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巧板活动总结
七巧板教学工作总结
双塘镇中学 谷爱萍
七巧板教学工作总结
“智力七巧板”既是玩具又是学具,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玩”中开动脑筋,“玩”中动手操作,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本着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创造精神的原则,开设了七巧板校本课程。作为七巧板的教学我是第一次接触,在课堂中开展探索实践,完善校本课程。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实现教学愿景。
“巧”是这门课程的灵魂。七巧板本身是巧妙的,通过无穷的想象和衍变,组成无数图形那七片小板,经过双手灵巧的拼合,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图案,大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大凡世间文明的发明和发展,都是由此而起的。万物都是美好的,它就在那里,等待着你去发现它的美妙与神奇。七巧板,就是启迪你去发现美的工具。于小处来,启发大的天地。但七巧板的巧妙要依赖于使用者的巧思妙想。因此,我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实施,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七巧板的神奇之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体现了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我做的课程中包含着美术与手工课程,但拼图不管怎样精彩,都不能失去数学味道。我希望孩子们能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具有数学意识与素养。通过动手操作、欣赏与设计,感受艺术之美、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美感,促进脑部发育。感受文化的魅力,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生活,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懂得欣赏、倾听与合作。
二、知道七巧板的组成,了解七巧板的历史。激发学生探究七巧板奥秘的兴趣。
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七巧板的历史,从宋朝黄伯思的宴几图到明朝严澄的蝶翅几,从古代宫廷贵族的游戏到平民百姓最后风靡世界。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观察七块板,找到每一块板的特征。如三角形是等腰的,梯形的一个角是直角等,让学生对这七块板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讲解拼图原则,为以后的拼图奠定基础。
三、多媒体展示七巧板作品,激发学生动手操作欲望。
课下收集了许多七巧板作品,课堂上大屏幕上展示这些七巧板作品,当学生观赏到由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各样图案:狐狸、飞机、书柜、形态各异的人等时异常兴奋、惊奇。我对他们说:“七巧板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它虽然只有简单的七块,却千变万化收集,奥妙无穷。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七巧板课程的学习之中。” 我想,那个“巧”字已经进入了孩子的心中,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动手拼一拼呢。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七巧板的玩法有四种:1 依图成形,即是根据已知的图形�排出答案;2见影排形,从已知的图形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排法;3 自创图形,以自己创造新的玩法、排法;4 数学研究,也就是利用七巧板来求解或证明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设计教学任务如下;
1、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可供模仿的事物范例组图,学生们可参照各种图案,如:各种形态的人、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兔子、美丽的小鸟、生活日用品等通过模仿与想象,拼摆图形或把事物重新组成新形象和新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手、眼、脑的运作和协作,在强烈的感观互动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潜能。
2、让学生利用拼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拼摆的出不同方法,在不同方法的交流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升华。
3、把七巧板拼摆与画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及审美情趣。在课堂上,学生把七巧板拼摆并粘贴在白纸上,然后用彩笔配上美丽的图画。一节课下来,学生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就展现在眼前了。
五、注重评价内容、方式的多样化,展示学生成果。
对学生进行以下内容的评价
1、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考察;
2、学生在拼图游戏中的技能与同桌合作能力的考察;
3、对学生设计的彩纸七巧板配画作品进行考查
4、阶段性进行七巧板拼摆大赛。第一阶段:规定时间完成规定拼摆内容。(图形、日用品、动物、人)第二阶段:依影排形:限时根据拼摆轮廓拼摆图形。第三阶段:自创图形。
评价主体多元化,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借助拼图游戏、竞赛、展览、同桌合作等形式进行评价,激励学生虚心好学、合作互助、善于探究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一个学期结束了,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拼摆技巧,对七巧板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我将在下学期的七巧板教学中设计更具开发智力、能力的新内容,拓展四巧板、五巧板,使学生更喜爱这节课。
第二篇:智力七巧板活动小组活动总结
定边二中智力七巧板活动总结
智力七巧板是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启迪创造意识的一种很好的操作材料。
