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惯培养故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小学阶段是孩子智力发展、个性形成和品德等心理因素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模仿性和可塑性较强,所以这时是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如何整体优化班风班貌?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我认为,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我从任教低年级起,就深深的体会到,低年级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随着新生入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对于儿童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根据学生的特点,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悄悄静息好,等着老师把课上。”“本子到,垫字板,拿起笔,细心做作业。”又如,在训练学生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顺序和方法利用晨会,班会让学生演示说步骤,同时我把文具摆放的位置,也通过儿童的形式教给学生作为指导,儿歌内容是:“书包书箱放,圈笔刀放右上,今天用的各科书,放在右下好取放。”其三,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容易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流动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班风班貌自然得到了发展。
各个学科有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学习这些学科的习惯也就不同,我把它们称为“特殊的学习习惯”。就拿语文学科中的书写习惯来说,这是低年级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书写姿势及习惯对儿童自制能力及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一是学会听老师讲课,二是学会听同学发言。还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思考的习惯,不能看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因为只有上课认真听讲了,下课才会做作业,知识才能得以巩固。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长,在语文学习中,我侧重了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在此项习惯的培养初期,我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带学生一起预习,并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引导他们逐一完成,从而达到预习全文的目的。低段的预习,侧重对生字的认知;中段的预习,侧重对文章内容的感知;高段的预习,则中注重对学习方法的运用,例如在预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时,我这样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1、正确、流利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找出不懂的字词,尝试独立解决。
3、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你对哪印象深刻(对自己有感悟之处进行批注)。
4、预习后还有什么疑问?
5、搜集有关保护环境的故事。在这样的预习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它学科的老师有哪些要求,作为班主任老师就该了解并配合养成。在和科任老师长期相处中,我逐步知道了各科老师的具体要求。例如,体育老师要求他的学生上体育课必穿运动鞋,我也规定每人购买一双,提前通知学生,体育课上要求人人穿好,确保安全。再如,其它美术、自然、劳动等学科的老师需要什么,有什么要求,我都做到心中有数,周末布置,回家准备,课前检查。慢慢地学生也养成了习惯。我认为,班主任善于抓“特殊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与各科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也助于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还使我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应逐步内化,使之养成稳定的学习品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要靠教师们长期坚持不懈地辛勤引导和培养,再加上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去做,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会培养起来的。
第二篇:习惯培养故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小学阶段是孩子智力发展、个性形成和品德等心理因素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模仿性和可塑性较强,所以这时是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如何整体优化班风班貌?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
惯?我认为,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我从任教低年级起,就深深的体会到,低年级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随着新生入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对于儿童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根据学生的特点,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悄悄静息好,等着老师把课上。”“本子到,垫字板,拿起笔,细心做作业。”又如,在训练学生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顺序和方法利用晨会,班会让学生演示说步骤,同时我把文具摆放的位置,也通过儿童的形式教给学生作为指导,儿歌内容是:“书包书箱放,圈笔刀放右上,今天用的各科书,放在右下好取放。”其三,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容易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流动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
醒,督促和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班风班貌自然得到了发展。
各个学科有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学习这些学科的习惯也就不同,我把它们称为“特殊的学习习惯”。就拿语文学科中的书写习惯来说,这是低年级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书写姿势及习惯对儿童自制能力及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一是学会听老师讲课,二是学会听同学发言。还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思考的习惯,不能看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因为只有上课认真听讲了,下课才会做作业,知识才能得以巩固。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长,在语文学习中,我侧重了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在此项习惯的培养初期,我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带学生一起预习,并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引导他们逐一完成,从而达到预习全文的目的。低段的预习,侧重对生字的认知;中段的预习,侧重对文章内容的感知;高段的预习,则中注重对学习方法的运用,例如在预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时,我这样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1、正确、流利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找出不懂的字词,尝试独立解决。
3、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你对哪印象深刻(对自己有感悟之处进行批注)。
4、预习后还有什么疑问?
