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作文训练(三)——一见难忘的事(含5篇)

时间:2019-05-13 15:3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上作文训练(三)——一见难忘的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上作文训练(三)——一见难忘的事》。

第一篇:六上作文训练(三)——一见难忘的事

六上作文训练

(三)——一见难忘的事

生活中常常有些事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终生难忘。例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的就是过去的一件事情,因为印象深刻,就像是刚刚发生的一样。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难以忘怀的事情,选择一件写篇作文,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难忘的原因,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写以前先列提纲,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指导】

这次作文是写一件难忘的事情。重声是“难忘”,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使人难以忘怀的,要写好这一作文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写。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聊起自己熟悉的事情,我们会滔滔不绝,讲个没完,但谈起陌生的事情来,恐怕就难说上几句了。写作文也是这个道理。所谓熟悉的事,就是指亲身经历的、认真观察过的、感兴趣的、有感受的事情。比如一位同学在龙潭湖冰面上玩耍,一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正在这危急时刻,同来的另一位同学奋不顾身冲了过去,把他从冰窟窿里拉了上来,这种生死与共的友情,惊心动魄的场面使小作者终生难忘。能选择这种事写,作文内容就不会空洞。当然,作文内容还应力求清新,使人读后赏心悦目,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二、要想写好叙事作文,就要写好事情的发展变化。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同学们要把一件事写具体,就必须抓住这种变化,这种变化一般有三个特点:

首先,任何一件事都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同学们写事时就应该想一想,不同的时间有哪些不同的情况,不要只盯住某时某刻的情形,而不去注意事件随时间变化的发展。一件事发展的过程,就时间而言,可能几分钟,几小时很短暂,也可能几天,几个星期,比较长。

其次,任何一件事同样伴随着地点的更替而变化。因此,同学们在叙述一件事时,也要认真考虑一下,不同的地点,事情有哪些变化。例如,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可能发生了一件事,课间在操场上又怎么样了?放学路上又有什么进展?回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天又怎么样了?„„这样去认真想了,再动手去写,事情的经过自然就写具体了。

最后,任何一件事都是伴随着矛盾的产生、解决而发展的。因此,同学们在记叙事情时,应抓住矛盾的变化把情节展开,文章内容才有起有伏,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出现起伏波澜,才会使人感到生动、难忘。例如,写“擦玻璃”,就要写遇到了哪些困难?自己是怎么解决的?同学们只要仔细想一想,把解决这些矛盾的经过写清楚,这件事就很具体了。

最后,特别要强调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写一件难忘的事,总要使人感受到为什么难忘。这点睛之笔集中反映在它发展的某些重要阶段和场面之中,因此一篇文章,不能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围绕中心,细致表现。特别是对人物细小的动作、神情或细微的环境都要想细、写细。例如,一位同学写自己腿受了伤,同学背自己回家这件事,就要细想同学背你的经过,要想自己受伤后走路不方便到了什么程度?同学当时是怎样非要背我?路上他克服了什么困难?当时他的神态怎么样?有哪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动作?他都说了什么?这样细想之后,文章就会写得具体了。

听了以上的叙述,可能对你写好这篇作文有帮助,不妨试试看。【习作评改】 原文:

一件小事

我有个毛病,写作业总是边玩边写。妈妈提醒过我不知多少次,可我总不以为然。一次,我在家里写作业,一边看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一边做数学题。一会儿,爸爸回来了,他看了看我的作业,摇了摇头,笑着对我说:“小军,先休息一会儿,跟爸爸做个游戏。”我一听高兴极了,忙问爸爸做什么游戏。爸爸让我两只手拿笔分别画两种不同的图形,结果我怎么也画不好。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爸爸告诉我这叫一心不能二用。后来我明白了爸爸的意思,关上电视机,认真地写起作业来。也怪,我一会儿就把作业写完了,而且全对。

从那以后,我改正了边玩边写作业的坏毛病。

修改稿:

一件小事

我有个毛病,写作业总是边玩边写,妈妈为这不知提醒过我多少次,可我总是当作耳旁风。

一天,我在家里写作业。窗外突然传来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声音,我急忙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妈妈在厨房里听到了,无可奈何地催促道:“小祖宗,快写吧!”我不耐烦地回答:“知道了!”还是一边看一边写。

一会儿,爸爸回来了,站在旁边看了看我的作业,摇了摇头,进了里屋,放下了提包又走了出来:“小军,呆会儿再写作业吧!”我正求之不得呢。可爸爸并没走开,笑着对我说:“咱们玩个游戏吧!”“什么游戏?”爸爸拿过两只笔递给我:“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同时进行。”我说:“好办!”于是就画了起来。谁知第一次就画坏了,方不像方,圆不像圆。“重来,重来。”我一边说,一边又开始重画,这次圆倒画得圆了些,可方却画成了半圆。后来我又画了好几遍,怎么也画不好。不是画方画不了圆,就是画圆画不了方,要么就是两个都是四不像,可把我急坏了。爸爸看着我着急的样子,“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小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不解地摇摇头。“这叫一心不能二用!”爸爸说这话时似乎特别慢,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崩出来的,“你看”,他接着拿过我的作业本指着上面的作业:“八道题错了五道,而且都是简单计算题,真是不会做吗?”我一看可不是5×7应该是35,我却写成了“53”。我不禁吐了吐舌头。“为什么出了这样的错?”爸爸笑着问我。“一心不能二用。”我不好意思地关上了电视机,重新认真地写起作业来了。

