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元日》陈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元日》教案
沭阳安博银河学校 陈 怡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3.感受诗中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除旧迎新、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领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音乐图片,想看看吗?(出示音乐图片)2.看到这些图片你们会联想到什么节日呢?(春节)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
3.是呀,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板书:
25、元日)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那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3.老师这儿有一些王安石的资料,我们来一起看一下。4.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师配乐读)
三、自学字词,理解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拼音,读通读顺古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理解字词。
(3)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除旧迎新、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初读效果。(1)读通古诗,划分节奏。a.指名读,纠正生字读音。b.指导书写生字。
c.生字认识了,同学们一定会把古诗读得更好。谁来读? d.划分节奏读。(2)理解字词。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a.词语都理解了,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诗中向我们描绘了古人过新年时的哪几幅画面?请你在古诗中找一找,可以小组讨论讨论。
b.指名说。
c.说说诗句的意思。d.关于春联的拓展。
四、想象诵读,入境悟情
1.在作者的心中,这里的除旧迎新,除了送走过去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还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愿望呢?
2.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来读《元日》。
3.多么让人向往的春节啊!如此优美的古诗,我们是否应该记在心中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背一背。
(1)谁愿意来背?(2)其他小诗人想背吗? 4.古诗不仅可以背诵,还能唱一唱呢!出示课件,学生跟着哼唱。
五、拓展延伸,迁移学习1.出示《泊船瓜洲》。2.指名生读,齐读。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放爆竹、喝屠苏、迎红日、换新符几个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过节时欢乐、喜庆的场面,表达了人们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板书:欢乐、喜庆)
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读读王安石的其他古诗,如:《梅花》、《出塞》、《春夜》、等。
板 书 设 计
元 日(宋)王安石
放爆竹、喝屠苏、迎红日、换桃符
欢乐、喜庆
第二篇:基本乐理教学大纲(陈怡)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基础乐理》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授课对象是该专业全体一年级学生。该课程系统讲授有关音乐实践和理论的最基本的知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掌握和理解音乐及其表现方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音乐工作所必需的概念和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和发展音乐技能奠定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学习基础乐理是为学好相关课程和后续课程打基础的。它不仅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提供支持,而且也为声乐、器乐等表演课提供技术支持和思想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为和声、作品分析、复调、歌曲写作等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纲的修订是在总结教学实践情况基本乐理教学近几年来的发展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2、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1)明确基本乐理的学科体系及其各基本范畴,以及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
(2)在理解相应的乐理基本概念的前提下,熟练掌握相关乐理知识的实践运用;
(3)在基本乐理各环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在内部思维和外部交流中的相关音乐基本概念的能力;
(4)正确规范的完成本课程所规定的理论、书写,键盘方面的作业;
(5)运用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完成科际联系学习模式在其他课程中所要求的综合内容;(6)形成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在基本乐理方面所要求的自学意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7)形成学校教育所要求的基本乐理的教学能力。
3、教学时数:
总学时: 72学时 周学时:2学时 开课学期 : 第一、二学期
4、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把书本知识拓宽,拓深到最大限度,并要求学生把所学理论准确地运用到音乐实践当中。常用的的教学法有,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学时分配与实践要求。遵照精讲多练的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音及音高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讲授,使学生了解音及音高、乐音体系、音的分组、音域与音区的基础知识。基本要求: 学生能准确分清音的分组和钢琴与五线谱的对应位置。教学要点:
了解音乐的四大要素。教学时数:
4学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音及音高
第二节
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第三节
音的分组
第四节 音域及音区
第二章 音律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中的三种音律和它们之间的差别。基本要求:
初步辨别三种律制及三种律制的差别和用途。准确判断自然半音、全音、变化半音与全音。教学要点:
三种律制在音乐实际的应用。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十二平均律
第二节
五度相生律
第三节
纯律
第四节
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第五节
等音
第三章
记谱法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正确记谱对音乐的学习及创作和表演有着积极的重要性。基本要求:
区分五线谱的各种正确记法。教学要点:
了解各种记谱法的作用和意义。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音符与休止符
第二节 五线谱
第三节 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
第四节 谱号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增长音值的补充记号 变音记号 省略记号 演奏法的记号
第四章
节奏
节拍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节奏、节拍以及各种拍子。熟练掌握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基本要求:
通过分析歌曲、乐曲辨别各种拍子以及它们在音乐的表现意义。教学要点:
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奏
节奏型
第二节 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
第三节 重音 节拍 拍子
小节
第四节 切分音
第五节 单节拍和单拍子 单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
第六节 复节拍和复拍子 强拍与次强拍
复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
第七节 混合复节拍及混合复拍子
混合复拍子中的音值组合法 第八节 变换节拍和变换拍子
第九节 交错节拍 自由节拍 1/4拍子 板眼及板眼符号
第十节 声乐曲中的音值组合法及组合法中的例外情况
第十一节 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五章
音乐的速度与力度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了解音乐常用的速度、力度术语。教学要点:
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在速度、力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速度的标记
第二节 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三节 力度的标记
