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诗歌鉴赏新题型练习(定稿)

时间:2019-05-13 15:1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届诗歌鉴赏新题型练习(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届诗歌鉴赏新题型练习(定稿)》。

第一篇:2017届诗歌鉴赏新题型练习(定稿)

一、古诗词鉴赏(11分)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5分)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9.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 分)

【答案与解析】 8.CD 9.(1)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2)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3)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

【答案与解析】

14.AC(A项3分C项2分。)

15.(1)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2分)(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玉蝴蝶•闲居(明)梁寅

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荒凉。贫家有谁能顾,独怜巢燕,肯恋茅堂。客到衡门,且留煮茗对焚香。看如今、苍颜白发,又怎称、紫绶金章。太痴狂。人嘲我拙,我笑人忙。15.下列对上阕“闲”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与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一切清幽野趣: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

B.“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田园生活有更加难忘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体现了内心的“闲”。

C.“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

D.“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闲”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

16.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与解析】

15.选BC。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结构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考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题型上属于“一字统领全诗型“(“关键词”型)。诗歌中往往有一个字(词)能笼罩全文。把握好关键词的意思,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B项,“闲”是隐逸悠闲之意。“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词人知道田园常乐,又有“难忘”之事,内心并未平静;词人意在清除杂念已坚定隐逸之志,为下文铺垫。C项,写作者不迟疑立即行动,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不仅便于观赏更表明心志,这在行动上体现“闲”。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

16.先写生活清贫困苦,家贫无人光顾,只有燕子筑巢做窝与己相伴,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居之乐。(1分)客人来访就烹茶焚香对饮,进一步写闲适之趣。(1分)③接着表面是说自己年老,不能做官,配不上“紫绶金章”,实际上进一步表明自己无心官场终老田园的心态和志向。(2分)④最后词人对于世人的嘲笑不以为然,反过来嘲笑那些汲汲于世俗功名的人太忙了,表现自己高洁独立、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2分)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如果学生从词人的闲居之乐和隐逸志向、人格操守两个大方面分析作答,也可酌情给满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2.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

【答案与解析】

1.AD(A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的肆虐的情景)

2.戍守之苦,边塞之景的豪迈,思乡之情。写笛声“凄切”就可见诗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武的;“千山”“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

雪狂沙的肆虐。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流露诗人的豪迈之情。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15.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什么?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与解析】

14.B、E(5分)(解析:B、“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15.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人世混浊,知音难遇(或“古来相接眼中稀”)。(2分)李白“长忆”谢眺,含蓄点出“我”与谢朓精神“相接”,(2分)抒发了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的感慨。(2分)(意对即可)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采桑子•杂忆 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D.“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6分)

【答案与解析】

1.CD(C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以“没有好好品味”不对。D身逢乱世,如何能专心学艺?诗歌并非责怪艺人,而是借音乐说时事说兴亡之感而已)2.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1分),过去是“字字清妍”,现在是“人间少”,可以知道(2分);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无心鉴赏(1分)。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诗歌当中的“往事如烟”,可以解说乱世心境如何能听得下“满耳筝琶”?

七、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14.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

B.“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

C.“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D.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15.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7分)

【答案与解析】

14.C(“沉稳和意气风发”错,“沉稳”与“岩上忽孤云”不符,“意气风发”与词的整体格调不符)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既向往自由自在无为的田园生活,又感叹自己的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矛盾心理。(3分)词人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陶醉于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满足于清静无为、远离世俗的高洁之中,(2分)然而,在这大好秋光之中,词人却又感到了自己美好年华的逝去,徒生白发,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突生孤独愁绪。(2分)

八、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②(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注:①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②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1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

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

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

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

14.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与解析】

13.选CD。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涉及到诗歌的意象、意境、结构等具体内容。要理解诗词大意,从各方面吃透诗歌。注意诗歌五读:读标题、读作者、读正文、读注释。读题目。这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关键是平时要精读诗歌。C项中,苏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缺月挂疏桐”的夜晚,是幽僻冷寂的环境;萨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明月丽长空”的夜晚,是空阔高远的长空;具体意境不同。作用可以认为相同,都是与抒情主人公的孤单寂寞相呼应。D项涉及

到诗歌内容的具体解读,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高洁孤傲;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

14.苏祠: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冷寂的境界。(3分,内容分析2分,点出境界特点1分)萨词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营造了空阔凄清的境界。(3分,内容分析2分,点出境界特点1分)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和比较阅读的能力。分析诗歌意境,在点出主要意象的基础上(先描述画面也可以)概括出意境特点,可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寂寥等。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倦行芳慢(宋)王雱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径莺来,惊下乱红辅绣。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算韶华,因循过了,清明时候。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人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注:榆钱: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高阳:《史记•郦生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县中皆谓之狂生。”他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5.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傍晚时分,初夏的凉风拂过,吹动了重重帘幕,主人公在这寂寂的环境中独处。

B.“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黄莺飞来,惊动枝上的花瓣纷纷下落,表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

C.“海棠经雨胭脂透“中“胭脂透”写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示着盛极而衰、即将凋落的暮春信息。

