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71211客专总结会发言提纲)
零乘以任何数都等于零
(孙金更在铁道部工管中心客专总结会上的发言提纲)
各位领导:大家好!
客专铁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快速发展,且成果辉煌,形势喜人。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且事态严峻,形势逼人。今天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客专铁路混凝土简支梁生产许可证审查发现的在宏观管理方面的主要十个问题。
(首先声明:以下所言仅从发证角度,仅代表个人意见和建议,不妥不对之处望指正。)
一、技术人员贫乏
大学毕业才两年就当梁场总工程师,并起草颁发技术文件。进场审查时凑够15人(最低限)。获证后人员又调到新建梁场。
技术力量严重贫乏。这是全路各梁场桥梁产品质量保证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几乎全是一帮没打过梁的年轻人在实习制梁,学徒产品上道。
学生做错作业是难免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根源问题该怎么办?谁来办? 事态严峻,并非杞人忧天。
建议:强行组织大规模培训。建立基本概念,了解技术核心,学会预应力的准确建立及控制损失。
二、不合格品处置
首先通报;最近7个月(2007.4.19~2007.11.30)出现6个制梁场发证检验不合格。其中:箱梁3个场,T梁3个场;静载试验不合格的箱梁、T梁各1个场。
客运专线桥梁发证工作简报(第4期)质监中[2007]12号公布:2007年4月19日~2007年8月19日进场审查的37场中,有5个场不合格,不合格率占5/37=13.5%。
即:石太线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阳泉北制梁场(箱梁);温福线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宁德制梁场(箱梁);成达线贵州中铁路桥工程有限公司青白江清泉制梁场(T梁);洛湛线中铁株洲桥梁有限公司洛湛铁路永州制梁场(T梁);武广线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流芳制梁场(箱梁)发证审查不合格。
另外,最近中铁五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神木制梁场(T梁),总计六个场发证审查不合格。
发证检验时已经判为不合格的桥梁到哪去了? 尤其是静载试验不合格(如石太线、洛湛线某梁场)的该批产品的处理,监理及甲方须予以特别关注。是否逐件做了静载试验了。试验方法、裂缝观察是否正确?
因静载试验不合格批的梁到哪去了?是否第二次发证合格后又“搭车出台”了?。隐患潜伏,令人担忧!
建议建设甲方对已判不合格成品梁的处置,予以特别关注。同时建议驻场监理加强监控。
三、证后监督
发证前一个样,发证后大变样。
更换劣质材料,偷工减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不按规定的检验项目、频次进行试验:
a)混凝土耐久性:梁体:20000m ;桥面:1500m; b)管道摩阻:每100孔梁测试一次。
c)减水剂部颁合格。锚具、支座认证合格。e)静载试验:每种跨度、每60件试验一次。
尤其是要重点检查共用试验台的梁场。据反映,曾经发生过编造假静载试验报告,或盲目
33效仿质检中心发证检验时的以大代小,只做31.5m箱梁的静载试验,而不做23.5m箱梁的静载试验。
2.中标新建梁场,而调走现有制梁场的人员;
3.新建梁场抽调走已取证梁场的试验检测设备、仪器;
4.减少进场材料的检验项目、频次,更换采购便宜材料,以降低成本。
铁道部桥梁生产许可证的证后监督抽查该由谁来管? 建议铁道部迅速开展桥梁证后监督。
四、“质量第四”
“进度第一、成本第二、安全第三、质量第四”。进度压倒一切,质量服从进度。不讲科学发展观。实际现状下的客观事实表明,桥梁质量绝对要给工程进度让路。
工程设计、施组计划、拆迁受阻等而延误了工期,造成乙方盲目抢工期,忽视质量,违章生产,甚至出现人身安全事故。
建议铁道部有关部门加强对甲方、监理、梁场的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十年保修,终身负责。并制定相应罚则。
五、监理把关
现场制梁场的驻场监理工程师的1)业务能力;2)技术水平;3)监督力度;均有待提高与加强。
目前现状是许多监理非专业、无经历、未培训。看不出问题,或看出来不讲、不制止。未真正发挥出监理的作用。(据说监理费率较低也是其素质普遍偏低的原因之一。)
日常的、大量的质量监督依赖监理完成(其中包括证后监督、不合格品处置等),监理是桥梁质量安全真正的铁道卫士。尤其在当前工期紧、造价低、新工程局多、技术人员少的大气候下,监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建议桥梁驻场监理必须经过桥梁技术培训——考核合格——获证后方可上岗。真正做到熟知标准、精通技术、品行端正、坚持原则的人才有资格上岗。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是否有必要对监理资格“回炉”重审?