5、搜集有关保护环境的故事。在这样的预习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它学科的老师有哪些要求,作为班主任老师就该了解并配合养成。在和科任老师长期相处中,我逐步知道了各科老师的具体要求。例如,体育老师要求他的学生上体育课必穿运动鞋,我也规定每人购买一双,提前通知学生,体育课上要求人人穿好,确保安全。再如,其它美术、自然、劳动等学科的老师需要什么,有什么要求,我都做到心中有数,周末布置,回家准备,课前检查。慢慢地学生也养成了习惯。我认为,班主任善于抓“特殊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与各科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也助于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还使我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应逐步内化,使之养成稳定的学习品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要靠教师们长期坚持不懈地辛勤引导和培养,再加上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去做,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会培养起来的。
第三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55个故事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55个故事
1.诗人与少年——谈学习的“秘诀”2.守株待兔——谈勤恳奋勉8.两个和尚取经——谈克服困难4.鲁班教子——谈吃苦与成功5.孟母断织——谈日积月累6.铁杵磨针——谈恒心和毅力7.李贺的锦囊——谈天才与勤奋8.吃粥苦读——谈自觉吃苦9.“三余”读书——谈珍惜时间10.不甘愚笨——谈勤能补拙11.神童的泯灭——谈坚持不懈12.“万”字万画——谈深究甚解13.滥竽充数——谈学真本领14.县官吃菱——谈实事求是15.小少爷赶考——谈独立学习16.讳疾忌医——谈防微杜渐17.明年再改——谈有错就改18.草字先生——谈认真负责19.画蛇添足——谈反骄破满20.文银五两——谈严肃认真21.小鼠石鼠学艺——谈刻苦专一22.项羽学艺——谈埋头钻研23.薛潭学唱歌——谈谦虚谨慎24.说实在话——谈诚实谦逊25.戴震难师——谈勤学好问26.皇甫绩自责——谈严于律己27.管宁割席——谈执著追求28.驴上推敲——谈精益求精29.卫玠之死——谈清醒冷静30.三个神童——谈非智力因素31.点石成金——谈学习方法32.两生学下棋——谈专心致志33.粘知了的诀窍——谈聚精会神34.常羊学射箭——谈全神贯注35.后羿射箭——谈情绪稳定36.空中楼阁——谈夯实基础37.纪昌学射箭——谈练基本功38.庖丁解牛——谈掌握规律39.造父学驾车——谈把握要领40.按图索骥——谈融会贯通41.列子学射箭——谈知其所以然42.卖油翁的绝技——谈熟能生巧43.考不倒的徐文成——谈左右逢源44.断竿进城门——谈思维能力45.牧童评画——谈观察能力46.惊弓之鸟——谈观察技巧47.朝三暮四——谈现象与本质48.观棋复局——谈记忆能力49.路边李苦——谈判断能力50.破缸救伙伴——谈发散思维51.灌穴取球——谈创造性思维52.曹冲称象——谈思维深度53.鲁班造锯——谈联想能力54.“这更不吉利”——谈运用比较55.后生可畏——谈思维品质后记
十四种最基本的良好学习习惯
gyj
第一是学会倾听的习惯。养成课上听讲的习惯,要专心、精神集中(注意教师的眼睛、黑板、课本)。还有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不能东张西望,要让孩子能够坐得住。如果坐不住,听课的效率会大打折扣。1 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家里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能听懂老师的每一句话,养成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
第二是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懂就问。要求孩子读书、听讲、读书时要善于动脑思考,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对于书中的知识和道理,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
第三敢于提问的习惯。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发现疑问,决不走马观花,粗心大意,不求甚解。有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问,有新的看法能够提出。
第四自主读书的习惯。要培养孩子大量读书的好习惯,我们的家长把孩子领进阅读的大门,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起到家长是第一位老师的示范作用,营造家庭学习氛围。经常带着孩子到书店里看书,培养孩子爱书,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要让孩子能够博览群书。另外还要教孩子如何 爱惜书,用好书,现在我们的教材是免费的,要循环使用。
第五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手距笔一寸,眼距书一尺,胸距桌子一拳)。写字要要专心、认真,专心致志,作业要清楚、整齐,独立完成,不马虎。
第六遵守时间的习惯。做到上课铃响后立即回教室,不要等到上课了才去方便。
第七与人合作的习惯。现在无论我们干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与人合作。学习也是一样,从小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非常重要。
第八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拖延。放学后,回家先写作业,后出去玩。在动笔之前先复习,想一想老师今天讲了哪些新课,要求掌握哪些内容,然后开始写作业。不要在学习时开小差。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让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要骚扰,不要随意打乱孩子的思路。(关心,吃东西等)
第九自查自改的习惯。做完作业自己检查正误;对老师改出来的错题、错字、错句,必须认真改正。
