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78)(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
阅 读 100 天 第79天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可以看出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答案】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
【解析】第一、二句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间绿树间交加着鸟儿的啼叫鸣欢,万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风将落下的花瓣吹拂的四处飞舞。用对偶的手法铺写了绿树,山鸟,晴风,落花,形象的描绘出春日景色,突出了其明媚的特点。
2、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怎样?
【答案】拟人(或夸张)。表达效果:①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歌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活泼迷人、充满生机等;②或者: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解析】这是一道诗歌词语赏析题,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诗句的精妙。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珍惜春天、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
(甲)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沈括)
(乙)宋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既而渐近,乃经县城官舍民居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武城旋风》沈括)
4、理解加点字的含义。
(1)患其塔动(2)匠师如其言 ..(3)官舍民居略尽(4):~&z#zstep.c不可胜计 ..【答案】担心 遵照 完全 尽、完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略”在这里是完全的意思。
5、下面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贻以金钗 可以为师矣 ..B.盖钉板上下弥束 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C.乃以瓦布之 遂移今县 ..
D.钱帅登之 望之插天如羊角
..【答案】C 【解析】C项两个词语都是于是、就的意思。A项两个“以”意思分别是用、凭借;B项两个“盖”意思分别是因为、原来;D项两个“之”意思分别是代词、不译。
7、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乃经县城官舍民居略尽悉卷入云中 【答案】乃经县城/官舍民居略尽/悉卷入云中
【解析】这句话意思是:(龙卷风)渐渐靠近,经过县城,官府的房屋民房都被吹走,都被风卷入云中。可根据句子主语的变化来停顿。
8、翻译句子。(4分)
①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答案】①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塔)就不会晃动了。
②县城完全成为一片废墟,于是县城就移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解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讫”“悉”。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世界上最好的手
如果可以,我愿意承担你生命中所有的苦难;如果不可以,我愿意教会你去如何承担苦难,为此,我将自己降到和你一样的位置,这样的爱,你感受到了吗? 我和父亲一起旅游,记得是一个中午,到了一个山间小镇,我们走进一个小食店。
我们买好了就端着盘子找桌子。看到一张桌上只坐了一个年轻的母亲,打扮得很利索,短发,抱着孩子。我走过去问:“我们可以坐这儿吗?”
她微笑着点点头。我们就坐下吃起来。
那位母亲在照顾着她的孩子,喂他吃饭。她哄着孩子,--边笑,一边喂。他大大的眼睛,可能一岁多一点,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的勺子,一口一口地吃。
我感觉到有点什么不对,是那个母亲的动作。她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地低头在她的盘子里舀菜、拨拉、再喂到孩子的嘴里。开始我以为她在逗孩子玩,但她那麻利的动作,告诉我有别的原因,可她的双手好像没有问题啊!我们慢慢攀谈起来,她问我们从哪儿来,去哪儿玩。突然,我吃惊地发现:没有看到孩子的两只小手!对,只有手臂,两只袖子是空的。我偷偷拉拉父亲的衣角。
她大概感觉到了,继续那样喂着孩子,平静地说:“是个意外。”
她也没有说什么意外,我们也不好问。大概几个月前的事。反正后来就截肢了。右手只有上臂,左手好一点,但小手也是没有了。
我顿时感到很痛心,很难过。她对我父亲说,孩子的爸爸已经离开了家乡,去浙江打工。为的是赶快存点钱,要为孩子装一双“世界上最好的假手”。
“要世界上最好的。”她又喃喃地重复了一遍。
后来,我把心中的一个疑惑问了出来:“那么,你为什么要用嘴喂孩子吃饭呢?”