六、设计图纸的合法性
1.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须为铁道部经规院发布的通用图设计图纸。对于各设计院设计并已经投入使用的非通用图则应提前报经规院审查批准并发布。如:“肆桥设(2007)2221-Ⅷ”等等,发证检验时无法认可。
全许办[2006]31号文颁布的《桥梁发证细则》5.1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具备生产该产品的铁道部审批并颁发的设计图”。5.4.2.1款检验依据b)产品图纸:“按铁道部部级技术鉴定会审定的、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标准图、通用图或部设计图(即各铁路设计院设计且经部认可的设计图)。”
目前发现有些新线梁场使用的设计图无铁道部图纸的主管部门——经规院“通桥”编号,未经铁道部审批并颁发。(如:广珠城际四院设计图)。不符合《桥梁发证细则》要求,若不予发证不得架设,否则,地方技术监督局查处:没收一倍销售额并罚款三倍。因设计图不合法,给部质检中心发证工作造成两难。
再者,设计未考虑静载试验检验,旁弯偏载高达40%,致使发证检验不得不为此制定新的静载试验方法,降低铁道部统一的验收标准(TB/T2092-2005),即由梁体纵向中心Kf=1.20降至1.00。(另外,设计工艺问题在此省略)
建议:设计图与当今技术水平的适应性、工艺操作的可行性、技术要求的具体性有待于从设计、审查方面严格把控。
2.管道摩阻测试
管道摩阻测试应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测试2孔及以上梁的6个管道,并须经该图设计单位调 整确认。并且还应每100孔梁测试一次。现场核查发现调整确认的单位不是原设计院,而是某设计院某工地设计小组。
3.静载试验参数
经规院出售图纸时应随带静载试验数据。现场核查发现:无声屏障梁的静载试验居然采用有声屏障梁的参数,原因是索取不到有声屏障梁的静载试验参数。发证检验时紧急请专业设计院计算并出具。
七、箱梁产品质量十个普遍问题: 1.梁端箱内两上角开裂;吊梁吊点顶板处顶层开裂;进人孔折角处开裂;支座变截面处开裂;梁体端部出现由预应力引起的竖向裂纹和扭转引起的纵向裂纹。
2.箱内底板顶面不平整。
3.底板偏厚,顶板偏薄;顶、底板均超厚;两个腹板一厚一薄; 4.桥面纵向中心线偏离,桥面板一边大、一边小。5.泄水管挤压扁变形,下节安后漏水。6.保护层垫块数量和强度、厚度不足。
7.梁体表面混凝土色差严重(含侧面腹板处减水剂色花);
梁体由于未设滴水槽而梁侧表面水痕污染;
8.支座板外露底面普遍有空腹声。
9.支座钢板预埋件防腐处理不够,有的未进行防腐处理。
10.存梁支点不合理,无法测量支座的相关数据,给架设前的支座安装造成困难。
八、投产鉴定流于形式
局级投产鉴定会流于形式,鉴定组仅4~5个成员且缺少桥梁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有些局让下面自我鉴定,上面认可盖章。未能真正起到全面预检、局里把关的作用。
未鉴定则生产,发证检验时已生产出几十件不合格产品。违反投产程序,既成不合格事实,质量、经济损失较大。发证检验因产品尺寸不合格而最终判定发证审查不合格的5家(十三局阳泉北场、十五局清泉场、十一局永州场、十八局流芳场、五局神木场),静载试验不合格的2家(十三局阳泉北场、十一局永州场),同属于此类鉴定问题所致。
1.鉴定组织人:以处级法人申报者,应由局组织投产鉴定。以局法人申报者,应由工总/建总组织投产鉴定。
2.鉴定内容:应按细则规定的四章:1)生产能力确认;2)工装设备计量;3)技术人员:4)产品质量确认(1件静载试验,3件外观检测并评分判定)。
九、工业产品与工程施工的区别
1.产品标准:
桥梁属于工业产品而不是工程施工。桥梁生产的技术依据:产品标准、设计图纸,而不是按施工验收规范。有的线路甲方及监理强制制梁场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如: a)检验依据执行《铁路混凝土及砌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不符合《客运专线预制梁技术条件》产品标准的要求。
b)要求制梁场制作大量的600℃•d的同条件施工试件。该试件适用于墩台等无标养室的施工现场,不适用于桥梁工业产品生产。
c)甲方要求机打原始记录,造成原始记录上不签字,视为草稿。丧失了生产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及正确性。经查,在重新整理打印的过程中修改了不合格数据,并常发生将记录数据打错现象。
2.企业名称:
铁路桥混凝土简支梁属于国家强制发放生产许可证产品。而申证企业必须持有营业执照,而工程施工企业不需办照。
a)业主不宜强制给制梁企业命名,如:××项目部、第×施工队、×#梁场。制梁场进 入现场需按规定及时办理营业执照,以免造成桥梁工业产品的生产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申报以及实地核查时出现在很多资料上有两个企业名称。很多资料上不是申证企业的名称。
重申梁场命名规定:企业法人公章全称+××制梁场(××用区县名称,在非法人公章上横置)。禁用项目部、指挥部等工程施工企业名称,或×线×局的临时管理层名称。不符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名称及对生产实体发证的要求。
b)桥牌上的企业名称与申报的营业执照、公章不一致。
c)内业资料(如:工艺细则、施工图纸、产品档案等)上的企业名称与申报的不一致。3)申请时间与取证时机
在申请生产许可证的时间上,不宜太晚,待存不下、架不出时才申报,引致省技术监督局对超出抽样基数梁的查处、没收加罚款。如郑西线某局梁场。
不能等梁打满了才取证。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实地核查。否则不能保证考核生产现场的六大工序,以及抽查适龄试件(如:R终、E终)现场试验。