智力七巧板涵蕴着深奥的知识,它巧妙的应用了排列组合和线性规划原理,拼搭起来奥妙无穷,妙趣横生,充满着魅力。通过拼搭智力七巧板,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动手操作,感受了组合图形的无穷奥妙,领悟到了智力七巧板的无穷乐趣和成功的感受,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和谐的发展。
一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利用拼图,通过参加活动深深吸引了学生们,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动机。
二是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大胆创新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是创新人才最基础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我们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开发了智力,提高了操作能力。我们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自己去寻找知识的竟境,在辅导过程中,按书中的“按样拼图”──按图分解──按题拼图这几个阶段进行。课余时间感兴趣的同学还带回家进行练习,积极性很高,通过练习引发了学生对生活活动的联想,促进了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创新意识,有利于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好习惯。结合实际,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我们结合辅导书中的专题设计和观察创造方面内容进行了创造能力的提高。发掘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七巧板创造性题材非常广,多副组合的设计与创作为学生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总之,学生对此兴趣深厚,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在下一期的活动中,可吸收更多的活动成员,扩大学习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我校本着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创造精神的原则,开设了七巧板社团。作为七巧板教师,在一线课堂的中开展探索实践,加大指导力度,努力寻求多方支持。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学习
七巧板本身是巧妙的,通过无穷的想象和衍变,组成无数图形那七片小板,经过双手灵巧的拼合,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图案,大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大凡世间文明的发明和发展,都是由此而起的。万物都是美好的,它就在那里,等待着你去发现它的美妙与神奇。七巧板,就是启迪你去发现美的工具。于小处来,启发大的天地。但七巧板的巧妙要依赖于使用者的巧思妙想。因此,我希望通过师生共同探索,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七巧板的神奇之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知道七巧板的组成,了解七巧板的历史。激发学生探究七巧板奥秘的兴趣
我们向学生们介绍了七巧板的历史,从宋朝黄伯思的宴几图到明朝严澄的蝶翅几,从古代宫廷贵族的游戏到平民百姓最后风靡世界。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观察七块板,找到每一块板的特征。如三
角形是等腰的,梯形的一个角是直角等,让学生对这七块板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讲解拼图原则,为以后的拼图奠定基础。
三、展示七巧板作品,激发学生动手操作欲望
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学生七巧板作品,当学生观赏到由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各样图案:狐狸、飞机、书柜、形态各异的人等时异常兴奋、惊奇。我对他们说:“七巧板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它虽然只有简单的七块,却千变万化收集,奥妙无穷。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七巧板课程的学习之中。” 我想,那个“巧”字已经进入了孩子的心中,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动手拼一拼呢。
四、精心组织没次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七巧板的玩法有四种:1 依图成形,即是根据已知的图形排出答案;2见影排形,从已知的图形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排法;3 自创图形,以自己创造新的玩法、排法;4数学研究,也就是利用七巧板来求解或证明数学问题。根据我们学生的特点,设计活动如下;
1、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可供模仿的事物范例组图,学生们可参照各种图案,如:各种形态的人、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兔子、美丽的小鸟、生活日用品等通过模仿与想象,拼摆图形或把事物重新组成新形象和新情景。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手、眼、脑的运作和协作,在强烈的感观互动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潜能。
2、让学生利用拼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拼摆的出不同方法,在不同方法的交流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升华。
3、把七巧板拼摆与画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及审美情趣。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和父母用材彩纸自制两幅七巧板,在活动中,学生把七巧板拼摆并粘贴在白纸上,然后用彩笔配上美丽的图画。一节课下来,学生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就展现在眼前了。
五、注重评价内容、方式的多样化,展示学生成果。
对学生进行以下内容的评价
