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志敏荣辱观(终稿)

时间:2019-05-13 14:2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方志敏荣辱观(终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方志敏荣辱观(终稿)》。

第一篇:论方志敏荣辱观(终稿)

摘要

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拓展方志敏的研究领域,重点探索方志敏荣辱观,深入学习宣传方志敏的精神、品质和思想、观点,以适应当前学习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需要。通过研究方志敏荣辱观,用以帮助指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

本文从阐释方志敏荣辱观的渊源开始,指出方志敏荣辱观源自民族精神的影响、传统美德的熏陶和理想信念的引导。并总结出方志敏荣辱观的丰富内涵是:赤诚忠心的爱国观;公而忘私的奉献观;求真务实的公仆观;艰苦奋斗的清贫观。指出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对于夯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基础,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贯彻到研究的全过程;紧密结合实际,服务现实生活。深入实际了解现实,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史料,综合分析,形成研究成果,以此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拓宽思路,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吸收借鉴现代史学方法,注意运用综合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采取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多种方法和形式对方志敏荣辱观进行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挖掘和阐释。

本文最主要的创造性成果在于拓展深化了方志敏的研究领域,从荣辱观这一角度切入,比较全面系统地对方志敏荣辱观进行了总结归纳和提炼,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研究成果。一方面让我们对于历史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和理解,对方志敏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深入学习宣传方志敏精神、品质和思想、观点,特别是对当前学习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方志敏荣辱观有着深邃的思想渊源,它源于民族精神的影响,传统美德的熏陶和理想信念的引导;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即赤诚忠心的爱国观、公而忘私的奉献观、求真务实的公仆观、艰苦奋斗的清贫观。方志敏荣辱观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志敏荣辱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对于夯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基础,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研究方志敏荣辱观,对于拓展方志敏的研究领域,深入学习宣传方志敏,加深我们对党的光辉历史及优良传统的认识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高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积极创造无愧于前辈、无愧于后人的业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激发党员干部永葆革命气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带领人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方志敏荣辱观 爱国 奉献 公仆 清贫 社会主义荣辱观

启示

目录

引言„„„„„„„„„„„„„„„„„„„„„„„„„„„„„„„(1)

一、方志敏荣辱观的思想渊源„„„„„„„„„„„„„„„„„„„„(2)

(一)民族精神的影响„„„„„„„„„„„„„„„„„„„„„„„(2)

(二)传统美德的熏陶„„„„„„„„„„„„„„„„„„„„„„„(4)

(三)理想信念的引导„„„„„„„„„„„„„„„„„„„„„„„(5)

二、方志敏荣辱观的丰富内涵„„„„„„„„„„„„„„„„„„„„(7)

(一)赤诚忠心的爱国观„„„„„„„„„„„„„„„„„„„„„„(7)

(二)公而忘私的奉献观„„„„„„„„„„„„„„„„„„„„„„(8)

(三)求真务实的公仆观„„„„„„„„„„„„„„„„„„„„„„(9)

(四)艰苦奋斗的清贫观„„„„„„„„„„„„„„„„„„„„„„(12)

三、方志敏荣辱观的启示意义„„„„„„„„„„„„„„„„„„„„(13)

(一)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夯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基础。„„„„„„(13)

(二)学习方志敏荣辱观,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16)

(三)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机制。„„„„„„(17)结论„„„„„„„„„„„„„„„„„„„„„„„„„„„„„„„(24)

论 方 志 敏 的 荣 辱 观

引 言

研究志敏荣辱观对于拓展方志敏的研究领域,深入学习宣传方志敏的精神、品质和思想、观点,帮助指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建国以来,方志敏的一些著作被列入了教科书,他的生平业绩和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方志敏研究和宣传取得了更为明显的成效。20多年来,公开出版了《方志敏全传》等五、六本反映方志敏生平专著的传记性作品,拍摄了12集电视连续剧《方志敏》。在撰写了大量学术文章的基础上,又编辑发行了论文集《民族英雄方志敏》。但我们应认识到研究和宣传方志敏方面与方志敏在中华民族史上、中共党史上、中国近现代文学上、中国知识分子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还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研究视野还不够开阔;局限于泛泛而谈,缺乏对方志敏伟大精神的总结、归纳和提炼;缺乏对方志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研究;二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注解式的研究比较多,而综合运用历史比较、逆向考察、系统方法、数量分析法比较少,把方志敏及其思想放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加以研究还不够,缺少横向性的比较研究;三是学术力量比较单薄,多年来,在研究方志敏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老专家、老前辈,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网络,使得研究工作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研究的方向性、目的性、针对性、互补性不强;四是研究成果的转化不够理想,主要是研究成果与现实结合得不够紧,同时在宣传上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多样,方法不够灵活,手段不够先进,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宣传效果。

本文正是基于此,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理论依据,采取文献收集、实地调研、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方志敏荣辱观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力求比较全面系统地对方志敏荣辱观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以深化对方志敏精神的研究,丰富和充实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研究成果,加大对方志敏的研究和宣传力度。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拓展了方志敏的研究领域,深化了方志敏精神、品质和思想、观点的研究,对于学习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荣辱观自古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的荣辱观。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①当然,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这不仅是每个社会集团要回答的问题,也是社会集团中的每个个体要面对的问题。

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风气是每个有正义感的公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历史、社会向前推进的必然要求。风气的优劣,与人们是否树立荣辱观息息相关,与人们树立何种荣辱观息息相关②。人人知荣弃耻、褒荣贬耻,风气才能健康向上;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风气必然颓废消极,也必然阻碍社会的进步。

事实证明,没有良好的风气,没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没有高尚的精神支柱,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复兴都无从谈起。而这一切的理念基石就是一个人、一个社会的荣辱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树立正确而高尚的荣辱观,对一个人、一个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明辨荣辱,自强奋进,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③

我们今天学习、探讨、研究方志敏荣辱观,就是要在历史的尘封中找到一些超越历史、超越个体的精神力量,就是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在当前社会的变革年代里,在当前的喧嚣声中,守住灵魂,把握自己,仰俯无愧于天地,言行无愧于人民。

一、方志敏荣辱观的思想渊源

方志敏荣辱观的形成,决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深受民族精神的影响,传统美德的熏陶和理想信念的引导。

(一)民族精神的影响。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的源泉。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方志敏从小崇尚民族英雄,积极参与爱国运动、革命斗争。在他身上,无不深深刻着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烙印。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的荣辱观无不受到民族精神的强烈影响。

1、崇尚民族英雄---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为荣。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③胡锦涛.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N].2006.苏武牧羊、岳飞抗金、祖逖闻鸡起舞以及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故事家喻户晓,被人们广为传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方志敏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从小就勤奋学习,吸取了许多历史知识,特别是弋阳乡贤、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学者,曾担任兵部架阁的谢枋得(叠山),变卖全部家产募兵抗元的事迹,给方志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仰慕这些英雄,并立志要以他们为榜样,为国家和民族干一番事业。

方志敏青少年时代就读于家乡的“叠山书院”,深受谢叠山思想品格的影响,他熟谙中国历史,崇尚历史上的爱国英雄,尤其是崇尚南宋江西“两座山”(文山,叠山),敬仰岳飞的“精忠报国”、于谦的“要留清白在人间”、陆游的“不复中原恨不平”等英雄人物的高尚情操。①早在学生时代,他就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在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运动中,他是弋阳的最积极的爱国分子。“五四运动”大爆发时,他更是积极参加,在学校“揭晓处”贴出决心书,发誓“为中国独立解放而奋斗!” 在方志敏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与文天祥、谢枋得有许多相一致的地方,只不过是时代不同罢了。正是如此,叶剑英赋诗颂扬方志敏:“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叶帅把方志敏喻为文天祥,是很妥贴的。