这件小事已经过去了,但却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每当我写作业不专心的时候,“一心不能二用”这句话就回响在我的耳边。

评改意见:

这篇作文写的是一件小事,原文不足300字,读了以后,让人感到空洞。事情的过程叙述得太笼统,最能反映中心的部分也没展开写,就连爸爸让我做游戏的具体情况也讲得不明白,更不用说“我”的思想转变过程了。我们看,游戏过程,只写了这样一句话:“爸爸让我两只手用笔分别画两种不同的图形,结果我怎么也画不好。”“我”的思想转变,也只写道:“爸爸告诉我这叫一心不能二用。后来我明白了爸爸的意思„„”爸爸叫我画什么图形,没交代,我到底怎么画的,画成了什么样子,也没交代;我明白了爸爸的什么意思,更没说清,这样的作文怎能把中心具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呢?看来原稿内容空洞的根本原因,是事情发展的过程没写清楚,最能表现中心的重点部分没有写详细。

当老师指出了这位同学作文的毛病后,经过认真的修改,他写出了“修改稿”。

同是这一件小事,修改稿全文600多字,内容较原稿充实多了。两稿对照,不难发现,修改稿在以下几方面较原稿写得好。

一是事情的过程写得清楚,有层次。对于事情发展的经过,修改稿是分了这样几步来写的:父亲叫我做游戏――父亲给我讲画不好的道理――父亲引导我认识边玩边写作业的危害。由游戏的现象到游戏的道理,由做游戏到写作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将事情的经过层层深入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我”的认识也由自信到着急,由不解到明白,令人可信。

二是重点部分写得具体细致。原稿中“我怎么也画不好”写得太笼统,修改稿却写得很细腻:第一次画得怎样,重画又是怎样,后来再画几次又是如何。这些都具体写出来了,这样就很生动地说明了“一心不可二用”。接下去对错误情况的分析,也写得十分具体:写了几道题,错了几道题,错的是什么题,进一步说明做题同样“一心不可二用。”这比原稿中“后来我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这样空洞的话具体多了,有说服力。

当然,这篇文章修改稿能有这样大的进步,除了这位同学掌握了把一件事写具体的方法之外,还在于原稿中选择的材料是自己熟悉的,一件难忘的事,不必着眼太大,要从身边的事想起,小事也能反映大事理吗!如果这篇文章原稿所选的材料是自己不熟悉的,那么修改时就困难多了。因为熟悉的东西,只要细想一下,很多细节都是可以回忆起来的,而陌生的东西,本来就知道的不多,硬是往外挤,恐怕也很难挤出新东西来,“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嘛!

同学们,不妨模仿我们前面所讲的这些方法,将自己过去写得比较空洞的作文拿出来分析一下,看是选材问题,还是表达问题,然后试着修改修改。

【优秀习作】

动人的一幕

那是我刚上二年级的事。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几位同学乘车回家,在劲松西口站等着换乘51路汽车。那时51路每隔20分钟才有一趟车,我们便在路边的水泥管子周围玩开了捉迷藏。天也真怪,刚才还挺晴朗的,突然乌云聚拢,下起挺大的雨来了。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51路车来了!”我们便一窝蜂似地钻进了汽车。

汽车徐徐开动了,我朝窗外看去,忽然看见不远处的水泥管子上面有一个小蓝点,再一摸肩膀,糟了,那是我的书包忘了拿了。我的课木、作业本,很快就会被淋湿了。“快停车!快停车!”我急得哭喊起来。周围的乘客围过来问:“小姑娘,你怎么啦?”售票员阿姨赶紧挤过来说:“小朋友,有事吗?告诉阿姨听听。”我抽泣着指着远处的水泥管说:“我„„我把书包落在那里了!”阿姨听完,摸了一下我的头,马上去找司机叔叔商量。只听见“嘎”的一声,汽车在路边停下了,车门一开,我撒腿就往回奔去,连售票员阿姨在我身后喊了什么也没听见。雨还在下着,等我跑到水泥管处,一下把书包搂在胸前,心想,这下完了,再等一趟车,非淋个落汤鸡不可!我下意识地向51路开去的方向一望,不料我惊呆了,雨幕中,不远处51路大汽车静静地停在路边,多像我家的小房子,售票员阿姨从窗口探出半个身子,正向我招手呢,多像妈妈招呼我的样子呀!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一下子模糊了我的双眼。

等我连滚带爬地奔回车上,售票员阿姨和周围的乘客叔叔、阿姨,赶紧给我擦去脸上的雨水,理我的头发,听不到一句责备的话,只有售票员阿姨说:“小朋友,下次可别贪玩了!”“谢谢叔叔、阿姨,是我不好,耽误了大家„„”我结结巴巴地说着,朝大家鞠了个躬,引得车上一阵笑声。

汽车又开动了,雨越下越大„„

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每当我想起它,心里总是充满了温暖,因为它是我童年铭刻在心的动人的一幕。

【评析】

这是一朵清新淡雅的小花。读过全文后没有看到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却使人感受到温馨,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情。文章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清晰的条理再现了雨中那动人的一幕,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第二篇:六上三单元

第九课《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教学过程】

一、美的导入

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可作者却是以一类人的总称“穷人”为题目,这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呢?文中的“穷人”穷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然而除了穷他们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世界大文豪——托尔斯泰的《穷人》

板书:穷人

二、美的发现

1、出示自学提示:课文围绕“穷人”写了那些内容?勾画,批注,把内容概括给小组成员听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具体内容:等待渔夫、探望西蒙、抱回孩子、渔夫归来

2、小组自学

三、美的探究

1、汇报交流

2、分层

3、指名学生读“等待渔夫”一层,思考:你从这一层中体会到了什么?

