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家风家训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与家训是一个家庭拥有健康环境的核心。在此,我所理解的家风和家训,是家庭予以树立的一种道德标准和个人成长的初始化教育。
生活中的家风与家教,并不能用文字去定义它的正解,也不能任意评判它的对与错,它们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于家人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标准,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而我家的家风与家训体现出:俭,仁,孝,勤。
是爷爷教会我: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在小时候爷爷教会我的第一首古诗。爷爷是一个退休老党员,也是我最尊敬崇拜的长辈,小时候我总喜欢跟着爷爷,听他讲那些英雄的故事,听他道那个年代的穷苦,告诉我那个时代每天吃不饱饭,更没有现在的生活三餐有肉。这也让我知道有很多天然的‚食材‛(野菜,野果子等等)是可以做食物的。当然,我成长的这个时代并没有很理解爷爷所说的贫苦,但是我看到的是他脸上满满的知足感,而现在生活逐渐改善,他依然保持着节俭的淳朴民风。所以,从小爷爷就教导我不可以霸占,不可以浪费,不可以挥霍。至今,我们家吃完饭的碗里都不会留下一粒米,这个好习惯一直跟随我至今,因为爷爷让我懂得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俗话说‚成由勤俭破由奢‛细细品品这句话在结合现在社会现象来看,勤俭节约的人和奢侈浪费的人的确是有品格上的差异化,所以又说‘俭以养德’。这些代代流传的名句总是精辟的总结,一定是通过很多实例论证过的。未来,我会秉承爷爷的优良品质,一直发扬下去。
是奶奶教会我:仁。孔子说过:仁者,爱人也。我觉得用这个字来形容我的奶奶是最合适不过的,在我的心里她是慈祥的仁爱的。从小,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我跟着奶奶长大,从来也没有见过奶奶跟谁红过脸,与亲人,我妈妈、姑姑、姑父这些亲人,奶奶对谁也不偏心,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也都以她们为主,不争不怨,包容着每一个孩子。听过很多邻里乡亲的家长里短,可是在我家,从来没有至亲的人红过脸吵过嘴,我的爸爸叔叔姑姑遇到事会在一起想办法,谁都争着出一份力,家里有这样的景象跟我那仁慈的奶奶是分不开的。因为孩子都是家长的样子,就像家境可以贫穷,但是你的家教一定是富有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成长下,才会有做人的根本道德。如奶奶,把爱分给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孙子还是外孙都一视同仁,所以我们家这几个晚辈总喜欢去奶奶家。包括邻里之间,有什么事情,都会来与奶奶分解忧愁,有时家里会让奶奶少操点心,毕竟上了年纪了,可是奶奶总是乐此不疲的去为他人解决一些事情。其实,奶奶是没有文化的,也不识得几个字,所以,我很敬佩我的奶奶有这样的人格魅力,也一直被影响着。
是爸爸教会我: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百善孝为先‛,对于这个字的理解,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要遵从孝道。爸爸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可以说很古板,传统,朋友有时来我家,只要有爸爸在场,气氛一定十分僵硬。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严肃的硬汉,也有柔软的一面,他会默默的做一些感动家人的事,例如:姥爷生病了,他一个人开车4、5个小时去姥爷家看看,在奶奶生病卧床的期间,会偷偷的掉眼泪……,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没想明白。如今,我似乎理解一个大男人的眼泪了,这是他表达孝道的一种方式和习惯,所以,在爸爸的眼里,作为一个粗线条的大男人,并没有姑姑的那份细心,在生活上对母亲细微的照顾,但是在大的礼节上,他以他认为重要的方式去孝敬他的妈妈。当然,不止我的爸爸,还有妈妈对长辈也是很孝顺关爱,所以,我也会潜移默化的跟着学到,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
是妈妈教会我:勤。一生之计在于勤。人的一生要以勤劳为根本。家里永远有一个‚停‛不下来的人,那就是我的妈妈。她和大多的家庭妇女一样,但却也不一样,一样的是都是在忙来忙去,不一样的是她永远‚停‛不下来。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妈妈就像一个超级赛亚人,上班,辅导我写作业,教我画画,保持家里卫生,照顾老人……懒惰这个词就没有在她的身上出现过,总之,她就像万能助手,而且从来不抱怨。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可是我的妈妈就像钢筋混凝土,从没有见过她柔弱的样子,有时我都觉得是我抽出时间去陪她做一些事情,而她永远都有一股干劲满满的能量。也是她教会我今日事今日毕,是她教会我勤劳的人才会有收获,是她教会我一切借口都是懒惰的源头……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勤劳的女人,培养了我优良的人格和品德,让我养成了受益一生的好习惯。妈妈常说:要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听她小时候的故事,有时候我很心疼那个年代的妈妈,年代的不同生活方式的转变,可是妈妈却一直保持着勤劳的作风,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勤劳的孩子早当家。当然,在妈妈的身上我领悟到的不仅仅是‚勤‛,还有很多很多向上的正念。
家是起点,是寄托,是归宿。家人是师长,是朋友,是另一个自己。所以,在个人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家庭的家风与家训,而好的家风与家训可以养成一个人优秀的道德行为准则。所以,小家大国,一个小家的家风家训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文明进步,无论是时代的变迁,还是生活格局的改变,都要以家庭建设为重心,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尽善尽美。