第四节 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六章 装饰音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装饰音在音乐中的作用。基本要求:
初步辨别四种装饰音。教学要点:
四种装饰音在音乐实际中的应用。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倚音
第二节 波音
第三节 回音
第四节 颤音
第七章 音程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音程的度数与音数、了解音程的性质。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识别和构成音程。以及音程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教学要点:
准确和识别音程的度数与音数。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
第二节 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第三节 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第四节 单音程与复音程
第五节 音程的转位
第六节 构成和识别音程的方法
第七节 等音程
第八节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第九节 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
第十节 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第十一节 音程在音乐中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二学期
第八章 调式总论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调式、音阶、调性以及调式在音乐的表现意义。基本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讲解了解调式的特性。以及调式的多样性。教学要点:
调式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调式、音阶、调、调性
第二节 调式音级及其特性
第三节 多声部音乐中的调式关系
第四节 调式的多样性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第九章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以及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应用及其表现特性。基本要求:
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辨别歌曲、乐曲的调式以及特性。教学要点:
熟练掌握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旋律在音乐中的表现特性以及调的五度循环。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五声调式
第二节 同主音调、五种五声调式的比较
第三节 五声调式音级的特性
第四节 六声调式
第五节 七声调式
第六节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音级的名称和标记
第七节 同宫系统各调
第八节 包含升号的调、包含降号的调、调的五度循环
第九节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十章 大调式和小调式
作品中的明确法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调式、小调式大、小调式的特性以种自然大小调式。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大、小调式的三种形式;大小调式的名称和标记以及关系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特种自然大小调、及其它们的表现特性。教学要点:
分析歌、乐曲的调式、以及表现特性。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调式 第二节 小调式
第三节 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 第四节 大小调式音级的特性
第五节 大调各调、关系大小调、小调各调 第六节 同主音大小调、大小调的比较 第七节 各类大小调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八节 特种自然大小调 第九节 作品中的明确法
第十一章
和弦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构成和识别三和弦、七和弦。以及三和弦、七和弦的转位。
基本要求:
了解和弦在多声部音乐中的作用以及构成和弦的方法。教学要点:
熟练掌握各种三和弦、七和弦、在大小调式中属七和弦、导七和弦的解决。教学时数:
8学时 第一节 和弦 第二节 三和弦 第三节 七和弦
第四节 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第五节 构成和识别和弦的方法 第六节 等和弦 第七节 调式中的和弦
第八节 和弦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
第十二章
转调及交替调式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转调的意义和调的关系。基本要求:
通过分析辨别歌曲、乐曲在音乐中,调与调之间的关系。教学要点: 调的关系、(远近)准确分析歌、乐曲的转调。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转调的总概念
第二节 转调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第三节 转调的类别 第四节 调的关系
第十三章
调式半音与半音阶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调式半音(辅助音、经过音)以及半音阶和半音阶的上、下行的写法。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准确判断经过音、和辅助音;以及在任何一个音上写出大、小调式的半音阶的上行与下行。教学要点:
调式半音与辅助音及经过音的密切关系。半音阶上行与下行的写法。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调式变音 第二节 半音阶
第十四章
移调
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移调的作用和方法,准确把歌、乐曲移调。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移调。教学要点:
介绍移调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移调的练习。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移调的应用 第二节 移调的方法
三、考试考核
1.考试目的
乐理学习成绩的评定,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的量化检验和评估。旨在对师生的教和学起到双向的促进作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促进,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检验。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乐理的掌握情况,即使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进一步的改进。同时,学生也能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考试的范围与内容
乐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应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适应,主要包括音高、五线谱、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转调、移调等。教师在出题时,既要注意内容的多样性,又要有所侧重。
基础乐理的考试内容: 音、音名、音律; 记谱法、常用记号; 节奏、节拍、音值组合法; 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标记; 音程、分类、标记、识别、构成; 调、调式、民族调式; 调式中的音程; 调式中的和弦; 调式变音、半音音阶、调关系 转调、移调; 装饰音等
3.考试考核的时间和方式
学期结束前由任课教师命题,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密封阅卷。
4.成绩评定
成绩的评定方式有两种
(一)平时考察;包括个别抽查、集体测验、检查作业。
(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时对教学质量进行总结性检查的方法。教师评分要拟定评分标准,防止主观片面,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
三、教材及参考书 :
1.李重光编 《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2年10月出版
2. 钱仁平、江海宁 编著 《基本乐理强化训练》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6年11月出版
第三篇:《元日》教案
《元日》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3、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4、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背诵部分段落。
教具准备:
1、春节的传说故事
2、投影
3、各地过年的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年是怎么来的,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2、阅读《过年的来历》
3、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4、你觉得过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5、学生交流。
6、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习古诗,交流。
1、你读准了吗?
