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益冲突论文: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利益冲突论文: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腐败是各国的政治毒瘤,国内外学者围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提出了各种治理理论,而利益冲突作为一个廉政学概念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也主要研究利益冲突的廉洁性意义。公务员利益冲突导致的腐败和廉政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政治稳定性的潜在威胁。我国许多公共政策决策失败、执行不力以及官僚主义、腐败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利益冲突。因此,防止利益冲突已经成为维护政府清廉、防止国家公职人员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利益冲突导致的政治腐败问题和廉政建设问题,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概念的界定;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协调利益冲突从源头上治理政治腐败三部分出发,从利益冲突角度下研究防治政治腐败的对策。
【英文摘要】Corruption is the cancer of all countries that treat the social healthy development.And all of these has also influenced political stability in China.Lots of academic have find different methods for this problem in the world.In this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as a new uncorruption concept which as become a great problem in our social.Conflict of interest cause corruption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that treat politic stable.And it is also the culprit of some Chinese social public policy errors s
bureaucracy and corruption.In this condition, the best way of establish a clear goverment and prevent corruption of civil service is to prevent effectively when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occurred.For talking clearly about the problem of corruption in new period of China construct socialism, I will focus on the meaning of conflict > the influence of corruption causes by conflict of interest and the policys of how to against corruption under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At last, find the best way to establish a clear government.【关键词】利益冲突 公务员 腐败
【英文关键词】Confict of Interest Civil Service Corruption 【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我:
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目录】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4-5英文摘要
5引言7-8
中文摘要
一、利益冲突相关理论
(二)利益结构、的界定8-1
4(一)利益的界定8-10
10-14利益矛盾、利益冲突14-2
3二、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
(二)我国
(一)利益冲突的历史演进14-1
515-17利益冲突的发展特征响17-2
3(三)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
三、协调利益冲突从源头上治理政治腐败
23-30益观23-25
(一)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公务员树立正确的利
(二)建立利益惩处机制,制定防止利益冲突相
(三)建立利益约束机制,推进防止利益冲突
(四)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福利关法律25-27制度创新27-28制度28-3032
结论30-31
参考文献31-32
后记
第二篇:西方防止利益冲突研究论文
西方防止利益冲突研究
论文
摘要
腐败发生的重要根源在于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为了更好地解决利益冲突问题,需清楚了解其根源所在。建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国际社会廉政建设的重要经验之一,西方国家的廉政立法和反腐败制度体系,实际上都是以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为核心构建起来的。有效地把制度落实,将有利于防止利益冲突。
关键字: 利益冲突 反腐制度 根源
第一章
前言
利益冲突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引用到反腐败领域,发源于加拿大,风靡于欧美,并于1974年在英国议会通过。利益冲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受到其私人利益因素的干扰,所发生的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的情境和行为。这里的利益,不仅指经济利益,还包括专业利益、个人声誉等等。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利益冲突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根源,管理和防止利益冲突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策略。
如何防止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是一个国际性廉政问题,同时也成为维护政府清廉、预防官员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从理论上讲,公共职务要求任职者必须百分之百地为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服务,恪尽职守,不得借公职之便谋取个人利益。为此,必须尽量避免个人利益与公职可能发生的任何实在的或潜在的冲突。否则,以职权或职位谋私的腐败现象在所难免。第二章
利益冲突产生的根源
现实生活中,公益与私利之间的潜在的利益冲突司空见惯。如与配偶或子女同在一个单位任职,很难避免裙带风气与荫庇;拥有某公司的股份或投资,总会做出有利于该公司的决策;公职人员与某些私营企业保持着利益关系,损公肥私毫无疑问成为挡不住的诱惑。而且,它们披着合法合情的外衣,由此而引发的腐败现象最难医治。因此,必须建立一种预防机制,使公益与私利之间泾渭分明,避免发生矛盾和碰撞,进而防止以职位谋私。这就是西方所盛行的“防止利益冲突”。