她解释道:“孩子失去双手时,还不记事。他还不知道将来的痛苦。但是他这一辈子注定了要用假肢,要用嘴和双脚来代替自己的双手。我是他妈妈,我不能让他现在就感到痛苦。我要让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地开心。”
“所以,我要让他知道,妈妈也是用嘴做事的。开始我不熟练,慢慢地我就会了。你知道吗?孩子天天跟我在一起,看着我,很会模仿的,学得比我还快。他可以用嘴做好多好多的事了。所以,只要我在孩子面前,我就尽量用嘴做事。”她很自豪地说,就好像一名普通的母亲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考了第一名。
“我要好好保护他的牙齿。”她一面说着,一面开始收拾。我看着她熟练地用两手抱着孩子,轻轻地放进一个小车里,然后用嘴收拾着桌子,把一些杂物放进一个开口的包里,用牙一拉带子,把头挎了进去,包就到了肩上。
她跟孩子说:“和爷爷和阿姨说拜拜。”孩子就摇晃着小脑袋,咿呀着说:“拜拜。”然后她继续和孩子说着话,转身出了店门。看着母子俩快乐的背影,我在想,一个很普通的母亲,竟会如此伟大!(作者:绿 叶)
9、文章开头直接抒情,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文章开头直抒胸臆,总领全文,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文章的开头直接抒情,总结了全文的恩荣,彰显中心。从这几个角度做大即可。
10、从对母亲的动作描写中看出了这位母亲怎样的特点? 【答案】看出母亲的简洁干净、果断干脆、充满乐观、饱含爱心(意近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描写手法的理解能力找出描写母亲衣着打扮和动作描写的句子,来分析母亲的而性格特点。概括要到位准确。
11、从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无形中受到母亲开朗乐观开朗性格的影响。(一处即可)
【答案】示例:孩子摇晃着小脑袋,咿呀着说:“拜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分析能力。母亲的开朗也影响到孩子,意思是找出表现孩子开朗乐观地句子来作答。
12、文中“最好的手”一语双关,分析它的含义。
【答案】一是指“最好的假手”,二是指母亲的爱之手--母亲放弃健全的双手,改用牙齿做事,让孩子模仿,以减轻失去双臂的孩子的痛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双关语的理解能力。“最好的手“具有双层含义。表面是说“最好的假肢”,其深层含义是“母亲充满爱的手”,结合母亲的做法来作答即可。
13、从文章选材的角度谈谈文章在写作上给你的启示。
【答案】一是选材要突出文章主题。如本文选取了双手健全的母亲为了减轻失去双臂的孩子的痛苦,让他学会承受现实而放弃用手,改用牙齿做事的事迹。这新颖的事例很好的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选材的分析能力。本题的阅读启示先顶了角度“文章选材”,选材是为了突出主旨,文中选择了母亲为了残疾孩子承受现实,用牙齿教孩子做事的事件,很好的诠释了文章主旨“母爱的伟大”。
(二)议论文阅读
跌倒了也要笑
①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他最终没有活过“一年半”,但气管被割开,“枯瘦得像仙鹤一样”的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读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间写的名诗《跌倒时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② 跌倒也 要笑,是苦中作乐的顽强精神,是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具有这样的可贵品质,早晚会走出低谷,再创辉煌,即便壮志未酬,也会虽败犹荣,虽死犹生。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③当年,曹操兵败赤壁,80万大军被扫荡一空,身边只有数骑。逃亡路上,将士都心情沮丧,无精打采。曹操却谈笑风生,似乎是在凯旋。他的乐观情绪感染了周围的人,行进速度明显加快,不久便脱离险境,回到魏地。后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也没要太长时间。
④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这一跤让他跌得鼻青脸肿,惨不忍睹,先贬黄州,又贬颖州、惠阳,最远贬到海南儋州,这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面对人生低谷,超强的乐观精神救了他,东坡放言:“百年须笑三万六千场,一日一笑,此生快哉!”于是,黄州城外赤壁山前开怀一笑,《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便横空出世,奠定了他文化伟人的历史地位。
⑤曾有人说,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一个苹果砸中了牛顿,还有一个苹果在乔布斯手中,这个苹果被咬去一口,是他多年遭受苦难的隐喻。创业、跌倒、再创业、再跌倒,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可是,他的手下居然发动“政变”,把他从自己的公司扫地出门。跌了这样的大跟头,他不过淡然一笑,又开始重新创业。不久,机会来了,他原来的公司终于看到了他的价值,又请他回去主持大局。从此,他便如鱼得水,大显身手,事业一路高歌,奇迹接连出现,他的产品影响了整个世界。
⑥《菜根谭》说得好:“得意时论地谈天,俱是水底捞月;拂意时,吞冰啮雪,才为火内栽莲。”就是说,作为一个修行人,处处顺境,就得不到真实修行;必须要在逆境中,才能够有所成就。作为一个创业人,不经失败,不跌跟头,没有“跌倒也要笑”的精神,也不会真正成熟。只有在跌倒的时候仍然能够直面南天,能够仰天长笑,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14、仔细阅读文章,分析文章阐述了什么观点? 【答案】跌倒了也要笑。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总结。从题目、开头、结尾均可以判断中心论点为题目。
15、结合全文的论述,分析选文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出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解析】在议论文的开头引用事例,往往是为了吸引读者,同时事例本身也是一个论据,其次注意它所引出的是论点还是论题。
16、选文在论证上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举例论证,具体有力的论证了“跌倒了也要笑”的中心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及其作用的分析。文章列举了江兆民、曹操、苏东坡、乔布斯的事例,有力的论证了“跌倒了也要笑”的中心论点。
17、文章第③、④、⑤段的论述顺序有什么特点?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案】三段之间呈逻辑顺序,不能互换,因为③④段讲的是古代的事例,而⑤段讲的是现代的事例,这正好和②段结尾的话“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相照应。如果调换则逻辑顺序混乱。
