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黑龙江)

时间:2019-05-13 16:2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黑龙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黑龙江)》。

第一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黑龙江)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

管理办法》的通知

来源:黑办发[2002]6号 作者: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日期:

02-02-28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三章 聘用

第四章 工资与福利待遇

第五章 考核

第六章 奖惩

第七章 培训

第八章 退休与保

第九章 未聘员工托管

第十章 附则

各市(地)委和人民政府(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已经省委、省政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保障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员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黑龙江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和与之建立聘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国家部属的事业单位经其主管部门同意可执行本办法。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事业单位员工实行结构管理。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严格控制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增长。

第四条 聘用合同制是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是以岗位需要为前提,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工作岗位,明确单位与员工聘用关系的一种管理制度。

第五条 事业单位员工的分配收入应贯彻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六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实施本办法的行政管理部门。各级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七条 事业单位员工的结构比例标准按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比例标准执行。事业单位应按照职责明确、权限清晰、聘用条件合理的要求,科学设置岗位。各岗位要求作为员工聘用、考核、奖励、晋升等的依据。

第八条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管理。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依据岗位性质和所需资格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具体的专业技术职务及高、中、初级职务的结构比例,并经人事行政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对已超过核定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3尚未达到规定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聘用数额,逐年到位。

第九条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逐步实行职员制。职员等级具体设置为:一级职员(正)、一级职员(副);二级职员(正)、二级职员(副);三级职员(正)、三级职员(副);四级职员;五级职员。各等级应在政府人事部门规定的本单位管理人员最高职务等级和结构比例内,按照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的要求以及管理人员现任职务和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工作资历等确定。

第十条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实行岗位总量控制与等级结构比例管理。即在本单位岗位(等级)总量内,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设置具体工种岗位和技术等级结构比例。其中:技术工人岗位设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普通工人只设岗位,不设等级。第三章 聘用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职数和人事行政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内进行。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和按国家法律由上级部门直接任命或选举产生的人员的任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聘用员工要先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岗位竞争方式进行,被聘员工不受原身份限制,自上而下逐级聘用。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应通过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择优聘用。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聘用员工要制定所聘岗位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按照聘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进行。特殊情况或特殊岗位,经聘用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后,可简化程序。聘用单位对首次聘用(合转岗)员工实行试用制度,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聘用管理人员要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五条 聘用单位要与被聘员工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和任务期限。订立何种期限的合同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国家规定或合同双方约定必须为单位服务一定期限的,所签聘用合同不得短于规定的服务期限。事业单位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在订立聘用合同的基础上同时办理专业技术职务和管理职务的聘任手续,发给聘任证书。聘任证书是聘用合同书的附件。

第十六条 受聘员工因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以及其他原因不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的,经采取培训、教育等有关措施,仍不胜任的,要变更工作岗位,同时相应变更原聘用合同书中关于岗位责、权、利的内容。变更岗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待聘、低聘、解聘或实行未聘人员托管,直至解除聘用合同的方法。第四章 工资与福利待遇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受聘员工于签订合同的下月起,按所聘岗位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等各项福利待遇。

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可根据受聘员工的岗位和实际情况实行职等工资、岗位工资、项目(课题)工资、兼职工资、科技成果转化提成、科技成果入股分红等模式,也可实行年薪制。

第十九条 管理人员同时被聘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可从其职务变动的下月起,选择执行职员等级工资标准或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按工资有关政策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新聘职务高于原职务的员工,其工资待遇按事业单位员工职务(技术等级)晋升后工资待遇的有关规定办理;新聘职务低于原职务的员工,其工资待遇按新聘职务比照同期参加工作同类员工的工资水平重新确定。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员工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合格等次的,可按有关规定发给年终一次性奖金。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员工被聘用后,可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享受探亲假、产假、病假、事假等各项福利待遇。第五章 考核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实行经常化、规范化的考核制度。正确评价员工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督促员工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考核结果应作为聘期内受聘员工岗位调整、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和合同到期解聘、续聘以及调整工资待遇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对不同职务等级及不同技术层次的员工应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以准确、定性的文字进行表述。

第二十五条 考核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第二十六条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一般每季度或半年一次,年度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按被考核人员总数的10%掌握,最多不超过15%。年度考核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被考核员工总结、述职;

(二)进行民主测评;

(三)考察组进行考核;

(四)主管领导在听取考察组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个人总结和民主测评结果写以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五)事业单位负责人确定考核等次,提交党委会议决定;

(六)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员工。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年度考核按规定的考核程序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具有优先晋升职务、技术等级的资格。专业技术人员在任现职期内考核被确定两次以上优秀等次,并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条件的,可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事业单位人员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当年不得晋升职务。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降职、调整工作、低聘或解聘;不服从组织安排或重新安排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予以辞退。

第二十九条 严格考核备案制度n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结束后,要将考核工作总结和呈报表报上级主管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备案,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并发给年度考核结果确认通知书。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未完成年度考核工作,不能兑现本年度考核结果的有关待遇,不能开展下一年度行政职务晋升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第六章 奖惩

第三十一条 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奖惩要坚持公平合理、得当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奖励与惩戒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 行政奖励的种类为: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记二等功、记三等功、嘉奖五种。各类奖励要按管理权限审批。