2、崇尚民族气节---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为耻。

方志敏随着学识的增长,对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乃至于广袤的土地、壮丽的山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为他以后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立志改造中国、干一番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正如他自己所说,“读中国史,一心想做岳武穆”。②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是深刻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道德风范都能从方志敏身上找到积淀的痕迹。方志敏是一位具有高尚理想、深厚道德修养的人,他非常强调品格的修养,他经常以松、竹、梅、兰四物自励,赞赏松之苍劲、竹之风骨、梅之高洁、兰之幽香,实际上崇尚的就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与气节③。他在被俘后,国民党以高官之位劝降,被其严词拒绝;敌人以酷刑折磨,方志敏咬牙挺住;反动派又多次以死相胁迫,方志敏宁死不屈。他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当他的理想与生命发生冲突,二者不能兼顾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的生命,去殉他的道义原则。他常常这样想:“假使能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生命。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那样:“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充分展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荣辱观。

①②张知.方志敏[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方志敏.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③方志敏.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目睹民族、社会的现状,在民族精神的激励下,方志敏具有强烈的救亡图存的责任感,这正是方志敏荣辱观形成的牢固基石。

(二)传统美德的熏陶。

1、承袭了中国农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美德---以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为荣。中国农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美德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冲洗、沉积,便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素质在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中积淀下来。可以说,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体现中国农民勤劳勇敢美德的艰苦奋斗史。方志敏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目睹并切身体会到农民终年辛劳的艰苦,使他对农民群众吃苦耐劳、意志坚定的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直接承袭了这种美德。我们从方志敏以后在革命事业中所表现出的工作上勤勤恳恳、生活上清贫简朴、性格上不屈不挠的优良品格中,可以发现中国农民身上的美德在他身上得以体现。这些直接继承的美德和他从学校所学到的历史知识相结合,使他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体会更深,吸取更多,影响更大。从而也使其高尚的理想情操中,更具有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环境是无字之书,它能使人不断走向成熟。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方志敏正是在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之后,才逐渐地成长了起来的。

2、对农民的强烈认同感---以好逸恶劳、骄奢淫逸为耻。

方志敏的农民家庭出身,使他在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始终把自己定位于饱受当时社会制度下被压迫的农民阶级。这种剥削制度叛逆者的身份,使方志敏始终与广大农民保持强烈的认同感。对农民强烈的认同感,使方志敏在寻求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丝毫不会谋求与旧制度的妥协,而是坚决地走上革命道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实事求是地根据中国国情来干革命。方志敏的家乡在赣东弋阳县九区,在这小小的九区,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对工农群众实行残酷的统治,苛捐杂税,数不胜数。帝国主义深入农村的经济侵略,使农民生活更加贫苦。尤其是每年一度的旧历年间,地主债主们很凶恶地向穷人逼租逼债,逼到农民走投无路的时候,卖妻鬻子、吊颈投水一类的悲剧,不断发生。旧中国农村的衰败、黑暗、污秽,到了惊人的地步。目睹并切身感受到农民悲惨生活情境的方志敏,心中最了解农民,“我每年暑假回家的时候,看到村中如此情形,心里总感着难过,合得将它改良一下才好”。①正因如此,他参加革命后,对农民运动十分热心,认为农民要求摆脱痛苦,就必须进行“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铲除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除去地主阶级剥削”的革命。认识到农民是中国的重心和革命的基础,认为要改变农村的现状,如果没有农民 ①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的参加,斗争就不会成功,“农民革命,为今日之急务”。

方志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赋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方志敏烈士从事革命十多年,经手的钱财数百万,被捕时国民党士兵从他身上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搜到。”⑧他在狱中写下的《清贫》,①震撼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心灵。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影响熏陶,也是一个革命斗士的铮铮誓言,更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无悔追求。

由于承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方志敏在个人性格和事业追求上表现出了勤恳、务实、亲民、为民的特征,这是方志敏荣辱观形成的历史渊源。

(三)理想信念的引导。

方志敏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接受了共产主义的信仰,逐渐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始终是党的正确路线的拥护者和执行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竭诚的信仰者”②。因此,方志敏的思想、理论、观念、行为都无不受到共产主义信仰的影响。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神圣事业,他更加注意系统地钻研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并努力用马克思主义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方志敏对世界的看法。

民族英雄方志敏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代。社会经济落后,国家贫瘠孱弱,百姓苦不堪言,革命轰轰烈烈。还是青少年的方志敏,虽然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看到社会的不合理,但是这时候的认知和思想水平还停留在初级的思考和探索阶段,对民族和百姓的责任还比较模糊,对前途的道路还比较迷茫。

一九二四年三月,经过赵醒侬同志等的介绍,并且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后,方志敏在南昌正式加入共产党。“这是我生命史上一件最可纪念的事!不管阶级敌人怎样咒骂诬蔑共产党,但共产党终究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无产阶级的政党。它有完整的革命理论、革命政纲和最高尚的理想,它有严密的党的组织与铁的纪律,它有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它有广大的经过选择而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党员群众,并且它还有得到全党诚心爱戴的领袖;它与无产阶级和一般劳苦群众,保持亲密的领导关系;它对于阶级以及全人类解放事业的努力、奋斗和牺牲精神,只要不是一匹疯狗,都会对它表③示敬意!” 方志敏从一个“血性自负”的爱国青年转变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对方志敏的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解放而奋 ①②张知.方志敏[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方志敏传》编写组.方志敏传[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③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斗的神圣事业,他更加注意系统地钻研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并努力用马克思主义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此,方志敏在革命的道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坚定的信仰,也就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这使得方志敏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确立了正确的荣辱观,并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主动地顺应时代的需要,挑起历史的重任,孜孜不倦地寻求中国人民的光明之路,并为之奉献了毕生的心血直至自己的生命。

2、共产主义引导了方志敏对真理的追求。

共产主义是真理,就在于它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本质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指出了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人生目的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无产阶级的价值目标是“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全人类的利益”。无产阶级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必须首先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的特殊利益决定了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目标必然要把为全人类服务看成是崇高的奋斗目标,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博大、最崇高的价值观、荣辱观。这种价值观、荣辱观一旦确立,就能使人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

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使方志敏确立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要求,刻苦学习,勇敢斗争,严于改造自己。他深深懂得:只有投身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求得社会的解放,个人的生命才有永恒的价值。正因为如此,1935年5月25日他在就义前写的《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就再次表示了愿为真理而献身的英雄气概:“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①从方志敏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确立,就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而构成一个人对待自己一生的内在稳定因素,并以这种稳定因素贯穿于一生的具体意识和具体活动中,最后对具体意识和具体活动起定向的作用,从而自觉地把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价值目标同所认定的信仰联系起来,并在联系过程中体现崇高的自我牺牲的思想境界。正因如此,方志敏能“为着主义的信仰,阶级的解放,抱定了斗争到底的决心,所以生活虽然痛苦,而精神还是非常愉快的,愈艰苦,愈奋斗!愈奋斗,愈快乐!”②

共产主义信念是方志敏革命一生、战斗一生的目标追求,正是由于这种理想信念的引导,方志敏荣辱观才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的影响,传统美德熏陶,理想信念的引导,构成了方志敏荣辱观的思想 ①②方志敏.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渊源。方志敏荣辱观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特定历史产物,具有特殊的历史借鉴意义。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方志敏荣辱观又超越了那个时代背景的局限,成为我们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一股强大精神力量。

二、方志敏荣辱观的丰富内涵

正如胡锦涛同志赞扬的那样: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垂青史。在新时期,正确而客观地理解和把握方志敏荣辱观的内涵,对于我们学习方志敏,弘扬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对于我们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不断做出新的贡献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短暂却丰富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生命历程中,方志敏同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概括说来就是方志敏精神,方志敏荣辱观则是方志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荣辱观。这种荣辱观让我们面对困难,无所畏惧;这种荣辱观让我们一身正气,顶天立地;这种荣辱观让我们甘为公仆,无怨无悔。具体说来,方志敏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包括:

(一)赤诚忠心的爱国观。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持,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①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方志敏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爱国主义的一个典范。

由于出生贫苦,方志敏还在叠山书院(弋阳县立高等小学)读书时,就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保家卫国,驰骋沙场。多年后的回忆中,方志敏用这样一段话来概括自己的那段经历:“一个青年学生的爱国,真有如一个青年姑娘初恋时那样纯真入迷”。②

1924年3月,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方志敏由一个热血青年转变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朴素的爱国热情与共产主义崇高信仰的结合使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坚信共产主义,坚持武装斗争,坚信祖国前途,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美丽的光明前途”,③这是方志敏爱国主义思想走上成熟的标志,也是方志敏爱国思想有别于其他一般爱国思想的根本所在。

