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篇一:参观圆明园遗址有感
参观圆明园遗址有感
在上个星期六,我们宿舍成员集体来到圆明园遗址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感触颇多,对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历史有了直观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对中国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强烈的自信与强大的动力。
遥想150年前,圆明园是多么的富丽辉煌,大气磅礴。她曾经是大清帝国的骄傲,然而仅3天,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被洗劫一空,圆明园也被帝国列强一把火付之一炬,仅留下一片断壁残垣,让国人徒感悲痛伤感。
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清朝末年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然而在经历鸦片战争后,仍然不断遭受列强的侵略,可见经济实力强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不受外来侵略,强大的综合国力才是保障。要想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优越的政治社会制度是前提。优越的制度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能使国家各方面实力协调全面发展。清政府正是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才造成国家实力的畸形发展,虽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仍摆脱不了被欺辱凌略的命运。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由自身遭遇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而告诫子孙后代的。当亲身来到圆明园遗址,与中国的百年屈辱历史有了近距离亲身接触后,我对这句告诫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现在,中国在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我们每一个青年都有着难得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一切,我们应该敢于面对,迎接挑战,有所作为。现在的中国已非昔日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正在发展与超越,我们应把握住历史机遇,把自我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融入到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让自己的人生在时代发展中得到升华。
我相信自立自信自强的中国人一定不会再让这种屈辱历史出现在中华史册!
篇二:《圆明园》观后感(2000字)
落后就要挨打
---------看影片《圆明园》有感
有人向北京市政府提议把圆明园遗址再建成圆明园,政府没同意;也有人想在那建大楼,政府也没同意;更有人想在那建公寓,并交很高的税率,政府照样没同意!政府的做法无疑是要保护遗址,留给下一代做警世钟用,时时刻刻告诉全中国人民勿忘国耻,积极向上,科技强国!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但是一切都在改变,美好的事物总不常在.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它悲惨的命运随之开始了!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张牙舞爪的侵略者马上开始疯狂的掠夺.经过多天的抢劫后,英法联军开始会议,英国专员大胆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才能让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更可恨的是,他们的首相巴麦尊不仅同意,还想让北京皇宫也遭受到同样的待遇.对于巴麦尊的说法,所有人都非常同意.过了12天,3000多名侵略者在园中放火,中国人民一百五十多年的心血,就这样毁于一旦了.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他们烧了圆明园后,又威胁清政府,如果不屈服就把皇宫也焚毁.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只好签了约.而后,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悲剧再次上演!
看到这不免让我想起了在香港的拍卖会。那些侵略者把从圆明园抢夺来的宝物拿来拍卖——那就是圆明园里十二生肖喷水池中的牛头、猴头和虎头。那是我们的东西,我们理应拿回来,现在我们却要从别人手中出高价买回来,这都是英法联军那些让人生气的行为所造成的。他们这帮可恶的强盗,不仅在我们的领土上为所欲为,而且还做出不吃的行为。这座让人赏心悦目的宫殿,就是在侵略者的魔爪之下毁了。我们那悠久的文化历史,那璀璨的文明就化成了灰烬!
哎,多年前的事弄到现在还理直气壮,强词夺理,真没法说。不过话又说回来,泱泱大国就这样上演本不属于它的悲剧,就这样惨遭不幸,也太有失体面了把!但是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曾经有多少个鲜活的例子在一次次的验证“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古老的经典话语。
看影片时,我们更多的是义愤填膺和无比的悲痛,而看完以后,我们应当着重思考屈辱的原因,得到一些教训,更好地利用这些昂贵的经验。原先我们国家何等之强大,何等之威武!那时候外国对我们只有向往和佩服,把我们视为天朝,那时对每一个中国人是何等的骄傲,何等的自豪!而我们在自满于虚伪的强大时,西方列强却在进行积极地探索科技,为国家的发展谋划,渐渐地他们强大了,我们就落后了。因此才有后来的清政府丧权辱国,懦弱无能。客观的讲这是历史的必然,世界的发展必会带来国家的发展,当我们远远落在后面时,会有因素来推动的,但这种因素往往是悲惨的,要想走在前面,恐怕只得敞开胸怀和外界多交流,多思考,避免门户之见吧。
圆明园,记载着一个帝国的辉煌和衰败。而这部影片记载着一个民族的荣耀和屈辱。在一百多年前,我们国家经历的屈辱太多了,受的气也太窝囊了!直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全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才算真正的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才算彻底仰起头来!经过一些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国家才算渐渐强大起来,并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如今世界人再不敢小觑我们了,但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对我们而言更应该时时刻刻树立忧患意识,牢牢记住圆明园这个莫大的耻辱,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同时呢,要有宽广的胸怀,把自己的完全拿出去,和别人多多交换思想和感受,更充分的发挥资源本身的潜在力量,避免门户之见,好好学习先进的技术,为将来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样才会真正成为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显然只要我们强大了,我们才不会再受窝囊,被别人所欺负,但是我们强大了,也必不会先去欺负别的国家,因为我们都十分清楚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伤痛,人类是厌恶战争的!