事情发生的季节与当时的天气;家境的贫困、生活的艰难;主人勤劳与小屋的舒适;主人善良。一定要以具体的语句加以理解。

(要通过学生的读来体会,在深一层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重点体会主人的勤劳与小屋的舒适。)

4、学生自由读“探望西蒙”一层,思考:西蒙是什么人?她的家境怎样?你从这件事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重点体会有两点:一是通过桑娜由看灯塔转而想起看望西蒙和“寡妇的日子真难啊”来体会桑娜的善良;一是通过对西家中的情景,尤其是对西蒙母子情状描写,体会“穷人”的善良。

5、指名读“抱回孩子”一段,思考:从这一段的描写中我们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6、汇报勾画的句子,酌情教学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扶养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 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

补充: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7、学习最后一层。齐声朗读通过两人的对话和渔夫的表现,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③„„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渔夫回家了,渔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④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⑤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文章的悬念终于消除,读者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中。这“一动不动”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读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美的升华

1、你们能从课文的内容、写法、情感的表达上来综合地介绍一下这篇课文吗?

2、作业:

续写《穷人》:桑娜一家有五个孩子,他们拼命地劳作才能勉强吃饱,如果再增添两个孩子,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你为《穷人》续写一个结尾吧。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4、引导学生理解青年与妹妹说谎的本意,为开展辩论做准备。

5、重、难点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含义,并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美的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这篇课文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吗?对,这应该是文中某个人物的一句话。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呢?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其中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别饿坏了我的那匹马

二、美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文中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分组自学

三、美的探究

1、反馈交流。

(1)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2)指名分节读课文。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2、采用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自学课文,交流自己的所得。

3、重点句子理解

①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流连”是留恋不止的意思。“流连忘返”写出了“我”酷爱看书的程度。残疾青年也正是从“我”在书摊前流连忘返的情景,发现了“我”对知识的追求,以及身无分文的无奈。这是他一直帮助“我”、想方设法给“我”看书机会的原因。

②我回头去看愣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那是父亲利用翻书的机会,悄悄夹在书里的。父亲知道,青年是靠摆书摊养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所以他不光忍痛打“我”,让“我”认识到:做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对青年的关心。

③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青年获悉“我”马草不好卖的消息,为了继续帮助“我”,打算通过说谎买“我”的马草。句子具体写出了青年做决定的经过。“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青年之所以“认真地看过马草后”,才让碧云收下马草,是想让“我”产生错觉:青年家真的有马,而且正缺马草。这样“我”就不觉得他是为了帮助“我”而故意这么做。这段言行与神态描写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④“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这段话写出了青年的着急。由于碧云的意外不在,青年又是残疾,所以无法将马草提进院子。而“我”担心那匹马饿坏,提议自己把马草提进院子。青年知道,一旦“我”走进院子,就会看到那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谎言就会被揭穿。他就不可能继续留“我”在他的书摊上看书了。文章这样写,突出地表现了青年对“我”的关心。

⑤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这段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过两个感叹句、两个问句写出了“我”见到马草后的震惊与感激。文章中的破折号起到注释说明的作用,强调了“我”卖给青年的马草全部都在。

四、美的升华

1、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感与作者的写作方法。

2、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抓住生活中一个场景进行描写。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4、结合课文内容与自己的学习实践,讨论自己以后该怎样学习,并写一篇读后感。

5、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过程】

一、美的导入

以一段小提琴《梁祝》引入。

同学们,你们说这段音乐好听吗?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吗?

其实,只要我们肯用功,也一定会拉得这么好的!为什么?因为一个在音乐方面被称为“白痴”的人都能够把小提琴拉得非常好,何况我们这些不是白痴的人呢?(以开玩笑的口气说,但也带着几分很认真的语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二、美的发现

1、出示自学提示:自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弄清“唯一听众”的身份,我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这件事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勾画,批注。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2、小组自学:把自己自学的收获与不明白的问题与大家一起交流,或者自己围绕课文内容提一些比较有意义的问题进行交流。

三、美的探究

1、抽读课文,了解字词掌握情况

2、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3、思考:这位“唯一的听众”是如何帮助我练琴的,在她的帮助下,我练琴时的行动与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4、理解重点句子

①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句子用“唯一”来修饰限制“听众”,有“独一无二”的意思。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句子写出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同时点明了课题。

四、美的升华

1、分析一下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4、课后思考并讨论“一个人进步的力量来自哪里?”这个问题。

5、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教学过程】

一、美的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懂得了耐心地听也是对人的一种爱护与帮助。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关于耐心听别人说话的课文,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倾听”的意义。