方志敏的一生,是为革命战斗的一生,是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①②江泽民.论党的建设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方梅.方志敏全传[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③方志敏.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的一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那个年代,爱国就是要推翻反动腐朽的旧势力,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无论是面对敌人的凶残,还是党内的各种错误;无论是面对经济的匮乏,还是革命斗争的反复,方志敏从来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创立江西地方党、团组织;发动和领导江西农民运动;组织和领导弋横农民暴动;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在探求爱国救民的道路上,方志敏一直做着艰苦卓绝、永不放弃的斗争。他的行动是他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好证明。

方志敏执著的爱国情感,是生育养育他的土地、文化传统和生活斗争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方志敏把这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升华到同祖国的生存和发展联系到一起的高度,升华到同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感紧密结合的高度,“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在狱中,方志敏烈士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激情地说:“朋友!中国是生育我①们的母亲。„„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这是他心灵最真诚最崇高的表白,是一篇伟大的爱国主义檄文,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最珍贵的爱国主义教材。

(二)公而忘私的奉献观。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是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②方志敏同志虽然一生短暂,但他在实践中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他的所做所为无不体现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奉献精神,体现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方志敏同志战斗的岁月,正是民族受难的年代。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义无反顾,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他在《致狱中全体同志书》中写道:“我们虽囚狱中,但我们的脑中,仍是不断地思念着同志们的奋斗精神,总祈祷着你们的胜利和成功!我直到现在,革命热诚仍和从前一样”。他这样始终不渝地坚定理想和信念,饱含革命热情和忠诚,源于他能为国家、为民族奉献一切。

如果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那么与生命同样珍贵的是亲人的亲情。然而,为了人民的幸福,方志敏不仅将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革命,而且也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方志敏生于弋阳县九区漆工镇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中,全家祖孙三代共30多人。在他为革命献身的思想和行动感召下,方家男女老少都参加了革命。他的弟弟 ①②方志敏.可爱的中国[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江泽民.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方志慧、堂兄弟方志纯、方远辉、方远杰等多人在他的教育引导下,成为革命队伍中的坚定的革命战士。然而,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弟弟方志慧、堂兄方远辉、方远杰都相继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使中央红军没能赢得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为了吸引敌人兵力,减轻中央红军和党中央的压力,方志敏顾全大局,毅然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当方志敏身处险恶环境时,他却以一个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表示:“我下了决心去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党要我做什么事情,虽死不辞!”。“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①简短一句话,体现了方志敏为革命献身的崇高人生境界,体现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献身于共产主义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的高尚灵魂。

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一个人能够为实现一个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奉献生命时,这个人的生命也就具有了伟大的色彩,这样的生命才是重于泰山。“我这次最痛苦的,就是失却了为党努力的机会”,说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奉献心声;“我能丢弃一切,惟革命事业,却耿耿在怀,不能丢却!”,②这样的表白道出了无畏者的奉献情怀。

(三)求真务实的公仆观

方志敏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保持严谨的务实作风,在务实中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创造中务实地坚持奋斗。

方志敏一贯反对工作拖拖拉拉、敷衍塞责的作风,他严厉痛斥了那种对待工作只是随便开个会、随便说几句话就算了,不去进行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不去抓落实的态度。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抓好落实,一抓到底。例如,在革命战争中,他发现苏区人民群众创造了地雷战的作战样式,就立即决定在苏区内广泛推广。他没有把这个决定仅停留在号召上和文件上,而是亲自抽调骨干举办地雷培训班,而且还督促省苏政府多次举办地雷展览会和经验交流会。③为了普及地雷的制造和使用技术,方志敏还将途经赣东北苏区的著名军工专家刘鼎挽留下来,担任红军第五分校政委兼省兵工厂政委。为了进一步落实省苏广泛开展地雷战的决定,方志敏还组建了省苏政府地雷部,各县、区及乡村苏维埃也都相应地设有地雷部,抽调精通地雷技术、组织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各级地雷部的领导职务,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地雷战在闽浙赣苏区广泛地开展。

①②方志敏.可爱的中国[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③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方志敏自小身体虚弱,患有肺病,为革命工作,他几次累得大吐血。最严重的一次是到广东参加农代会,归途中高烧41℃,大量吐血,生命垂危。但为了迎接北伐军入赣,他未等病情痊愈就出院,组织各地农协为北伐军侦察敌情,带路传讯,运输给养,送茶送饭,慰劳伤员,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入赣作战。为了做好苏维埃的各项工作,方志敏不顾严重的痔疮折磨,硬是拖着病体,以钢铁般的意志,每天坚持工作15个时,除了吃饭走路,全部时间就是开会演说,与群众谈话,拟文件,写文章,抓工作落实。①他起草下发的文件和编写的教材,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党的方针政策通俗化,与当地实际紧密联系,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以及实践性很强,工农群众好记好懂,易于接受。当时在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谢觉哉就极为赞赏方志敏撰写的文件,认为方志敏“写出了人们的情绪和确实可行的办法”,是“解决当时的困难问题”和“整工作人员官僚主义的一副圣药”。

在方志敏的革命生涯中,尤其是在创建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他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事建设、文化建设、土地革命等方面有许多独特创造。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也处处充满着方志敏的“活跃跃的创造”。②

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建不同于其他一些根据地,它开始是在没有正规军队帮助的情况下,依靠农民武装发动武装暴动,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建立正式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武装斗争与白区工作相结合,发动白区广大工农群众参加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斗争,逐步组织白区工农群众发动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摧毁地主豪绅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从而使根据地一块一块地、波浪式地向前推进。从弋横根据地到信江根据地的发展,尤为明显地表现了这种开辟根据地的新形式。③

方志敏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创造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新措施:(1)深入农户进行耐心的阶级教育,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他从农民最切身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对广大农民最有号召力的口号,从而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2)抓紧干部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文化学习,养成“积极工作、积极学习”的作风,并亲自对学习进行检查、督促和测验。(3)以《怎样做一个好共产党员》的二十二条为中心内容,对党员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4)创办各类学校和各种培训班,提高干部群众的政治理论和文化水平。(5)通过各种载体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载体,对于宣 ①②③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罗时平裴建勤.方志敏思想与精神品质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传教育党员、干部及苏区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

方志敏一生为国为民,努力到死,奋斗到死,他的公仆意识反映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根本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具有自已的鲜明特色。方志敏曾说:“凡能为群众谋利益,得到群众拥护的革命军队,虽然物质条件较差,仍能胜利”。①1927年底,他领导了弋横两县的农民暴动,但暴动坚持两个月就失败了。方志敏在总结分析原因时强调:原因之一是没有迅速着手分配土地。方志敏极为敏锐地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利益的核心问题。此后新发展的苏区,他总是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抓紧时机分配土地,使群众为巩固已得的土地利益而斗争。1928年5月,他主持召开弋阳县首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就不失时机地颁布了《土地分配法》和《平债法》。②

方志敏认为:“只有先锋队而不去团结广大工农群众在先锋队的周围,那是无成功的可能的。这个道理,要反复细致地向支部和党员同志讲清楚”;“凡是有支部组织的地方,都应该有群众组织”。③因此,赣东北每个党支部的指导思想是如何在斗争中成为群众的核心。发展党员大都是群众斗争的骨干;选择干部以“为群众所信任”为主要标准之一。各村的雇农工会、贫农团、青年团、妇委会、赤卫队、少先队、互济会等群众组织都很健全,在党的领导下,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活动经常而卓有成绩。团结群众需骨干,发动广大群众需要大批干部。方志敏一直重视在斗争中培养大批坚强的干部,并多次具体提出挑选、培养干部的要求和方法。在扩大苏区的斗争中,方志敏经常采取事先举办骨干训练班向群众撒“种子”的办法,收到了很好效果。

方志敏是从做基层群众工作起家的,组织弋横、贵余万暴动,都吃住农家,与农民朝夕相聚。后来当了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仍不坐守机关,而是深入基层,地方到乡、村,军队到连、排,经济部门到工厂、合作社。方志敏长期接触基层,摸到社会最深处的脉搏,熟悉一切工作最终落脚点的真情。

