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诗词选读
红色诗词选读
旺苍县黄洋将军希望学校 李益
一、导入(背景音乐:映山红)
师:一曲映山红,唱出了人们盼望红军到来的急切心情。1933年,在人们的翘首期盼中,红军来到旺苍。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30秒(播放视频)3分30秒 师:红四方面军从1932年至1935年转战于川北,在木门镇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红军队伍得到壮大。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等党政机关移驻旺苍老城,在这里诞生了最早规模最大的红军妇女武装-红军妇女独立师,诞生了最早的红军水兵连和最大建制的红色童子团——少共国际师。当时旺苍不到10万人,就有1.2万人参加了红军。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共和国的高级将领,徐向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出示课件 照片)1分30秒
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徐向前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校本教材,翻到14页,我们具体来认识一下他。10秒(播放课件 介绍)
师:这里,老师要补充一下徐向前元帅在川北指挥的一些著名战役。红军时期,他率红四方面军转战于通江、巴中、南江、旺苍、广元、苍溪等地。指挥红军取得了“黄猫垭战役”、“西渡嘉陵江战役”、“广昭战役”一系列战役的重大胜利。40秒
二、赏析《天仙子·徐向前》 25分
师:徐向前元帅一生战功卓著、人格伟岸。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有一首词这样评价了徐向前元帅的一生。请大家翻到校本教材16页,听老师范读,注意感知语气和节奏。(播放课件 词)
天仙子·徐向前
谁说学生无出息,偏在战场逢劲敌。
雄才伟略可称奇,胸有律,情无极,韩信点兵今胜昔。
围点打援凭胆识,以弱灭强知马力。
终生常叹败河西,非己失,心何急,遗恨九泉难掩抑。
1、师范读。
2、请大家集体朗读一遍。(提示:这首词,豪放且委婉,收放有序,彰显英 1 气,尾韵感慨深刻、悠长。读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和节奏)板书:天仙子·徐向前
3、师:词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天仙子:词牌名;徐向前是题目。
4、师:现在,我们来学习词的上阕,请同学们先看教材中词下面的注解。看完注解,把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预设:
谁:用在词开头,表示疑问,意为“哪个”
学生:是指徐向前作为黄浦一期期学生,由于外表沉默寡言又少笑,被校长蒋介石认为没出息,谁也没有想到,几年后竟然成为战场上的强劲对手,蒋介石后悔不已。
雄才伟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律:规则、准则,此处指的是用兵的韬略,章法。
情:对革命的热情,言及对革命事业事业无限忠诚。韩信:汉朝大将,善用兵
5、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他是如何理解上阕的?(学生翻译)明确:哪个说学生没出息呢?偏偏在战场上相遇,成为强劲对手。才智和谋略杰出称得上军中奇才。胸怀用兵韬略,对革命事业事业无限忠诚。善于用兵胜过汉朝的韩信。
6、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词的下阕。请同学们先看有关下阕的注解。同样,请同学们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
围点打援:一种战术,抽出部分兵力围困据点,然后使用主力部队打击救援据点的援军。
凭:凭借。
马力:指马的能量、能力,这里指的是徐向前元帅的军事才能。
败河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为实现打通苏联道路之目的,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徐向前率红军第5军、9军、30军强渡黄河,直取宁夏,后因苏联物援受阻,中央决定放弃取宁夏计划,命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徐向前任总指挥,伺机进取新疆,接应苏联外援。不久,西路军于河西走廊遭反动军阀“马家军”重围,徐向前指挥西路军孤军奋战四个月,终因弹尽粮绝,兵败河西走廊。2 此次西征是一次无后方依托的孤军征战。徐向前率西路军于河西走廊上上演了一部悲壮之歌。徐向前元帅为此遗憾终生。
失:过失;何:为什么;急:气恼;掩抑:掩盖。
7、师:这几句词该怎么理解呢?