就让圆明园遗址给我们全中国人民一个警示的作用,让世世代代都去瞻仰,都去感受!
愿我们的国家明天更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篇三:《圆明园》观后感
2011年4月13日我们学校组织4~6年级的同学乘车来到了圆明园的遗址。
刚来到圆明园的大门前,我看见圆明园周围绿树环抱。到了圆明园内,看见的是残垣断壁,而不是书中1~4节所描述的昔日辉煌。书中的圆明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买卖街,有山乡村野,有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这样只有一些残垣断壁。当看到圆明园只有一些残垣断壁,我联想到:当时英、法联军是怎么烧毁这万园之园圆明园的情形,那么大的园子三天三夜就化为了灰烬。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地方,导游说:香妃信奉伊斯兰教,这个地方是香妃的教堂。后来导游又和我们讲了很多很多。后来我们来到了圆明园全景沙盘,到了那里我才知道,圆明园有700个足球场那么大。
后来学校在圆明园内举行了《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教育活动。我们五年级全体同学饱含深情的朗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
当我看到那万园之园圆明园在三天三夜见只剩下几根柱子。我的心里充满了仇恨;我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更恨英、法联军强盗版的行为。圆明园是我知道了科学、思想和智慧落后了只能挨打。
在此我呼吁全中国的学生,我们是中国的希望,我们是中国的蓓蕾,我们是中国的自豪。为了不再让历史重演,为了不让中国受到伤害。
第二篇:《圆明园遗址》教案
圆明园遗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2)能判断出本文的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
(3)感知本文以说明为主,间以生动描写,行文中不时流露强烈情感的表达特色。
2.能力目标:学会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介绍说明对象,把主体部分的文字介绍改为图示说明。
3.情感目标: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感知本文以说明为主,间以生动描写,行文中不时流露强烈情感的表达特色。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介绍说明对象,把文字说明转化为图示说明。
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信息化教学 教学用具:黑板、投影仪、计算机、补充讲义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方法:圆明园相关知识导入。
(课件1:课题名称及圆明园大水法遗址背景)
300多年前,在当朝皇帝康熙的旨意之下,一座举世园林开始建造。在此后长达150多年的营造过程中,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亲自参与设计、并悉心过问。然而这座如仙境般美丽、如阿里巴巴宝库般堆满珍宝的“万园之园”却在1860年、1900年先后惨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焚烧、抢掠。罪恶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燃起、强国之志在国人心中升腾,今天,让我们以敬畏之心,跟随作者 脚步,走进圆明园遗址。
二、学习新课:
(一)明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课件2:本堂课学习任务)
明确告知学生本堂课两大学习任务: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完成有关本文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的课堂练习;感受本文以说明为主,间以生动描写,行文中不时流露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特色。
(二)落实第一大学习任务
1.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完成有关本文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的课堂练习。
(课件3:展示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内容如下:
(一)归纳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1)§1-3介绍了圆明园的(2)§4-7介绍了圆明园的(3)§8介绍了
(二)判断§4-7主要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
(三)将§4-7的文字说明转换成图示说明。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寻找答案。3.请学生回答问题,明确第一题答案:
§1-3:概括介绍了造园时间、园林盛景、毁园惨况,从建造到毁灭,答案可为“兴衰史”。
§4-7:介绍了圆明园遗址主要景区的方位、景点,答案为“遗址景点”。
§8:以一首痛斥毁园贼寇的诗及一个耐人寻味的设问作结,答案可为“李大钊的凭吊诗”。
这一部分的答案(课件3红字部分)只要大概意思对即可,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4.明确第二题答案:(课件4:课堂练习二答案)
课文§4-7按作者行踪依次介绍了圆明园遗址主要景区的方位、景点:九孔大桥、万方安和、武陵春色、文渊阁、舍卫城、廓然大公、福海、三潭印月、西洋楼(谐奇趣、方外观、养雀笼、远瀛观、海晏堂)等,采用的是空间顺序。5.重点讲授第三题:(课件5:图示说明三要素)
提示:将作者的行踪通过画图方式表现出来。既要体现作者的行踪,又要体现所到景点的方向与位置。
首先要明确,图示说明景点的三要素:摆出方向坐标、确定起点与终点、找出各景点相对方位。
(课件6:确定起点与终点)
课文§4与§7找出答案:从北京大学出发,直到圆明园遗址的中心西洋楼。
(课件7:确定北京大学与圆明园的方位关系)
解决一难点:起始点北京大学与圆明园遗址的方位关系怎样?北京大学画于哪一处?通过抓关键语句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大学西北部,北京大学应画于东南角。
(课件8:北京大学与圆明园的方位图)(课件9:抓4-7节关键语句确定各景点方位)再要求学生画接下来的线路图。(课件10:圆明园遗址各景点方位图)
最后拿学生画的示意图与网络上查找的圆明园遗址地图相对照,以增加学生成就感。
(课件11:圆明园遗址地图)(课件12:小结)
这是一项能力的训练,由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会发现介绍景点 的说明文中言之有序是多么重要。
(三)落实第二大学习任务
1.过渡:回顾两大学习任务,进入第二大任务的学习。(课件13:再次展示两大学习任务)第二大任务的学习分三个环节。
2.第一个环节:通过体会主体部分§4-7中说明方法的作用来赏析说明文中情感的流露。
(课件14:思考一)
课文在介绍上述这些景点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以万方安和、武陵春色、福海、海晏堂为例,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这几处景点的?
