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牵起孩子们的手 让心灵共浴书香
牵起孩子们的手 让心灵共浴书香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监督、评价、总结。力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是那样的举步维艰,有的班级开始轰轰轰烈烈,结束草草了结。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家庭环境、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老师指导方法的欠缺。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使学生能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这里,我就本学年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做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激发兴趣 使学生乐读
1、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息息相关。为了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我在开学初就注重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黑板报上那催人上进的新学期寄语。教室两侧那醒目的励志名言,以及平时对学生的鼓励,无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接着就是组建班级图书角, 发挥图书应有的价值, 让全体学生都来阅读,形成一种“群体阅读”的风气。首先我在班内做好了动员, 其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取得家长的支持,同学们兴趣盎然, 纷纷把自己的各种图书都“贡献”了出来。学生迫不及待地借阅,阅读课上纷纷沉浸在自己阅读的王国,自习课上做完作业情不自禁地拿起了书,课间喧哗吵闹的声音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默默的翻书声,频频的交流声,这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老师, 我也和同学们一起借书、看书, 利用工作之余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看书的心得,同时也引导同学理解作者的本意,班内形成了浓厚的“群体阅读”的风气。在这种风气的感染下, 学生逐渐喜欢上了阅读。
2、借助教材,激发阅读兴趣。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名家名著的节选,有的虽说不是大家手笔,但是所带给我们的却和名著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在学这些课文的时候,我没有像之前那样给学生留抄写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布臵学生课后扩展阅读,让同学们读与教材文章类似的或者相关的作品。这种方法成效显著,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把这种方法用在《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时的情景。课堂上,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开始积极引导他们:同学们,安静是个盲姑娘,但是她却那样热爱春天,热爱生活。你们想了解另一位盲姑娘吗?她就是海轮〃凯勒。你们想知道海轮〃凯勒学习说话时到底遇到了一些怎样的困难吗?你们想知道她是怎样克服的吗?请你看一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中你会找到你想知道的一切,听完之后,同学们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再加上有些之前看过的同学的简单讲述,大家更是迫不及待…看到同
学们反响激烈,我就更频繁的用这样的办法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学习课文《卡罗纳》后,我引导学生,卡罗纳的母亲去世后,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他,那么你还想了解一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读《爱的教育》吧。学习《蟋蟀的住宅》引导学生读《昆虫记》……这样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课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阅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这是对语文课的有效补充,让学生由此感受名著的魅力。
教学中我还利用语文课的专题教学进行课外阅读,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专题是走进童话,学完本单元的内容后,在阅读了一定童话作品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们编童话故事。引导他们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成故事情节。我这样启发孩子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只要愿意动笔去写,一定可以成为一群小小的童话家。”孩子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产生了写作的渴望。在指导孩子们如何写生动具体的同时,再引导孩子们再去读童话故事。读写结合促成阅读基础。激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3、巧用故事,诱发阅读情感。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我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有个男孩,从小就梦想着外出探险。在他18岁后的某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朋友父亲的船。第一次出海,他就遇上了大风浪,感到“难过得要命,心里又怕得要死。”这时,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乞求“一起涌上心头……
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我嘎然收声,告诉学生, 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 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鲁滨逊漂流记》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有很精彩的情节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做好推介 使学生爱读
学生读书热情高涨,我开始留心他们读写什么书,我发现有的学生读<<阿衰>>、《阿呆》等这些内容,我想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
1、选择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书的籍要。
引导学生阅读《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今天我是升旗手》、《我要做个好孩子》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学生
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高尔基的《童年》、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萧红的《呼兰河传》等这些动人篇章,学生读起来乐此不疲。我想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选择与孩子心灵世界息息相通的书籍。
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他们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因此我就指导学生阅读以下书籍,诸如《乖乖兔》、《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逊漂流记》、《隐身人》、《时间机器》、《数学与头脑相遇的地方》、《小王子》、《希腊神话》、《王子与贫儿》、《苦儿流浪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等
