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人文与医风建设专场新闻稿
11月24日,以“让医学回归人文”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北大生物医学论坛医学人文与医风建设专场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逸夫楼209隆重开幕。
北大生物医学论坛”是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项传统校园学术活动。一届届北大生物医学论坛一直紧扣生物医学发展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已经走过了茁壮成长的十四年。经过这十四年的发展,现已经成为北京大学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精品学术活动之一。人文关怀在当代医疗卫生系统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追求真善美,培养医务人员的关怀精神,是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第十一届“北大生物医学论坛”以“厚道笃行,仁爱奉献”作为主题,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回归人文,关注社会,问道精诚。医学人文与医风建设专场邀请多位来自不同学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学参与讨论,共同探讨医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启迪创新思维,砥砺人文精神。
第一位出场的是张能维教授,张教授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普通外科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普外腹腔镜手术学》主编;《外科手术学》副主编,《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新近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外科肥胖病专业组(内分泌)的全国委员。
张教授围绕医患关系,的主题,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析。人文关怀在医生与病人交流的每一环节的体现都做了全面的阐述,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第二位主讲人是王一方教授,王教授是资深医学编辑,国内知名医学人文学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心理治疗分会委员,《医学与哲学》杂志(人文社会版)编委会副主任,英国医学杂志编委。王教授思维开阔,见解独特,带领大家追溯到历史的源头去探索医学人文的奥秘,他鼓励广大医生要重视医学人文在工作、学习中的价值,努力奉献,让医学回归人文。王教授鼓励北医学生要充分感悟并传承北医担当与厚道的精神,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和母校共同进步。第十一届北大生物医学论坛医学人文与医风建设专场在阵阵掌声中落幕,大家纷纷上前与教授们合影交流,本次专场取得了圆满成功。
第二篇:人文医学学习心得
人文医学学习心得
人文医学,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正如其名,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自文明创始以来,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思考从未停止过,因此有关于医学人文的思想言论自古即有,但较早时期医学人文只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一般是由长期或曾经从事医学工作人员自主思考总结得出的一些结论或心得,医学人文长期处于无正式定义阶段。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矛盾的层出不穷,人类对于医学其人文性的思考越来越多,对于生命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这为人文医学的诞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随着医学工作者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医学工作者对于工作的思考与总结也日益增多,其质量也日益提高,这为又人文医学的诞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学术基础。
这次人文学习中,我学习到了很多种沟通的技巧。拥有好的沟通技巧好可以很好的从病人及家属的角度看待问题。避免了双方的误解及沟通不到位所导致的纠纷矛盾。知道了从一个整体上去理解生命、理解健康、理解医学、懂得综合考虑病情、风险以及长期的生命质量,真正对患者负责,而并非只是看到一个疾病本身。在培训中有诸多的沟通技巧给我印象最深刻得是“共情”技术。“共情”技术很好的体现了“医生尽力进入患者的世界以患者的角度看待疾病”。当你面对一个患者能够站在的患者的立场去思考就能很好的把握患者的想法和感受,并且以患者的角度看待疾病。当你把握了患者的想法感受后再沟通起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医生是一种神圣的职业,生死攸关,责任重大。医生给病人治病除了看病还应认真考虑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病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为病人提供从生理—心理——社会这样一个模式的服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首先要将心比心,用一颗博爱之心,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去体验病人的心理。患者知道你明白他,尊重他,知道他要的是什么,那他会觉得你开给他的药就是他需要的,那患者对医嘱的依存性会大大提高,那治疗效果也就是你想要的。良好的沟通让病人知道你是懂他们的,他们因此会以提高对医嘱的依从性回报你,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对医生的满意度。
本次的学习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了,但是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这次学习的内容一定会有很多可以用到的,只有把理论只是用到实践中,那才是学习的真谛。
第三篇:人文医学学习心得(推荐)
人文医学学习心得
本校这次组织的人文医学学习班总共上了两个周末的课,但因为一些原因,我报名较迟,所以只上了两天的课。虽然如此,但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对我的启示却非常大。
人文医学,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正如其名,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自文明创始以来,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思考从未停止过,因此有关于医学人文的思想言论自古即有,但较早时期医学人文只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一般是由长期或曾经从事医学工作人员自主思考总结得出的一些结论或心得,医学人文长期处于无正式定义阶段。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矛盾的层出不穷,人类对于医学其人文性的思考越来越多,对于生命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这为人文医学的诞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随着医学工作者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医学工作者对于工作的思考与总结也日益增多,其质量也日益提高,这为又人文医学的诞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学术基础。
