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秋之感
秋之感
随着一场连绵秋雨脚步渐远,早晚之间也变得凉意浓浓。走在乡野的路途中,土地里尽是卷着裤脚忙碌的身影,丰收的喜悦依然不减,只不过平添一份劳苦,微风拂过落叶飘荡悠然,远处的颜色黄绿相间,每日夕阳西下时呈现的美丽风景,成了这金秋之时最美的享受。这便是秋天,让人情不自禁去拥抱美景,忍不住放声歌唱。
提及秋天,我记得小时候学的一片课文里有“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的描述,那也成为我对秋天最初的评价。初唐诗人王勃有感,写下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优美的诗句,流传千古。现代作家郁达夫一篇《故都的秋》,把秋天描刻的淋漓尽致、美不胜收。记得曾在网络看到这么一段美丽的文字:“ 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秋天是一首歌,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这不就是对秋天最全面、最生动的礼赞吗?
从农村出生长大的我,对农村的秋天自以为并不陌生。可简单幼稚的想法把我带进了“愚蠢” 的误区,就是随着天气的转凉,无法在河中嬉戏!现在的我真正懂得了“秋高气爽”的洒脱,理解了“秋风瑟瑟”的悲凉,看见了“秋风扫落叶”的利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庄稼,洋溢在农民脸上的是丰收的喜悦,会心的微笑。那一片片安谧纯净的秋色,散溢着秋思的浪漫;那一阵阵飒飒秋风涤尽胸中的积郁,让人神清志爽;那一粒粒粮食进仓瓜果飘香,理想正悄悄丰满;那一颗颗红透的果实,成熟饱满得让人心动。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希文这首《苏幕遮》不愧千古绝唱,虽写尽儿女乡愁,但也把秋日的天高气爽、秋色的澄碧美景表现到了极致。秋色渗透天地之间,那浩浩淼淼的秋水,带着无休无尽的秋意悠悠远去,秋江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这就是秋日特有的景象,让我不禁走进秋的意境,久久的驻足!秋是美的,美的深沉,美的寂寞,美的苍茫,美在一份清澈。它不比春天欢笑娇艳,不比夏天热烈飞扬,也不比冬天柔和沉醉。但是,在我的心里,秋是最美的季节,有黄昏的颜色,有沉思的表情,有眼泪的气息,有相念的心绪,还有我这眷恋的情怀!
(蒙阴县委办 任昌顺)
第二篇:故都的秋 散文
学习目标:
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课前准备
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见新学案P10)
2、回顾学过的有关“秋”的诗句,体会其感情基调 a 王维 空山新雨后。b 杜甫 无边路木萧萧下。c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d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e 毛泽东 看万山红遍,二、自读课文,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混混沌沌()()潭柘寺()槐树()扫帚()落蕊()一椽破屋()廿四桥()蟋蟀()()嘶叫()房檩()平平仄仄()譬如()颓废()鲈鱼()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题目。“故都”两字指明,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故都”北平,即现在的北京,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故都”两字指明了描写的地点,因为即含有一种文化底蕴也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秋“确定了描写对象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深沉。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把握本文主旨时,要注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时代性。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