【解析】在列举例子之前,文章用“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引出下文,因为议论文结构的严谨,所以注意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
18、给文章补充一个支持论点的道理论据。
【答案】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解析】首先要明确文章的观点“跌倒了也要笑”,这是一种乐观面对困难的精神,举出这一方面的名言警句即可。
第二篇: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4)(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
第15天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诗歌三、四句是说,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2、根据诗歌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展现的画面.【答案】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将诗歌的意境描绘出来即可,注意语句要流畅。
3、有人认为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有些矛盾,结合诗歌的意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苏轼的《游白水书付过》一文,完成下列问题。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⑮⑪
⑫
⑬
⑭
⑧
⑨
⑩⑤
⑥
⑦
②
③
④
①。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殆:大概。⑤悬水:瀑布。⑥折:弯转。⑦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⑧倒行:顺来路回去。⑨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⑩度:越过。⑪击汰:击水,汰:水波。⑫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⑬二鼓:二更。⑭颓然:衰老的样子。⑮寐:睡觉。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循山而东()②食余甘煮菜()..③顾影颓然()④书以付过()..【答案】① 沿着 ② 吃③ 回头看 ④写
【解析】注意②食余甘煮菜的“食“是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吃”的意思。④书以付过的“书”是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写”的意思。
5.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折处辄为潭
A.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C.为其来也(《晏子使楚》)D.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使楚》)【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D项的为和例句的为都是动词是的意思。A项的为是作为的意思B 项的为是被的意思C项的为相当于“于”,当。
6.根据诗句的意思,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与 幼 子 过 游 白 水 “ 佛 迹 院 ” 【答案】与 幼 子 过 / 游/ 白 水 “ 佛 迹 院 ”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根据句意“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来划分节奏即可。
7.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⑪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⑪(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⑫那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解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如:“犬牙”是名词作状语,像犬牙那样。
8.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结合写作背景:苏轼五十八岁时又一次被放逐,写了这篇短文。以及文段:“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我说,你听 木 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7期 有改动
9、据报道,这位老师被评为2013最感动教师,下面的话是颁奖辞选段,请根据文段提供信息,将下列颁奖辞选段补充完整,要求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她,是红烛。年轻时,不倦三尺讲台;退休后,不 ▲ 三尺讲台;脑梗后,不 ▲ 三尺讲台„„
【答案】不离 不忘
【解析】此题考查根据句意补填词语,难度不大,只要根据短文内容,结合人物品质,即可解答此题。
10、细读文章,体会文段中最能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的词语是()
A、声情并茂 B、若无其事 C、轻松活泼 D、喷涌而出 【答案】B 【解析】根据短文第二、三段的内容,“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 可知“老师”为了避免“我”的不好意思,所以表现出若无其事。
11、联系文章内容,找出体现了“我”看到老师的病情后对老师的深深爱怜与痛惜的情感的句子。【答案】“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解析】根据“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可解答此题。
12、结合短文内容,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答案】第①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示例二:第②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和作者的描写意图来思考。这两句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比喻的作用来解答即可。
13、细读文章,说说“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第二个“好”表明了什么意思?