在这次的培训采用的是小组教学模式,让老师和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下吸收知识的同时也亲身体验沟通的技巧,体验到团队的合作力量特别是老师特别设置的游戏及分组讨论等让小组里的成员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进去提高了大家的参与的积极性。在学习模块中我觉得最困难的就是病情告知。这是个很有挑战性的事情,特别是坏消息的告知比如癌症、死亡等等。此时不仅要考虑到怎么治疗而且要考虑到病人的感受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各个方面。
这次人文培训中,我学习到了很多种沟通的技巧。拥有好的沟通技巧好可以很好的从病人及家属的角度看待问题。避免了双方的误解及沟通不到位所导致的纠纷矛盾。知道了从一个整体上去理解生命、理解健康、理解医学、懂得综合考虑病情、风险以及长期的生命质量,真正对患者负责,而并非只是看到一个疾病本身。在培训中有诸多的沟通技巧给我印象最深刻得是“共情”技术。“共情”技术很好的体现了“医生尽力进入患者的世界以患者的角度看待疾病”。当你面对一个患者能够站在的患者的立场去思考就能很好的把握患者的想法和感受,并且以患者的角度看待疾病。当你把握了患者的想法感受后再沟通起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医生是一种神圣的职业,生死攸关,责任重大。医生给病人治病除了看病还应认真考虑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病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为病人提供从生理—心理——社会这样一个模式的服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首先要将心比心,用一颗博爱之心,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去体验病人的心理。患者知道你明白他,尊重他,知道他要的是什么,那他会觉得你开给他的药就是他需要的,那患者对医嘱的依存性会大大提高,那治疗效果也就是你想要的。良好的沟通让病人知道你是懂他们的,他们因此会以提高对医嘱的依从性回报你,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对医生的满意度。
本次的培训已结束一段时间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准备人文医师资格的考试。现在我们拿到的这个证,只不过是初级的,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但是相信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这次学习的内容一定会有很多可以用到的,只有把理论只是用到实践中,那才是学习的真谛。
第四篇:人文医学心得体会
人文医学心得体会
医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医学这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学科。它是运用护诊技术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去无微不至的关心人,照顾人,治愈人们受损或缺失了的身体机能,抚慰人们被病痛伤疾摧残了的肉体和心灵。
作为即将成为新世纪高素质医生的我们,不仅需要拥有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手法,与之相比更能体现我们价值的就是拥有一颗博爱的心,去面对正视人世的痛苦,去治愈,救赎被病痛伤疾折磨的人们,所以,今天接受医学人文的洗礼与教化有着很深刻的含义,如果说努力学习,刻苦勤奋可以练就天下无双的剑法,那颗博爱的心必定是这人剑合一的魂心。
“才不近仙者不得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得为医”。但凡大医者,无不以严谨诚爱为奉献,但凡大医者,无不严谨治学而恪守医德,“精”为先,“诚”为辅,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之品德。纵观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医学历史,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扁鹊济世救人敢于直言;华佗广施人道不分贵贱;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拯救天枉为己任;李时珍“医中之圣”尝遍百草,再献“丰富宝藏”;吴有性“静心穷理”创“戾气”提出伟大创建;叶天士谦逊好学承先启后重树医德。自古以来,行医者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奉为圭卓,更以行动诠释着,他们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正因为他们毕生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成为历代
医学家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
“人命至重,有贵千斤,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年前孙思邈如是说,千年后的今天,军医华益慰用一身正气、一腔热忱、一份执着,实践着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在“SARS”恐怖中,千千万万的三医大医者依旧如是,为抢救生命,为毕生信念,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不顾个人安慰,选择奉献,不惜牺牲。学校个层次医者争先恐后报名参加救护,立下生死状。最后在SARS战役中创造了三个“0”的奇迹。
然而现实不容我们乐观。一段时间以来,医德医风确实受到一定“破坏”,出现一些“滑坡”违反医德医风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医生”们不关心关爱患者,视患者为病的载体,看到的只是病人身上的器官,身上的病,甚至只是关心金钱,缺少抚慰病人的心灵,这导致了不少医患事故的发生。作为新世纪的我们,今后一定得在这方面吸取教训,竭尽全力悉心照顾身边的每一个病人。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恪守希格拉底的誓言,懂之,护之,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医生,是一名有血有肉的大医。对患者无论是贵贱贫富、地位高低、老少美丑、亲仇疏密、聪明愚笨,都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替他们着想,时时处处以病人的利益为重,做一个济世爱民的医生,成为深受人民所欢迎和推崇爱戴的医生,成为医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最终,成为一代大医!
第五篇:医学人文系列讲座
医学人文系列讲座
医学是科学的,医学也是技术的,医学更是人文的。面对沉甸甸生命托付,人文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人文精神却是万万不能的!著名医学人文学家王一方教授来到我校与你分享他的心得,欢迎你的到来!
讲题: 当代医学的精神理路
时间:2008年10月24日9:00
地点:新教601教室
主讲人简介:
王一方:男,资深医学编辑,医学人文(医学哲学与医学史)学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编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与哲学》杂志(人文社会版)编委会副主任,人文社科版编委;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编委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同济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著有《敬畏生命 ——医学人文对话录》(江苏人民出版社);《医学人文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人的医学》(中国科普创作基金资助项目,江苏教育出版社)连续三年在中华医学会会刊《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开设“医学人文”专栏。同济大学医学院“医学史”课程开发、主讲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全国医学人文师资班”、博士生班讲座教授。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医学人文研究中心200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