第三十三条 行政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给予员工行政处分,要由所在单位向主管部门报批,按管理权限做出处分决定。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员工的奖惩实行备案制度。各单位每年1月底前要将上一年度的奖惩情况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第七章 培训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实行培训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继续教育制度、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培训分任职培训、岗位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培训和继续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第三十六条 培训和继续教育实行分级管理。省和各市(地)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全省和本市(地)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协调工作,逐步建立和制定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并进行监督检查,总结典型,表彰先进。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系统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对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事业单位中层及其以上管理人员的任职培训由人事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岗位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计划方案,经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定同意后,由人事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或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十七条 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培训课程应根据事业发展和岗位工作的需要设置。首聘(合转岗)管理人员要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聘用上岗。因特殊情况未经培训聘用上岗的,应在任职后1年内参加培训。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

第三十八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应在各级人事行政部门统筹规划、指导下,由各业务部门制定计划,确保工作正常开展。教育内容应当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发展规划以及工作需要,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确定。教育时间必须予以保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56学时,中级人员不少于48学时,初级以下人员不少于40学时。继续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保证质量,要在互动教学上下功夫。

第三十九条 继续教育实行与职称评聘相结合的证书登记制度。要把按规定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和是否达到规定的培训时间、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核、晋升、聘任、续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条件之一。

第四十条 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要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经费,把培训经费真正用于员工培养。第八章 退休与保

第四十一条 事业单位员工符合下列条件应按退休办理:

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工勤人员女满50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10年的;

2、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10年,经医务劳动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3、因工(公)致残,经医务劳动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第四十二条 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退休费的计发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因工(公)负伤,经医疗鉴定后,评定伤残等级的,按有关规定发给伤残抚恤金等项相关费用;退休后去世的,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发给抚恤费、丧葬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员工在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荣获省部级以上劳动英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等称号,省级系统先进工作者和部队军以上单位授予的战斗英雄、一等功称号的转业、复员军人,退休时仍保持荣誉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三等奖以上者以及获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奖和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的二等奖以上者(集体奖指主要发明者或作者),其所在单位应当为其办理一次性补充养老保险,并由奖励单位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

第四十四条 工勤人员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后任职到退休年龄并在本岗位受聘满10年的,退休时可享受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同等相关待遇。聘任岗位和受聘时间以履行备案手续为依据。

第四十五条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聘用到工勤岗位退休,可根据本人自愿,按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或工勤人员退休管理。其计算待遇的工作年限,无论担任何种职务,均从参加工作时算起。

第四十六条 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可根据国家规定,享受阅读有关文件、参加学习、会议和重大活动等方面的权利,并享受有关各项福利待遇。对符合国家和省其他有关规定提高退休费比例的,可按规定提高退休费比例。

第四十七条 退休员工人数较多的事业单位,应建立退休员工管理机构,负责退休员工的管理服务工作3退休员工人数较少,未建立退休管理服务机构的部门,应确定兼职人员负责退休员工的管理服务工作。

第四十八条 事业单位及其员工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按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障待遇n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在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时,由人事部门审批退休手续,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手续。

第四十九条 事业单位未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其退休后的退休费、保留的津贴、补贴,由原工作单位负责发放和办理;异地安置的,可委托代管单位发放。已经参加养老保险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发放养老金。尚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事业单位及员工,退休后应按本单位原医疗办法及待遇执行。第九章 未聘员工托管

第五十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员工,参加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退休条件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黑龙江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2000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 事业单位实行未聘员工托管制度。托管制度是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受事业单位或其行业主管部门委托,集中代管事业单位中未聘员工的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并提供配套服务的社会化人事服务管理制度。

第五十二条 因机构编制精简、岗位撤并、专业不对口以及能力、身体不适等原因而未被聘用上岗的,不再保留原岗位待遇。待聘期间的待遇由本单位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五十三条 内部下岗待聘时间一般为1年。待聘期间,聘用单位应至少提供一次上岗机会。本人可以联系调离,也可以到人才市场择业或自谋职业。待聘期满仍未能上岗或调离的,聘用单位可为其办理托管手续。

第五十四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承办事业单位人员托管具体事宜。托管由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事业单位或其行业主管部门和未聘员工三方签订托管协议。托管期限为1年。

第五十五条 未聘员工在原单位待聘期满不愿接受托管的,本人应当提出辞职;本人不愿辞职的,原单位可解除合同,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第五十六条 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对所托管员工负责接转人事关系,保管人事档案,协助办理养老保险及其他保险,调整档案工资,办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出国政审等事宜;提供择业指导,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未聘员工实现再就业。

第五十七条 实行托管的员工在托管期内享受基本生活保障n基本生活费由原单位发放,其标准为本人基本工资的固定部分,但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五十八条 托管期内实现再就业的待聘员工,应与人才交流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解除托管关系和人事关系,不再享受有关基本生活保障待遇。

第五十九条 未聘员工在托管期内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原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介绍的就业岗位,或不参加为其组织的有关技能培训,人才交流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可与其解除托管协议,由原单位解除合同。

第六十条 托管期满后,人事行政部门人才交流机构、事业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和未聘人员三方须及时解除托管关系。未聘人员托管期满仍未重新就业的,本人应当提出辞职;本人不愿辞职的,原单位可解除合同,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第六十一条 托管期满后,与原单位解除了人事关系而没有再就业的未聘员工,其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可由本人另行委托人事行政部门的人才交流机构实行人事代理。第十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本办法由黑龙江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六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地)委和人民政府(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已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2年2月28日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实现事业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本办法适用于黑龙江省各级类事业单位和与建立聘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员。国部属的事业单位经其主管部门同意执行本办法。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办法。