三、教给方法 使学生会读
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读有所获,对于每周的三节阅读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一节为阅读交流课,另两节为自主阅读课。在阅读交流课上,我着重围绕必读书目的内容进行指导、交流,确
保学生读完之后有所收效。在此过程中,我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品读交流收获,一起争执见解的分歧,一起写下自己的收获,从而分享阅读,品尝快乐。自主阅读课上充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开始阅读的时候就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尤其强调读书的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②划一划,想一想。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③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阅读笔记,摘抄好词好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
四、恰当评价 使学生久读
学生读书了, 读得质量如何?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示学生的阅读效果。
1、激情演讲
利用课间操以后上课以前这段时间我组织“三分钟演讲”, 按学号每天一名学生登台“演讲”自己的读书所得。为了使学生畅所欲言, 我提议, 围绕你看的书, 说什么都可以。可以说你喜欢的书中的一个人物;可以说书中有趣的一个情节,可以将看的内容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说的内容可多可少。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就此展开争论。为了不致登台时无话可说而
“尴尬”, 同学们看书时, 比以前认真多了, 都或多或少的有了收获。
2、多层评价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我从态度、习惯、数量、效果四个层面进行。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课外阅读反馈卡”,对所读书目、作者、每天阅读时间、是否主动阅读及读的效果作出评价。另外不定期地进行读书笔记检测等,给予学生全面的激励性评价。
3、开展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是收效甚微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也时常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读书随笔等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在让学生感觉到师生平等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模仿作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了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五、实践反思
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与学生同读一本书,与学生一起遨游书海,感觉是那么奇妙。师生同读一本书,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师生拥有更多更广的共同语言;师生同读一本书,和学生一同成长,让师生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师生同读一本书,让老师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仅仅只是对它的初体验,也让我发现了不少问题和困惑。比如:对自己并不熟悉的读物,该如何与学生交流并进行指导?遇到一些没有确定唯一的思想观的书,我要如何不带个人感情地帮助学生理解?
思考无止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探索也无止境。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深地祈望能看到,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捧起一本经典,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个个“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我愿牵起孩子们的手,让心灵共浴书香!
最后我想以一句话与朋友们一起共勉,书籍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书籍是火,点燃熄灭的灯;书籍是灯,照亮夜行的路;书籍是路,引大家走到黎明。
第二篇:牵起孩子们的手让心灵共浴书香
牵起孩子们的手让心灵共浴书香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监督、评价、总结。力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是那样的举步维艰,有的班级开始轰轰轰烈烈,结束草草了结。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家庭环境、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老师指导方法的欠缺。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使学生能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这里,我就本学年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做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1、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息息相关。为了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我在开学初就注重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黑板报上那催人上进的新学期寄语。教室两侧那醒目的励志名言,以及平时对学生的鼓励,无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接着就是组建班级图书角, 发挥图书应有的价值, 让全体学生都来阅读,形成一种“群体阅读”的风气。首先我在班内做好了动员, 其次发放“致家长的
第三篇:让书香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让书香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浅谈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
湖塘小学周琴梅
[内容摘要]面对老师、成人推荐的种种优秀书目,我们的孩子却不愿意买单,功利化、快餐式阅读之风日长,学生阅读方向的迷失,造成的是精神文化厚实和涵养的丢失,带来的是浮躁与浅薄的盛行。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引领,让我们的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关键词] 课外阅读方向迷失 积极引领遨游书海
数次在阅览室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连环画书架前气氛活跃,文学书架前无人问津,而且手持连环画册的学生有90%只翻阅画面不看文字(哪怕是几行字),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针对这种现象,我有意识地找了几个四年级的学生“闲聊”,问他们爱看哪些课外书,他们告诉我漫画书、连环画是他们最爱看的。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又该如何为孩子们引领,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呢?