在基层实际工作的艰苦,他反复提倡“刻苦耐烦”四字。他说:不向困难投降,不怕艰苦生活,不怕工农群众文化知识的低下,不惮烦地去说服,去教育,用这样的精神去工作,群众哪有不被我们说服争取过来之理。他自己就是艰苦工作、不厌其烦的榜样:长期强忍病痛不分昼夜拼命工作,通常每日坚持14小时;爬山越岭,在山村歇脚时也和群众谈家常,了解群众的生活和情绪。在大力提倡好作风的同时,方志敏坚决反对违背群众路线的不良作风。他严肃地批评了“仅仅拿我们的驳壳和手枪,去 ①②石凌鹤.《方志敏传》[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0.方志纯.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③方志纯.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将某个地主、债主或国民党委员打死”,“群众却在旁冷观”的“驳壳主义”。他指出“先锋队的任务在于领导组织广大群众起来斗争,不是去代替群众斗争”。①

(四)艰苦奋斗的清贫观。

方志敏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清贫的一生。他在清贫中奋斗,为了信念而奋斗。清贫和奋斗是其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

方志敏的清贫观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方志敏清贫观的基础是科学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其内涵是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

在对待革命整体利益与个人家庭利益之间的关系上,方志敏严于律己,甘于清贫,不徇私情。信江8县苏维埃成立后,母亲来借钱,他对母亲说:“姆妈,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饷银嘛,将来会发,现在没有。”方志敏的婶婶,向他讨过盐钿。他说:“我管的钱是不少,不过,都是革命的,一个铜板也动不得。”②作为苏维埃主席穿的是旧褂裤与缝上底的线袜,和大家一起吃糠咽菜。到各地巡视工作,从来不准许招待,谁招待谁受批评。为了节约,作报告、开会、讲话不喝茶,只喝白开水。贫困中奋斗出来的方志敏,20多岁就患了肺结核,吐血不断。但他为了革命事业,为节省钱和挤时间多干工作,始终不计病痛,从不休息,直到牺牲为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历经千难万险,创建和发展了工农红军和赣东北根据地,得到了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这都是他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然而,这一切,又无不与他顾全大局、乐于清贫、蔑视困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方志敏在遗著中写道:“吃不得苦,革不得命,苦算什么,愈苦愈要干,愈苦我愈快乐。”“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③

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到20倍于我的蒋介石反动派军队的追剿堵截,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狱中一段时间里,他和其他被俘的战友,一天吃两餐用发霉的米做的饭,里面不少稗子、谷壳、砂子;一天只给两碗水,洗脸、漱口,饮用全在内。令人发指的折磨,使他本来就患有严重的肺病和痔疮,连续发作。而从敌团长到蒋介石,一批又一批政客、说客,天天聒噪,劝降不断,被“动员”来劝降的故交、朋友、先生、同窗,有的许以荣华富贵,有的晓以生死离别的利害关系,还有的以人生之道、夫妻之情进行说教。最后,连蒋介石都亲自出马。

面对酷刑与死神、高官与厚禄,他笑傲敌人,毅然回答: “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决不丢。”他所爱的,只有党,只有革命事业,只有红军,只有劳苦大众,①②唐志全、陈学明.“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研究[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石凌鹤.《方志敏传》[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0.③ 《方志敏传》编写组.方志敏传[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只有祖国。在狱中,他顽强地领导了狱中斗争,教育和团结了一个个革命的同情者。他奋笔疾书,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在狱致全体同志书》、《我们临死前的话》等狱中传出的13万多字的文稿。他把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化成了情与血的文字,献给了党和人民。从而谱写了一曲“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共产党人正气歌。

清贫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就是在于它是无言的宣言书,无言的动员令。它向千千万万的劳动大众宣布: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官老爷;他们是最广大群众利益的真正代表者,而无自己的私利可图;它动员一切劳苦大众推翻旧世界,创造民主自由的新世界。

三、方志敏荣辱观的启示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于道德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性价值。①了解和把握方志敏荣辱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逻辑联系,对于在新时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那个年代,方志敏用其自身的荣辱观给出自己的标准,也唱响了那段历史的主旋律。方志敏同志用自己的荣辱观诠释了为国为民的崇高人生境界;方志敏同志以自己的荣辱观书写了知荣明耻的伟大人格风范。

今天,我们了解、掌握、学习方志敏的荣辱观,不是要从形式上学,而是要学其精神实质;也不是独立地学习,而是要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学;更不是肤浅地学,而是要学出成效,学出实绩,学出社会主义新风尚。

(一)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夯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基础。

方志敏同志以其崇高的精神品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树立了一个风向标。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方志敏对世界认知和社会事物有着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作为一个革命者,他对党的事业和革命行为有着强烈的荣辱观念。他以共产党员为荣,以革命事业为荣,以清贫朴素为荣,以无私奉献为荣。可以说,他的荣辱观也正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荣辱观属于道德范畴,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志敏荣辱观,说到底,就是要形成维系社会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 ①人民日报评论员.论社会主义荣辱观[N].人民日报,2006-3-18(1),思想观念,使思想道德建设与时代同步,促进社会发展,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从价值导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①

首先,方志敏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在荣与辱的选择中,逐渐坚定了自己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表现为政治上追求共产主义,情感上热爱祖国和人民,工作上奉献自己的全部,作风上坚守清贫和务实。这种思想观念在其临死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死,是无疑的了。什么时候死,不知道。生命捏在敌人的掌心里。是的,他要我们死,只要说个‘杀’就得。一个革命者,牺牲生命,并不算什么希奇事。流血,是革命者常常遇着的,历史上没有不流血的革命,不流血,会得成功吗?为党为苏维埃流血,这是我十分情愿的。流血的一天,总是要来的”②。

其次,方志敏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一生致力于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这是他的行为准则,也是他的信仰。方志敏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无私奉献,为了民族解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为了人民幸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为了革命成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博大无私的奉献精神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正是方志敏荣辱观。正如他自己在《苏维埃模范省的荣誉》一文中指出:“苏维埃时时刻刻都是想着如何去领导和组织工农群众去参加国内战争,因为这种战争正是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必须进行的战争。”

再次,方志敏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能够不畏环境的恶劣,不畏敌人的强大,始终以共产党员的饱满热情,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这源自于他所树立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源自方志敏荣辱观的精神支持。对于方志敏来说,什么是价值,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可以用这样一段铿锵而充满血泪的话来概括:“我虽然不能实际的为中国奋斗,为中华民族奋斗,但我的心总是日夜祷祝着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羁绊之下解放出来之早日成功!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华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④

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①②③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方梅.方志敏全传[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③方志敏.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④方志敏.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方志敏荣辱观作为在革命实践中确立的经受过血与火考验的正确荣辱观,无疑对于我们夯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启迪。

(二)学习方志敏荣辱观,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

方志敏荣辱观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荣辱观,在革命年代给我们树立了人格的旗帜,确立了荣辱的标准。今天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对于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价值导向的准确提炼,在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上,方志敏荣辱观与之完全一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一切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人民服务,正体现了方志敏荣辱观中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方志敏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以实际行动,树立起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确立了革命年代的价值导向,他的高尚品质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是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要增强执政意识和责任感,切实了解群众疾苦,热心反映群众要求,真诚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致富。要把群众的医疗、就业、教育、养老、住房等基本生活问题时刻挂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因此,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导向,也是方志敏荣辱观的价值核心。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理想信念的集中表现,在坚持人生价值取向上,方志敏荣辱观与之完全一致。

理想信念,是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是人的最高追求,是人的精神支柱。正是因为方志敏明确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了自己的价值追求,才能在恶劣和危险的革命环境下,毫不畏惧,为党为国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热血,实现自己伟大的人生价 ①①胡锦涛.在方志敏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N].1999.值。今天,为理想奋斗就是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就是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所应该确立的理想与信念。在改革开放的复杂环境下,一些党员之所以是非不明,荣辱不分,关键在于发生了“信仰危机”。思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学习方志敏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把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上,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坚决抵御不良风气、不良习惯的影响,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因此,在人生价值的取向上,方志敏荣辱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方向的一致性,都是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对正确价值的追求。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思想道德的检验标尺,在坚持拒腐防变要求上,方志敏荣辱观与之完全一致。