根据对当前腐败案例的分析,根据“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可以把利益冲突的起源归纳为五种类型,即交易型利益冲突、影响型利益冲突、复合型利益冲突、集体型利益冲突和权力期权化型利益冲突。
交易型利益冲突
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接从利益相关方那里获取各种私人利益。这是一种显性的利益冲突,其本质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权钱交易。
影响型利益冲突
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自己或亲属的私人利益,典型的如自我交易、影响交易、处理亲属问题、裙带关系等。
复合型利益冲突
公职人员兼有公私双重角色,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公私不分,以公共角色的身份发挥公共权力影响力参与私人事务,从而为自己、亲属或利益相关者谋取私人利益,典型的有自己开公司、兼任企业职务等形式。
集体型利益冲突
利用整个部门拥有的权力与其他群体或个体搞不平等竞争。权力期权化型利益冲突
利用公权为将来的私人利益做投资。第三章
防止利益冲突的法律规定
为有效防止公共领域的利益冲突行为,加强规范制度建设,引导公职人员严格自律,许多西方国家已形成了符合自己国情的以防止利益冲突为中心、相对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
美国法律规范
美国法典第18章208节规定:任何政府官员或雇员不得故意亲自或实质上参与任何同自己及其配偶、子女等有着经济利益关系的特定事项,如果此特定事项对他本人或上述其他人的经济利益直接或可能产生影响。违者为刑事犯罪,可处以1—5年监禁或最高25万美元的罚款,或两者并罚。
新西兰法律规范
新西兰《公务员行为准则》规定,公务员应诚实地、不偏不倚地执行他们的公务,避免可能危及他们廉正或引向利益冲突境地的行为;不得使任何个人或组织因和某个雇员有关系就比其他人或组织得到优惠待遇;公务员应避免财务或其他利益直接或间接地危及他们执行公务,影响部门的形象;执行公务中存在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应通知上级主管,由其确定最佳解决途径,主要方式有换人或要求当事人放弃其冲突的利益。若遭拒绝,可将其辞退。
加拿大法律规范
加拿大专门制定了一部防止利益冲突的行政法规,即《公务员利益冲突与离职后行为准则》。该准则较全面地规定了公务员廉政公务、防止利益冲突的原则和要求,避免和解决利益冲突的措施和办法。第四章
防止利益冲突的实际措施
从实践层面观察,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整个国家廉政体系建设的支柱。但实际上,要完全杜绝利益冲突几乎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搞清楚利益冲突之存在,进而找出办法解决这些利益冲突。
在这之前已对利益冲突的根源进行简单的阐述,综观西方国家,防止利益冲突的普遍做法是健全防止利益冲突的预防性配套管理法规,从财产申报、利益处置、利益回避等方面对公职人员提出相应的法律限制。
财产申报
财产申报是发现和防止利益冲突的基本做法。它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帮助公众对政府职员执行公务情况作出判断。
孰为人知的当然是美国的财产申报制度,其分为公开申报和秘密申报两种。公开申报由联邦政府道德署直接负责。公开与秘密申报内容相似,包括个人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状况,如股票、债券、共享资金、养老金、能带来收入的不动产,个人通过其他劳动、投资及奖励所获得的利益,接受礼品、住房及招待消费,本人在外任职情况,以及为将来所做的安排和制定的个人协议等。
利益处理
对于个人财产申报,廉政监督部门和人员要对之进行详细审查。对于审查中发现的那些构成实际或潜在利益冲突的资产,要进行处理。处理的形式有利益出售和利益委托。
这是最有效的办法要指加拿大的公务员利益冲突与离职后行为准则》,其规定,任职后120天之内必须处理完毕,以公平交易的办法卖掉资产,潜在的利益冲突随之消除。
而在美国,不愿出售可以选择利益委托。但是,这种信托是隐名的,即政府官员把其资产委托给他不知名的信托人。该官员因不知信托人而无法参与决策,一切由信托人做投资决策。这种信托一般由政府严格安排。固定资产还可以以冻结信托的方式委托出去。
利益回避 利益回避是指凡可能对公职人员带来或造成优惠的境况都应避免。例如,美国《道德行为准则》规定,禁止雇员以官方身份参与他知道对自己或其他关联人有经济利益的任何特定事项,其他关联人包括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合伙人,或将来对其经济利益有影响的人。在两年之内回避参与与其原雇主有关的事项。对需要回避事项,应如实向其主管报告,并提交一份回避的书面报告。即使不属于回避的范围,雇员若意识到某种关系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公正处理某事,这时应请求上级作出决定。鼓励雇员自行判断是否参与其公正性可能受到怀疑的事项。
第五章
总结
虽然利益冲突行为并不都直接归类于腐败,但当今社会上,许多腐败现象、不正之风、官僚主义、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利益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讲,利益冲突是“以权谋私的滋生土壤”,是“权力腐败的潜在之源”。
防止利益冲突的有关制度的实行,是为了保证公职人员廉洁、诚实、无私的品质,决策时将公共利益摆在首位,私人利益不会受到其参与的政府活动的影响。在任职时和任职后妥善处理好私人事务,防止发生真实的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必须时刻以有利于公共利益之方式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也不得利用以前的职位和关系捞取个人好处。
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预防性制度,即围绕权力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权力安排和利益安排,尽最大努力消除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可能发生的任何现实或潜在的冲突,铲除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土壤,阻断权力腐败的通道,使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相分离,形成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有效机制,从而达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玉亮.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下建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03).[2].钟监研.美国:加强伦理规范建设防止利益冲突[J].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04).[3].孔祥仁.防止利益冲突——欧美国家反腐新动向[J].学习时报.2010(004).[4].舒绍福.加拿大防止利益冲突的经验[J].学习时报,2011(002).[5].孔祥仁.防止利益冲突在国外反腐败工作中的应用[J].环球博览,2008(05).[6].臧乃康.预防权力腐败的价值和路径创新——防止利益冲突[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05)..
