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观后感写作方法
1、(读)观后感写作方法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读)观后感既然属于议论文范畴,它必然具备一般议论文写作的特点;它又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不同,关键要搞清,哪儿不同?
①“×后感”要求从写自己的感受为主,文章始终离不开“我”这个特定身份,要根据所感对象,抒发个人的体会,感受。几篇例文皆如此。
②感受由原作(文字、文章、一本书、一部电影,电视,一幅画面等)中来。感受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谈哪种感受,都是由原作激发产生的。
③写“观(读)后感”必须联系实际,可联系自身实际,也可联系社会实际,而写一般议论文就不必受这个限制。当然联系实际,必然有联想,就是受原作启发联想到现实生活与之相通或相似乃至相反的事物,这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比如例文中由父母亲纯真的爱情联想现实生活虚假的海誓山盟,从互相利用为依托的浅薄感情(这是相反联想);由“母亲”风雪中的 伫立联想到自由女神塑像,由“母亲”因爱而产生的自我牺牲精神联想到《泰坦尼克》和《红河谷》中的某些情节(这是相似联想);还由电影中“我”对父母亲的理解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对父母缺乏理解,体谅的社会现象(这是相反和相关联想)。通过联想可以使感受更深刻,更系统化,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读后感的中心论点。
2、写(读)观后感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文章开篇要明确感点。
所谓感点,就是原作中最能引发出你感受的地方。有时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可以引起你感受的地方很多,写×后感时你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最能引起感受的一、两点来写。也就是感点要集中,要突出。最好能抓住原作的中心和重点来谈,因原作的中心和重点一定是最充分最直接给人启迪,引发感受的地方,容易写深刻。
比如《我的父亲母亲》中还有“我”父亲的学生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为老师抬棺的情节;还有“我”母亲把办丧事老乡们退还给她的酬谢钱捐赠给村小学的情节,都很感人。依据发感要表现主旨需要,以上几篇例文就没提这些情节,因为他们要突出爱情这个主题。
②对原文的复述要详略得当,要点出感受的重点。
有一篇文章写了四段,前三段全是复述情节,最后一段简单发感,就结扎了全文,这是不合适的。对原文的复述要简洁,无需大量篇幅。概述原文后,马上点出感受重点,这个感点实际就是“(读)观后感”的中心论点。另外,生发感受的重点情节复述相对可详细,具体些,比如习作示例③《永恒》:“北风萧瑟之中,‘母亲’孤零零地坐在颓坏灰暗的校园,靠着半截土墙,痴痴地望着低暗破旧的校舍„„”这段复述相当具体,不过它是经作者感情浸渍后形成的画面,之复述具体形象因它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是感点。③生发,展开议论要紧扣原作。
原作引起人的感受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时是从原作中领悟出某种道理;有时是引起某些联想;有时是引起对某种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感触和议论。那么要抓住感受最深的某一点谈,谈时不能天马行空,离开原作。要处理好重点感受与联系实际的关系;主题与材料的关系。也就是所有材料都要受感受重点的支配。根据以上分析,(读)观后感的组成包括: a、对原作的介绍(简洁复述),并点出感点。b、围绕感点,联系自身或社会生活实际发表议论。c、综合归纳论述内容,升华,深化感受。
以上讲的是一般规律,并非八股套路,具体行笔其实是很灵活的,上次提供的4篇例文即可说明,文无定法又有法,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是看作者思维的灵活性和驾驶语言的能力。
第二篇:2019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写作方法及看点
2019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写作方法及看点
主题: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打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历史长卷,通过讲述那些与五星红旗紧紧相连的高光时刻与动人故事,带来一堂恰逢其时的“开学第一课”。
2019年的《开学第一课》都有哪些精彩看点呢?
看点一:
董卿、撒贝宁携手主持,带领孩子们聆听五个动人的国旗故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在《义勇军进行曲》庄严雄伟的旋律中,他亲自按下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每个中国孩子都知道,“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也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创造、奋斗、团结、梦想。70年来,我们凭借这四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让五星红旗在各地招展飘扬,告诉全世界“中国梦”可以登上多高、走向多远……
看点二:
让孩子们成为“课堂主角”,新技术“和鸣”爱国情。
带领孩子们“共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在新学年开始之际,迎接一场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节目特别强化了孩子们的“主角意识”,通过展示他们的才艺、挑战,或是分享他们的经历、感受,达成和“国旗故事”的精神衔接:来自上海高境第三中学的三位初中生姜大礼、黄俊凯、金振宇组成“大黄金”组合,将挑战30秒最多的交互跳绳纪录;华南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生团队将在沙盘微缩景观之上,来一场“机器人限时救援比拼”;不同民族、地区、年龄的孩子们纷纷登台,带领大家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山高路远》《七子之歌》《歌唱祖国》等曲目,用歌声诉说深情。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还综合运用AR虚拟技术、5G、自动机械等多种技术手段和演讲、朗诵、情景剧、游戏互动、第二课堂连线等多样表现形式,力图呈现一堂新颖生动、真挚感人的“爱国电视公开课”。
此外,节目播出前后还将推出“我为祖国升国旗”等相关新媒体活动,带领广大青少年见证伟大祖国的发展历程,感受“生长在五星红旗下”的幸福与自豪,生发“我与祖国共成长”的美好心愿。
看点三:
走近《红岩》狱中绣红旗的原型故事 感受五星红旗的信仰与荣耀
《红岩》中,江姐含热泪绣红旗的画面成为经典。这个故事,来自原著小说作者罗广斌的一段亲身经历。
“制作一面五星红旗吧,等解放的时候,高举着这面红旗冲出牢房!”1949年10月7日,有些地区还未解放,仍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监狱中的罗广斌和一些革命志士们,得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们怀着美好的畅想,拆下红色被面,缝上黄纸星星,在狱中秘密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将其藏在了牢房一块地板下。
因为从未见过五星红旗的模样,对于五颗星的布局无从知晓,他们只好按照想像,令一颗大星居中,四颗小星对称分布四方。他们制作的是“不够标准”的国旗,但这面用信仰织就的旗帜,却是革命先辈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最佳见证之一。
当年从白公馆虎口脱险幸存的志士,有一位健在。她就是现年95岁的郭德贤奶奶。回忆起当时的经历,郭奶奶在激动之余,忍不住为不幸遇害的战友抹泪。翻开老相册,抚摩着复刻版的“狱中红旗”,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老人哽咽了:“想起我们多少同志流血牺牲,就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红旗能够永远飘扬……”
彼时的他们正当青春,为了信仰出生入死,前赴后继。今天的我们,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五星红旗,因为它神圣而不可侵犯。“绣红旗”的故事激励孩子们,要接过先辈的旗帜,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看点四:
第一代“攀登者”以血肉之躯搭建“中国梯”将国旗插上珠峰之巅
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珠峰“第二台阶”的地方,架设了一个金属的梯子。到2008年,一共有1300多个中外登山者通过这个梯子圆了自己的“珠峰梦”,它被许多国外的登山家称为是“中国梯”。
和共和国同龄的“无腿勇士”夏伯渝老人,曾参与了1975年那次攀登珠峰、架设“中国梯”的过程。但“中国梯”的缘起,其实是受了第一代中国登山运动员的指引。节目中,夏伯渝动情讲述了背后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
“第二台阶”位于珠峰北坡约8600米的地方,那是一个30多米高的几乎垂直的峭壁。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它是从未被人逾越的北坡登顶必经之路。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四位突击顶峰的队员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贡布到达“第二台阶”之后,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
“中国梯”的雏形无疑是悲壮的。因为登山者的高山靴下绑着尖利冰爪,要搭建人梯,得脱下靴子,他们没有犹豫,为了可以更稳地站在冰锥上,后来索性连毛袜都脱了。短短的一段里程,他们用了一个多小时。甘当“人梯”的刘连满,体力耗费过度,无法前进,其他三人把唯一的氧气瓶留给了他,然后继续冲顶。
就这样,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在没有食品、没有氧气、极其寒冷的严酷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从北坡登顶,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也成为全世界从北坡登顶珠峰的第一批人。86岁的贡布老人回忆,“登上顶峰,我拿出背的国旗升起来,那个时候天气是最好的,国旗飘了!”