D.上阕最后三句略略点明题意,这清明时节美丽的春光又轻易流逝,有一种“无计留春住”的叹惋。

6.结合下阕内容,具体赏析诗人的有哪些伤春意绪?(6分)

【答案与解析】

5.选AB。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先理解诗句大意,注意结合上下语境。上阕着重描写暮春景象。A项,上阕起三句描述了一个具体环境,时间是暮春白昼,地点是闲静小院,氛围沉寂清幽。B项“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雨停雨霁,黄莺飞来,枝上的花瓣仿佛被惊动而缤纷下落,落红点缀绿径,色彩斑斓,犹如织铺地,故曰“辅绣”。这里体现词人观察

细密,用笔工致,使暮春景物变活,极具匠心,表现了暮春的凋零残败而又清新红艳。虽清新红艳但终将凋零,与下文情感一致。因此说这里词人“烦躁凌乱”不准确。

6.①春来懒事游宴。虽然“好景良辰,风光满目”,只因无人携手同乐,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②一春之不欢,春愁之长之深。自有榆钱以来,所“买”得者是“两眉长斗”,因愁苦而双眉紧锁。③因循岁月,蹉跎时光。酒侣星散,又值“落花流水”的春暮,这一年又是这样。④结尾三句写自己因春消瘦,总收全文。(前三点每点2分,最后一点1分,具体酌情给分)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有些难以理解,应根据上下语境推出大意,似是用典亦未可知。

十、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清•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15.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分)

【答案与解析】

14.DE(D不是指仙女,而是指天空;E并非身处旷野,诗中只是比喻的说法,是一种想象)

15、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1分);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2分)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地埋下去。(2分)

十一、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岑参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相结合,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

B.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C.“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颜真卿走后对诗人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一致。

D.最后一句以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壮的气氛。

15.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7分)

【答案与解析】

14.C(是诗人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

15《白雪歌》描绘了西北边塞奇异的风光,流露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表现出戍边将士及诗人蔑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3分)

16《胡笳》以胡笳声音的悲苦来刻画边关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十二、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行香子(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3.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4.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6分)

【答案与解析】

3.选BD。本题主要考察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诗歌艺术手法的考察。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B项,下阕移步换景,以行踪为线索由近到远,动静相间,风光如画。结合整首词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阕“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意兴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4.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香”,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地安静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每点2分,注意要点+实例)

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要结合诗词大意感知诗歌的语言特点。先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点出,再结合诗句作具体实例。诗歌的语言特点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放笔婉约、简练生动、抑扬顿挫等。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浣溪沙•新年夜坐

万树清

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B.“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

C.“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D.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

E.“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

2.“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6分)

【答案与解析】

1.CE(C非愤怒,而是无奈;D可堪,是不能忍受。鲁迅诗云:敢有歌吟动哀。敢,就是不敢之意。同理,可堪,就是不堪之意)

2.①断句: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2分);②“夜”与“年”叠词,既形象地传达出“哽咽”的味道(夜夜夜、年年年),(2分)又表达出每年(年年)每夜(夜夜)都陷入愁苦中和年华已经的悲哀中的意思。(2分)

第二篇:诗歌鉴赏新题型

诗歌新题型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⑤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杜宇:指杜鹃鸟。(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诗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便书此词,却未写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这是留白写法,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6分)答:

一、(1)C3分、D2分、B1分【B是借喻,不是借代。C“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D“被杜鹃鸟吵醒”无根据,且不合诗歌意境】

(2)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每条3分,任选两条作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11分)

《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诗文如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1)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有误的两项:(5分)

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B、颔联写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直到雄鸡高唱、缺月高挂。C、颈联写了穿绿蓑的江上人秋夜闻笛,闺中女子楼头望月两幅画面。

D、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再分离呢?” E、该诗同《春江花月夜》一样,借思妇、离人、游子的月下情怀表达月之思乡怀人意蕴。(2)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有趣”,其“新巧有趣”体现在何处?请从写作特色方面作答。(6分)答:

二、(1)答D3分、E2分、B1分(B“直到”有误,该句另写早行之人,D不是诗人向嫦娥发问,而是诗人想像嫦娥自己问自己,E本诗写的是行人别情、思妇怀人、江上之人思乡。)

(2)新巧之处有三点:(1)除首联直接写月外,其它句句不着“月”字,但句句与月相关。(2)首联一个“寒”字为全诗之骨(“诗眼”、“奠定感情基调”均可),全诗围绕这个寒字展开,情感浓郁。(3)诗中化用古代诗句,却不露痕迹,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全诗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以上一个要点2分,写够三个要点可得满分,如果语文月刊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浪淘沙 感事 明 刘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昂扬的基调。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2)“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答:

三、(1)答B3分、E2分、D1分(A、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是推陈出新,蝴蝶是实有之物,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D、“孤高”判断无据。)

(2)①飘零江湖的悲愁与失落;②实现人生抱负的无望而执着;③人生失意的自怜与自爱;④才华被埋没的孤苦与怨恨。(解说略。每点2分,三点即可)