一、找寻迷失的方向
1、功利化阅读之风盛行
课外阅读的本义在于开阔视野、丰富积淀、潜移默化、愉悦心灵。这固然有助于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但是,写作技能的提高又岂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呢?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却抱有这样的幻想!有些教师甚至也和一些家长一样急功近利,把提高写作能力当成了课外阅读的唯一目标。原本轻松诗意的课外阅读,竟被异化成了乏味的“写作阅读”。
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积弊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甚至把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窄化为升学考试的推荐阅读篇目,“推荐”被异化为“只读”了。于是,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断章取义地记忆者有之;划重点部分押题者有之;更有甚者,只读推荐书籍的内容提要,将原著完全抛弃„„课外阅读的本义已经被严重弱化甚 ~ 1 ~
至弃置。诗意的阅读被异化成了乏味的傻读,机械的苦读,荒唐的“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甚至是公然的“假读”。究其根源,就在于引导者的眼光只见考试,不见其余。
2、快餐式阅读之风见长
显然,功利化的阅读令大多数学生生厌。于是,背离者纷纷。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快餐式阅读”。
据笔者的调查,大部分小学中年级的学生都拥有10本左右的卡通或动漫之类的书,年级越高则数量越多。《机器猫》、《蜡笔小新》、《哈利·波特》、《神奇宝贝》、《虹猫蓝兔》等卡通动漫书竟在学生中广为流行,这些书甚至成了学生世界的“名著”。
固然,快餐式的阅读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它的越位与超限却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时下,快餐式的阅读或浅阅读已经占据了学生相当多的阅读时空,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甚至意味着孩子们正从有深度的精神世界走开,它造成的是厚实和涵养的丢失,带来的是浮躁与浅薄的盛行。
影响学生阅读趣味、阅读品位与阅读质量的原因其实来自于教师和家长。当教师在“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时,家长在督促学生阅读时往往定位在应试,而不是丰富学生的精神。正是这种情形导致了阅读的异化,甚至也导致了教师自身阅读的异化和语文素养的异化,家长亦然。另一方面,快餐式的阅读同样不能涵养精神,不仅如此,甚至会影响精神健康。因此,功利性阅读与快餐式阅读都是不可取的,都需要翰海导航。
二、翰海导航:构造理想的阅读境界
理想的课外阅读不应该向“功利化——快餐式”的两极奔突,而应该是多与少、快与慢、粗与精、收与放、自主与主导的辨证、和谐的统一。应该是既有“绳以规矩,始成方圆”的指定要求,又有“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的顺应自主,更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这样的课外阅读才能成为轻松诗意的阅读,才能真正形成理想的阅读氛围。
(一)、去除功利,着眼长远
固然,课外阅读有助于应试。但是,蜗居于应试一隅,甚至是为了应试“头悬梁、锥刺股”“利兵秣马”式地让学生苦读、傻读、假读,学生就会因此失去阅读的兴趣,并丢失了人文素养„„而丢失的这些素养又岂止是分数可以替代的?其实,语文教师可以在正确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经验,进一步有计划地开列出不同于课程标准“建议”的富有特色的篇目清单。因为,“建议”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并不是一份完整的、封闭的“推荐书目”。建议中提到的那些中外名著、诗篇,都是举例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界定性的。对“建议”举例之外的优秀读物同样应该鼓励学生阅读。无疑,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也必然有助于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1、为学生课外阅读挤出时间
没有时间的保证,课外阅读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优化作业设计,取消大量重复机械的抄写,把这些时间腾出来,让学生阅读。同时,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阅读。
2、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扩展学生课外的阅读面,对各个年级课外阅读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为了提高阅读的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二)、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1、抓文体选读课外读物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完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然后,推荐学生阅读相同文体的《背影》、《春》、《小桔灯》等,也可以回去查阅其它的散文或散文诗。这样学生就会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达到了进一步了解和巩固散文的特点,积累优美凝练的散文语言,增强文化底蕴的目的。
2、抓作者阅读系列作品
《船长》的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维克多·雨果。在预习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作者这一条线去查阅与作者有关的资料:(1)介绍作者生平的文章,了解作者成长历程;(2)阅读作者的作品,如《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3)查阅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学生查到资料后,先自己认真阅读,然后互相交换阅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更是达到了课内外相得益彰的效果。
3、抓课文内容阅读相关文章