第三章事业单位员工实行结构管理。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严格控制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增长

第四章聘用合同制是事业单位的基本用的制度,是以岗位需要为前提,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工作岗位,明确单位与员工聘用关系的一种管理制度。第五章事业单位员工的分配收入应贯彻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与分配的原则,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六章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实施本办法的行政管理部门。各级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第二章岗位设置

第七章事业单位员工的结构比例标准按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比例标准执行。事业单位应按照职责明确、权限清晰、聘用条件合理的要求,科学设置岗位。各岗位要求作为员工聘用、考核奖励、晋升等的依据。

第八章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管理。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在行业主管指导下,依据岗位性质和所需资格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具体的专业技术职务及高、中、初级职务的结构,并经人事行政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对已超过核定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规定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聘用数额,逐年到位。

第九章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逐步实行职员制。职员等级具体设置为:一级职员(正)、一级职员(副)、二级职员(正)、二级职员(副)、三级职员(正)、三级职员(副)、四级职员、五级职员。各等级应在人事部门规定的本单位管理人员最高职务等级和结构比例内,按照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的要求以及管理人员现任职务和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工作资历等确定。

第十章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实行岗位总量控制与等级结构比例管理。即在本单位岗位(等级)总量内,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设置具体工种岗位和技术等级结构比例。其中:技术工作岗位设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普通工作只设岗位,不设等级。

第三章聘用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出于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制的编制、职数和人事行政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内进行。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和按国家法律由上级部门直接任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聘用员工要先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岗位竞争方式进行,被聘员工不受原身份限制,自上而下逐级聘用。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应通过考试、应通过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择聘用。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聘用员工要制定所聘岗位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按照聘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进行。特殊情况或特殊岗位,经聘用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后,可简化程序。聘用单位对首次聘用(含转岗)员工实行试用制度,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聘用管理人员要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五条聘用单位要与被聘员工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和任务期限。订立何种期限合同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国规定或合方约定必须为单位服务一定期限的,所签聘用合同不得短于规定的服务期限。事业单位聘用事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订立聘用合同的基础上同时办理专业技术职务和管理职务的聘任手续,发给聘任证书。聘任证书是聘用合同书的附件。第十六条受聘员工因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以及其他原因不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的,经采取培训、教育等有关措施,仍有胜任的,要变更工作岗位,同时相应变更原聘用合同书咩于岗位责、权、利的内容。变更岗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待聘、低聘、解聘或实行未聘人员托管,直至解除用合同的方法。第四章工资与福利待遇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受聘员工于签订合同的下月起,按所聘岗位享受和省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等各项福利待遇。

第十八条事业单位可根据受聘员工的岗位和实际情况实行职等工资、岗位工资、项目(课题)工资、兼职工资、科技成果转化提成、科技成果股分红等模式,也可实行年薪制。

第十九条管理人员同时被聘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可从其职务变动的下月起,选择执行职员等级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按工资有关政策规定办法。第二十条新聘职务高于原职务的员工,其工资待遇按事业单位员工职务(技术等级)晋升后工资待遇的有关规定办理;新聘职务低于原职务的员工,其工资待发新聘职务比照同期参加工作同类人员的工资水平重新确定。

第二十一条事业单位员工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第十一条合格等次的,可按有关规定发给年终一次性奖金。

第二十二条事来单位员工被聘用后,可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享受探亲假、产假、事假等各项待遇。

第五章考核

第二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实行经常化、规范化的考核制度。正确评价员工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督促员工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考核结果应作为聘期内受聘员工岗位调整、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和合同到期解聘、续聘以及调整工待遇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对不同职务等级及不同技术层次的员工应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以准确、定性的文字进行表述。

第二十五条考核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第二十六条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考核。平时考核一般每季度或半年一次,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按被考核人员总数的10%掌握,最多不超过15%。考核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被考核员工总结、述职;

(二)进行民主测评;

(三)考察组进行考核;

(四)主管领导在听取考察组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个人总结和民主测评结果写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五)事业单位负责人确定考核等次,提交党委会议决定;

(六)将考核结果以书面通知被考核员工。

第二十七条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考核按规定的考核程序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件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具有优先晋升职务、技术等级的资格。专业技术人员在任现职期内考核被确定两次以上优秀等次,并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条件的,可参加高一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事业单位人员在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当年不得晋升职务。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降职、调整工作、低聘或解聘;不服从组织安排或重新安排后以考核仍不合格的,予以辞退。第二十九条严格考核备案制度。事业单位考核结束后,要将考核工作总结和呈报表报上级主管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备案,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报政府人部门备案,并发给考核结果确认通知书。

第三十条事业单位未完成工作,不能兑现本考核结果的有关待遇,不能开展下一行政职务晋升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

第六章奖惩

第三十一条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奖惩要坚持公平合理、得当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奖励与惩戒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第三十二条行政奖励的种类为: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记二等功、记三等功、嘉奖五种。各类奖励要按管理权限审批。