喜讯传开,就在群众欢呼雀跃的时候,王富洲、屈银华静静躺在了医院,王富洲登山前160斤,下山时体重101斤,双手因为被冻伤做了截肢手术;屈银华的十个脚趾,两个脚后跟,全部做了截肢手术。
第一代中国登山运动员是勇敢的攀登者,更是精神的引领者,在他们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登山者,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迎风飘扬。贡布老人专门写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八个大字,送给代表着新一代中国登山力量的北京大学珠峰登山队。
对攀登者们而言,五星红旗是团结拼搏的化身,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这种精神永远将随着中国人的脚步,屹立在五星红旗飘扬的雪山之上。
看点五:
“中华神盾”打海盗 “身披”五星红旗护航深蓝
“我们喜欢和爸爸聊天,就是得在手机里”“爸爸很喜欢和我们讲故事,我们最喜欢听的就是大海的故事”……4岁的团团和5岁的圆圆,与爸爸相聚的时光屈指可数,她们总说,爸爸的家是在海上。
这位爸爸名叫严冬。他在海上的家,是舷号为171的海口舰——它还有一个威风凛凛的绰号,叫做“中华神盾”。入列14年来,海口舰“身披”五星红旗走过34万海里,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和美洲,多次击退武装海盗。2018年,中宣部授予海口舰“时代楷模”的称号。
身为一名舰艇官兵,严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上度过的,和妻子以及两个女儿在《开学第一课》的这次同台,是他们五年间的第12次见面。
孩子们一定好奇:爸爸平日里的工作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不能和我们在一起?当两个女儿和广大的孩子们听完严冬和战友们一起“打海盗”的故事,一定会从心底理解、佩服和尊敬如此能和五星红旗融为一体的职业,甚至心向往之。
2017年9月30日,海口舰护送五艘远洋渔船,行驶在亚丁湾上。高度警觉的海口舰,发现疑似海盗小艇在高速靠近,这些海盗胆大妄为,狡猾异常,还装备有火箭筒、自动步枪,一旦接近渔船,后果不堪设想。面对复杂的形势,海口舰不断喊话:“这里是中国海军,请你立即远离!”为制衡海盗的游击战,舰上的重机枪手将一连串的子弹扫射在海面上,激起朵朵浪花,舰上直升机凌空而起,爆震弹、信号弹在天空划出了流星,极大震慑了海盗。在将近两天的时间里,海口舰共计驱离了二十多艘疑似海盗小艇的冲击,保护了商船的安全。
第二天正值国庆节,海口舰终于将五艘远洋渔船护送过了曼德海峡,进入了红海。“在分航的时候,他们打出了‘感谢人民海军’的标语,还送给我们一面锦旗,我们在大海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严冬自豪说道,“当我们看着五星红旗在距离祖国万里之外的浩瀚大洋上猎猎飘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非常地激动。”
当我们离开祖国,身处海外,看到了五星红旗,就会油然而生家的安全感和亲切感。这份安心来自强大的祖国,来自力量与担当。我们知道,有一批可爱的人在五星红旗下的照耀下,始终为和平与美好护航。在国旗下茁壮成长的孩子们,未来也将奔赴社会的各个岗位,勇挑重担,捍卫祖国的尊严和荣光。
看点六:
为了让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闪耀”“嫦娥人”进行了上百次试验
2019年,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在1月11日,“嫦娥”和“玉兔”在月球背面完成互拍。照片一出,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它俩胸前的五星红旗,也是迄今唯一在月球背面“闪耀”的国旗。
是什么样的特殊材质,能让五星红旗在月背闪闪发光?我们为何要去月球的背面?整个工程的难度到底有多大?“玉兔”还能回家吗?