4)质量安全QS标志
桥牌上的QS标志在获证后方可明示出来,桥牌上可暂用不干胶纸封贴遮挡,以免被查处。5)申证跨度与证书标注跨度
申请何种跨度(如31.5m)则检验何种(31.5m)跨度,则证书标注何种(31.5m)跨度。对于铺架计划暂不生产23.5m箱梁的,在获得31.5m证书后,可以生产跨度23.5m箱梁。但梁场有23.5m箱梁,发证时必须申报并检验23.5m箱梁。
十、许可证审查常见问题:
1、材料方面
1)混凝土耐久性试验
梁体及桥面混凝土耐久性试验应提前送铁道部质检中心检验,以利发证检验报告时采纳该数据。多次发生漏做桥面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梁体混凝土耐久性报告未出来,则已经生产了多孔梁。造成发证检验报告等待试验结果。
2)碱骨料反应
发现多场砂、石碱骨料反应检验报告,漏做岩相法,不能明确判定有无碱碳酸反应。(关键项点)。当碱硅酸反应在0.10%~0.20%之间,未作抑制有效性评价的检验。3)防水层
建议武广客运专线甲方统一出具证明:防水层不由制梁场铺设。以免全线各场先后各开一次证明。并明确架设之后由谁施工。因防水层材料检验属于产品检验的关键项点。4)减水剂
发现有的梁场仍在继续使用铁道部检验合格并公布的厂家之外的减水剂,声称是甲方指定的厂家。不知该判谁不合格。
5)掺合料
掺合料掺量高达42%~50%(T梁60%),严重超出规定:“不宜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0%”。6)原材料进场检验
原材料进场检验的试验手段、检验项目、检验批次常常发生问题。项目缺漏,频次不足。
2、设备方面
1)试验室
应以制梁场为主且建立在梁场,可为其它工程项目服务。现存问题项目部的试验室且距离梁场较远,不能保证桥梁特别要求多种原材料的进场检验项目及频次。2)提梁机
450t(或500t)提梁机应提前安装,避免造成审查组所抽静载试验样品梁梁无法调移就位。并须及时申报安全检验(否决项)。
3)必备设备
a)万能材料试验机100t,过大;应30t或60t。
b)发电机200kW~300kW,过小。应不小于400kW~500kW。4)试验台
a)静载试验台不能满足挠度测量不受地基梁变形的影响的要求。
b)静载试验时桥梁支座未解除临时联接,4种全部变成固定支座;并有的梁场将固定、多向、纵向、横向支座位置安装错误。
c)静载试验台不具备24m梁的试验功能。不能保证出厂检验的每种跨度、每60件试验的要求。产生原应是因为梁场将出场静载试验误认为发证时的静载试验以大代小。
3、工艺方面
1)管道压浆
管道压浆拌合时称料普遍缺少计量装置。水泥以袋重(现场抽查误差±4%,大于许用±1%)计量拌合。是桥梁生产中最原始的、最落后的一道工序。
2)存梁高差
加强存梁台座施工验收及沉降观测控制。发现梁底板四角高差超过2mm的现象较多。
4、管理方面
1)计量检定
a)制梁场应注意对非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或校准单位资质、业务范围的核查。发生较多越权超范围的检定证书,判定无效并判定梁场不合格项。
b)地方县(市)技术监督局检定证书上的企业名称、型号规格等填写错误。
c)拌合站称料秤水泥、砂石、掺合料等5个(或6个)仅仅出具一个没有检定数据的检定合格证书。
d)取证之前突击送检.(已经生产数月)。
e)梁场提供的非法定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鉴定证书,缺少检定单位的量值传递权及其允许开展的项目规格。
2)加强培训
自铁道部质检中心2006年6月对发证细则暨技术条件、试验员、监理工程师培训3+9+3期后,有新开工了多条线路,新建多个梁场,实验员培训的呼声较高,发证细则暨技术条件宣贯的必要性又凸现出来。
3)细则宣贯
培训记录表明,许多梁场对发证细则未进行宣贯、学习,对生产许可证的基本概念含混不清。会标误写成:“投产鉴定会”“考核检验”“产品鉴定抽验单”。不能正确理解细则条款,造成核查资料缺欠、不足。尤其是未取过证的制梁场,问题更加突出。
4)普遍问题
归纳总结近百场实地核查的不合格项,普遍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a)技术干部缺乏。
b)主要原材料检验项目、批次不足。c)计量检定薄弱;
d)张拉伸长量差误; e)压浆工艺落后;
f)生产操作违章。
另外:质量成本
制梁场主要原材料也搞最低价中标,致使桥梁质量难以保证。如:减水剂等。产品质量是需靠技术、管理、成本来保证的。
成本是企业效益的关键。企业永恒的追求——经济效益。
梁价与质量直接相关。没有合理的成本,就没有合格的产品。
(虽说最低价中标不属于质检中心管理范畴,但它已经从根本上影响了桥梁产品质量,为质量安全还是进一言。)
因水平有限,且时间仓促,讲得不对之处还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桥梁主管工程师 孙金更 2007年11月30日
第二篇:上半年总结会发言提纲
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发言提纲
同志们:
今天组织召开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局医保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各科室、分局汇报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同时主管局长对分管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分析点评并部署下步分管工作,最后我对下一步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一是梳理各项制度,明确各项业务经办依据。各科室要对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该废止的要废止,目前执行的要统一分类梳理,便于指导县、区具体经办工作人员工作,也便于统一口径为百姓答复咨询疑问,更便于领导掌握政策信息,要按照科学、规范、简便、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进行梳理,为下一步医保政策及经办制度整合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是规范各项业务流程,提升业务经办水平。各业务科室、各分局要在确保基金安全前提下,以便民利民为准则,制定规范、统一的业务工作流程,从参保、缴费、稽核、待遇支付、定点机构资金拨付等各个环节,要制定规范科学的经办、审批流程,确保基金安全使用,提升“三险”业务经办水平,树立全新的医保服务形象。
二、进一步扩大“三险”覆盖面
相关科室要抓紧协调相关部门,明确省局提供的应参保人数,必须校准、定准,不能含糊,根据省、市制定的“三险”扩面指标,统一口径,做好今年“三险”扩面工作,完成扩面指标。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停保、断保现象发生;二是抢占学生开学有利时机,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学生参保工作准备;三是加大非公经济单位参保工作力度,联合劳动监察部门,对全市非公经济用人单位进行检查,做到应保尽保。
三、进一步加大稽核和清欠工作力度
要进一步加大稽核工作力度,及时上报稽核情况,继续推进市区联动、各区交叉检查的稽核工作模式,确保年稽核率达到30%以上,做到保费“颗粒归仓”。市局相关科室及各分局要针对“三险”保费历史陈欠情况,大力开展清欠工作,尤其是个体灵活就业和城镇居民的保费清欠工作,研究催缴办法,落实清欠责任,确保“三险”基金征缴率保持在96%以上,“三险”保费陈欠收缴率达50%以上。
四、进一步加大定点机构监管力度
一是相关科室要真抓实管,突破常规,切实加大定点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社区、药店监管力度,杜绝各类欺保骗保违规违法行为。要创新方式方法、打破常规模式认真研究,规范定点机构服务行为,净化医保定点环境,严厉打击各类 医保欺诈行为。
二是要严格把控,执行协议,加大定点医院住院管理力度。及时归纳总结上半年对各市级医院的夜查和住院病历的专项检查发现的共性问题,认真分析职工、居民、新农合统筹基金支出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强住院管理,确保基金平稳运行,切实维护参保人员利益。
三是要抓紧做好肾透析医保定点结算工作。
五、抓紧做好慢性病认定工作
目前慢性病申报和体检工作已经初步完成,下一步要严格遵照慢性病认定流程,做好慢性病的认定工作,争取早日把慢病卡发到参保人员手中。
六、抓紧做好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7月份省局对我市档案管理工作达标验收,各科室、分局要根据我局《档案管理办法》和《档案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抓紧做好2012“三险”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确保验收合格。下一步,其他年份档案都要装订归档,不能留下死角。
七、做好统计分析和信息上报工作
一是市局相关科室要定期做好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运营分析工作,要进行精细化分析,重点分析近五年数据情况,要分析对比,各项数据变化形式,严格分析当年运行情况,基金结余和收入要考虑到补 费等情况,计算出净结余。二是进一步加强我局信息报送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人社局要求每月至少报送2篇,目前我局上半年一个信息也没有发布,因此各科室、分局要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深入分析挖掘信息来源,广开信息渠道,确保完成当年信息报送任务,完不成信息报送任务的当年不能评先进科室。
八、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我局队伍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加强学习和培训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提高行政效能。二是加强全局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学习,强化依法办事意识,提升执法工作质量和水平。三是强化廉政意识,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防微杜渐。四是进一步加强工作纪律,严禁迟到早退以及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等有工作无关事宜。五是加强公务车辆管理,严格执行《公务车辆管理工作若干规定》,杜绝公车私用以及到公共场所办私事等违纪行为。
第三篇:总结会发言
公司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在这新的一年马上到来的美好时刻,我们高兴的欢聚一堂举行年末总结和展望2012,对今天所有光临的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大家都知道在XX年里我们的成绩是肯定的,每个人基本上都有很大的进步,比如有生孩子的,有买房的,买车的等等更值得可喜可贺的是大部分人都有坚定的目标和美好的追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尊敬的郑宇梁同志,也是我们集团公司的重要领导核心人物之一,他对集团的无私奉献有目共睹,他那份有了小家不忘大家的真诚与热情更是多次打动我们的心,他对事业的执着让我们为之感叹,他的事业有所成就更令我们为之骄傲。在此我祝愿他和大家事业上芝麻开花节节高,金钱数不胜数,身体壮如虎,干活不辛苦。