第三篇:研究者研究利益冲突声明
青岛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文件编号:EC-AF-070-01.0
研究者研究利益冲突声明
本人承诺待该项目批准后,我将遵循GCP、方案以及伦理委员会的要求,开展本项临床研究。①及时上报研究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任何修订将事先报告伦理委员会,待批准后继续开展。②在持续审查规定日期前一个月递交研究进展报告供伦理委员会审查,逾期未交报告而造成研究数据无法使用,由本人承担相应责任。③所有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的研究,待获得人类遗传办批件后再开展。
我作为本临床研究的研究者,在此研究中不存在经济上、物质上、以及社会关系方面的利益冲突。倘若在研究开展过程中发现目前尚未知晓的利益冲突,我将及时向伦理委员会报告。
主要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研究者:
日期:
****年**月**日
/ 1
第四篇:关于我国领海利益冲突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领海利益冲突问题研究
-----以我国南海问题为例出发
公共管理学院公管1202班徐楹楹12201002
32摘要: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南海问题冲突不断,各国为争夺各自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纷纷插手南海问题。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解决南海问题显得相当复杂。而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我国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文就南海问题为切入点,从南海问题的由来,周边小国挑衅中国的底气何在,南海问题的实质等方面来进一步剖析南海问题,从而为维护我国南海权益支招。
关键词: 南海问题 利益 冲突 对策
南海问题的由来:
中国是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南沙地区除了中国人以外,根本没有其他国家的行迹。清末以后,由于中国国力衰微,南海海疆不时遭到西方列强入侵。先有英国和德国两国非法测量,到上世纪30年代初,法国侵占南沙若干岛屿,随后日本又驱逐法国人,占领南沙群岛等3个群岛,并将其改名为“新南群岛”,划归台湾总督管辖。二战以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恢复对南沙岛屿的主权。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过异议,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发生了改变。1968年在南海发现丰富的石油资源。不久之后,受中东战争的影响引发了第一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极大地打击了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次的石油危机凸显了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各国也纷纷加紧了对石油资源的争夺。继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通过更加刺激了沿海国家对海洋利益的争夺。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频遭破坏。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如今,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问题之争愈演愈烈,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现今,南海争端已上升为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南海问题也被国际社会称为“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因此,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维护我国领海主权已迫在眉睫。
南海问题的实质:
从表面上看,南海问题是围绕国家主权及相关权利所展开的法律问题。但事实上,南海问题的争夺核心是南海海域资源的占有和开发。南海是世界最大的热带渔场之一,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除此之外,南海的海洋动力资源、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压力差能等资源也十分丰富。更吸引各国并促使各国插手南海问题的是南海丰富的矿产资源。南海被称为 “第二波斯湾”、“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其石油、天然气和海底可燃冰储量十分可观,并且南海还富含35种金属和稀有金属,这是提炼核能的重要原料。南海的磷储量达25万吨,超过智利、秘鲁和整个非洲磷矿产地的总和。然而南海海域不仅海洋资源丰富,在地理位置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南海是海上黄金通道,被称作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地中海”。每年有超过一半的各国商船队需要通过南海,通行量是苏伊士运河的3倍,是巴拿马运河的15倍。同时南海也是海上的“战略咽喉 ”,控制了南海岛礁,这就等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香港到新加坡、从广东到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条海上航线。因此鉴于南海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地理战略地位,各国纷纷都想插手南海从中获利。
周边小国挑衅中国的底气何在?