明确:围点打援凭借的是胆识,以少胜多才知道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常常叹息兵败河西走廊。那并不是一己的过失,心中又何必太在意?在九泉之下这种遗憾都难以掩盖。
8、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播放课件 问题)(1)纵观这首词,哪些词是写徐向前元帅的军事才能?
引导:徐向前有这么高的军事才能,他是蒋介石的劲敌,他胸怀作战韬略,他胜过西汉的韩信,他指挥作战时,围点打援、以少胜多,这一切都说明他在军事上具有什么?(板书:雄才伟略)因此,我们可以说他是?(板书:奇才)
(2)从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读出徐向前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引导:徐向前他叹什么?(板书:叹)他叹败河西,(板书:败河西))他为什么叹?认为是自己的过失,他叹到什么程度?即使是死了都难以掩盖,哎!可见遗憾之深,虽然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但他把失败的责任全推到自己身上,可见他?
引导:徐向前叹息河西一战,其实作者在这里也在叹,只是作者的叹是什么?(板书:赞叹)
三、赏析《黄洋读》8分
师:同学们,徐向前作为一名共和国的元帅,地位之高、功绩之大,但是,他没有忘记他曾经战斗过的这一片红土地,1980年,79岁高龄的徐帅亲笔为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题写了“继承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英勇牺牲、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大无畏气概”的赠言。(出示课件 木门寺)今天,勤劳的旺苍人民正是在这种红军精神的指引下,继往开来,艰苦奋斗。在和平年代,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同样人才辈出,走出了诸如共和国少将赵金光、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等众多的时代英豪,其中赵金光就出生在旺苍县黄洋镇,他亦文亦武亦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描述他自己少年读书时的一首诗:(出示课件 诗)
黄洋读
赵金光
山风吹雪入寒窗,怀抱烘笼读一堂; 发奋已知勤学苦,三更难忍是饥肠。师:请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师: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请大家结合以下问题来自学这首诗。
1、思考
(1)诗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赵将军读书的条件?可以用诗中哪两个词来概括?(板书:寒 饥)(2)你能用一个字来描述赵将军读书的条件吗?(板书:苦)(3)他是怎样读书的?(板书:发奋 勤学)(4)赵将军读书的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2、同学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少年赵金光都能坚持学习,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不知道比他好多少倍,那么,面对学习我们应该怎么做?
结束语:赵将军工作在外,却心系家乡教育,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四处奔走,他多次莅临我校,对我校学子寄予了厚望,请看视频(出示将军亭楹联),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将军亭,请大家齐读楹联。同学们,这不仅是赵将军对黄洋学子的希望,也是共和国235位将军及所有关心黄洋教育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我相信我们黄洋的学子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在红军精神的鼓舞下,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严格自律,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四、作业:《将军爷爷,我想对你说》
师:学红色文化,诵将军诗词,感伟大情怀。请以《将军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第二篇:毛泽东诗词选读
毛泽东诗词选读
1、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历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明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题解】
这首词,自1964年初纪念毛泽东七十诞辰发表以来,就被说成是写中苏论战的。
1962年是多事之秋。国外,美国上来一个雄心勃勃的肯尼迪,宣称要支持所有朋友,反对一切敌人。年初,美军顾问进入了越南。中国的另一个有麻烦的邻居----印度,则被肯尼迪称为落后国家的“民主橱窗”,并多次公开指出,美国必须帮助印度,让它成为亚非国家的榜样,使它们不至于向中国学习。台湾也派遣了多支武装小分队在沿海各地登陆骚扰。但是,在****内部,争论最多的,还是与苏共的关系。毛泽东坚持要“反帝反修”一起来,于是两党越闹越僵。
在苏共于61年10月的二十二上大通过了新党章后,两党矛盾急剧上升。在62年一年里,双方利益或观点激烈冲突的事件就有:;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同意与美英商谈防止核扩散协议;中印边境冲突;撤走援华专家;催讨朝鲜战争时的军火贷款;中苏边境冲突;东欧五国在它们的党代会上点名围攻。苏联报纸也开始批判。
****在62年底开始反击,在报上痛骂意大利、法国和印度的******。但是正式向苏共叫阵,则是63年7月14日苏共公布了给全体党员的公开信以后的事。“九评”的第一篇要到9月6日才发表,比这首词的日期晚得多。
2、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935年2月 【译诗】
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啊,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啊,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赏析】