围绕着这些孩子们备感关心和好奇的问题,“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孙泽洲将来到现场,在AR和虚拟技术装点的宇宙背景中为大家答疑解惑。同时,“呆萌”的AR虚拟形象“玉兔二号”将作为小助教,与现场小朋友亲密互动,分享它在月球上的所见所闻。
身处月球的“嫦娥”和“玉兔”,完全暴露在强紫外线和严酷环境之中。为了让它们身上的国旗不褪色,“嫦娥人”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制作国旗的材料和工艺,还进行了上百次的调色和比对,完美展示了“中国红”和“中国黄”。而这,只是整个庞大研制工作的一个缩影。别看“嫦娥”和“玉兔”个头不大,但它们身上有300多套设备,几万个元器件,每个产品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即便难度巨大,“嫦娥人”还是一往无前,并且成功了。
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团队代表们,也将亮相于2019《开学第一课》的舞台,将殷切的希望传递给孩子们。
总设计师孙泽洲寄语道:“我相信,未来我们中国的航天员,也会登陆月球、登陆火星,我也希望登陆火星的第一个宇航员,很可能就在在座的你们之中。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同学们,加油!”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闪耀”在月背的五星红旗,凝练着着九天揽月的千古情怀,代表着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它将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让“航天梦”徜徉于宇宙更远的地方。
看点七:
老校长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 “爱国课”一上就是70年
今年六一前夕,习近平主席在给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小朋友们的回信中写道:“希望同学们不辜负杜岚老校长的期望,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健康成长。”
信中提到的杜岚老校长,是一位“巾帼英雄”。她身在澳门,心系祖国,把一堂关于五星红旗的“爱国课”,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直上到2013年她以101岁高龄辞世。而后,女婿尤端阳成了她事业的接班人,把爱国主义教育继续传承下去。
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孩子们,一代又一代地传颂着着杜岚校长当年的英勇无畏。在新中国成立的那天,她带领全校师生在濠江中学升起了五星红旗。当时升旗有很大的阻力,因为澳门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但杜岚校长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中国人,新中国成立,我们的国旗,我们要升起!”就这样,五星红旗在澳门的上空高高飘扬了整整三天。
之后每年的十一国庆,学校都坚持升起五星红旗。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时年87岁的杜岚女士,那天把拐杖一搁,登上升旗台,亲自拉动滑轮升起了国旗,和孩子们一起迎来了澳门特别行政区阳光灿烂的第一天。澳门的“游子”,终于回“家”了。
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孩子们说,“我们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当我们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时,心里想,要是杜岚老奶奶还在,该多好。”节目现场,他们朗读了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给习主席写的信,表达了他们从杜岚校长的身上、从学习《品德与公民》、从驻澳部队抗击台风“天鸽”的行动中,逐渐理解了什么叫“祖**亲”,“祖国就像妈妈一样,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她会张开温暖的怀抱关爱呵护我们,祖**亲就是我们的坚强依靠”“我们一定会听从您的教导,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把祖国和澳门建设得更好”……
孩子们总会长大,有一天会离开校园,但是无论他们走到哪里,这曾经的“第一课”都会让他们记住: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五星红旗,我们要努力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地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第三篇:关于日全食的作文:日全食观后感及写作方法
关于日全食的作文:日全食观后感范文及写作方法
首先,什么是观后感?
你可以根据篇幅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写
1、介绍日全食是如何形成的{别以为大家都知道,你没看到开心词典内每当特别是很有才华的那些人,在答案未确定之前会先讲一段什么是苹果吗(假设题目和苹果有关)?}
2、观测前后你的感受(这是感,可以借用别人的反应以突出自己啊。既然,是别人的当然可以引用啊,要适度哦)
3、日全食的具体过程(不要觉得和观后感无关,因为观后感中有一个字叫做观。具体的比如:贝利珠什么的。)
当然还有其他的,你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吗
如何找素材,找范文?
其实,以上三点分开查都可以找到由于情况不同,就不提供具体的了。推荐方法:除了百度等搜索引擎,你还可以到网易、新浪、51等博客的内部搜索器中去搜索。因为许多的博客并为被百度等抓取,还有一点不要闲文章短可以就可以了。另外,比如百度知道、腾讯问问等看看别人的回答,会有意外收获哦!
第四篇:写作方法
公文写作笔法新探 作者:马增芳
格式化的公文,最容易写得平板乏味,但熟谙写作笔法的优秀作者,却能长袖善舞,在限制中显身手,写出具有规范美、可读性的公文佳作。他们常用哪些笔法呢?现从一些成功的公文作品中归纳概括出如下几种,供参阅借鉴。
一、抑笔与扬笔
抑笔与扬笔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写作笔法,在公文中,抑笔一般是否定之笔,扬笔一般是肯定之笔。运用抑笔与扬笔能使公文在文气上有起伏,在节奏上有顿挫,章法上有变化,内容上有重点,有很强的可读性。因此,抑笔、扬笔成了公文中一种常用的写作笔法。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我国的证券市场在改革开放中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快发展,今年以来,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我国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还不健全,证券市场的操作经验不足,投资者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一些地方推行股份制改革和发展证券市场存在着一哄而上的倾向,加之证券市场管理政出多门、力量分散和管理薄弱,使证券市场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
****年以来,由于经济紧缩,社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而七十年代初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就业年龄,加上前几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多,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尖锐。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劳动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三年中在城镇安排了ニ千一百七十万人就业,将待业率控制在3%以下,同时妥善解决了企业停工待工问题,保证了社会稳定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一九九二年劳动部关于劳动就业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的报告)
这两段文字都是用抑扬笔法写成的,第一段是先扬后抑:第一句用的是扬笔,第二句转为抑笔。第二段文字是先抑后扬:用抑笔谈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矛盾,用扬笔谈矛盾的缓解。可见,抑扬笔法是有不同形式的。但不管用何种形式,都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运用抑、扬笔法应是先抑还是先扬?要依据语段所强调的重点来确定。一般说,在运用抑笔、扬笔的语段中,所强调的重点往往在后半部分,因此,如果整个语段重在指出存在的问题,就先扬后抑,如上面第一段;如果重在肯定成绩,就先抑后扬,如上面第二段。
2、分清抑扬笔法的轻重。运用抑笔、扬笔不能平均用力,要分清主次、区别轻重,把力量用在重点上,这样才能把要强调的问题突出出来。那么在具体运用时,孰重孰轻?这就首先需要明确重点,即所强调的问题是什么。如果重在指出问题,就要在抑笔上加重笔墨,以扬笔为衬笔;反之,就要在扬笔上多做文章,以抑笔为衬笔。如上面第一段文字,重点是指出证券市场存在的“混乱现象”,为下面提出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所以,在肯定证券市场的发展时只用了“较快”、“进一步”加以概括,而在揭示“混乱现象”时,不惜笔墨,从立法、思想、行为、动向、管理等多方面剖析原因,查找根源,以此说明“混乱现象”的深刻性、严重性和不可忽视性,从而得出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的必然结论。