第十收集资料的习惯。培养孩子收集资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都有帮助,在网络上学习收集资料,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可能刚学习生字,让孩子找报纸,包装袋上面的生字等,我们家长在孩子刚开始时,可以为孩子提供帮助,但是不能包办代替。以免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认识生字可以收集生字。
第十一复习和预习的习惯。一是抓复习与预习。常言道:“温故而知新。”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每天写完作业以后要及时复习当天学过的课程,使新学的知识在脑海中打下一个深深的烙印,使学过的知识更巩固,更扎实,然后再预习第二天要讲的内容,找出其中不懂的问题,对要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集中解决疑难。
第十二准备学习用品的习惯。现在的课程动手的比较多,美术书,水彩笔体育课上穿运动鞋等,只要老师要求的让孩子必须养成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负责。特别是现在有的孩子丢三落四,老师要求带的不带,到学校了,打电话让家长送。以后碰到的事情,不送,让老师批评,2 以后养成习惯就好了。上学前就给孩子讲清楚,自己事情自己要负责,对因为不负责产生的后果自己承担责任,这个家长要训练。
认识书本、文具并会正确使用的习惯。爱护书、学习用具。
第十三学会看课表的习惯。并在下课时安排好下一节课的书本。第十四整理书包和书桌的习惯。学会整理书包,做到快速、整齐。现在由于家长喜欢包办代替,帮孩子整理铅笔盒,书包和书桌等,让孩子养成了依赖的心理。孩子大了,家长就不管了,孩子不会的时候,家长就开始埋怨孩子。实际上,是家长自己把孩子惯的不会的,责任在家长身上。现在有的家长接送孩子给孩子背书包,手里拿着吃的、喝的,生害怕孩子饿着了,接的时候都吃饱了,该吃饭了,他吃不下,你要怪孩子,这些看似小事情,你觉得没有啥,但到有了问题就是大问题。家长一定要从小事方面培养,千万不要有我做了就行了的意识,你的任务是培养孩子,不是惯出个“小皇帝”。
答题技巧和方法的具体指导也很重要
分析学生的试卷,对照批卷老师对答题规范的建议,我们也许可以得出许多共性的东西:
第一:认真审题,包括题目的说明文字和题目中的关键词。值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比如,某试题的分值是3分,按分值给答案的原则,一般我们应该给3个得分点;但是高考时我们回答的答案要点不可能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所以,我们组织的答案要点尽可能的多,尽可能详尽,是不是我们应该给4个或者更多的得分点。
第二:注意行文的规范,组织答案尽量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要点化:根据题意,写清要点。段落化:一个问题层次答完后,自然分出一个段落。这样答题思路很清晰,同时便于老师阅卷,也易得高分。规范化: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行文规范。
第三:答案要点要醒目。怎么样才能让评卷老师在“瞬间的一眼”看到我们的答案并给我们得分呢?我们应该把答案的每个要点都总 结出关键词,并尽可能把关键词写在最前面,然后再进行解释。“把得分点放在最显眼位置”。改卷老师想不给你分都难。认为最能得分的答案写在最前面,每一个答案的关键词写在每一点的最前面。第四:答案要点要“多多益善”。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当然,“要点”多可能“文字”也会相应增加,但决不是长篇大论。
第五:答案内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在组织答案时,“广度”比“深度”显得更为重要。写上去的内容有时不一定很正确,一旦踩到得分点也能得分。“全面的肤浅比片面深刻好得多”,不宜对某一个点“深挖洞”,而要“广积粮”。答案内容的组织方面要做到面要宽、点要多、话要完。
第六:写在试卷上的文字不要轻易划掉。评卷老师“相当”宽容,只要学生的答案有得分点,只要学生的答案能让老师“发现”,老师不敢不给分。回答错了一般也不要划掉,因为错误部分不影响你正确部分的得分。何况,学生认为错误答案的,说不定里面还包含“得分点”。评卷老师是来“给分”的,不是来“扣分”的,只要学生的答案有得分点,不会因前面的错误而受到“株连”。即使学生对某一题目十分陌生,也要尽量答上几点,因为阅卷老师给O分是十分谨慎的;更何况每个评卷老师都有1分内的决定权,只要答案不是太不象话,一般都会多少给点分。
第七:合理安排答题空间。组织答案时,一下笔就应该尽量从左侧开始,把空间留在右侧,用不完可以空着;若检查时灵感再现,想 起好的要点继续补充。
第八:语言要完整,字体要工整。语言叙述要完整、准确、严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形成文字时,逻辑上可以采取转折式,结构上采取并列式。由于试卷答题空间有限,字体大小要适中,仿照“作文方格”大小或略微紧凑一些即可。文字不要过大,影响文字数量;也不要过小,影响评卷老师阅读。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要空话套话,不要无的放矢,做到逻辑严密,言之有理。
第九:注意动态回答,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答题。学会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上升”“迅速减少”等词语。
第十:要尽量用课本语言,多角度回答问题。
平时的训练中,如果我们坚持用这个“国十条”不断地强化学生,也许真的可以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程度。
第四篇:培养孩子的习惯 好习惯培养家庭教育故事
培养孩子的习惯
好习惯培养家庭教育故事
培养孩子习惯,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莫过于是个充满期待、耐心、成就、幸福的永恒话题了。随着孩子入小,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常常有忘记带东西,甚至丢三落四的现象出现。所以在这里,向孩子家长们分享一下让孩子养成带齐学具习惯的经验,希望能起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定一些规矩并清楚地讲明:1.爸妈支持你的画画爱好,但是你也要跟爸妈说好的规则去做事情(要让孩子觉得爱好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要付出“回报”);2.如果你没有达成约定的交付,则要被惩罚;3.你要跟家长签订“合约”(由于此时孩子还没有说话算数的习惯,及成熟的记忆能力),目的是让孩子也养成一种履行“合约”的习惯。