【答案】两次。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
【解析】揣摩词语内涵,一定要根据语句内容、上下文内容、文章的观点等加以综合分析推断。揣摩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最后用合适的语句概括出来。当然,有原文语句可借用的,也可借用原文语句。
(二)说明文阅读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③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其实微信相当于另一个QQ。但是不同于QQ的是,它在交友这块表现的更具时效性,也更强大。不论是塞班、安卓还是苹果的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了微信,就可以进行跨手机平台的畅通聊天。④而微信交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独特,那么微信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友的?微信怎么用?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的。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但相对于其它即时聊天软件,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更加的方便。QQ微信注册账号:如果你拥有QQ帐号,就可以不需要注册而直接使用QQ帐号登入微信。如果你不想使用QQ帐号登入的话,可以用手机号码进行快捷注册。只要选择好自己所在的国家,然后填下手机号码与登入密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10秒钟就能搞定。注册成功之后,你就将拥有一个微信帐号,你下次除了使用QQ帐号、手机号码登入之外,还可以使用微信帐号登入。
⑤说完微信注册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信都拥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吧。
⑥一: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他们。这个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件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也许,就因为这个功能,你就找到了心目中的TA。二:摇一摇。摇一摇是微信最独特也是最强大的交友方式。支持通过摇一摇手机找到同时也在摇手机的朋友。只要是在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微信用户,不论你在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彼此,非常强大。三:漂流瓶。微信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相信大家对于漂流瓶都不会陌生,就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瓶子,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漂流瓶可以让你将自己想说的话装进瓶子,扔进大海,等待有缘人拾取。基本上,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⑦除了这几个给力的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辅助功能,比如QQ离线助手,微博私信助手等等。
⑧对于喜欢交友的朋友来说,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
14.阅读全文,“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具体指的是。【答案】是一种独特(全新)的交友方式。【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从“独特”或“全新”的角度来作答。
15.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文段④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比较.说明了微信使用(注册和登人)的方便和快捷。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第④段通过把微信和其他交友方式进行比较,突出了微信快捷的优点。
16.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⑥段中画线句子“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的理解。【答案】微信不仅能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放人瓶中,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还能够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说明微信不仅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还可以用语音的方式进行交流,功能非常强大。
【解析】这道题目考査对文章的理解,必须整体感知全文。扣住“非常给力”理解微信强大的交友功能。
17.⑧段中画线句子“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中“神器”有什么含义?根据文意谈谈你的理解。【答案】“神器”原意是神奇(神秘)的武器,文中指功能强大的通讯工具。
【解析】可以从修辞角度、词语的运用、词的感情色彩等方面着手,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神器”指交友的功能强大。18.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案】逻辑顺序。文中先概说微信的概念和优点(特点),接着具体说明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最后具体说明微信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按照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即逻辑顺序。
第三篇: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3)(含解析)
语文学习资料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
第14天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联系诗歌意思,想一想诗歌中那一句触发了诗人故园之恋?此夜曲中闻折柳。【答案】此夜曲中闻折柳。
【解析】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联系诗歌的意思,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答案】“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解析】根据诗句的意思: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来分析这两个字的妙处。
3,“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答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词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二、文言文阅读
①
②古诗词阅读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贪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注]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戆(zhuàng):愚。④败:祸乱,祸害。4.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词。
③
④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顾()全身()...【答案】回头 保全自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雀善惊而难得/人不知而不愠 B.而以所从为祸福/以中有足乐者 C.故君子慎其所从/其真无马邪
D.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辍耕之垄上 【答案】B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句中的“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6.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善惊以远害,贪食而忘患,自其心矣
【答案】容易受到惊吓 就能远离祸害,贪食就容易忘记危险的处境,这是出自他们的本性啊。
【解析】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7.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孔子是怎样的劝诫弟子的?这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禅提出的哪一条建议有共同之处?
【答案】①君子应当慎重的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②亲贤远佞
【解析】解决内容理解这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是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________(nè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开头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淡雅(或平凡)。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根据第一段的内容可知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是为了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淡雅。
9、读完全文后,你认为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案】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二段妈妈的话,抓住关键词“不满足”“最喜欢”可解答此题。
1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_______________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蒲公英;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妈妈为我做绣有蒲公英的书包,连衣裙,教育我像蒲公英学习,所以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蒲公英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积极进取。
11、细读文章,说说“飞来飞去”这个词语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三次。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飞来飞去”是按照我的成长历程来出现的,生动传神地写出“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成长、进取的情景。
12、谈谈你对文章题目“会飞的蒲公英”含义的理解?