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读物或弥补课文的空白,或解释课文疑难,或延伸课文内容等,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
(1)金字塔是怎样造出来的?(2)金字塔为什么能屹立于沙漠中5000年?(3)关于金字塔还有多少谜没解开?等。学生查阅资料后就会了解许多有关金字塔的知识,知识面扩大了许多。
要求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万事大吉,不少课外阅读由于缺少了老师的指导而变成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因而阅读质量不高。要提高阅读效果,尤其要对那些有深度的课外读物加以指导。读物的多与少、阅读速度的快与慢、阅读的粗与精、读书的思考与练习„„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范畴。
(三)有计划地、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从教材扩展延伸。我们除按进度读好自读课本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如学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后,可向学生推荐《中国风景名胜》,让学生领略中国大好河山;学过《夜晚的实验》,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我们可以推荐一些生物小品文。
2、从体裁考虑。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刊杂志,比如三国故事,在高年级教材中多有出现。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名著的导读。不仅要教给学生掌握读名著的方法,还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作者会以什么立场完成宏篇巨著。教师可以专门利用一节课,示范读名著的方法。教会学生掌握作者情况,写作时代和背景,文章或书的主要
内容,其中的经典部分或篇章,最后,了解作者写作的主旨,并加以自己合理而主观的评论。
3、从时间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报刊,假期时间要安排篇幅较长的读物。
4、背诵美文课外阅读的目的就在于拓宽学生的接触空间,了解更多的优美文章,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在指导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相对提出一定的背诵要求,让学生在一定阅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优美文章或是片段,积累丰富的语言,做到读后有得。
(四)为学生课外阅读推波助澜
1、搭建平台,促进阅读
〔举行课外阅读朗诵会〕组织学生定期举行朗诵比赛,朗诵材料要出自课外读物。教师要对朗读情况〔举行读书笔记展览会〕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摘录片段、可以写体会、可以编提纲。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进行一次反馈评价。并展览观摩、传阅交流,适时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举行课外阅读朗诵会〕组织学生定期举行朗诵比赛,朗诵材料要出自课外读物。教师要对朗读情况进行总结,对出色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举行优秀图书推介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由教师或学生在班上推荐好书、介绍好书,甚至评价好书(包括优秀少儿期刊中的作品)。
〔举行班级图书“交易会”〕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课外读物,资源共享。形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局面。„„
以上活动可以分项进行,有时甚至可以把几项活动集中在一起举行。搞成一个班级“读书节”。甚至可以扩展到班级与班级之间,形成生生互动、班班互动的局面,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总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成为我对这些同学的昵称。
2、身体力行、厚积薄发
学生是读书的主体。真正实现率性的阅读还要靠学生自身的实践。学生阅读面的宽与窄成了课外阅读绩效高与低的关键。鲁迅曾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课外阅读的天地原本是广阔的,可谓“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整个宇宙放在书里还有余。”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问的大气、深厚是需要以广博的涉猎做基础的。古今融会、中西贯通、文理交叉,才有可能孕育出巨匠、大师,在功利化的藤蔓上是永远收获不到累累硕果的。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都是以此为基点发展的。
3、家庭楷模、良好氛围
就家长而言,犹太人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国外一位作家在其著作中写道:“在犹太人家庭中,读书受到了高度重视,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绌。就是这一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这句话道出了世人公认的犹太人智力具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在家庭中要做孩子读书的楷模,并且在读书中使自身的素质、育人的水平得以提高。这是很值得我国的家庭仿效的。亲子共读,这是家长义不容辞的。对一些孩子“快餐式”的阅读现象,不要急于求成去堵、去卡,要相信孩子有自我修正的愿望和可能。关键是家长要把握好施加影响的时机和限度。
课外阅读是势在必行的语文教学要求,其质量如何,不仅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行之有效的引导同样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并引导学生轻松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的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心明眼亮;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更要积极地为学生指明航向,让学生常常徜徉于书海之中,去积累词汇,去亲近母语,从而吐香人间!