方志敏同志革命一生,也清贫一生。虽然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但是他从来就没有利用权力为自己谋求哪怕一点点的私利,用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人格境界筑起了坚固的思想道德堡垒。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能否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最根本的考验。①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由于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个别党员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集体群众利益之上,以权谋私,跌入腐败的泥坑。这极大地损害了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影响了党的战斗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牢守住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牢牢守住党性原则的思想防线,牢牢守住拒腐防变的前沿阵地。要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做到清正廉洁、勤政务实和敬业奉献。

因此,在在坚持拒腐防变要求上,方志敏荣辱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全一致。

①胡锦涛.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N].2006.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在思想渊源上,方志敏荣辱观与之完全一致。

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内涵丰富,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既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反映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追求,它将道德信念的历史性、现实性与时代性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方志敏荣辱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的理论脉络和思想基石。

方志敏所处的时代,是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退的激烈斗争的年代。中国迫切需要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而社会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和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为这场大革命准备了广阔的社会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日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则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中国革命需要大批优秀的儿女为祖国的彻底解放,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流血牺牲,奋斗不息。方志敏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主动地顺应时代的需要,挑起历史的重任,孜孜不倦地寻求中国人民的光明之路,并为之奉献了毕生的心血直至自己的生命。①方志敏荣辱观的历史基础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溶合了共产主义思想和新的时代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三)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机制。

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践,重在把遵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要求逐步转化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为。就是说,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用更多的精力拓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途径。

1、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

②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方志敏荣辱观作为无产阶级荣辱观的杰出代表,就是我们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学习的一个示范和榜样。荣辱观的示范机制要求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即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③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努力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是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示范机制的关键。在这方面,方志敏荣辱观给我们以借鉴和示范:

①②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民族英雄方志敏[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8.③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1)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做人格自重的示范。

自重,就是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格,这绝不是个人性格和气质的单纯表现,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方志敏的伟大人格是他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充分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方志敏同志以极强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坚守清贫,成为人格自重的典范。新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上,都要学会自勉,勇敢地接受考验,尤其是敢于承担责任,正确看待工作的成绩和失误;在生活上,要常思贪欲之害,慎言、慎行、慎独;在事业上,要踏实工作,勤恳奉献,保持高昂的事业热情和工作干劲,让自己能成为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人才;在人格上,要有心系天下、为民谋利的宽广胸怀。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有了宽广的胸怀,有了高尚的人格,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在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像方志敏那样无私地奉献一切。如方志敏坚定地所说那样:“我方志敏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①他所爱的,只有党,只有革命事业,只有可爱的中国。这就是一种人格。

(2)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做精神自励的示范。自励就是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的提高自己,约束自己,激励自己。方志敏同志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仍能坚定信念,爱国爱民;顾全大局,务实创新;甘守清贫,终身奉献,在新的时代,我们更有理由意气风发,开拓进取,为民族的复兴,为社会的和谐,为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全部能力。

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为民”的观念。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党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也是共产党人自励的目标所在。正如方志敏所坚持的那样:“凡能为群众谋利益,得到群众拥护的革命军队,虽然物质条件较差,仍能胜利”。②其次必须发扬“务实”的作风。实事求是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发扬实干精神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就是要坦诚正直,踏实、务实,言必信,行必果,树威信于百姓,立公信于政府。如同方志敏提出苏维埃的领导方式“必须是具体的、实际的、群众化的排斥一切官僚主义的方式”。再次要提倡“奉献”的精神。奉献源自责任。方志敏把自己的命运同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责任联系在一起,是把自己的斗争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联系在一起,作为共产党员,方志敏把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而无私地 ①②弋阳县志编纂委员会.《弋阳县志》[M],南昌: 南海出版公司,1991.石凌鹤.《方志敏传》[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0.奉献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标和最大幸福。在他身上,体现了他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体现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3)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做思想自警的示范。自警就是要经常警告自己和告戒自己,慎重地运用手中的权力。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是复杂而又尖锐的,每一个党员干部都面临着金钱与物质诱惑的考验。玩物足以丧志,奢侈必将失德。党员干部想奢侈享乐多了,想党的事业必然就少了;离灯红酒绿近了,离人民群众必然就远了。①因此,我们的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到思想上的自警。

方志敏由于确立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对清贫的生活能泰然处之,对物质享受并无渴求。清贫才能赢得民心,清贫才能艰苦奋斗,清贫才能取得胜利。这是方志敏理解的道理,也是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信念。一个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人,一定会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方志敏抱着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在清贫中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方志敏写道:“吃不得苦,革不得命,愈苦愈要干,愈苦我愈快乐”。方志敏同志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只有甘受清贫,艰苦奋斗,才能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赢得群众对共产党人的信任和支持,从而经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经受住权利、金钱、名位、美色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2、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修养机制。

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内因在于修养机制。古代先贤们格外注重“修身为本”。欧阳修说过:“廉耻,立人之大节”。道德修养是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逐步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八荣八耻”,实际上是崇高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是指公民通过接受道德教育、特别是经过长期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水平。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关键在于广大公民能否通过道德修养,升华到较高的道德境界。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对于我们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加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1)道德修养。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郑重指出:反腐倡廉抓源头,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②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身的课题,模范地实践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大 ①②胡锦涛.《胡锦涛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2006.胡锦涛.《胡锦涛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2006.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方志敏自幼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锤炼人格,逐渐形成了较高的道德修养。这种道德修养具体表现在: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以拯救苦难群众为己任;奉行清贫朴素的生活,视金钱为粪土;注重品格修养,以松、竹、梅、兰四物自励;舍身成仁,为革命事业不惜献出自己生命。①

即使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我们党也没有放松对党员的道德要求。毛泽东几篇阐述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著名文章,都是在战争年代写成的。例如,毛泽东在其《为人民服务》中,首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在《纪念白求恩》中,更是倡导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向全党提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② 的道德要求。总之,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懂得,其道德水准的高低,修养品行的好坏,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保持先进性的标准之一,也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尺度之一。当前,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求加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和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因此,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必须严格按照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行事。一句话,要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身进行的课题。

(2)廉政修养。

廉政建设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根本性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人心向背的根本性问题。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廉政观,才能群众信服,人民支持。当前树立正确的廉政观更需要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学习方志敏的清贫气节。清贫,即清寒贫苦,亦为处贫苦而有志节。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美德。”显而易见,清贫的思想和节操与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相一致。

守住清贫,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勤俭持家,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是我党的一贯方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群众同甘共苦,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而绝不能摆阔气、讲排场、追求享受。只有这样,才能亲和而不脱离群众,才能和群众有共同语言,从而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从这个意义上讲,守住清贫,是保持同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守住清贫,有利于战胜艰难困苦。具有了清贫思想,就能够适应任何艰难困 ①②方梅.方志敏全传[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苦环境。“穷则思变”,清贫又可以激发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精神,凭着这种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恰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在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知难而进,带头艰苦奋斗,树立正确的廉政观,在团结带领群众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人品。清贫是一种素质、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修养。

(3)党性修养。

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党员领导都要进行的课题。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而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首先明确权利源于哪里,应用于哪里。搞清了这个问题,就是搞清了正确的政绩观的基础。①政绩观要体现在怀民之心,为民之责。就是说要向方志敏那样,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情实意对待群众。要牢固树立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使民情得到掌握,民意得到尊重,民智得到发挥,民力得到维护。

在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执行党的任务时坚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为群众谋利益。他平易近人,全无架子,走村串户,一口农家话,懂得农民心,容易与农民交上朋友,听到心底话。他起草下发的文件和编写的教材,语言通俗,把马列主义真理和党的方针政策通俗化,有的还用问答式,工人农民好懂好记。②

在方志敏言传身教大力倡导下,赣东北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各级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公仆观,走群众路线蔚然成风。省苏维埃明确规定:“苏维埃的领导方式,必须是具体的实际的群众化的,排斥一切官僚主义的方式。”苏维埃干部坚持大部分人下基层巡视和参加群众劳动的制度,与群众打成一片。由于方志敏和苏区各级干部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恪尽了公仆之责,因此,苏区党群、干群、军民关系亲如一家,鱼水情深,群众把共产党、苏维埃和红军看成是“命根子”,苏区的政权建设有了用之不竭的动力