【解析】本词借景抒情,要想明确情感的内涵,可抓景物深入探究其中蕴藏的深意。“凋枫自落”暗指作者晚年飘零江湖的失意。“鸿雁南归”思归之情,思归更有深意,结合背景可知,避难江湖期间,希望安定,这个安定应该是心灵的安定,国家的安定,所以其中寄寓的应该有无法实现的人生抱负。再抓一些关键词品析,“飞上寒枝”“清露自凋”“没个人知”,写出了才华无人知晓的孤独惆怅与悲愤。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

四、(1)C3分、A2分、E1分【A应为用“独”写诗人自己(“老翁”)的处境。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D、颈联运用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清廉。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2)诗歌题目中有“书情”二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答:

五、(1)A3分、E2分、D1分【A项“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潞府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D为夸赞他们的雅洁。E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语文月刊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2)①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③自伤不遇,对君王的怨恨之情。�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注]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六、(1)B3分、D2分、E1分【B项“动静结合”错误,上片的景物描写没有使用这种手法。D项“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错误,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E项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不是议论句。】

(2)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头白”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二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来。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匕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毅纹:水中细小的波纹。(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免不了劳苦奔波,从而达不到真正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E、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七、(1)C3分、E2分、D1分【C项“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理解错误,词中是说敲不开门,所以去听江声。D“从而达不到真正的物我两忘的境界”错。E项从上下文来看,“小舟从此逝”并非实写,而是作者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是作者旷达襟怀的一种寄托。】

(2)(示例)①上片叙述作者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作者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人世的得失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令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理趣。②下片中“夜阑风静毅纹平”一句,既是写的夜深风停、水面平静之景,也是作者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作者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感遇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②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②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用‚岁寒‛借指砥砺节操。(1)下列对本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一、二句写丹橘区别于一般树木,能够经受住严冬的摧残,“犹”字的运用包含着作者对丹橘的赞颂之意。B、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

C、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水阻隔,嘉宾难以到来。

D、七、八句承接前句而来,是说那些嘉宾们的命运难测,只能听其自然,如同寒暑变更四季交替让人无法追寻。

E、最后两句指出人们只顾栽种桃李而不种丹橘,并以“此木岂无阴”反诘收束全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2)杜甫曾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意思是说他的诗意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感遇》能让人联想到哪些内容。(6分)

答:

八、(1)C3分、D2分、E1分【C项这两句是说丹橘虽好,无奈山高水深,重重阻隔,难以把它运出去,进献给嘉宾。D项这里说的是丹橘的命运。E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2)示例:①诗人赞颂丹橘经冬犹绿,并不是因江南地气温暖,而是因为它有耐寒的本性,由此可以联想到诗人自己虽遭权贵排挤,却坚贞不屈保持正直高洁的品质与情操。

②“自有岁寒心”一句充分显现了丹橘坚韧的性格,历霜雪而弥坚的高尚情操,使人联想到诗人一副自我肯定、充满自信的神情,表现出威武不屈、挺拔峥嵘的英雄气概。

③诗中写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进献给嘉宾,不能受到嘉宾的青睐,这不由使读者联想到当时朝政的黑暗和诗人遭贬斥的坎坷遭遇,诗人借橘喻人,感叹自己空怀报国之才而无用武之地,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

④最后两句写桃李受世人重视,而被人们忽视的丹橘却也能绿树成阴,不禁使人联想到诗人当时的心境,虽因遭受排挤而心情抑郁,但又保持着自己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②方回:贺铸的字。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D、“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江南的人谁会念及我呢?词人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E、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羡慕友人前程、哀叹自己命运复杂感情。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

九、(1)A3分、D2分、E1分【A项“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分析不当。词人描绘出的是郊野送行的壮阔场面。D项“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应是自己隐居江南,又有谁会念及我。由后面的“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末南归”可以看出词人隐居江南。E“羡慕友人前程、哀叹自己命运”错,诗人是对友人的做法感到惋惜的。】

(2)①“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设想友人远去北国燕山雪飘的冰天雪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远去的不舍。②“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不仅包含了年老力衰、无人念及的伤感,还有国家沦亡的伤痛。③“东风渐绿西湖岸”至结尾,借对江南早春之景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仕元的不满。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咏史(其二)【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②。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指汉代金日䃅(dī),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珥,插。③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D、全诗前四句起兴,后四句“咏史”,表达诗人怀才不遇之情。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2)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几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

十、(1)C3分、E2分、D1分【C项“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错误,从诗歌中看不出诗人有这种想法和思想。D“表达诗人怀才不遇之情”错,表达的情感可参见后一题答案。E项“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来能做高官”分析错误,此处用典是为了证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冯唐与金张两家不在同一时期。】

(2)①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层,每四句为一层,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②全诗抒发了对世族庸碌子弟窃踞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屈沉下位这一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第三篇:古诗鉴赏新题型练习(教师版)

古诗鉴赏

菩萨蛮(唐)温庭筠

宝函①钿雀②金鸂鶒③,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④。鸾镜⑤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注释]①宝函:华美的梳妆盒。②钿雀:雀饰的金钗。③鸂(xī)鶒(chi):水鸟名,又称紫鸳鸯。这里是金钗上的装饰。④芳草江南岸:化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升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⑤鸾(lun)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妆镜。