板书: 用心灵去倾听

下面我们就紧紧围绕课文题目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美的发现

1、出示自学提示:初读课文,思考:谁在用心灵倾听?倾听什么?围绕“用心灵去倾听”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批注感受。

2、自学,小组合作学习。

三、美的探究

1、检查课文及生字词预习情况。

2、交流自学提示的问题。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与大家交流。

①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到苏珊的真正原因。文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四、美的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最能感动你的部分,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现在你一定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讨论: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苏珊作为问讯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对于文中的孩子,苏珊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3、你能发现在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板书设计:

第三篇:六上测试题.(三)

六上测试题(非选择题)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1)“书籍被烧残”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请举出“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主要派别及其代表人物。(至少四个派别)(8分)

三、列举题(本大题共2大题,27题6分,28题6分,共12分)

1.列举夏朝、商朝、西周的建立者。

2.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大题,29题12分,30题12分,共24分)

1、.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引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

(3)西汉时期“自由思索的那种精 神”又受到了一次严重打击,是哪个事件?(2分)

(4)秦汉时期统一了思想,而失去自由思索的精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逐渐在封国内各自 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某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4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某平原是指我国哪一平原(4分)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 些?(2分)

3、.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西汉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4分)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图一:张骞拜别汉武帝

图二:丝绸之路

材料二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引子《汉书•张骞传》

“骞”指的是谁?(1分)“西域”狭义上是指今天我国什么地方?(1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我国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些?(3分)

二、相关链接题(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内容。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种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22.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23.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24.武帝时期,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被派遣出使西域的使者是

。25.《史记》被誉为“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它的作者是

。26.东晋时期,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行书代表作《兰亭序》此人是。

(2)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5)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2.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他们 互相攻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玠对曹操说:“„„现在应当尊奉天子,并打着天子的旗号来命令那些不肯臣服的人,同时要注意发展生 产,积蓄军事力量,这样就可以实现称霸天下的大业。”太祖敬纳其言。

—《三国志》 材料二:沮授对袁绍说:“„„现在应该把皇帝接来,定都邺城。控制住皇帝,并打着天子的旗号来命令诸侯,招

兵买马,发展实力,讨伐那些不听命令的人,这样就没有人能够抵当我们。” „„ 袁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请回答:(1)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都是谁?

(2)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请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其胜利的原因?

(3)赤壁之战交战双方是谁?交战的结果如何?赤壁之战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历史局面 ?

(4)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 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种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分析探究题(共12分)

1.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战国时期,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南北朝时期,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请回答:(1)战国时期,商鞅所进行的改革被称为什么 历 史事件?

(2)请举出商鞅改革的主要内容?(至少举出两项)其改革对该国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3)南北朝时期,魏主所进行的改革被称为什么历史事件?

(4)请举出魏主改革的主要措施?(至少举出两项)如何看待其改革的措施?

(5)以上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作为小主人,为了更好地推动你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请提几点中肯的改革建议。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地方设立了哪两级行政机构?两级机构长官叫什么名称?

(3)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推行什么政策?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请结合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材料三中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2)请根据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A

;B

;C。

(3)结合历史知识请你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一个?

六、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这条路线的起点是。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3)这条路开通之后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2、.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请结合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完成下面的题目。(1)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分别发生在什么朝代?

(2)商鞅变法是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其中土地政策是什么?

(3)商鞅变法历史意义是什么?

3、一部中华文明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华各民族相互了解,彼此融入,共同进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1)仔细观察右图,分析这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是什么?(2分)当时造成人口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2)这时期的人口迁徙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的江南景象?(3分)这种状况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3分)

(2)分析两则材料反映的现象,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3分)

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第四篇:作文专题训练六

2014届高三作文训练精品导学案

一、【话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立意参考】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这也是林清玄所感慨的。也许我们很多时候可以做“沉香”,却因为我们没有珍惜,最终失去了我们的宝物。所以文章的观点可以是“学会珍惜”、“珍惜拥有”、“别因小失大”、“找准自己的位置”等。

(2)从材料中可以发现,年轻人是“坚信自己的判断”的,但他没有坚持下去,以致造成不好的后果,所以文章的观点可以是“坚信自己的判断”、“坚定自己的信念”、“坚信自己的判断”、“别轻易放弃”等。

(3)“沉香”可以象征“人才”之类,他不能轻易被别人认可,所以往往容易被埋没。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文章的观点也可以是“寻找伯乐”、“呼唤伯乐”等。

(4)“沉香”作为人才,不能轻易被别人所认同,它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5)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不过,在材料当中,年轻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他后来取得了“一抢而空”的效果,但是与失去“沉香”相比,代价实在太大了,所以这个观点虽然有新意,但不是很妥当——当然不能算错。

三、【优秀作文】

1、坚守心中那份信念

青年跋山涉水,寻找到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却未能坚信自己的判断而将其烧成廉价的木炭,实在令人惋惜。人生之路漫漫,诱惑众多,坚守住心中的那份信念,无疑将成为叩响成功大门的基石。

漫漫人生,荆棘丛生,面对荣誉、利益、金钱等诱惑,你能否坚守心中那份信念?能否在诱惑、在挫折中前行,在迷惘中前进?

