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人民币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仁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五亩乡中心小学的李茹茹。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活动中经历,在合作中发展》,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认识人民币》。我的说课流程是。(首先是-----说教材 :)
一、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人民币,一是使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二是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有价值的数学;三是为以后小数的学习作铺垫。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在生活中买过东西,也知道人民币的一些小常识,利用这一点,我努力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和合作的机会,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在游戏中交流,在活动中经历
知识的生成,以认知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我将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经验;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综合教学目标我把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设置为:)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各种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对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做一下安排:)
六、说教法、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在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并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爱护和不乱花钱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换来的,要学会合理花钱。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节课在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各种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为此我做了以下教学准备:)
七、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样币、有标价的实物(接下来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八、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共五个环节:
环节
一、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首先我请同学们猜谜语:“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笔买玩具,都要用到它”激发兴趣。接着说:同学们,大家买过东西吗?还记得,你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充分表述后,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明确目标
(这样设计目的是:一方面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另一方面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环节
二、自主探究,合作展示。
在这一环节,我分以下3个步骤来突破本讲课的重难点。第一步,相互介绍人民币(小组合作)
同学们都有买东西的经历,那一定也认识一些人民币,同桌互相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充分交流后,我用“考一考”的形式,指名让学生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认出是多少钱的。随后适时引导,让学生从颜色、数字、图案、大小等方面来说。(这样设计: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人民币。)接下来,我把2角和2元的人民币同时出示,让学生说说怎样区分它们。(如此设计是因为这两种人民币现在不常见,易混淆,让学生通过比较记忆更清楚的认识它们。)最后,我用抢答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二步,小组活动,给人民币分类。
[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分小组对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分组汇
报,利用录播教室的实物展台,展现不同的分法,得出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对不同分法进行肯定、鼓励,以课件播放投币电话、无人自动购物机,让学生感知硬币的意义和作用。[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体参与学习过程,经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达到开阔思路,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在活动中及时的评价,对不同的分法都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的劳动,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第三步,换钱游戏。
[我是这样设计的];课件显示聪聪和明明的对话情境,引出1角,1元换钱游戏,学生2人为一小组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进行汇报,教师及时进行评价。接着课件显示聪聪手拿10个1角硬币,将问题推向学生,创设换钱情境,引出1元换10角、1角换10分的数学活动,在学生换钱活动中,我用多媒体动画演示1元换10角的过程,引出1角=10分、1元=10角。[我的设计意图是]以2人为小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多,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同时利用卡通动画,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有利于突破难点。
环节
三、释疑解惑,点拨提升。
1、换钱填空
2、购物游戏
同学们,接下来老师和大家来玩一个购物游戏,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轻轻倒在桌上,现在,请用这些人民币想办法凑出1元
钱,来买老师手里漂亮的笔记本,看看谁能那的又对又快?指名让学生说说怎样拿的。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准确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步用游戏的方式为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3、我的超市我做主
活动要求:
1、4人小组合作,组长做售货员。组员当顾客。
2、文明购物,顾客算好钱,售货员认真找钱。
3、互相交流你买了什么商品,怎样付钱的? 小组展示,评出合格售货员,并让听讲最认真的孩子颁奖。
环节四: 巩固拓展,当堂检测。我是这样设计的:
1、认一认,填一填,让学生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及等值间的换钱;
2、算一算,让学生巩固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猜价游戏
1元=()角
2元=()角
40角=()元
90角=()元
3、棒棒糖5角一个,该怎样付钱?有几种付钱方法?
4、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1元钱能买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能买文具、玩具等等。1元钱除了能买文具与小玩具,零食外,还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课件显示四川受灾时,当地儿童困难画面,四面八方援助,他们幸福地笑了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人人献出一颗爱心,世界将更加美好。[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培养学生对1元钱的币值的直观感性认识和用
简明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学生人人献出一颗爱心教育,与开头合理使用零花钱相呼应。环节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1、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小脑筋,动口又动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密切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回家后,怎么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收获呀?