[参考文献]
①何文浩《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03、8 ②刘玉华《课外阅读指导方法例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6
③池美娇《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浅谈》《教育评论》2009、4
第四篇:让孩子们沐浴书香
让孩子们沐浴书香
内容摘要: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证。如何让孩子们沐浴书香,爱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阅读潜能,使得阅读成为其终身相伴的益友,则是我们需要进行探索和思考的问题。首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潜能的基础。其次,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使得阅读称为其终身相伴的益友,需要在活动中升华,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必须的。另外,要想让阅读在孩子心中扎根,教师的自身言行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阅读兴趣;家校结合;读书活动;师生共读
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阅读习惯则是在为国家未来储备人才力量。如果一个人不阅读就会缺乏智慧和判断力;如果一个民族不阅读,它的文化必定会丧失创造力和批判性。因此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证。如何让阅读在孩子心中扎根、激发学生阅读潜能,使得阅读成为其终身相伴的益友,则是我们需要进行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引导学生走进课外 阅读的新天地。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此时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
他们,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去进行阅读。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3、环境渲染激发兴趣。条件好的家庭可以为孩子准备一间书房,一顶书橱,一枚收藏印章,读书环境有了,孩子自然激情满怀。
二、家校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潜能的基础。学生处在成长发育时期,思想活跃缺乏稳定性,兴趣广泛但不成熟,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却缺乏鉴别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需要靠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学生阅读活动重要场所之一,家长要了解到阅读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性,要主动向孩子推荐阅读图书,与孩子一起阅读,争取每天有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假期要坚持每天1小时的阅读,这是习惯养成的积累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校的图书馆则是学生获得阅读的最佳途径,因此图书馆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要通过举办各种学科或知识热点的讲座,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健康、有效地阅读,辅导学生如何快乐地阅读以保持阅读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也要主动向学生推荐阅读图书,如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看插图多、字数少、故事情节简单的书;中年级的学生则喜欢阅读科幻童话、科普知识、对一些描写同龄人故事的小说产生兴趣;高年级的学生则主要喜欢历史故事、军
事类作品、文字优美的散文、情节曲折的小学,还包括一些电脑和网络方面的书。根据这些特点,图书馆就可以推荐适合他们的阅读图书,让学生从阅读中不单体验到解决自己疑惑的快乐,还可以体验到生活和情感的百般滋味,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学生第一次走进阅览室阅读时,必须要学生知道阅读的要求,知道这里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地方,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安静下来阅读,应将他们请到阅览室外,了解他们不能安静下来的原因,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阅读时只有做到眼到心到,才能知道看书的味道,因此要让学生去体会静心去做一件事的乐趣,这样阅读才会成为他愉快的体验,才有益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组织多彩活动,让阅读在孩子心中扎根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使得阅读称为其终身相伴的益友,需要在活动中升华,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必须的。
读书活动是学校图书馆的天职,目的是大力宣传和倡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推动创建学习型校园,大力组织和开展校园读书活动,是丰富图书馆服务内容、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最佳途径。而组织的活动要让学生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积极配合,要对广大读者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1.读书节、读书月活动
读书改变命运,读书丰富人生。通过隆重的开幕式、读书心得交流会、跳蚤书市、读书沙龙、亲子共读、读后感征文、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在一定的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2.组织开展读书知识竞赛
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用激励的手段来调动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
3.举办读书征文活动
图书馆可每年围绕一个主题,或结合读一本好书,组织读者征文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心得体会写下来进行评选,把一些优秀的征文推荐到图书馆简报、校报,图书馆或校园网,甚至一些报刊媒体发表,积极宣传读书的意义。
4.举办专题知识讲座
讲座可以邀请校内名师、校外名家,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社会焦点或社会方方面面问题进行剖析,将讲座办成沟通专家学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桥梁,以此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5.班级图书角、图书箱
搞好班级图书角、图书箱的建设工作,扩大和延伸阅读阵地,方便学生阅读,图书角、图书箱的书籍除少量由学校配置外,提倡班级集体购置和学生私人藏书的交换传阅。
6.评选读书状元等活动
图书馆可根据每学期或每学年流通统计情况,对一些读书多、爱护图书、读书有方、读书有成果的读者进行表彰,授予读书状元的称号,以此来引导广大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激励更多的学生来享用图书馆资源。
7.举办读书知识和读书成果展示活动
通过举办展示、展览,一方面对图书馆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读者借鉴别人利用的经验和方法。
8.网上读书活动
