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适合小学生演讲的革命故事
红十九师在三元和梅列
1933年9月,蒋介石统治集团调集一百万兵力,向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五次大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红十九师在周建屏师长的率领下,为牵制敌军而周旋在闽西北山区。
1934年5月,红十九师从建宁的石山经塔下山、黄舟堡转战宁化、明溪后,到达三元梅列(今市区),遭到国民党军刘和鼎部八十师驻莘口的二三九旅和驻沙县境内的二三八旅一部南北夹攻。红十九师在当地广大群众支援下强渡沙溪击败南面驻莘口之敌后,以优势兵力又在徐碧高岩甫(今农药厂区)歼灭了北面驻沙县之敌二个营。5月28日,红十九师经碧口、草洋、万代到达湖源龙头城(今沙县湖源乡辖地)。国民党军二三九旅也与此同时到达筠竹(今三元区中村乡辖地)。29日凌晨国民党军先占领了离红十九师驻地龙头城以西三华里的南洋峡(这一带为天然屏障),红十九师五十六团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因地形不利,战势处于困境,团长负伤,不少战士伤亡。当日下午,红十九师五十五团、五十七团由当地农民陈上桔、陈有斗带路,一路从北面攻敌之腹背,另一路直插盛坑岭(筠竹村辖地)切断敌退三元之路,置国民党军二三九旅为红军包围之中。下午2时红军发起攻击,国民党军妄图夺盛坑岭退三元之路,遭到红军堵截返回南洋峡。傍晚红军展开全面围歼,国民党军开始向官庄退却,被红军阻击后扑向盛坑岭强攻退三元之路,红军将士浴血奋战打败敌军,晚7时战斗结束,红军十九师在地形劣势条件下顽强取胜,3天转战百余里,歼灭国民党一个旅又两个营,这一胜利使蒋介石统治集团大为震惊,连忙调遣第四纵队李延年部,五十二师卢兴邦部,南路军李杨敬部,北路军陈诚部向闽西北的永安、沙县、尤溪境包围,从而牵制了敌军大量兵力,为夺取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篇:适合小学生演讲的革命故事
宁化“红色娘子军”
妇女翻身解放
“天上无云不落雨哟,地上无媒不成亲;没有红军难解放哟,妇女永远泪淋淋;感谢红军得解放哟,妇女翻身做主人。”你知道这是那里的山歌吗?原来这是在宁化苏区时期,广大翻身妇女经常传唱的一首山歌。
1931年,红十二军来到宁化县西南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当时,宁化广大妇女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权的支配,戴着“一守二莫”、“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等精神枷锁,处处受丈夫、翁婆、伯叔、姑侄的打骂和虐待,被当成玩具和奴隶,没有人生自由。面对残酷的现实,广大妇女要求解放的愿望已成为一种强烈的期盼。红军的到来,妇女们看到了光明,纷纷起来革命。
割掉髻子参军
“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宁化广大妇女获得解放后,不忘红军恩情,割掉髻子,踊跃报名参军,先后有774名妇女参加红军。在革命的洗礼下,有的女红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童养媳、家庭妇女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1933年2月8日,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紧要关头,宁化各区妇女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组织妇女踊跃参加红军。当时,仅城关青年妇女参加红军的人数就有2个营,禾口区青年妇女参加红军的人数达103人,编成一个妇女连,统一由县委妇女部领导,随后 编入了红军独立第七师,隶属福建省军区。
1933年春节期间,宁化南郊区妇女部长苏惠珠和妇女连指导员江炎火,奉命代表宁化红色娘子军前往江西瑞金参加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亲切接见。应大家的邀请,江炎火当场演唱了宁化红色山歌一曲,搏得三位领袖和与会代表的满堂喝彩。
扩红“女鼓动家”