不知不觉走近了2012我们的点滴成绩都是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关怀下取得的,祝他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展望2012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健康成长,我们的喜悦会伴随汗水,成功伴随着艰辛,所以我们一定要倍加要求自己多努力,多学习,多向上。2012年我们集团公司将坚持遵循:
1解放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事实求事。观念和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和思路不正确,就会完不成任务或者完成的不好。毛泽东说过穷是错误的方法产生出来的》
2创新《观念要创新,战略战术要创新等》
3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发扬笨鸟先飞,愚公移山的精神》
4时间管理《时间的利用决定成绩,决定成败,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5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永远是对的,用心服务,以人为本》
6相信自己《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优秀的成绩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发现自己的有点》7自我批评,自我提升《只有坚持自我批评才能听取他人意见,才能超越自己,才能更容易的尊重他人与他人和作,实现客户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8团队精神《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任何强大的对手,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低头》我们的核心战略是一个中心二个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坚持自我批评,自我提升》以上8条主要目的是全面的提升个人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我相信2012年对我们一定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年,集团公司一定会更强盛,收入一定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最后我出个对联:上联是:吃,吃尽人间美味不要不要浪费,下联是:喝,喝尽天下美酒不要喝醉,横批:吃好喝好,谢谢
第四篇:总结会发言
坚定信心,强化责任
切实抓好2011年烤烟生产工作
同志们:
根据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镇2010年烤烟生产总结暨2011年烤烟生产动员大会,下面我就2010年烤烟生产作简要总结,并对2011年烤烟生产作简要安排,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最后以印镇长讲的为准。
一、2010年烤烟生产总结
2010年,我镇的烤烟生产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烟草公司的支持帮助下,在白马烟草站的具体指导下,经过相关村组干部和全体烟农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县委政府下达我镇的烤烟生产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2010年县下达我镇指令性收购任务143000公斤。全镇落实烤烟种植面积1100亩,涉及4个村17个村民小组97户,种烟总人口370人,劳动力为195人。全年完成收购量145811.5公斤,总产值213.4万元,中上等烟比例达83.2%,实现均价14.64元/公斤,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亩产量130余公斤,亩产值1940元。
2010年我镇烤烟生产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成功经验在于: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场引导,计划种植,行业配合,主攻质量”的生产方针;二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干部作风的转变是烤烟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镇村社干部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大力实践“科技兴烟”战略,党委政府始终把烤烟产业作为我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第一大产业来抓,采取强有力措施,严把烤烟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提升烤烟生产种植水平。