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重要内容须知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重要内容须知
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国务院8月23日颁布《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作为配套制度,国家工商总局制定下发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暂行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暂行规定》等五个规章也将同时实施。
一、制定《条例》的目的是什么,特点有那些?
制定《条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公平竞争,促进企业诚信自律,规范企业信息公示,强化企业信用约束,维护交易安全,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扩大社会监督。
《条例》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强化了信用约束措施,不再依靠传统的行政处罚手段,而是更加注重运用信息公示、社会监督等手段强化对企业的信用约束,充分发挥信用在维护市场秩序中的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其次,《条例》体现了部门联动响应,在公示企业信息方面,《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推动本行政区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建设,各部门实现企业信息的互联共享。在信用约束方面,各部门将建立联动响应机制,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同时,《条例》强调了企业社会责任,政府部门不对企业公示的信息事先审查,信息一经公示,全社会即可查询,将企业对政府负责转变为企业对社会负责,促进企业诚信自律。此外,《条例》推动形成社会共治。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的建立,使企业信息透明化,能够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利用社会化监督来取代单纯的行政监督,形成信息充分共享的全方位监管,做到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有机统一。
二、《条例》涉及哪些主要内容,《条例》的贯彻落实有哪些制度保障?
《条例》共25条,约2900字,虽然字数不多,但内容丰富。《条例》主要规定了什么是企业信息,谁公示企业信息,通过什么方式公示企业信息,不公示企业信息负有什么法律责任,如何保证公示主体公示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公示系统如何建设,政府部门、公民、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公示主体如何监督,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如何保护等。除此之外,《条例》还规定了企业年度报告报送和公示的时间、方式、内容、程序等具体要求,以及企业不按规定报送和公示年度报告,或者年度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约束措施等等。同时,为保障《条例》更好地落地生根,《条例》主要围绕信息公示做了若干个制度设计,主要有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年度
报告公示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公示信息抽查制度、部门联动响应机制、信用修复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制度设计更进一步说明了《条例》的内容。
三、什么是企业信息,谁公示企业信息,信息公示主要内容有哪些,通过什么方式公示信息?
本条例所称企业信息,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
《条例》规定了工商部门、其他政府部门、企业作为不同的信息公示主体,所承担的不同的信息公示义务。
企业有两项公示的信息,一项是企业年度报告的内容;第二项是即时信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随时发生的信息,且是应当公示的信息。企业应当自下列信息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3)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信息;(4)知识产权出质登记信息;(5)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6)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企业未依照前款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
工商部门公示信息。《条例》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下列企业信息:(1)注册登记、备案信息;(2)动产抵押登记信息;(3)股权出质登记信息;(4)行政处罚信息;(5)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前款规定的企业信息应当自产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示。
其他政府部门公示信息。《条例》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应当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下列企业信息:(1)行政许可准予、变更、延续信息;(2)行政处罚信息;(3)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行政许可信息反映了企业从事某项经营活动所具备的资质、资格。通过公示行政许可信息,能够方便社会公众了解企业具备的资质、资格,有利于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
关于公示的方式,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山东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进行公示,其他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来公示,也可以通过其他系统公示企业的信息,但必须是在互联网上。
四、原有的年检和验照制度有什么弊端?现在的年度报告制度是如何设计的,有什么好处?