第三十三条行政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给予员工行政处分,要由所在单位缶主和部门报批,按限做出处分决定。第三十四条事业单位员工的奖惩实行备案制度。各单位每年1月底前要将上一的奖惩情况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章培训 第三十五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实行培训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继续教育制度。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培训分任职培训、岗位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培训和继续教育要理论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第三十六条培训和继续教育行分级管理。省和各市(地)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逐步建立和制定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并时行监督检查,总结典型,表彰先进。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系统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对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事业单位中层及其以上管理人员的任职培训由人事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初稿。岗位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经同级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岗位知识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经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定同意后,由人事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或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第三十七条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培训课种应根据事业发展和岗位工作的需要设置。首聘(含转岗)管理人员要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聘用上岗。因特殊情况未经培训聘用上岗的,应在任职后牛肉参加培训。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以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

第三十八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应在各级人呈行政部门统筹、指导, 各业务部门制定计划,确保工作正常开展。教育内容应当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发展规划以及工作需要,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确定。教育时间必须以保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56学时,中级人员不少于48学时,初级以下人员不少于40学时。继续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保证质量,要在互动教学粘下功夫。

第三十九条继续教育实行与职称评聘相结合的证书登记制度。要把按规定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和是否达到规定的培训、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作为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晋升、聘任、续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条件之一.第四十条员工的和继续教育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要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经费,把培训费真正用于员工培养。

第八章退休与保险

第四十一条事业单位员工符合下列条件应按退休办理:

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工勤人员女满50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10年的;

2、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10年,经医务劳动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3、因工(公)致残,经医务劳动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第四十二条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退休费的计发按国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因工(公)负伤,经医疗鉴定后,评定伤残等级的,按有关规定发给伤残抚恤金等项相关费用;退休后去世的,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发给抚恤费丧葬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第四十三条事业单位员工在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荣获省部级以上劳动英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等称号,省级系统先进工作者和部队军以上单位授予的战斗英雄、一等功称号的转业、复员军人,退休时仍保持荣誉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获国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三等奖以上者以及获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奖和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的二等奖以上者(集体奖指主要发明者或作者),其所在单位应为其办理一次性补充养老保险,并由奖励单位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

第四十四条工勤人员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或岗位后任职到退休年龄并在本岗位受聘满10年的,退休时可享受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同等相关待遇。聘任岗位和受聘时间以履行备案手续为依据。

第四十五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聘用到工勤岗位退休,可根据本自愿,按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或工勤人员退休管理。其计算待遇的工作年限,无论担任何种职务,均从参加工作时算起。

第四十六条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可根据国家规定,享受阅读有关文件、参加学习、会议和重大活动等方面的权利,并享受有关各项福利待遇。对符合国家和省其他有关规定提高退休费比例的,可规定提高退休比例。

第四十七条退休员工作数较多的事业单位,应建立退休员工管理机构,负责退休员工的管理服务工作;退休员工作数较少,未建立退休管理服务机构的部门,应确定兼职人员负责退休员工的管理服务工作。

第四十八条事业单位及其员工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费,并按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在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时,由人事部门审批退休手续,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手续。第四十九条事业单位未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其退休后的退休费保留的津贴、补贴,原工作单位负责发放和办理;异地安置的,可委托代管单位发放。已经参加养老保险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发放养老金尚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事业单位及员工,退休后应按本单位原医疗办法及待遇执行。

第九章未聘员工托管

第五十条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及员工,参加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退休条件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黑龙江省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2000年黑龙江省人民令第12号)及有关规定执行。第五十一条事业单位实行未聘员工托管制度。托管制度是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受事业单位或其行业主管部门委托,集中代管事业单位中未聘员工的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并配套服务的社会化人事服务管理制度。

第五十二条因机构编制精简、岗位撤并、专业不对口及能力、身体不适等原因而未被聘用上岗的,不再保留原岗位待遇。待聘期间的待遇由本单位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五十三条内部下岗待聘时间一般为年。待聘期间,聘用单位应至少提供一次上岗机会。本人可以联系调离,也可以到人才市场择业或自谋职业。待聘期满仍未能上岗或调离的,聘用单位可为其办理托管手续。

第五十四条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承办事业单位人员托管具本事宜。托和由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事业单位或其行业主管部门和未聘员工三方签订托协议。托管期限为1年。

第五十五条未聘员工在原单位待聘期满不愿接受托管的,本人应当提出辞职;本人不愿辞职,原单位可解除合同,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第五十六条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对所托管员工负责接转人事关系,保管人事档案,协助办经保险及其化保险,调整档案工资,办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出国政审等事宜;提供择业指导,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未聘员工实现再就业。

第五十七条实行托管的员工在托管期内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生活上原单位发放,其标准为本人基本工资的固定部分,但不得低当地政府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五十八条托管期内实现再就业的待聘员工,应与人才交流儿所属事业单位解除托管关系和人事关系,不再享受有关基本生活保障待遇。

第五十九条未聘员工在托管期内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原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介绍的就业岗位,或不为其组织的有关技能培训,人才交流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可与其解除托管协议,由原单位解除合同。

第六十条托管期满后,人事行部门人才交流机构、事业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和未聘人员三方须及时解除托管关系。未聘人员托管期满仍未重新就业的,本人应当提出辞职;本人不愿辞职的,原单位可解除合同,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第六十一条托管期满后,与原单位解除了人事关系而没有再就业的未聘员工,其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可由本人另行委托人事行政部门的人才交流机构实行人事代理。第十章附则