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加强领导,严格考核,确保了各项工作如期完成。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办室负责人、烟站点点长、各村支书、主任为成员的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做到了任务到人,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加强了领导,确保烤烟各个生产环节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村三职干部、烟草点点长进行严格考核和管理,认真落实兑现县上出台的奖励政策,年终镇党委政府还要对完成任务较好的镇、村、社干部、种烟典型户进行表彰奖励,极 1
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种烟积极性。
(二)增加科技含量,切实抓好了烤烟生产各个环节工作。一是扎实有效的做好宣传发动和面积落实工作。二是加快推广实用新技术的步伐。大力推广漂浮育苗,培育无毒病少的优质壮苗。三是搞好烟用物资的调供工作。年初烟草点就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4月底前就将各种烟用物资全部供应到种烟农户手中,全年共供应肥料99吨,其中:基肥55吨,追肥22吨,菜油枯3.2吨,有机肥18.8吨。四是依靠科技,规范化栽培,抓住节令,适时移栽,缩短移栽期,在移栽质量上狠下功夫。并全面实行地膜烟栽培,充分利用了地膜保水增温的优势。五是狠抓烤烟大田管理,提高烟叶质量。首先是查漏补缺和提苗追肥;其次是把揭膜培土技术作为重点进行推广;第三是狠抓田间管理,做到顶无烟花,腰无烟杈,垄无杂草,沟无积水。六是留养好烟叶成熟度,基本做到了下部叶适熟采摘,中部叶成熟采摘,上部叶充分成熟。七是强化预检预约和分级扎把工作。在预约过程中根据收购形势和进度,适时调整当天烟叶入库数量,较好地维护了收购秩序,做到了当天的烟叶当天收完,基本达到了政府、农户和企业三满意。
二、切实抓好2011年烤烟生产
(一)2011年烤烟生产目标任务
全镇签订烟叶生产合同面积1380亩,实际种植面积1500亩;收购烟叶18万公斤,力争20万公斤;上等烟叶比例达50%左右,上中等烟叶比例达到90%以上;收购价格16元/公斤以上,实现烟叶产值300万元以上。
(二)2011年烤烟生产工作重点
总结我镇几年来的烤烟生产情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科技水平不高、投入不足、种植规模小、烟农效益低等问题。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2011年,镇党委、政府决定把烤烟生产作为高山村工作的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采取过硬奖惩兑现措施,把烤烟生产各项工作的责任明确到人,采取一阶段一部署、一阶段一检查、一阶段一总结、一阶段一考核、一阶段一推进的工作方法抓好烤烟生产,努力提高种烟科技水平,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各村要超前谋划,制定好本地发展烤烟的工作思路,把问题找准想透,切实解决烤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折不扣的完成全镇烟叶生产任务。
1.推动规模生产,夯实种植面积
全面推行“烟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提高烟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营度,在巩固基本烟农户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扶持有技术、有能力的烟农,通过转包、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扩大烟叶种植规模,特别注意培育40亩以上的专业户,打造职业烟农队伍。通过大户带动、典型推动,将种植面积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烟田。
2.狠抓烟叶标准化生产,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一是强化育苗管理,培育无病壮苗。全面推行专业化集中育苗,杜绝常规苗;要加强育苗管理,提高育苗质量;要加强专业化育苗的供苗管理,增强烟苗抗逆性,保证移栽成活率;要实行优质优价的供苗政策,保证足量提供烟农生产所需烟苗。
二是狠抓规范移栽,打牢生产基础。严格执行烟苗移栽标准化操作,统一烟株移栽行距,提高大田烟叶生长的整齐度,为烟叶生产的统防、田管、采收、烘烤和收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大力推行地膜烟,全面推行高培土上厢。海拔1000米以上的烟区要100%种植地膜烟,海拔800至1000米的烟区地膜烟栽培比例不低于90%,并全面推行高培土上厢。
四是科学施用配套肥,着力改善土壤状况。优化烤烟专用肥配方,提高有机肥施用数量。鼓励烟农通过种植绿肥、施用农家肥或秸杆堆沤发酵等方法,提高烟地有机肥施用数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
五是落实统防措施,健全防控体系。建立专业植保队伍,对主要或常发病虫害进行统防,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要认真病虫害综合防控和保健栽培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六是改进烘烤工艺,提高烘烤质量。坚持部位适时采烤烟叶,保证烟叶成熟度,改善烟叶内部质量。