(一)周边小国和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越来越紧密。美国“911”事件之后,美国以反恐为由,逐渐增强了其以菲律宾为主要支撑在东南亚的存在。近年,随着美国收缩在中东的战场和战略转移至亚太,和菲律宾的关系就更为升温。衰落的美国无力独立在亚洲对抗迅速崛起的中国,更愿意用挑拨的手段扶持菲律宾这样和中国有海权之争的国家,作为自己的“人肉盾牌”和牵制中国的代理人。周边小国正是基于美国在经济、军事、政治对自己的支持和怂恿,让其在南海问题有了更为频繁和更鲜明的对抗。
(二)周边小国对南海争议海域的坚持。这种坚持早期以务实的实际占领为主,保持相对的低调。但对南海是其固有的领海的国民教育一直没有中断过。这种教育和对中国在南海问题的长期敌视,累积下来,就成了敢于中国叫板和挑衅的民意基础。在南海立场的强硬,在菲律宾被视为是民族的反侵略精神。故此,菲律宾的很多政客,隔三岔五地就会,以南海问题为借口,挑衅中国队南海的立场。
(三)中国距离周边小国占领岛屿的距离,让周边小国有恃无恐。中国尽管可以兵不血刃就可拿下那些被占领岛屿。但要想派员驻扎则是代价高昂。而且,一旦占领和反占领的争夺来开序幕,中国在这一海域并不占优势。这种态势,自然让周边小国在相当时期内斗可得到实际占领的实惠。
(四)受东南亚国家结盟因素的影响。南海周边国家不仅共同具备有利的区位优势在南沙问题上也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东南亚十国组成的东盟组织一致要求以整体的立场与中国商谈南沙问题。1994年东盟公开宣布“今后东盟成员对
外将以集体名义而不以双边名义接受谈判”,不接受任何单边或者双边谈判结果,使得周边小国有机可乘,并且有了挑衅中国的“底气”。
(五)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韬光养晦的国策,对挑衅保持“克制”。“克制”的这种思维,正是中国处理国际争端一贯的指导思想。这一点我们的对手们都是心知肚明的。我们的对手都很清楚无论他们对中国如何挑衅,中国都会表现出克制。中国对他们的挑衅不仅不会惩罚,而且还得去感谢他们,因为他们让中国找到了“自信”的感觉。这就是他们不断挑衅中国的底气所在。
(六)我国海军远洋战力有限,我国海军力量的发展基础薄弱。近些年来虽然外购和建造了一些新型主战装备,但仍然存在着数量少、新装备比例低等不足。因而在满足目前的远洋控制与作战能力需求方面还有较大距离。
如何维护我国南海权益?
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我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从局部来看,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建设对东盟具有制约性的因素,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地区性经济,从而增加东盟一些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对我国的依赖性,进而增强我国对东盟一些国家的制约能力。
(二)、增强国防力量,建设强大的海军。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建设强大的海军,就是为保卫我国海疆安全,为解决海上纠纷提供后盾。加大海上防御纵深,实施全方位保卫海疆战略,脱海入洋迫在眉睫。
(三)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和东南亚邻国建立良好外交关系。主要是处理好和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东盟十国虽有宪章约束,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与我国亲疏不一,利益矛盾时有发生。我国需要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中一国或数国的合作,重点争取缅、老、柬。其次,积极谋求和台湾达成谅解,应该积极谋求和台湾联手合作。
(四)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落实南海行政建制,加强对南海的管理。主权问题不容争辩。行政管理的触角需要遍及我们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巩固我国在东沙和西沙的地位。南海问题涉及多个群岛,我国应该首先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其次再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五)加强海上执法力量,统一我国的海上执法力量,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队伍。和平时期,海岸警卫队可以进行海上巡逻管理,有利于阻止领海的侵权行为,同时还能应对渔业开发等方面的冲突。把海军从近岸警卫任务中解放出来,实现海军出远海,海岸警卫队管近海。
(六)依靠法律力量,解决海权争端,加强海洋立法。中国是海洋大国,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字国,许多邻国已通过立法、行政等不同手段,向所有国家阐明了他们的立场。现在,中国也必须补上这一课,建立相关的法律条例,阐明我方的观点立场,有利于我国更好的解决南海问题。
(七)积极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以待南海问题解决时机。目前我国国防战略
格局有所调整,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
(八)增强全民爱国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公民参与是政府海洋管理的基石,这是海洋问题日趋复杂的必然要求,也是海洋管理公共性的内在要求。它有利于促进政府海洋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人海和谐的必经之路。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责任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有责任去了解南海、认识南海、开发南海。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大步前进,目前的中国已是飞龙在天,但这还不够,中国还需要蛟龙在渊,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语: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总之,南海是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南海问题的不断加温,维护南海的主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时刻关注时事政治,不断的学习政治知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了解南海、认识南海、积极地为解决南海问题建言献策,为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对重点岗位防止利益冲突的思考