1、下面对这首晚唐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宝函钿雀金鸂鶒”触物生情,女子看到金钗上成双成对的“鸂鶒”时内心充满了一丝喜悦,表现了她内心与之相似的愿望。B、“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虚实结合,由眼前回忆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C、“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两句实写窗外春景之繁盛、游子无信,反衬内心之思念愁苦之情。D、“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中“枝”与“知”谐音双关,女子感慨自己的相思之情无人理解,只有妆镜与花枝知道。参考答案:选AC。

解题说明:本题考查诗词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宝函钿雀金鸂鶒”,写女子晨起梳妆,她看到成双成对的“金鸂鶒”,与自己眼前的孤单寂寞恰好相反并形成对比反衬,内心应充满了悲愁苦闷。所以A错。同时结合下文,本词主要表现了女子的相思苦闷,“喜悦”与全词格调不合。C项亦实亦虚,暗用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青青”的典故,写爱人远出不归,音问断绝。

解答本题,既要熟悉诗歌鉴赏必须掌握的各种手法,又能结合诗词内容作恰当的分析。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情感流程。(6分)参考答案:

女子晨起化妆,饰物上成双的鸳鸯触起她内心的伤感孤独(1分);于是移目向外,试图排遣,沉香阁外吴山青翠碧绿(1分);杨柳又轻细如丝,使她回想起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女子沉浸在回忆的悲伤中(2分);眼前芳草茂盛萋萋,而远去之人无音讯到画楼,女子由回忆回到现实,内心有着春归人不归的隐痛和更加强烈的孤独(2分)。无限自伤自怜之情使她窥镜自照,感叹自己的心事鸾镜和花都懂得,自己的心事有谁能知道呢?伤感自己如花的青春在无尽的等待中渐渐逝去(2分,这是全词的高潮,注意。老师可酌情对点给分,满分6分即可)解题说明:

本题考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本词中的艺术形象即女子,她内心的情感变化即词的情感流程。所以关键是细读诗句,读懂诗意,逐层提炼概括。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是由眼前到回忆,由虚到实,时空交替。“鸾镜与花枝”,“枝”谐音“知”,解读时要注意。

行香子(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3、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参考答案:选BD。解题说明:

本题主要考察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诗歌艺术手法的考察。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B项,下阕移步换景,以行踪为线索由近到远,动静相间,风光如画。结合整首词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阕“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意兴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

4、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6分)参考答案:

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香”,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地安静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每点2分,注意要点实例)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要结合诗词大意感知诗歌的语言特点。先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点出,再结合诗句作具体实例。诗歌的语言特点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放笔婉约、简练生动、抑扬顿挫等。

倦行芳慢(宋)王雱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径莺来,惊下乱红辅绣。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算韶华,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人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注释]•榆钱: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高阳:《史记·郦生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县中皆谓之狂生。”他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

5、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傍晚时分,初夏的凉风拂过,吹动了重重帘幕,主人公在这寂寂的环境中独处。B、“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黄莺飞来,惊动枝上的花瓣纷纷下落,表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C、“海棠经雨胭脂透“中“胭脂透”写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示着盛极而衰、即将凋落的暮春信息。

D、上阕最后三句略略点明题意,这清明时节美丽的春光又轻易流逝,有一种“无计留春住”的叹惋。参考答案:选AB。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先理解诗句大意,注意结合上下语境。上阕着重描写暮春景象。A项,上阕起三句描述了一个具体环境,时间是暮春白昼,地点是闲静小院,氛围沉寂清幽。B项“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雨停雨霁,黄莺飞来,枝上的花瓣仿佛被惊动而缤纷下落,落红点缀绿径,色彩斑斓,犹如织铺地,故曰“辅绣”。这里体现词人观察细密,用笔工致,使暮春景物变活,极具匠心,表现了暮春的凋零残败而又清新红艳。虽清新红艳但终将凋零,与下文情感一致。因此说这里词人“烦躁凌乱”不准确。

6、结合下阕内容,具体赏析诗人的有哪些伤春意绪?(6分)参考答案:

①春来懒事游宴。虽然“好景良辰,风光满目”,只因无人携手同乐,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②一春之不欢,春愁之长之深。自有榆钱以来,所“买”得者是“两眉长斗”,因愁苦而双眉紧锁。③因循岁月,蹉跎时光。酒侣星散,又值“落花流水”的春暮,这一年又是这样。④结尾三句写自己因春消瘦,总收全文。(前三点每点2分,最后一点1分,具体酌情给分)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有些难以理解,应根据上下语境推出大意,似是用典亦未可知。

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瑶草:仙草。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参考答案:选CD。解题说明:

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C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

•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④最后两句描写词人醉后摇摇晃晃,下山翩翩起舞,明月伴他归去的形象,表现他想逃避现实却又不甘心如此的矛盾心理及孤寂心境。(答对其中三点给满分)解题说明:

本体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与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念奴娇(宋)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③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闹红:指盛开的荷花。‚三十六陂:指很多水塘。③菰、蒲:都是水草。

9、本词上阕主要描述荷花,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闹红一舸”写出了荷花开放的艳丽迷人,都如美人一般戏闹、调笑,场面热烈。B、“水佩风裳无数”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写荷花以水为佩玉,以风为衣裳,写出了荷花的清馨幽逸,秀美高洁。C、“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景中含情,写凉风吹来,荷花像酒意消退时的美人的红脸,又吹来一阵密雨,蕴含了词人借酒浇愁、放浪形骸的心境。D、“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运用通感,写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优美诗句一般的幽幽冷香。参考答案:选AC。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咏物类诗词的考查。关键是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和神韵。同时要熟练掌握诗词的艺术手法。A项化静为动,写出了词人驶入陂塘时盛开的荷花随之晃动、显得很热闹的情形。C项“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是说凉风吹来,鲜艳的荷花像美人玉脸带着酒意消退时的残红,烘托荷花的清新高洁,为下文的“冷香”铺垫。整个上阕都是描写荷花,写出荷花清馨幽逸、高洁美艳的特点。C项不合上阕语境。

10、词学大家唐圭璋评价说,此词“下片笔笔转换,一往情深”。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下阙词人一开说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亭亭玉立的绿荷,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而不忍离去。实际上是写自己十分留恋。‚词人接着担心西风起时舞衣般的叶子经不住秋寒的萧瑟而容易凋残,更为那无情的秋风将把南浦变成一片萧条而忧愁,表现了对荷花的关爱。③词人不得不离去,却反过来说高高柳树垂下绿阴,吹波吐浪肥大的老鱼,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间。④词人终于归去,却又回忆往昔,说田田荷叶间、沙堤旁边是我好多次的归路。(每点1分)⑤总之,词人层层铺叙渲染,转换角度,反复写自己对荷花的留恋,可谓“笔笔转换,一往情深”。(2分。点出铺叙渲染、转换角度或其中一个给1分,点出情感1分)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与诗歌相关评论、观点的能力。题型为“诗论评价型”。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下阙主要是写词人对荷花的留恋,然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加以铺叙渲染。也要主要理解相关评论、观点的意思。

满江红·别大名亲旧(元)许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注释]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46岁。

11、下列对本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阕前三句写词人与亲友依依惜别,在还未分别的时候就感受到分别后孤独无依的忧惧与悲愁。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一句,作者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充满忧惧,担心路途遥远,艰难困苦太多。C、“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正面描写自己身心两方面由离别引起的极度哀愁和痛苦。D、“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词人站在春风中因痛苦而无所寄托,内心没什么好说的而显得“难说”。参考答案:选BD。解题说明:

本题考察队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上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具体内容反复铺叙渲染离别之苦。B项,联系自己的身世遭遇,说中年本不适合漂泊,因而此时的离别就更加痛苦。D项“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内心极其痛苦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情,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类似。“内心没什么好说的”不准确。

12、比较阅读柳永《雨霖铃》下片和本词的下片,分析二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之处。(6)参考答案:

柳词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烘托其伤感之意、思念之情。(1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自己离别比古人、常人都痛苦;更痛苦的是酒醒后会是在“杨柳岸、晓风残月”凄凉清寒之处;而且从今往后漫长孤独发的日子里,即使有良辰美景也无人陪伴,无心欣赏。(2分,看其内容分析,可酌情给分)

许词下片是对“难说”之“情”的具体诉说,离别之苦中含有人生迟暮及矛盾徘徊之感。(1分)。下片开始四句写大好的青春年华消磨在黄卷里,青镜里也添了不少白发,对比之中有一种沉重的人生迟暮之感。他怀念恬淡悠然的隐居生活:在寒冷的日子里有好友可交往,出门来有故乡的山水云月可赏游,这是一种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因应召而离别,使他陷入了一种无法解脱的人生困境:自由恬淡的归隐生活虽好但君命难违,只能无奈感叹“美事难双得”。正是这种种难言的隐衷使词人在离别之际更加感伤和哀痛。(2分,看其内容分析,可酌情给分)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的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以及比较阅读能力。关键是要吃透两首词的相关内容及其思想情感。柳词主要是写男女之间儿女情长的离别之苦;而许词是亲友之间的离别,其中夹杂着中年人生的种种感触。将课内词作与课外词作作比较阅读,此种题型要注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释]①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

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参考答案:选CD。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涉及到诗歌的意象、意境、结构等具体内容。要理解诗词大意,从各方面吃透诗歌。注意诗歌五读:读标题、读作者、读正文、读注释。读题目。这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关键是平时要精读诗歌。C项中,苏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缺月挂疏桐”的夜晚,是幽僻冷寂的环境;萨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明月丽长空”的夜晚,是空阔高远的长空;具体意境不同。作用可以认为相同,都是与抒情主人公的孤单寂寞相呼应。D项涉及到诗歌内容的具体解读,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高洁孤傲;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