第六十二条本办法由黑龙江省人事厅负责解释。第六十三条本自下发之日起施行。主题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通知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秘书处 2002年2月28日印发

第三篇: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

发表时间:2007-1-2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保障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员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黑龙江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和与之建立聘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国家部属的事业单位经其主管部门同意可执行本办法。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事业单位员工实行结构管理。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严格控制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增长。

第四条 聘用合同制是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是以岗位需要为前提,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工作岗位,明确单位与员工聘用关系的一种管理制度。

第五条 事业单位员工的分配收入应贯彻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六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实施本办法的行政管理部门。各级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七条 事业单位员工的结构比例标准按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比例标准执行。事业单位应按照职责明确、权限清晰、聘用条件合理的要求,科学设置岗位。各岗位要求作为员工聘用、考核、奖励、晋升等的依据。

第八条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管理。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依据岗位性质和所需资格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具体的专业技术职务及高、中、初级职务的结构比例,并经人事行政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对已超过核定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3尚未达到规定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聘用数额,逐年到位。

第九条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逐步实行职员制。职员等级具体设置为:一级职员(正)、一级职员(副);二级职员(正)、二级职员(副);三级职员(正)、三级职员(副);四级职员;五级职员。各等级应在政府人事部门规定的本单位管理人员最高职务等级和结构比例内,按照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的要求以及管理人员现任职务和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工作资历等确定。

第十条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实行岗位总量控制与等级结构比例管理。即在本单位岗位(等级)总量内,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设置具体工种岗位和技术等级结构比例。其中:技术工人岗位设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普通工人只设岗位,不设等级。

第三章 聘 用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职数和人事行政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内进行。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和按国家法律由上级部门直接任命或选举产生的人员的任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聘用员工要先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岗位竞争方式进行,被聘员工不受原身份限制,自上而下逐级聘用。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应通过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择优聘用。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聘用员工要制定所聘岗位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按照聘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进行。特殊情况或特殊岗位,经聘用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后,可简化程序。聘用单位对首次聘用(合转岗)员工实行试用制度,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聘用管理人员要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五条 聘用单位要与被聘员工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和任务期限。订立何种期限的合同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国家规定或合同双方约定必须为单位服务一定期限的,所签聘用合同不得短于规定的服务期限。事业单位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在订立聘用合同的基础上同时办理专业技术职务和管理职务的聘任手续,发给聘任证书。聘任证书是聘用合同书的附件。第十六条 受聘员工因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以及其他原因不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的,经采取培训、教育等有关措施,仍不胜任的,要变更工作岗位,同时相应变更原聘用合同书中关于岗位责、权、利的内容。变更岗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待聘、低聘、解聘或实行未聘人员托管,直至解除聘用合同的方法。

第四章 工资与福利待遇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受聘员工于签订合同的下月起,按所聘岗位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等各项福利待遇。

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可根据受聘员工的岗位和实际情况实行职等工资、岗位工资、项目(课题)工资、兼职工资、科技成果转化提成、科技成果入股分红等模式,也可实行年薪制。

第十九条 管理人员同时被聘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可从其职务变动的下月起,选择执行职员等级工资标准或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按工资有关政策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新聘职务高于原职务的员工,其工资待遇按事业单位员工职务(技术等级)晋升后工资待遇的有关规定办理;新聘职务低于原职务的员工,其工资待遇按新聘职务比照同期参加工作同类员工的工资水平重新确定。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员工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合格等次的,可按有关规定发给年终一次性奖金。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员工被聘用后,可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享受探亲假、产假、病假、事假等各项福利待遇。

第五章 考 核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实行经常化、规范化的考核制度。正确评价员工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督促员工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考核结果应作为聘期内受聘员工岗位调整、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和合同到期解聘、续聘以及调整工资待遇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对不同职务等级及不同技术层次的员工应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以准确、定性的文字进行表述。

第二十五条 考核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第二十六条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考核。平时考核一般每季度或半年一次,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按被考核人员总数的10%掌握,最多不超过15%。考核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被考核员工总结、述职;

(二)进行民主测评;

(三)考察组进行考核;

(四)主管领导在听取考察组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个人总结和民主测评结果写以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五)事业单位负责人确定考核等次,提交党委会议决定;

(六)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员工。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考核按规定的考核程序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具有优先晋升职务、技术等级的资格。专业技术人员在任现职期内考核被确定两次以上优秀等次,并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条件的,可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事业单位人员在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当年不得晋升职务。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降职、调整工作、低聘或解聘;不服从组织安排或重新安排后考核仍不合格的,予以辞退。

第二十九条 严格考核备案制度n事业单位考核结束后,要将考核工作总结和呈报表报上级主管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备案,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并发给考核结果确认通知书。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未完成考核工作,不能兑现本考核结果的有关待遇,不能开展下一行政职务晋升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

第六章 奖 惩

第三十一条 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奖惩要坚持公平合理、得当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奖励与惩戒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 行政奖励的种类为: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记二等功、记三等功、嘉奖五种。各类奖励要按管理权限审批。

第三十三条 行政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给予员工行政处分,要由所在单位向主管部门报批,按管理权限做出处分决定。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员工的奖惩实行备案制度。各单位每年1月底前要将