守住心中那份信念,用淡泊、从容,像五柳先生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像王维那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守住心中那份信念,用雄心、热情,像岳飞那样‚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像辛弃疾那样‚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守住心中那份信念,用执着、壮志,像屈原那样‚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正是那份信念,‚神医‛华益慰从医五十余年,未犯一次错,将医术高超与医德高尚完美结合,大医有魂;正是那份信念,‚曾经的红衣少年‛季羡林在困难中执着前行,将心汇入传统,将心流入东方;正是那份信念,勇士王晓兵二十年如一日,用左手,向军旗交出一份完美的答案;正是那份信念,‚阳光少年‛黄舸行路数万里,将爱心,将感恩,传遍九州,正是那份信念,感动了全中国,全世界。

马丁•路德•金有一个信念,一个梦想,坚守住心中那个梦想,希望的曙光冉冉升起;特蕾莎修女有一个信念,坚守住这个信念,她用博爱,用善良,向世人传递着爱与上帝的旨意;曼德拉有一个信念,二十七年的黑夜终于结束,旭日冉冉升起,温暖着每一个黑人;戴高乐有一个信念,终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了;中华民族有一个信念,坚守住心中的信念,东方的睡狮,东方的巨龙,腾飞在世界的上空!

让我们坚守心中那份信念,用淡泊、从容看待挫折,用雄心、热情报效祖国;用执着、壮志追随梦想;用青春、智慧乘风破浪;用奔跑,击碎怒吼的狂风;用激情,融化寒冷的冰雪;用执着,迎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

让我们用博爱感动世界,正如特蕾莎修女所说:‚我们不需要枪支炮弹来破坏和平,或是维护和平,我们只要相互帮助,彼此相爱,将博爱、和平以及每个家庭灵魂的活力带回世界,这样,我们就能战胜世上现存的一切邪恶。‛

让我们坚守心中那份信念,叩响成功的大门。

2、坚信自己,永不言败

当你的才华迟迟不得施展,你是否会怀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真理?如那个一开始相信自己寻得宝物的年轻人一样,在迟迟卖不出香木后,他最终改变了想法,将香木烧成炭全部卖出,可谁知他却毁了一棵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所以,请不要轻言放弃,坚信自己,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曾经为那个‚野百合‛的故事感动许久,一株如杂草般毫不起眼的小草,只因为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开花‛,因此它汲取阳光、露水,努力生长着。高贵的花朵嘲笑它自不量力、异想天开;普通的小草也讥讽它是白日做梦,小草也自卑过,伤心过,可它依然坚持自我,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我要开花‛,终于它开出了最美的花朵,证明了自己不是杂草,而是一株真正的野百合。当十年、二十年后,整个山坡开满了野百合,已没有人会去嘲笑当年那株小草了,心里充满的是感动和幸福的味道。

坚持心中的梦,不要放弃。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碰上一点挫折,受一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比起成功带来的喜悦,这些恐怕是微不足道的吧!

勇者为王的竞争时代,我们不要成为那些轻易放弃的弱者。若是一帆风顺,难道就会是圆满结局了吗?纳兰容若,这个满腹才华的词人,是否是太一帆风顺,没有坎坷了呢?有其父明珠为他铺好的锦绣前程,所以平平坦坦,才使他太经不起挫折了。若是像苏轼那样几经贬谪,有一副豁达的气度,是否他就不会郁郁寡欢呢?挫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把我们锻造得更坚强、更勇敢,足以承受生活带来的苦痛和压力。所以,我们绝不能因为挫折而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要矢志不渝的坚信自己,永不言弃!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的名言掷地有声。怕嘲笑么?那么李阳就不会成为万人追捧的偶像了,他没有放弃自己攻克英语的理想,即使被人侧目,他依旧用自己的方法苦‚吼‛英语,终于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更是开创了自己‚疯狂英语‛的品牌。

坚信自己,即使风浪再大,也要相信风雨过后便是阳光灿烂的未来;坚信自己,即使不被认同,也要相信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用你的成功去证明你才是对的;坚信自己,即使现在你只是默默无闻的丑小鸭,也要相信自己终究会成为美丽的白天鹅。

坚信自己,永不言败!

3、天才需要自我挖掘

年轻人历尽艰辛找到宝物,却鲁莽的将沉香烧成木炭,本来价值连城的木材却在他手中毁于一旦。不无夸张地说,可谓‚一失足成千苦恨‛。伯乐相马,没有伯乐,千里马也许会不为人所知,一匹千里马便会被埋没。因此,天才需要自我挖掘。

人的潜能是需要挖掘的。正如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一样,没有人善于去挖掘它,发现它真正的价值,那么也许它会被永远埋没,而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壮志未酬的人并不罕见。范仲淹被贬,写下了恢宏壮丽的《岳阳楼记》;王勃因仕途不畅,时运不齐,挥笔写下了华美绝伦的《滕王阁序》;陆游胸怀国家,却报国无门,含恨九泉……