以万方安和(课件15、16)、武陵春色(课件17、18)、福海(课件19、20)、海晏堂(课件21)为例,通过学生找相应文字,拿图文相对照,让学生很快发现说明方法。
明确思考一的答案(课件22: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方法:作比较、作描述。
作用: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斥之情,强烈的爱国情感流露文中。3.第二个环节:通过诵读开头§1-
3、结尾§8来赏析说明文中情感的流露。
(课件23:思考二)
课文除§4-7通过对遗址前后不同景象的描述来痛斥侵略者以外,§1-3及§8是否有这种情感的外露?
学生通过先读课文、后看多媒体影片(课件24、25)、再读课文(课件26)的方式感受这些内容中流露的情感,明确说明中也可夹杂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件27:小结本文表达上的特色)本文表达上的特色:
以说明为主,间以生动描写,行文中不时流露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4.第三个环节:拓展阅读,要求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比较不同文体中不同的情感流露方式。
(课件28:拓展阅读)
以《照片,摄于1924》中的一段为例,要求学生比较阅读,体会不同文体中不同的情感流露方式。
(课件29:不同文体情感表达的方式不同)
明确:散文中情感的抒发可以是外放的、喷薄的;而说明文中的情感表露是隐忍的、含蓄的。
三、全文总结:
(课件30:全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凭吊古迹、介绍遗址的说明文。既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遗址,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感情。
四、布置作业:
(课件31:布置作业)
1.课后小作练习: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说明学校金属加工实验室的空间布局(原材料存放区、机床切削区、行车起吊通道、成品堆放区等),并介绍优化空间布局对金属加工现场管理的作用,400字左右。
2.拓展阅读:《废墟的召唤》、《照片,摄于1924》(印发讲义)
附:板书设计
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恰当的说明方法 ——介绍遗址 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感
——凭吊古迹 本文是一篇介绍遗址、凭吊古迹的说明文
第三篇: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
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0年1月
目 录
第一部分:圆明园及其遗址简况
一、圆明园简况
二、圆明园遗址简况
第二部分:圆明园遗址及规划绿地现状情况
一、圆明园遗址现状
二、圆明园遗址外规划绿地现状 第三部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方案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二、区位关系
三、规划方案
第四部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表
一、规划圆明园遗址公园用地平衡表
二、现状圆明三园内驻园单位基本情况表
三、现状圆明园管理和经营项目情况汇总表
四、现状圆明三园内住户情况表
五、现状圆明三园外规划绿地内单位情况表
前 言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造园艺术高超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焚毁以后的圆明园遗址,既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也是供广大群众享用的园林游览资源;因此,圆明园遗址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拥有特殊的地位。怎样更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圆明园遗址,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其一,维持遗址现状,不搞复建;其二,全面恢复,重塑辉煌;其三,基本保留遗址,复建少量建筑,兴建遗址公园;各种观点难以统一。1985年编制的总体规划方案既未上报,也未获准。由于圆明园遗址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各方人士的忧虑。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1999年5月,责成市规划院编制圆明园遗址公园总体规划。根据市领导的有关指示和要求,我们在对圆明园进行历史研究、现状调查分析、听取专家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性质及功能,编制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分别于1999年8月25日和2000年3月9日由市领导主持,经文物、规划、建筑、园林专家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讨论评审并原则同意。
第一部分:圆明园及其遗址简况
一、圆明园简况
(一)圆明园的兴建
据史料记载,圆明园大规模兴建由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起,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计150年的扩建和经营,建成为举世无双的圆明三园,即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占地面积352.13公顷,其中:陆地面积228.4公项(建筑占地面积60.0公项),水面面积123.73公项,总建筑面积约17平方米,有108处风景组群。
(二)圆明园的历史地位
1、圆明园是我国皇家园林的杰作。它不仅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欧洲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2、是清朝帝后生活及临朝问政的政治中心。帝后一年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圆明园。