(一)原有的年检制度是工商部门对企业的一项监督管理制度。企业年度检验审查内容中主要是对登记事项的检验,而在现行制度下经营范围又是重要的登记事项,所以对企业特许经营项目经营资格的审查,或者说对企业前置审批有效性的审查就成为企业年度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这个制度,事实上,年检就是对企业继续经营资格或者说是营业执照所代表的经营权的确认程序。企业不按照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且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改正的,由企业登记机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也就是取消了企业的经营权。
另外,年检制度还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造成约束,如企业不按时参加年检,这种一般的、较轻的违规行为,将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违规程度和行政处罚不对称,行政处罚过重,并且企业被吊销后按照现行规定,企业没有再恢复的可能性。
企业被吊销后,一方面是因无法在规定期限内申办年检被吊销的企业,难以恢复正常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已不再经营也无人过问的被吊销企业无法正常退出市场。现有的个体工商户的验照制度也跟企业年检制度类似。因此,现有的年检制度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制度必须改革。
(二)《条例》明确规定将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并不是“换汤不换药”,而是“换汤也换药”。建立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原企业年度检验制度废止。企业年度报告制度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企业直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年度报告,无需提交纸质材料,方便快捷;第二,企业年度报告内容直接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企业对公示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凸显企业主体责任;第三,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内容免费供社会查询,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年度报告由市场主体在我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自助申报完成年报工作,也无需缴纳任何费用。
年度报告制度规定,年度报告不再是工商登记机关对市场主体进行的监督检查,而是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向工商登记机关提交年度报告,工商登记机关不审查年度报告内容,只是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公示年度报告信息。届时,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自主填报自己的有关登记事项、备案事项、注册资本认缴、实缴情况、生产经营等情况,完成年度报告工作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年度报告的真实性,由自己负责。对不按时提交年度报告的企业,不再吊销,而是由工商登记机关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纳入信用监管系统,以信用监管方式取代行政处罚方式,从而达到提升监管效果的目的。这有利于减少对市场主体的管理和控制,增加对市场的服务。网上自助年报,便于市场主体申报,提高市场主体提交年度报告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年度报告制度与经营异常名录制度相结合,有利于避免市场主体因疏忽大意而陷入不可逆转的退市境地,彰显政府服务功能。
五、企业该如何报送企业年度报告?什么时间报送?主要报送哪些内容?
(一)企业年报方式及步骤:企业报送年度报告采取全程互联网网上申报方式,为了确保填报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必须对报送企业的真实身份进行确认。企业通过互联网登录“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网址:sdxy.gov.cn,进行年报申报。
1.身份认证。企业在进行年报申报前,需进行身份认证。登录系统后,点击页面的“企业公示信息填录”,在注册页面,输入“企业的注册号、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名称及身份证件号码等信息,进行企业身份注册认证。
2.填录年度报告表。企业点击“年度报告在线填写”页面,如实填写年报相关信息,点击“预览”,查看核对所填信息是否有误,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按钮,即可完成年报申报。
企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可查看本企业历年报送的年度报告、修改记录。
社会公众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输入企业名称或注册号等查询条件,在查询结果列表中,点击企业名称,即可列出该企业的相关信息,包括企业历年年度报告。
另外,鼓励个体工商户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和公示年度报告。同时,考虑到个体工商户一般规模小、电脑使用率低等特点,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也可采取纸质报告方式,由个体工商户领取或下载年度报告表,填写并签字盖章后,直接提交当地工商所。
(二)每年的年报时间为1月1日至6月30日,当年设立登记的企业,自下一年度起进行年度报告。由于《条例》实施的原因,2013年度报告从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2014年度报告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企业应当报送2013年度报告并公示后,再报送2014年度报告并公示。
(三)企业年度报告内容包括:(1)企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2)企业开业、歇业、清算等存续状态信息;(3)企业投资设立企业、购买股权信息;(4)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其股东或者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5)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6)企业网站以及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的名称、网址等信息;(7)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对外提供保证担保、所有者权益合计、营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纳税总额信息。
前款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的信息应当向社会公示,第七项规定的信息由企业选择是否向社会公示。
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内容包括:行政许可取得和变动信息;生产经营信息;资产状况信息;开设的网站或者从事网络经营网店的名称、网址等信息;联系方式信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要求报送的其他信息。
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的内容包括:行政许可取得和变动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开设网站或者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名称、网址等信息;联系方式信息;国家工商总局要求报送的其他信息。
六、工商机关对年报如何审查?对未报送年度报告的市场主体如何处理?
市场主体的年报信息,工商机关将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公示系统进行查询。工商机关不对年度报告进行审查,由市场主体对所报送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工商机关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载有经营异常情形的企业并公示,向社会公众予以警示。《条例》规定,企业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或者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义务;情节严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造成他人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按规定的期限报送年度报告并公示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当年年度报告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决定,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个体工商户未按规定报送年度报告的,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当年年度报告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其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并于本年度7月1日至下一年度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年报义务。
七、为什么要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对企业有什么约束?