14、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苏祠: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冷寂的境界。(3分,内容分析2分,点出境界特点1分)萨词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营造了空阔凄清的境界。(3分,内容分析2分,点出境界特点1分)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和比较阅读的能力。分析诗歌意境,在点出主要意象的基础上(先描述画面也可以)概括出意境特点,可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寂寥等。

玉蝴蝶·闲居(明)梁寅

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荒凉。

贫家有谁能顾,独怜巢燕,肯恋茅堂。客到衡门,且留煮茗对焚香。看如今、苍颜白发,又怎称、紫绶金章。太痴狂。人嘲我拙,我笑人忙。

15、下列对上阕“闲”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与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一切清幽野趣: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B、“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田园生活有更加难忘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体现了内心的“闲”。C、“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D、“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闲”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参考答案:选BC。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结构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考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题型上属于“一字统领全诗型“(“关键词”型)。诗歌中往往有一个字(词)能笼罩全文。把握好关键词的意思,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B项,“闲”是隐逸悠闲之意。“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词人知道田园常乐,又有“难忘”之事,内心并未平静;词人意在清除杂念已坚定隐逸之志,为下文铺垫。C项,写作者不迟疑立即行动,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不仅便于观赏更表明心志,这在行动上体现“闲”。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

16、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

先写生活清贫困苦,家贫无人光顾,只有燕子筑巢做窝与己相伴,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居之乐。(1分)‚客人来访就烹茶焚香对饮,进一步写闲适之趣。(1分)③接着表面是说自己年老,不能做官,配不上“紫绶金章”,实际上进一步表明自己无心官场终老田园的心态和志向。(2分)④最后词人对于世人的嘲笑不以为然,反过来嘲笑那些汲汲于世俗功名的人太忙了,表现自己高洁独立、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2分)解题说明:

本体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如果学生从词人的闲居之乐和隐逸志向、人格操守两个大方面分析作答,也可酌情给满分。

第四篇:诗歌鉴赏练习

古风(其九)

李白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

1、该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

何作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注:庄周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答案:首联运用了用典(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引用庄生化蝶的典故,表明人生如梦,变化无常。富贵穷达并无定数,不必去苦苦追寻富贵。体现了诗人不为追逐富贵,淡泊名利的思想品行。

田家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

聂夷中的思想感情?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父亲在塬上辛勤耕田,儿子在山下艰难开荒,六月的禾苗还未成熟,官家的粮仓却早已修好。全诗不加修饰,以客观冷静的笔调来描写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和官府的沉重劳役。表明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官府沉重劳役的批判。

鸟鸣涧

1、分析《鸟鸣涧》的表现手法及使用这一手法的好处。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答案:该诗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夜半更深,万籁俱寂,春日山中空空荡荡,这是静景,寂静山谷中,人迹罕至,唯见桂花轻轻飘落,这是动景,动静相结合,越发体现出山谷的幽静。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惊动了山中的鸟儿,在春日山涧中时时听得到轻轻鸟叫。诗中描写的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以动衬静,更显春山夜晚的异常幽静。

诗歌鉴赏中的动静结合手法例说: 下面是 2005 年全国卷Ⅲ的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雨后 池上》刘攽 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

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

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 图。

第五篇:诗歌鉴赏练习

诗歌鉴赏练习教案

知识与技能

1. 讲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及各时代诗歌的特点,2. 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古代的诗歌的起源与流变。

3. 总结我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及创作手法,4. 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诗歌的特色。5. 通过赏析字词,6. 鉴赏诗歌的形象、思想内容,7. 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学会从文字入手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关心诗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诗歌鉴赏时间:共两周,12课时 第一课时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 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诗歌犹如一枝奇葩,在不同的时代绽放出风格迥异的绚丽的姿彩。今天,我们就来纵观一下我国诗歌的发展脉络,了解各时代诗歌的总体特色。

1、《周易.鸣鹤》“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这可能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诗歌,是刚刚破土而出的点点星星的嫩芽,是中国诗歌春天到来的先兆。从《诗经》起,我国的诗歌迎来了第一个春天,我国的诗歌开始有了不可企及的艺术规范。2、《诗经》

时间:十三百篇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末期的五六个世纪的诗歌,时间跨度相当长。地域:地域空间涵盖面相当辽阔,近至周王朝京城附近地区,远至南方蛮荒之地。内容:题材内容多种多样,从生产、战争、恋爱、婚姻直到祭祀、田猎、祈祷、宴会等无所不包。抒发的情感既有欢欣、愉悦,又有痛苦、诅咒、讽刺等。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来自民间,是各地民歌的总汇,呈现着各地区的生活生产和文化特色。“雅”为宫廷乐曲,是为帝王诸侯士大夫观赏开心用的,所以雍容华贵中显得轻松愉悦,少数几篇忧国伤时,应该是文人所作。“颂”是祭祀时使用的,多为歌功颂德之作。总体看来,“风”的艺术成就最高。

艺术手法:开创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赋、比、兴”成为后世各写作手法的源头。艺术特色: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形式上主要采用“四言”,杂有多言。多用“重章叠唱”,使文章具有一唱三叹的效果。

具体了解:《关雎》《蒹葭》《静女》《子衿》《硕鼠》《伐檀》 3、屈原和“楚辞”