对重点岗位防止利益冲突的思考
近年来发生在重点岗位上的利益冲突现象比较多,由于这种利益冲突是发生在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上,因此它所造成的破坏力和影响面也相对来说比较大,从一定意义上讲防止利益冲突的过程就是反对腐败的过程。在现实中如何有效防止重点岗位上发生的利益冲突,这将是我们纪检监察部门需要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课题。下面,结合本人自身岗位与职责对“重点岗位防止利益冲突”谈一点浅显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一、重点岗位、利益冲突的概念与指向
所谓重点岗位,是指掌握了比较大的公共权力和比较多的公共资源,相对而言更有可能进行权力寻租的职位。而在重点领域中掌握一定权力的干部,可以说都是处在重点岗位上。当然所谓重点岗位,不一定就是行政级别很高的职位。从近年来我国查处的几起严重的基层腐败案件看,职位都只是科级干部。如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山西省阳泉市城区公安分局巡警大队原大队长关建军、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国土资源局原局长罗亚平等人,但由于他们利用手中的执法或土地审批等权力大肆敛财,其涉案金额上千万元动辄过亿元甚至数亿元,造成的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因此判断是否重点岗位,不能单纯看行政级别。无论哪一个层级,它都有重点岗位。
所谓利益冲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受到其私人利益因素的干扰,所发生的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的情境和行为。比如,一些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在其领导的地区、行业工作,该领导干部就存在利用职务便利为家属、子女在职务职级晋升和经济利益等方面给予额外关照的可能性。又比如,债券行业中的管理人员,存在因为知道“内部消息”而为自己或家人、亲友牟取私利的可能性。再比如,一些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都在国外生活,自己一个人在国内为官(即群众所说的“裸官”),一旦其家属子女所在国与我国利益发生冲突时,该官员就存在为谋求家属子女受到对方关照而牺牲我国利益的可能性。还比如,一些国有企业领导人,存在为自己家属、子女、亲友所办私营企业关照生意、牺牲国有企业利益的可能性。
二、重点岗位利益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大案、要案常常发生在一些重点岗位领导身上,所以加强对重点岗位领导干部的权力的监督,既是反腐倡廉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直接关系到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的有力保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也提出了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不断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和加强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只有剖析重点岗位容易产生腐败的成因,才能真正找到防止利益冲突的方法。
(一)腐败机会是重点岗位利益冲突发生的外因 当个人存在腐败动机,却无法产生腐败,其原因在于自身是否有腐败的机会,比如一介平民也就没有腐败可言。而在重点岗位上就有产生利益冲突发生腐败的可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具有腐败机会。这种机会可以是担任重要职务,或者掌握重要资源。人一旦掌握了权和钱,就会有了权与钱、权与物、权与权交易的可能,这时有利益关系的当事人往往为了自己的需求,而主动诱惑其重点岗位的上人产生利益冲突而走向犯罪。
2、缺乏监督机制。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必然会让利益冲突产生。意识到这个并不难,理性建立这些制度也不难,可为什么腐败还是越演越烈,利益冲突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是“人”这一主体。第一,建立制度的是人,而执行制度的也是人,执行制度的人也可能把监督权“商品化”、“利益化”,让重点岗位上的人这一主体发生利益冲突滋生腐败,使制度监督形同虚设。第二,制度本身存在漏洞,绝对完善或无一漏洞的制度是不存在的。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还很不健全,一些在重点岗位上又存在腐败动机的人总千方百计找制度漏洞逃避监督获取非法利益,况且他们本身就可以通过权利交换来逃避惩罚。
3、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传统的礼尚往来等人情文化,容易造成重点岗位产生利益冲突。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外部涌进的消极腐蚀等一些庸俗思想,极易导致一部分缺乏抵抗力的人,特别是重点岗位上那些掌握一定资源的人,因受到其私人利益因素的干扰,往往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甚至道德沦丧,随波逐流而发生腐败。
(二)个体欲望是重点岗位利益冲突发生的内因
个体欲望是产生重点岗位利益冲突的内在动因。欲望是由人的很多需求产生,而需求根据不同环境、不同个体而不同,一般而言,欲望需求由于个体贪婪心理、失衡心理、心理侥幸、从众心理等产生。
1、贪婪心理。人有自私方面的不满足性。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追求高级需要,这无可厚非。重点岗位利益冲突者在生存、安全、社交、尊重需要基本得到了满足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慢慢蜕变,他们蜕变成把享乐当作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慢慢走进了腐败的深渊。欲望是个无底洞,一种欲望满足了,另一种欲望又会产生,对重点岗位利益冲突者来说,欲望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便难关闭,有了钱想更有钱,有了一点权利想更多权利。如此下去,重点岗位利益冲突者想满足无休止的欲望,唯一方法就是用权利去交换。重点岗位利益冲突交易成功后,会在心态上是一种成功体验,引发收益感、满足感、欢乐感乃至成就感,从而渐渐上瘾。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当一个行为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会重复实现,不断强化这种行为。这样重点岗位利益冲突者会更疯狂地攫取权利满足私利。