3、园内集中了历代珍藏的图书、文物、珍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博物馆。
4、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基地,清朝俸养外国艺术及技术人才,还在长春园东北角兴建了独成一区的西洋楼景区。
5、圆明园的兴建和经营过程,乃至后来的被毁,如实地反映了我国清朝年间从兴盛到衰败,直至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全过程,与清朝的经济、政治,社会等诸方面的发展与衰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对历史潮流研究院具有重要价值。
6、圆明园的建筑艺术是光辉的杰作,然而它的更精彩之处是整体布局,它布局和谐、科学、合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桥一涵、一亭一榭、一房一院无一不是科学严谨的构思和精深文化的体现。
二、圆明园遗址简况
(一)遗址屡遭破坏
圆明园从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变为遗址后,一百多年来,几乎无时不在遭受到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归纳起来较大规模的破坏有以下几次: 1、1873年同治重修。这次重修工程遍及三园,总计建筑三千余间,但未告竣即行停工。这次“重修”因取用大木料,反而拆除了圆明园幸存的藏舟坞四座。2、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使圆明园再遭劫难。八国联军将园内拆下的建筑材料、树木,甚至砖瓦、石料卖掉,经此一劫,同治和光绪两代屡经修复的少数建筑也荡然无存。到了宣统末年,园内麦垄相望,如同田野。3、1912年始的民国初期和沦陷时期。几乎每天都有装满圆明园残料的车辆离开圆明园,共持续了二十多年之久。4、1969年林彪第一号令开始后的战备阶段。把圆明园的砖瓦、石料搬去建防空洞。5、1975年开始的农业学大寨阶段。进行了大量的挖山填湖,将原来的山形水系改造为农田。
6、近些年来,园内住户乱搭棚屋,倾倒垃圾,使圆明园西半部的地形地貌和环境遭到极大破坏。虽然1976年圆明园管理处成立后,做了大量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特别是将园内农民转为居民,收回圆明园的用地进行绿化,清整遗址,清挖水系,使圆明园有了今天的面貌。由于经济原因,园内搞了一些与遗址公园不相符的建设、经营项目和活动,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圆明园遗址的作用与价值
1、圆明园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文物科考、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2、圆明园遗址是19世纪被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罪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3、圆明园被焚毁的历史使中国大批有志之士开始觉醒,使人们认清了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本性,也使人们认识到贫弱必受人欺,国富民强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将以此教育后人以史为鉴,反对侵略,保家卫国,保卫和平,保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价值远高于修复后的圆明园,所以说圆明园遗址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是无价之宝,它的史料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部分:圆明园遗址及规划绿地现状情况
一、圆明园遗址现状
(一)圆明园遗址内用地及建筑情况
圆明园是圆明、长春和万春三园的总称,圆明园遗址范围总面积352.13公顷,其中:陆地面积234.39公顷(含山体占地53.2公顷),水域面积117.74公顷。有村庄27处,占地19.7公顷。驻园单位14个、占地25.22公缅怀,公园占地128.93公顷(其中公园管理部门及经营项目占地22.64公顷,复建古建占地0..62公顷,道路占地3.47公顷,农田13.19公顷,绿化用地89.01公顷)。三园总建筑面积152724.7平方米,其中农民住宅58974.5平方米(615户),驻园单位建筑面积71865.5平方米(职工4935人),公园用房13321.7平方米(员工1600人),景点建筑面积8563平方米。
(二)圆明园遗址保护、整修、利用情况
圆明园遗址从1956年始被保护,由市园林局收地并遍植树木,1979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文革中数千米园墙、湖岸及大部分建筑基址被拆除,用于修造人防工事。在农业学大寨中,毁树、平山填湖、扩大农田,使圆明园遭到更严重的破坏。1976年由新成立的圆明园管理处接管并进行绿化、清理古建基址、寻找运回流散文物、整理史料,建馆展出园史。1980年社会各界1500余人发起《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并划定了公园规划范围。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83年被确定为圆明园遗址公园至今,市、区政府及圆明园管理处对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保护、整修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将园内农民转为居民并搬迁,完成福海景区整修工程,整修了万春园、长春园的大部分山形水系,(恢复砂山9.5公顷,水面71公顷,补砌驳岸19472米),调整了部分植物配置,清理了以西洋楼和圆明园福海景区为主的建筑遗址共15处,恢复了万春园的宫门、鉴碧亭、浩然亭、圆明园的蓬岛瑶台瀛海仙山亭、蓬岛瑶台西岛庭院、别有洞天四方亭、如意桥、长春园的黄花阵、长春桥墩、翠鸟桥等古建,以及三园大部分园墙(共10700米),铺设路面34657.6平方米,仿建园桥36座。