3、抑笔、扬笔间要有较强的对比性。运用抑笔、扬笔的目的之一,就是借用抑、扬的对比以突出重点。因此,运用抑笔、扬笔时,要使抑、扬间有较大的反差,形成鲜明对照,产生强烈的表现效果,这样才能达到用笔的目的。上面第二段文字在这方面就很成功。前半部分,分析了城市劳动就业的现状,说明了劳动就业矛盾的尖锐,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抑得如“山雨欲来”,让人惊心动魄。后半部分的扬笔,既有定性、定量的说明,又有令人振奋的结果,扬得阳光灿烂,柳暗花明。由于抑笔、扬笔对比度强,有力地显示了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的正确。
二、领笔与绕笔
领笔,就是把一句有震撼力的话置于公文的开端,以振起全篇,抓住读者。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写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就成功地运用了领笔。正文起笔就写:“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议,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这一笔如异峰突起,石破天惊,立即激起读者的义愤和关注。我们知道,国内和平协议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由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历时半个月艰难谈判的结果,来之不易,意义非凡,实现这个协议就会使中国避免一场战争的灾难,全国人民正在翘首以盼。但南京国民党政府置人民痛苦于不顾,悍然拒绝了这个协议。他们为什么出尔反尔,背信弃义,意欲何为?下面接着就把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罪恶用心、企图和本性一一戳穿,昭示于天下,最后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个领起句在全文中举足轻重,使命令极具煽动性和鼓动力。
领笔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但领笔一定要领好,领句既要有震撼力,又要紧扣题旨,绝不可攻奇饰说,故弄玄虚。
绕笔,就是旋绕之笔,其特点是,先故意绕过本意,舍近说远,然后把笔收缩,步步逼近本
意,最后推出本意。正如林纾所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绕笔的确有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央已经采取或正在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如废弃领导干部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吸收坚定执行党的路线、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而又年富力强的同志参加各级领导工作,实行党政分开,恢复和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在决定重大问题时注意听取有学问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等等。毫无疑问,为了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制度,还要逐步采取许多必要的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中共中央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指示)
显然,这里强调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问题,但起笔却绕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上,然后又写采取的“许多必要的措施”,最后才用“就是”点出本题。这种从面到点,由一般到个别的旋绕之笔,把具体问题放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使读者从更高、更深、更广的角度去认识了“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这一问题的重大意义。可见,绕笔不是闲笔,绕笔是引导之笔,是扩展之笔,是深化之笔。
三、简笔与繁笔
毫无疑问,公文写作要以简为主,写得简明扼要。但为了表述充分,突出重点,有时也不惜泼墨,使用繁笔。实践证明,好的公文往往是简笔与繁笔的珠联璧合,这样才能使公文疏密有致,主次有别,详略得当,轻重分明。如下面这段文字: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广大群众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改革的形势很好。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也出现了新的不正之风。一些国家机关、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钻改革的空子,利用职权为小集团和个人谋私利,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给改革增加和制造困难。有的机关干部做买卖,成立各种形式的公司,买空卖空;有的任意涨价,扰乱市场,损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有的搞突击提级提职,扰乱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有的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搞浮夸,欺上瞒下;有的制发服装成风,违犯财经纪律等等。(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坚决纠正新形势下出现的不正之风的通知)
这段文字气势凌厉,笔端振风,其艺术效果就得益于简笔与繁笔的精当运用。前半部分用简
笔,只用“很好”二字来概括改革形势,为后面的展开留下了空间。到了后半部分的重点,便笔墨淋漓,极力排比,不惜罗列,把新形势下出现的不正之风暴露无遗,充分说明纠正不正之风的必要性。“繁”得好,不繁不足以尽其意,不繁不足以出精神。倘若仍用简笔,就会有轻描淡写、有气无力之感。
公文写作须有繁简之笔,不过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该简则简,该繁则繁,简处写繁,就成了啰嗦,繁处写简,就取消了重点。
四、叙笔与议笔
叙笔,就是叙事之笔,议笔,就是议论说理之笔。叙笔和议笔是公文用得最多最广的笔法。但公文既不是纯粹的记叙文,也不是纯粹的议论文,运用叙笔、议笔必须要适应公文的特点,写出公文的风格。一般地说,公文写作叙笔、议笔要紧密结合,做到叙中有议,边叙边议,不能脱节。公文中的叙是交代,议是点化,因此,叙要叙得简捷概括,议要议得准确精当,一言穷理,不能拖泥带水。《国务院对民航王仪轩机组的嘉奖令》中就有一段很有代表性的叙议文字,这就是在开头交代了劫机事件发生后的那一段:“当出现严重危害旅客和飞机安全的险情时,机组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多次化险为夷。在暴徒以武力相威胁而又与地面失去联系等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机毁人亡,机组沉着冷静,以高超的技术,使飞机安全地降落在不适宜降落大型飞机的南朝鲜春川机场。飞机落地后,机组人员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立场坚定,组织旅客团结战斗,争取返回祖国。在这次事件中,机组人员表现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品质和革命气节,表现出一心确保旅客安全的崇高职业道德,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立了功。”公文的作者没有陷于繁琐的过程交代,而是巧妙地将事件划分为三种情况,用不多的文字,把复杂的反劫机斗争,通过叙、议的精妙结合,交代得既有条不紊,又充满紧张的气氛,把机组人员的英勇、机智和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得相当充分。
五、顺笔与逆笔
讲究平实的公文,在大多情况下是用顺笔的,即按事物的自然顺序和正向逻辑关系陈事述理。顺笔会使公文有条有理,清楚明白。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一点,需要打破常规,变顺为逆。这样写不仅不会出现逻辑错误,反而会显得顺理成章,自然得体,焕发色彩。因此,公文写作不忌讳逆笔。如《国务院关于处理“渤海二号”事故的决定》开头一段就是顺笔并兼用逆笔的:
石油工业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二号‟钻井船,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渤海湾内翻
沉,造成船上职工七十二人死亡和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这是严重违章指挥造成的、我国石油工业史上最重大的责任事故。经国家经委、国家劳动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天津市劳动局、天津市经委、天津市公安局、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天津市总工会、塘沽区劳动局、塘沽区公安分局、塘沽区人民检察院共同组成的检查组查明,海洋石油勘探局在接受石油部命令„渤海二号‟紧急迁移井位的难于完成的任务以后,采取了违反拖航安全的错误做法,冒险降船、拖航,是造成这次惨痛事故的主要原因。