《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的制定,对规范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强化企业信用约束,促进企业诚信自律,扩大社会监督,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和市场的监督作用,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约束机制。今后企业的信用记录好与坏,所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都可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获取这些信息。谁要与这个企业做生意,无论是订货,买产品,还是银行信贷,都要看这个企业信用记录,企业如果失信就可能失去交易机会,失去市场,甚至可能被限贷。过去是一双眼睛在监督企业,现在是千千万万双眼睛在审视和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失信的企业、有污点记录的企业就将会寸步难行。
《办法》规定,如果企业未按规定进行信息公示或者弄虚作假,则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若满3年仍未履行公示义务,则由国家或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其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条例》还规定了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对进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将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入。
要正确理解信用约束和行政处罚的关系。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属于对企业的信用约束。对于企业同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工商部门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包括吊销营业执照等。
八、由于各种原因,未按时参加2012年度年检但未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是否可以年报?
截至2014年2月28日,企业未按照原有规定办理年检手续,但工商部门未作出吊销营业执照决定的,应当依法报送年度报告并公示。
截至2014年2月28日,个体工商户未按照原有规定办理验照手续,但工商部门未作出吊销营业执照决定的,应当依法报送年度报告。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1月1日起,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的规定报送并公示2014年度报告。
九、什么是公示信息抽查制度,抽查对企业能做到公平合理吗?
《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企业,对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的信息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抽查实际上是保证信息公示真实性的一个主要手段。抽查制度一定要科学,要规范,就是要有利于企业依法履行公示的义务,另外一方面也要保证检查的公平和公正。抽查制度中检查的内容就是企业公示信息的情况。条例规定,国家工商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局负责指导和组织抽查工作,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随机抽查,比例为不少于3%。抽查也可以是定向的,也可以是不定向的。不定向抽查,就是工商部门随机摇号,确定需要抽查的名单,对企业公示信息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向抽查是按照企业的规模和区域等进行随机摇号,对这些抽到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抽查完之后一些违规的企业就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体现了“宽进严管”的思路。现在规定抽查,体现了两个精神:一个是效率。实行抽查的方式,不是普查。有了这个要求之后就不是对所有企业都进行检查,这就能保证监管的效率;第二个是公正和公平。抽查制度会不会成为工商机关选择性执法的依据,我挑着查,就看我对哪个企业有成见,找这个企业的麻烦。制度要求确定了方向,就是随机摇号,规定的非常具体,所有的当事人都会体会到这个检查方式是非常公正的,避免了以往行政执法当中可能存在的选择执法问题。
十、10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我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情况如何,能否支撑和保障如期上线,对社会开放服务?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作为加强市场监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企业信息公示、强化社会信用监督、创新政府监管方式的关键依托。公示系统是工商部门履职尽责、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实现社会监督、全民共治,部门协同、齐抓共管、提高效能,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局面的市场监管大平台。
山东省工商局十分重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随着《条例》即将实施,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统一标准规范要求,已完成了企业公示信息查询、企业年度报告信息报送并公示、企业即时信息公示、工商部门登记信息公示、工商部门处罚案件信息公示、企业公示信息抽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管理、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等项目的开发,确保了在10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时,新系统能够完成《条例》规定的企业信息公示各项工作任务。
目前,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山东)系统汇集了全省449万户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个体工商户的基本信息、投资人及出资信息、分支机构信息、主要人员信息、变更信息、行政处罚案件等信息,系统运行稳定,每天的点击量达10多万人次,赢得了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
第二篇:企业信息公示工作情况
扶沟县工商局企业信息公示工作情况
为积极推进我县企业信息公示工作,确保《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配套规章的顺利实施,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我局成立了由局长、党组书记姜海军任组长,其他党组领导成员为副组长,相关业务股室为成员单位的企业信息公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将“一条例”“五规章”贯彻落实的目标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我局采用在电视台发布全屏公告、播放滚动字幕、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辆等各种宣传手段,并印发宣传资料6000份,加大对《条例》及配套规章的宣传力度,并在全县工商系统登记服务大厅和工商窗口,设立咨询操作平台,现场演示公示信息系统登录、输入的方式,辅导企业准确掌握报告的报送方法、报送内容、报送程序,提高报送效果。
三是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召开企业信息公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局党组立即就此项工作撰写了汇报材料向县政府主管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并且,我们每到一个乡镇进行宣讲的同时,首先向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进行汇报“一条例”“五规章”出台的背景、意义、特点、主要内容及下一步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所要做的工 作,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并指派主管理领导帮我们整理会议室、主持会议,为巡回宣讲取得圆满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搞好培训工作。首先是开展系统内培训,我局召开了各工商所所长、注册登记人员、法制副所长参加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配套规章的专题培训会。然后对我县17个乡、镇、场、区及专业工商所管辖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进行了18场巡回宣讲培训,宣讲信息公示系统的登录、输入方式,辅导企业熟悉和掌握报送内容、报送程序,教育企业及时公示企业信息,正确履行信息公示义务,参训人员达15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截止5月10日,我县已有1087户企业公示了2013年年报,占应公示户数的86.13%。1388户企业公示了2014年年报,占应公示户数的83.72%。8623户个体工商户提交了2013年年报,占应公示户数的99.99%。10865户个体工商户提交了2014年年报,占应公示户数的99.76%。63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公示了2014报告,占应公示户数的73.02%。