在整治利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同时,在无稳定资金来源和尚未准确理解圆明园遗址公园内涵的情况下,确实也做了一些与圆明园遗址形象和价值不符的事。如在福海东岸改变贻兰庭院落布局而建的商业用房,不顾三园自成格局风貌而打通福海和万春园水系,在初步清理的古建遗址上安排图腾、饭馆、动物园、儿童乐园、水上火车、鸽子岛、森林狩猎、保龄球道以及在主要园路上建了不伦不类的牌坊和与环境极不协调的雕塑等,还在园内安排与圆明园遗址氛围不协调的活动内容,三园西部私搭乱建棚屋,垃圾如山,污水横流,万春园东部建了别墅等等。
二、圆明园遗址外规划绿地现状
圆明园遗址外规划绿地总面积106.85公顷,除有农田11.4公顷和水体7.1公顷及绿化用地79.44公顷外,其它用地均被村庄和单位占用(村庄2个,占地20.44公顷;单位28个,占地56.07公顷)。
三、存在问题
(一)三园内及三园外规划绿地内住户对圆明三园的破坏:圆明三园内现有27个村点,住户615户,四周的垃圾堆,臭水沟随处可见,影响圆明园的环境景观。
(二)三园内、外单位对遗址的影响:现有驻园单位14个,均侵占遗址,高墙林立,汽车、拖拉机穿梭于园中,破坏了遗址及其周围环境。古树名木也惨遭损坏。
(三)三园内游乐化、商业化倾向:由于公园管理费用不足,公园管理处经营了一些和公园性质与氛围相悖的项目,品位低、环境脏乱、噪声大,还有各种游园活动、商业活动等对遗址意境和景观影响很大。
(四)与原有风貌不符的建设和整修,实质上起着对遗址继续破坏的作用.因缺乏对圆明园遗址价值和公园功能的准确定位,在保护与利用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沿圆明园和长春园之间的主要道路上修建的牌坊等,都没有严格按原来的布局和风格修建。
(五)实现三园以外的规划绿地难度大。三园以外规划绿地对三园整体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三园环境、氛围完整性的重要条件,但现状被各单位占领,三园东北角规划绿地已批给圆明园房地产开发公司建别墅,西南角有两个大村子,还有101中学、达园宾馆、西静园公墓、西苑商场等单位,均是经批准建设的,实施规划绿地难度大。
(六)圆明园的管理体制及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提高。
第三部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方案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一)规划依据
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3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及相关法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及相关法规。
4、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
5、公园设计规范(1992年)。
(二)规划原则
1、坚持“整体保护、科学整修、合理利用”的方针,明确保护遗址是整修、利用的前提和核心。三园内的遗址(包括山形水系、植被、建筑遗址)必须整体保护,体现圆明园盛时的基本风貌。在充分发掘、深入研究、依据可靠、史料准确的基础上,清整展示遗址,进行必要的恢复和整修,使遗址得以科学保护和永续利用。
2、圆明园遗址公园分为三园遗址和遗址范围外规划绿地两部分,采用内外有别的原则,即三园遗址内不新构思,不添新景,遗址的整修、恢复必须有利于体现圆明园历史潮流的真实性,以确保博物馆式的园林遗址,充分发挥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及史料、借鉴和教育作用。三园外的规划绿地,可按一般公园规划建设,但三园内外在环境、景观设计,市政委管线安排和整治搬迁等方面要统筹安排,协调一致,形成整体。
3、处理好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三者的关系,注重社会效益,突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三园内外的所有居民点、单位及与三园风貌特色相悖的经营项目都应迁出或停止经营。园内各种市政管线尽可能埋入地下,确保规划范围内的风貌不被破坏。
二、区位关系
圆明园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并处于规划中关村科技园区内,其东、南面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面为西苑边缘集团,北面为城市非建设地带。是市区中心大团与边缘集团之间隔离绿地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内重要的大绿化环境。对北京市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规划方案
(一)规划范围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3年),确定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为:东至圆明园东路西红线,南到清华西路北红线,西以圆明园西路东红线为界,北以规划公路一环南红线为界,总规划用地面积458.98公顷,三园遗址范围352.13公顷。
(二)性质及功能
根据圆明园的历史、现状、遗址的价值和作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其性质为遗址公园。“遗址”是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主体,保护遗址是圆明园遗址公园整修利用的前提。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性质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圆明园遗址,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见证,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以保护遗址为主题的公园。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功能:
1、具有参观凭吊、教育后人不忘国耻,热爱世界和平、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
2、具有历史研究、造园艺术科学考察及借鉴功能。
3、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流功能。
4、具有游览休憩功能。通过对遗址的整体保护、对山形水系、园林植被的整体恢复和建筑遗址的清整,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过去皇家园林的环境风貌。
(三)遗址保护分类和规划功能分区
1、遗址保护分类