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学习方志敏这种融于群众、体贴群众、为了群众的精神。要牢记,我们是人民和社会的公仆,而不能嬗变为人民的主人。当然,党政干部到达一定的位置,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奋斗,也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考察和推举,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重托。但是,这只是为自己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为自己创造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而绝不能以此作为自 ①②胡锦涛.《胡锦涛在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N]2005.唐志全、陈学明.“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研究[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己中饱私囊的资本和手段。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民办事、为民谋利,还是为己办事、以权谋私,是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的大问题。既然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代表人民掌权的,就应该切实用好手中的权力,努力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干部要用好手中权的时候,强调要经常想想我们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什么?这应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座右铭。①

“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②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对群众要有爱意,要爱群众如父母。邓小平曾经饱含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不仅是热爱群众的倡导者,而且是热爱群众的忠实实践者。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在权力运用的过程中,实现成就社会,同时成就小我。

要着重解决群众在工作上、生活上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多为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真正体现干部的党性修养。

3、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

方志敏荣辱观作为无产阶级荣辱观,学习并运用它,对于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1)坚持教育与管理的统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进而外化为高尚行为,是复杂的过程。其中,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就必须在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成功的教育总是同严格的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忽视管理的教育往往是苍白无力的。方志敏荣辱观作为具有道德修养、学习和教育意义的精神财富,在对人们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在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方面,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可以通过学习方志敏的荣辱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褒奖“八荣”,贬斥“八耻”,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努力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落实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

(2)坚持知与行的统一。方志敏同志戎马一生,革命不止。他的一生其实 ①②江泽民.论党的建设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就是知行统一的一生。他树立了自己的荣辱观,同时也实践着自己的荣辱观。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就是要学习他知行统一的品行。个人的道德实践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和渗透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引导人们自觉进行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的道德实践。针对社会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日常道德实践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学习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事迹,接受社会主义崇高道德情操的熏陶。

(3)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要靠自律,但也离不开他律。他律既包括相应制度的约束,也包括社会舆论的压力等。因此,应结合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监控机制,就需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功能和作用,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和督促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①学习方志敏荣辱观,一方面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高尚的人格引导,从而形成“他律”约束;另一方面,通过自我学习和内心反省,形成“自律”约束。

(4)坚持典型示范与群众实践的统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过程,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形成道德自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典型示范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在这方面,方志敏同志的个人人格及其荣辱观能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学习方志敏荣辱观,用良好的道德形象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用优良的思想作风带动广大干部,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社会,使广大群众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达到典型示范与群众实践的统一。

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发展,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实践是道德培养的沃土,也是道德提高的根本途径。注重在实践中培育思想道德,要在追求远大理想中升华,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要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知荣明耻、明节守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方志敏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荣耻美丑上面旗帜鲜明。方志敏荣辱观“代表了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代表 ①胡锦涛.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N].2006.了共产党员的人生境界,代表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①。今天,我们正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把握好方志敏荣辱观,对于广大党员明确党性意识、提高党性修养、保持党员先进性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

方志敏已经离开了,但他为革命事业所建树的辉煌业绩,如历史的丰碑巍然矗立,他为党和人民留下的珍贵财富,如浩瀚的江水无法计量,他为后来者留下的历史高度,如巍峨的高山,让人仰止。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深入研究学习方志敏及其荣辱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它必将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党的光辉历史、革命精神及优良传统的认识,必将有利于资政育人,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结论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方志敏荣辱观是其依据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思考和革命斗争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方志敏荣辱观有着深邃的思想渊源,它源于民族精神的影响,传统美德的熏陶和理想信念的引导。有着丰富的内涵,即赤诚忠心的爱国观、公而忘私的奉献观、求真务实的公仆观、艰苦奋斗的清贫观。方志敏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特殊性,是那个时代无产阶级最朴素的思想观念的凝炼,是社会历史性、阶级属性和时代先进性的有机统一。学习方志敏荣辱观对于夯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基础,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研究方志敏的荣辱观,对于拓展方志敏的研究领域,深入地学习宣传方志敏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学习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胡锦涛.在方志敏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N].1999.参考文献

[1]罗时平裴建勤.方志敏思想与精神品质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2]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民族英雄方志敏[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3]方志敏.可爱的中国[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4]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5]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6]张知.方志敏[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7]方志敏研究会.方志敏研究系列文章[J].方志敏研究.[8]人民日报评论员.论社会主义荣辱观[N].人民日报,2006-3-18(1),2006-3-21(1),2006-3-24(1),2006-3-27(1),2006-3-31(1),2006-4-3(1)[9]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10]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1]《方志敏传》编写组.方志敏传[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12] 弋阳县志编纂委员会.《弋阳县志》[M],南昌: 南海出版公司,1991.[13] 石凌鹤.《方志敏传》[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0年.[14] 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5] 方志纯.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6]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 方志敏.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8]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19] 唐志全、陈学明.“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研究[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20] 曾钊新.人性论[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21] 方梅.方志敏全传[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8.[2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5] 胡锦涛.《胡锦涛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2006.[26] 胡锦涛.《胡锦涛在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N]2005.[27] 胡锦涛.在方志敏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N].1999.[28] 胡锦涛.《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N].2003.[29] 江泽民.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0]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1] 胡锦涛.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N].2006.25

发表文章目录

[1]郑建兵.浅谈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M].北京:全国领导干部学习“三个代表”理论文献,2004:P74 [2]郑建兵.公道正派是责任也是义务[M].北京:中国当代思想宝库,2005:P662.[3]郑建兵.组织部门构建和谐社会之我见[J].江西:公仆论坛,2006,(1):P45.[4]郑建兵.干部政绩考察失实失真之我见[J].江西:公仆论坛,2004,(5):P10.[5] 郑建兵.组织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三个作用”[J].江西:公仆论坛,2006,(5):P22.[6] 郑建兵.组工干部要以“三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J].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领导干部优秀文选.理论,2006.7:P62.[7]郑建兵.激发“三力”引导鼓励干部干事创业[J].北京:新闻出版社,新时期领导干部论坛,2006.8:P16.[8]郑建兵.浅谈方志敏荣辱观的现实启示意义[N].上饶日报,2006-9-20(2).26

致 谢

此文的撰写,得到了江西省委党校查昆岩副教授的精心指导,得到了中共上饶市委党校、中共上饶市委党史办和中共信州区委组织部领导和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第二篇:论社会主义荣辱观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凡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都有自己对于荣与辱的看法和理解。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褒贬尺度和荣辱观是不同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十分精辟,寓意深刻。

“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三荣三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荣一耻”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八荣八耻”,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荣辱观主要体现在对于辱的认识上,大多数思想家都是通过对耻辱的论述来阐释荣辱观的。孟子最早将“荣”和“辱”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在我国一些古代思想家那里,知耻乃做人之本。朱熹说,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善”。管子更从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来看待“耻”,他说: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顾炎武进而指出:“四者之中,耻为尤要”。因此,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尤为强调教人以知耻,传统道德中的这种以教民知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深深积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融入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

“八荣八耻”,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注入了时代的特点和实践的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表现形式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阐述荣辱观的局限,把“荣”与“耻”这两个古老的传统道德概念切实对应了起来;在具体内涵上,它

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荣辱观仅仅作为道德范畴的局限,从社会主义价值观总体要求的高度,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

“八荣八耻”,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正确荣辱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江泽民同志指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有立有破,旗帜鲜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所以我们应该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与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要通过教育和实践,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人们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青少年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因此,要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合格公民。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积极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创建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引导人们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使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广大职工要敬业报国、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艰苦奋斗。城市社区要促进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形成人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共产党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自律,争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文明生态村、文化大院、文化体育中心户等活动,抓好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构筑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激发农民群众的荣辱观,鼓励他们自觉履行对国家、社会和集体的义务,倡导勤劳致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遵纪守法、敬老爱幼、邻里团结、男女平等、勤俭持家、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努力营造一种促先进带后进,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与反腐倡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大防治腐败力度,始终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到反腐倡廉工作中。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总之我们必须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确实将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事业紧密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我认为“八荣八耻”是在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和传统中国人的做人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八荣八耻”对引导全社会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准绳,从表面上看,社会转型,旧的价值观崩溃,新的价值观尚未确立时,丑陋现象屡有发生,究其根本,还是人的价值观、荣辱观日渐模糊、淡薄的结果,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损害了社会风气,给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带来极大的危害,长期以往会关系到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的断裂,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政治经济的平衡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八荣八耻”的提出,是对“以人为本”的新的解释,是对和谐社会新的要求。