到了战国中期,《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虽然仍在流传,但其形式已很难包含复杂的社会生活,封建经济的发展,各诸侯国争夺土地的兼并战争,使得人们急需另一种诗歌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这时候,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应运而生。

屈原人三闾大夫时,根据楚地方言特色和楚地多神话传说的特点,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楚辞”。《离骚》以天马行空般奇特浪漫的想象为诗歌艺术增添了新的篇章。

特点:(1)主旨 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寻求理想政治的愿望和坚持高洁品质、绝不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的思想。

(2)以五、七言为主,杂以其他句式。句式工整,篇幅较长。

(3)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和物产名称,语言优美雅致。

(4)大量采用神话传说和浪漫的想象,运用夸张的语言描绘事物。因而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4、汉代五言诗

时间: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内容:继承《诗经》的传统。

特点:继承“赋、比、兴”的传统,进一步发展,使“情景”进一步交融,“虚实”进一步结合。保留四言诗,以五言为主。

流派:以“三曹”为代表的汉魏风骨体系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

谢灵运的山水诗歌

汉末“古诗十九首”的哀婉缠绵。5、唐代的律诗和绝句(1)律诗的定义和要求。

(2)代表作:杜甫的《登高》《登楼》(3)绝句的定义和形式要求

(4)代表作:李白的《静夜思》 贺之章的《咏柳》(5)唐诗代表人物:初唐 陈子昂 如《登幽州台歌》

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岑参,高适,王昌龄 两位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中唐:韩愈,柳宗元,贾岛,孟郊、刘禹锡、李贺等。晚唐:杜牧,李商隐 6.宋词

此也是首先兴起于民间,后文人加以创作。早期的词短小精巧,如《杨柳之词》,分为小令和中调。到了柳永,他把词发展成慢词,主要写市民生活,使此所写内容扩大。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创了豪放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主要表现闺阁相思离别。风格婉约含蓄。

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主要表现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情怀。风格豪放慷慨。7元曲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念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表演艺术形式。我们说的杂剧是剧本。散曲是由词演化出来的歌曲,形式比词更自由,多用口语,分“小令、套数”两种。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人。明清诗歌没有大的变化,因此我们略而不谈。

总结:《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这清澈的河水源远流长,几经变化,迎来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春天,开初了一朵又一朵姹紫嫣红的绚丽花朵。如今,中国的诗歌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萎缩凋零,它在等待一个新的春天。这个春天,靠我,靠你,靠每一个有着诗魂的中国人。希望大家以后爱诗、读诗、更写诗。第二课时

我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及创作手法 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各时代的诗歌特点,这节课我们来了解我国诗歌的总体特点和常用的创作方法。

二、我国诗歌的特点 抒情性

中国的诗歌大都指向表情达意,很少有纯粹的叙事诗,中国的叙事诗只有两首,一首《木兰诗》,一首《孔雀东南飞》,合成“乐府双璧”。其他的诗歌,描写叙述都是为了抒情。孔子说:“诗言志”,所谓“志”就是思想感情,这说明,我国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有了“抒情性”这一特点。

短小精练,言有尽而意无穷

由于诗歌是为了抒情,一口胸中之气泄完,语意自然完结。所以中国的诗歌大都短小、精练。短小的诗歌未必内容不丰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四句,却隐藏着说不尽的意蕴。情景交融,以景含情

中国古人讲:“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天气的阴晴变化,事物的出生衰老,都会引起诗人的慨叹;内心的不平、喜悦、愤怒、悲伤也会外化为物。所以高兴时,阴雨天也让人喜不自禁,高唱“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高兴时,丽日晴空、鲜花美月皆会惹人烦恼。举例说明:“天街小雨润如苏,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常见的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托物言志 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作者借杨柳自喻,感叹自己虽才华卓著,却无人赏识。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哀余心?”作者借被“重露、多风”困扰束缚的“蝉”,抒发自己遭冤被囚的愤懑。

陆游的《咏梅》

3、借古讽今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遥想周瑜,想他容貌英俊,风流倜傥;想他少年得志,指挥赤壁之战从容不迫,建立了了不起的功勋。作者怀着满心的羡慕,感叹自己“早生华发”,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从眼前的景物写起,想到与这些景物有关的人物,他高度赞扬了孙权和刘裕,暗示南宋王朝统治着缺乏像孙权一样的君主,国君软弱无能,势必被人侵略凌辱。下阙作者采用刘义隆的故事,表明北伐战争,统一中原,不能意气用事,志大才疏的刘义隆失败了,不懂军事的韩寨胄也失败了。眼见大好河山,中原百姓成了金人的奴隶,作者痛心疾首,只是可叹啊:懂军事、会打仗,一心想为朝廷效力的他,却无人问津。作者于是用“廉颇老矣”的典故,抒发了自己不被任用的苦痛,也表明了自己始终愿为朝廷效力的心迹。

融情于景、借景传情

柳永的《雨霖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刘禹锡的《越中揽古》“只今唯有鹧鸪飞” 《丹阳送韦参军》“寒鸦飞尽水悠悠”