上一的奖惩情况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章 培 训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实行培训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继续教育制度、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培训分任职培训、岗位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培训和继续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第三十六条 培训和继续教育实行分级管理。省和各市(地)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全省和本市(地)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协调工作,逐步建立和制定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并进行监督检查,总结典型,表彰先进。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系统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对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事业单位中层及其以上管理人员的任职培训由人事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岗位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计划方案,经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定同意后,由人事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或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十七条 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培训课程应根据事业发展和岗位工作的需要设置。首聘(合转岗)管理人员要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聘用上岗。因特殊情况未经培训聘用上岗的,应在任职后1年内参加培训。末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

第三十八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应在各级人事行政部门统筹规划、指导下,由各业务部门制定计划,确保工作正常开展。教育内容应当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发展规划以及工作需要,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确定。教育时间必须予以保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56学时,中级人员不少于48学时,初级以下人员不少于40学时。继续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保证质量,要在互动教学上下功夫。

第三十九条 继续教育实行与职称评聘相结合的证书登记制度。要把按规定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和是否达到规定的培训时间、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核、晋升、聘任、续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条件之一。

第四十条 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要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经费,把培训经费真正用于员工培养。

第八章 退休与保

第四十一条 事业单位员工符合下列条件应按退休办理:

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工勤人员女满50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10年的;

2、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10年,经医务劳动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3、因工(公)致残,经医务劳动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第四十二条 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退休费的计发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因工(公)负伤,经医疗鉴定后,评定伤残等级的,按有关规定发给伤残抚恤金等项相关费用;退休后去世的,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发给抚恤费、丧葬

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员工在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荣获省部级以上劳动英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等称号,省级系统先进工作者和部队军以上单位授予的战斗英雄、一等功称号的转业、复员军人,退休时仍保持荣誉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三等奖以上者以及获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奖和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的二等奖以上者(集体奖指主要发明者或作者),其所在单位应当为其办理一次性补充养老保险,并由奖励单位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

第四十四条 工勤人员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后任职到退休年龄并在本岗位受聘满10年的,退休时可享受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同等相关待遇。聘任岗位和受聘时间以履行备案手续为依据。

第四十五条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聘用到工勤岗位退休,可根据本人自愿,按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或工勤人员退休管理。其计算待遇的工作年限,无论担任何种职务,均从参加工作时算起。

第四十六条 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可根据国家规定,享受阅读有关文件、参加学习、会议和重大活动等方面的权利,并享受有关各项福利待遇。对符合国家和省其他有关规定提高退休费比例的,可按规定提高退休费比例。

第四十七条 退休员工人数较多的事业单位,应建立退休员工管理机构,负责退休员工的管理服务工作3退休员工人数较少,未建立退休管理服务机构的部门,应确定兼职人员负责退休员工的管理服务工作。

第四十八条 事业单位及其员工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按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障待遇n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在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时,由人事部门审批退休手续,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手续。

第四十九条 事业单位未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其退休后的退休费、保留的津贴、补贴,由原工作单位负责发放和办理;异地安置的,可委托代管单位发放。已经参加养老保险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发放养老金。尚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事业单位及员工,退休后应按本单位原医疗办法及待遇执行。

第九章 未聘员工托管

第五十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员工,参加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退休条件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黑龙江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2000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 事业单位实行未聘员工托管制度。托管制度是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受事业单位或其行业主管部门委托,集中代管事业单位中未聘员工的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并提供配套服务的社会化人事服务管理制度。

第五十二条 因机构编制精简、岗位撤并、专业不对口以及能力、身体不适等原因而未被聘用上岗的,不再保留原岗位待遇。待聘期间的待遇由本单位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五十三条 内部下岗待聘时间一般为1年。待聘期间,聘用单位应至少提供一次上岗机会。本人可以联系调离,也可以到人才市场择业或自谋职业。待聘期满仍未能上岗或调离的,聘用单位可为其办理托管手续。

第五十四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承办事业单位人员托管具体事宜。托管由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事业单位或其行业主管部门和未聘

员工三方签订托管协议。托管期限为1年。

第五十五条 未聘员工在原单位待聘期满不愿接受托管的,本人应当提出辞职;本人不愿辞职的,原单位可解除合同,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第五十六条 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对所托管员工负责接转人事关系,保管人事档案,协助办理养老保险及其他保险,调整档案工资,办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出国政审等事宜;提供择业指导,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末聘员工实现再就业。

第五十七条 实行托管的员工在托管期内享受基本生活保障n基本生活费由原单位发放,其标准为本人基本工资的固定部分,但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五十八条 托管期内实现再就业的待聘员工,应与人才交流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解除托管关系和人事关系,不再享受有关基本生活保障待遇。

第五十九条 未聘员工在托管期内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原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介绍的就业岗位,或不参加为其组织的有关技能培训,人才交流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可与其解除托管协议,由原单位解除合同。

第六十条 托管期满后,人事行政部门人才交流机构、事业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和未聘人员三方须及时解除托管关系。未聘人员托管期满仍未重新就业的,本人应当提出辞职;本人不愿辞职的,原单位可解除合同,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第六十一条 托管期满后,与原单位解除了人事关系而没有再就业的未聘员工,其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可由本人另行委托人事行政部门的人才交流机构实行人事代理。

第十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本办法由黑龙江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六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人事管理办法