据笔者所见,•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诗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此诗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凭添悲壮。
接着第二句,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这个画面可以剖成三个字组成的意境,一幅晓月寒霜图,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就在这霜、晨、•月(有意分开,让我们细细品一品这三个字本身的美)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炼、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整个上半阕一气读到此处不由得立马想到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稼轩这几行千古绝唱在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
而且毛主席自己的话也说明当时这种一代英雄苍凉之心境:“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指本篇以下《十六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七首诗),•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因当时确立毛主席为最高军事统帅的遵义会议已经于1月召开,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选举了毛主席为政治局常委,•并确立了他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当口,诗人毛泽东在上半阕正视了红军的现实处境,•但在下半阕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所以这二句虽表面写实,•却的确有象征意义,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
最后二行让人有一种仿佛亲眼见到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万里祖国壮丽江山之英姿。他看见了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阳,•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李白《忆秦娥》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毛主席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主席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另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当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情不自禁或下意识地说出这两句诗,以此来表达我们心中强烈的感受,以及我们将暗自下定决心,•树立必胜之决心,克服万重困难,以致于最后获得成功。•它对于升华我们的精神起到了某种神奇般的效应,有某种神秘的符语般的力量。
3、《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1929年6月22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4、《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赏析]:
此词作于1934年夏,时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进行期间。当时毛泽东在会昌,未能参与反“围剿”主要战役的指挥。第三次“左”倾路线正发展到顶点,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主张正确路线的同志们,是同这条‘左’倾路线完全对立的。他们不赞成并要求纠正这条‘左’倾路线,因而他们在各地的正确领导,也就被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中央及其所派去的组织或人员后所推翻了。正是在这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下,毛泽东写了这首词。它反映出无论处在怎样的逆境中,革命导师和伟大诗人总是恢恢有余,从容不迫,抱定坚强的胜利信心和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全词8句,46字,写眼前景,叙当下事,构成为一幅鲜明的图画,雕绘出一个完整的形象。上片:“东方欲晓”,天快亮而又还没有亮,说不定天外还有一钩残月,数点银星,红军战士已经整装出发了,诗人自己当然也侧身其中。这本来应该说算“早”的,可是“莫道君行早”,晓行夜宿,披星戴月,红军战士已习以为常,毫不足奇;而且东方不是眼看就要放亮了吗?战士们为了革命事业,踏遍了青山万重,却不因风尘跋涉,鞍马劳顿而感到衰老:“踏遍青山人未老”,革命人永远是年青的。红军战士个个精神奕奕,人人兴致勃勃,看到会昌的一川烟雨,千岩竞秀,都不禁大为赞赏:“风景这过独好”。是呵,确乎是“风景这边独好”啊!想想那“完全陷入被动地位”、“绝无自主活跃之概”的赣北前线,岂不是“风景这边独好”吗? 下片:“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紧承前片来写会昌“独好”的自然景色。崇山峻岭,高入云表,一峰接一峰,翻腾如龙蛇,蜿蜒入福建,直接东海,多么雄伟壮丽!“战士指看南粤”,转身再向南边广东一看,那一抹远山,绵亘千里,重岩叠嶂,奔云涌雾,“更加郁郁葱葱”,战士们也更加高高兴兴。这就是说,会昌的风景是“独好”的,而从会昌向远方望去,则更是美不胜收,其妙无穷。不用说,从会昌拂晓出发的战士,将来踏遍那东溟的高峰和南粤的青山,人也不会老啊!5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注释】
①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②魏武、碣(jié)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过碣石山。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鱼船,在起伏的汪洋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边?