3、郁达夫先生对于故都的秋,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这样认为的理由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到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来朗读一下。明确: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者意念之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2、找出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四、段落分层:思考写了哪些秋景,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一(1---2):抒发感受,向往故都之秋 1秋晨院落 故 2秋槐落蕊 都 二(3-----12)3 秋蝉残声 ==> 特点:清,静,悲凉 的 4 秋雨话凉 5秋日胜果 三(13-----14):总结全文,眷恋故都之秋
五、鉴赏思考
1、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 点拨:因为“红”的暖色调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境。
2、枣子熟了不也是红的吗?作者又为何喜欢呢? 点拨:作者欣赏的是“全盛时期”的秋(“
七、八月之交”),这时的枣是“淡绿微点拨: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好比是对着无边的大森林呼唤,呼唤的越响,回荡得越远,森林越发显得空寂黄”,色调依然同作者的心境吻合。
3、雨后话秋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是出于什么目的? 点拨: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好比是对着无边的大森林呼唤,呼唤的越响,回荡得越远,森林越发显得空寂
4、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的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再总结。答:味。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2)、为了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比喻。作者用了四组对比来形象地比喻南北秋之味的不同。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喻体------黄酒与白干 稀饭与馍馍 鲈鱼与大蟹 黄犬与骆驼
六、拓展延伸
1、对比刘禹锡《秋词》,回答问题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①问:《秋词》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境。用什么手法表现的?(豁达乐观的心境,运用对比)②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为何刘禹锡只写冲天而上的云鹤?有何深意?(借鹤飞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抒发绝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第三篇:秋之舞韵散文
11月的都市上海,被深秋的季节笼罩地更加强烈些了。我行走在去往闸北公园的路上,随着秋风相伴,看那从树上飘落下来的一片片黄叶,如金子一般把道路装扮得格外迷人。当我进入了公园,眼见那满树的黄叶在秋风中万千旋舞般落下,那将又是怎样的瞬间美呢?公园里,那些散步的,玩耍的,练拳的,跳交际舞的,唱歌的,拉胡琴的人们何其之多。每一个团体的成员们都是那么的兴致高涨,他们一个个都迸发出了对于生活的追求,对于生命的自由与快活。
晌午时分,天日如此晴朗,一场大型的麦西来甫舞蹈又将在这个周末继续上演着。随着场地的扩大,使得来观看舞蹈的人员越来越多。公园的场地中央,阿凡提歌舞团的男女成员们身穿着各式各样艳丽的民族舞蹈服装正徜徉在这秋高气爽的风日里尽情的翩跹起舞着。远处,秋的艳阳光线正穿过树梢折射到了每一个舞者和观看者的身上,使得这些舞者们穿着的一件件带亮色花边的服装伴随在秋日的光线下显得更加耀眼夺目。看,这被千万片黄叶飘落所呈现出金黄色地毯般的户外场地舞台上,男女舞员们伴随融入那激荡而扣人心弦的塞乃姆乐曲声中情不自禁的随意欢跳。每一个舞员们在舞蹈中都各自表现出了丰富饱满的喜悦之情。啊,这将是一群多么具有生活情调的舞员们啊!此刻,就连观看的人内心都为此觉得有股羡慕之情了。