实验中学七
(十三)班 蒋晨欣
第二篇:《我的家风家训》
我的家风家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错的,国家有国法,学校有校纪,家里有家规,我们只有在优良的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在我的家里,孝顺是必须有的,爸爸妈妈也总说:“百事孝为先。”孝敬长辈,就是要长辈们事事称心如意。在家里,长辈们说话时,要认真听,不能与长辈们顶嘴。还有在饭桌上,如果长辈没有吃,我们最好先不要自己吃,人到齐时,大家一起用餐。这是尊老爱幼的表现,是尊重长辈的基本礼仪。
从我刚懂事起,妈妈就教育我说:“做人要诚实。”我也一直铭记在心。但有时也会撒一下慌。比如,妈妈问我完成作业了吗?我完成了。事实上,根本没完成,以此想逃脱妈妈的训导。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自己。
爸爸妈妈还会教育我,那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就是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诚信是为人之本,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百事孝为先” “言必行,行必果”“做人要诚实”……我要牢牢地谨记这几句话,它们是我的家风家训。做一个品德高尚 尚、懂得感恩的人。家风和家训,一直伴随着我成长,陪我走过许多个春夏秋冬,它无时无刻的提醒着我,激励着我。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是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才会一代一代流传下去,让后代的子子孙孙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
第三篇:我的家风家训
我的家风家训
从小生长在书香家庭的爸爸、妈妈受着良好的教育,自然我们家的家风也少不了:勤奋、书香。
2006年,我进入了幼儿园。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我、教育我,爸爸离开了洒下他青春岁月的部队,转业进了充满书香气息的大学。在那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除了上班,就畅游在书海中。次年,便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硕士。数年如一日,勤奋耕耘,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硕士学位。每每有空闲的时间,爸爸总爱给我讲一些成语的典故和历史故事,这也勾起了我对书的渴望。
家风是最无痕的教育。爸爸妈妈在大半生的奋斗中,就是打造自己的品行,在无言中让我成长。
从幼儿园起,各种各样的带拼音插图的童话书就成了我的精神食粮,年龄稍长,自然就开始了“殖民扩张”,什么《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中国神话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成了我“征服”的对象。爸爸妈妈怕我太过沉迷,不能自拔,影响视力,于是颁布几条“禁令”:“吃饭时不准看书,车启动不准看书,钢琴作业没完成不准看书·····”我表面答应,可暗地里还是背着他们偷偷地“违规”。家中的卧室、洗手间、阳台里到处都留下我“窃读”的踪迹。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书中的世界对我太有诱惑力了。徜徉在书里,犹如走进书里,与人物同喜同悲。徜徉在书里,如同品味一杯浓香的美酒,时间越长久,味道越醇厚。徜徉在书里,我的心灵如秋风流水般沉静,生活似彩色云霞般绚烂······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别人问我的作文为什么写的这么好?性格为什么那么阳光?学习成绩为什么如此优秀?这也许就是家风的玄机吧。
第四篇:我的家风家训
我的家风家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第五篇:我的家风家训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昔孟母,择邻处到岳母刺字,这些良好的家风家训一直流传至今,它不仅体现了前辈对于子孙后代的鞭策,也能体现出我们民族之风或者是民族气节。
既然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有自己的规矩,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映像中我的姑爷爷从小对我的教育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也是姑爷爷生前对我无声的嘱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被功利所充斥,每个人的内心也变得浮躁,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个人也是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小到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大到见义勇为,殊不知随手捡起的西瓜皮可以避免有人因此而摔倒,随手捡起的垃圾可以使环卫工人少一丝负担,给老人让座可以得到心灵的慰藉。很多小善看上去往往都是举手之劳,而正是因为这些善举得不到回报,很多人选择了袖手旁观,以一种事不关己态度选择视而不见。
在此分享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也是家人从小对我的教导。曾经有个人从小便偷东西,但是母亲非但没有批评反而鼓励,导致他长大后开始偷钱,而且越偷越多。终于东窗事发了,在他被警察带走之际,要求和母亲说最后一句话。儿子竟狠心咬下母亲的耳朵并愤怒地说道“如果当初我偷东西时你及时制止,那我就不会落下今天这个下场了!”,母亲听了泪流满面,后悔不已。这就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善虽然小,但是做多了,就会变成大善,而小恶反之亦然,大恶也是建立在小恶的基础之上。
任何的小善、小恶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也是评判一个人是否有责任心的标准,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