文字的前半部分,用顺笔交代了沉船的时间、结果,而后面就转换了笔法,改用逆笔,即首先揭示性质:“这是严重违章指挥造成的、我国石油工业史上最重大的责任事故”,再反过来写查明的原因。这逆笔,非同一般,成了整段文字的精彩之处,它不仅为“决定”创造出了严肃的气氛,也增强了文字的份量和力度。如果改用顺笔,就会因平淡而黯然失色了。公文写作既要用好顺笔,又要用好逆笔。
总之,公文写作的笔法多种多样,只要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就能写出不同凡响的精品。
总结写作中的经验提炼
作者:张雪梅
总结是对以前工作的系统回顾和思考,其目的是用以指导未来。因此,总结中最难写也是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体会”的归纳提升。
所谓经验体会,是指在工作实践中领会和得到的知识,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概括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它能够反映某一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经验体会是总结的“精华”部分,总结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看经验体会提炼得好不好。有的人写总结,列举了大量成绩,却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人写了成绩收获,写了所做的大量工作,却散乱无章,东一下西一下,没有归纳提升,对实践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还有的是成绩与经验不对应,总结的经验无法概括成绩,或者成绩无法归纳推理出经验。
成绩收获是感性的东西,而经验体会是理性认识。经验是从相应的成绩中总结而来,因此必须善于从各种材料中提炼观点,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其具有指导意义。这一过程虽然难度很大,但也有某些规律可循,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步法”:第一步,从收集到的大量材料中抓主题,确定方向;第二步,找到共同的成绩、做法,进行综合;第三步,列出观点,真正反映该项工作的某种规律和指导意义,通常使用判断句,如“在公务员招聘工作中实行严格的纪律监督,是保证公务员质量的有力措施”;或者使用表达因果、条件、假设关系的关联句,如“要使训练和管理在基层落实,必须特别注重坚持教养一致的原则”,“只有坚持为基层办实事,才能使后勤工作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让我们来看一看如何运用“三步法”从材料中提炼经验。
党委专门召开扩大会议,分析安全工作形势,××主任主持全库性组织纪律整顿动员大会。机关三处重新修定了贯彻条令,落实“二十项”的规划,并组织实施第一个“百日无事故”竞赛活动,对检查内容、评比条件和实施办法作了周密部署。各业务分队针对本单位组织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从政治思想工作、发挥骨干作用、落实规章制度上分析原因,勤务连组织相关知识竞赛,请先进典型作报告……通过整改,作风涣散现象大大改变,三、四月份请假探亲的38人,无一人超假。艰苦奋斗的作风得到发扬。过去不少战士经常向家里要钱花,整顿后,据不完全统计,全库战士个人储蓄已达××××元。安全工作也有了很大提高,全库共收发油料×××吨,油罐除漆××
个,保养油罐、橡胶罐××个,无一例安全隐患。
第一步,抓主题。这一段文字讲的是什么——某油库组织纪律整顿问题。第二步,找做法、成绩进行综合。做法就是材料里的“党委……机关三处……各业务分队、勤务连……”,成绩体现为“组织纪律……艰苦奋斗作风……安全工作……”这些说的是什么——怎样进行组织纪律整顿,以及整顿后出现的新面貌。第三步,列观点,上升到理论高度——整顿组织纪律,促进全面工作。
又如某综合性大学写教育管理工作的总结,收集到的资料有:
卫生处的体会是:只有对职工深入了解,才能做好管理教育工作。在工作实际中,有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深入,只重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重点部门的职工工作,对一般职工,不关心他们想什么、干什么,针对这种倾向……我们体会到,只有早知道、早预防,真正掌握职工的心态,我们才能掌握基层工作的主动权,从而推动医院的全面工作。
后勤处的经验是:基层工作中,有的干部喜欢所谓的“倾斜政策”,这是思想方法上存在的一种片面性。实践告诉我们,对后进职工,要严格管理、耐心教育;对平时表现好的职工也要多鼓励和教育。我们还提倡那句老话:工作中要一碗水端平。
汽车队的体会是:管理工作中,对骨干放心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管理教育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太放心的人往往做出容易使人担心的事。因此,我们在管理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杜绝“空档”,消灭“死角”,对平时最放心的人也不应忽视教育和严格要求。
首先,它们讲的都是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体会。卫生处说的是管理教育工作要全面深入,后勤处说的是防止片面性,汽车队说的是杜绝“空档”、“死角”。其次,我们进行综合。在管理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把目光盯着一些一般部门后进的职工,要全方位地管理,才能不出现漏洞。就此提炼出观点:既要重点设防,又要全面管理、全面教育。
在实际写作中,经验的提炼应该先于具体的写作,也就是说在预先构思时,就要从收集到的材料中把规律找出来。因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成绩也可能很多很杂,因此需要预先分类,一是按大的工作项目分,把所取得的成绩列出一些比较主要的、独立的项目放在一类里,这种分类对应关系相对单纯一些。另一种是按同类项合并的方法分,就是把同类性质的工作放在一起,比如,上例中写教育管理工作的总结,虽然各单位不同,但工作中都涉及管理问题,把这方面的内容归为一类,再进行总结提炼。有了基本的分类,规律就比较好找。至于具体的落笔,可以按照总结写作的模块要求,先写成绩收获,再顺势推出“我们的经验是……”,或者将成绩和经验结合在一起,先摆出经验、认识,上升到某一高度,再谈具体的做法、所取得的效果。
公文文种错用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起草公文,首先必须选择适当的文种。那么,应当根据什么来确定公文文种呢?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要求,公文文种的选择根据有三:一是“根据行文目的”,二是根据“发文机关的职权”,三是根据“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来确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在公文文种使用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直接影响到公文质量和机关的正常工作,确实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请看下列几例:
1.《××市关于提高粮食销售价格的通知》;
2.《关于解决××水库超标运行及副坝溢洪造成损失问题的报告》;
3.××县教育局给该县财政局的《关于解决民办教师经费问题的请示》;
4.《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农民负担收费管理的报告》;
5.《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规定》。
以上数例反映了机关公文文种错用问题的几种情况,现分析如下:
一、在相近文种的使用上,应尽量选择最佳文种
例1属于公文文种用得不准。当前,各级机关在行文时,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滥用“通知”文种。尽管公文文种有十几个,但“通知”的使用率占80%到90%,甚至更多。当然“通知”这一文种应用是最广泛的,用量比较大也属正常情况。但一些相似内容的文件,如用其他文种,如“决定”、“意见”等也是可以的。这就有个最佳公文文种的选择问题。在例1中,笔者认为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根据发文内容要求,用“决定”更合适一些,而不该用“通知”。在《办法》中明确规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关于粮食销售价格的确定,肯定是经政府讨论做出决定的事项,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用“决定”这个文种就比“通知”更合适,效力更大,用“通知”则显然影响了它的效力。
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恐怕是觉得使用“通知”这一文种比较有把握,而对与它相近的文种不大会用,甚至不太敢用,生怕用错。在公文制发中,除了“决定”与“通知”常出现这类问题
之外,还有“公告”与“通告”错用,“通报”与“通知”错用等问题。这一点在行文中都应引起重视,应努力选择与内容最匹配的最佳文种。
二、“报告”与“请示”使用范围要分清,以免贻误工作
例2《关于解决××水库超标运行及副坝溢洪造成损失问题的报告》,从其内容看,是个典型的“请求解决”的内容。所以应该用“请示”,不应用“报告”。当然,既然请求上级机关解决问题,也需要把问题报告清楚,但是,行文的目的是请求上级帮助解决,所以不能用“报告”,而必须用“请示”文种。不然,根据“报告”“不要求上级回复”的特点,上级机关就可能将此“报告”存案备查,岂不耽误了工作!