圆明园遗址公园内的一举一动应该围绕保护遗址这个主题,以保护遗址为纲,公园要从属于遗址。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规划拟将遗址保护分为以下几类:
(1)遗址保护类。即西洋楼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园林中中西合璧的范例;
(2)重点复建区保护类。除已复建者外,增加圆明园大宫门(正门)及其附近和长春园含经堂等处;
(3)一般遗址保护类。除上述两类外的三园内全部遗址。
以外,三园外规划绿地的保护。虽以一般公园绿地建设,但应与三园衔接,其风格、环境、景观等应与三园相协调,以形成有机的整体。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经批准后,应依法对上述四类保护范围之外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对圆明园遗址实行更有效的环境保护。
2、规划功能分区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圆明园遗址,充分发挥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作用,使规划对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保护、整修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规划安排以下功能分区;
(1)遗址凭吊活动区;主要为长春园的西洋楼景区。石结构的建筑遗址和其他实物,残垣断壁随处可见,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累累罪行展示给人们。利于个人和集体参观凭吊、开展大中型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园史、文物展览区;近期主要为长春园的含经堂景组。为满足圆明园遗址公园近期主要展览用房和人们对盛时圆明园建筑、园林 艺术欣赏的需要,使建筑实物、图片与遗址形成强烈反差,从而激发人们牢记国耻,反对战争的爱国热情。规划恢复含经堂景组,作为圆明园遗址公园近期的园史、文物展览馆。远期应创造条件另建展览馆。
(3)遗址游览区:上述二区以外的三园内其他地区。该区主要功能为参观凭吊、游览观赏和休息。游人通过参观凭吊三园遗址,激发爱国热情和增强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信念;圆明三园峰回路转的山形水系和优美的植物景观,使游人领略到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园林格局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艺术。
(4)休憩游乐区:为圆明三园以外的大部分规划绿地。规划按一般公园考虑,以绿化为主,根据各地块不同的现状特点,将其划分为主题不同、风格各异的几个公园,可安排与圆明三园保护环境相协调的各种游乐项目和活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游人的需要。
(5)综合服务区:为圆明园大宫门以西的规划用地。该区主要安排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外服务的综合项目(作为圆明园经济来源的一部分)和综合展览、清史、园史研究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以及公交和社会停车场。
(6)公园管理区:安排在原来的升平署。该区既在三园保护范围以外,又位于三园的中间地段,将公园管理处总部安排于此,既便于公园管理,又方便对外联系。
(四)景区划分
根据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性质功能、圆明三园盛时的园林格局和本次规划的公园范围及景观设想,将圆明园遗址公园划分为六个景区(三园内四个景区,三园外二个景区),即:
1、长春园景区:以开朗舒展的山水,幽静舒爽的观鱼赏花,中西合璧的园林景观取胜。
2、万春园景区:以组合方式的变化,形成多姿多彩的水面和岛屿见长。
3、福海景区:以素妆淡抹、辽阔舒展的福海及其周边景观和南北两岸曲折幽深的优美环境引人入胜。
4、圆明园西部景区:以延绵不断、高低错落的山体,蜿蜒曲折、大小各异的水面,花团锦簇、色彩斑谰的园林植物,自然野趣、开阔舒朗的田园风光组成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山水园林景观为主。
5、公园东北景区:是突出植物景观、与三园环境相协调的综合性园林。
6、公园西南景区:是园林绿化为主,结合地形特点,安排与三园气氛相协调的景观不同、风格各异的公园绿地。
(五)圆明园遗址保护规划
1、保持圆明园遗址范围的完整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园内住户(615户,建筑面积 58974.5平方米)、驻园单位(14个,建筑面积 71865.5平方米)尽快搬迁,清理园内堆积如山的垃圾。及时调整公园经营项目,特别是那些与公园性质和氛围不相符的游乐、娱乐项目,还遗址本来面目。
2、保持圆明园遗址环境的完整性。圆明三园的特点之一是借西山美景,园内山体脉发西山。为尽量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环境氛围,必须处理好周围关系,特别是要按规划实现三园遗址以外的规划绿地,调整完善城市道路与三园遗址的关系。另外,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以外周边地区的建设,要按圆明园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的规定严格控制。
3、保持圆明园格局的完整性。圆明三园完整的格局及优美的环境和圆明园的建筑遗址形成鲜明对照,对反映历史、教育后人起积极作用。
4、保持圆明园主要建筑遗址的完整性。圆明园的主要建筑遗址是其精华所在,是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教育后人、研究历史潮流和造园艺术之最有价值的实物。
5、保持圆明园历史潮流信息,历史潮流环境的完整性。圆明园新整修的各元素,应充分反映其历史潮流,不破坏、更改历史形象,使历史潮流信息得以延续。与圆明园相关的历史研究成果应编辑归档,整理分类,延续后世。失散的有关文物应尽快收回。
(六)圆明园遗址公园整修规划