【答案】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有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希望。
【解析】题目含义解题技巧:先思考表层含义,即内容概括。在理解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即揭示主旨。“会飞”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由文意可知,题目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希望。
1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答案】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解析】根据文中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妈妈对我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可理解此句: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二)、说明文阅读
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
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方便,尤其是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也进入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威廉·肖迪克对15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竞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米歇尔等人发现,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④此外,荷兰研究者发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
⑤英国“水与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瓶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14、文章以《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用疑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容易引起共鸣)。
【解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分析说明文标题作用是要从形式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个标题用的是疑问句,能够吸引读者注意。
15、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②段划线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案】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瓶装水锑元素含量(远远超过天然地下水锑元素含量)大大增加。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运用。划线句子把天然地下水的锑含量和瓶装水的锑含量进行了作比较,突出了瓶装水的锑含量之高。
16、根据阅读第②段的内容,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重金属元素锑一旦被人体摄入,就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答案】不正确,原文说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只有“大量摄入”时才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而本句则说是“一旦被人体摄入”,就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这显然不符合原文意思,忽略了原文中“极少量”、“大量摄入”等个词语的强调作用。
【解析】原文“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说明只有大量摄入锑元素才可能致命。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17、联系文章内容,说说第⑤段中加点词“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大多”指比例较多,说明不是所有的塑料的原料都是从石油中提取的,去掉后变成全部,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
18、结合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下面材料中“妈妈”的做法有哪些不科学之处,并说明原因。
【材料】在我国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妈妈给新生儿喂奶粉时,所选购的奶瓶是塑料瓶。这种奶瓶比玻璃奶瓶价格也便宜,加之不宜破损,所以,塑料奶瓶成了首选。冲奶粉的过程也很简洁:把奶粉先放入瓶中,然后用高温的水一冲,再摇晃几下,感觉温度合适了,就开始喂婴儿。如果这次婴儿没吃完,下一次加点奶粉,加点水继续让婴儿喝。
【答案】答案示例:“妈妈”的做法有3处不科学,具体为:选购塑料奶瓶,因为塑料瓶含有锑元素;(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用高温的水冲奶粉,因为温度越高,锑 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让婴儿吃过时剩奶,因为这样极易被细菌和真菌污染。这样做,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有更高感染危险。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作答时要与文章内容相吻合。从塑料瓶、高温的水冲奶粉、剩奶会感染三个角度说明其不科学性。
语文学习资料
第四篇: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7)(含解析)
语文学习资料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
阅 读 100 天(第48天)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芳草萋萋鹦鹉洲: ..【答案】(1)清楚可数。(2)形容草木茂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要结合词语的本义,还有引申义、古今义的不同来正确辨别,并识记清楚,加强积累。
2.用自己的话说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要做到文从字顺,描写恰当,有文采,想象丰富、合理。
3、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解析】不能答非所问,要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
《宋史·苏轼列传》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
③
④
⑤
②
①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注】①败:倒塌。②禁军:北宋称正规军为禁军,按规定,发兵需要枢密院颁发兵符。③涂潦:路上积水,“涂”通“途”。④侪:同辈;同类的人。⑤庐:简陋的房屋,这里是住简陋房屋的意思。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辄能语其要()
②比冠,博通经史()..③轼诣武卫营()
④太守犹不避涂潦()..【答案】①说出;②等到;③到„„去;④尚且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需要平时多注意课文下面的注释。“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1)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
【答案】(1)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垮城墙。(2)田间小道,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解析】翻译文言语句,尽量直译,把每个重点词都要译出,如第一句中的“是”“败”;第二句中的“阡陌交通”“相闻”都要准确翻译。6.文中的苏轼是如何处理水灾问题的?
【答案】发动城里的富人共同守城;到武卫营请求禁军一起修筑城墙;自己身先士卒,过家不入,参与守城。(意思对即可)
【解析】回答此题,应准确理解全文的意思,结合所给提示,联系课内所学,明确文意,分类归纳,能文通字顺地表达。7.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答: 【答案】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解析】回答此题,必须注意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同时理解句意,明确哪些是不能分开的词语,然后按照要求来停顿。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养一畦露水 许冬林
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看见了又一道风景:雾色迷濛,芦苇郁郁苍苍,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我和远房堂姐相约着去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芹。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
语文学习资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学习资料
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脸上、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寂静。满世界,只剩下了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
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见露水了。以至以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
当然不是。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乡村,下在有闲情闲趣的人那里。
《枕草子》里写露水的笔墨多而有情趣,而我最爱玩味的是这一句:“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除吗?’没想到,却听见宰相之君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娘赏览的。’真有意思。”读到这里,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养花种草,不是目的,是为了给一个闲淡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烽火戏诸侯,裂帛博取美人笑,都不及人家种草来养露水的风雅。
我读着《枕草子》,痴想有一天,能拥有一座带庭院的房子,四围草木葱茏。院子里,种花种菜种草,清晨起来,临窗赏览,看一畦一畦的露水,都是我养的。
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生命短暂渺小,唯求澄澈晶莹,无尘无染。让美好持续,一如少年时。
(选自《七彩语文》2014.10)
8.文章第二段中引用《蒹葭》的用意何在,说说你的理解?