1、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考察;
2、学生在拼图游戏中的技能与同桌合作能力的考察;
3、对学生设计的彩纸七巧板作品进行考查
4、阶段性进行七巧板拼摆大赛。第一阶段:规定时间完成规定拼摆内容。(图形、日用品、动物、人)第二阶段:依影排形:限时根据拼摆轮廓拼摆图形。第三阶段:自创图形。评价主体多元化,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借助拼图游戏、竞赛、展览、同桌合作等形式进行评价,激励学生虚心好学、合作互助、善于探究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自从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拼摆技巧,对七巧板有了浓厚的兴趣。我将在科技创造活动中设计更具开发智力、能力的新内容,使学生更喜爱七巧板。
定边县第二中学
2013年9月12日
智力七巧板活动总结
定
边
二
中
2013年8月
22日
第三篇:七巧板社团活动总结
七巧板社团活动总结
“智力七巧板”既是玩具又是学具,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玩”中开动脑筋,“玩”中动手操作,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我校本着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创造精神的原则,开设了七巧板校本课程。作为七巧板的教学我是第一次接触,在一线课堂的中开展探索实践,完善校本课程,将教材规范化。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实现我的教学愿景。
“以七生巧”是这门课程的题目,也体现了这门课程的愿景。
“巧”是这门课程的灵魂。七巧板本身是巧妙的,通过无穷的想象和衍变,组成无数图形那七片小板,经过双手灵巧的拼合,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图案,大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大凡世间文明的发明和发展,都是由此而起的。万物都是美好的,它就在那里,等待着你去发现它的美妙与神奇。七巧板,就是启迪你去发现美的工具。于小处来,启发大的天地。但七巧板的巧妙要依赖于使用者的巧思妙想。因此,我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实施,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七巧板的神奇之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体现了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我做的课程中包含着美术与手工课程,但拼图不管怎样精彩,都不能失去数学味道。我希望孩子们能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具有数学意识与素养。通过动手操作、欣赏与设计,感受艺术之美、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美感,促进脑部发育。感受文化的魅力,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生活,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懂得欣赏、倾听与合作。
二、知道七巧板的组成,了解七巧板的历史,激发学生探究七巧板奥秘的兴趣。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七巧板的历史,从宋朝黄伯思的宴几图到明朝严澄的蝶翅几,从古代宫廷贵族的游戏到平民百姓最后风靡世界。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观察七块板,找到每一块板的特征。如三角形是等腰的,梯形的一个角是直角等,让学生对这七块板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讲解拼图原则,为以后的拼图奠定基础。
三、多媒体展示七巧板作品,激发学生动手操作欲望。
课下收集了许多七巧板作品,课堂上大屏幕上展示这些七巧板作品,当学生观赏到由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各样图案:狐狸、飞机、书柜、形态各异的人等时异常兴奋、惊奇。我对他们说:“七巧板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它虽然只有简单的七块,却千变万化收集,奥妙无穷。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七巧板课程的学习之中。” 我想,那个“巧”字已经进入了孩子的心中,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动手拼一拼呢。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七巧板的玩法有四种:1.依图成形,即是根据已知的图形排出答案;2.见影排形,从已知的图形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排法;3.自创图形,以自己创造新的玩法、排法;4.数学研究,也就是利用七巧板来求解或证明数学问题。根据二年级年龄小的特点,设计教学任务如下:
1.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可供模仿的事物范例组图,孩子们可参照各种图案,如:各种形态的人、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兔子、美丽的小鸟、生活日用品等通过模仿与想象,拼摆图形或把事物重新组成新形象和新情景。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手、眼、脑的运作和协作,在强烈的感观互动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潜能。
2.让学生利用拼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拼摆的出不同方法,在不同方法的交流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升华。
3.把七巧板拼摆与画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及审美情趣。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和父母用材彩纸自制两幅七巧板,在课堂上,学生把七巧板拼摆并粘贴在白纸上,然后用彩笔配上美丽的图画。一节课下来,学生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就展现在眼前了。
五、注重评价内容、方式的多样化,展示学生成果。
对学生进行以下内容的评价:1.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考察;2.学生在拼图游戏中的技能与同桌合作能力的考察;3.对学生设计的彩纸七巧板配画作品进行考查 4.阶段性进行七巧板拼摆大赛。第一阶段:规定时间完成规定拼摆内容。(图形、日用品、动物、人)第二阶段:依影排形:限时根据拼摆轮廓拼摆图形。第三阶段:自创图形。