1、建筑遗址的清整,现状已清整遗址17处,总面积达63975.73平方米,其中圆明园(主要在福海周围)13处,万春园2处,长春园2处。规划拟将三园内的建筑遗址全部进行清整、考证,凡有条件者可以不同方式展示给游人,不具备条件者先埋起来,以防进一步损坏(建筑遗址的保护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2、山形水系的恢复:山形水系是圆明三园的基本骨架,也是保留相对完整的重要部分,有条件整体恢复。现已恢复砂山208080平方米(其中圆明园74920平方米,万春园38440平方米,长春园94720平方米),沿有323780平方米砂山待恢复(其中圆明园233860平方米,万春59600平方米,长春园30320平方米)。已恢复水系70.93公顷同(其中圆明园30公顷,万春园17.66公顷,长春园23.27公),沿需恢复水系49.07公顷。
恢复山形水系是圆明三园遗址保护的需要,也是公园功能的需要,所以,山形水系的恢复应先期实施,使圆明三园遗址的骨架尽早形成,使参观凭吊者饱赏圆明园这一我国皇家园林杰出的环境风貌。
3、园林植被景观的恢复:三园内现状绿化用地为总用地的51%,植物品种与历史不符。规划将结合山形水系的恢复,以水为纲,以木为本,依据考证按各景点原有植物配置逐步予以调整,使其符合历史意境:如杏花春馆以杏为主配以松树、玉兰,碧桐书院以植梧桐为主,天然图画则以竹取胜,松风罗月以松和紫藤相配等。据史料记载圆明三园的骨干植物为松、竹、柳、荷。确知栽植松(柏)之景点70余处,植竹者50处,苍松翠竹兼有者26处。在各景点清整修复的同时,树木花草的配置,依精确考证而植,使全园能够“收四时之烂漫”,山水泉石与树木花草浑然一体,再现圆明园三园的园林风貌。
4、园路桥涵的恢复和整修:园路以恢复为原则,要不失历史风貌。除交通运输线外,其它游览道路均应依据考证,按原有园路的风格(道路宽度、路面铺装材料和形式等),根据游览功能需要进行恢复。规划将园内道路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联系各景组之间、景组内联系各景点之间的游览路以及林间小道、登山步道等。
第二类为园内运输道路。为满足遗址公园消防、救护、植物养护、物资供应、垃圾清运等功能需要,在不影响主要遗址景观和不改变原有园林格局的前提下,设置必要的运输道路。主要设在三园围墙之间和与内园门直接联系的、不跨园桥的路段上,宽度一般为6米,桥涵恢复与整修的原则,比照复建房屋的做法,要准确考证,严格把关,按原有风格,根据跨水、通游、组景的需要进行整修,对现状桥涵逐步进行调整改造,使其符合历史风貌。个别地点根据使用需要,经审慎研究后可适量增设。
5、园墙、园门的恢复:三园内、外围墙共20000余米,现已恢复10700米,其中外墙6760米,内墙3940米。规划远景根据需要基本恢复;与城市道路有矛盾的地段,沿城市道路便道边界修建(有几处围墙已被城市道路占用)。围墙用材及形式均应按历史原样恢复。
三园内、外宫门共19个,现已恢复一个(万春园大宫门),规划拟恢复圆明园和长春园大宫门,其它园门为临时出入口。大宫门的恢复必须根据精确考证,按原样恢复。
6、古建的恢复:规划本着宜少不宜多的原则,根据游人规模,游览路线,服务半径,服务需要等综合因素,恢复功能需要的少量建筑,除恢复长春园的含经堂景组、圆明园和长春园宫门外、三园内还需复建一些亭、台、轩、榭、值房等做为供游人休息,避风雨和设置饮食服务点,小卖、厕所、管理等用房。恢复建筑面积控制在古建筑遗址面积的10%以内。
(七)三园外规划绿地
三园之外的规划绿地是保证三园整体环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按一般公园绿地进行规划建设。与三园遗址衔接的地段以绿化为主,衬托遗址风貌,建筑设施宜安排在城市道路附近,以便于内外交通和使用。
三园外东北角规划绿地面积42.51公顷,其内大部分用地于1991年已批给圆明园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别墅用地,但闲置至今,建议将该用地恢复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绿地,保持圆明园遗址公园环境的完整。因其紧邻西洋楼景区,故规划以大片草地为主的欧式园林,其内安排适量的管理、休息和服务建筑,在入口处安排一处公共停车场,方便游人用。
三园外西南角规划绿地面积64.34公顷,现状有达园宾馆、西静园公墓等单位,多为永久建筑。规划达园结合文物保护增加绿地面积,西静园兼为绿化公园。
升平署土地用以绿化和作为公园管理处使用,公园管理处总部从三园内迁至此,以恢复三园风貌和方便内外联系。
达园以西绿地的规划,要考虑圆明园大宫门和宫门前原有风貌的完整性,空间格局和水体等尽量按原有风貌建设。规划初步考虑将圆明园展览馆、清史馆和圆明园研究中心等内容安排在圆明园大宫门西侧,便于游人参观、游览、研究和园务管理。规划绿地西南角,邻近城市道路,将安排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外经营项目,作为圆明园经济来源之一。另外,应按总体规划落实西苑交通场站和圆明园停车场。
(八)近期实施方案
1、拆迁三园内27个村点和14个单位(其中101中学近期保留,适当压缩用地和建筑规模,可进行必要的翻建和不增加建筑面积的改造,建筑高度不超过二层,要处理好与园区环境关系,远期应全部外迁),拆迁后的用地严格按原样恢复。
2、清除三园内垃圾,拆迁所有地上物,恢复地形地貌。
3、调整三园内经营、活动项目和内容,使其符合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内涵和环境氛围。
4、整体恢复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山形水系,逐步调整植被、整修驳岸。
5、有条件的地段要清整遗址,视具体情况或展示给游人,或考证后先埋起来(整修保护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
6、按功能需要恢复完善三园的园路系统和桥涵。
7、恢复修建园内必需的功能性建筑,如长春园和圆明园的大宫门,长春园的含经堂,厕所、小卖部、快餐点、休息建筑等,约14000平方米。
8、复建三园全部围墙。
四、建议
(一)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一经批准,即应制定《圆明园遗址公园保护管理规定》,按程序报批,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
(二)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编制详细规划和相应的专业规划。
(三)遗址的保护、恢复和整治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具体设计、施工方案要经一定程序论证、审查批准并严格实施。
(四)理顺工作机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决策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和办事机构。
(五)调整经营运作机制,采用内外结合,以外养内,使遗址公园的保护整修资金得以落实。
第四篇:参观圆明园遗址有感
参观圆明园遗址有感