答:
【答案】引用《蒹葭》是用诗文中对露水的间接感受,引出童年时期直接接触露水的一种清凉、舒适、甜美的感觉。
【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文章常见的写法,铺垫、烘托(包括正面和侧面)、照应、讽刺等。答题时要紧密结合文本来思考,结合上下文,文从字顺地概括。9.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这个句子:
句子: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
答:
【答案】通过触觉和味觉,写出露珠落在“我”身上,带给“我”清凉愉悦的感受,形象而又真切。
【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句子赏析的方法,赏析句子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从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入手,还可以从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等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作分析。10.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说说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答案】内容上:表达了对这种诗意生活的追求。深化了主题。结构上:点题,照应前文,使得结构紧凑。
【解析】回答此题,要从“最后一段”入手,从文中找到相关段落,作用要结合文章主旨来答。11.说说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
答: 【答案】题目中的“露水”象征着清纯美好、有闲情雅致的诗意生活。
【解析】回答此题,一定按照要求来答题,这里是对题目的理解,就要从写法上、拟题技巧上来考虑。
12.文章写了童年哪几件跟露水有关的事情?
答: 【答案】①苇荡割草洗露水浴 ②夏夜房顶宿露水中 ③秋晨上学露水美脚
【解析】回答此题,应该从文章中摘录相关信息,能归类总结,并能文从字顺地概括。
13、诗经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本文有: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请你赏析这两句中的露水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答:
【答案】诗经中: “露”是景物,写出秋天的萧瑟冷落(是起兴,引出歌咏对象“所谓伊人”)。本文中的“露”象征清纯美好,有闲情雅致的诗意生活。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以及自己的学习积累。学生要按照题目要求来答题。
(二)说明文阅读
盐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易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l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克,农村居民为11.1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
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9—12克减少到5—6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通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⑦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14.通过阅读本文,请你说一说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
【答案】适量摄入盐有益于身体健康,反之则有危害,容易引起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解析】此题是考查说明文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需从全文考虑,结合重点句子,归纳总结,文从字顺。
15.第⑦段中加点词“尽量”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
【答案】不能删去。“尽量”表示程度,在文中更加严密地说明了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此题是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的。要注意答题的规范问题。首先定性,说“不好”;然后再解释词语的含义,“去掉”跟 “没去掉”句子含义的不同;最后再说“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6.第二段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
【答案】列数字、作比较,更加准确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每人每天盐摄入量高。突出了这个地区比其他县居民每天盐的摄入量多的特点。
【解析】回答此题,找到相应的段落。抓重点说明方法,看题目要求。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列数字、作诠释、打比方、列图表、引用、摹状貌等。答题格式可这样表述:示例:举例子: 举出х事例来说明хх,具体形象的说明了ххх,便于读者理解。17.请分条概述如何减少盐的摄入量?
答:
【答案】(1)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2)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3)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要能从文中找到合适的语句来概括,注意表示提示性的词语或句子。特别是像“首先”“其次”“最后”之类的词。
18、读完本文,结合实际来谈谈,你怎样告诉你的家人,正确摄入适量的盐呢? 答:
【答案】没有标准答案。“从盐跟人类健康的关系入手,谈到正确摄入盐的方法。”,文从字顺即可。【解析】此题,完全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也可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能联系实际生活来答最好。
语文学习资料
第五篇: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87)(含解析)
语文学习资料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
阅 读 100 天 第88天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首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及主旨的理解。诗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2.请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答案】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诗人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读来诗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鉴赏能力。这两句诗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诗人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