为防止这类问题的出现,就必须把握住“报告”和“请示”各自的行文目的。“报告”的目的在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答上级机关询问,以便上级机关了解本单位情况,能够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而“请示”的目的,是要解决某一问题,请求上级机关作出指示或予以批准。所以,“报告”是陈述性公文,“请示”则是承批性公文。
三、选择文种要依“法”,不应感情用事
例3中的问题是不应该用“请示”文种,而应该用“函”。在《办法》中明确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这两条规定明确告诉我们,只有相隶属的上下级之间,下级才可以向上级用“请示”文种;而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行文,则应该用“函”这一文种,而不可以用“请示”。由此可见,教育局和财政局是并列的行政机关,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县教育局向县财政局请求拨款,纯属向有关部门“请求批准”的内容,完全符合用“函”的规定。所以,这个文件使用“请示”是错误的。
但是,上述情况在工作中为什么屡禁不止,甚至有的是明知故犯呢?不仅平行机关在要钱这个问题上存在这类问题,而且在要编制、物资等时,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是对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学习不够,理解不透,但更主要的很可能是这个机关觉得请对方机关帮助办这类事情,用“请示”好像是体现对对方的尊重,用“函”则自认为对人家不够尊重;用“请示”好像事情就好办一些,而用“函”就怕能办的事情也办不成。反过来,一些权力部门也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有些掌握实权的部门,比如财政、编办,在同样条件下,用“请示”件要钱、要编,-9-
就比较痛快,愿意帮助解决。要写个“函”来,心里就觉得别扭,似乎对自己不太尊重,甚至有个别人说让他“寒(函)”着去吧,而不给解决。所以,这类文种的错用问题,不仅有个对公文文种如何理解、使用的问题,还有个正确认识自己,端正工作态度,不应感情用事的问题。
四、文种使用范围要把握准
例4《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农民负担收费管理的报告》,就行文方向而言,是上行文,用“报告”不算错。但就内容而言,是属于“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内容。在1993年发布的《办法》中,“报告”有“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功能,那时用“报告”是对的。但根据2000年发布、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办法》,“报告”已无此功能。这个功能已由“意见”承担。所以,例4应该改成《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农民负担收费管理的意见》。
这一例证告诉我们,参与公文起草和办理的同志,必须认真学习《办法》,特别是新《办法》施行后,应该把新《办法》与原《办法》对照,尤其要注意把握新《办法》较原《办法》已经修改的部分,进行仔细分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
五、联合行文中,必须使用双方都允许使用的文种
在例5中,是以市委和市政府党政两家名义共同制发的公文,这篇公文使用“规定”文种是错误的。这类问题在市、县的公文中出现次数很多,甚至在有些省一级的公文中也有出现。乍看起来,党政部门联合发个“规定”无何不可,但是,对照《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办法》就可以发现它的问题所在。
《条例》中规定了14个文种,“规定”是其中的一个文种,“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条例”一样,用于制定党内法规、规章。所以,党的系统用“规定”这一文种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办法》中规定的13个文种中却没有“规定”这个文种。所以,在行政机关的文件中,直接用“规定”这一文种发文显然是错误的。行政机关是否绝对不可以使用“规定”呢?也不是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省政府和有立法权的市一级政府,在制定法规或行政规章时可以用“规定”这一文种。所以,行政机关使用“规定”这一文种,和“条例”、“办法”一样,是用来制定行政规章的。如果党政两家联合用“规定”行文,那么就表明此“规定”既是党内规章,同时也是行政规章,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那么,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笔者认为,可以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只由市委发,因为党的文件,对于政府而言,是同样具有效力的。二是如果不是规章性文件,可以选择党政两个机关能够共同使用的文种,比如“决定”、“通知”、“意见”等,均在可以选择的范围之内。
当然,公文文种错用问题不止上述几种。但上述几个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是比较突出的,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公文写作“三字经”
公文是党政机关常用文体,公文写作是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功。公文好写,写好也难。只有热爱公文,掌握了技巧,肯下功夫的人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也就是说,想要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必须念好“爱、巧、功”公文写作的“三字经”。
一、爱
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没有敬业精神,对工作缺乏热情的人,是成就不了任何事情的。公文写作也不例外,要想写好公文,首先要热爱公文写作,钟情公文写作,要真正了解公文写作的魅力,体会公文写作对一个人素质提高、事业成功的作用和意义。
从事公文写作,有利于增强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当今社会,信息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时代发展对每个人的知识构成和素质提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形势迫使领导干部必须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如果离开学习,今日的饱学之士可能会成为明日的落伍之人。然而,天下成事者,一半是因兴趣所使、名利所趋,一半出于形势所逼、责任所迫。公文写作的任务和压力,往往要求从事公文写作的人不断学习新经验,树立新观念,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一工作压力
的长期存在,会使人逐渐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阶段性学习到经常性学习的转变,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习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事公文写作,有利于增强干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们
常知其利,不知其弊。世上任何事情,如果只是旁观议论,永远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不得真谛不得要领。只有躬身人局,亲自实践,才会乐在其中,精于其道。机关公文种类繁杂,涉及机关工作方方面面,这既增加了公文写作的难度,但也创造并提供了公文写作者熟悉情况、了解问题的条件和机会,锻炼了“爬格子”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使人更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是不经意间养成的习惯,也是长期从事公文写作的必然结果。
从事公文写作,有利于增强干部的全局观念和把握形势的能力。与文学写作不同的是,公文写作决不是个人观点、私人情绪的自然流露和倾吐,而是众人智慧和领导意图的科学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讲,公文的写作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一件事情、一项工作的决策过程。公文的特点,决定了公文写作者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理思路,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吸取大家的意见和智慧;公文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公文写作者必须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定措施、作决策,很好地体现领导集体的看法和思想。如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必定会提高公文写作者的全局意识和决策能力,提高其领导水平和管理素质。