往事已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吟咏过诗篇。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6《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南方根据地的怀念和北上抗日的决心,以及对红军战士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高高的天上飘着淡淡的白云
看着南飞的雁阵,直到消失在天尽头 不到长城就算不上好汉
屈指算来长征已经走了两万里路 六盘山山峰高高耸立 西北风猎猎,卷积着红旗 今天长长的绳索已在手中
什么时候才能捉住蒋介石这条孽龙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望断:望尽。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此指蒋介石。7《七律·冬云》
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注释]:
〔冬云〕作诗日期十二月二十六日(作者的生日),在当年冬至后的第四天。旧说“冬至一阳生”,所以诗中说“大地微微暖气吹”,这里是比喻虽在冬至,大地并没有完全不必寒流控制。
〔罴(pí)〕熊的一种,现在叫马熊或人熊。[译文] 大雪低压着冬云而雪花纷飞,万紫千红一时间都调谢了。长空翻滚起湍急的寒流,大地吹送出微微的暖意。唯有孤胆英雄在驱杀虎豹,大豪杰也绝不会惧怕那熊罴。
漫天大雪令梅花欢欣鼓舞,冻死苍蝇当不足为奇。[赏析]
毛主席写这首诗时正好是他的生日,这一天他刚满69岁。
这一年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一面是严寒的冬天在恣意横行(其实正值隆冬,属写实,但实景中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景寓情,•作者再次抒发“无限风光在险峰”般的豪情),一面是国际上各种反动派在咆哮反华。•在诗中作者形象地展现了这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状况。
头两句肃杀茫茫之冬景昭然若揭,大雪横飞,乌云滚滚,万紫千红都已凋零。虽是客观描写,却带有强烈的象征味——反动派暂时不可一世。
接着三、四句,使严峻局面微露春光。冬天湍急的寒流终会过去,•冬天并非“穷阴杀节,急景雕年”。俗话说:“冬至一阳生”。•也就是说最寒冷的时刻,也正是阳气初萌的时刻。犹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毛主席同样告诉了我们:“大地微微暖气吹”。也正如主席早年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样一丝暖气也会最后吹走隆冬,迎来朗朗春天。
第五、六句毛主席又展早年英迈豪气。一个“独”字用得极好;•从“独立寒秋”开始,毛主席就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独驱一切“虎豹豺狼”,•对这“独”字毛主席情有独钟。这二句的“虎豹”、“熊罴”都指反动派邪恶势力,•同时在诗意上又与冬景相谐调。
最后二行,毛主席以“梅花”,这最寒冷的季节独傲霜雪的中国国花,•象征诗人及大中华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高洁精神。面对漫天大雪,梅花欢喜得很,•根本就不怕严寒。毛主席在此化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洁的形象,•一变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无限壮美的情怀。诗人在此似乎在高唱:来吧,狂风大雪尽管来吧,一切反华的恶势力尽管来吧。“冻死苍蝇未足奇”抒发了对经受不住考验者的蔑视。
第三篇:毛泽东诗词选读
毛泽东诗词选读
1、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历 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 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明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题解】
这首词,自1964年初纪念毛泽东七十诞辰发表以来,就被说成是写中苏论战的。1962年是多事之秋。国外,美国上来一个雄心勃勃的肯尼迪,宣称要支持所有朋友,反对一切敌人。年初,美军顾问进入了越南。中国的另一个有麻烦的邻居----印度,则被肯尼迪称为落后国家的“民主橱窗”,并多次公开指出,美国必须帮助印度,让它成为亚非国家的榜样,使它们不至于向中国学习。台湾也派遣了多支武装小分队在沿海各地登陆骚扰。但是,在****内部,争论最多的,还是与苏共的关系。毛泽东坚持要“反帝反修”一起来,于是两党越闹越僵。
在苏共于61年10月的二十二上大通过了新党章后,两党矛盾急剧上升。在62年一年里,双方利益或观点激烈冲突的事件就有:;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同意与美英商谈防止核扩散协议;中印边境冲突;撤走援华专家;催讨朝鲜战争时的军火贷款;中苏边境冲突;东欧五国在它们的党代会上点名围攻。苏联报纸也开始批判。
****在62年底开始反击,在报上痛骂意大利、法国和印度的******。但是正式向苏共叫阵,则是63年7月14日苏共公布了给全体党员的公开信以后的事。“九评”的第一篇要到9月6日才发表,比这首词的日期晚得多。
2、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2月
【译诗】
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啊,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啊,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赏析】
据笔者所见,•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诗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此诗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凭添悲壮。