二、文言文阅读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3.下面斜体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苟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B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
C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重点实词的掌握。A项中的“苟”:如果。4.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先天下之忧而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是“到、往”,A项表句尾语气,不译。B项是人称代词;C项是:动词,到、往;D项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给分点,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C项中的“等死”应为“同样是死”。
6.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B项中的“鸿鹄之志”是陈胜年轻时的抱负,而不是吴广的。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雪地上的画 孟祥菊
①那是是我生命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由于工作失误,我给单位造成一笔不小的经济损失,做出适度赔偿之后,只好引咎辞职。这期间,与我相恋了整整两年的男友,也打着去外省读研的借口,与我分道扬镳。为了平复心情,我只身回到遥远的东北老家去疗伤。
②家中赋闲的日子,我每天除了读书就是看电视,再就是百无聊赖地睡大觉。看着我日渐消沉的瘦弱模样,上了年岁的父母虽然心疼,却不敢多说什么,只怕为我增忧伤。
③一个晴朗的冬日,我照例睡到自然醒。睁眼一看,外面竟然是白茫茫的一片。下雪了。我胡乱吃了几口饭,静静地走到户外去散心。乡村的雪景很美,整个山村都被一层纯净的银白色覆盖着,变得素雅而清爽。道路两侧落光了叶子的洋槐树上,零星地挂着一些小雪球,风儿一吹,便有细碎的小花瓣簌簌地落下来,俏皮地钻进路人脖颈。
④拐过那条熟悉的老街口,我来到村中央处一块狭长的开阔地。记忆中,这里是一片无人管辖的荒甸子,一年四季,臭气冲天。近几年,却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逐步将其开发成一个小型游乐场,供人们茶余饭后健身之用。
⑤大概是天冷的缘故,偌大的游乐场里只有几个孩子在热热闹闹地滚雪球,时高时低的笑声,震落了树上的片片积雪。忽然,我被东南角处的两个人影吸引了去,那显然是一对母子,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红色的,像燃烧在雪地里的两团火。走到近前,我看到年轻的女人蹲在地上,正耐心地教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子用树枝作画。纤尘不染的雪地上,清晰地映着男孩子做的画,那是一座有门窗的小房子,旁边还有一棵枝大粗壮的大树。男孩正在女人的指点下,哆嗦着右手在大树顶端涂着什么„„
⑥女人见我走近,礼貌地站了起来,我也微笑着与她打了招呼,并连夸男孩的画画得好。男孩听到声音,抬头望了望我,露出一脸的木然,随后低头继续作画,一边画一边用不大清晰的口吻自言自语着:“小房子——我和妈妈——的家„„”年轻的母亲对男孩的表达竖起大拇指,并俯身在男孩的额前轻轻地亲了一下,露出一脸的骄傲。
⑦趁着男孩画画的空当,我和女人攀谈起来。女人告诉我,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瘤,吐字不清,走路不稳,医生预言,儿子最多活不过三年。讲到这里,女人看了看儿子,略带欣喜地继续说道:医生的话不能全信!今天就是我儿子五周岁的生日!你看他各种生命体征基本完好,不仅能用简单的语言与成人对话,还会独立走路,更主要的是他正变得越来越聪明,已经能够按照大人的指点,画出内容丰富的画来„„女人一直在陶醉地讲述着,堆满细纹的脸上露出憧憬的模样。过了一会儿,男孩的画画完了,我终于认出,他胡乱涂抹的,是一轮残缺的太阳,参差的边缘处,居然透着浅浅的光芒„„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⑧女人提醒男孩该回家吃药了,男孩机械地站起身来,露出一脸的痴笑,我忙说了句“祝你生日快乐”,并随手将左手腕部的一串平安珠送给了他。男孩囫囵着说了一句“谢——谢——”,然后乖巧地牵着母亲的手,簸着右脚,奋力朝着家的方向挪去。
⑨望着男孩残留在雪地上的画,我的内心猛地一颤。其实,男孩本身就是一轮不曾圆满的太阳,他却以微弱之光,驱走了年轻母亲心中的阴霾,并唤起一家人坦然面对生活的勇气。于是,属于他们的每个日子,才会在一种有望的等待中,变得愈发有了奔头„„
⑩第二天一早,我欣然辞别父母,径直回到我跌倒过的城市去打拼。多年后,我终于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完成了自身职业生涯的“三级跳”,并径直做到了总经理助理的位置。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而今,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我的眼前总会映出脑瘤男孩雪地上留下的那轮残日,它虽不完满,也不耀眼,但发出的光和热,足以能够将我前行的路照亮„„ 7.根据下面的提示,梳理文章的情节:
——户外看男孩雪地作画——
【答案】辞职回家疗伤;离家回城打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注意提示,地点的变化,从城市辞职回家疗伤,在家的户外看小男孩作画,得到启示,回城市打拼成功。拼
8.分析第七段中“他胡乱涂抹的,是一轮残缺的太阳,参差的边缘处,居然透着浅浅的光芒„„”中“居然”一词的含义。
【答案】“居然”有“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之意,一是写出了这个患脑瘤的孩子竟然能画出太阳的光芒,照应了前文母亲说的“画出内容丰富的画来”,二是表达了我看到男孩画作之后的那种惊讶和赞叹之情,三是突出了患病男孩的聪明和坚强。【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居然”有“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之意,一是写出了这个患脑瘤的孩子竟然能画出太阳的光芒,照应了前文母亲说的“画出内容丰富的画来”,二是表达了我看到男孩画作之后的那种惊讶和赞叹之情,三是突出了患病男孩的聪明和坚强。
9.第八段中画线句子“男孩囫囵着说了一句“谢——谢——”,然后乖巧地牵着母亲的手,簸着右脚,奋力朝着家的方向挪去。”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通过对男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男孩懂事、乖巧又很坚强的性格,表现出“我”的感动及对男孩子的赞赏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作品描写手法。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本句采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其作用。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结合本句话分析:男孩懂事、乖巧又的性格。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结合本句话分析,很坚强。10.阅读全文,说说“我”见到那对母子前后,有什么心理变化?