七是坚持预检收购,实现烟叶原收原调。进一步强化“四分法”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加强入户预检;继续推行分部位、分时段、定点限量收购,国庆节前完成下部烟叶收购;坚持“高纯度、挂线级”原则,合理确定收购等级标准,提高烟叶收购纯度,全部实现烟叶原收原调。
(三)2011年烤烟生产配套政策
1.烟叶收购价格政策
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调整2011年烤烟收购价格,在2010年的基础上上调10%,主要上调上中等烟叶的价格。
2.烟叶生产扶持政策
一是产前扶持政策3项:(1)改良种烟土壤补贴。由烟草公司无偿提供烟农种植绿肥还田所需种子和发酵农家肥、秸杆还田的HA发酵菌。(2)地膜烟种植补贴。户籍规模40亩以下的每亩补贴地膜12元,户籍规模40—120亩每亩补贴18元,户籍规模12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地膜24元。(3)农药补贴。烟草公司免费提供育苗所需消毒剂和统防统治药物;对推行保健栽培和开展专业化植保服务和烟田,免费提供移栽灵、土蚕金针杀等药物。
二是产后补贴政策有4项:(1)在12月底前完成烟株残体清理的农户,每交售1公斤上中等烟叶,烟草公司补贴0.2元。(2)移栽时开厢尺寸规范(≤1.2米),提埂饱满(埂高≥30厘米)的农户,每交售1公斤上中等烟叶,烟草公司补贴0.2元。(3)烟农每交售1公斤上等烟叶,补贴2元。每交售1公斤中等烟叶,烟草公司补贴1.7元。(4)种植K326品种的烟农,由烟草公司每亩补贴15元。
三是规模化生产补贴有2项:(1)购苗补贴。烟草公司对户籍规模在4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户实行差异化购备补贴。对40—120亩之间的种植户,每亩补贴20元,120亩以上的种植户每亩补贴30元。
(2)机耕补贴。县政府对户籍规模40亩以上的烟农户(按1200株/亩计算),每亩给予机耕补15元。
(四)2011年烤烟生产的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由于2010年种植规模控制的影响,许多烟农放弃了种烟,基本烟农户减少,劳动力资源紧缺,对完成2011年烟叶生产恢复性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各村和烟草部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当前烟叶生产的严峻形势,认真落实县政府烟叶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规模、强管理、上水平”的烟叶工作方针,克服消极畏难情绪,把烟叶生产作为农户万元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
镇政府成立烤烟生产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驻村干部、各村支部书记、烟草点、财政所、经济发展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烤烟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督办、检查、奖励兑现等工作,组织镇村干部常年抓烤烟生产。
各村书记为本村烤烟生产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烤烟生产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本村的烤烟生产,同时调动其他所有村组干部的积极性,使所有的村组干部都主动投身到烤烟生产中。做到支部书记亲自抓,村委主任具体抓,驻村干部协助抓,全面提升我镇烟叶生产水平,确保完成恢复性发展目标。
2.严格考核,强化奖惩。
镇党委、政府把烤烟生产作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产业发展进行考核。加大对烤烟预整地、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烘烤、预检、收购等七个阶段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阶段考核合格,县政府奖励给镇政府的工作经费,镇村按2:1的比例分配。凡在阶段考核不合格,被县政府征收责任金的,镇村按1:1的比例分担。年终对完成任务的村组进行物质的和精神的表彰奖励。
3.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科技兴烟。
一是加强宣传。认真宣传烤烟的各项优惠政策及烤烟生产中涌现的典型,帮助农民算好种烟的效益对比帐,算好外出务工和其他产业的风险对比帐,积极营造良好的种烟舆论氛围,让农民自觉投身到烤烟生产中。
二是加强培训。由烟草点具体负责培训好所有的镇村干部及烟
农,使所有涉及烤烟村的干部懂管理,所有种植烤烟的烟农懂技术。2011年要按照现代烟草农业的要求,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重点落实好漂浮育苗、平衡配方施肥、地膜全覆盖、病虫害防治、抑芽剂抑芽、节能式烘烤等技术。
三是加强服务。所有烤烟村的干部都要以烟农利益为己任,为烟农上门送技术,并协调解决好种烟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让烟农大胆种烟、放心种烟。