2、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自己说指名说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6、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结: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背诵古诗,学习生字。
1、你会背诵了吗?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我们来看看这首古诗的第一个字,要写对写好它应该注意什么?
右下角的四点书写。师板演。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台进行生字的讲评。
爆的最后一笔
换的撇不要写出头
曈的左边是日
重点指导爆的书写。
第四篇:《元日》读后感
《元日》读后感
店子中心小学胡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一首描写春节的诗,反映了春节时人们的喜庆祥和。在这天,大家要放爆竹,喝屠苏酒,挂上新的春联。
诗中的“元日”指大年初一,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从“千门万户”这个词可以看出许多人在庆祝节日。“桃符”就是现在的春联,那时候,人们用桃木写的门神名挂在大门两侧,用来驱鬼镇邪。
现在的春节,不光要放爆竹,贴春联,还有看春节联欢会,逛超市,买年货,买压岁书,手捧鲜花去走亲访友等等。
电视上说,“端午节”已被韩国申请为他们的传统节日,日本和韩国也正在申请“春节”为他们的节日,如果成功了,中国老祖宗发明的“春节”就会变成他们老祖宗的遗产,可这首《元日》,明明告诉我们,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已经在热热闹闹过春节了。所以,我们要继承好古诗,捍卫民族遗产,把祖宗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铭记在心,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第五篇:《元日》说课稿
浓浓文化味 悠悠诗人情
——《元日》说课稿
第一部分 说教材解读和教学价值
《元日》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叙事与写景结合,表现了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新年气象,呈现了“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的春节传统行为文化。同时,《元日》是王安石拜相实施变革、推进新法之初写的,是诗人借新年新气象来表达自己对变革充满喜悦和自信。这首诗历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我想,人们传诵的是一种美好生活,春节过大年的欢乐祥和的美好生活;传诵的是一种民俗文化,中华民族过年的种种行为文化;传诵的是一种人生追求,王安石为国为民实施改革的人生追求。
根据王荣生先生的“定篇”概念,作为古诗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传承优秀文化上。因此,我把感受欢乐氛围,理解节日文化,体会诗人内心作为《元日》的核心教学价值。
第二部分 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有了以上对教材的解读,我把本诗教学设定为“三个一”:一首古诗,一种文化,一个诗人。即,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节文化,体会诗人情感。
与“三个一”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句的意思。能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能读出古诗的味儿。
2、读写互动,能感受春节文化。
3、适度拓展,体会诗人内心。
第三部分 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坚持“读悟结合、读写互动”的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诗意,感悟文化,体会诗情,并朗读出古诗不同的味儿;以写为训练,把“写”挤进课堂,丰满文本,丰厚文化。
第四部分 说教学特色和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三段式古诗教学模式”,即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发展板块。这是我的古诗教学课题研究的一大显著成果,也是教学的最大特色。
感情朗读的创新:以读为线,三个板块的感情朗读的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不同,分别读出古诗的欢快味、文化味和诗人的自信味,并分别把这种味道读到脸上、头上和手上。
二次理解的创新:在介绍诗人王安石及写作背景后,将王安石的变法改革融入到古诗理解之中,并创造性地说出古诗的意思。
第五部分 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意图
一、基础板块——解题导入,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一)理解“元”字,导入解题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元:第一,开始。旦:字形告诉我们是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历一月一日。)你还能想到“元×”吗?(元年、元月、元宵、元日)这里的“元”都是第一的意思。
2、导入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就叫《元日》。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如果你用这个题目来写作文,你会写什么?(写春节做什么,写出春节的快乐。)
[教学意图:导入要与生活相结合,要有语文味,要简洁明快。]
(二)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1、背诵古诗:预习过了,短短的4句28个字,能背下来吗?