评价主体多元化,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借助拼图游戏、竞赛、展览、同桌合作等形式进行评价,激励学生虚心好学、合作互助、善于探究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一个学期结束了,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拼摆技巧,对七巧板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我将在下学期的七巧板教学中设计更具开发智力、能力的新内容,拓展四巧板、五巧板,使学生更喜爱这节课。
第四篇:校本课程七巧板活动总结
校本课程七巧板活动总结
秦璐璐 侯凤玲
“智力七巧板”既是玩具又是学具,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玩”中开动脑筋,“玩”中动手操作,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本着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创造精神的原则,开设了七巧板校本课程。作为七巧板的教学我是第一次接触,在课堂中开展探索实践,完善校本课程。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实现教学愿景。
“巧”是这门课程的灵魂。七巧板本身是巧妙的,通过无穷的想象和衍变,组成无数图形那七片小板,经过双手灵巧的拼合,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图案,大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大凡世间文明的发明和发展,都是由此而起的。万物都是美好的,它就在那里,等待着你去发现它的美妙与神奇。七巧板,就是启迪你去发现美的工具。于小处来,启发大的天地。但七巧板的巧妙要依赖于使用者的巧思妙想。因此,我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实施,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七巧板的神奇之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体现了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我做的课程中包含着美术与手工课程,但拼图不管怎样精彩,都不能失去数学味道。我希望孩子们能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具有数学意识与素养。通过动手操作、欣赏与设计,感受艺术之美、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美感,促进脑部发育。感受文化的魅力,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生活,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懂得欣赏、倾听与合作。
二、知道七巧板的组成,了解七巧板的历史。激发学生探究七巧板奥秘的兴趣。
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七巧板的历史,从宋朝黄伯思的宴几图到明朝严澄的蝶翅几,从古代宫廷贵族的游戏到平民百姓最后风靡世界。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观察七块板,找到每一块板的特征。如三角形是等腰的,梯形的一个角是直角等,让学生对这七块板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讲解拼图原则,为以后的拼图奠定基础。
三、多媒体展示七巧板作品,激发学生动手操作欲望。
课下收集了许多七巧板作品,课堂上大屏幕上展示这些七巧板作品,当学生观赏到由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各样图案:狐狸、飞机、书柜、形态各异的人等时异常兴奋、惊奇。我对他们说:“七巧板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它虽然只有简单的七块,却千变万化收集,奥妙无穷。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七巧板课程的学习之中。” 我想,那个“巧”字已经进入了孩子的心中,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动手拼一拼呢。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七巧板的玩法有四种:1 依图成形,即是根据已知的图形�排出答案;2见影排形,从已知的图形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排法;3 自创图形,以自己创造新的玩法、排法;4 数学研究,也就是利用七巧板来拼数字。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设计教学任务如下;
1、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可供模仿的事物范例组图,学生们可参照各种图案,如:各种形态的人、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兔子、美丽的小鸟、生活日用品等通过模仿与想象,拼摆图形或把事物重新组成新形象和新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手、眼、脑的运作和协作,在强烈的感观互动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潜能。
2、让学生利用拼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拼摆的出不同方法,在不同方法的交流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升华。
3、把七巧板拼摆与画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及审美情趣。在课堂上,学生把七巧板拼摆并粘贴在白纸上,然后用彩笔配上美丽的图画。一节课下来,学生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就展现在眼前了。
五、注重评价内容、方式的多样化,展示学生成果。
对学生进行以下内容的评价
1、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考察;
2、学生在拼图游戏中的技能与同桌合作能力的考察;
3、对学生设计的彩纸七巧板配画作品进行考查