鲁迅说:‚其实这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正如李阳一样,一个人要是不去发现、探索和挑战自己,人的智慧、才能便会永远埋没。李阳从小胆小懦弱,在他诉说他的人生经历时,他都会觉得十分害羞。小时候他一个人在家,电话响了不敢接,家里有陌生人害怕面对。而今,他却成为了全中国人惊叹、佩服并且骄傲的演讲家。他的成就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得到的,这其中又包含着他的辛酸困苦。他那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外国人惊叹,让全中国人引以为傲。他说:‚要相信自己,人有巨大的潜能,每天都对自己说‘我一定行,我一定能成功’,让自己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就是胜利。‛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沉香木未被发现其作用而被烧成了木炭,它的价值被降低了,但终有人会明白它的作用。人的潜能、智慧才能需要自己去发掘,不能坐着等待人来挖掘,否则会悔之晚矣!人的力量爆发出来会出人意料,只能有待自己帮助自己,千万不可像年轻人那样鲁莽行事,掩盖埋没了价值连城的树木,而导致自己追悔莫及。

要坚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不会轻易动摇自己的信念,更不会做一些于己于人都不利的事。年轻人正因为信念不够坚定,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寻找到的宝物都毁在了自己的手上。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该再三深思熟虑,不可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记住,人的潜能无限,天才是需要挖掘的。肯定自己的作用和价值,相信自己!

4、相信自己

信念,就像是牵在手中的线。风筝飞去的时候,要牢牢的抓着那条线,因为假若你放手,风筝便不再会来。——题记

如很多遗憾一样,假如年轻人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怀疑自己,那么也许故事的结尾就会变成这样:年轻人一直充满信心地等待着,终于有一个识得珍宝的人买走了这珍贵的沉香木,而年轻人获得一笔不菲的财富。但很可惜,他历经千辛万苦,找到这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都还没来得及证实,便将它一把火烧成了不值钱的木炭。

也许成功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只要再相信自己一次,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再等一等,你就成功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的‚事与愿违‛和‚擦肩而过‛。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生活没有信心,不曾努力就轻言放弃,终于还是被成功遗弃了。

一个对生活没有希望没有期待的人,只能做生活的俘虏而不能主导生活。因高考而自寻短见的青少年数不胜数,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本已是罪过,更甚者高考成绩还未见分晓,便一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把所有的痛苦都留给亲人。假若原以为一定考砸却不然呢?世人的遗憾,父母的痛苦,恩师的惋惜……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绝望,对自己多一分信心,对未来多一分期待,也许便能走出黑暗,迈向黎明的曙光。

每个人都希望能受到众人的尊敬,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人生的价值;每个人都独具风采,独一无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个性。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己能用双手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或许,不是任何人都能在一定的时间碰到‚贵人‛,然而,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哪怕要放弃,也请在认清事物的真相之后再另辟佳径。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良好的开端‛何尝不是用自己的信心开启成功的大门呢?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失败一次,就再来一次;失败一百次,就再来一百零一次。无数次的失败堆砌之后不就是成功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生活的信任,对自己的信任,对亲人的信任,便是取得成功的基石。

努力面对未来,放手一搏。不要对自己的生活失望,不要对未来失去信心。哪怕曾有过遗憾,请忘了过去,展望未来。信心的背后便是连自己都不可预见的阳光大道。

5、做自己的伯乐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题记

一棵树,可以有很多价值。如果它是一棵果树,可以每年收获果子,它的价值便可能是一年几千元,如果将它砍倒,制作成一次性筷子,那么它的价值则是几百元,再如果将它烧成木炭,那么,它就可能只值几十元了。

同样一棵树,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价值波动呢?原因应该在人。如果人们只把它当作废柴一堆,那它永远只能是人们灶台前的一堆黑炭,不值一文;但假若人们珍视它、重视它,把它制成纸张,再印上珍贵的文字信息,那么它的价值则远远不止这些了。

正如那个去寻找珍宝的年轻人,明明已经找到了珍宝,却不知其底细,竟将珍贵的沉香烧成木炭贱卖了,也难怪他的父亲会老泪纵横了,如果那旷世奇珍地下有知,怕也会兀自落泪自哀了吧。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是因为这些状元们有幸找到、发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才得以做出一番成就,然而人生不如意十常有八九,这世上更多的人并未真正明白自己的价值,正如那个哈佛的毕业生,学得一身本领却只能在美国当一名出租车司机,英雄无用武之地,可叹兮,可悲兮!

然而即使缺少伯乐,我们却不能让自己就这般理直气壮地被埋没于世人之中,我们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将它发挥到淋漓尽致方才罢休,就算遇上了挫折,亦不能停止奋发向前的脚步。前美国总统林肯在竞选议会议员时,落选了11次,如果他后来放弃去竞选总统,那么世界上将要失去一位不朽的领袖;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炮时,失败了上千次,如果他放弃继续实验,那么这个世界将继续沉浸在夜的黑暗中好久好久。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成功了,他们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许多人们在这个社会上沉浮不定,许多人仍然在挫折面前停滞不前,他们之所以未找到自身的价值,是因为他们总是畏缩不敢向前,然而这世上本就没有太多的伯乐,我们只有勇敢地展现自我,相信自我,才能够有所作为,才能够有所成就,才能够在这纷乱嘈杂的志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五篇:六上作文训练(四)——写读书笔记

六上作文训练

(四)——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提高认识。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编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读后感,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下面的《古井》读后感用的就是第二种写法。请你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篇你最喜欢的,按照第二种方法写一篇读书笔记,要写出阅读后真实的感想体会。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指导】