从事公文写作,有利于增强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成为催人进步的不竭动力。毋庸讳言,在机关从事公文写作,会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博学之士和事业有成之人,受到不断的启迪与启发,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也会有机会见识更多的事,了解更多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受到更多的激励和鼓舞,从而鞭策自己不断进取,努力奋进,实现由一个台阶向另一个台阶的跨越,争取事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二、巧
仔细琢磨,干部写公文,虽与园丁植树育花工作性质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要想精通公文写作之法,就得很好地借鉴园丁植树育花之道。
1.确立主干
园丁植树首要的是选苗、择地、栽好幼苗。如果不能科学选苗、因地定植,树苗将难以长好,甚至难以成活;如果最初未能栽直,以后就会歪斜。写公文首要的是“立意”,“立意”不准,文不对题,尽管你费尽心机,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文章“立意”要准,必须掌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定好文章的种类。公文种类很多,往往因用途不同、目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公文有领导讲话稿、工作总结、决定、决议、通知、经验材料等等。不同类型文章要求不同,写法各异,一定要准确把握。比如说领导讲话稿的起草,相对来讲,可适当地活脱一些,文字更口语化一些;但决定、决议、通知必须严谨,语言也要用书面语言。又如工作总结与经验材料性质相似,但前者要细,后者要精;前者可长,后者可简,等等。
其次要准确地判断形势,把握好领导、组织和会议的目的和意图。公文是为党务和政务服务的,所以公文的起草不得不考虑国内外、所辖区域内外以及行业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形势和趋向,不能有悖于或落后于形势。公文也是领导与组织体现、表达、宣传其决策、执政、行政意图的重要工具,公文写作者的观念一定要符合领导和组织的观念,公文写作者的思维一定要跟上领导和组织的思维。会议材料要紧扣会议主题,领导讲话稿要充分体现领导的讲话风格。
第三要正确分析听众、读者的身份、阅历、文化及知识构成,要因受众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高层次的公文面向的受众一般文化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较强,文章要求严谨,内涵丰富,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基层的公文面对广大群众,文章要生动简洁、观点明确、文字活泼、好懂易记。
第四是文风及文章的特点要因场所、时机的不同而不同,不能硬搬教条,死守一理。比如同一主题,小会上的讲话要有别于大会上的讲话,现场会上的发言不同于室内会议的发言。文章的长短要因场合的不同和发言者身份、职位的不同甚至天气条件、听众兴趣、情绪的不同而科学取舍,该长则长,该短一定要短。文章要适应环境,若不顾环境,一味地根据个人喜好来强行“灌输”,往往会事与愿违。
2.设计定型
有特色的东西才会有新意,有新意的事物往往令人记忆犹新。为了使自己管理的园林富有特色和新意,园丁们往往把树冠修剪成球形、纺锤形、圆柱形、伞盖形或拟人拟物的各种造型,这些整形后的树木,有了艺术性、充满了活力,不仅当时令游人赏心悦目,过后也难以忘怀。
要使公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段落层次就必须严谨、清晰、富有特色。
大的段落之间犹如树木的多个主枝结构,要利用时间先后、空间顺序、因果条件、重要程度等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段落内的各个小点,就像是树木主枝上的分枝,也得相互关联、层次分明,形成一个有机的单元结构。同样的树林,不修剪,就会疯长;同样的素材不整理就是“一团乱麻”。所以,要想写好公文,就必须熟悉材料,认真设计“造型”,理顺文章结构。
3.加叶添绿
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多数公文也是如此。公文的枝就是结构和观点,公文的叶就是用来说明观点的事例和数据。公文既要有“骨头”,也得有“肉”,好的公文一般是既有“骨头”又有“肉”。用来说明观点的事例和数据不在多而在精。无论是历史上的事例和数据,还是现今的事例和数据;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要能充分地说明观点。同类型的事例和数据不要全用,要选择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为我所用。好的公文不在长,而在于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足够多的观点和信息。
4.锦上添花
万木皆有绿,好树花不同。好的文章必须“锦上添花”。文章的花,就是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在最能体现观点的地方,点缀上具有韵律、富有哲理、精彩易记的句子。写作者可以引用前人名言,可以引用有关领导的精确论述,也可以引用群众的鲜活语言,还可以自己独创发明。文章有了“花”,便会进一步加深读者、听众对文章的接受程度。
三、功
熟知公文写作之巧,不等于就能把公文写好。正如懂得驾车理论,不等于你就能开车上路。“要想有收成,需要下功夫”。要想写好公文,除需掌握公文写作要领外,还要从平时做起,从基础做起,养成“勤读、多集、善思、调研、常练”的良好习惯。
1.勤读
勤读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养成经常读书、看报、看电视、听新闻的良好习惯。要会利用时间,懂得“人之差距关键在于业余时间”的道理,学习并发扬雷锋挤时间的“钉子精神”。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人的兴趣爱好源于后天培养,并非与生俱来。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会对熟知的或者与己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可见掌握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学习的兴趣会越浓,学习也才能更持久。
勤读还要会读,就是要掌握读书看报的方法。信息时代,每天有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呈现给读者和观众,所以我们要勤读,更要有选择地读。要拣重要的内容读,要选好的文章读。什么内容重要?这会因人而异。若从工作的需要出发,那么,与你工作有关的就重要,也就是说,你关心的东西对你来讲就是最重要的东西。一般来讲,全国性、全省性的报刊、杂志和会议材料,其文章质量普遍较高,内容观点丰富,写文章的人,一定要作为阅读的首选。会读不仅体现在对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方法的选择上。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文章要精读、反复读,可以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读,或者隔行读,或者跳跃着一段一段地读。不太重要的文章,可以只看标题,瞧一瞧每段的开头,大概了解文章内容即可。
勤读必须有目的地读,就是要明确读后掌握些什么。首先是看文章的观点,这是读书看报的主要目的;其次了解情况,记住数据,掌握事态的发展动向;第三是研究文章的结构与写法。对那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重要的、好的文章,看见标题后,应先闭书静思,设想如果让自己来写,如何构思取材,如何布局安排,然后再打开来读,这样便能更好地体会“美文”的妙处,更有利于促进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