人事管理办法(试行)

为规范公司的人事管理,现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聘用规定

(一)基本政策

1、招聘工作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坚持岗位公开、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原则;

2、空缺职位时,公司在可能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已聘用员工,然后再向外招聘;

3、各部负责人由公司主持公开招聘,并由总经理任命就职;

(二)、招聘和入岗程序

1、公司人事部根据工作需要,制订招聘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由人事部负责组织招聘;

2、应聘者通过笔试、面试、背景审查和体格检查,经确认合格后,可被公司聘为正式员工,签订劳务合同;

3、新入岗员工必须填写《公司员工登记表》,上交身份证、学历证和技能证书复印件,和小一寸彩色免冠照片4张;

4、在人事部办理工作证,由部门领导安排工作;

5、各部门组织新员工参加入岗培训,以使员工对公司、行业和本职工作有更好地了解。

(三)、试用期

1、新员工被录用后,由部门进行试用考核,试用期时间为

一个月;

2、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可转为正式员工;

3、考核不合格者,按相关劳动法规予以辞退;

(四)、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

1、公司按相关劳动法规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2、新员工在通过试用期考核合格之后,公司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

3、公司相关部门应做好社会保险参保和停保申报工作。

二、人事档案管理

(一)、公司职工的档案由专人统一管理;

(二)、外援兼职员工的正式档案由个人自行委托管理;

(三)、员工须提供真实详尽的个人资料、学历证明、家庭状况、住址及联系方式等。若资料有所变动,应及时通知人事部门修改档案记录。

三、业绩考评

(一)、公司推行绩效考评制度,实行年终考核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

(二)、业绩考评考核结果将作为员工晋升或提薪的重要依据

四、工资待遇

(一)、公司所有员工均实行企业工资制(公司编制职工的工资标准记入个人档案)。工资采取“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奖金”的结构模式,根据员工任职岗位确定基本工资、效益工

资、和奖金与公司的经济效益挂钩。

(二)、每月10日,发放员工的上月工资,如遇节假日,工资发放则提前或推后1—2天。

五、休假种类和假期待遇

(一)、国家法定假日:公司员工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并按国家规定计发假期工资;

(二)、病假、工伤:员工因病请假,需出示区、县级医院证明;病假或工伤按相关劳动法规处理;

(三)、事假:员工事假期间,不发放工资和奖金;未经批准,擅自离岗者,按旷工处理;

(四)、丧假:公司员工的直系亲属去世,可以享有3天有薪(基本工资、下同)丧假(含路程假),直系亲属指父母、配偶、子女。

(五)、婚假:公司工作满三年的员工达到法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可以享受3天有薪婚假。

(六条)、产假:公司工作满五年的女员工享有产假30天。

六、聘用的终止和离职手续

(一)、外聘员工

1、试用期以后,公司或员工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应提前一周(至少3个工作日)提交书面通知,填写《辞职申请书》;

2、若员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公司可不必提前通知员工即可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

3、经批准的离职者,办妥移交手续,方可正式离职;4、未办离职手续自行离职者,不予发放工资;公司财产若有损失、遗失,其损失金额从工资中扣还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二)、在编职工

1、可申请调出公司;

2、公司内待岗,待岗期间按公司分配制度发放基本工资;

七、其 他

一、本管理办法由公司负责解释。

二、本管理办法自2008年10月起试行。

全景广告公司

2008年10月

第五篇:黑龙江保健用品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保健用品的卫生监督管理,保证保健用品的保健效能、卫生质量和使用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保健用品系指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标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物品。保健食品、特殊用途化妆品、医疗器械、体育器械等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产品除外。

第三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保健用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保健用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规定。

农垦、森工主管部门负责垦区、林区内保健用品经营的卫生监督管理。第五条 保健用品生产经营实行卫生监督制度。

省卫生行政部门不定期公布列入本规定监督管理范围的保健用品类别目录。

第六条 保健用品应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经必要的动物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

(二)各种保健用品的原材料及其产品应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潜在性等危害;

(三)配方或构造原理、配料的组成及用量应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的成份,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

第七条 申办生产保健用品的企业和个人,应在取得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后,到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有效期3年,每年审核一次。《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有效期满前6个月内,卫生批件持有者应向省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换发新的卫生批件。逾期不申请换发的,原卫生批件和文号作废。

第八条 申请《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时,应提供产品样品及下列资料:

(一)保健用品申请表;

(二)产品的配方或构造原理、配料、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

(三)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报告;

(四)产品的保健功能评价报告;

(五)产品的卫生学检验报告;

(六)产品的标签及说明书(送审样);

(七)产品的国内外有关资料;

(八)根据有关规定或产品特性应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九条 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保健用品申报材料后,应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评审,并在评审后的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第十条 省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由有关专家组成的保健用品评审委员会,负责本省保健用品的功效、卫生和安全性等评审。

保健用品安全性、卫生、保健功能检测报告由法定保健用品检测机构出具。

第十一条 《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和批准文号,不得涂改、伪造、转让、倒卖。

第十二条 保健用品的标签、说明书内容应真实、合法,使用规范汉字,并标明下列内容:

(一)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及厂址(进口保健用品标签应标明原产国名、地区名、制造者名称、地址或代理经销商在国内依法登记注册名称的地址),其中进口保健用品制造者的地址应同时标明外文;