第三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平竞争,促进企业诚信自律,规范企业信息公示,强化企业信用约束,维护交易安全,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扩大社会监督,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企业信息,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
第三条 企业信息公示应当真实、及时。公示的企业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报请主管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国家安全机关批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公示的企业信息涉及企业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企业信息公示工作,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推动本行政区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建设。
第五条 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推进、监督企业信息公示工作,组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建设。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做好企业信息公示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做好企业信息公示工作。
第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下列企业信息:
(一)注册登记、备案信息;
(二)动产抵押登记信息;
(三)股权出质登记信息;
(四)行政处罚信息;
(五)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前款规定的企业信息应当自产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示。
第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以下简称其他政府部门)应当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下列企业信息:
(一)行政许可准予、变更、延续信息;
(二)行政处罚信息;
(三)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其他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可以通过其他系统公示前款规定的企业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实现企业信息的互联共享。
第八条 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上一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当年设立登记的企业,自下一年起报送并公示报告。
第九条 企业报告内容包括:
(一)企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
(二)企业开业、歇业、清算等存续状态信息;
(三)企业投资设立企业、购买股权信息;
(四)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其股东或者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
(五)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
(六)企业网站以及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的名称、网址等信息;
(七)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对外提供保证担保、所有者权益合计、营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纳税总额信息。
前款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的信息应当向社会公示,第七项规定的信息由企业选择是否向社会公示。
经企业同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查询企业选择不公示的信息。
第十条 企业应当自下列信息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第四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精选)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平竞争,促进企业诚信自律,规范企业信息公示,强化企业信用约束,维护交易安全,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扩大社会监督,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企业信息,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
第三条 企业信息公示应当真实、及时。公示的企业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报请主管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国家安全机关批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公示的企业信息涉及企业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企业信息公示工作,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推动本行政区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建设。
第五条 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推进、监督企业信息公示工作,组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建设。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做好企业信息公示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做好企业信息公示工作。
第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下列企业信息:
(一)注册登记、备案信息;
(二)动产抵押登记信息;
(三)股权出质登记信息;
(四)行政处罚信息;
(五)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前款规定的企业信息应当自产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示。
第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以下简称其他政府部门)应当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下列企业信息:
(一)行政许可准予、变更、延续信息;
(二)行政处罚信息;
(三)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其他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可以通过其他系统公示前款规定的企业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实现企业信息的互联共享。
第八条 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上一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当年设立登记的企业,自下一年起报送并公示报告。
第九条 企业报告内容包括:
(一)企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
(二)企业开业、歇业、清算等存续状态信息;
(三)企业投资设立企业、购买股权信息;
(四)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其股东或者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
(五)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
(六)企业网站以及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的名称、网址等信息;
(七)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对外提供保证担保、所有者权益合计、营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纳税总额信息。
前款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的信息应当向社会公示,第七项规定的信息由企业选择是否向社会公示。
经企业同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查询企业选择不公示的信息。
第十条 企业应当自下列信息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
(三)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信息;
(四)知识产权出质登记信息;
(五)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
(六)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企业未依照前款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