舞场上,数数的秋叶陆续在任意地乱飞着,每一个跳舞观看的人都能够从中轻轻触手可得这瞬间落叶的伴随,从中寻找出诗意美。位于舞场的中间位置,那被三角铁架固定于高处的一台音响里传送出的新疆民族乐曲还在不停的播放,在场的无论男女老少都使足了劲上前欢腾,旋转,尽情的展示自由而又奔放的舞姿动作。这种生活的情调啊,实在富有着生命的意义。融入在秋日的舞蹈场上,观看这些充满激情的舞者们连同那风中飘飘落落的黄叶。一切看上去宛如诗画般的场景图,从而不得不勾起大伙心灵的许许赞美。
舞场的前方,那被高高架起的音响里发出的“咚咔咚咚咔,咚咔咔咚咔,咚咚咔……”这些强烈的节奏之声,何不再次震撼了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大家甘愿拼命地呐喊助威,鼓足士气。舞场上,一个个舞者都似乎成为了独特的民间艺人,他们变得疯狂了,忘情了,变得忘乎所以,变得痴情绝恋。世界对他们此刻来说,或许已不完全存在。他们那嘴角里不断发出的“嗨,嗨……嗨……,嗨嗨……嗨……”嘶吼声,让在场的气氛越来越更加强烈了,越来越让人情不自禁兴奋不已。这一个个的“嗨嗨……”呐喊尖叫,不仅见证了舞者此刻的性情,更表达了这些舞员们对新疆民族舞蹈的热爱,对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多年生活于那片土地的眷恋,也更让人想象到了开创舞蹈艺术的维吾尔族人民无比之热情,无比的快活豪爽性情。
相比于场上的舞者们,那些坐在一旁手拿维吾尔民族乐器的人员正敲打弹奏的不停。他们的那种充沛精力以及他们击打出的“咚咔咔咚咔,咚咚咔……”震撼之音已无法再找到丰富的语词去叙说。不论是人们奋力弹奏的达甫、热瓦甫、冬不拉还是他们手指敲打着的纳格瓦纳之娴熟,这些具有新疆当地民族韵味的娱乐伴奏但凡互相交织搭配一起,所创造出的声音,何不使听的人们瞬间觉得天似乎被震动着了,地似乎被震动着了,我们的心也似乎被震动着了。
望着公园里一片片黄叶旋舞飘落,听听深秋里的飒飒东风。闸北公园的舞场上,一帮可爱可敬的舞者们又继续融入在那美妙的旋律和跳动的音符里尽情的舞动狂欢。这何不是深秋都市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就让我们为一切热爱生活和珍惜生命的人们送去更多更美的温暖与幸福吧。
第四篇:秋语情感散文[模版]
(一)叶
因为叶的存在你习惯了缄默不语
顺着它的脉络却寻不到那清凉的绿
风用力的击落那泛着微黄的叶
以这种方式来迎接秋的光临
(二)雨
因为雨的存在你显得有些许寂寞
滴落的它形成了密集的雨帘
风携着雨滴撞碎在脸庞
与泪水一起演绎寂寞和悲伤
(三)庄稼
因为庄稼的成熟你展露了微笑
慵懒的玉米低下了头
等待脱去它那粗糙的外衣
剥掉毛须可以闻见汗水的味道
(四)炊烟
因为晚来的炊烟你诠释了辛劳
和着一抹月光的微凉
拖着疲惫身子的父母
却拉扯出我心疼的泪水
(五)夕阳
因为坠落的夕阳你安静许多
微弱的灯光
交谈的笑声
一定是关于收获的喜悦
(六)赞许
你不说,我却很懂你的言语
像一位暗恋你的姑娘
我想说,赞许吧!热爱吧!
像一个孩子一样安然入睡
在这个被拉得很长很长
却充满感动和收获的季节
第五篇:凉秋优美散文(范文)
已是十月,南海印度洋季风已退出大陆,西伯利亚的寒风开始蔓延。就是在这样一个季节,邂逅深秋二十度温暖阳光,明媚得有些让人睁不开眼睛,却又暗自欢喜:真好,生活还是这样日暖风清,岁月如斯安好。
时间积淀,开始慢慢懂得生命。依稀记得幼时母亲的质朴,在夏天的尾巴带了我和姐姐去采摘桑葚,用很大的力气把枝头压弯,采摘下乌黑乌黑的紫红色桑葚果子,递给我和姐姐,吃得满嘴都是黑。吃饱以后我和姐姐就开始嬉戏,互相揉碎了果子往对方脸上擦。母亲嫌这样会把衣服弄脏,就在后面追着要拉住我。她愈是追,我们就愈是跑个不停。远远地停下来,看穿着破旧衣服双手叉腰喘气的母亲,那一刻,忽然觉得鼻酸,这样的岁月,再相逢该是在什么时候?十年,百年,还是一辈子都不再会有?
秋天伊始,桑树的叶子就开始掉落,屋后桑树多,掉得满地都是黄色的叶子,阳光一晒,便十分干脆,踩上去噼里啪啦地响。小时候很喜欢这种声音,所以总是拼命地与小伙伴比谁踩碎得叶子多。后来上学才知道,古代时候有一个红颜祸水的美人喜欢听裂帛的声音,知晓这个故事后顿时生出了归属感。原来喜欢一件事,必可以从中找出快感。
夜里忽然下雨,雨声急促而又缠绵,遇见桑树叶子,却开始变得暴戾乖张,作很大的响声。开始还有很大的抨击声,一会儿焦干的叶子便被秋雨润湿,开始与秋雨一同变得缠绵凄婉。树上残留的叶子却依旧如秋雨不依不饶,滴滴答答的雨声,最易扰人清梦。在床上裹紧被子却想起古人的诗句:梧桐一叶而知天下秋。何止梧桐,略透寒澈的秋雨一来,打在任何叶子上,人们便知,时已秋矣。
人一生不断地在经历着各种变迁,喜的,抑或忧的。我们不能逃脱命运,相逢与分离本就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场景,但却依旧惹人神伤。很多时候,忽然想起母亲,想起与姐姐在金黄桑树叶子上起舞的情景。我们是蝴蝶,终究是要飞向自己的天空,相伴只是一场华丽的邂逅,一切都要剧终散场。
秋已至,叶落迟,微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