接着第二句,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这个画面可以剖成三个字组成的意境,一幅晓月寒霜图,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就在这霜、晨、•月(有意分开,让我们细细品一品这三个字本身的美)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1
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炼、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整个上半阕一气读到此处不由得立马想到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稼轩这几行千古绝唱在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
而且毛主席自己的话也说明当时这种一代英雄苍凉之心境:“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指本篇以下《十六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七首诗),•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因当时确立毛主席为最高军事统帅的遵义会议已经于1月召开,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选举了毛主席为政治局常委,•并确立了他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当口,诗人毛泽东在上半阕正视了红军的现实处境,•但在下半阕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所以这二句虽表面写实,•却的确有象征意义,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
最后二行让人有一种仿佛亲眼见到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万里祖国壮丽江山之英姿。他看见了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阳,•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李白《忆秦娥》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毛主席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主席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另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当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情不自禁或下意识地说出这两句诗,以此来表达我们心中强烈的感受,以及我们将暗自下定决心,•树立必胜之决心,克服万重困难,以致于最后获得成功。•它对于升华我们的精神起到了某种神奇般的效应,有某种神秘的符语般的力量。
3、《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1929年6月22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4、《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赏析]:
此词作于1934年夏,时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进行期间。当时毛泽东在会昌,未能参与反“围剿”主要战役的指挥。第三次“左”倾路线正发展到顶点,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主张正确路线的同志们,是同这条‘左’倾路线完全对立的。他们不赞成并要求纠正这条‘左’倾路线,因而他们在各地的正确领导,也就被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中央及其所派去的组织或人员后所推翻了。正是在这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下,毛泽东写了这首词。它反映出无论处在怎样的逆境中,革命导师和伟大诗人总是恢恢有余,从容不迫,抱定坚强的胜利信心和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全词8句,46字,写眼前景,叙当下事,构成为一幅鲜明的图画,雕绘出一个完整的形象。上片:“东方欲晓”,天快亮而又还没有亮,说不定天外还有一钩残月,数点银星,红军战士已经整装出发了,诗人自己当然也侧身其中。这本来应该说算“早”的,可是“莫道君行早”,晓行夜宿,披星戴月,红军战士已习以为常,毫不足奇;而且东方不是眼看就要放亮了吗?战士们为了革命事业,踏遍了青山万重,却不因风尘跋涉,鞍马劳顿而感到衰老:“踏遍青山人未老”,革命人永远是年青的。红军战士个个精神奕奕,人人兴致勃勃,看到会昌的一川烟雨,千岩竞秀,都不禁大为赞赏:“风景这过独好”。是呵,确乎是“风景这边独好”啊!想想那“完全陷入被动地位”、“绝无自主活跃之概”的赣北前线,岂不是“风景这边独好”吗?
下片:“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紧承前片来写会昌“独好”的自然景色。崇山峻岭,高入云表,一峰接一峰,翻腾如龙蛇,蜿蜒入福建,直接东海,多么雄伟壮丽!“战士指看南粤”,转身再向南边广东一看,那一抹远山,绵亘千里,重岩叠嶂,奔云涌雾,“更加郁郁葱葱”,战士们也更加高高兴兴。这就是说,会昌的风景是“独好”的,而从会昌向远方望去,则更是美不胜收,其妙无穷。不用说,从会昌拂晓出发的战士,将来踏遍那东溟的高峰和南粤的青山,人也不会老啊!
5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汪洋都不见
往事越千年
秋风今又是
【注释】
①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②魏武、碣(jié)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过碣石山。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文】,,白知魏换浪向武了滔谁挥人天边鞭间,?。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鱼船,在起伏的汪洋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边?