《黄河楼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词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1、衬托(以情染景,2、及景显情):以美景趁欢情,3、以残败之景衬悲哀之情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深秋肃杀之景衬胸中悲愁潦倒、忧国伤时之情。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清新、明澈之景显闲适恬淡宁静之情。

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以斜阳和衰蝉的鸣叫衬托柳的衰败。

4、反衬

(1)以乐景衬哀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2)以残景衬乐情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3)以动衬静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练习:1《漫兴一首》问题:(1)文中写了那些乐景? 春色 花开 莺语

(2)用那些此表现哀情? 愁 无赖 造次 叮咛

(3)全文的题眼是哪个字? 愁

2,《独上江楼》“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问题:(1)美景何在?月光如水水如天。

(2)作者如何“以美景写哀情”?“月光如水水如天”,景色清澈明净优雅,如此美色,正与去年今日相似,那是作者与友人同来赏月,而今天却是自己独自观赏,作者自然会产生“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凄凉之感。作者睹景思人,悲从中来,景物越美,感情越悲。3.对比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金陵驿》)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美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越中揽古》)

4、象征 多见于咏物诗,以物象征某人某种品行。

陆游的《咏梅》梅花象征在仕途中备受排挤、不受重用的诗人自己。

5、比喻拟人手法 贺之章的《咏柳》 虞世南的《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6、想象和夸张 多见于浪漫主义诗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7、联想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鸣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

8.虚实结合 例:柳永的《雨霖玲》《迢迢牵牛星》《送魏二》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总体上了解我国诗歌的特点,常用的写作手法。这只是对一般情况而言,我们遇到具体的诗歌,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课时 掌握诗歌的语言 导入

前两次课,我们了解了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和中国诗歌的总体特征,明晰了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这节课,我们从语言入手,沿波讨源,去探求诗歌的内涵。

二、掌握诗歌语言的多义性

1.语言的象征意义 美人香草象征品质高洁、才能卓著的君子 自屈原《离骚》之后,美人常常成为文人自喻之称,有时也代指君王或理想。如苏轼《赤壁赋》“望美人兮天一方”。辛弃疾《摸鱼儿》“蛾眉曾有人妒”。杜鹃代表冤情,代表悲苦。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文天祥《金陵驿》“从今虽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杨柳代表惜别。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柳永《雨霖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青松白鹤象征清高长寿 野草象征小人 梅兰竹菊象征君子 菊也象征隐士 莲花自周敦颐《爱莲说》之后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洁白的人 8. 语言的比喻意义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比喻张丞相。

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喻指自己象孤蓬一样长途漂泊,归雁喻自己象归雁一样进入塞外。

文天祥《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孤云比喻诗人自己。9. 语言的隐含意义、暗示意义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隐含“谁都认识你,前途一定会有你的知己。”

贾岛《题李凝幽居》“幽”字暗示此处环境幽静,人烟稀少,也暗示李凝隐者的身份。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字隐含无聊、寂寞、焦急之意。

4.双关意义 “石阙生口中,含碑不得已。”含碑即含悲 “桑蚕不作茧,昼夜常悬丝。”悬丝即悬思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何悟即何误

5.借代意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指唐朝的边塞。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三、练习

文天祥《金陵驿》 贺之章《咏柳》 元好问《杏花》苏轼《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

第四课时 把握诗歌的所塑造的形象 导入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诗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感人,因此,把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就成为深入诗歌内部的一个途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握诗歌的形象。

二、形象定义

形象 指诗歌塑造的可以感知的具体的人、物和景象。形象分类: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诗言志”诗歌是表情达意的,因此形象的完美与残缺,狂放与颓丧,都会使作者情感的寄托。换句话说,作者一定会赋予形象爱憎好恶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分析形象同时,就会解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具体分析 1.事物形象两例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李商隐的《蝉》 贺之章的《咏柳》 李商隐的《柳》

2.景物形象两例 高适的《别董大》 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

3.人物形象两例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练习

《采莲曲》 《游山西村》 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范成大的《催租行》

下载2017届诗歌鉴赏新题型练习(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届诗歌鉴赏新题型练习(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练习

    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宋]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⑴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使用了什么手法......

    2018诗歌鉴赏新题型(客观题+主观题)

    诗歌新题型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

    诗歌新题型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格式(用).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格式 一、看标题判断诗词主题。 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看作者及年代判断思想感情、特色等。 如: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的失意、陶潜隐居后的淡泊名......

    诗歌鉴赏题型(共5篇)

    诗歌鉴赏常见题型 【考点综述】 古诗词鉴赏一直是中考的必考考点,一般设2~3题,分值在5分左右,以填空题、简答题为主,兼顾选择题。材料选择上,课内外兼备,名篇居多,以唐宋著名诗人和......

    诗歌鉴赏常考题型

    诗歌鉴赏常考题型 答题思维指导 题型一 分析“诗眼”型 「题型评点」 “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一般指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有时也指能传达主旨的......

    2017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型好题

    2017新题型——古诗鉴赏绝妙好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五篇)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 诗歌新题型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