第十一条 政府部门和企业分别对其公示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负责。
第十二条 政府部门发现其公示的信息不准确的,应当及时更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政府部门公示的信息不准确的,有权要求该政府部门予以更正。
企业发现其公示的信息不准确的,应当及时更正;但是,企业报告公示信息的更正应当在每年6月30日之前完成。更正前后的信息应当同时公示。
第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企业公示的信息虚假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举报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予以处理,并将处理情况书面告知举报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依照本条例规定公示的企业信息有疑问的,可以向政府部门申请查询,收到查询申请的政府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申请人。
第十四条 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公平规范的要求,根据企业注册号等随机摇号,确定抽查的企业,组织对企业公示信息的情况进行检查。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抽查企业公示的信息,可以采取书面检查、实地核查、网络监测等方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抽查企业公示的信息,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并依法利用其他政府部门作出的检查、核查结果或者专业机构作出的专业结论。
抽查结果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公示的信息依法开展抽查或者根据举报进行核查,企业应当配合,接受询问调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材料。
对不予配合情节严重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
第十六条 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非法修改公示的企业信息,不得非法获取企业信息。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义务;情节严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造成他人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企业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期限公示报告或者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
(二)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企业自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之日起满5年未再发生第一款规定情形的,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出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第十九条 政府部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政府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非法修改公示的企业信息,或者非法获取企业信息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政府部门在企业信息公示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二条 企业依照本条例规定公示信息,不免除其依照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示信息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示企业信息适用本条例关于政府部门公示企业信息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技术规范。
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公示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甘肃省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实施细则(暂行)
甘肃省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实施
细则(暂行)
第一条 为保障源头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根据《统计法》、《甘肃省统计管理条例》、国家统计局《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在本省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组织实施的统计活动中,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的信息公示。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是指在依法开展的政府统计调查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
(一)蓄意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
(二)虚报、瞒报统计数据数额较大或者虚报率、瞒报率较高的;
(三)有其他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统计违法行为的。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要建立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审核制度,明确审核组织、审核流程、审核责任。
第五条
对依法认定的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通过其门户网站或上级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失信企业信息。
省级政府统计机构在门户网站(甘肃统计信息网)建立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专栏,并链接到有门户网站的市、县统计信息网。
未建立门户网站的市县级政府统计机构通过上级统计机构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失信企业信息。
第六条
公示的失信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统计违法行为、依法处理情况等。公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真实、公正及时、鼓励诚信的原则。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建立统计信用异常企业名录库,在联网直报监测或在统计调查中发现企业报送的统计资料异常且不能做合理解释的,应列入本级政府统计机构统计信用异常企业名录,并告诫企业自我检查更正。
统计信用异常的企业整改到位,政府统计机构应从统计信用异常企业名录中移除;整改不到位的企业,经依法查实具有严重统计违法行为的,将作为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由负责查处的政府统计机构公示其信息。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加强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机构的沟通和协作,将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将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纳入金融、工商等行业和部门信用信息系统,与企业融资、政府补贴、工商注册管理等挂钩。
第九条 严重失信企业自认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示或提请上级政府统计机构公示。公示期限为1年。在公示期间,企业整改到位,经企业申请,履行公示职责的政府统计机构核实批准后,可以从公示网站提前移除失信企业信息,但公示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企业整改不到位,公示期限延长至2年。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要做好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做到违法事实认定清楚,违法证据确凿,适用法律准确,执法程序合法,处罚得当。
第十一条
下级政府统计机构未按照本细则履行职责的,由上级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政府统计机构公示的失信企业信息不准确的,有权要求政府统计机构予以更正;认为政府统计机构在公示失信企业信息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公示失信企业信息之前,要提前告知失信企业。
第十四条
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报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和其他统计违法行为,对举报者依法予以保护。县级以上政府统计机构应在其门户网站上,公布统计违法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和邮件地址。
第十五条 其他组织在统计活动中严重失信的,其信息公示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本细则由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