第三篇:方志敏观后感

《少年方志敏》 读后感

新烟街小学四四班:宋剑波

暑假时,我仔细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少年方志敏》。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讲述了方志敏的英雄事迹。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7岁开始放牛,8岁开始读书,1年就学完了3年的学业,1年读的书是其他学生的3倍。他还练就了一手好字,10岁就能写简单的文章。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2月20日,在江西农民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大会主席。我很佩服方志敏,小小的年龄,就胸有大志,一心想着自己的国家。他在生活上也很节约,棉被和棉衣破了,缝缝补补又用上。

方志敏在被捕之前,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几起几落,历经坎坷,可谁又知道,身为共产党的高层领导的方志敏,在被捕时竟身无分文。全身仅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方志敏临死都依旧昂首挺胸、精神抖擞。我用“视死如归”四个字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

在方志敏的人生中,对待工作,他锲而不舍;对待理想,他坚定不摇;对待祖国,他更是坚贞不屈、舍生忘死。他的爱国精神,值得我学习;他的不为金钱所动,节约,爱读书,爱劳动这些品质更值得我学习。我们现在不会挣钱,但我们应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爱护书籍和文具,帮助家长干点活,做有爱心有正义感的优秀少年!

《少年方志敏》 读后感

新烟街小学四四班:宋剑波

辅导老师:祝改焕

二零一零年八月篇二:方志敏读后感

方志敏《可爱中国》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篇令我十分感动的文章,它的名字叫《可爱的中国》,是伟大领袖方志敏烈士在牢狱中提笔的,记录了方志敏许许多多感人的事。1922年夏天,方志敏到了上海。那时候上海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上海的马路上,方志敏看到,洋人的警棍在黄包车夫的身上“飞舞”;喝得烂醉的外国士兵,肆意侮辱中国的百姓。一天,方志敏和几个朋友来到“法国公园”想进去玩玩。他们走到公园门口,一个显眼的牌子映入眼帘:“华人与狗不准入园。” 方志敏站在“华人与狗不准入园”的牌子面前热血沸腾脸发烧,感到一种奇耻大辱。堂堂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都不能自由行走。面对“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方志敏暗暗发誓,一定要赶走帝国主义列强,为中华民族解放奋斗到底!一定要铲除“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读到这,我的内心被震撼了。那时,方志敏烈士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一个学生,但是他有那么大的抱负!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侮辱,它不像其他同学一样气愤而没有行动,更不像部分人直接阿谀奉承帝国主义,只是坚定地想:“一定要赶走帝国主义列强,为中华民族解放奋斗到底!一定要铲除“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 在《可爱的中国》里我知道了:清贫,是方志敏最大的财富。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来,经手的钱财以百万计,却是一点一滴都用于革命事业。妻子曾经从白区缴获来的物品中要了一块绒布做演出服,马上被方志敏批评了一顿并要求立即送了回去。他被捕期间,朋

友出于仰慕送来钱物,他马上转送狱中病饿的难友。方志敏在被捕时,抓他的国民党的士兵还大叫起来:“哈哈,要发财了!”他们还以为能在方志敏身上搜出千八百大洋。还有金银财宝。但最后连一个铜板也没找到,除了一枝钢笔和一块手表外什么都没有。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了不少,每月可以拿着零用钱,放学还有家人接送,但是也不能忘记方志敏烈士这种清贫的美好品质,要节约,不能浪费。方志敏烈士的精神令我感动,方志敏烈士的品质令我佩服,方志敏烈士的伟大令我骄傲,方志敏烈士的坚强令我折服......篇三:参观方志敏烈士园观后感

参观方志敏烈士园观后感 以前在书本上学习烈士的英雄事迹就好像白驹过隙一样,只有大概的了解而没有深刻的体会到那种烈士身上的精神。但自从参观方志敏烈士园以后,心底里面涌现出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感受。反正是是一种对烈士的敬畏和仰慕之情。

自走进烈士园,陵园里每一处,都显得格外神圣,每一捧空气,都弥漫着光辉人性的气息。很难想象平时嬉笑不停的我们在此时会显得格外的静谧。当我们不辞辛苦的来到方志敏烈士的陵墓前面,那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油然而生,这不仅是祭奠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对烈士无比崇高的仰慕和折服。

偌大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先烈义 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缅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忠贞不渝、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要学他们那种模范遵守党的纪律,一生交给党安排的高贵品格;我们纪念他们: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人民的 利益,持有上下求索坚忍不拔的毅力。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烈士陵园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始终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时代在变化,我们更是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陵园寄托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要起到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的作用,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贤先烈风范的缅怀和景仰。优良的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如果说发自肺腑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是参观烈士陵园的“初级阶段”,那么如何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我们立足本岗、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和实际行动,则是我们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标。

从现在起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艰苦朴素作风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篇四:读《方志敏全集》有感

读《方志敏全集》有感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人跟随胜利一起走出来了。而有人,则永远留在了那个年代。

年仅36岁的方志敏,在下沙窝被秘密杀害了。在他被监禁的1年间,他用笔书写出一片赤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其中《可爱的中国》最为有名。他将这些作品反复抄写了好几遍,托人带出监狱。这些作品在历经革命沧桑之后,成为见证英烈,激励后世的不朽之作。

在被捕之前,他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革命事业,几起几落,历经坎坷,可谁又知道,身为共产党的高层领导的方志敏,在被捕时竟身无分文。全身仅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正如他《清贫》一书中所写的一样。矜持不苟,舍己为公。而他的人格魅力也不仅于此。在敌人捉住方志敏的庆功会上,方志敏昂首挺胸,面带微笑,大步的走着。虽脚戴脚铐,身着单薄衬衫,但却精神抖擞,目光炯炯。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台下观众。在他被捕后,蒋介石曾派多人去劝他“归诚”。可他却坚定不移,在最后通牒时,他在墙上写下了“视死如归”四个大字,而他,也真正做到了这点。

一八九九年,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戈阳县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他从小机智过人,好学上进,一九二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他参加了大革命。方志敏靠两条半枪起家,团结各方力量,组织武装突击队,历经百战,开辟了赣东和赣北根据地,为驱除国民党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不幸的是,1934年11月,正当方志敏率领红军北上抗日时,遭到国民党狙击,不幸被捕。在狱中,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不屈不挠,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可歌可泣的不朽之作,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年,年仅三十六岁的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命家,也是一名志存高远、忠直坚贞的伟大爱国者。他的狱中名作《可爱的中国》脍炙人口,世代相传,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正气歌》,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时代精神和原创意义的千古绝唱。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在方志敏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和体现。方志敏从中国国情的思考和自己从事的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将爱国思想转化为爱国壮举,爱国之心构筑成救国之路。他遵照中共中央的指令,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率领抗日先遣队,驰骋纵横,血战东南,不幸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回答国民党高官劝降时坚定地说:“我们军事上是暂时失败,政治上是不会失败的。我们一定会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在中国实现的。”临死之际,方志敏心静如水,坦然自若,设想死后会在自己流血的地方长出一朵花,这朵花就是“我对于中华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革命敬礼!” 恪守清贫是方志敏精神的另一大特点。“清贫,洁白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因难的地方。”“我方志敏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方志敏的《清贫》闻名遐迩,影响教育了几代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和干部群众。方志敏的清贫理念,本质上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相融合的结晶。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人恪守清贫的杰出典范。他恪守清贫的内在动因,正如他所考虑、念想的:“苏维埃目前是处在残酷的国内战争的环境中,一切物质,一切力量,都付与战争,苏维埃的工作人员,为战争的领导者,自应以身作则,节衣缩食,刻苦耐劳,为着战争。”可见,方志敏恪守清贫,为的是苏维埃,为的是战争,为的是革命的胜利。方志敏被捕时,敌人希望从他这个共产党的“大官”身上搜出上千大洋和金戒金镯,可是“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惟一的财产”,就是放在深山坞里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方志敏曾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掌管大权,手握重金,但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他常说:“当苏维埃主席,更要事事注意,一不留意,就不是一个人的事。”他母亲迫于经济拮据向他要钱,他婶婶曾向他讨钱买盐,他妻子被捕妻兄向他要钱保释,都被他挡回去了。方志敏深明大义,不徇私情,让赣东北的红军将士、父老乡亲肃然起敬,赢得了苏区军民的衷心爱戴。方志敏公私分明,赤心向党,对中共中央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据《方志敏年谱》记载:方志敏提供给党中央的经费,数年累计共黄金1000余两。