本单元作文要求我们写一篇读书笔记。在基础训练四中,编者为我们介绍了《〈古井〉读后感》,使我们初步领略了读后感的写作方法,那么,怎样把读后感写好呢?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精神实质,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对原文都没读懂,那也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感想来。

怎么读呢?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要放过去。要反复读,边读边体会文章的实质,联系自己生活的实践,加以对照、比较,同时要在原作上作上记号,如圈、点、划,或在空白处写上简略的看法等,以便读后好查找重点之处。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蜒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叙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不符合要求了。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

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读后感的写法,种类很多,但写好读后感基本上离不开以上四点,望同学们好好体会、理解、消化。

【习作评改】

原文:

《凡卡》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凡卡》这一篇课文,我从中感受很深。

《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在一八八六年写的,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被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里做学徒,他在这三个月里受尽了折磨,睡在过道里,老板和老板娘为一点小事就要毒打他,伙计们也捉弄他,每天只能吃一点面包渣,他没有衣服和鞋穿,没有亲人,没有快乐。他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但这只是梦想。凡卡的生活多么悲惨呀!

读完这篇课文我很受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评改意见:

看了这篇读后感同学们会有一个共同的反应,这文章写得太空洞了,读后感,读后感,重在写读后的感受,而不是对原文的介绍,而本文的小作者所描述的大部分是课文中的内容,至于看到这些现象联系实际,与自己进行对照比较则一点没谈。尽管开头结尾都分别高呼读了这篇课文很受教育,感受很深,但却见不到下文,给人以风大雨点小的感觉。《凡卡》确实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好文章,读过之后,我们自然会受到深刻教育,我们写读后感就要把当时自己所想到的真实思想反映出来。比如有的同学刚一读到开头,便被文中内容所打动。文中写凡卡给爷爷偷偷写信,他是趁老板们去做礼拜之际偷偷写信的,他小小年纪,思念亲人却连写封信的自由都没有,多么悲惨呀,想想自己,九岁,金色童年,每天欢蹦乱跳,无忧无虑地在校园学习,老师关心我们,家长疼爱我们,和凡卡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你们看,如果这样去深刻领会课文,你会感到处处都有可写的东西,感受太深了。回过头来,再看我们这位小作者,他只是在结尾喊了几句口号,做为自己的感受而已。

因此,我们要写好读后感还要再次强调一要认真读文,引发感受,二要联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优秀习作】

读《凡卡》有感

我一口气读完了《凡卡》这篇课文,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哭了,我为九岁的凡卡过着非人的生活而感到痛苦,我仿佛看到了凡卡又在挨打挨骂。

凡卡太可怜了,他才九岁,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儿童,却受着这么多的折磨,老板、老板娘动不动就打他,伙计们想方设法捉弄他。谁都知道,孩子只有不断地增加营养身体才

会长得结实,才会健康。可凡卡呢,早晨吃一点儿面包渣,中午喝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渣,至于菜啊、茶啊,根本没有。到了晚上睡觉时,他没有床,而是睡在过道里。这还不算,每当老板的小崽子一哭,凡卡就得去摇那个摇篮,如果睡着了,还会挨老板的打。凡卡总是回想在乡下的那一段日子,虽然清苦,但身边有爷爷、有小伙伴,而现在谁都欺辱他,他真受不了了,他请求爷爷接他回去。读到这儿,我脑海里浮现出凡卡,遥望故乡向苍天哭泣的情景,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如今,我们也是十来岁的少年儿童,可和凡卡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生活在蜜罐里。每天我们都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老师像辛勤的园丁,精心教育我们,学校为了让我们全面提高素质还给我们建立了计算机房、阅览室、语音教室、自然实验室等,每天我们都能学到许多新知识、新技能。父母为了让我们身体长得结实,天天为我们准备营养丰富的食品,我们多幸福呀!

读过《凡卡》之后,我又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我和凡卡同是少年儿童却过着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不是生长在同一社会中,凡卡生活在沙俄黑暗统治之下,那里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富人终日花天酒地而穷人却度日如年穷困潦倒。我们呢?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我们儿童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力,国家还为我们少年儿童立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起到了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人们把我们誉为祖国的花朵,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人们常说,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小凡卡,再看看自己,我们太幸福了,我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更好地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让更多的儿童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评析】

同前一篇读后感相比,此文内容显然是丰富多了。首先小作者注重在读文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小作者以自己现实生活状况与凡卡一一进行对照,感受到自己生活环境的优越,深知自己犹如生活在蜜罐中。另外,这篇读书笔记反映出小作者认识问题的深度,他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像凡卡这样生活的少年儿童彼彼皆是,那是由于黑暗的人剥削人的社会所造成的,我们社会主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人有难大家相帮,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进而激发了努力学习长大建设好祖国的愿望,他的感受显得更加充实、深刻。

读《蜜蜂和蚂蚁》有感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蜜蜂和蚂蚁》这则寓言。

寓言里讲道:过路人常常称赞蜜蜂勤劳,然而看到蚂蚁却露出鄙夷的神情。蚂蚁受到人们的冷落,又苦恼又纳闷,便疑惑不解地问蜜蜂:“你酿一滴蜜要采一万朵花,而我蚂蚁却能拖比自己重五十倍的食物,为什么人们只称赞你却鄙视我呢?”蜜蜂回答说:“因为我是为他人酿蜜,而你图的只是个人的温饱„„”

是啊,一只工蜂最多只能活六个月,在这短暂的六个月中,蜜蜂每天不分昼夜地工作,正如蚂蚁说的,酿一滴蜜就得采一万朵花哩。它们在密密的花丛中,忙忙碌碌地工作着,用自己辛勤的劳动酿成百花蜜。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一圈,这种劳动可真不轻松啊!蜜蜂酿的蜜很多,自己却只留下一点点,大部分都奉献给了人类,蜜蜂从不计较谁吃的多少,还是不停地劳动。蜜蜂是渺小的,但蜜蜂的精神是多么高尚啊!