2、失衡心理。根据亚当斯公平理论,一个人不仅关心自身报酬的绝对量,还关心相对量,即通过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自身所获报酬是否公平。这种比较结果将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些领导干部或重点岗位的上人认为自己的贡献大于自身收入,认为自己得到的太少而失去的太多,从而产生心理失衡。当自身还在重点岗位上,掌握着重要资源就容易滋生趁自己还有职有权时捞一把来弥补的念头。对于企业一般员工而言,因薪酬管理中分配差距拉大,同龄人、同单位、同管理待遇有别,同工不同酬等问题而产生心理失衡。
3、侥幸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利益大小与行为后果不成正比时,即当腐败成本很低时,而利益远远大于可能承担的风险,并有先例表明可以逃避处罚时,往往会有人特别是重点岗位的人铤而走险,抓到了算倒霉,抓不到是走运,冒这样的风险划算。因此侥幸心理是在客观环境条件具备下,最容易产生利益冲突的心理因素。
4、从众心理。为了权利更好变现,重点岗位利益冲突者往往形成很多利益小团体,并演化为潜规则,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合作方式追求最大化利益目标,通过从众可以很快融入利益同盟,参与利益分配并增强归属感与凝聚力,通过责任分散来减少罪恶感。这也是为什么串案,窝案很多的原因。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处在中层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在集体腐败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腐败的危险性,主观上并不想参与,但因种种利害关系,“无可奈何”,最终选择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三、重点岗位防止利益冲突的建议与对策
中国现阶段利益冲突现象凸显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建设滞后,权力缺乏有效约束与监督。因此,现阶段做好防止利益冲突工作的核心,就在于围绕权力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从制度层面上对权力与利益作出合理安排,阻断政府部门尤其是重点岗位上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通道,使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相分离,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腐败的目的。为此重点岗位上的公职人员必须正确处理好自己的私人利益,不能让私人利益破坏公共政策和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客观性,否则必然会滥用公共权力,使其沦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侵害大众与国家利益。
第一,完善法律制度。如颁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中有防止利益冲突的专门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制度中虽然没有防止利益冲突的明确表述,但实际上,有许多内容意在防止利益冲突。当前的关键举措在于进行国家立法,尽快提升各项政策规定的可操作性。
第二,加大监督和处理力度。紧密结合巡视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利益冲突情况的监督检查;鼓励、支持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举报领导干部发生的利益冲突问题;通过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免职、责令辞职等多种形式,及时对发生的利益冲突问题作出处理。当前要坚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防止利益冲突的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公职人员参股投资、兼职取酬及离职后高薪应聘私企和外企等问题,建立健全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分离的有效机制。
第三,完善回避制度。利益回避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正义的程序保障。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从公务回避、利益回避、职务回避、特定关系人回避等多个方面,就具体回避情况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明确规定。国家公职人员不仅要回避直系亲属和姻亲的利益,而且要回避商业合作伙伴、亲朋好友以及特定关系人的利益;要结合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和有关事项报告等规定,扩大申报内容和对象,对拒报、虚报行为设定切实可行的严惩措施,让财产申报真正成为制度常态;要创新性地建立违规公职人员个人资产处理制度,对其个人资产要采取资产出售、账户冻结和秘密托管等方式进行适当处理。
第四,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的保障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从公共资源配置看,在政府投资领域,应合理界定投资范围,健全项目决策机制,规范资金管理;在企业投资领域,要严格执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从公共资产交易看,要完善交易制度支撑体系,推进交易市场整合,加强市场中介机构监管。从公共产品生产看,要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加快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公共部门行政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