4、阶段性进行七巧板拼摆大赛。第一阶段:规定时间完成规定拼摆内容。(图形、日用品、动物、人)第二阶段:依影排形:限时根据拼摆轮廓拼摆图形。第三阶段:自创图形。评价主体多元化,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借助拼图游戏、竞赛、展览、同桌合作等形式进行评价,激励学生虚心好学、合作互助、善于探究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一个学期结束了,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拼摆技巧,对七巧板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我将在下学期的七巧板教学中设计更具开发智力、能力的新内容,拓展四巧板、五巧板,使学生更喜爱这节课。
第五篇:《互动七巧板》活动教案
《互动七巧板》活动教案
亭湖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心 徐荣慧 【活动介绍】
本活动具有较大的广谱性,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中小学任何年段的学生。相对来说,更适用于职业类学生。
活动主要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拼指定图案的七巧板,从而反映出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的协作,以及作为管理者的管理、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体现。【具体玩法】
根据活动对象,将整体分成三个小队,每队设队长一名,队秘三名(副队长)。队长和队秘在活动中起管理员的作用,队长由大家民主产生,信任度高,队秘由队长指定,相对配合默契。
再将各队分成七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每小组将会被分配到五块形状和颜色各异的七巧板(随机分配),各组同时会分到本组指定的任务书(各组任务书不完全相同),每个任务书指定完成不完全相同但任务数量一致的任务。
各组在指定时间内(可以30-40分钟),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得到相应的得分,最后根据总得分决出胜负。【游戏规则】
1.各组成员不能离开自己的座位,小组间不可直接交流物品和交谈。以上要求每违规一次扣10分。
2.队长和队秘可以在本队范围内自由走动,负责协调所分管的小组的任意事务。3.各组每完成一个任务,请举手示意教师进行判分。4.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作任何解释,只负责判分。5.各组任务的任务和得分标准详见各组任务书。【活动目的】
1.职业类学生即将面对就业,在就业过程中,会涉及到部门的管理决策能力、同事间的团结合作等诸多问题,本活动主要考察和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提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场意识。注重对工作目标的理解,注重诚信、互信,明白合作才能共赢的道理。【活动准备】
1.准备七巧板、任务书、指定的七巧板拼图、成绩记分表、白板笔。2.准备好各组的编号和场地安排。【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踊跃活动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后,将所有学生分成6队,每组产生队长和队秘各1人。
(从前,有座庙,在半山腰,庙里有3个小和尚,第一个负责砍柴,第二个负责打水,最后一个负责做饭。有一次,小和尚上山砍柴,结果三天也没下来。可把大家急的。到了第四天,终于下山了,又把大家给气坏了。你猜怎么,篓筐里一点也没有柴,全是山楂。)2.将学生分成3队,每队7组,其中第7组为队长和队秘组成。3.教师直接下发资源和任务书至各组。
4.各组在30分钟内完成指定任务,每完成一项后由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判分。5.教师总结在活动过程各组的表现,对游戏及游戏背后所体现的精神进行拓展延伸。【教师总结要点】
在下达任务书和分配资源(七巧板)后,观察学生表现:是否能认真阅读任务书,是否能正确了解工作目标。作为管理员(队长和队秘)是否能了解自己的工作责职,了解本队的目标、各组的任务、资源的有效分配,如何协调各组的关系,能否起到管理和协调作用。活动过程中合作配合如何?是否有违规现象,注意观察是否有典型事例。1.今天的活动只是个游戏,先请学生谈谈对活动本身有什么感受? 2.结合今后的就业,能否从这个活动中领悟到什么?
3.在座的学生都是职高二年级的学生,不久的将来将面临就业,那么,今天的游戏其实就是一个模拟的工作场景。活动场所就如同一个生产车间、一个企业,大家都是员工,队长和队秘相当于管理者:车间主任或者企业老总,七巧板代表了资源,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任务书就是大家的工作任务。活动至少能有五点启示: ①明确的工作目标是完成任务的基础。有些组也没有认真看自己任务书,或者没有仔细看清任务。只拼了一个图案以为任务就完成了。特别是管理员也没有好好看自己的任务,没去了解本队各组的任务,管理层内部是否有协商和沟通,是否能在快速的时间内明确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否已拿出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大家都是为了赶时间,一上来就很忙,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很强。拿到任务后首先要认真看任务书,明确任务,然后是思考,思考最佳的工作方法。
②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提高效率的保障。科学的管理可以使工作有条不紊,既轻松又效率高,如果管理混乱则会事倍功半。管理得辛苦、很累,甚至为了他人,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奔波于组间协调,传递七巧板和图案。效率不高。大家要的是 管理者而非传递员。效率高不高,就在于管理员的工作分配、资源分配是否到位,在于管理员的协调能力和工作决策。③管理机制要合理,不能越位管理。今天,教师跳过管理者直接将任务下达给各组,这其实是个圈套,架空了管理员,对管理员的有效管理制造了弊端,科学的方法的是应采取逐级管理。
④在活动中也需要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是否有集体荣誉感,是否能为了集体荣誉而努力认真工作。
⑤最关键的一条,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也是今后工作中非常注重的一条原则:诚信、互信,合作共赢,今天的活动有竞争,也有合作,合作就需要彼此信任,信任的基础就是诚信,没有了信任就无法合作,没有了合作什么任务也完不成。
4.这样的游戏一生只能做一次,如果能让你重做一次,你一定会按照教师所提醒的去一步步落实,去选择最佳方案去管理。但事实上,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很多事情只有一次机会,我们没有机会去重做,去重新选择,就象今天是2012年10月31日,每个人的一生中,只有一个2012年10月31日,希望大家认真每一天,认真珍惜每一天,认真把握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