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具备了网络条件,更多的读者会利用网络。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条件,开展网上书评、好熟推荐、读书征文、读书心得交流等交互式的读书活动。
此外,还有开展辩论会、朗诵会、读者沙龙、读者联谊等内容新颖、形式多
样的读书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增强读书活动的趣味性和时效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使得阅读称为其终身相伴的益友,让阅读在孩子心中扎根。
四、营造书香氛围,师生共同阅读
要想让阅读在孩子心中扎根,教师的自身言行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言行时时刻刻都在感染着学生,因此,师生共同阅读可以成为读书活动最有力的推动力。首先,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要从领导、教师做起,培养爱读书的师长,让教师知道“读书是一种责任、一种乐趣、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学校可以设计、组织、参与“读书沙龙”、“师生共读共写”等活动,使图书馆成为教师参与教改、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阵地。其次,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从优化校园环境入手。让师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真善美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沉浸于浓郁的书香氛围之中,创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设立故事墙、故事长廊、故事广角……从小处入手,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内容可以广泛、有深度。如很多名人名著就可以向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推荐。在师生共订阅读计划的同时,要进行统计和总结,让学生看到阅读的收获,将学生的读书有感、新书介绍在学校网站和阅览室橱窗中展示,让学生看到阅读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只有师生共同参与阅读,图书才会成为学生心中的力量和源泉,使图书变为学生心中的活力,充满着生机,也才能真正体现图书的最大价值与魅力。
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能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对语文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让学生沐浴书香、快乐地享受阅读,并锻炼他们选择判断书籍(含视频和网络阅读材料)的能力,能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和加工信息,拓展生活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做一个快乐的、幸福的、健康的读书人。
第五篇:诵读经典共浴书香1
诵读经典 共浴书香
陵县实验小学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我校开展了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为主题的师生大阅读活动。并且历久弥新,现已形成我校的特色校本课程。下面对经典诵读这一校本课程的实施总结如下:
我校在组织管理上,本着“精心推荐、鼓励引导、过程规划、尊重师生喜恶”的原则,保护着师生的诵读热情,让我校经典诵读课程始终健康良性发展。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为开发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精神理念)
自2010年起,我校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即实现“还儿童以快乐的童年”推动学校“和谐”促进孩子“和善”。倡导师生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建设,引领师生同诵经典、共浴书香。经典诵读活动在体现我校“三声交融”——朗朗的书声、优美的歌声、欢快的笑声的办学特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基础,以诵读经典为着力点,让阅读经典伴随师生成长,为师生的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
二、草树知春不思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主要做法)
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我们不断创新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以书激趣,以书培智,以书养性,以书育人。
很多中国经典诗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和情趣。是艺术精品,民族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我们应当继承“国学”中的人文精神与生存智慧,那么小学生正是学习古诗文的最佳时期。我校把经典诵读引进校园,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着力提高小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我们的校园,逐渐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具体做法是:
(一)“爱之欲其生,好之欲其荣”——老师精选内容,学校印发校本教材。
学期伊始,领导、老师群策群力,借助网上资源及外地资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编制了各年级校本教材,免费印发给学生。内容包括古诗词、现代诗、毛泽东诗词、古文、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千字文、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谚语、成语、小常识、经典影视及名画欣赏。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的原则:
1、循序性原则。由易到难,从少到多,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2、自主性原则。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查工具书的习惯。
3、激励性原则。只要诵读就好,提倡背,不苛求。注重培养兴趣,不可形成逆反的心理。
4、榜样性原则。抓诵读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大力宣扬,激发学生诵读热情。为了把经典诵读落到实处,各年级每周印发周目标,化整为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
(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足诵读的时间空间
我校为保证学生诵读时间,遵循“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方式,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学校采取挤时间的方式,保证学生一天30分钟的阅读时间,学校提倡“进校即是读书时”,学生每天早上一进教室,就自觉地开始进行阅读。
每天晨会(7:40——7:55)是我们雷打不动的“经典诵读一刻钟”时间,全校师生共同诵读“精彩片断、好词佳句、经典诗文”,朗朗的书声让校园早晨呈现最亮丽的风景。
课前吟诵:充分利用每节课课前5分钟时间,开展“课前吟诵”活动,要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具体吟诵的内容可以是老师提前布置好的,也可以按照各个班级诵读计划来实施,同学们齐诵,达到互相学习,共同交流的目的。