(二)保健用品批准文号;

(三)接触粘膜及有失效期的保健用品应标明产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限期使用日期;

(四)保健作用;

(五)产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六)不适宜人群。

第十三条 保健用品的标签、包装、说明书以及广告宣传等不得有下列内容:

(一)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保证;

(二)与其他保健用品进行功效和安全性对比;

(三)明示或暗示有医疗作用;

(四)以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或者医疗卫生人员的名义、形象作证明。

第十四条 取得《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和黑龙江省保健用品批准文号的保健用品应在该产品的包装上(含标签、说明书等)使用黑龙江省保健用品统一标志。

第十五条 取得《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的企业或个人,办理相关手续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正本或副本;

(二)保健用品企业标准、卫生规范及制订说明;

(三)生产条件、生产技术人员、质量保证体系的情况;

(四)产品名称、配方及其工艺流程;

(五)各种原料来源及原材料厂家提供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六)生产口腔、眼、皮肤粘膜等保健用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证明; 第十六条 保健用品生产企业应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生产企业应建在清洁区内,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一定距离;

(二)厂房建筑应坚固,天花板、墙壁、地面应利用光洁建筑材料,采光照明应良好,具有防止和消除鼠害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的设施和措施;

(三)生产车间总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应具有适合产品特点的相应生产设施及消毒设施,工艺流程符合卫生要求,净化室的入口设有更衣间及清洗设施;

(四)应设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原料、加工、包装、储存及容器洗消等厂房或场所。

第十七条 保健用品生产企业及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产品的原材料、配方、配料、生产工艺、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产品名称、标签、说明书等。

保健用品出厂前应经过卫生指标和质量检测,合格的方准出厂。第十八条 保健用品经营者经销保健用品时,应持有该产品有效的《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和该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保健用品经营者经销的保健用品的标签、说明书应符合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

第十九条 首次进入本省的省外保健用品、进口保健用品、经营者、进口商或代理人应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生产国(地区)的有关标准以及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向本省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经抽样检测合格后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出具《黑龙江省外埠保

健用品销售证明》,凭该证明可在全省销售。

第二十条 利用保健用品从事经营性保健活动,其使用的保健用品应是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产品或经检测合格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同意销售的外埠产品。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保健用品卫生监督员。保健用品卫生监督员由卫生专业人员担任,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聘任。

保健用品卫生监督员有权对保健用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抽取样品和索取有关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隐瞒。保健用品卫生监督员对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有保密义务。保健用品卫生监督员在进行保健用品卫生监督时,应出示执法证件。第二十二条 市(行署)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对辖区内保健用品的生产企业进行两次现场监督;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保健用品的销售单位或个人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巡回检查及监督。

第二十三条 对已经获得卫生批件的保健用品每年进行一次检测。非一次性损耗的样品,检测后应及时返还企业。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未取得《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批准文号而生产保健用品的,责令改正,并处以1万元至5万元的罚款。销售未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保健用品,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并处以3000元至1万元的罚款。

使用未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保健用品从事保健活动的,责令改正,并处以3000元至1万元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不按要求使用保健用品统一标志的,责令改正,并处以300元至2000元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涂改、转让、倒卖《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和批准文号的,责令改正,并处以2000元至1万元的罚款,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其《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和批准文号。伪造《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和批准文号的,处以1万元至5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保健用品的标签、说明书、包装内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至5000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吊销《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和批准文号。广告宣传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生产保健用品企业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由市(行署)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5000元至2万元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擅自改变生产保健用品的配方、原材料、配料、生产工艺、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的,责令改正,并处以3000元至1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至3万元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分别处以1000元至5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保健用品的单位和个人违反产品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由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三十二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保健用品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保健用品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生产单位发放卫生批件,批准文号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造成重大事故,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保健用品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生产保健用品的单位和个人,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10个月内,应依照本规定办理《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批件》、批准文号和卫生许可证。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用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附件:黑龙江省保健用品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一批监督管理保健用品类别目录

一、视力保健类:

明目器、防近视保健笔、视力恢复器、视力保健按摩器、防近视眼镜、视力矫正液(剂、膏、霜)、保健眼罩、磁疗保健眼镜等。

二、减肥类:

磁疗减肥类、减肥皂(膏、霜、液、剂)、电子减肥带、减肥健身轮、减肥按摩器等。

三、调节血压类:

局部粘贴膏(霜、液)、调节血压帽等。

四、调节血糖类:

调节血糖足贴膏(霜、液)等。

五、调节血脂类: 局部粘贴膏(霜、液)。

六、增高类:

增高贴膏(霜、液、剂)、电子增高仪、磁疗增高器等。

下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黑龙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黑龙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逐条解读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制定......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简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于2011年4月表示,人保部将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年内出台,抓好配套单项法规制定工作。事业单位根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基础知识第八编第二章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第一节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及制度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至1 993年这段时间里我国并不存在独立专业的事业单位人事管 理及其相关制......

    事业单位人事工作总结

    篇一:2014年从事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年终总结 2014年从事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年终总结2014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人事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上级人事人才......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和关键所在,也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体现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各项......

    浅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战略任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将成为继国有企业改革和党政机构改革之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个新热点。今后五到十年是完善社会......

    2014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国务院日前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条例指出,在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方面,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52号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已经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李克强 2014年4月25日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