富于创造是方志敏精神的又一亮点。方志敏是被毛泽东誉为“有很好的创造”,荣获“苏维埃模范省”,创造了“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的卓越代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向何处去?全党都在探索,毛泽东在探索,方志敏也在探索。毛泽东将此总结归纳为四种模式,即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毛泽东曾说:“方志敏同志创造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方向路线是正确的。我们

虽然不在一起,但我们的思想是一致的。”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成为毛泽东领导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东北屏障。毛泽东对方志敏的“很好的创造”极为赞赏,1931年11月“全苏一大”特别授予方志敏“红星勋章”一枚。当年,在赣东北苏区大地上,到处都有“活跃跃的创造”。方志敏领导创造了“农民革命团”,创造了以《平债法》为核心的土地革命政纲,创造了英勇的红十军和一整套战略战术,创造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的“地雷战”,创造了苏维埃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创造了“苏维埃模范省”,创造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造了苏维埃政府的“五种精神”(即“苏维埃的民主精神”、“苏维埃的创造精神”、“苏维埃的进步精神”,“苏维埃的刻苦精神”,“苏维埃的自我批评精神”)。正是这许多方面的独特创造和骄人成就,在1934年1月全苏二大上嘉封赣东北为“苏维埃模范省”。“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方志敏的爱国情怀、清贫理念、创造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笔弥足珍贵、传之不朽的精神财富。他的英雄业绩、光辉思想、崇高风范、人格魅力的“红根”,已经“深植”我的心中。

第四篇:学习方志敏

学习方志敏精神,争做新三好学生

说到方志敏,许多人都会肃然起敬,也常会这样的评价他:他是一个为穷人的解放无私奉献的人,是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家。看完了方志敏的简介后,我要说,他还是一个充满着浩然正气的英雄,他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国一定会有美好的一天。

回放时间的影像“有一天,囚车穿过戒备森严的南昌城.方志敏向窗外的老百姓挥了挥手,有人认出戴手铐脚镣的是方志敏,不仅掉下了眼泪。方志敏笑着说:“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我要看看法西斯的子弹是怎样射穿我的胸膛!”刽子的手哆嗦了,扳不动枪击。方志敏望了望烟雨蒙蒙的天空,最后看了看他可爱的中国大地,挥起右臂,用尽全身的力气高喊: “打倒帝国主!共产党万岁!”正是这种坚定信念,当革命需要他牺牲时,方志敏毫不畏惧。

“当方志敏在战场被俘时,抓住他的两个国民党兵无法相信,更无法理解:这个“党国”所通缉的要犯、共产党的“大官”,居然身上搜不出一个铜板。方志敏还在艰苦的狱中用钢笔与敌人给他提供劝降的纸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十多篇共13万余字的文章”.正是这种坚定信念,他艰苦朴素,大公无私,他经手的钱与心血,一点一滴都用在革命事业上。

“当方志敏被捕时,面对幼女的呼唤,他柔肠寸断;面对结发之妻身陷苦境,他心如刀绞;面对白发老母的送别,他悲痛万分。对于亲人,他就是父亲、他就是丈夫、他就是儿子,他就是唯一!但亲情并没有动摇他,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牺牲。”正是这种坚定信念,方志敏把自己对亲人的热爱全化作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

现在,我们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祖国能有欣欣向荣的今天,都是无数位像方志敏一样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但是我们还生在福中不知福----有时,嫌奶奶没做好菜吃,怪爸爸出差没买新衣服,怕妈妈对学习上的严格要求……想想!拿这些与方志敏英雄的经历对比,心里感到很惭愧。爱我们的国家,就应该加倍珍惜现在这样美好的时光,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艰苦朴素作风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第五篇: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

摘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美丑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字: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规范、时代要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

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是对全社会遵循的道德的基本规范。

“八荣八耻”,简洁易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但是,这绝不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规范的简单回归,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升华,我认为主要表现在,首先,要解决当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体判断问题。现在总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的发展与道德建设是不同步的,甚至认为,基本道德规范都缺乏坚守,这是一个需要重新梳理的话题,限于篇幅,我不在此过多论述。但有一点必须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规范和伦理精神也经历了不断变革,而且也推动社会主义伦理观念的发展,当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进步的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首先我们要自信地看到一个包容、开放和民主的社会,本身就是社会伦理精神的一次大变革。我们不能以偏概全,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其次,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是简单地问答社会风气和伦理精神“是什么”的问题,而是社会风气和伦理精神如何构建?“怎么干”的问题。我认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实践,特别是随着执政能力的提高,对社会主义伦理精神和道德风尚的建设,我们党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拓性。通过制度和机制来建设社会主义伦理精神和道德风尚是一个必然选择。道德的法治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它的确是实现道德规范成为社会民众行为规范的制度保障和有益经验。所以,当前最迫切的问题不仅是各部门,各主体要践行“八荣八耻”,更重要的是还要寻找一个全社会有效遵循道德规范的制度激励和惩罚制度和机制,使国民道德风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一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国现在仍然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二者同时存在的关键时期,为适时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准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让我们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

荣辱”。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大家都是为了温饱而疲于奔命。现在就不同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富裕了的人们在注重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关心精神文明,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对人的品格素质、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人际关系等都有了更高的标准。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论述,正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层次精神文明建设的追求。

第三、社会荣辱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他还说:“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文化基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都混淆不清,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不能做到旗帜鲜明,整个社会的和谐就失去了前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通过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进而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营造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社会在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高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是要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人的荣辱意识在内的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实现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

荣辱观作为社会思想道德范畴的基本内容,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关系决定的,并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而且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

马克思曾说:“羞耻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如果整个国家真正感到羞耻,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从首阳山伯夷叔齐拒食周粟而亡到李大钊、方志敏等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为正义和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贯穿其中的是以爱国、忠诚、勇敢等为荣耀,而耻于背叛、投降、腐败等的大无畏精神,正是这种体现真善美的传统荣辱文化,使中华民族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驱动力,使整个民族奋发有为,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完成民族复兴的伟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任何一种道德观念,要被社会普遍接受和广泛认同,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和传承。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也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不断学习、反复实践、逐步深化。要使“八荣八耻”真正深入人心,既要有集中深入的宣传教育,更要靠广泛长期的社会实践。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十三亿人民锲而不舍的实践,造就一个“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参考文献:

[1]王桂泉.《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6

[2]陈通明.《扬荣弃耻 引领未来》.2006

[3]解文广.《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2006.10

[4]林泰.《当代社会思潮论评》.1994.3

下载论方志敏荣辱观(终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方志敏荣辱观(终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一、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是时代道德建设的精神概括 (一)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路明灯 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对我国......

    论李白的游仙诗终稿

    唐山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学生指导教师专业年级系别论李白的游仙诗 李海洋 王双 教授 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方向) 2014级专接本 中文系 2015年5月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目......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终稿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国际商学院 张梦莎 200806070第一部分:简述恩格斯在各章中论述的基本思想 第一章 首先,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的哲学,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法,对“凡是现实的......

    论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构建

    论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构建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八荣八耻心得体会--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心得体会--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人民心声、代表人民意愿,就必定赢得人民支持、受到人民拥护。总书记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

    论大学生党员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党员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摘要: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学生党员树立社会主......

    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建设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建设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这一重要讲[范文大全-www,wmjy.net.cn,找范文请到范文大全]......

    学习方志敏有感

    我的一点体会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听了上午的报告,我再一次为方志敏的精神所感动。 进入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复杂。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种精神来引领我们的思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