2、理解字词:预习过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不懂?(“一岁除”、“入屠苏”、“瞳瞳日”可能要引导学生理解)
3、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理解,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在爆竹声中,除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风送了温暖,人们欢快地喝着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总是把新桃符换去旧桃符。
4、感情朗读:
(1)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朗读的停顿、重音有规律,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们来试试,读出节奏和重音。
(2)读出欢快味: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要读出欢快味,把欢快味读到你的脸上。
[教学意图: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加上古诗简短,古诗教学就不应该是零起点,教学完全可以从直接背诵开始。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教师只要适当追问、指点,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有了理解古诗的基础,让学生运用古诗节奏、重音规律,把握基调进行感情朗读。]
二、核心板块——读写互动,感受文化,体会诗境
1、过渡圈画:春节,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从诗句中就能知道春节做些什么,请圈画出有关词语。(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
2、感受文化:能说说这样做的起源、目的,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做法、意愿吗?(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概括板书)
放爆竹:开始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驱除邪鬼,后来人们改用放鞭炮,现在还放烟花,由单纯的驱鬼求平安,变成了一种欢快。
喝屠苏:正月初一这天,古人要饮屠苏酒,祈求健康。现在亲人团圆、亲朋聚会都要喝些酒,是健康的需要,也是一种庆贺。
换桃符:古人用桃木板写上神的名字,或者画上神的图像,悬挂在门上来驱赶邪鬼。到现在改用了贴春联,是一种喜庆。
小结:春节,是一个祈求平安的节日,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一个充满浓浓文化味的节日。
3、形象描述:王安石用诗句呈现了一幅欢乐祥和的节日画面,读读诗句,看看插图,想想生活,用你的笔来具体描述其中一个画面。(引导学生先说后写,灵动生成。以下是学生交流写话情况 的预设)
画面一:过年,放鞭炮可是孩子们的最爱。你看,几个孩子在放“轰天雷”呢,小女孩们捂着耳朵围在那儿不敢上前,只有那个小男孩蹲着身子,伸长手臂,捏着引火,一点一点向前移。“滋——”,引线着了,随即腾空而起,“碰——啪”炸开了花。孩子们也乐开了花。
画面二:亲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纷纷端起酒杯敬酒祝贺,这个说祝你身体健康、合家欢乐,那个说祝你事业兴旺、恭喜发财。真是人人妙语连珠,个个喜气洋洋。
画面三:年还未到,家家户户就忙着贴春联。这家写着“梅花春烂漫,竹报岁平安”,那家写着“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都是那么红火,都是那么喜庆。
(三段话都是训练总分结构,但又有所侧重,三个画面分别侧重于人物动作、人物语言和看到的对联内容。)
4、感情朗读:现在要读出文化味,应该读好哪些词语?(爆竹、屠苏、新桃、旧符)读时可以摇头晃脑,把文化味读到你的头上。
[教学意图:关注、理解、传承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对话交流、读写互动中,引领学生把握春节文化符号,感受民俗文化气息,丰厚春节文化生活。]
三、发展板块——拓展探究,走进诗人,体会诗情
(一)简介诗人,体会感情
1、过渡激疑:我们理解了古诗,感受到了春节的欢乐气氛,春节的万象更新,春节的文化传统。难道王安石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吗?这还要联系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来体会。
2、简介诗人: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他两度出任宰相,为了国家富强,百姓富裕,他实施变革,推行新法。
3、体会诗情:这首诗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初写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变法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1)诗句中处处都能看出来,我们先来关注一些重点词语。(教师可以先示范,再由学生交流)
爆竹:是在庆祝实施改革、推行新法的爆竹。春风:是改革的春风。瞳瞳日:是改革的阳光。新桃:是推行的新法。
(2)有了这些新的发现,我们可以把每句诗的意思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
在爆竹声中,废除了旧法,推行了新法。改革的春风送了温暖,人们幸福地喝着屠苏酒。改革的阳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改革总是要实施新法换去旧法。
(3)小结: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借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来寄托自己实施变法的自信。因此,这首诗不但表现了春节万象更新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实施改革的自信。
4、感情朗读:现在我们应该读出诗人的自信味,要读好哪些词语?(爆竹、春风、瞳瞳日、新桃)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把自信味读到你的手上。
三次感情朗读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也不同。可见,感情朗读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
[教学意图:诗人简介要儿童化,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古诗内涵,体会诗人感情。让学生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诗句意思,更是为了使体会诗情儿童化。这样,品读这首诗,就是在品读王安石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
(二)课后拓展,表达文化
1、改写古诗:课后,把课堂中交流的三部分合起来,加上头尾,就是一篇古诗的改写文。
2、拓展古诗:我们熟知的王安石的诗还有《梅花》《泊船瓜洲》,都与王安石实施变革有关。课后可以与人合作,查阅资料,学习探究这两首古诗,你会更加理解、敬佩王安石的。
[教学意图:有了课内的片段说写基础,课后的改写古诗更丰厚了文化。有了课内本诗的学习基础,课后的探究学习更丰厚了诗人。这样,就将古诗教学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第六部分 说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
元 日
放爆竹平欢
喝屠苏 „„ 换桃符 安 乐
[设计意图:左边的“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是突出春节文化的符号;中间的两个灯笼似的“平安”“欢乐”,是呈现春节文化的核心。右边的省略号表示春节文化内涵还很丰富。]
(此文发表在《新课堂 语文版》2011、1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