课后诵读:课间,放学后学生在游戏时进行巩固诵读,跳着皮筋,合着节奏,背诵《三字经》;拍着手背诵《弟子规》《千字文》„„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随学生的兴趣自由发挥,在游戏中让孩子体验国学,体验诗韵,体现人文素养。
充分利用课间操学生交错解散时间的机会和放学列队行进间,强化背诵一些有节奏、朗朗上口的像名言警句、古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并选拔学生代表领背。每当放学时,我校学生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背着整齐的经典诗文,那场景成为我校一道独特而又迷人的风景,这些做法得到了来我校检查工作的有关领导的认可。学校还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一节是语文教师每周为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向学生进行经典书目推荐,阅读方法的指导,像卡片读书法、摘抄读书法、批注读书法、背诵读书法等,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手抄报等,引导学生与智者进行精神的交流与对话,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加有益的人生启示。另一节是专门到阅览室进行海量阅读,不要求做笔记。
为保证阅读时间,星期
六、星期日要求学生必须保证每天一小时的自主阅读,由家长监督、签字。
诵读指导课:每月各班都要有两节诵读指导课,教师或带领学生进行诗文欣赏,或讲诗文故事,或品析经典或举行赛诗会等,形式不一。用教师丰富的诗文知识与多彩的课堂,培养学生对经典的学习和探索意识,激发兴趣。
(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营造淡雅浓香的诵读环境。
1、与环境结合。
我校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由墨香、书香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精神熏陶:楼内走廊、操场墙壁、班级墙壁上的名言警句、经典诗文等作品,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每天早上15分钟的诵读,陶冶着学生的性情,诗意盎然的班级,丰盈着学生的生命。
2、与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
我校课外兴趣小组中的舞蹈组、书法组,也积极响应经典诵读活动,编跳古诗舞蹈,书写经典佳话,让我校的经典诵读课程羽翼更丰。
3、与比赛活动结合。
学校将经典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在去年的诵读比赛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经典诵读”有关的活动。通过集体背诵、个人背诵、古诗词接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
(四)“喜看稻菽千重,倾听幼竹拔节声”——经典诵读成果展示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在期末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活动,每一次的成果展示,都是全校老师学生一起参观。其中,展示的学生,群情激昂,意得志满,有时齐背,朗朗声响彻整个校园;有时分组对句,优雅书生气十足。学生背诵经典,讲经典故事,畅谈背诵心得,展经典作品,手擎传统文化瑰宝,沐浴在千年灿烂文化的雨露中,怡养身心,丰富内涵,增添儒雅气质。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孩子的进步使得他们的家长对我校的诵读活动越来越支持。同时,在学校组织的展示活动结束后,及时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班级或学生个人,颁发证书和奖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师生参与诵读活动的热情。
同学们天天读,日日诵,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已经不满足于经典诵读里的内容,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读书面。从开始找相关的古诗文书籍,到其他各种文学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断提高,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
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的主要成就)
现在我校的低段学生能背诵许多古诗,对《弟子规》、《三字经》也能熟练的背诵;中段学生能背诵一百五六十首古诗,《弟子规》的背诵能做到通顺流利、抑扬顿挫;高段学生积累的古诗量已达到了几百首,宋词的积累也达到了十几首,对于《论语》中所讲的人生哲理已有所领悟,并能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在县“诵经典,爱中华”活动中荣获特等奖:编排的古诗文节目在市电视台播放。所有取得的这些成绩,得益于朗诵所带来的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一)、朗诵促进了学生的表达及沟通技巧。
朗诵的重要性,在于它使声音与视觉同步,这对沟通与清晰表达的发展是很重要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诵读训练,我校的学生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而且声音富于韵律,我们发现朗诵对学习语言是很有帮助的。
(二)、朗诵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通过朗诵,我校的学生不论对复杂的课文,或不相关的学科,记忆力都明显增强,经过朗诵训练后,不仅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其它学科成绩也都有所提升。
(三)、朗诵增进了学生的专注及平静。
(1)、大声朗诵促进记忆力的集中,使小学生对从事任何活动都能专心,慎选的教材都富于韵律,也增强了宁静安详的效果。
(2)、由于学生变得安详、专注且耐久,因此言行也跟着好转。有了道德与人格的基本熏陶,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学生的行为有了很明显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4、启发学生创造力,适时表达所学的辞句。许多老师都发现,经不间断的朗诵训练,在写作上有很大进步。不管是写作或口语的表达上,学生往往能贴切的引经据典。这种能力,显示出学生对经典的涵义有相当的体会。
四、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几年来,我校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师生精神成长,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建设,使之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校园经典诵读的氛围越来越浓,整个校园沉浸在浓郁的书香世界里,沉浸在五彩的情思里,沉浸在芬芳的诗香里。经典诵读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开创了五彩的诵读天地,积极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品味。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肯定,融人文教育于经典诵读中的理念水到渠成地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挖掘经典中的“育人”内涵,通过多种途径,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长期熏陶,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使学校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让经典诵读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