今天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你知道了……,还知道了„„?
2、课外实践作业:
1)、回家数出自己积攒的人民币;
2)、帮妈妈购买物品,观察商店里物品的标价。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的学习活动得以延伸,通过数自己的存钱和帮妈妈购物活动,既巩固了本节所学,又为下节做了准备,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乐趣。
(最后说板书设计,这样设计简单明了)
九、说板书设计
认 识 人 民 币
人民币的单位: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九、说学习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学习热情进行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梅花香自苦寒来,保剑锋总磨砺出”只有释放孩子们对数学的激情,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我相信他们会收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将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到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活动三:换零钱。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么多人民币(指板书)如果要给他们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几类?为什么?(竖线隔开,板书元角分,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生活中常常要换零钱,比如乘公交车。我现在有1元钱(出示)要换成成角的。现在各组准备成角的钱和我换,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来得和我这1元相等。(小组讨论、凑钱)现场兑换,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书: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书:1角=10分
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那些知识?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适当拓展介绍,如:人民币的地位、趣闻、爱护等)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发现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二篇:认识人民币说课和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在学生已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通过列举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说明人民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育学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然后通过分一分,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最后通过等价的换钱游戏,使学生知道1元=10角。
对于人民币,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听讲、讨论和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准确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爱护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节约用钱,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在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理解元、角间的进率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生活即教育”,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基于此,我把《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基调定位于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在游戏中交流,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生成。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三个游戏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两点:
1、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
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不能空空无物,如果让学生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二来不卫生。因此,我为学生提供模拟人民币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一上课,我会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猜猜是多少钱,并请他们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从而引出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从他们感兴趣的玩具入手,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本环节我共设计了三个活动:
①活动一:学生自主认识人民币,明确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首先进行“认一认”: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教师准备的学具人民币互相认一认,看谁认得多。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会根据颜色、图案、数字、汉字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结合图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进行“分一分”:请学生小组合作,把学具人民币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预设学生有这样几种分法:①按单位分:元角分 ②按人民币质地分:纸币、硬币 ③按版本分:新版、旧版
请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对合理的分类方法给予积极的肯定,并根据按单位分的方法,找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进行板书,使学生明确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此活动的目的在于: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辨认和分类,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将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合作交流。】
②活动二:换钱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1元和10角的关系。
首先,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教师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教师再出示一个5角币,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1角币来换,看应拿几个?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游戏完后,让学生在自己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然后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教师板书:1元=10角)
其次,老师手里拿出一张1元钱,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老师换钱。巩固对1元和10角的等价关系。
【此活动的目的在于:学生在换钱过程中,体会10角就是1元,1元等于10角的十进制关系。】
③活动三:购物游戏。
创设“小小商店”情境,欢迎小朋友一起来买东西。
出示实物及其单价,由3名学生当售货员,学生用模拟人民币自由进行购物。(做一做第2题)
如果给你1元钱,你可以买到这中间的哪些商品呢?
【此活动的目的在于:在模拟购物中,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
3、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最后,请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形成整体认知。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准确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爱护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节约用钱,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理解元、角间的进率关系及互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物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猜一猜它是多少钱买来的.2、教师:请你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3、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
(1)购物图:教师:小朋友和妈妈在干什么呢?(我们买东西要用钱)
(2)教师:再看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买车票也要用到钱)。
(3)教师:钱除了可以买东西,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干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出示第三幅图)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办更多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习用品,献爱心等,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教师:看来,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人民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请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模拟人民币,看看你已经认识了哪些人民币?看谁认得多。(小组合作)
课件出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教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1)学生一边认,教师一边进行思想教育,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上,都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头像,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长江三峡等风景名胜的图案,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
(2)课件出示人民币中的国徽,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吗?”渗透思想教育,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大家要像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特别是不要乱折纸币,不要在纸币上乱涂乱画。
(3)教师: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人民币的?