同志们,2011年我镇烤烟生产工作任务较重,工作要求更高,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确保全镇目标任务的完成,助推农户万元增收的实现。
第五篇:总结会发言
发言材料
在全县“决战500天,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某某会议精神,某股室紧密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及办公室重点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在“大决战”中充分发挥分参谋助手作用、做好领导提出的三方面要求和自身建设问题,做如下工作安排。
一、加强工作能力建设
(一)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
为了突破自身能力瓶颈,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股室决定以提高股室同志的个人业务水平和整体学习能力为目的,在全股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一是开展针对《公文写作》、《秘书工作》、《错别字例释》、《怎样写文章》等工具书进行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为公文起草、校核等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开展细化业务工作流程活动。股室近期将制订《公文制作流程》和《公文制作注意事项细则》,着力实行链条式的模式,将公文处理工作分成一个个互相连接的环节,一环一环紧扣,一人一人交接,一层一层把关,建立责任体系,力求公文制作精益求精。
三是开展“回头看”活动。将以往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和漏洞现象记录在册,定期翻看,以“错”为鉴,确保同样的错误不会再次发生。
四是培养随身携带笔纸习惯,养成随时记录报刊、业务书刊中好信息、好文章、好素材等好习惯,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提高文字驾驭能力。
(二)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对信息网 1
络掌握知识的能力
一是股室将借鉴市委办的记录单,采取统一格式重新规划和制作《会议通知单》、《签到单》、《会议反馈报告单》、《电话记录单》、《政务接待报告单》《市、县领导小组汇编》等记录登记单,进一步增强机关办文办会的规范性。
二是在处理上级通知和领导接待工作中,力求通过协调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拿出股室拟办意见供领导参考。
三是重新规划办公服务局域网,通过技术手段,建立股室间文件互传共享打印系统,并利用现有网络,根据各股室间计算机多元化使用的需求进行合理分配,以节约、共享为目的,最大程度加快办公自动化技术在党政机关的普及应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文书在日常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力求通过交流了解有关单位近期工作的大事要事,随时准备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发挥好领导“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三)提高办会水平和接待能力
一是借鉴市委办和兄弟部门办会经验,采取统一标准和流程制定《会议会务工作细则》,总结纠正以往办会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完善办会工作,切实为领导召开会议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是对承办或参与的公务接待工作,要做到及时了解、充分沟通、提出意见、认真执行。
三是开展公务接待礼仪规范等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股室文明礼貌、热情服务、规范接待的工作水平。
(四)进一步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股室全体人员认真执行手机24小时开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股室同志节假日专人留守随叫随到,午休少休息或不休息,强化“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作风。
二是制定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如发生突发事件,股室人员要第一时间到达工作岗位,第一时间与领导和出事方取得联系,第一时间掌握事件动态,随时为领导处理突发事件提供服务。
三是在自我管理上下功夫,只有加强自我管理才有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秘书股人员将以整治“庸懒散”和“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杜绝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打麻将、非公务接待饮酒等不良风气,开展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当技能一把手、争当业务知识尖子等活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使股室每位同志在工作中都能独当一面,全面发展。