今天,多少人像蜜蜂一样在辛勤劳动啊!用辛勤汗水写下了强者之音的张海迪大姐姐,她虽然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却走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历程,自修了大学的英语、日语教材;她虽然身体的三分之二失去了感觉和功能,却学习了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十六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并先后为一万多人次进行了针灸治疗。张海迪大姐姐多像一只辛勤劳动的蜜蜂啊!

可是有的人只知道单纯追求个人或家庭的享受,甚至为个人利益不惜损人利己。这种人不是和蚂蚁一样,甚至连蚂蚁都不如吗?蜜蜂采蜜尚能为别人,而人有聪明的大脑,有勤劳的双手,人怎能连蜜蜂都不如!我们活着就应该用自己的双手为人类谋利益,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正像雷锋同志所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我要向雷锋叔叔、张海迪大姐姐学习,向所有辛勤劳动者学习,我愿变成一只小蜜蜂,在密密的花丛中辛勤劳动。

【评析】

读后感重在有感。本文小作者文中简单引用了原文梗概便马上抒发感想,小作者注重联系实际从蜜蜂辛劳,想到张海迪,想到雷锋,从蚂蚁为个人温饱忙碌,想到那些单纯追求个人或家庭享受的人,进而表达自己愿为共产主义贡献一切的决心。文章条理清楚说服力强,使读者产生共鸣。

读《一夜的工作》有感

《一夜的工作》通过记叙周总理审阅文件、彻夜工作的情形,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读了这篇文章,我进一步具体地知道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工作多么劳苦,他的生活又是多么简朴。这使我深受教育,更深深地怀念周总理。

当我读到“他指着桌上一叠一尺来厚的文件说:‘我今天要批这些文件„„’”时,不由心中波涛起伏――一尺来厚的文件,该有多少呀,几百份吧?不,或许上千份呢!看一遍也够劲呀!何况还要动脑筋作批示呢?周总理啊,周总理,您真是为人民操碎了心呀!

当我读到“值班室的同志端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和一小碟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时,不由得沉思起来,总理呀,您劳累了一夜,只喝一杯茶,吃几粒花生米,这怎么行,我真想把自己吃到过的好东西都端到您面前,您应该多吃一点有营养的东西,应该多吃一点才行啊!

读着这篇课文,我想起了在一部纪录片中看到的情形:总理的卧室里,只有一张床,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和几把椅子。而床头、写字台上,都是书和待批的文件、稿子。我还想起了老师们常说的总理在病中还念念不忘国事,抱病批阅文件的情景,不禁热泪盈眶。

但当我读完这篇课文时,心里却充满了自豪感,正如作者所说的:“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我一定要以周总理为榜样,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评析】

这篇读后感给人突出的印象是小作者善于抓住要点进行评说。这样主题集中,情真意

切。

写读后感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不要面面俱到,写前要分析、提炼,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后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文小作者正是这样做的。他选择了“一叠厚厚的文件”和“一小碟花生米„„”两处,做为重点,抒发了自己的见解,论述清楚,感人至深。

下载六上作文训练(三)——一见难忘的事(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上作文训练(三)——一见难忘的事(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六年级(上)作文训练三

    小学六年级(上)作文训练三 一、经典诵读:有关读书的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读万卷......

    作文训练三大全

    作文训练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

    六上作文

    一把断尺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一种隔阂,但是有些人互相关爱,让他们更加亲近、和谐、还记得那一天发生的事„„那天,要数学考试。离考试还有五分钟的时候,我再一次检查我的文具盒,......

    作文训练(六)-捡拾幸福

    作文训练 堂上作文: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够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课......

    作文训练(六)-捡拾幸福

    作文训练(六) 班级:姓名:学号: 捡拾幸福(建议全体学生背诵) 幸福就是口渴时的一杯水,幸福就是炎热时的一股凉风。 ——题记 清早起来,天就阴得厉害,我急忙背起书包,往车站跑。忽然,狂风......

    记叙文作文训练(三)

    记叙文作文训练(三) 请以“记忆深处”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名师点津】 “记忆深处”,其审题的关键有二:一是理解“记忆”和“深处”这两个独立词的内涵。既然是记忆中的东西,......

    快速作文训练三

    历史告诉我,……训练目的:议论 历史告诉我,知耻而后勇。纵观五千年人类历史,是一部血腥的奋斗史,广袤的土地上洒遍了鲜血。这是为曾经的错误,曾经的懦弱,曾经的愚昧所付出的代价。......

    作文训练三教案

    作文训练三 —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 —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 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知识。”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