2、分类整理。
教师:同学们看,桌面上这么多零零散散的人民币多不整齐,老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人民币按规律进行分类(课件出示)
(1)小组交流:
按单位分:元、角、分
②按人民币质地分:纸币、硬币
③按版本分:新版、旧版
(2)请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
3)根据按单位分的方法,找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进行板书。
3、兑换人民币。
同学们会认钱,会整理钱,那会兑换钱吗?
(1)师生间做换钱游戏:教师拿出一张2角币,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该用几张?教师拿出一张5角币,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该用几张?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游戏完后,让学生在自己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然后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
(2)教师课件演示左边摆一个1元的硬币,再在右边将10个1角硬币,摆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出1元=10角(板书)。
(3)教师出示一张1元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和老师换钱。
三、课堂练习设计
1、看图说说是几角几分。课件出示(练习九第1题)
2、换钱游戏(做一做第1题)学生拿出人民币在小组里做换钱游戏,然后把答案填在教材上。
四、知识应用,体验生活(购物游戏)
教师:这里有个“小小商店”欢迎小朋友一起来买东西。
1)、出示实物及其单价,由3名学生当售货员,学生用模拟人民币自由进行购物。(做一做第2题)
(2)、如果给你1元钱,你可以买到这中间的哪些商品呢?
五、全课总结: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一)元
角
分 100元
5角
5分 50元
2角
2分 20元
1角
1分
10元
5元
2元
1元
1元=10角
第三篇:评课《认识人民币》
从听殷中燕主任执教的一节《认识人民币》有感
白驹小学 陈子泉
本周三听了一节殷中燕主任执教《认识人民币》校内公开课,我感触很深,收获很大,一方面感触殷主任的教学业务水平如此精湛,另一方面感触殷主任对待教学工作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事业不懈追求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现就本节课本人谈谈一点体会:
这节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首先,教学认识人民币:
1.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殷主任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表现自己,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殷主任提出:“对照你面前的人民币,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和同桌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国徽时,殷主任立刻抓住机会提问:“看到国徽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国旗、天安门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4.针对这一重点,设计练习:组织学生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 性,而且学生口、手、脑并用,达到了较好的强化效果。
第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
1.殷主任创设情境,假设猜谜语这个环节,让学生比较狐狸是一元,而松鼠是9角谁多?再加上一角就一样多,从而得出1元=10角。角和分的进率采用让学生猜的形式,学生受到元与角的启发,不难猜出1角=10分。
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对元、角、分进率的小结不可忽视。殷主任指出:“也就是说,10个1分就是1角,10个1角就是1元,我们的钱就是这样积少成多的,1分钱也不能浪费哦!”这里举例说明我国有14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分钱可以建140所希望小学,可以资助35000名失学儿童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还渗透了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一举两得。
第三,综合练习力求扎实而不乏拓展,有层次而不乏应用性。总之,殷主任为我们展示一节非常精彩数学课,学期初,周校长就提出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本学期的主攻方向,我认为:向课堂要效率应该成为我们全体白小老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我呼吁:希望全体白小的老师以殷主任为榜样,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白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
讲得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认识人民币评课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欣赏了陈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的感觉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
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课的开始就出示储蓄罐,使学生知道,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然后,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最后在逛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节
课中许多看似是教师“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例如,认识完人民币后的提示“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这样既调节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又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
最后还有两点想和要和陈老师商讨:
1、课刚开始不久陈老师介绍了并出示了人民币可以按元、角、分、分类的方法,并板书: 人民币的单位 :元 角 分
我认为根据新课内容可以适当归结总结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1角、2角、5角)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1分、2分、5分)。
这个板书既让学生明白了不同单位的人民币的面值各有哪些?又为后边不同的换钱方法提供很好的帮助。