往事已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吟咏过诗篇。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6《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南方根据地的怀念和北上抗日的决心,以及对红军战士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高高的天上飘着淡淡的白云看着南飞的雁阵,直到消失在天尽头不到长城就算不上好汉屈指算来长征已经走了两万里路
六盘山山峰高高耸立西北风猎猎,卷积着红旗
今天长长的绳索已在手中
什么时候才能捉住蒋介石这条孽龙
【注释】: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屈指计算。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此指蒋介石。
7《七律·冬云》 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注释]:
〔冬云〕作诗日期十二月二十六日(作者的生日),在当年冬至后的第四天。旧说“冬至一阳生”,所以诗中说“大地微微暖气吹”,这里是比喻虽在冬至,大地并没有完全不必寒流控制。
〔罴(pí)〕熊的一种,现在叫马熊或人熊。
[译文]
大雪低压着冬云而雪花纷飞,万紫千红一时间都调谢了。长空翻滚起湍急的寒流,大地吹送出微微的暖意。唯有孤胆英雄在驱杀虎豹,大豪杰也绝不会惧怕那熊罴。
漫天大雪令梅花欢欣鼓舞,冻死苍蝇当不足为奇。
[赏析]
毛主席写这首诗时正好是他的生日,这一天他刚满69岁。
这一年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一面是严寒的冬天在恣意横行(其实正值隆冬,属写实,但实景中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景寓情,•作者再次抒发“无限风光在险峰”般的豪情),一面是国际上各种反动派在咆哮反华。•在诗中作者形象地展现了这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状况。
头两句肃杀茫茫之冬景昭然若揭,大雪横飞,乌云滚滚,万紫千红都已凋零。虽是客观描写,却带有强烈的象征味——反动派暂时不可一世。
接着三、四句,使严峻局面微露春光。冬天湍急的寒流终会过去,•冬天并非“穷阴杀节,急景雕年”。俗话说:“冬至一阳生”。•也就是说最寒冷的时刻,也正是阳气初萌的时刻。犹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毛主席同样告诉了我们:“大地微微暖气吹”。也正如主席早年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样一丝暖气也会最后吹走隆冬,迎来朗朗春天。
第五、六句毛主席又展早年英迈豪气。一个“独”字用得极好;•从“独立寒秋”开始,毛主席就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独驱一切“虎豹豺狼”,•对这“独”字毛主席情有独钟。这二句的“虎豹”、“熊罴”都指反动派邪恶势力,•同时在诗意上又与冬景相谐调。最后二行,毛主席以“梅花”,这最寒冷的季节独傲霜雪的中国国花,•象征诗人及大中华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高洁精神。面对漫天大雪,梅花欢喜得很,•根本就不怕严寒。毛主席在此化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洁的形象,•一变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无限壮美的情怀。诗人在此似乎在高唱:来吧,狂风大雪尽管来吧,一切反华的恶势力尽管来吧。“冻死苍蝇未足奇”抒发了对经受不住考验者的蔑视。
毛主席在这首诗中用了“虎豹”、“熊罴”两个个意象指敌人,•仅用“梅花”一个形象指革命者,也算是一个特色。•另外整首诗抒情的气势雷霆万钧,出入于无人之境,又一次体现了毛诗大气壮阔的特征。
第四篇:红色经典诗词全集
红色经典诗词目录
题目
地点或事件摘要
年份 贺新郎
1923 沁园春
长沙
1925 菩萨蛮
黄鹤楼
1927 春 西江月
西江月
清平乐
采桑子
如梦令
减字木兰花
蝶恋花
渔家傲
渔家傲
菩萨蛮
清平乐
忆秦娥
十六字令
七律
念奴娇
清平乐
山
沁园春
1936.02 临江仙
玲
七律
七律
生
浣溪沙
生
浪淘沙
河
秋收起义
1927.09
井冈山
1928 秋
蒋桂战争
1929 秋
重阳
1929.10
元旦
1930.01 广昌路上
1930.02
从汀洲向长沙
1930.07
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 春
反第二次大“围剿”
1931
大柏地
1933 夏
会昌
1934 夏
娄山关
1935.02 三首
1934-35
长征
1935.10
昆仑
1935.10
六盘
雪
赠丁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和柳亚子先
1949.04.29
和柳亚子先
1950.10
北戴
夏
夏
1935.10
1936.12
1949.04
1954 水调歌头
游泳
1956.06 蝶恋花
答李淑一
1957.05.11 七律
送瘟神二首
1958.07.01 七律
到韶山
七律
山
七绝
照
七律
人
七绝
七律
志
卜算子
梅
七律
云
满江红
志
七律
志
贺新郎
史
水调歌头
山
念奴娇
答
七律
都
1959.06
登庐
1959.07.01
为女民兵题
1961.02
答友
1961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1961.09.09
和郭沫若同
1961.11.17 咏
1961.12
冬
1962.12.26 和郭沫若同
1963.01.09
吊罗荣桓同
1963.12 读
1964 春 重上井冈
1965.05 鸟儿问
1965 秋
洪
1965
红色经典诗词 贺新郎 1923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1927 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1927.09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1928 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1929 秋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1929.10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1930.01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1930.02
1930.07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 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1931 夏 菩萨蛮 大柏地 1933 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1934 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02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十六字令 三首 1934-35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七律 长征 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念奴娇 昆仑 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 六盘山 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沁园春 雪 1936.0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临江仙