宁化县长宁区(今治平乡)彭坊村葛坳村的女红军江银子,为了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带头动员丈夫参加红军。在她的带动下,不少适龄青壮年报名参加红军。禾口乡的王立德,在女红军的宣传下,亲自送3个弟弟参加红军;随后,陈进升和陈进其两兄弟、邹维生夫妻、张贤顺父子双双参加了红军;张清根只有一个独生子,刚结婚才一天,第二天就参加红军上前线;陈阜冈乡的进财女、木香女也是女红军战士,不仅带头动员丈夫参加红军,而且还动员丈夫的兄弟二人参加红军。此外,石壁乡的张长金、张冬秀、张雪香、张木秀,淮土乡的刘石秀、王容秀,陈阜冈乡的李全秀、陈瑞秀等都是女红军战士,她们和江银子一样,不仅带头动员自己的亲人参加红军,而且积极动员其他群众参加红军,正是在这些扩红“女鼓动家”的宣传和发动下,宁化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不断加入红军队伍,驰骋疆场,奋勇杀敌。
大力支援前线
宁化是中央苏区的“乌克兰”,是中央红军给养和后勤保障的重要基地。而宁化红色娘子军的女战士,克服重重困难,为中央红军筹集给养,提供后勤保障,大力支援前线,为宁化嬴得“筹粮模范区”的美誉。
1934年夏,南郊区委妇女部长苏惠珠动员“大有”店商号带头借出稻谷4500斤,接着“寿春堂”店商号老板也自愿借出稻谷400斤。在他们的带动下,与会人员纷纷自报借出稻谷的数字,一次性超额完成了上级分配的任务,受到《红色中华》的表扬。接着,苏惠珠又组织几百人的妇女运输队,不畏山路崎岖,路途遥远,用肩挑、背驮将粮食运送到江西前线,有力地支援了红军作战。
早在1933年的“三八”前后,为了完成十万双草鞋慰问红军的任务,宁化红色娘子军女战士组织广大妇女夜以继日赶制草鞋,短短7天时间赶制草鞋17800双,名列福建苏区各县之首,受到《红色中华》表扬。1933年7月,彭德怀率领东方军攻打宁化泉上土堡,前方参战的宁化红色娘子军女战士英勇杀敌,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后方女战士组织妇女运送弹药、粮食、蔬菜到前线,负责抬运伤员和护理任务。
1934年1月30日到2月2日,为了突击完成9000石粮食运送任务,宁化红色娘子军女战士组织1300名妇女(大部分为小脚女人),用肩挑、背驮,步行崎岖山路,将粮食运送到长汀前线,受到《红色中华》表扬。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前,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宁化红色娘子军女战士组织妇女不分昼夜赶制了1000套军衣和10000双布草鞋支援红军。
巾帼铸就丰碑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从宁化出发长征,宁化红色娘子军的女战士有一部随红四师和红三十四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她们全部牺牲在长征途中。
1934年12月27日,闽赣省苏维埃机关及所属部队在水茜棠地与敌发生遭遇战,伤亡100余人,被俘60余人,其中宁化红色娘子军21名女战士被俘,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胁利诱面前,这些女战士个个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多女战士牺牲时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留下,湮没在中国革命历史的波涛中,但她们用自己的忠诚和勇敢、青春和热血,为共和国的诞生铸就了不朽丰碑,历史不会忘记她们,共和国应铭记她们,今人更应铭记她们。
刘整理
第三篇:适合小学生演讲的革命故事
朱总司令砍柴
工农红军朱德总司令,率领总司令部机关,住在县委机关内(陈家大院)。他每次来泰宁都十分关心地方工作和群众的疾苦,走家串户嘘寒问暖,特别是红军军烈属的柴米油盐问题,桩桩件件记在心间。
一天,晨曦未露,雾霭茫茫。朱总司令带上五名警卫战士和几位县委领导,一起扛起扁担抓起柴刀,走出西门向五里外的山林奔去。大家一路欢声笑语,要知道,这是跟红军总司令一块去砍柴呀!
来到山场,朱总司令非常自如地挥动柴刀,噼里啪啦,只见刀光闪处,枯木朽株倒了一大堆,“真想不到朱总司令砍柴也是老行家!”人们不由赞叹道。总司令谦逊的笑着说:“从小做惯了,如今手生了,大家可得多指点呀!”说罢,拉下军帽擦了把汗,又干开了。
大家有说有笑,干了半上午,便砍好绑好了柴火。曾被人们误认为“伙夫头”的朱总司令挑起一大担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尽管是寒冬腊月,他仍不时地抓下军帽,抹去额上的汗珠,这是他多年戎马生涯中养成的豪爽气质。落在后面的同事怕拉得太远,一路小跑,累得气喘吁吁,才赶上朱总司令。
进了城,朱总司令挑着柴先向县委附近的烈属李大妈的院子走去,柴一下肩,总司令就向迎面而来的大妈说道:“大嫂子,我们给您弄点柴,准备过年呐!”“哟!怎么好烧您的柴火呢!快到屋里歇歇。”前回总司令曾到她家访问过。这次又亲子送柴来,感动得她直掉眼泪,许久才心疼地说:“哎呀,我们这儿是前线,反围剿的仗打得正紧,您军务在身,日夜操劳,还去砍柴火,累坏了身子可是我的罪过呀!”总司令边堆柴边说:“我从小种田扛活,砍点柴算什么!大嫂子,咱军民一家嘛!哪能见外?”