2、后面陈老师设计的多种方法拿出1元时,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我觉得当第一个学生说出: 可以拿两个5角的,你举着让学生看了看,这个时候也应该板书出写出来:5角+5角=10角=1元时,学生心里更清楚老师的意图,听了容易忘记,看了才会记在心里,同时这个同学的想法也为其他同学的思维指明了方向。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就会明白,原来老师说的其它方法,就是把不同角的钱加起来凑成十角,也就是1元,这时学生会茅塞顿开,思维会更加活跃起来。
3、老师在上课前应该整理好学生的学具,这样让课堂秩序能够更加有序。
第五篇: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欣赏了吕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的感觉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超市的标价牌)→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拿一拿(1元钱的不同拿法)→算一算、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课的开始就出示储蓄罐,使学生知道,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然后,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最后在逛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节课中许多看似是教师“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例如,认识完人民币后的提示“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这样既调节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又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
最后还有两点想和要和张老师商讨:
1、课刚开始不久张老师介绍了并出示了人民币可以按元、角、分、分类的方法,并板书:
人民币的单位 :元 角 分
我认为根据新课内容可以适当归结总结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1角、2角、5角)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1分、2分、5分)。
这个板书既让学生明白了不同单位的人民币的面值各有哪些?又为后边不同的换钱方法提供很好的帮助。
2、后面张老师设计的多种方法拿出1元时,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我觉得当第一个学生说出: 可以拿两个5角的,你举着让学生看了看,这个时候也应该板书出写出来:5角+5角=10角=1元时,学生心里更清楚老师的意图,听了容易忘记,看了才会记在心里,同时这个同学的想法也为其他同学的思维指明了方向。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就会明白,原来老师说的其它方法,就是把不同角的钱加起来凑成十角,也就是1元,这时学生会茅塞顿开,思维会更加活跃起来。
3、老师在上课前应该整理好学生的学具,这样让课堂秩序能够更加有序。篇二:《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欣赏了韩圣华老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很精彩。他对教材的挖掘和利用都非常深刻和到位,环节设计也新颖,亮点时时出现。现
就其中几点谈我自己浅显的体会:
一、数学学习生活化
虽然人民币随处可见,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也有初步的概
念。实际上,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
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孩子对人民币没有
系统的认识和归纳,对多少的钱能买怎样的东西也没有概念。所以韩
老师在认识了所有的人民币以及分之后,设置了“模拟购物”,让学生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非常积极。以及练习中的“能买什么”也设计
得特别好,学生的回馈也让我们知道,一些孩子对钱的概念很浅,但
是正确答案的宣布又给了他们刺激与强化。
二、简单而深刻地突破难点
也许并不多的人注意到人民币上的“元”字是写繁体字“圆”的,韩 老师就在学生提出后直接板书在黑板上并简单讲述,引起学生有意注
意,学生会思考,然后就记住了,这点值得大家学习。还有在课的开
始程老师以100元引入也非常好,虽然学生自己不多使用100元,但
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见过100元,从孩子“认识的”“熟悉的”材料出发,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信心大增。
三、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美
人民币是我国货币的象征,当然也是属于中国文化的部分组成。
韩老师的设计也特别新颖,在认识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后带领学生
欣赏了人民币背面的图案,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标志”之一,蕴含着很
多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后面韩老师设计的多种方法购买1元的笔
时,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 可以拿两个5角的,你举着让学生看 了看,这个时候也应该板书出来:5角+5角=10角=1元时,学生心
里更清楚老师的意图,听了容易忘记,看了才会记在心里,同时这个
同学的想法也为其他同学的思维指明了方向。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
生就会明白,原来老师说的其它方法,就是把不同角的钱加起来凑成十角,也就是1元,这时学生会茅塞顿开,思维会更加活跃起来。这
为下一节课作重要的铺垫。而且在学生“买东西”递出钱时,其他孩子
很难看清楚老师手里的钱是多少面值的。如果这里开启投影仪,让学
生看清楚会更好。
赵庆顺篇三:一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人民币 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许建霞 2014.3.19 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今天我听了一年级数学教师魏霞老师的课,感触颇深.魏霞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
一、童话故事的创设,和谐的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中老师首先从课前板演一个简笔画——课堂储蓄罐入手,生动有趣,而且为后面课堂教学打下伏笔,接着通过猜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入课堂,这样的交流促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为创设和谐课堂建立了一个基调,课中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课堂一环紧扣一环,学生不自觉的在学习着新知,其中又穿插购物活动,颁奖嘉宾等,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变成意义学习。师生之间,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的氛围。
