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
在另一方面,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总之,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读了他的诗,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泰戈尔能写出这么多好诗了。原来有那么一个诗神,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在泰老的体内,一次有一次地用笛声唤起泰老的诗意,一次又一次地用他的手抚摸泰老的心灵。最终把那神圣的礼物,那神秘和无法超越的诗情留在了泰老的手心,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岁月如何老去.这诗意与世常存.以至于我们至今还在赏译,还在让他老人家的诗情在博克空间里流淌。当然也可以把这个诗神理解成爱,理解成宗教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他老人家的诗可以超越读者的年龄,超越读者的性别。超越读者的时代,让大家都能从自身的出发点发现那个诗意的世界。
自20年代起,泰戈尔的作品便由冰心、郑振铎译成中文,深受众多读者的喜爱,至今仍传诵不息。他的作品之所以流行,能引起全世界人的兴趣,一半在于他诗中的高超的理想主义,一半在于他作品中文学的庄严与美丽。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阅读泰戈尔,会使你的心灵变得纯净,会让你的精神寻找到一片休憩的家园。要知道,这个头缠白布,身穿白袍,留着长胡须的老头儿,早在百年前,就曾问道:
你是谁,读者,百年后读者我的诗?
参考文献
①《吉檀迦利》第11节 ②《吉檀迦利》第7节
③参见诺贝尔奖委员会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第五篇:《告别》(泰戈尔诗)教案
《告别》(泰戈尔诗)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力,感受美好、纯结的童真世界。2.学习运用想像手法描写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3.培养阅读优美诗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妈妈的吻》,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歌词如下:
妈妈的吻 付林词、谷建芬曲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妈妈曾给我多少吻多少吻/吻干我脸上的泪花/温暖我那幼小的心/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
遥望家乡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可爱的小燕子可回了家门/女儿有个小小心愿小小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吻干她那思儿的泪珠/安抚她那孤独的心/女儿的吻纯洁的吻/愿妈妈得欢欣/女儿的吻纯洁的吻/愿妈妈得欢欣/愿妈妈得欢欣
2.著名诗人冰心曾说过:“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这句话,也许已勾起了你对童年生活的无限遐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印度诗人泰戈尔一起走进那新月般纯结美好的童真世界,去重温童年的梦,去感受孩子心中那份挚爱纯情。
二.作者简介(让生汇报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师小结)。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多产,一生写了50多余册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其中《吉檀迦利》《园丁集》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诵读欣赏。
(一)初读:感知形象.1.学生先自由诵读,要求: ①用笔圈出生字、词。
②边读边感知一下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 ③试着用你感觉到的孩子的语气去读。
2.让学生谈一谈那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应该怎么读,给大家读一遍。
3.师生共同评价诵读情况,最后归纳总结:文中的孩子天真活泼、调皮、可爱,他与妈妈难舍难分,十分着恋妈妈,应该用舒缓、温馨、深情而又活泼的语调去读,特殊语句还要具体对待。
(二)再读:领悟感情。
1.配上音乐,找朗读较好的同学深情地读,其他同学静静地听读。
要求:调动你的各种感官,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设想这是在一个什么情境下一个孩子表达对母亲的热爱、眷恋、头脑要出现相应的画面,去感悟母子之间那种真挚情感。
2.学生相互交流一下,描述自己所想象的情景。
3.师总结:《告别》这首诗让人感悟到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
第1页,共2页
《告别》(泰戈尔诗)教案
(三)三读:欣赏语言。
1.齐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较精彩的词语、句子。
2.四人一组,每个同学都要说一说自己所画的句子和自己的感受。
(四)四读:学习写作方法。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一个成年人(作者)怎么会把儿童的心理感受写得那么真实可爱呢?他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想象)
2.同学自由发言,谈谈以上问题。
3.老师归纳:运用自己感知的材料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叫想象。
如:清代作家沈复小时候把“飞舞的蚊群”想像成“群鹤舞空”,把丛草想像为森林,其中虫蚁为野兽,这些想象都是作者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表现,希望你们也认真观察生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自己心中这个美好的世界。
4.下面发挥你的想象,模仿《告别》第3节的表达形式,再写2段话。四.探究练习。
1.文章把孩子的生活诗化了,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文章写了孩子在告别的时候要化作清风,化作月光,化作梦,进入妈妈的生活,这种诗意化的想像,为了表达孩子对妈妈难分难舍的情意,对妈妈浓浓的爱。
2.文章最后一句“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子啊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应该怎样理解呢?
答:(1)这种写法是从“对面”写起的方法。孩子要表达对母亲的爱,却写母亲对孩子的爱,从对面写起,使这种爱获得回应,因而倍增爱意。
(2)单从这一句中看,虽然孩子远离了自己,但他“在我的瞳仁里”“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表达的是孩子永远也走不出母亲的思念,孩子是母亲的全部。
(3)从结构上看,这句也是对全文的总结:孩子愿化作“清风”“月光”和“梦”等,所以孩子存在在母亲的“瞳仁”“身体”和“灵魂”里。
3.体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一下。答:文章通过孩子向母亲告别,愿化作“清风”“月光”和“梦”等,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所倾注的全部的爱。
五.生活链接。
1.搜集以“母子”(母女)为主题的歌曲,诗词名句,回来交流;看一部这样主题的电影,读几篇体现这文中挚爱真情的文章,感受一下人间真情;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是谁在时刻关爱着自己,你感受了吗?你可以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可以给他们做一件事,也可以超越时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赶快行动吧!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