总司令回到住处,将换下的衣服放进木盆正要洗,只见通讯员匆匆赶来报告,说前线指挥部来电话找他,他二话没说,拔腿就走。这时,年仅21岁的县团委女书记李火凤路过大厅,便顺手把木盆端走。正巧李大妈也后脚跟来,他趁小李把木盆放在门口转身进厨房取水之机,悄悄地把木盆里的衣服一卷而去。
一会儿,总司令回来见衣服不翼而飞,正觉奇怪,这时小李已挑着两大桶水进去,也发现衣服不见,还以为是总司令拿回去了。查来查去,才知道是李大妈拿走了。两人急忙赶回去,一进门,只见大妈正在搓洗衣服。“怎么,来查‘偷’衣服的人吗?”还是大妈先开了腔。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大妈,还是让我来洗吧!”小李恳求道。“怎么?你能洗,大妈就不能洗?照你这么说,刚才总司令挑来的柴火,大妈就不该收啰!”大妈边说边搬凳子给总司令坐。接着,又给总司令倒了一碗擂茶。
总司令边喝茶边和大妈拉呱,小李瞅空抢过衣服就洗。“啊哟!你可真会钻空子哪!”大妈嗔怪道。总司令说:“还不是你大妈教的!啊?”说罢,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第四篇:适合小学生演讲的革命故事
周恩来的棉大衣
1933年冬的一天,寒风刺骨,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当晚,地面上铺满一层厚厚的白雪。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带着警卫员,从建宁城到水南去办事。他们来到水南街口,见一个40多岁的赤卫队员在哨位上,冻得直打哆嗦。周政委急忙脱下身上的棉大衣,披在他身上,这位赤卫队员说什么也不肯穿周政委的棉大衣,说:“周政委,我跺几下脚就暖和了,还是你穿上吧,你比我更需要。”
周恩来和蔼地微笑着,说:“你快穿上,冻坏了怎么能站岗放哨?”说完又把棉大衣披在那个赤卫队哨兵身上,转身就走了。这位赤卫队员穿上周政委的棉大衣,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顿时,浑身热乎乎的,他两眼含着激动的热泪望着周恩来政委远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换岗的时候,这位赤卫队员把这件棉大衣小心翼翼地移交给接班的邹大发,并告诉了他这件棉大衣的来历。
邹大发是个苦孩子,从小给地主打长工,吃不饱,穿不暖,哪穿过棉衣,他披上周恩来政委的棉大衣,顿时一股热流暖遍全身,浑身是劲,迎着风雪,警惕地注视着前方。
这件棉大衣,就这样一班哨接一班哨的传下去,不管风有多大,天有多冷,哨兵们只要穿上周恩来政委的棉大衣,便感到浑身暖烘烘的,精神旺盛,斗志倍增。
第五篇:适合小学生演讲的革命故事
朱总司令救孩子
凌峰
1932年冬的一天,朱德总司令和司令部机关人员前往坪上,队伍行进在泰宁大竹山密林里时,已近黄昏。忽然,从山中传来隐隐约约的哭声。
朱总司令闻声连忙勒缰下马,顺着哭声仔细察看,发现山腰间有两个黑影,于是他把马缰拴在树上,和警卫员一起爬上山去。近前一看,原来这里有个山洞个,洞口躺着三具瘦巴巴的尸体,两个孩子正在啼哭,他么看上去不过五六岁,蓬头垢面,身着破棉袄,见来了生人,孩子便很警觉地往山洞里钻去。朱总司令见状,就蹲在洞口,两手合成喇叭状,大声喊道:“喂,孩子,快出来呀!叔叔这里有好吃的东西……”孩子一听到有吃的东西,便怯生生地扶着洞壁走出来,一见朱总司令手里拿着两个番薯,便扑上来,抢了番薯又往洞里跑。朱总司令和警卫员手疾眼快,上前把两个孩子抱在怀里,并把挎包里所有的番薯都拿给孩子吃,孩子这才安定下来。
夜色渐渐地笼罩大地,周围一片漆黑。孩子哭叫着要找“妈妈”,朱总司令和警卫员忙把孩子背下山来,让俩孩子坐在马上,一边给孩子擦泪,一边心疼地说:“好孩子,不要哭,这个叔叔带你们找妈妈好吗?”然后对警卫员嘱咐了几句话,警卫员即牵着马,驮着俩孩子向泰宁县城的红军医院走去。朱总司令又派了几个战士,把洞口的三具尸体掩埋掉。然后率领队伍,披星戴月继续前往坪上。
过了几天,朱总司令到泰宁县城,特意在墟场上买了点花生、豆饼,去红军医院探望这两个孩子。一进屋,两个孩子就发现了,他们兴奋地喊道:“那个叔叔来了!”朱总司令和蔼地笑着,把带来的花生和豆饼交给旁边的护士,双手抱起俩孩子,亲热地吻着他们天真可爱的小脸蛋儿,说:“小家伙,还认得叔叔?”那个长着圆圆脸蛋的孩子,眨了眨小眼睛说:“那天叔叔也是穿的这套衣服,戴的这顶草帽。”朱总司令和护士听了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朱总司令临走时,叮嘱护士好好照看他们,就和他们挥手告别。只见朱总司令走得好远了,还频频向他们挥手。朱总司令救孩子的事,一直在泰宁人民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