在上个星期六,我们宿舍成员集体来到圆明园遗址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感触颇多,对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历史有了直观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对中国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强烈的自信与强大的动力。
遥想150年前,圆明园是多么的富丽辉煌,大气磅礴。她曾经是大清帝国的骄傲,然而仅3天,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被洗劫一空,圆明园也被帝国列强一把火付之一炬,仅留下一片断壁残垣,让国人徒感悲痛伤感。
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清朝末年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然而在经历鸦片战争后,仍然不断遭受列强的侵略,可见经济实力强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不受外来侵略,强大的综合国力才是保障。要想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优越的政治社会制度是前提。优越的制度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能使国家各方面实力协调全面发展。清政府正是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才造成国家实力的畸形发展,虽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仍摆脱不了被欺辱凌略的命运。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由自身遭遇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而告诫子孙后代的。当亲身来到圆明园遗址,与中国的百年屈辱历史有了近距离亲身接触后,我对这句告诫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现在,中国在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我们每一个青年都有着难得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一切,我们应该敢于面对,迎接挑战,有所作为。现在的中国已非昔日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正在发展与超越,我们应把握住历史机遇,把自我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融入到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让自己的人生在时代发展中得到升华。
我相信自立自信自强的中国人一定不会再让这种屈辱历史出现在中华史册!
第五篇:金沙遗址观后感作业
“金沙遗址”观后感
2010年5月11日下午,本着对中国“国学经典”的好奇,我们在万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始了一次神秘的金沙发现之旅。
当我们进入金沙遗址,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雕塑,这座雕塑,它源于金沙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黄金饰品“太阳神鸟”金饰。其原件外径仅为12.5cm,厚度为0.02cm,这件雕塑作品在原物的基础上放大了30倍。它不仅是中国商周时期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而且在2005年8月16日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三千年前古金沙人的智慧和勇敢。
接着,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坑,一个个写着“某某某出土地”的解说牌,出一件件文物的情景。里,出土了数以吨计的象牙,还有大量的野猪犬齿、鹿角、犀牛骨、马牙等,并埋藏有大量的乌木。在这里,呈现于眼前的一切,不禁让我想到了三千年前的金沙,气候温暖湿润,河渠纵横,植物繁盛,动物成群。在这舒适宜人的环境里,金沙先民勤勤恳恳,世代过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
在万老师的带领下遗中们似乎回到了那个时代:碧野蓝天,万物萌发,薄雾淡烟,白云漂浮,茂密的森林由远至近,直系天际,近处农田中,有人精耕细作;远方森林里,有人狩猎捕获;村寨院落边,有人进行手工制作,还有小孩在玩耍嬉戏那些出土的三千年前古人留下来的用品„„在二展厅,将考古发掘成果、复原场景、多媒体展示相结合,从居所、工具、烧陶、制玉、墓葬等方面,向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古蜀王都社会生活剪影。中,我们见到了许多精美的石器、玉器、青铜器、金器、铜器、象牙、卜甲等文物,看着他们,我们不禁要感叹我们的先祖是那么的聪明,那么的能干,那么的富于创造力。最后,出了展厅,堰之前,水患较为严重,3000年—12000年后都不腐烂。由于这种树木从表面到树芯都是乌黑色,而来。而且,乌木致密、有黄金万两,不如乌木一方”的“化石”,充分说明了远古时代的成都平原就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站在三千年前金沙人曾生活过的土地上,千年前金沙人的生活方式;一样的蜀都。三千年前金沙的历史;志;更使我们了解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馆”中,看着那一个个尚且遗留着考古学家脚印的黄土我们仿佛看到了考古者们正在小心翼翼的挖掘保留了无数金沙人曾经举行过的各种盛大祭祀的痕迹。,我们又参观了五个展厅。在一展厅,以大型半景画和原状大型考古我们又来到了古老沧桑的“乌木林”。相传成都平原在李冰修凿都江河流经常改道,上游发洪水时常将各种树木冲埋于古河道中,有机质已分解完毕,不变形,不生虫,较为珍贵。金沙遗址和成都平原附近都发现有大量的乌木,这些都是活呼吸着三千年前金沙人呼吸的空气;憧憬着古蜀王国神秘的面纱;金沙遗址——带我们进入了一个不三千年前金沙人的聪明能干;三千年前金沙人的顽强意
学院:文新学院专业:对外汉语一班姓名:张娟学号:在这
经过“乌木”之名由此正如俗话所说“家感受着三
200910620104
在这里,在接下来的三个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