2.多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不了解情况就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掌握素材除了平时坚持勤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多集。资料积累有三种方法:一是文件袋积累。就是把自己认为重要,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按自己的意图分类装袋集中保管。与装订的方法相比,利用文件袋积累便于随时按需要重新分类,有利于定期、不定期地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淘汰,也便于写作时拿取参阅,或复印使用。二是利用电脑收集。就是将有用的资料通过扫描等办法输入电脑,按类分目,建档保存。三是笔记本记录。主要用来记录有关数据、事例和精美语句,便于用时查找翻阅。
3.善思
好文章是想出来的。好写必先善思,只有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思考分三种情形:
一是平时要熟思。就是结合学习和工作对一些重大问题反复思考,形成初步的看法和观点,为写作奠定基础。好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并不是临时在稿纸上“憋”出来的,而是在平时反复思考,床上初醒、闲庭信步时偶然迸发出来的。据有关资料报道,人们在似醒非醒或完全放松的情况之下,是脑思维最活跃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出思想的时候。所以,要着意培养“早醒赖床不起,梦中胡思乱想”和“偷闲花前散步,思想信马由缰”的习惯。
二是动笔前要深思。写公文最忌讳的就是一领到任务,拿起笔就写。这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本想尽快完成,但往往适得其反,枉费时间和功夫。所以动笔前首先要查阅相关资料,在查阅过程中将重要观点、事例、数据和语句标划出来或者摘录下来,然后在认真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按具体要求列出写作提纲,分出段落层次,选出事例、数据,作出全文和每段的字数安排,待胸有成竹后再动笔分段完成。这一过程,犹如艺术家作画,先勾画出人之轮廓,然后再按照头、胸、腹、腿、脚一步步画下去,如此,既不会走样、跑题,也有利于集中精力分段完成,既减轻了写作压力,又增加了写作的信心。值得提醒的是,动笔前深思的过程是消化吸收和完善创新的过程,是在总结别人的观点、经验的基础上,按要求重新创作的过程,是“搅乱揉匀,独立塑形”的过程,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看见别人的文章什么都好,东抄一段,西抄一段,形不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表现不出自己的语言风格,使文章不伦不类,没有特色,一看就是假冒伪劣之作。
三是成文后要反思。对公文写作者来讲,文章付印并非工作的结束,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得关注人们对文章的评价、反映,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地改进、完善写作方法。许多公文,都要提供给同一会议或同一本杂志印发,这是同类型文章相互比较、相互借鉴的极好机会。只有取长补短、虚心学习、不断反思,才会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
4.调研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深入调查研究公文的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调查研究是公文写作者的基本功。只有不断地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真实情况,发现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要善于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开展
调研,即使是随机的访谈、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研方式,不能轻易错过。调研要讲究方法,要用心去做,善于从复杂的事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调研时要做好记录,对典型的事例、数据,要搞清来龙去脉;对鲜活的语言要随听随记,以便于今后写作时准确列举使用。
5.常练
公文写作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必须常写常练,方有提高之可能。首先是端正态度。不把任务当压力,不把写作时的付出当“吃亏”,而要把写作的过程作为提高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的机遇,这样心态放平了,才能进入“静、定、思、虑、得”的状态,才能以愉悦的心情圆满地完成写作任务。其次是要勤于动手。不仅在有写作任务时按时完成任务,没有任务时,也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把感兴趣的话题随时整理成文,或整理成集,或送出发表,既培养了作文兴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第三是不忘动口。在强调动手的同时,平时还要注重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也有利于丰富语言词汇,提高自己的写作速度和工作效率。
第五篇:写作方法
写作金钥匙
初学看图写句子,只要写清楚你在图中看到的就行了。大家先仔细看看图中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把它写成几句话,你就成功了。
写作金钥匙
如何看图写人?
写人要注意写出他的特点。比如先写出任务的身份和外貌,是高还是矮呢?是胖还是瘦呢?然后可以通过一件事来写他的性格特点,最后写自己对他的评价。
写作金钥匙
写一段话的秘诀是:一定要抓住事件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对其进行详细描写,写人物时关键要抓住任务的外貌、表情。还要发挥充分的想象,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写作金钥匙
如何让作文语言生动?
语言师内容的载体,好的作文总是建立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上。语言要做到
1、力求简洁精炼,通顺连贯,不拖泥带水。
2、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力求做到有新意、个性。
写作金钥匙
如何看图补充句子?
仔细看图,弄懂图画要表达的意思,画了哪些,有什么特点。然后根据题目的提示,想出合适的字、词、句来补充完整。在完成句子时,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写作金钥匙
如何将事件叙述具体?
要把事件记叙得具体,首要的条件是对记叙的内容要有仔细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同时,还要对记叙的内容多问几个“怎样的”。
写作金钥匙
怎样将事情叙述清楚?
1、写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
2、叙述有顺序。可以顺序,即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写。
3、重点 突出。有祥有略,不写流水账。
写作金钥匙
如何看图写人?
写人要注意写出他的特点。比如先写任务的身份和外貌,是高还是矮呢?是胖还是瘦呢?然后可以通过小事来写他的性格特点,最后写自己对他的评价。
写作金钥匙
如何看图写景?
写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比如写一个果园,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果园在不同的拒接有什么景色,这样写出的景物会更形象生动。
写作金钥匙
如何看图状物?
状物不仅要有色,而且要有声,不仅要有事物的静态,而且要有事物的动态描写,介绍要生动具体,结尾不忘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写作金钥匙
巧用动词
1、使用动词可以将动作具体化
我们脱掉鞋子,赤着小脚,挽起裤管,各自背起小巧的鱼篓,到浅水中去逮鱼、捉虾。
2、使用动词可以写出动作的变化
我轻轻地走过去,屏住呼吸,慢慢抬起手,一点一点的接近那只漂亮的花蝴蝶,近了,近了,我猛地用手一捏,抓住了!
写作金钥匙
巧用形容词
1、用形容词描写事物或人物的外形和特征
荔枝红艳艳的、圆鼓鼓的。
2、用形容词描写事物或人物的状态
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在海面上拖起长长的倒影,每一次海上日出都让人如痴如醉。
3、用形容词描写绚丽的色彩
太阳立刻将暗淡的天空照亮了,在一道道鲜艳的朝霞背后,像是撑开了一匹无边无际的蓝色的绸缎。
写作金钥匙
巧用成语
成语是汉语词汇里的珍珠。他寓意深刻,内容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起来言简意明。成语能帮我们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容,塑造言简意赅的语言,更可以增加文化底蕴,使文章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