然后告诉孩子,你去画画的所有用品都在学习桌上,现在你把所有画画用品有序装进你的书包中去。接着孩子“慢慢”把彩笔、画纸塞进书包,此时孩子准备书包的过程即使不合我意,也装作没看到。到画画班后,老师很快检查上次作业,此时我透过窗户看到孩子找了“半天”才拿出上次作业,老师看到也自然批准他要跟上上课节奏。又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他幕布投影的图案的讲述,快速素描、和涂色,孩子待要涂色时,在画笔盒中、书包中,良久都没有找到粉色色笔,直到别的孩子大多数都上交作业给老师完毕。然后老师单独留孩子三十分钟,要求用老师的色笔涂完作业“才能”回家。
然后孩子“高高兴兴”随我回家。接着又像往常一样要玩会平板游戏。此时的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合约”跟孩子讲,咱们讲好的说你画画回来玩游戏半小时,但是你在培训班因为你自己的原因,浪费了你玩游戏的时间,所以今天没有玩游戏/ 2
的时间了。此时尽管孩子“委屈”的眼泪直打转,我也坚持事前约定并不断跟他讲类似的道理。接着等孩子平静下来,我又紧跟着实施另外一个“惩罚”,带孩子去玩具店“看”玩具,此时孩子当然高兴,并很快选定了一个他喜爱的玩具要我给他买。我马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双方签字的“合约”告诉孩子,你去画画前咱们说好的挨老师批评,一个礼拜不能买任何玩具,咱都上小学了不能说话不算数。就这样孩子眼巴巴地看了“半天”喜爱的玩具,貌似心里“斗争”了好久。这次孩子依然显得委屈,但是没有眼泪打转了。我想也许孩子似乎“懂”得了大人的底线,即有些东西不是争取就能达到的。
就这样,孩子慢慢“记”住了规则,去学习时基本养成了带全学具、整齐放入书包的习惯。/ 2
第五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文档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读一篇好文章,如饮一杯醇酒,其味无穷,回味久远。在今年短暂的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通常我们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的一生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与败、喜乐与悲哀。所以,细节决不可忽视。
《细节决定成败》引发了我对教育深深的思考。通常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 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的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老师的每个细小的行动都是无声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深地知道: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被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对他们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踏入校门,站在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好每件小事,给学生施以积极的正面影响。我想:言传身教远胜于喋喋不休地说教。教书育人,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也许,一个细节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当作一件大事来做,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过程非常有利于我们将注重细节的理念传达给学生,要知道“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注意细节、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他们一
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因为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成绩好,一切缺点就可以迁就,可以值得原谅。所谓“一俊遮百丑”,这种想法绝不应该存在。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我们现在的教育缺乏的不是鸿鹄之志,缺乏的是具体会飞的燕雀。空有鸿鹄之志而不会飞的鸟,始终无法到达胜利的彼岸。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我深知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细节决定成败》告诉我这些工作必须得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抓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促使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学习、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工作中,《细节决定成败》敦促我必须把常规工作做到位,以身作则带领辅导员及广大教师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只看到人家成功的辉煌,而很少去关注他们工作中对细节的用心。“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因此,我要积极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因此,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没有任何解释的理由;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把小事做细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把遵纪、敬业、爱岗当成自己的使命,以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