赠丁玲
1936.12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1949.04.29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1950.10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浪淘沙
北戴河
1954 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水调歌头
游泳
1956.06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蝶恋花
答李淑一
1957.05.11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七律二首
送瘟神
1958.07.01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丝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七律 到韶山 1959.06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年了。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 登庐山 1959.07.01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1961.02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律 答友人 1961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1961.09.09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1961.11.17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卜算子 咏梅 1961.12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七律 冬云 1962.12.26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1963.01.09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七律 吊罗荣桓同志 1963.12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晏鸟〕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贺新郎 读史 1964 春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足乔〕 歌未竟,东方白。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1965.05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 鸟儿问答 1965 秋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七律《洪都》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第五篇:红色诗词
红色诗词
一.填空题
1. 毛泽东的诗句“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作
于1918年)
2. 毛泽东于1921年所作《虞美人·枕上》中的词句“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中的离人指的是杨开慧(作于1921年)
3.(作于1925年)
4. 毛泽东的诗句“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所赞咏的景物是长江。(作于1927年)
5. 毛泽东的《西江月·秋收起义》作于
6. 毛泽东的诗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所描写的是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作于1928年)
7. 毛泽东的诗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描写的是在当时的左倾路线立三路线造成的局面(作于1930年)
8. 《七律·长征》star over china)
9. 今又是,换了人间(作于1954年)
10. 堑变通途(作于1956年)
二.选择题
11.“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反映的历史背景是(A)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 C.第三次反围剿
12.毛泽东诗句“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表明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彻底失败,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是(B)
A.1930B.1931C.1932
13.毛泽东的《清平乐·会昌》中的诗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反映的历史背景是(B)
A.第四次反围剿B.长征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14.《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现了红军的勇敢与顽强,在此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B)
A.红军胜利会师B.遵义会议C.湘江突围
15.毛泽东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出自(C)
A.《念奴娇·昆仑》 B.《菩萨蛮·大柏地》 C.《清平乐·六盘山》
16.周恩来的诗作“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创作背景是(B)
A.西安事变B.皖南事变C.七七事变
17.叶剑英的诗句“太行游击费纠缠,撑住平辽半边天“赞誉的将军是(B)
A.彭德怀B.刘伯承C.贺龙
18.“宜将剩勇住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描绘的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C)
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
19.毛泽东的《七绝·为女民兵题》“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作于(B)
A.1960B.1961C.1962
20.《卜算子·咏梅》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创作背景是(B)
A.大跃进时期B.三年困难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