【答案】见到那对母子之前,“我”绝望、伤心、消极、百无聊赖;见到那对母子之后,“我”备受鼓舞,学会了坚强和直面挫折困难等,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阅读课文可知我的心理变化是出现在看到母子的时候,见到前,颓废,绝望、伤心、消极、百无聊赖。见到后,对未来充满你希望。
11.通过阅读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文中的男孩和“我”,逆境中我们要敢于面对挫折,保持一颗乐观上进的心,这样才可能迎来前面的光明。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够抛弃你,除了你自己,命运往往掌握在自己手中。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案不唯一。结合“逆境”中保持坚强,乐观的心态阐述即可。
(二)议论文阅读 百无一用非书生
常有人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大谬!②君不见:蔺相如,书生也,完璧归赵,义折廉颇,谱就千古佳话;西汉张子房,书生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大汉三百年锦绣江山;蜀汉诸葛亮,书生也,怀五湖四海之志,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功成八阵图;北宋范仲淹,书生也,西陲守土,保疆卫国,令强寇丧胆;康有为、梁启超,书生也,奋发意气,公车上书,励志图存,戊戌变法。虽只百日,却给暮气沉沉的晚清带来了一线生机。
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一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读书人,以主宰国家命运的雄心壮志,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才伟略,以“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激情,让中国大地换了人间。
④意气书生,不为帝王唱颂歌,只为苍生伸正义,社会在他们的呼喊声中变革,历史在他们的手里改写,世界在他们的智慧推动中前进;书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吟风弄月、舞文弄墨,本是看家本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更显超迈才情。悠悠华夏五千载,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百无一用非书生!
⑤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书生的作用更是巨大!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⑥国家的竞争中,科技和知识的载体——书生们,理所当然地成为综合国力比拼中的决定因素!科教兴国,各行各业的书生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亿万书生正以一身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
⑦百无一用的书生,指的是那些只知道“寻章摘句”的书呆子。真正的书生绝非“纸上之阅历多,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经济之精神少”的书呆子。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⑻百无一用非书生,天生书生必有用。
(选自《格言·2013增刊》作者:孙亮 略有改动)
7.阅读文章①一④段,简要分析①一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8..文章第⑤段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起到哪些作用?(3分)9.请为第⑥段划线句补写一个具体的事实论据。(2分)10.你怎样理解第⑦段中“寻章摘句”一词?(2分)
11.真正“有用”的书生具有怎样的精神?(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案】首先指出“百无一用是书生”观点的错误;接着举例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最后论证书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顺理推出自己的观点:百无一用非书生。【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过程的把握能力。本文开篇先提出平常人的观点“百无一用是书生”,接着否定“其实是大谬”。然后举蔺相如、张子房、诸葛亮、康有为等书生成功的事例来论证“百无一用非书生”的观点。
【答案】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把上文论述书生在历史上的作用,引到论述书生在现今的作用上。在内容上,把论证引向深入,强调书生在知识时代的作用更加巨大。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文段的作用。文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主要考虑从结构和内容层面上回答。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提出论据的能力。要根据本段的小论点“亿万书生正以一生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来绝对要补写的论据是专指“亿万书生”中的一个。
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习资料
【答案】 “寻章摘句”原指读书只会摘记一些词句,不做深入研究。(1分)这里是批评那些只知道死扣书本,脱离社会实践,无法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可知,“百无一用的书生”是“哪些只知道‘寻章摘句’的书呆子“,那么可推知‘寻章摘句’是指从书中找到原句,没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
【答案】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找到文章中写“正在书生“的语句,在第7段中可以找到”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提炼归纳即可。
语文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