二、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
课堂需要合作。本课带领学生步入情境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相互介绍一下“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在课中教师与学生互扮角色进行购物演示,在活动环节中更让学生直接购物,互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当讲到到分的单位时,更播放《一分钱》的儿童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
三、学习生活数学,生活的课堂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该老师根据教材很好地设计了内容。例如在认识一元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而明确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现由人民币上面的国徽阐述了爱护人民币的原因和方法,抵制了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再如生活中购物的场景,朱老师移入了课堂,如何购物,要找对钱,要文明购物等等,这些生活经验的培养正是对学数学、用数学的最好标注。生活是现实的,课堂中的生活情景也应尊重事实,一本本子多少钱请学生猜一猜,再给出条件估一估,最后揭示“5角”,与学生生活的吻合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由此说明生活课堂的创设是成功的。
此外课堂中不断奖励学生各种五角星:智慧的、倾听的、合作的??并说明这将是一生的财富,即要教书也要育人。项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与课堂给了我们完美的解释,但课中我觉得也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
1、课堂中项老师的课件中让小猪买一个棒棒糖,让学生例举了5角钱怎么拿?有四种方法,其实生活中学生已经了解,不如把思路放宽一点,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拓展与提高,即设置疑问:一个棒棒糖8角,小猪怎么付?这样的提
问思维含量就大了,不但可以几角加几角的拿法,还可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的付法,这样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课堂结尾,由于时间关系,故事的结尾没有“呈现”有些可惜。其实这儿也隐藏着品德教育。一元钱开不了店,也就是说故事讲述的还不是十分详密,有点牵强,不如趁此机会教育学生节约用钱,不要像小猪那样吃光用光,应积少成多,最终走上富裕的道路。良好行为习惯、社会风尚的完善正是要从孩子抓起。
3、魏老师出示各种一元信封,验证一元有不同的方法组成,由老师一人演示,一人验证似乎太过于单调,其实这个环节的设计思路还是很好的,但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元除了由10个1角组成,还可以怎样组成,如有学生能利用已有经验说出2个伍角、5个贰角等,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再加以验证,更能使课堂变得丰富起来。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币的真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教师适当加以介绍,如人民币中的水印、盲文、金属线以及新版人民币的介绍也是有必要的,毕竟新版人民币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使用着。篇四:《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新课程标准指出: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周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
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答一答、填一填、换一换、买一买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课的开始就展示了世界各地的钱,最后出示人民币。使学生知道,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然后,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最后在逛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节课中许多看似是教师“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例如,认识完人民币后的提示“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这样既调节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又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
最后还有两点想要和周老师商讨:
1、在新授部分换钱中,1元钱可以换几张5角,1元钱可以换几张2角。周老师只让个别小朋友说一说,程度好的小朋友已经理解了换钱的过程,但部分小朋友只接受了结果,还不了解运算的过程。这里可否让更多的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1元=10角,5角+5角=10角等,训练数学的思维能力。
2、在“我会换”的练习中:一元能换()张2角或()张1角,小朋友的想法很多,各抒己见,但只是进行口答。这里周老师是不是可以把小朋友的想法都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小朋友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哪些方法已经讲过了,哪些没有讲过。而且通过板书还可以引导学生有规律的填一填,进行有序思考。篇五: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超市的标价牌)→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拿一拿(1元钱的不同拿法)→算一算、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课的开始就出示储蓄罐,使学生知道,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然后,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最后在逛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正是这样 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节课中许多看似是教师“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例如,认识完人民币后的提示“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这样既调节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又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